写一首"蔡文宏,七言藏头诗 100首

[转载]故宮藏歷代書畫展·第三期-7
故宮藏歷代書畫展·第三期(续)
清代書畫(续2)
高其佩高崗獨立圖軸
《高崗獨立圖》軸,清,高其佩繪,紙本,墨筆,縱70.9cm
,橫38.3cm。
自題:“萬緣堆裏客何忙,九點煙中技孰良。破履踏來山縮腦,空天驚見一人長。”鈐“山海關外人”、“且園其佩”、“指頭畫”印。鑒藏印2方。
此圖是高氏“指畫”人物的代表作。所謂指畫,即以手指蘸墨代替毛筆作畫,用指尖、指甲、指背、掌沿等不同部位著紙,畫出不同質感的線條,既保持了毛筆畫的傳統韻致,又有自己簡約、剛健的特殊風味,從而能以得心應手地表現物象。此圖中的人物、山石便是作者以指畫勾線造型和皴擦點染的,因為不受毛筆的約束,所以線條飛動飄逸,點染松活,饒有意趣。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指畫名家高其佩》
《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略談高其佩的指畫藝術特色》
《美術觀察》
《高其佩》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張宗蒼山水圖軸
《山水圖》軸,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張宗蒼繪,紙本,設色,縱143cm,橫75.6cm。
本幅落款:“臣張宗蒼恭畫。”鈐 “張”、“宗蒼”印。
畫面左上方有乾隆皇帝御題七言詩三首,款:“乾隆壬申初伏御題。”鈐“忘機心宇曠”、“乾隆宸翰”印。
本幅另鈐“寶蘊樓書畫錄”印及璽印“嘉慶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避暑山莊”等共7方。
“壬申”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張宗蒼時年66歲。
此圖是張宗蒼擔任宮廷畫師期間精心創作的山水畫。圖中山石反覆以線條皴染,再以焦墨點苔,多遍始成,令繁複的林壑不失明爽之致,筆情墨韻間不失蒼鬱秀雅之氣,反映了畫家成熟期的典型風格。乾隆皇帝對此圖讚賞有加,將它收貯于塞外最重要的行宮避暑山莊,並且在畫上題詩三首,以示恩寵。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清代宮廷繪畫制度探微》
《美術觀察》
鄭燮行書詩軸
《行書詩》軸,清乾隆七年(1742年),鄭燮書,紙本,縱185.8cm,橫85.5cm。
建節東行是舊遊,歡聲喜氣滿吳州。郡人重得黃丞相,稚子爭迎郭細侯。詔下初辭溫室樹,夢中先到景陽樓。自憐會識平津閣,遙望旌旗汝水頭。壬戌首夏呈龍眠主人鈞鑒。鄭燮謹書。
作品書唐代劉禹錫詩《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鎮》(參見《全唐詩》卷三五九)。據年款“壬戌”可知,作品書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初夏。這年春天,50歲的鄭板橋來到山東范縣,開始了他長達12年的“潦倒山東七品官”的宦海生涯。
此作品挺健流美,是鄭燮所創“六分半書”的代表作。關於“六分半書”的特點,板橋曾自言:“以漢八分雜入楷、行、草。”《清代學者像傳》稱他:“曲為別致,以隸、楷、行三體相參,圓潤古秀。”《墨林今話》評:“板橋書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極瘦硬之致,亦間以畫法行之。”
故板橋書法結字疏密相間,筆法剛柔方圓兼取,章法正斜相揖,錯落有致,如“亂石鋪街”。這些特點在這件作品中都得以體現。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徐邦達集七‧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參)》
紫禁城出版社
《書林藻鑒》
文物出版社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一》
趙爾巽等撰
