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国际含泪幽魂周天石魂苏醒怎么做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六十五期
&&&&&&&&&&&&&&&&&&&&&&&&&&
《天涯读书周刊》第一百六十五期
目&&&&&&&&&&&&&&&&&&
&&&&&&&&&&&万君超:人间再无鍊师娘
&&&&&&&&&&&&&&
王国华:秦桧的生辰纲
&&&&&&&&&&
&&&&&&&&&&&&&&
杜雅萍:如此知己——《契诃夫的一生》读后
&&&&&&&&&&&&&&
慧远:含泪的幽默
&&&&&&&&&&&
&&&&&&&&&&&&&&&
黄涌:《杯水集》跋
&&&&&&&&&&&
&&&&&&&&&&&&&&&
毕亮:一本书的记忆
&&&&&&&&&&&&&&&
龙之芥:短笛无腔
&&&&&&&&&&&
&&&&&&&&&&&&&&&
无羽书天堂:“背着很多书的驴子”
&&&&&&&&&&&&&&&
柳已青:逛书城购书记
&&&&&&&&&&&&
&&◇《天涯读书周刊》官方博客网站:
  &#年第0017期 总第165期 日出版
          每月1日、15日出版
  ◇编辑 朱晓剑 蓝紫木槿
  ◇ 天涯读书周刊撰稿人(排名不分先后):阿滢 重越 吴鸿 朴素 眉睫 叶雷 梅茗 向敬之 刘苏里 王晓渔王国华 柳已青 介子平
潘小娴 胡洪侠云也退姜晓铭 朱航满 夏雨菡 苏莫余 小五哥 潘启雯 青青李子 池头洗砚 江北土著 蓝剑紫笛子非鱼兮 厚空斋主 五随先生
舒然有梦 白水依人 山西雪堂 无羽书天堂兰楚杨小洲 周为筠 谷立立 程勇 陈祥 思郁 书度年华 理洵葛筱强 买超 萧轶
  ◇合作伙伴:中信出版社 悦读纪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三联生活周刊岳麓书社花城出版社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三联书店
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七星书坊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 四川新华出版公司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新星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博学近思书院北京念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研究出版社
译文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重庆出版社青灯阁学坊智品书业
  ◇合作媒体:信息时报 《tooday》网刊 中外对话 时代信报 《书声》公共知青沙龙
  ◇周刊公告:《天涯读书周刊》是一种陆续发布的书评、书话、书事等随笔类刊物,愿以开放的姿势欢迎所有爱书人,感谢所有的读者和作者,真诚期待我们的工作能听到您的回音。建议、意见、投稿请发信至:或
  《天涯读书周刊》下载地址:
.cn/u//ish?folderid=125713
          /664369
&&&&&&&&&&&&&&&&&&&&&&&&&&&&&&&&&&&&&&&&&
&&&&&&&&&&人间再无鍊师娘
&&&&&&&&&&&&&&&&&&&&&&&&&&&&&&&&&&&&&&&&&&&&&&&&&&&&&&&&
刘聪著辑《无灯无月两心知:周鍊霞其人与其诗》
北京出版社2012年7月& 32开精装一册&
446页& 59.8元
