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结冰怎么办燃烧烟雾导至八旬老人重伤怎样负责!怎么办

《科学培育孩子——怎样做个尽职尽责的家长》——阶段篇:第三章(续)
第四节&&全家参战,帮助孩子打好中考这场硬仗
中考是事关孩子人生命运的大事,是孩子人生激烈竞争中第一场硬仗。家长在孩子中考时,要把孩子的中考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工作再忙也要给孩子最亲切的关爱、最周到的照顾;当然,操心要操到点子,不要帮“倒”忙。
一、进了初三,家长要做好哪些工作?
在孩子人生的每一个关键点上,家长都要抓一个“早”字;对于孩子中、高考这样的大事,更要及早进入状态,尽量做好准备,把该想到的都想到,该做到的都做到。
(一)及时收集有关信息。
孩子到了初三,都非常关心有关中考的信息,还要收心于学习,希望经过一搏考上理想的高中。为了既研究中考“对策”,又不使孩子分心,家长要及时多收集一些有关信息:省、市出台的政策规定,教育部门通告的考试范围,新闻媒体上介绍的名师复习指南;各高中的招生计划和条件;近年来,特别是前一年,市内各初中的中考成绩,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历年考生中成绩优秀者的学习经验;可能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参考资料等。
家长想收集这些资料,还要及时通报给孩子。这也是与孩子沟通的极好话题,是向孩子传递亲情与关爱的一种手段,对孩子的鼓舞和帮助远胜于简单的说教。
家长可利用传递有关信息的机会,与孩子探讨,他对升高中的想法和打算;帮助孩子认识中考对于人生的意义,让孩子正确对待面临的竞争;与孩子一道回顾一下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好迎接中考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高中,作为升学的奋斗目标。这有利于他早一点把奋斗目标具体化,增加他在学习上的动力。
(二)兼顾学好新课与复习旧课。
孩子要实现奋斗目标还要靠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实力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初三学习上的特点是“新课”压力加大,需要时间;复习“旧课”的任务也必须尽早提上日程,争取主动。家长要指导孩子理清思路,以避免学习时陷于紧张、忙乱,抓不住要点。这时,一要自始至终学好新开的学科——化学,掌握好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不让它成为拖后腿的学科;二要一如既往抓好自己的优势学科,让它能稳定保持在优秀或良好水平;三要集中力量突破原来较为吃力的学科,先易后难,先补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学科,从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入手,注重基础知识,这样比较容易取得成效。学习新课与复习旧课结合起来,学新课时涉及到的旧内容都顺便重温一下,可收到一举两得之效。还要教孩子注意总结、积累学习方法,这既是当前学习的需要,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的需要。
(三)全力以赴搞好总复习。
初三总复习,学习上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提早开始,并在复习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外辐射。学习上有潜力的孩子,在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后,学习新课不太吃力了,也应当早点有计划地开始总复习,主动把欠账补一补,欠少的先补,欠多的后补。学习上有压力的孩子,还是先学好当前功课更为重要,等到老师领着总复习;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欠账就补什么。
家长要教孩子全面回顾一下三年来的学习,看看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算算离中考还有多少可支配时间,科学分配、合理安排好每周、每天的复习内容,制订一份细致、可行的学习计划。
先把教科书、复习纲要&(可以对所有知识形成一个总体概念)、笔记、参考书目等所有资料收集起来,认真用“筛选法”过一过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对每次筛出来的“知识欠账”集中精力打歼灭仗,把不会的东西搞会,不熟的东西搞熟。这样,需要弥补的内容会越筛越少,复习的压力会越筛越小,考试的信心会越筛越强。考试到来时,孩子就会有一种“一切就绪”的感觉。
在学校进入总复习以后,要更加注意听老师讲课,倾听老师对复习的指导意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不要丢开老师的指导另搞一套。系统复习完一至两遍后,一定把《错题集》再看一遍,把自己过去出现过的问题一一检查一遍,把“知识要点”再仔细牢记一遍,把以往的教训再梳理一下,以避免在中考中重犯。
二、临考前,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好状态?