邊壽民蘆雁圖軸
《蘆雁圖》軸,清雍正十年(1732年),邊壽民繪,紙本,設色,縱128.5cm,橫48.5cm。
自題:“壬子立冬後二日邊壽民寫于白沙旅館。”鈐印“頤公”、“壽民”。
“壬子”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作者時年48歲。
鑒藏印3方:“文心審定”、“功甫珍賞”、“蒙泉書屋收藏金石書畫之章”。
此圖生動地描繪了秋雁溫情互喚的小景。全幅為縱式構圖,作者巧妙地在近景處繪一株高大的蘆葦,以其縱向的造型加強了上下兩隻秋雁間的聯繫,成為有機地連貫畫面物象的一條主線。蘆、雁以潑墨寫意繪成,準確而生動的筆墨顯現出作者較強的寫生能力。
撰稿人:李湜
《邊壽民繪畫藝術研究》
《藝術百家》
《邊壽民》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文治行書詩軸
《行書詩》軸,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王文治書,紙本,縱129.8cm,橫45.2cm。
僧樓夕陽下,徒倚聽鐘聲。林氣侵人暗,池光受月明。漸穿風檻入,頓與露階平。犖確山中路,居然玉界行。翠淙閣與潘蓮巢唐耀卿釋無思道省待月之作。時丙午陽生之月文治。
據年款“丙午”可知此作書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文治時年57歲。
此作書法俊朗疏秀,精妙妍美,是王文治中年創作的精品。
原詩見於王文治《無余閣集》下,題為《翠淙閣與潘蓮巢唐耀卿釋無思道省待月》。詩題中提到了潘蓮巢、唐耀卿、僧人道省。潘蓮巢指潘恭壽(年),是王文治的同鄉好友,善畫山水、人物、花卉、佛像。王文治曾以書家用筆之道授之,其畫得王文治題,人稱“潘畫王題”,世尤寶之。王文治《夢樓詩集》中有多首為潘恭壽的題畫詩,如《題蓮巢畫松》、《為蓮巢題畫兼以遣興四首》等。唐耀卿也是丹徒人,善寫生,與潘恭壽畫風相近而名不及。他曾寫夏日卉草數種,由文治綴詩,為潘恭壽五十壽辰致賀。潘、唐兩人清齋奉佛,其畫格清遠,多得力於禪悅。僧人道省與文治諸人的交往在《夢樓詩集》收入的《翠淙閣題贈道省上人》等詩中可尋到蹤跡。王文治持佛戒,自稱“學禪垂四十年”。《清史稿》本傳稱他“常默然禪定,夜坐,肋未嘗至席。自言吾詩與書皆禪理也。”
在清中期,王文治的書法與劉墉齊名,人稱“濃墨宰相,淡墨探花”。其書法還曾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譽,《清史稿》載:高宗南巡至錢塘僧寺,見文治書碑,賞愛不已。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夢樓詩集》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
趙爾巽等撰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朱保炯、謝沛霖
上海古籍出版社
黃易隸書臨楊太尉碑軸
《臨楊太尉碑》軸,清,黃易書,紙本,隸書,縱69cm,橫27.5cm。
聖漢龍興,楊憙佐命。公侯之胄,必復其始。是以神祗降祚,乃生於公。實履忠貞,恂美且仁。博學甄微,靡道不詼。又明尚書歐陽,河洛緯度。窮神知變,與聖同符。楊太尉碑石已不存,余得宋搨本,日臨一過,子修先生正定。杭人黃易。
作品節錄《楊太尉碑》。此碑又稱《漢太尉楊震碑》、《楊伯起碑》,據流傳翻刻本碑18行,行28字。
黃易自識“楊太尉碑石已不存,余得宋搨本,日臨一過。”據《翁方綱年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翁方綱曾為黃易所獲宋搨《楊太尉碑》題詩“漢楊太尉碑宋拓本為黃小松”,由此推斷黃易書寫這件作品的時間應在1777年前後,時黃易約34歲。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徐邦達集七‧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參)》
紫禁城出版社
《翁方綱年譜》
台灣中央研究院...