周鍊霞(原名紫宜,)之名字似有道家之气。据说道士在鍊丹时,炉内会有霞色之气升出。又道家有一种贵重服装名曰霞帔。周鍊霞成名甚早,在民国期间享艳名、画名和诗名二十余年。风流俊雅,色艺双绝,锦心绣口,交游多一时名士学人,流连于各种文酒之会中。在当年文坛画苑的诸多女性中,无人能比。时人戏呼之为“鍊师娘”,陈定山当年曾撰一文迷曰“道士妈妈”。让人猜某位女性之名,谜底即为“鍊师娘”。故“鍊师娘”者,实为友人或报人之谑称而已。又周鍊霞丈夫名徐晚蘋,故又有人戏呼其为“徐娘”。成语中有“半老徐娘”,而周鍊霞因养颜和美容有术,且又工于服饰,故四十岁时,人见之犹视为二十岁之人,可谓“不老徐娘”。苏渊雷曾说她“尚七十犹倾城”。“大嘴”陈巨来也曾说她是“绝代尤物,令人销魂也”,亦有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之“意淫”,其实他当年也是周鍊霞的“粉丝”之一。但陈氏《安持人物琐忆》一书中,所记周鍊霞之事,多为不实之笔。本书编著者刘聪说他:“率尔操觚,信口胡言,简直可以说是对徐、周两人的污蔑与诽谤了。”(本书54页)
&“金闺国士”鍊师娘
周鍊霞十二岁时随家人从长沙移居上海,十六岁时师从沪上画师郑德凝学画。二十岁开始在上海各大笺扇庄挂润例卖画,成为一名职业女画家。王中秀等编著的《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一书中,收入有周鍊霞日刊登在《申报》上的一份赠送册页润例:花卉半元,山水人物一元,工细仕女二元。属于半卖半送性质,意欲低价营销,从而打开市场和提高知名度。从这份最早的润例中看,周鍊霞的工笔仕女图时价最高。才女兼美人画佳人,的确是一个“卖点”。周鍊霞的仕女学的是费晓楼、改琦一路的画风,但设色明净秀雅。再加上自作诗词题跋,可谓画与跋双佳。但周鍊霞的花卉小品,实胜于她的仕女。她学的是恽寿平一路的小写意画风,虽设色较为浓丽,但艳而不俗。诚如刘聪所言:“既迎合当时市民趣味的海派绘画特点,又能不失传统文人的笔墨意趣,可谓十分难得。”(本书第4页)愚以为,在民国画坛的女画家中,周鍊霞的小写意花卉和疏果,堪称第一。工画而又擅长题跋的女画家,似唯有周鍊霞和陈小翠两人而已。周鍊霞在享盛名之后,画债堆积如山。再加之性喜交游和体弱等因素,故有友人求其一画,直至二十年后方才交卷。她曾有诗歌云:“颇费安排惟画债,最难消受是才名。”(《月夜感怀》)但近几年来,在拍卖市场中,周鍊霞之书画犹如“月印千江”,随处可见。实其中伪赝和托名之作居十之七八。
周鍊霞当年的诗名、文名更胜于画名。她早年曾拜著名的词人和学者蒋梅笙为师,研习诗词。周鍊霞诗词风格追求自然,极少用典,近似宋人杨万里的“诚斋体”。虽用常语,但能演绎新意,粗看似不经意,实极具匠心。她在《推敲小记》一文中写道:“然有诗推敲过甚,反失性灵者,如去岁吟秋宵有:‘中酒惊心何处笛,凭阑人数几家灯。’理斋主人求对仗工整,将‘人’字改‘目’字,余病其强涩,独芍妹称善,谓目固生于人面,有目即有人。余曰:‘人非瞽者,当然有目,何需明言,致减全句神韵。’相持不下,卒就正于老蝶先生,先生亦以‘人’字较佳。”(本书254页)理斋主人即蒋梅笙;芍妹即蒋门女弟子戚若英;老蝶即陈定山、陈小翠之父陈蝶仙。
人以诗传,或诗以人传。周鍊霞《庆清平·寒夜》中有名句云:“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本事为咏当年夜间灯火管制之作,但人多以“情词”视读之。一世传遍人口,报刊杂志亦竞相转载。实周鍊霞一生佳句名句颇多,如:“相思何苦太殷勤。有限温存,无限酸辛。”(《一剪梅》)“酒洗离愁千盏易,人逢知己一生难”(《即句》)“人醉花扶。花醉人扶。”(《采桑子》)“野士不容知国事,书生但许谈风月。”(《满江红》)“销尽繁华春似梦,坠楼人比落花多。”(《感时事》)“且抛哀乐过中年,松鬟一笑仰青天。”(《浣溪沙·自题词篇》)“旗亭酒冷人将别,一握难禁暖到心。”(《消寒九咏·手笼》)等等。周鍊霞诗词无所不咏,但皆立意新颖,言人所未言。刘聪认为:“在作者的诗词之中,词的成就更高于诗。诗中,绝句高于律诗;词中,小令高于长调。”丹青、诗词的成就,皆与天赋有关。吴湖帆《佞宋词痕》中有附录《和小山词》一卷,有人就曾认为是“填词侣”周鍊霞代笔之作,可见其词学天赋十分了得。