中考是孩子第一次通过公开、平等竞争,为自己选择人生前途;面临这样一次重要考试,能否调整好自身状态,将关系着孩子考试的成败,状态好可能超水平发挥,状态不好可能考不出平时成绩。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一)帮助孩子消除考试前的紧张情绪。
孩子在临考前一般有三种心理状态。一种是积极的有节制的兴奋状态。这类考生平时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好,对考试充满信心,表现出适度的紧张,这是应该肯定和鼓励的。一种是过度的兴奋状态。出现过度紧张,吃不香,睡不着,甚至血压升高,脉搏加快,记忆力减退,等等。第三种是消极抑制状态。情绪消沉,迟钝冷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后两种属于不良心理状态,需要尽快克服。
人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头痛和背痛;胃痉挛和其他消化系统障碍,如溃疡、腹泻、腹痛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饮水过多,用药量增加;进食过多或过少;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恐惧;脾气暴躁,同人争吵的次数增多;坐立不安,思维不能集中,失眠;等等。
家长要告诉孩子:考试是智力、体力、心理的拼搏,只有科学使用好大脑,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大脑是越用越活,不必担心脑子会用坏,但要遵循大脑的生理特点,各门功课穿插复习,休息的时候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绿树、闻闻花香、做做操、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会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复习中要敢于放下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不要患得患失,提心吊胆,眉毛胡子一把抓,总是对自己不放心;要客观评价自己,调整好期望值,立足于考出自己平时的水平,以平静、有序的心态迎考。
为帮助考生消除考前心理紧张,可让孩子参加一些不激烈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或是找朋友谈谈心、说说笑话,把郁闷之气宣泄出去;聆听优美舒缓的音乐,到一个僻静的场所沉思和反省,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回忆自己成功的经历,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亲属和朋友们,来提高自信心;制订一个抗紧张作息时间表,每日不少于8小时睡眠、10小时的复习,2小时进餐,1小时体育锻炼;其余时间用于放松、调整。
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有些家长紧张程度更甚于要参加考试的孩子,这种焦虑又会传染给孩子,加重他的紧张,造成他注意力分散。家长不要规定孩子,哪一科一定要考多少分,中考一定要考上哪个学校;要给孩子以鼓励和安慰,让孩子向最好处努力,同时也有最差的准备;只要他尽了力,不管考多少分,爸爸妈妈都不会怪他。孩子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考场上就能如释重负,把学到的知识回忆起来,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要正确对待考前的模拟训练,如果一次没答好,就不加分析地训斥、埋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产生自我怀疑。应当帮助他查找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临考前不要过多谈论考试,不要老去追问孩子准备得如何了;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多用幽默、平等的谈话与孩子交流,以淡化紧张气氛。不必完全改变家庭原有的日常生活规律,制造出“一级战备”的气氛,也不能将工作矛盾或家庭矛盾在孩子面前表露。对孩子一定要少指责,多鼓励,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有明显不妥行为时,应以选择性问句提出;当孩子有懊恼沮丧情绪时,要想办法让孩子宣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考试时正常发挥。
临近考试时,学生的大脑活动近于饱和,学习成绩常常停滞不前,心理学上称此为“高原现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调整一下,适当增加一些休息和运动,情况会立刻改观。同时,可以让孩子适当听听音乐,陪他聊聊天、散散步,调节一下身心,放松精神;但环境一定要安静,不要让他受到电视娱乐节目等干扰。复习要把重点放在“从纠错中求得提高”上——对过去做错的习题重新认真分析一遍,找出病因,建好、用好“错题档案”。然后,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有条不紊地一一去解决。还可以帮他收集一些有关家庭、社会、人生、理想、修养、道德等方面的小资料或现实例子,让他看一看,既有利于孩子休息,又帮助他开阔视野,丰富作文题材,可以“一举两得”。
(二)精心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
中考前,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要比平时更细心、更周到,又尽量不让孩子有所察觉。
1.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