《善本碑帖錄》
吳熙載篆書臨完白山人書軸
《臨完白山人書》軸,清,吳熙載書,紙本,篆書,縱122.7cm,橫39.8cm。
帝堯陶唐氏,首闡執中之言,後世道學淵源之本。帝舜有虞氏,申明精一執中之旨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又發堯所未發也。仲祥二兄屬。臨完白山人。弟讓之。
吳熙載篆書傳鄧石如衣缽,但行筆的開闔、間架的佈置都別有情致,形成自己的風格。此軸自稱臨完白山人,結體嚴整,屈曲盤回,意態澹雅清新,具文人士氣。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
趙爾巽等撰
吳昌碩篆書八言聯
《篆書八言》聯,清,吳昌碩書,紙本,縱172.5cm,橫36.7cm。
花時鯉帛寓安迺樂,辭中虎帥寫翰為猷。 集獵碣字。時丁巳先花朝數日客春申浦。安吉吳昌碩。
此件集石鼓文對聯書於民國六年(1917年),吳昌碩時年74歲。筆法渾厚流暢,方圓兼濟,變化豐富,充滿古樸凝練、沉實恣肆的金石氣,是吳昌碩晚年創作的石鼓文精品。
石鼓為戰國時期秦國刻石,以形狀似鼓而得名,因銘文內容記述貴族遊獵事,又稱獵碣。石鼓共十隻,分刻先秦古歌一篇。石鼓文是籀文向小篆過渡階段的文字,其體態堂皇整肅,筆法雄渾圓活,風神氣質在古文字書法中獨樹一幟。因時代久遠,字跡多有磨滅。石鼓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于石鼓館展出。
作為繼鄧石如之後的又一位篆書大師,吳昌碩將鄧石如立足小篆的探索領域拓展到商周大篆,主要圍繞石鼓文進行創作。他打破了清人以筆追金的擬古觀念,以自然舒展的行書筆法入篆,從神形兩方面表現三代文字雄強蒼渾的審美趣味,為大篆古法注入了新的氣息。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中國書法藝術》(殷周春秋戰國卷)
文物出版社
袁耀漢宮春曉圖軸
《漢宮春曉圖》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袁耀繪,絹本,設色,縱250cm,橫162cm。
本幅自題:“漢宮春曉。時丁亥初冬,邗上袁耀畫。”鈐“袁耀之印”、“昭道氏”印。
“丁亥”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此圖名為漢代宮殿之景,實際上表現的是作者想像中的仙山瓊閣,宮闕殿宇富有裝飾趣味而不具寫實性。圖中山石形貌奇異,繁皴與密斫渾然一體,其靈動的點染不僅顯現出石質的堅硬,同時增強了畫面的動勢,與工整精巧的宮闕樓閣形成粗放與華美、活潑與整齊的鮮明對比。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惲壽平桃花圖軸
《桃花圖》軸,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33cm,橫55.5cm。
本幅自題:“習習香薰薄薄煙,杏遲梅早不同妍。山齋盡日無鶯蝶,只與幽人伴醉眠。甌香館臨唐解元,壽平。”鈐“壽平之印”、“正叔”、“白雲外史”印,引首鈐“寄岳雲”印。收藏印有“湖颿鑒賞”、“元和顧子山祕笈之印”。裱邊吳湖帆題記,費念慈題簽。
圖繪一花團宕氐恼壑μ一ㄐ比氘嬅妗9P法輕快疏秀,設色淡雅清麗,充分體現了以沒骨法點染物象的獨特魅力,不僅表現出花之媚,葉之柔,同時表現出春光下桃花含煙帶霧、“習習香薰薄薄煙”的詩意。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程正揆山水圖軸
《山水圖》軸,清康熙十年(1671年),程正揆繪,紙本,墨筆,縱104.8cm,橫40.6cm。
本幅自題:“青溪道人畫于沚園舊居。”下書一押,難以辨識。鈐“風雨兩山堂”、“程正揆字端伯”。
髡殘題:“書家之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銀鉤蠶尾,同是一筆,與畫家皴法同一關紐。觀者雷同賞之,是安知老斵輪有不傳之妙耶!青溪翁曰:饒舌饒舌。辛亥正月同友人觀于幽棲之大歇堂。石道人識。”鈐“石溪”、“殘者”。鑒藏印有“虛齋審定”、“秀水金氏蘭坡過一目”等7方。