刘聪在周鍊霞《鹧鸪天》一词注释中说:“吴湖帆与周鍊霞感情颇笃,填词绘画,合作甚多。近人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曾述及吴周二人婚外之私情,语多诋毁,实未可尽信。据吴氏《佞宋词痕》可知二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方往来密切,然其时周鍊霞‘已作阿婆,非复三五少年也’(冒鹤亭《螺川韵语序》)。鍊霞友人包六谦曾道:‘紫宜少时颇端丽富文彩,所作词语颇大胆……其实跌宕有节,有以自守,只是语业不受羁勒而已。’(《与施议对论词书》)实已为其辩诬。友人周采泉在《金缕曲》又道:‘半世空房榻。赏孤芳,榴花插鬓,凤仙殷甲。’亦言周鍊霞与夫婿半世分居,却守节自赏之意,皆可谓旁证。至于《佞宋词痕》中二人唱和之篇,或互有倾慕缠绵之意,实同为‘语业不受羁勒’之例也。”(本书304页)总算是还了“鍊师娘”一个清白。本书上编中有《一生无计出情关——玉貍词人与周鍊霞》一章(61—80页),详考周鍊霞与词人宋训伦(号玉貍)长达六十多年的男女友情,亦可明证周鍊霞之“守节自赏”。真可谓“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也。
周鍊霞画、吴湖帆跋《红梅图》
包铭新在《海上闺秀》(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曾说:“周鍊霞,女画家中才貌双全者。其名气或许不及陈小翠与陆小曼,但才气不见得逊于陈小翠,风采未必输给陆小曼。”数风流人物,俱往矣——人间再无鍊师娘。
&&&&&&&&&&&&&&&&&&&&&&&&&&&&&&&&&&&&&&&&&&&&&&&&&&&
秦桧的生辰纲
&&&&&&&&&&&&&&&&&&&&&&&&&&&&&&&&&&&&&&
&&&&&&&&&&&&&&&&&王国华
生辰纲这东西,其实不唯宋朝有,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给上司送生日礼物,简直就是正大光明的潜规则。只是晁盖那伙儿人搞大了,衬得生辰纲好像多神秘。
这里讲的生辰纲,跟秦桧有关。且说在秦桧当权的时候,四川雅安太守想巴结之,便准备了一份厚礼,送给秦桧做生日礼物。除了各式珠宝外,还有上百根蜡烛,俱用黄金铸成,外面涂上蜡,雕上花纹,跟真的一样。知府命一个心腹衙役带着十多个人进京,再三提醒他要小心。
十多人晓行夜宿,走到湖北鄂州一带,遇到暴雨,便来到路边一书生家求助。时值初冬,书生正裹着一个麻袋片坐在炕边取暖,见到这大队人马,皱着眉头说,各位大爷,我这个小屋子怎么住得下你们这么多人?再往前一里多地,有个青年旅社,收拾得很干净,价格公道,VIP还打八折,何不再坚持一下继续前行?大爷们说,那你带我们去吧。于是书生领他们来到了客舍。
老板姓鱼,非常高兴地为客人准备饭菜。这时,鱼老板的妻子走进来问,他们是哪儿来的?答曰,进京给太师送寿礼的。鱼妻说,有点意思了。鱼老板问,你啥意思?答,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问,那咱就意思意思?答,咱们这一辈子苦等苦熬可就等着中彩票呢,现在彩票来了,再不动手就没意思了。鱼老板说,我一个人怎么能打得过他们那么多人?答,脑残才动手呢,咱们用毒药啊!夫妻俩紧紧握了握手,下定了决心。
画外音:晚上,妻子在酒中下了正牌毒鼠强,将一行人全部撂倒。鱼老板又不放心,一一用斧子问候了一遍,最后把死尸埋到床下。正所谓人不知鬼不觉也。
接着讲。几天后,鱼老板为感谢书生的送财之功,挑了一对蜡烛给书生当贺礼,因为书生几天后就要娶老婆了。这么穷怎么还娶得起老婆,存疑。书生当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晚上点起蜡烛照明,一点不着,两点不着,用小刀一刮,哎呀妈呀,金子!第二天,书生来到鱼老板处,说,再给我一对蜡烛呗!鱼老板大方地拎出一对,说,拿去!第三天,书生又来,说,再给一对蜡烛呗!鱼老板说,拿去。鱼妻感觉不对劲儿了,把剩下的蜡烛掏出来研究了一下,说,老公你来看啊……
鱼氏夫妇好不懊恼,原来大头在这里。一不做二不休,把书生也干掉吧!第四天书生又来了,说,大哥,再给我一对蜡烛呗!鱼老板说,你过来,我给你。书生往前一凑,鱼老板的大斧子就劈下来了。
搞出这么多人命,鄂州是呆不下去了。夫妻二人跑到汉阳,开起了一家米店。其实开店是洗钱的幌子,有了大把金子谁还在乎这点小钱。鱼老板每日花天酒地,甚至还纳了个妾,天天跟鱼妻争风吃醋。鱼妻气得直哭:我让你致富,你却这样对我,走着瞧吧,有你的好果子吃。鱼老板不在乎这些,照样逛妓院喝花酒,并把一枚珠宝献给一位花魁。花魁开始以为鱼老板只是个暴发户,后来无意间发现珠宝上刻着雅安知府的名字,大吃一惊。花魁见过世面,立刻判断该男非奸即盗,担心自己受牵连,遂举报之。