每天仍让孩子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白天有充沛的精力复习、应考。有些学生有熬夜的习惯,兴奋点常常在夜晚,这样白天答题时大脑就会昏昏沉沉。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改掉这种习惯,采用渐变方式,慢慢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把兴奋点调整到白天来,调整到考试答题的时间上来。晚上温习功课时,如孩子感到眼睛发涩,困乏不堪,不要让他靠咖啡、茶水提神,小睡一会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每天吃过晚饭,看看电视新闻或翻翻报纸,可达到休息、放松情绪的目的,还可以了解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有助于中考答题。&&&
2.配好一日三餐,加强营养。
备考的学生,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家长一定要尽量为孩子调剂伙食,做到色香味俱佳,合理搭配,以促进孩子食欲,保证营养供给。进餐时家长不要喋喋不休地询问孩子复习或测试情况,尤其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这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出现逆反心理,导致情绪低落,影响他的食欲。更不可在餐桌上训斥孩子,强迫和催促进食。吃饭后也不要让孩子马上看书。还要提醒孩子不要到街头的小吃摊就餐,家里的饭菜也要格外注意卫生,以免孩子染上急性肠炎,耽误备考。
3.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和考生忽视的问题。长时间看书、复习、做作业,会造成大脑皮层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疲劳,效果并不好。在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如果让他进行10至20分钟的体育锻炼,会使脑神经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复。生活方式健康的学生,往往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出色;每周锻炼3、4次的孩子也是课堂表现较好的孩子,因为体育活动使脑部供氧较足,更容易接受新信息,记忆力更好;然后再进行复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4.在孩子用药和服用保健品上要非常谨慎。
为预防感冒、中暑、腹泻及其他意外,家中可备些应急药品,如感冒清热冲剂、藿香正气水、正痛片、胃舒平、甘草片、风油精、十滴水等。在孩子的不适确实属于轻度又病因明确的情况,可以给他先少量用点药;但用药前一定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旦用药后效果不佳或是有不舒服的感觉,都一定要及早去医院诊治,防止病情加重。考试期间如果孩子患了轻度感冒等,只能选择不会产生昏睡等副作用的药品。不宜滥用滋补品,不必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相反,过度服用滋补品只会伤害身体。另外,考生忌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浓咖啡等,空腹饮用这些饮料更不好。
(三)应当提醒孩子一系列具体事项。
1.考试前一周做些什么?
要提醒孩子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把精神的兴奋点调到相应的考试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尽量在此时多做题,其他时间多休息;为了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不要停止做题,以免产生生疏感,但题目数量不要过多,而且各科循环进行,题目以模拟题为主。
通盘考虑一下考试要用的学习用品,如钢笔、铅笔、小刀、直尺、圆规、量角器、橡皮、垫板等,最好选择孩子用起来很顺手的,不一定要新的。还要准备饮料、擦汗用的手帕或纸巾等。考试前一两天,让他自己动手准备好。在模拟考试中有意识地训练一下涂写答题卡的方法。考试前一天,最好能带孩子提前去看一下考场,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想象一下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成功答题的画面。
考试期间,要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穿自己感觉舒适的衣服。
2.考试前一天要做些什么?
让孩子按正常作息时间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过度兴奋无法入睡,不要过分去督促,要让他相信自己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万一他没睡好觉或是考试期间身体不佳,家长也要以鼓励为主,不要用自己的担心加重他的精神压力。
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考试前的早餐、午餐都要吃好,但不要过饱,要咸淡适中、喝水适量,并提醒孩子在入场前上厕所。考试那天陪孩子一起去考场,提前大约半小时到场。临出门时要提醒、帮助孩子检查一下该带的东西是否带齐了,特别是不要忘了带准考证。考试结束,最好去接孩子回家休息,并提醒他不要对答案;考过一科后,就把它忘掉,立即把注意力转移、集中到下一场考试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比如总结一下自己在考试中好的做法,记录下来,以便下一科考试时借鉴。
考前不要和孩子议论考砸了怎么办,以免孩子去想那样的结果有多么可怕;要鼓励他多想象考出了所期望的结果会多么愉快。考试过程中,当消极性或破坏性的自我暗示出现时,要立即帮孩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去代替它。
3.考试中应注意些什么?
