伱是记者收入高吗吗?

“关你记者什么事”:就是知错不改
徐圣居   17:26:51 来源:
吃空饷 焦海洋图
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校长放任教师停薪留职,隐瞒不报,截留教师工资作为学校收入,或中饱私囊;教育局默许学校行为,或参与联合吃财政空饷。这种教师吃空饷的现象,目前在湖南永州不少地方普遍存在。永州零陵区教育局长面对媒体时竟称:“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关你记者什么事?公务员吃空饷的更多,你们记者怎么不去关注?”(《三湘都市报》2月15日报道)
该教育局的胡局长一句:“关你记者什么事?”暴露出该局长的肚量,也暴露了“知错不改”的“愚蠢”,更是曲解了新闻记者采访的本意。这也是他“沉不住气”情景下说出的幼稚且荒唐的话。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舆论监督,就是党和政府政策法规的传播者和监督者。
教育局长能够改“知错必改”四字为“知错不改”,就不得不让更多的人担心该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了。人们不禁要问:如此糊涂的教育局长怎么能够带好管好教师队伍?怎么能够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该区的“人大常委会”又是如何任命这样一个教育局长的呢?由此来看,用人错了,也是一种对社会的不责任,对民众的不公正。
胡局长的另一句话:“公务员吃空饷的更多,你们记者怎么不去关注?”又道出了“糊涂局长”的政治思想认识上的幼稚和无知。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要不敢去面对,不是消极地推诿和辩解,而是勇于面对,积极地找“症结”去谋“转变”。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其实,就是错上加错。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真不知道:作为教育局“一把手”的胡局长,是不是在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是不是在教育局系统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总理说的“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的话呢?
读高中就会背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名句的胡局长,应该知道公民拥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应该知道“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应该带头关注时政而懂政治,学习政策文件以行“执政为民”之道,自觉地接受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预防针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以“争先创优”。
当然,教育局的这位胡局长,你应该明白:拥有采访权的记者采访,不一定是为难你,而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来帮你的解决问题的。你却不知好歹的一句“关你记者什么事”,不仅误解了记者,同时也招来了更多的“责难”,这是不明智的。
面对“吃空饷”这样一个涉及到社会公正的问题,我们的胡局长应该“知错必改”才对!如果你有时间,不妨读一读《人民日报》16日刊发的“理性地看到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一文,或许对你有点帮助,对大家都有启发。
“关你记者什么事”?我们不需要也不希望有更多的“知错不改”类似新闻的出现,需要的是“知错必改”!(作者:徐圣居)
: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  []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光明网版权所有如何正确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姜文|记者|娱乐记者_新浪娱乐_新浪网
如何正确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
  毫无意外地, 姜文与一众记者在戛纳的种种互动又成为关注焦点,被津津乐道。一直以来,记者们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姜文想要回答的,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但是,不管他们做如何充分的准备,始终都跟不上他老人家“意识流”的步伐。姜文让记者们高山仰止的气场与其说他在对抗记者,不如说他在对抗记者与被访者身份之间形成的“某种默契”――一种大家都心知肚明,互相配合的议程设置。怎样才能正确地采访姜文?本刊向全国各地20位娱乐记者进行调查, 且看结果如何。
  采写_本刊记者 黄娇娇 刘倩 ( 邱致理对本文亦有贡献 )
  姜文与记者对战的那些年
  《绿茶》发布会气哭女记者
  2002年,影片《绿茶》发布会,一女记者对杜可风“作为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谈谈此次合作感受”的提问,引起了姜文的不快,他不仅代替杜可风回答问题,还评价她问得很“弱智”。
  《太阳》揭隐私动怒
  2007年,姜文执导的《太阳照常升起》在经历种种变故和风波之后召开首次记者会,却因为记者对“周韵怀孕”以及“儿子出镜”之事太过关心,紧抓不放,导致发布会现场火星四溅。
  香港“打记者”惹风波
  日,大批媒体在香港湾仔区域法院等候涉贪的TVB高层陈志云时意外撞见姜文一家,记者随即冲上前拍摄,姜文抱着孩子狂奔,期间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
  威尼斯转变对策玩互拍
  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姜文遭到媒体围堵,他先是举起手机反拍记者,之后在媒体采访中,姜文面对记者的闪光灯和快门声反应“激烈”,拿起了一瓶灭火器做“威胁”状。
  香港电影节给记者“上课”
  2014年3月的香港电影节,姜文出席《一步之遥》见面酒会,面对当晚被冷落太久的媒体的发问,被“挑衅”得兴致盎然,将原本十分钟的群访变成25分钟的“教育课”。
  戛纳电影节主动“示好”
  此次在戛纳的姜文有意“示好”,主动请记者喝酒。当日心情不错的他不仅现场吟诗,还不忘表露上回被写“教育记者”的委屈。多数媒体的刊文大多都以姜文“卖萌”为题,以表“休战”。
  跟姜文过招, 你是爽到还是呛到?