接下来自然是凶案告破,鱼氏夫妇被凌迟正法。
故事完了。最萌的细节:蜡烛要了还想要;最悲哀的细节:男人有钱就变坏,冷落了同案犯老婆;最牛掰的细节:雅安知府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礼物上。整个惨烈的故事由秦桧的生辰纲引起,但秦某人也许连知道都不知道。恶政(恶人)引发的恶果此起彼伏,数都数不过来。
&&&&&&&&&&&&&&&&&&&&&&&&&&&&&&&&&&&&&&
如此知己——《契诃夫的一生》读后
&&&&&&&&&&&&&&&&&&&&&&&&&&&&&&&&&&&&&&&&&&&&&&&&&&&&&&
  内米洛夫斯基出生时,契诃夫已经过世。内米家很有钱,是俄罗斯贵族,家里还开着银行,契诃夫是农奴出生,到他这辈赎了身,家里开杂货铺的。内米一家逃到法国后从未回过故乡,契诃夫则故土难离。除了都是写小说的以外,两人没有任何交集,然而这丝毫不妨碍内米将契诃夫作为前辈致敬,在她传世不多的作品中,这部传记严谨、精准,从思想和灵魂层面来说,两人旗鼓相当,堪为知己。
  《契诃夫的一生》不到10万字,从契诃夫童年写起,最后两章就像昙花一样,忽然绽放,“哗”的一下结束,就像行驶在平静的河面的船一下子被卷入深不见底的漩涡中。前面,作者耐着性子铺垫,各种琐碎的细节诉说童年种种不如意,契诃夫没变成愤世嫉俗的酒鬼或狡诈的俗人,他成了医学院的学生,业余写小说赚钱,他还好脾气地迁就读者与杂志,没成名以前忍受各种嘲笑,成名以后接受各种质疑,也曾在托尔斯泰的阴影下迷惘,很快,契诃夫找回自己,他没成为其他任何人。
  忽然,内米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分析俄罗斯各阶层,刀刀见血,她不耐烦长篇大论,点到即停,说到穷人,比如契诃夫一家,她写了他们的逼仄粗暴酗酒等恶习,对伟大的托尔斯泰,内米毫不客气地讽刺大师理想的虚伪与高蹈,因国土辽阔,苦难根深蒂固,由之而来的无力感,感觉她写的是今日中国之现状,心情越来越沉,恍兮惚兮,历史相似得令人发指。
  内米的话题转向更为广大的社会与历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人物分析从外在行动深入思想与灵魂,谈契科夫的精神时,内米表现了她作为合格知识分子的思辨能力,讨论情感与人性时,她充分发挥了女性的敏锐与细腻。更为难得的是她用笔极简,没有废话,从不煽情。棋逢对手才能下出精彩绝伦的好棋,契诃夫是一座高山,内米也不含糊,她对契诃夫的理解准确到位,她对契诃夫的热爱表现得克制内敛。真是高山流水,冷暖自知。
  这本传记令人伤感的地方有:1、目前的中国与19世纪末的俄罗斯社会好像——人们的苦难积重难返,个人力量与辽阔复杂的社会问题相比微乎其微,整个社会犹如火药桶,百姓过着苦日子,上层装傻中层懦弱底层愚懦,无力感与绝望像癌细胞一样扩散,整个社会在虚无中越陷越深;2、契诃夫这样的知识分子太难得,他灵魂高贵又理智自持,爱生活爱女人爱文艺不装逼;3、男人的选择让人丧气,女人光漂亮不够,还得识时务并适时出击,还得独立自主,全心仰慕一个男人,对方未必领情。
  契诃夫是枚帅哥,有阴柔美,连走路都像女孩子,他有敏感的心,更难得的是还有超人的自制力,他没成为革命同志没有走向疯癫,只是内敛的人容易内伤,咳血又是他的家族病,即使得了重病,他还是好脾气地照顾身边的人,这种隐忍让人心疼。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他太太遇见他是运气,两人的幸福时光非常短暂,过早死别亦是命运,徒叹奈何。
  契诃夫和普通男人一样热爱美丽的女人,他更实际,更了解农民,他喜欢优雅热爱科学,他来到巴黎说法国是欧洲文化的标杆,他依然属于俄罗斯,在寒冷的辽阔的土地上生病吃苦感受虚无。他出生在彻底的屌丝家庭,灵魂却是高贵和丰富的,他的冷静是智识上的,与喜欢洒狗血的道德人士不是一路人。