(1)考试开始后,要注意倾听老师的补充说明。因为考卷说明有时不完整,或者有时需加以强调。另外,监考老师的口头说明,可能会改变卷面上的说明,忽略了这一点,会自讨苦吃。答题之前,要先填好姓名、考区、考号、学校等。
&&&&(2)开始答题前,先数数试卷的页数,看清试卷前面的说明及要求,随后冷静、迅速地认真通读一遍试卷,并注意检查背后有无试题。这样可以对试题的类别、每题所占的比例和分布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正式答题打下基础。
&&&&(3)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存细阅读考题要求,反反复复认真审题,细心推敲题意。作文更要用心审题,不要忽视题目中的限制性词语,防止跑题、偏题。
&&&&(4)一般试题的安排是由易到难,前面多为基础知识,后面多为综合性题目,要先做自己认为有把握的题目,有利于合理利用时间。一定要记好没做或是需要再重点检查题目的题号,以免漏题。
&&&&(5)攻克难题是应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应当确信考题难度不会超过所学知识的范围,只不过是拐弯多一点,综合性强一点,都有解答的可能;关键在于对题目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从中寻找突破口。
&&&&(6)卷面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晰;答卷中的书写格式要正确。检查时要集中精力,冷静思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答案反复检查核实,防止由于粗心马虎而出错。&
三、考试后,家长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考后的心理调整。孩子在考前的忧虑和紧张是虚拟的、假设的,与考完之后明确知道了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心情,无法比拟。
从孩子走出考场到成绩公布这段时间,正是考生心理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家长务必保持高度警觉。那些发挥失常的考生会心理失衡,害怕失败的降临和来自家庭、社会各方的压力,极易出现心理障碍。特别是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大多不敢对家长、老师说出实情,心理压力无处宣泄,不断积聚,很可能在成绩公布前后总爆发。这段时间,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心理疏导。
首先,要引导孩子对考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他感觉不理想的同时,也可能还有很多人感觉不理想,也许试题难度给大家的感受都很相似;退一步讲,就是真的只有自己感到难度大,考试可能因此失败,那也没什么,人生道路上并不只有这一次机会,每一次机会也并非都必须成功。这些平时看似老生常谈的道理,这个时候会显得特别重要。
其次,要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根据孩子平时的一些兴趣、爱好,周全安排好他这段时间的生活,尽量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鼓励他们做些运动、外出旅游、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不让他有更多时间再去想考试的事。还要鼓励孩子学会自己调节,比如和朋友、同学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总之,尽量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对“考试问题”过度关注中解放出来。
考生家长的心理状态也要调整,千万不可责备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失望和不满流露出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了出现心理障碍的苗头,自己又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就要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帮助解决了。
第五节&孩子升入高中后,家长还能做些什么?
孩子的高中阶段是人生黄金时代的起始阶段,这时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至这一时期结束,他们的身心发育已相当成熟,也就长大成人了。按我国宪法规定,孩子18岁开始享有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是,高中阶段结束前,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仍属于未成年人。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的这最后三年中,父母无论是从事实上还是在法律上,都仍然是他们的瞻养人和监护人,对他们负有抚养、教育、管理、监督等责任。但这时,他们已不再是少年儿童,已跨入青年时代,父母在履行职责时已不能再用过去的方式方法。
&&&&一、高中生身心发育与成长面临的新课题
高中学生从生理与心理的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初期。他们的成长面临很多新的课题。
(一)学习要求不同了。
作为在校学生,他们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在学习要求上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各学科的学习内容更复杂、更高深,更具有系统性,这就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学习内容的这种变化,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有更强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此外,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高中生需要通过政治课和接受其他教育,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自己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二)师生关系不同了。
高中生不再将教师看作是父母的化身,教师的权力也不再那么大。在高中生眼中,一个“理想教师”的身上,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他的个人品质,即“理解”能力、情感反应、对人的亲切诚挚态度等。也就是说,高中生更愿意将教师看作是一位年长的朋友,看重的是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学水平,和他对权力能否正确使用。
(三)与同伴关系不同了。
高中阶段,学校仍然是他们结识朋友的主要场所,但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在选择性和稳定性上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且会表现出多种形式:从只是简单的一起度过时光,到能相互深刻地自我剖白,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深度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总的来说,他们都会有结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和建立良好友谊的心理要求。
(四)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他们已经日益了解了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职责。另一方面,父母和成人也日益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要求他们能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时,他们在支配时间、选择朋友和度过余暇的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十分强烈的独立要求;同时,又迫切需要年长者的生活经验和帮助,希望父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和参谋。此时,父母的榜样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被绝对地、不加批评地接受,但是好的父母仍会是他们重要的行为楷模。
(五)个性发展有了新的动力。
高中生毕业以后能否继续到高校学习,能到一个什么样的高校去学习,将关系着他走上社会时的择业,决定着他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他必须严肃地去思考,并为实现自己设计的目标付出努力。父母的职业,个人的能力、意愿,同伴、教师的影响,都会对他的选择产生作用。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又会对他的学习和个性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六)身体发育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他们的身高和成人差不多,骨骼已经全部骨化,肌肉力量在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他们在皮质结构和机能方面已经发育完成,并达到成人的水平。性机能的发育已经成熟,因而会进一步意识到两性关系问题。
所有这些,都使他们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父母要尊重和鼓励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展他们那种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但又要同时看到,他们刚刚达到成熟时期,智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看问题往往还不够全面,个性倾向也还不够稳定。因此,家长在他们加强自我教育的时候,还要给以积极的关怀和指导。
二、家长还能为孩子健康成长做些什么?