“辛亥”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程正揆時年67歲。
此圖是程正揆晚年所作,繪前景清溪水榭,後景層巒石壁。前疏後密的景致構築出淡雅渾樸的格調。此圖是程正揆遭劾革職回南京後所作。他在隱居生活中受到前明遺老髡殘、龔賢等人的審美觀影響,繪畫作品中帶有較強的遺民意趣,常通過清幽的山水意境表達其隱逸的文人情思。
近代龐元濟《虛齋名畫錄》著錄。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程正揆》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程邃山水圖軸
《山水圖》軸,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程邃繪,紙本,墨筆,縱64.6cm,橫29.4cm。
自題:“三昧從來不自知,雲寒沙白樹參差。是中有句無人道,憶得襄陽五字詩。癸醜冬日客邗上之董子祠作,垢道人邃。”鈐“程邃”。
“癸醜”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程邃68歲,時為其繪畫藝術的成熟期。
全圖以枯筆焦墨表現丘巒林壑,帶有程邃典型的筆墨特徵。其渴筆幹墨的行筆線條剛勁有力,具有以書入畫的金石味,將山石樹木荒拙蒼老的筋骨之美表現得別有情致,從而成功地勾畫出作者理想中那種擺脫塵囂礞i、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談枯筆焦墨及其在程邃山水中的審美表現》
《藝術探索》
2006年20卷第2期
查士標秋林遠岫圖軸
《秋林遠岫圖》軸,清康熙四年(1665年),查士標繪,紙本,設色,縱116.5cm,橫51.3cm。
作者自題:“平生結習在溪山,更賴同心日往還。料得水光林影裏,看來能有幾人閒。乙巳七夕畫、詩擬殊安道長兄正。查士標”。鈐“二瞻”、“查士標印”。
“乙巳”是清康熙四年(1665年),作者時年50歲。
鑒藏印有“心岫審定書畫真跡”、“陸樹聲鑒賞章”、“曾藏吳興沈翔雲家”。
圖繪兩位隱士盤膝而坐,周圍的秋林雜木相倚相交,不僅構築出靜雅脫塵的意境,同時寓示著作者與友人間惺惺相惜、君子之交的深厚友情。圖中繁複的景致由近及遠逐層推進,擴展了畫面的進深空間,得高遠、深遠之勢。全圖筆法疏簡,用墨恬淡,風神懶散之趣溢於筆端,深得文人畫“逸品”之精髓,為查氏的代表作之一。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遊藝‧悟道‧求新——查士標的藝術交遊》
《美術觀察》
《蓄于情遊于藝——查士標的遊歷與畫風之嬗變》
《美術觀察》
高其佩高崗獨立圖軸
《高崗獨立圖》軸,清,高其佩繪,紙本,墨筆,縱70.9cm ,橫38.3cm。
自題:“萬緣堆裏客何忙,九點煙中技孰良。破履踏來山縮腦,空天驚見一人長。”鈐“山海關外人”、“且園其佩”、“指頭畫”印。鑒藏印2方。
此圖是高氏“指畫”人物的代表作。所謂指畫,即以手指蘸墨代替毛筆作畫,用指尖、指甲、指背、掌沿等不同部位著紙,畫出不同質感的線條,既保持了毛筆畫的傳統韻致,又有自己簡約、剛健的特殊風味,從而能以得心應手地表現物象。此圖中的人物、山石便是作者以指畫勾線造型和皴擦點染的,因為不受毛筆的約束,所以線條飛動飄逸,點染松活,饒有意趣。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指畫名家高其佩》
《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略談高其佩的指畫藝術特色》
《美術觀察》
《高其佩》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張宗蒼山水圖軸
《山水圖》軸,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張宗蒼繪,紙本,設色,縱143cm,橫75.6cm。
本幅落款:“臣張宗蒼恭畫。”鈐 “張”、“宗蒼”印。
畫面左上方有乾隆皇帝御題七言詩三首,款:“乾隆壬申初伏御題。”鈐“忘機心宇曠”、“乾隆宸翰”印。