  契诃夫是那种不被人理解亦不解释的人,他喜欢热闹,却依然孤独,他享有盛名,从不拉帮结派,只有一个声名狼藉的好友,他热爱家人,愿意为他们付出,却不跟家人分享他的灵魂,他给妻子自由,支持妻子过另类的生活,却不愿让妻子承担自己的痛苦。我觉得契诃夫有点像理智的英国人,他是俄罗斯作家中的异类。从出生论看,契诃夫是不折不扣的底层人民作家,他的酒鬼爸爸能给家人朗读名作,他的情人背诵他的作品和普希金的诗。作为上层作家,他们过着优渥的生活,却假想一无所有的农民拥有高贵的救赎虚无的品质,内米不动声色地写出上层人士的矫情造作。
  然而,契诃夫这样与众不同的男人在情感选择上却做出一般男人的选择,灵魂伴侣大概是女人一厢情愿的yy吧,男人都是很现实的,要么将理想当做灵魂伴侣,要么压根就没有灵魂,就像傲慢与偏见里说的妻子是有财产的绅士的需要,那位渴望灵魂伴侣的女士没能抓住契诃夫,另一位务实又懂男人心的女人则一下子抓住契诃夫。我查了下契诃夫的星座,1月29日,典型水瓶,在安全距离感觉中最舒服,他们不习惯天蝎狮子那种彻底燃烧的爱,水瓶不需要黏糊糊的爱,他们更喜欢彼此独立,保持距离,一边享受俗世的热闹,一边品咂孤独的滋味。
契诃夫的葬礼差点成为闹剧,还好内米让两个女人挽救了滑稽剧式的葬礼,也为俄罗斯保存了尊严。契诃夫离开人世,他的光芒如月光,照亮了后辈内米洛夫斯基的写作之路。
&&&&&&&&&&&&&&&&&&&&&&&&&&&&&&&&&&&&&&&
&&&&&&&&含泪的幽默
&&&&&&&&&&&&&&&&&&&&&&&&&&&&&&&&&&&&&&&&&&&&&&&&&&
张郎郎先生讲述的大雅宝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如同童话般的时代:旧时光一去不返,新政权刚刚创立,整个世界呈现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态势。一群艺术家结束了他们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带着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老北京的一个普通胡同中的一个普通院落里,并在这里走上了他们如同童话般的人生之路。而正值童年的张郎郎先生,也同样是在那个年代,跟随着自己的画家父亲和作家母亲,在滴滴答答的马蹄声中,在午夜的梦中,进入了他北京的第一个家。
张郎郎先生的《大雅宝旧事》是一部回忆录,但它与一般以时间为经、以个人经历为纬的回忆录有两点明显的不同——首先,它虽然有一个大致的叙事范围,却并没有一条十分明晰的时间线索,其中内容截取的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段,却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年代,读来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另外,在叙事方式上,作者以童年的视角观察成人的世界,以京味十足的幽默笔触,来讲述一些看似快乐,却又未免令人伤感的故事,以童贞的世界与扭曲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照,使后者的严酷与荒诞显得更加触目惊心,为浓郁的时代悲剧涂抹上一丝喜剧的色彩。
新的中国,新的时代,那些热情奔放的自由知识分子和自由艺术家们,其实都是满怀真诚、满怀信心地拥抱新中国、走进新时代的。他们虽然搞不清楚“革命”二字的真实含义,甚至还曾经饱尝过革命带给他们的苦难和委屈,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向往革命,并愿意脱胎换骨,却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张郎郎先生笔下写及的自由艺术家们,大都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其实只是一些“艺术大儿童”而已。他们都是天生的童话人物,虽然在艺术领域内的确是各有所长,各领擅场,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却又常常天真、单纯得惊人,根本无法参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玄机。