孩子到了高中阶段独立性已经很强了,一些家长感到,与孩子沟通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孩子的事情越来越管不了,并为此很苦恼。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很需要父母的,重要的是父母要找好介入孩子生活的角度和方法。为了孩子能够继续健康成长,家长至少还可以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孩子减压,让他轻装上阵。
高中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对孩子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尤为迫切。现在,虽然孩子们高中毕业后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很多,但毕竟高校还有三六九等之分,走进不同的大学校园,就意味着未来的命运会有很大差异。人人都希望上清华、北大,甚至去哈佛、牛津,可是又绝对不可能都实现。这就决定了高中阶段的一搏何等重要又何等激烈,重压之下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当然,最理想的结果是,孩子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并且在成功时不骄傲,在失败时不气馁,勇往直前,最后夺取到胜利。但竞争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在屡战屡败之后难免有人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信心,迷失方向,甚至导致精神异常。
为了避免不幸发生,最重要的是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减压,至少在家里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与同学激烈拼搏后有一个休息的港湾。减压的最好办法是,家长能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对他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并让他自己能够认同,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实事求是地提出希望。在孩子为自己设定目标要求时,家长要帮他把把关,让他既不要定得过高,也不要定得过低,而是经过最大努力确实能够达到;还要帮助孩子制订好具体的学习计划,并教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靠死记硬背,也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充分发挥和发展大脑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应变能力,作为学习最重要的目的。这样,孩子就能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不感到压力很大,学得主动、学得灵活了。
(二)指导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
高中阶段的孩子,一般很乐意帮助异性,很希望博得异性的青睐。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正常心态,不要加以非议或训斥,否则会使孩子出现心理失衡。父母不必对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分担忧,应当给予指导,让他在交往中落落大方、心无杂念,淡化对“性”的欲望,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学校活动上。要让孩子把交往圈子扩大,看到更多的伙伴(包括同性同伴和异性同伴)的风采,汲取他人的长处,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孩子在这个阶段肯定是不宜谈恋爱的,因为这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仍落后于生理发育,性冲动只是一时的生理反应,并没有与道德观、法制观、责任感联系起来。他现在还对自己不了解,对他人更缺乏正确的、有深度的判断能力,这时建立的恋爱关系是不会牢固的。而且,这时正是学习任务很重的阶段,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这种人生旅途中的过场戏上。
&&&&(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必要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孩子具备操作技能、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并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健全孩子心理、适应校内竞争、学会自我调节很有帮助,更是他们下一步——走进大学校门乃至走向社会所必需的。&&&
&&&&在参加社会实践前,家长要先让孩子学会承担一些家务事,从家里开始训练他们的这些能力。这种训练不要仅仅是单纯技术性的,比如买菜、整理房间等;还要体现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比如,让孩子当一当家——决定日程、负责采购、安排伙食,等等;或是与他一起去买一件较为贵重的家用电器,如电脑、电视、电冰箱等用品,要求他在调查研究后再拿出意见来。鼓励孩子争取机会,多参加学校、社区或其他社会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卖、募捐等,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创造参与这类社会实践的机会。谁能重视孩子实践能力的锻炼,谁就能让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四)细心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
&&&&1.重视孩子的饮食卫生。
高中阶段是孩子的青春发育后期,一般都食欲特别旺盛,自制力不够强的特别容易暴饮暴食;自制力过分“强”的,又会为了“瘦身”努力节食,以至厌食。父母一定要注意纠正他们在饮食上的这些偏差,并根据学习的需要,给孩子补充相应的营养。
&&&&人们在精神紧张时,体内水溶性维生素等消耗增加。高中学习任务很重,要特别注意多让他们吃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多给他们补充一些卵磷脂。富含水溶性维生素的食物很多,其中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糙米、黄豆、瘦肉之中;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各种新鲜蔬菜、豆制品和动物的肝、肾、心及乳制品中;维生素B6主要存在于蛋黄、鱼、肉类、乳汁、卷心菜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如橘子、蕃茄、辣椒等之中;维生素PP主要存在于肉类、花生、谷物中。卵磷脂较多地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脑髓、蛋黄、猪肝等之中,在植物性食物大豆中含量也比较高。