本幅另鈐“寶蘊樓書畫錄”印及璽印“嘉慶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避暑山莊”等共7方。
“壬申”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張宗蒼時年66歲。
此圖是張宗蒼擔任宮廷畫師期間精心創作的山水畫。圖中山石反覆以線條皴染,再以焦墨點苔,多遍始成,令繁複的林壑不失明爽之致,筆情墨韻間不失蒼鬱秀雅之氣,反映了畫家成熟期的典型風格。乾隆皇帝對此圖讚賞有加,將它收貯于塞外最重要的行宮避暑山莊,並且在畫上題詩三首,以示恩寵。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清代宮廷繪畫制度探微》
《美術觀察》
鄭燮行書詩軸
《行書詩》軸,清乾隆七年(1742年),鄭燮書,紙本,縱185.8cm,橫85.5cm。
建節東行是舊遊,歡聲喜氣滿吳州。郡人重得黃丞相,稚子爭迎郭細侯。詔下初辭溫室樹,夢中先到景陽樓。自憐會識平津閣,遙望旌旗汝水頭。壬戌首夏呈龍眠主人鈞鑒。鄭燮謹書。
作品書唐代劉禹錫詩《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鎮》(參見《全唐詩》卷三五九)。據年款“壬戌”可知,作品書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初夏。這年春天,50歲的鄭板橋來到山東范縣,開始了他長達12年的“潦倒山東七品官”的宦海生涯。
此作品挺健流美,是鄭燮所創“六分半書”的代表作。關於“六分半書”的特點,板橋曾自言:“以漢八分雜入楷、行、草。”《清代學者像傳》稱他:“曲為別致,以隸、楷、行三體相參,圓潤古秀。”《墨林今話》評:“板橋書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極瘦硬之致,亦間以畫法行之。”
故板橋書法結字疏密相間,筆法剛柔方圓兼取,章法正斜相揖,錯落有致,如“亂石鋪街”。這些特點在這件作品中都得以體現。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徐邦達集七‧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參)》
紫禁城出版社
《書林藻鑒》
文物出版社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一》
趙爾巽等撰
邊壽民蘆雁圖軸
《蘆雁圖》軸,清雍正十年(1732年),邊壽民繪,紙本,設色,縱128.5cm,橫48.5cm。
自題:“壬子立冬後二日邊壽民寫于白沙旅館。”鈐印“頤公”、“壽民”。
“壬子”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作者時年48歲。
鑒藏印3方:“文心審定”、“功甫珍賞”、“蒙泉書屋收藏金石書畫之章”。
此圖生動地描繪了秋雁溫情互喚的小景。全幅為縱式構圖,作者巧妙地在近景處繪一株高大的蘆葦,以其縱向的造型加強了上下兩隻秋雁間的聯繫,成為有機地連貫畫面物象的一條主線。蘆、雁以潑墨寫意繪成,準確而生動的筆墨顯現出作者較強的寫生能力。
撰稿人:李湜
《邊壽民繪畫藝術研究》
《藝術百家》
《邊壽民》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文治行書詩軸
《行書詩》軸,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王文治書,紙本,縱129.8cm,橫45.2cm。
僧樓夕陽下,徒倚聽鐘聲。林氣侵人暗,池光受月明。漸穿風檻入,頓與露階平。犖確山中路,居然玉界行。翠淙閣與潘蓮巢唐耀卿釋無思道省待月之作。時丙午陽生之月文治。
據年款“丙午”可知此作書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文治時年57歲。
此作書法俊朗疏秀,精妙妍美,是王文治中年創作的精品。