他们本来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分享胜利果实、当家作主人的,殊不料这种愿望之于他们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想象。针对于真正的主人来说,身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其实都是永远的另类——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家庭,他们的血统,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原罪的一部分,而针对于他们的个人改造则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灵魂的。他们一直认为铁与血的时代已经落下帷幕,一去不复返了,殊不料他们在这个新时代的遭遇,其悲惨与残酷,竟然一点也不输于那个铁与血的时代。
不过,尽管成人们正经历着身体的历练和灵魂的挣扎,但孩子眼中的世界,却依然还是如同童话般的纯净和美好。对于父辈们正在经受或者即将经受的苦难,他们浑然不觉,他们满足于自己的“土匪”身份,陶醉在无所顾忌的“疯玩”之中。虽然历史老人早已经把他们合乎逻辑的故事结局改造得不忍卒读,但至少在当时,他们的确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他们与自己的父辈们一样相信童话,创造童话,虽然最终不免会为童话的破灭而倍受伤害,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但他们毕竟亲历了那个“如水又如酒”的年代,亲眼见证了那一代艺术家被“阳谋”击中的过程。当然,也正是因为具备那种“爱玩儿,会玩儿”的精神,他们终于能够在大难当头学会灵魂出窍,置身事外看自己的傻样,以一种达观的态度面对苦难的人生。正像张郎郎先生揣摩“孩子王”黄永玉的处世方式时所感叹的那样:“把玩儿的事当正经事来办,一定会有出乎意外的收获。正经的事,要和玩儿一样,一定不会伤了身子骨。”但谁又能够想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箴言,竟然是他们历尽劫难后的大彻大悟,其中竟然饱蘸着难以言述的伤感和泪水呢?
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引发人性善的一面;一个坏的环境,能够引发人性恶的一面。张郎郎先生穿过历史的迷雾,以自己的文字对那些逐渐远去的人和事作幽默回望,其中有既有骄傲自豪,也有愤愤不平;既有讥讽揶揄,也有反躬自省——但不管是对善,还是对恶,他都以童心回顾,以幽默化之。鲁迅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张郎郎先生的态度庶几近之。
  《大雅宝旧事》张郎郎 著,中华书局2012年1月出版。定价:28元。
《杯水集》跋
&&&&&&&&&&&&&&&&&&&&&&&&&&&&&&&&&&&&&
写这篇《跋》的时候,清明将至。我奔波于先人们的坟间,从斑驳的墓碑中辨识着那些曾经有的姓名,不禁怅然。&&&&&&
坟是人的归宿地,墓碑上所镌刻下那些文字似乎正向我诉说着那曾经有过的故事。我常想,历史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难道不正是这样一篇又一篇墓碣文的堆积吗?&&&&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是鲁迅先生的文字。“先生的话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胡河清先生说的。&&&&&
&&生活在一个物质高度昌盛的时代里,我常常感到悲哀,莫名的。随着乡村被工业锈蚀,春天从我们心灵上被驱走,节日只做了人游玩的借口或商家盈利的手段,这悲哀便愈深了。&&&&&&
在田野间散步,缅怀和哀悼一同袭来。我在想,我该缅怀谁呢?是那些归于尘土的风物,还是那些曾经有过的发生在地上的故事?而哀悼与其献给别人还不如留给我自己吧!