2.提醒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坚持体育锻炼十分必要。(1)这是骨骼发育的需要。青春后期骨骼发育的坚固性还不够,仍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促使骨骼密度增加。(2)这是肌肉发育的需要。在这个体重增加的时期,仍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肌肉,否则就会变成一个“虚胖”的人——看上去挺“胖”却没体力。(3)这是大脑消除疲劳的需要。高中生的学习非常紧张,大脑经常会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状态,定时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恢复大脑良好状态的最好办法。
紧张的学习与适量的运动,都是提高学习成绩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密不可分。运动虽然占用一定时间,但它给人带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运动后重新投入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仅每天要运动,每天的运动还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管高中学习有多紧,每天都至少要有1小时户外运动,而且要在新鲜空气中进行有氧运动,并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让心率达到每分钟140次左右。为了有更多时间锻炼,可以把运动与其他事情结合起来,比如,从家到学校可以用步行代替乘车;上下楼梯保持节奏和运动强度;课间休息尽量走出教室。
这个阶段进行力量型运动和耐力型运动非常恰当。这些运动也是健美运动,对肩部的锻炼主要以三角肌为主,胸部则以胸大肌为主。要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发达,可以练哑铃、杠铃、扩胸器、单杠、双杠、爬竿等,在无器材情况下,也可以徒手做扩胸运动。锻炼腰腹肌可多做些收腹运动,如仰卧起坐、快速收腹、前后左右弯腰、举腿、转体等。锻炼腿部肌肉最好的方法是奔跑与跳跃,如跳高、跳远、跑步、踢足球、打篮球、跳绳、爬山等;还有静力下蹲.即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弯屈,上身保持正直,作半蹲姿势;提踵(脚后跟向上提起),是增加小腿肌肉力量的好方法。不管孩子从事什么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家长一定要提醒他首先必须保证安全,否则,不但失去了锻炼的意义,还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3.关注青春期带来的一些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最重大的变化是性成熟。性冲动会随之产生,性冲动又会导致自慰行为——出现手淫。偶尔的手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但长期过度手淫则对身心不利。手淫时中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变异。长期手淫会使人白天无精神、夜晚睡不好。女孩子手淫还可能引起子宫感染。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偶尔手淫属于正常行为,长期过度手淫对自己有害。对有手淫习惯的孩子,要用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来帮助他纠正:按时睡觉、起床;睡前不看能引起性冲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被褥不要太厚过热,裤子不要太紧;等等。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引导孩子专心学习,并适当加大体育运动的强度。
性冲动如果不能正确宣泄,还可能导致性接触。过早的性生活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对女孩来说,偶尔一次的性生活就可能导致怀孕。而此时她的身体各部分还不能承受怀孕的负担,还会因此造成自身营养不良和贫血,使发育受到影响。此外,她或他还会因怀孕或导致别人怀孕,产生巨大的恐惧和强烈的自卑感,很可能由此走向自暴自弃,这就毁了自己的一生。过早的性生活还能引起性病流行。孩子这时还不懂什么是性病,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接受治疗,由此带来的悲剧往往更加难以预料。所以,父母一定要提早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生理,破除对性冲动的好奇和神秘,对女孩子更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教她提防男性的侵犯。
4.不要小看“青春痘”的干扰。
青春痘,学名叫痤疮,因为好发于青春期而得名。尽管此病并不严重,但常常引起孩子的烦恼,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为了美观,孩子常把它们挤破,这样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化脓,如果影响到深部组织,愈后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
预防的办法是: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工作,常用温水、肥皂洗脸,洗去皮脂、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为毛囊口“疏通’堵塞;每晚睡觉前用手轻轻按摩面部皮肤,使皮脂腺分泌畅通;少用化妆品;调整饮食,尽量少吃油脂食物、甜食,尤其是奶油、巧克力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畅通;避免饮酒及食用其他刺激性食物。如果孩子长了青春痘,一定要让他正确认识,帮他解除不必要的烦恼,及时带他去医院诊治,不要自己乱用药物。
5.如果孩子出现肥胖,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肥胖可分两类:一类无明显病因,称为单纯性肥胖,大多数人属这一类;另一类有明显病因,称继发性肥胖。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营养过度,食物过于油腻,运动量太小,遗传等。青春期开始的肥胖,与患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肥胖成人的死亡率比同龄正常人要高25%—50%,体重每超过标准1磅(453.59克),死亡率就增加1%。
防止肥胖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逐步减少热量摄入,特别是晚餐要少吃。减食可从主食开始,膳食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可为2:3:5。薯类、糖果、点心、肥肉应当有限制地食用。盐量也要控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黄豆以及蔬菜可适量增加。在餐前可先吃水果,多喝汤,以增加饱腹感。二是坚持每天的体育运动,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患有继发性肥胖者,要到医院去治疗。