  姜文少年得志,在他当演员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更为意气风发的导演,与生俱来的气场让他始终“高人一截”。他就像自己的作品一样,难掩锋芒,张扬而锐利,他的语言文本可供大众做出无数种解读。而姜文自己则说,一切都是误读,“如果没有误读,今天就不会有你们来采访我,我就是一个误读的产物。”究竟采访姜文是让记者爽到还是呛到? 且看本刊对供职于全国各大媒体的20位娱乐记者进行独家问卷调查的结果。
  敢不敢向姜文发问
  大多数记者期待单挑姜文
  面对姜文大叔,许多身经百战的老记者在他面前开口发问时都要思量三分,姜文也从不像一些导演或者演员(大家别忘了姜叔本是演员出身)那样,会时不时地和相熟的媒体组个饭局联络感情。总之,姜文不知从何时就形成了让大家“恐姜”的现象。
  姜文的电影调子和他的性格是统一的。愣头青、狂欢、幽默, 甚至炫耀聪明,这些元素媒体人在和姜文对谈中都能感受到。在我们的独家抽样调查问卷中,对于敢不敢在群访前十分钟向姜文发问的问题,没采访过姜文的记者中75%的人表示这是工作所需,相比女记者,男记者更敢于向姜文提问。对于是否期待和姜文面对面专访,在男记者中,有50%期待专访机会,25%不期待,25%无所谓,在女记者中,56%期待专访机会,18.75%不期待,6.25%认为无所谓。从这个数据来看,在没有接触过姜文的记者中,只有少部分不期待单挑姜文。有趣的是在发布会、小群访中已经领教过姜文style的记者中,期待继续专访姜文的女记者是男记者的2倍。看来姜叔的强大气场确实会伤害一些同性记者自尊,却能让超过一半的女记者为之倾倒。
  男女记者的吸引力
  男记者抱怨姜文“让着”女记者
  一位王牌女记者曾在专访姜文时聊《让子弹飞》, 女记者抱怨“哎,脑子很累,它(《让子弹飞》)老在高潮处”, 姜文是这样接话的:“你不喜欢高潮吗? 难道你只喜欢前戏???如果你觉得累,也有情可原,毕竟是2个小时的高潮。”难怪常常有人说姜文话题尺度大,鲜有人能接招。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女记者中,关于姜文对女记者会比较“友好”这个情况,25%有明显感觉,50%觉得还好,25%完全没这个感觉。一位在戛纳成功套出姜文很多话的女记者向本刊记者透露她的成功秘诀:“可能是我模仿了周韵的穿衣风格吧!”。
  不久前在戛纳,一位男记者就经历了被姜文敷衍的状况,每个问题姜文都只是一两句话回答。不过也有人表示看这样充满撕裂感的采访才给力啊!在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中,没有人认为姜文偏爱“调戏”男记者,45%的记者认为还好,其中大多数是女记者。54%的记者认为完全没这个感觉,其中男女比例均衡。有一位群访过姜文的男记者表示“我专访姜文的时候要把自己灌醉再去采他”,而在女记者这里,更多是像“化一个十八岁的妆”这样的以美取胜攻略。
  记者眼中的姜文
  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他还只是准大师
  无论姜文怎么挤兑记者、哪怕是教育人,都自成一派。在我们的抽样调查中,男记者认为姜文说得好、觉得无聊、有其他看法的人群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女记者里有超过半数的人对姜文有自己的解读(果然还是女人喜欢分析姜叔),甚至有25%觉得应该再猛点,也有12.5%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
  记者们一致认为可以称之为姜文标签的是: 孩子气&不按常理出牌&插科打诨&气场强大&控制欲强&真性情&孤独。在姜文是否大师这个问题上,未采访过姜文的记者有33%认为他是大师,44%的记者认为他算准大师,22%的记者认为他还够不着大师的边儿。采访过姜文的记者中,18%的记者认为姜文是大师,其中绝大多数为女记者,72%的记者认为他算准大师。男记者均认为他算准大师,女记者中,25%认为姜文是大师,62.5%认为他算准大师。从这个数据来看,崇拜姜文的女记者比男记者多,整体人群倾向姜文是准大师。
  我们抽样调差的记者中也有9%的记者认为姜文的言论纯属装逼;17%的记者认为听着很无聊(这个比例中有67%是女记者),不过,这个人群姜文一定是不care的吧?!