若干年后的某日我也将归于一座坟中,坟前墓碑上的文字将随着岁月流逝而无限锈蚀下去……&
“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这是那里,我怎么到这里来,怎么死的,这些事我全不明白。总之,待到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了……”&&&&&
书名《杯水集》,无非是为了怀念已逝时光里的阅读。
&&&&&&&&&&&&&&&&&&&&&&&&&&&&&&&&&&&&&&&
&&&&&&&&&&&&&&一本书的记忆
&&&&&&&&&&&&&&&&&&&&&&&&&&&&&&&&&&&&&&&&&&&&&&&&&&&&&&&&&&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个书店的出现,似乎是冥冥中的某种安排。就是在那个书店,我遇见了汪国真,和平生读到的第一本现代诗集。也许是无意的安排,却不容质疑地改变着我之后的生活轨迹。
十六七岁的高中时代,正是懵懂求知似渴的时期,我的发蒙似乎比别人要晚几年,就是这几年,对我的影响到现在都经常显现。尽管这些年,我争分夺秒地想填补那几年的遗憾。
就在懵懂求知茫然无措的时候高中的校门开起了这家并不大的书店。这个书店的出现,如同在迷途中为我指出了一条前进的路。这个书店为推开一扇窗,尽管只是一点点缝隙。但就这一丝缝隙,原来黑暗的屋子顿时就不那么暗了,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屋顶的风景,虽然这风景微乎其微,但深刻地印在了脑子里,供以后多少个日夜反复的咀嚼。
其实,原本学校附近也是有几家书店的,但在我读高中那时,那些武侠和言情小说还依然很流行。所以这些书店都是供出租的武侠、言情小说。虽然,这家书店也有这样的书,还有供考试用的参考书,但于我,那些为数不多的文艺书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天地。现在想来,那时书店的文艺书其实是极少的,但我丝毫不敢轻视它们。那些为数不多的书于我,不比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逊色。它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之前的我,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就是把那些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对那些书,现在是大多只记得一些内容,书名几乎都忘了。买回来的一些书还放在老家安徽桐城。只记得有刘墉的,对,还有汪国真的。
对汪国真,我印象尤其深刻,平生看的第一本书诗集就是他的,书名已经忘了。记得是薄薄的一本,只有一百来页。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从豆瓣读书上找到了它:《年轻的思绪——汪国真抒情诗抄》。这本出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诗集,在距离我读到它时,已经过去十年了。书页也显得陈旧,甚至还有些破损。但就在我第一眼看到那些诗句时,就被震撼了,那些句子写得多么好呀,和我现在的生活多么贴近……所以当店主要价5元时,我毫不犹豫地付钱了,那时,我每周的生活费是25元。而实际上那本书的原定价是2.5元。
那些诗集里的作品现在都还能背诵一些句子,我最初的诗歌写作就是从模仿他开始的。在那时的意识中,汪国真是现代最伟大的诗人,因为我不知道其他的诗人,只看过他的诗,模仿着他,我一首首的写,工工整整地誊抄,并非常郑重地把它们寄到当时我能看到的唯一发表诗歌的报纸副刊——《安庆日报》,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印成铅字的诗行,幻想着有一天能有汪国真那样的成就。就在高中毕业在同学的留言簿上,在最崇拜人一栏里,我就自豪地写下了汪国真的名字;在理想栏里,我的答案理所当然的是要成为汪国真那样的人。
现在再来看那些岁月,对那些“豪言壮语”和“理想”,我丝毫不感到可笑,那曾经是最美好年华里的青春愿望啊。尽管这样的愿望一次次以失败而告终的。但在多年以后的2009年,我终于实现了它。那一年,在全国各类诗歌报刊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诗歌后,再一次给《安庆日报》投稿,只是这时我投稿的地址早已从故乡桐城改为了新疆伊犁。这一次,我通过电子报在副刊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印成铅字的诗行,这一天距离最初的投稿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此时,我再一次想起了汪国真。
其实,我是经常想起他的。到新疆上大学第一天,分宿舍时,我的上铺是甘肃人;就在我们各自整理行李时,我从他那里意外地发现了一本翻得破破的汪国真诗集,相比我的那本只有一百来页的诗册,它显得厚重,后来翻了才知道,这本书里不仅收有我熟悉的汪国真的诗歌,更有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汪国真的书法,和我的同学一样,我如获至宝。也是因为汪国真,在大学四年里,我们相处得极好,后来才知道,这本汪国真诗歌书法集,同样陪他度过了漫长而无聊却又充满竞争、升学压力的三年高中。
如今,距离当初刚上大学,已经过去了八年,我的同学大学毕业时也从新疆远赴重庆。去年7月到贵州参加散文诗笔会时,专程绕道重庆去看他,发现那本汪国真诗歌书法集依旧放在他的书架上……彼时,在见过同学后,我仿若又见到了一位故人,见证了整个青春和理想的故人。
当然,以现在看来,汪国真的诗并不见得有多高明,有些很普通甚至有些都不应该称为诗。但我却不敢看低它们。那里有我青春梦想,谁又能亲手撕碎那些最美好年代里的梦想呢?!