原詩見於王文治《無余閣集》下,題為《翠淙閣與潘蓮巢唐耀卿釋無思道省待月》。詩題中提到了潘蓮巢、唐耀卿、僧人道省。潘蓮巢指潘恭壽(年),是王文治的同鄉好友,善畫山水、人物、花卉、佛像。王文治曾以書家用筆之道授之,其畫得王文治題,人稱“潘畫王題”,世尤寶之。王文治《夢樓詩集》中有多首為潘恭壽的題畫詩,如《題蓮巢畫松》、《為蓮巢題畫兼以遣興四首》等。唐耀卿也是丹徒人,善寫生,與潘恭壽畫風相近而名不及。他曾寫夏日卉草數種,由文治綴詩,為潘恭壽五十壽辰致賀。潘、唐兩人清齋奉佛,其畫格清遠,多得力於禪悅。僧人道省與文治諸人的交往在《夢樓詩集》收入的《翠淙閣題贈道省上人》等詩中可尋到蹤跡。王文治持佛戒,自稱“學禪垂四十年”。《清史稿》本傳稱他“常默然禪定,夜坐,肋未嘗至席。自言吾詩與書皆禪理也。”
在清中期,王文治的書法與劉墉齊名,人稱“濃墨宰相,淡墨探花”。其書法還曾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譽,《清史稿》載:高宗南巡至錢塘僧寺,見文治書碑,賞愛不已。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夢樓詩集》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
趙爾巽等撰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朱保炯、謝沛霖
上海古籍出版社
黃易隸書臨楊太尉碑軸
《臨楊太尉碑》軸,清,黃易書,紙本,隸書,縱69cm,橫27.5cm。
聖漢龍興,楊憙佐命。公侯之胄,必復其始。是以神祗降祚,乃生於公。實履忠貞,恂美且仁。博學甄微,靡道不詼。又明尚書歐陽,河洛緯度。窮神知變,與聖同符。楊太尉碑石已不存,余得宋搨本,日臨一過,子修先生正定。杭人黃易。
作品節錄《楊太尉碑》。此碑又稱《漢太尉楊震碑》、《楊伯起碑》,據流傳翻刻本碑18行,行28字。
黃易自識“楊太尉碑石已不存,余得宋搨本,日臨一過。”據《翁方綱年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翁方綱曾為黃易所獲宋搨《楊太尉碑》題詩“漢楊太尉碑宋拓本為黃小松”,由此推斷黃易書寫這件作品的時間應在1777年前後,時黃易約34歲。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徐邦達集七‧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參)》
紫禁城出版社
《翁方綱年譜》
台灣中央研究院...
《善本碑帖錄》
吳熙載篆書臨完白山人書軸
《臨完白山人書》軸,清,吳熙載書,紙本,篆書,縱122.7cm,橫39.8cm。
帝堯陶唐氏,首闡執中之言,後世道學淵源之本。帝舜有虞氏,申明精一執中之旨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又發堯所未發也。仲祥二兄屬。臨完白山人。弟讓之。
吳熙載篆書傳鄧石如衣缽,但行筆的開闔、間架的佈置都別有情致,形成自己的風格。此軸自稱臨完白山人,結體嚴整,屈曲盤回,意態澹雅清新,具文人士氣。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清史稿‧列傳二百九十》
趙爾巽等撰
吳昌碩篆書八言聯
《篆書八言》聯,清,吳昌碩書,紙本,縱172.5cm,橫36.7cm。
花時鯉帛寓安迺樂,辭中虎帥寫翰為猷。 集獵碣字。時丁巳先花朝數日客春申浦。安吉吳昌碩。
此件集石鼓文對聯書於民國六年(1917年),吳昌碩時年74歲。筆法渾厚流暢,方圓兼濟,變化豐富,充滿古樸凝練、沉實恣肆的金石氣,是吳昌碩晚年創作的石鼓文精品。
石鼓為戰國時期秦國刻石,以形狀似鼓而得名,因銘文內容記述貴族遊獵事,又稱獵碣。石鼓共十隻,分刻先秦古歌一篇。石鼓文是籀文向小篆過渡階段的文字,其體態堂皇整肅,筆法雄渾圓活,風神氣質在古文字書法中獨樹一幟。因時代久遠,字跡多有磨滅。石鼓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于石鼓館展出。