  7招搞定姜文
  圆桌参与者:搜狐娱乐记者秦川玺、腾讯娱乐记者陆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剧组人士L先生怎样才能搞定姜文?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里,不少记者都认为漂亮有才又年轻的小女孩相比之下更有优势。姜文作为纯爷们当然总有怜香惜玉之心,不过,除了年轻漂亮之外,也还是有些方法可供使用的。
  1 不需要仰慕他,但最好夸他
  秦川玺(帅哥):其实在戛纳访问的时候一开始他就抓着我聊天,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夸了他吧。不过我并没有表现出仰慕他。
  2 别聊大师
  秦川玺:我觉得姜文不难采访,用他的话说,真的他犯不着和小孩子过不去。他不喜欢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如果你觉得被他调戏了,那你得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有问题。
  3 程式和套路行不通
  陆姝:姜文比较反感那些套路的东西,随性感比较强,当他意识到你的问题是很程式的,他给你的答案会有一点反叛的心态,如果你问的问题中恰好带有敌意,就很更加激起他反叛的斗志。
  4 虚心求教
  秦川玺:我观察过姜文,他一定是那种喜欢彬彬有礼的人。其次,我不问攻击性的问题,我的问题都很中立,前期铺垫得好。并且我好认真听他说什么。第三,我会以虚心求教的态度来进行谈话。
  5 尖锐的问题放在最后
  秦川玺:最后一个问题我说“恶趣味”,他也着了,但他不是呛我,而是很详细地给我解释那不是恶趣味。
  6 他失控,你得稳住
  陆姝:我在戛纳采他的时候,他一开始非拉着我采他的摄影师,就是完全失控的那种,所以我们是先从摄影开始聊的。可能小S采姜文会效果不错喔,如果是鲁豫式的问法用在姜文身上会很可怕。
  7 习惯他的绝对强势和火爆
  剧组人士L先生:听在《让子弹飞》剧组的朋友说姜文经常改剧本,甚至有大家在片场等导演,结果他没改好剧本不满意,临时取消拍摄。姜文就是一个很较真的人,和他合作的人多半也是和他脾气相投的。
(责编: 云会)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李娜再呛记者 当问2016年是否再打职业赛 李娜反问你还会做记者?_新华湖北
您现在的位置: >
李娜再呛记者 当问2016年是否再打职业赛 李娜反问你还会做记者?
09:47:40来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
今天澳网半决赛娜姐对阵加拿大小将布沙尔。连澳大利亚媒体都希望娜姐为整个亚太地区夺得大满贯。然而在21日李娜打进四强的赛后半决赛前的发布会上,一位国内某网球杂志的记者向李娜提问被呛回,李娜再呛记者使得整个发布会只有三个中文问题,连发布会的主持人都觉得意外。
李娜以两个6:2战胜意大利选手佩内塔,顺利打进澳网四强,五年四进四强,本该是一个话题很多的发布会。在回答了25个英文提问后,到了中文提问时间,发布会厅里的中国记者有十几人,数量上要超过外国记者,但最后只提了三个中文问题就草草结束,连主持人都觉得过于简短。
相关新闻:
新华网湖北频道诚邀广大网友投稿,您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感人故事,精彩瞬间。
请将作者、拍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连同照片发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其中的好图、美图在页面上展示,让所有新华网友共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者证好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