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吗是传统节日吗

清明推荐八款传统美食_新浪健康_新浪网
清明推荐八款传统美食
  核心提示: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除了祭祖、扫墓和踏青,品尝时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特殊时节品味独特美食,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息,更多的是对先辈的缅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传颂了千年的诗,总是诠释着自古不断的情。好像每年的清明都要下起雨,尽管清明的雨与节气有关,可我更相信清明时的雨是那伤心的雨,是我们对逝者追忆的泪。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除了祭祖、扫墓和踏青,品尝时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特殊时节品味独特美食,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息,更多的是对先辈的缅怀。清明时节,青团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南方自古就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绿飘香,艾叶的独特香气,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青涩,却又带点忧伤,微甜的馅,翠绿的皮又有点淡淡的青草味,由于各地饮食风俗不同,除了青团还有什么呢?接下来带大家一起品尝专属于清明的味道―清明节8大应季美食。
  一、油炸撒子――绵延2640年历史的寒食节“寒具”美食
  推荐理由:油炸撒子最早起源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县,洪洞县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曾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所以,现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制作。“撒子”古为寒食节的“寒具”,是著名时令美食。由于寒食节禁火,寒食节的前一日就称之为“炊熟”,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各式各样可供冷食的食物,留待后面几天吃,直到清明结束。
  小吃特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
  二、子推蒸饼――距今有2500年历史的寒食节传统小吃
  推荐理由:子推蒸饼,俗称蒸饼,是山西地方的传统食品,据说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子推蒸饼相传是寒食节流传下来的一种熟食,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坚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这一天,不举烟火,也不进热食,所以这一天便被称为寒食节了。那么这一天人们吃什么呢,都是事先做好一些食品,在寒食节冷食。这些食品主要的就是蒸饼,因为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所以又称为子推蒸饼。
  小吃特色:子推蒸饼以精粉、猪板油、大葱、香油、花椒粉、碱为原料,经过和面、发酵、上碱、揉面、擀面、加料、揪剂、压形、笼蒸等诸多工序制成。喧软美味,老幼皆宜!
  三、清明燕――以忠孝为主题的山西面食
  推荐理由:“清明燕”是山西人清明必做的面塑之一。用面粉捏成燕子的形状,用山西的酸枣树或者杨柳条窜连起来,挂在门楣上,用来表达对先贤的“留念”。这样的习俗在山西绵延2500年,至今依然栩栩如生、生机勃勃的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用来展示以“忠孝”为主题的内涵思想。小假期闲暇之余,可以尝试下这道有趣的面食,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的忠孝,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多抽时间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再空伤悲。
  小吃特色:“清明燕”就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做,故也叫“子推燕”。清明燕可以制作一只,可以制作三只,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形,寓意介子推高尚的品格。
  四、印花清明团子――最经典的一款清明果
  推荐理由:Q糯的口感,青绿飘香,艾叶的独特香气,是其他各种青菜汁无法替代的,吃在嘴里,满是清明的味道。接下来与大家分享最经典的一款清明果―印花清明团子,小长假闲暇之余,可以小试一把,与亲人一起品味别致的味道,缅怀逝去的亲人,同时也感激当下能陪在身边的亲人们。
  小吃特色: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青涩却又带点忧伤,微甜的馅,翠绿的皮又有点淡淡的青草味,翠绿的颜色,春天的气息,清明的味道。
  五、清明团子――具有江南气息的清明团
  推荐理由:江南人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子叫做“尝春”,品尝春天的味道。从古到今,大家习惯用清明团子来祭祖。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间还流行吃“清明团”,其实就是青团子。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于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聪明的说法。许多人家抱着婴儿向邻里乞讨“清明团(青团子)”,谓之为“讨聪明”。青团子在这儿又起着讨口彩的作用。
  小吃特色:只有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这种团子,才能体现这样独特的清明味道,清香、清涩而清甜。
  六、懒人版青团――直接用艾草粉就可以做青团
  推荐理由:虽然清明时节流行吃青团,但是有些地域没有艾叶,怎么办呢?如何在这特殊的节日做出有纪念意义的小点心呢,直接艾草粉,就可以轻松做出青团勒,而且比用艾叶更简单哦,懒人的福音,哈哈!做出的成品呢,无论颜色还是味道都很映衬清明这个节气,一丝清苦~~~~~
  小吃特色:咬上一口,慢慢品味,甜糯中带着一丝丝清苦,有点忆苦思甜的感觉,生活中有苦有甜,能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就是幸福。
  七、菜汁版青团――用蔬菜汁演绎青团做法
  推荐理由:做菜如生活,只要去想总会有办法的,犹如青团,并不一定非要用艾草,没有艾叶、也没有艾草粉的人们就用最最常见的蔬菜汁吧,各种绿色的蔬菜汁都可以用的,看着一抹青绿,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三天小长假,有兴趣的朋友也来试试这道极具特色的节令食品吧~
  小吃特色:甜糯的口感带着一丝蔬菜的清香,虽然没有艾草的清苦,但鲜艳的绿色依然令人欣慰,美食吃的不仅仅是味道,品出其中的韵味才是真谛,缅怀祖先,珍惜当下,希望每时每刻都顺心如意!无论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心去做,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八、酱爆螺蛳――清明螺,顶只鹅
  推荐理由:民间向来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这个说法来源于过去穷,买不起鹅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后就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蛳也能抵得上鹅肉的鲜美。酱爆螺蛳,螺蛳最家常却最经典的做法,豆瓣酱的香味把螺蛳肉的肥美鲜嫩衬托的淋漓尽致,那真的是打嘴巴也舍不得丢的美味啊!
  小吃特色:让人看着都流口水啊,香辣的口感,鲜美的螺肉,老酒喝喝,螺蛳唆唆,很惬意!过去生活清苦,清明前后吃海螺,都觉得比鹅肉还鲜美,我们能有幸活在丰衣足食的当下,应该感激先辈们的拼搏奋斗,才换得今天的美好生活!
  除了吃一些特色的应季美食之外,清明节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春风拂面、百花齐放、杨柳泛青,清明的时节最适合出游赏春踏青,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携带家人或者邀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呼吸着大自然最淳朴的气息,感受着大自然馈赠的美好生活,一切都那么惬意。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主帖分享:清明节后品清明 传统节日清明的气味究竟是怎样的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商务进行时
&&&&&&&&&&&&&&&&&&&&清明节是不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不是传统节日?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传统节日,
可为什么清明节不是以我国传统的农历计算,而是以阳历为基础的呢?
是的!
清明本来就是我国才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而这节气历来都是按我国传统的农历来计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其他回答 (6)
是滴  还是人们很注重的一个节日来
腊八节(腊月初八) o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o 春节(一月一日) o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o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o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o 端午节(五月初五) o 七夕节(七月初七) o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o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o 重阳节(九月九日) o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是的
并且国家现在已经将清明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