作為繼鄧石如之後的又一位篆書大師,吳昌碩將鄧石如立足小篆的探索領域拓展到商周大篆,主要圍繞石鼓文進行創作。他打破了清人以筆追金的擬古觀念,以自然舒展的行書筆法入篆,從神形兩方面表現三代文字雄強蒼渾的審美趣味,為大篆古法注入了新的氣息。
撰稿人:華寧
關鍵詞:&&&&
《中國書法藝術》(殷周春秋戰國卷)
文物出版社
袁耀漢宮春曉圖軸
《漢宮春曉圖》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袁耀繪,絹本,設色,縱250cm,橫162cm。
本幅自題:“漢宮春曉。時丁亥初冬,邗上袁耀畫。”鈐“袁耀之印”、“昭道氏”印。
“丁亥”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此圖名為漢代宮殿之景,實際上表現的是作者想像中的仙山瓊閣,宮闕殿宇富有裝飾趣味而不具寫實性。圖中山石形貌奇異,繁皴與密斫渾然一體,其靈動的點染不僅顯現出石質的堅硬,同時增強了畫面的動勢,與工整精巧的宮闕樓閣形成粗放與華美、活潑與整齊的鮮明對比。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惲壽平桃花圖軸
《桃花圖》軸,清,惲壽平繪,紙本,設色,縱133cm,橫55.5cm。
本幅自題:“習習香薰薄薄煙,杏遲梅早不同妍。山齋盡日無鶯蝶,只與幽人伴醉眠。甌香館臨唐解元,壽平。”鈐“壽平之印”、“正叔”、“白雲外史”印,引首鈐“寄岳雲”印。收藏印有“湖颿鑒賞”、“元和顧子山祕笈之印”。裱邊吳湖帆題記,費念慈題簽。
圖繪一花團宕氐恼壑μ一ㄐ比氘嬅妗9P法輕快疏秀,設色淡雅清麗,充分體現了以沒骨法點染物象的獨特魅力,不僅表現出花之媚,葉之柔,同時表現出春光下桃花含煙帶霧、“習習香薰薄薄煙”的詩意。
撰稿人:李湜
關鍵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排行榜
诺诗 字幕版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诺诗 字幕版百度影音_yy诺诗_在YY听到诺诗唱的一首歌,歌词里有老和尚和贼还有什么一归二归三归
YY2080 诺诗叫什么王诗洁 她的专属直播间YY2085 每天早上9:30分 晚上20点直播 感谢你对诗诗的支持一个人唱情歌的空间背景音乐链接,歌手是带泪的鱼MC诺诗错亦染手听过,就是不知道,占座!歪歪 YY诺诗歪歪,诺诗9月28号生日晚会的时候'
唱了一个英文歌 我下载的那个生日晚会视频一开始那个歌就唱到结尾了
结尾是GGGG………
谁知道歌名?YY频道7450 可以签约主播 支持开美女开视频直播这有几种问题· 1。如果是直播模块没有显示。一:是你电脑卡了···2:你的模块没有了··在应用里面找下 然后下载··· 2。如果有直播模块 然后就是咸阳市有缤诺诗品牌店吗原始的雄心勃勃的三楼 我买了很多 但是现在看起来真的哦在YY听到诺诗唱的一首歌,歌词里有老和尚和贼还有什么一归二归三归是剑三的剧情歌-皈依 歌词本是皈依秀姑娘 被诺诗一改便成了 皈依诗姑娘求yy主播诺诗翻唱的最新歌曲名,要好听的!【幸福符号】就不错哦求yy主播诺诗翻唱的最新歌曲名,要好听的!【幸福符号】就不错哦诺诗缘的丝巾怎么样谢谢了谁买过呀 帮忙说下是不是天猫上面那个诺诗缘旗舰店的 那家我买过质量不错服务也不错的 送人的话包装也蛮到位的为什么YY搜不到诺诗了?说什么被收回,到底怎么回事?诺诗现在的直播间是频道2085。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歪歪 YY诺诗歪歪,诺诗9月28号生日晚会的时候'
唱了一个英文歌 我下载的那个生日晚会视频一开始那个歌就唱到结尾了
结尾是GGGG………
谁知道歌名?YY频道7450 可以签约主播 支持开美女开视频直播这有几种问题· 1。如果是直播模块没有显示。一:是你电脑卡了···2:你的模块没有了··在应用里面找下 然后下载··· 2。如果有直播模块 然后就是
诺诗-兄弟难当(字幕版)
YY诺诗 一个人的情歌(最动听的歌)(字幕版)
诺诗-凤凰展翅(字幕版)
诺诗-天后(字幕版)
风小筝 宋小金
诺诗首次连麦合唱第一曲 字幕版
诺诗-一见钟情(字幕版)
诺诗-离别的车站(字幕版)
诺诗-魔鬼中的天使(字幕版)
诺诗-悲曲(字幕版)