6.注意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压有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多由急性和慢性肾炎、肾脏先天性发育不全、肾动脉狭窄等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性发育期间神经和内分泌剧烈变化、心脏发育加快有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青春期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1%—10%。青少年期高血压的人,成人时期血压也会较高。要让孩子认识高血压,对照自己发病的原因,及时纠正一些不良倾向,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发现有病及时到医院治疗。
(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如何成才。
高中生已站在成才的门口。能否成才,如何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益成为他们的首要关注点。家长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有关成才的若干问题。
&&&&1.正确认识什么是人才。
通常,人们把有德、识、才、学、体的人叫做人才。德,指思想品质、伦理道德与心理素质。思想品质是核心,指的是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政治立场、强烈的爱国情操、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等。伦理道德,指的是以高尚思想品质正确处理家庭、亲友、同事关系。心理素质,指的是在成才过程中应具备的专注力、好奇心、持之以恒、不怕失败的精神等。识,指见识,是人在各个方面的认识能力。在政治上能够看清并顺应时代前进的方向;在业务上能看准所选专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关键意义的攻关课题。才,指才能,包括各种能力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各类人才钻研各种不同学问的方略,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等。学,指学问,包括各种知识。每种不同的人才,需要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体,指有健康的身体。
以上五项条件,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青年只有在德、识、才、学、体五方面全面锤炼自己,才能早日迈进成才的大门。把成才看成自己个人的事,这种看法眼界太狭隘了;只有站在时代高度认识成才的必要性,才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动力。人才有类别之分,不能认为,只有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是人才;360行,行行出人才。在同一类别之中,人才又有层次之分,人才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科学上的一些失败者也是人才,不能以有名无名论人才。由“潜”到“显”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人才因类别不同,成才的周期也不一样;无论哪类人才,青年时期都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2.正确认识成才的内在因素。
一个人成才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成才的内在因素。(1)强烈的事业心,也就是成就一项伟大事业的雄心。事业心与实干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2)自我牺牲精神。在生产、科研、艺术等工作实践中,都可能有生命或其它个人利益的牺牲。(3)选准目标,坚定不移。“常立志不如立常志”,选准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向前进。只要目标明确,持之以恒,总可以做出成绩。(4)特殊勇敢,永不退缩。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决不半途而废。(5)思路开阔,高度敏感。“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为此,一要多见广识;二要有意训练;三要勇于实践。(6)认真严格,一丝不苟。这不仅是对自然科学研究者的要求,也是对各行各业人才的要求。(7)富有幻想,多思善想&。人才的成功,离不开创新与创造,而想象、幻想正是创造力的精神源泉。(8)坚韧顽强,勤奋努力。成才者,都需经得起磨炼。“天道酬勤”,这是一条规律。成才需要“顽强”与“勤奋”,决不能急躁与懒散。(9)精力集中,滴水穿石。精力集中,可以收到滴水穿石之效。只要集中精力研究一门学问,总会有所前进,取得一定成绩。(10)强烈的兴趣,罕见的好奇心。兴趣是研究的向导,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动力。(11)重视理论,注重实践。有志成才者,既要学好基础理论,又要勤于实践,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12)自信与自立。自信就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立是一种精神力量。有了这种精神,总会有强烈的成才意识,足够的成才动力。(13)胜不骄,败不馁。骄傲是进步的敌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才能一步步摘到成功的硕果。(14)宏图大志与循序渐进。只有树立远大志向的人,才能为实现崇高的目标不懈奋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3.正确认识成才的外在条件。
人才的成长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处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受着所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顺境;逆境;常境。一般而论,顺境有利于人才成长,逆境不利于人才成长。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情况又会有所不同。正确的态度应当是,顺境下能自我节制,包括谦虚、谨慎、虚心、忘我地追求等;逆境下能保持坚韧,包括对真理忠贞不二、持之以恒、不畏惧困难;在常境下则奋斗不息,不断积累成才优势。任何一个人的成才环境总是有利有弊的,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逆境总会有的,人生就是奋斗。