诺诗-秋殇别恋(字幕版) 标清
诺诗-快乐老家(字幕版)
【乐翼传媒】YY2080诺诗-秋殇别恋(字幕版)当前位置:&&
童益民、蔡文宏慰问县、镇打假队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106
上一篇:[ 01-26 ]
下一篇:[ 01-26 ]蔡赟/傅海峰上签&混双现中国德比女双&出错&
时间:07-08-04 00:28:10 点击:680
  北京时间8月3日,200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五个单项的抽签对阵揭晓。男双方面,中国组合蔡赟/傅海峰抽到“上上签”。混双方面,四对中国组合则集中于1/4区和3/4区。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女双抽签出现错误,中国组合赵婷婷/于洋意外地没有“签位”。
  男双方面,赛会头号种子蔡赟/傅海峰镇守1/4区,该区的最大劲敌为6号种子马来西亚组合钟腾福/李万华。首轮轮空的蔡赟/傅海峰在1/8决赛中极有可能与丹麦组合帕斯克/拉斯姆森展开对攻。另一方面,中国香港组合魏仁君/杨礼峰将与钟腾福/李万华在1/8决赛中相遇。两对组合的胜者将与蔡赟/傅海峰争夺半决赛的“入场券”。
  2/4区是印尼组合马基斯/亨德拉与跨国组合吴俊明/陈甲亮(美国/印尼)的天下。不出意外,蔡赟/傅海峰在半决赛中将遭遇上述两对组合之间的胜者。
  下半区方面,另一对中国组合郭振东/谢中博被分在3/4区。他们有望在第二轮遭遇7号种子马来西亚组合法鲁兹祖先/扎克利。若能顺利晋级,郭振东/谢中博可能在1/8决赛中迎战印尼组合亨德拉/乔克。另一方面,丹麦组合埃里克森/伦加德汉森将与韩国组合郑在成/李龙大争夺该区的另一个八强席位。郭振东/谢中博能否闯进1/4决赛,并获得半决赛的“入场券”,让我们拭目以待。
  马来西亚强档组合古健杰/陈文宏作为二号种子坐镇4/4区,他们在晋级四强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遭遇印尼组合哈迪杨托/阿尔文的阻击。
  混双方面,四对中国组合签运喜忧参半。赛会头号种子郑波/高崚坐镇1/4区,同区的还有7号种子何汉斌/于洋。对于郑波/高崚而言,他们的晋级之路可谓一片平坦,挺进1/4决赛不在话下。何汉斌/于洋则在1/8决赛中遭遇10号种子波兰组合罗贝特/纳迪兹达。一切正常的话,该区的1/4决赛将在两对中国组合之间展开。
  2/4区方面,4号种子、卫冕冠军英格兰组合罗布森/埃姆斯将与在苏杯中表现神勇的6号种子印尼组合林培雷/马莉萨实力强劲。而韩国组合李龙大/李孝贞虽然一度远离战场,并失去种子身份,但他们依旧颇具实力。该区的一张半决赛“门票”的主人也极有希望在上述三对组合之间产生。
  3/4区则聚集了3号种子谢中博/张亚雯和徐晨/赵婷婷两对中国组合,而他们将在1/8决赛中展开“内战”。胜者也许将在1/4决赛中遭遇去年世锦赛亚军英格兰组合克拉克/克洛格。谢中博/张亚雯曾在上月的中国大师赛1/4决赛中与后者有过交锋,结果以1比2惜败。此番,该区的1/4决赛自然极具看点。
  在4/4区中,2号种子印尼组合维迪安托/纳西尔则将与8号种子丹麦组合托马斯/卡米拉展开“厮杀”。
  女双抽签则在种子排位方面有待改正,5号种子中国组合赵婷婷/于洋的名字并未出现在签表中,取而代之的杜婧/于洋则被列为四号种子。据悉,杜婧因手术而无法参加本次世锦赛。而在昨日公布的女双种子排名中,英格兰组合埃姆斯/克洛格实则四号种子。因此,世界羽联很可能将对女双项目进行重新抽签。在目前的这份女双签表中,赛会头号种子张亚雯/魏轶力与3号种子杨维/张洁雯分别把守1/4和2/4区。2号种子高崚/黄穗则将征战下半区。
  本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将于本月13日在马来西亚拉开帷幕,全部比赛将于19日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头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