机遇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着重要作用。但机遇不能坐等,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要让能力等机遇,不能让机遇等能力,否则机遇来了也会擦肩而过。成才主要靠自己。无论外界条件多么好,自己不努力,一切都白搭。人所能助的,是有志有识有才之士,而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4.成才的关键是不断进取。
孩子上了高中,就开始迎接高考。在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搏面前,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高考和升学,考试之前要认真准备,努力考好;考试后,要承认考试成绩有时会带有偶然性。能不能考上大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一些没考上大学的人不一定比考上的人差;一些考上大学的人未必比没考上的人强;有才能的人到什么地方都能够得以发挥,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进取心,能不能不断进取;有志者事竟成,只有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不懈努力的人,才能成人成才、有所作为。
(六)在重大问题上为孩子当好参谋。
孩子面临升学与择业两大课题时,实力允许既选名校又选理想专业的,不存在选择上的困难;实力上把握不大时,问题就突出来了。既可以择校优于选择专业,也可以选择专业优于择校,权衡利弊的标准是对将来就业的影响,和孩子对所选专业的热爱程度。其实,就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报考前很少有人对专业已经十分了解。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力,对有可能报考的学校与专业的报考人数与录取分数、未来发展与就业趋势,尽量多地收集一些信息,供孩子参考。在报考学校和专业上,家长要多了解考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今后的设想,最好能同孩子达成一致意见。同时,既不要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也不要因循守旧,左顾右盼。如果意见不同,最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横加干涉。
再有,在是否让孩子出国去读大学的问题上,家长不要与人攀比。想让孩子出国深造,并不是坏事,但这里有个动机问题,也有个时机问题。如果孩子有能力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最好还是等他读完本科再出去读研。如果是因为担心孩子考不上国内大学,想花高价送他出去得到一张大学文凭,这就会有一定风险。而且,一些国家接收我国留学生,已很看重考生在国内高考的成绩,只怕这条路也不太好走了。一些家长,当孩子不好好学习自己又束手无策时,就早早说:“等你长大,送你到国外去念大学。”其实,这种承诺对孩子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他没了“后顾之忧”,就更不必用心去学了,承诺越早,事情越糟。
(七)在学习上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家长要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想,最现实的办法还是让孩子把高中的书读好,把高考前的复习搞好,在高考时考出一个好成绩。应当说,孩子到了高中阶段,还有能力给孩子以学习指导的父母不太多了,但给孩子以鼓励、安慰,则是所有家长都能办到的。帮助孩子收集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有关资料,整理一下考过的试卷以便孩子复习时翻阅,可以说是所有家长都能办得到的。还有,就是尽量少去打扰孩子,不帮倒忙也是帮忙。
(八)让孩子有准备地走进大学校园。
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一定要告诉孩子:
1.上了大学,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千万不能有松口气的思想。三年的高中生活,孩子们活得很累、很苦,考上大学后一般都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可是,这口气松不得。大学课程是学一科,结业一科。大一松了,大一学完的功课就会成绩不高,记录下来就没了再改的机会。大一的功课是大二的基础,大一落下了,大二再想追,就不好追了。
2.大学的学习管理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学习方法要随之转变。尽快从高中那种“以应试为中心”的学习习惯中跳出来,以适应今后工作需要为目的,学得更自觉、更主动。大学课程——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老师讲的东西都很有限,除了认真听课外,务必学会自学,学会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否则,是学不好大学本科课程的,对就业和读研都有影响。
3.一入大学就要对本科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读书,早一点有所考虑。如果准备毕业后继续报考硕士研究生,就要考虑好是在国内就读,还是出国就读,就要在学好功课的同时注意收集信息,以选择可以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并相应做好准备。如果想就业,就要关心人才市场各类专业人员的供求情况,并寻找与用人单位接触机会,以便双向选择。如果不能早有打算,往往就会因信息不灵、准备不足,失去仅有一次的机会。
4.走进大学校园,也是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开始。青春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人生的万里征程,刚刚起步。社会是复杂的,大学校园不是保险箱,一个人在外会遇到很多困难,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遇事要有头脑,交友要十分慎重;生活上、机遇上不要与人攀比,学业上、事业上要向最好处努力,也要有失利的准备;只要勇于面对人生,做出了应有努力,不管结果如何,对父母都是极大安慰;成功永远属于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的人。
在这种时候,家长嘱咐的,孩子可能听得进,也可能只顾憧憬未来,不再听得进去;然而,天底下还是懂事的孩子多,他们是能把父母的这番嘱咐记在心上,化为动力的。
孩子高中毕业以后,不管他有没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学习都要继续下去,父母对他的教育也将继续延续下去;但此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义务已经结束,除了永远不会改变的父爱母爱以外,给予孩子的越来越少,要向孩子学习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父母的“秋收季节”也就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逾八旬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