那个书店,成了我最初的出发点,带着汪国真诗的印象,走出家乡,来到新疆,;带着那些梦想,开始了自己文学的旅途。后来进了大学,走进了浩瀚的书海,开始沉醉其中,系统学习和咀嚼那些名著和许多中国许多优秀现代诗人的作品。没有忘记当年的梦想,现在虽然不同了,却也是没有多大改变,还是在坚持着写作,从那个书店里遇到的汪国真开始,一步步地往下走。现在,我只是在这条路的一个点上往后看着曾经走过的路,往后继续走下去。
再后来,走上了社会,发现汪国真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生人的青春岁月中扮演的角色要比我们八十年代生人要重要得多。
我现在所在的单位,年龄结构大部分都集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生人,在聚会时喝酒到尽兴处,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一遍遍、一首首地即兴朗诵汪国真的诗,这些于我既熟悉又逐渐陌生的诗歌,在酒桌上仿若回到了过去,惭愧的是,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经无法完整地背诵一首汪国真的诗。
也就是通过这些年的经历,尤其是在见证了一次次酒桌上的即兴朗诵后,让我见见意识到,其实汪国真的诗歌写好或者不好,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回望昔日岁月,汪国真其实是一个文化事件,更是很多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青春经历。
感谢十七岁那年遇到的《年轻的思绪——汪国真抒情诗抄》,感谢遇到汪国真,让我在文学写作的路上走了十年,并将继续走下去……
&&&&&&&&&&&&&&&&&&&&&&&&&&&&&&&&&&&&&&&&&&&&&&&&&&
 &&&&&&&&
&&&&&&&&&&&&&&&&&&&&&&&&&&&&&&&&&&&&&&&&&龙之芥
【徐志摩的日记】
记日记最特别的是徐志摩。据说徐志摩每年要写一本日记,每本日记又总是专为一个人写的,到了年终便把那本日记当作新年礼物去送给他心目中的那个人。可是这种日记,一般人难得看见。有幸之人偶有读上两页,日记字迹的工细和文笔的清丽总叫人不肯释手。那些能收到这样的新年礼物的人当是最最幸福之人。
【虞世南书法】
虞世南的书法静穆清宁,有冲和雅重的君子气,很有些“居高声自远,淸韵远还收”的风度和影响力。
【完美的危险】
布洛克笔下的罪犯大多以比较理性的眼光,将自己心灵和精神对于犯罪的感知能力专业化甚至艺术化,在众多方面却有更高的自我,高层次的第六感觉,不让逻辑思考凌驾于心灵深处倾诉的声音之上,锐利的心灵、坚强的意志以及直觉的苏醒、关键的敏感度。然而,这一切都是他们想要被肯定成就的人性欲望:完美的危险。
【爱的反面】
英国艺术史家、作家约翰&伯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分离”。同样,另一位英国作家、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在《德国小镇》也写过类似的话:“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当不爱了,一切恨都毫无意义。在追寻不到爱的意义时,对于爱与被爱,分离和冷漠比彼此间的恨更不容易接受,更痛彻心肺。对于爱我们不能象保险精算师那样满足人的欲望,而是尽可能经受住欲望,理解爱要回顾,追求爱要前瞻。
【李长声的日本闲话】
从东东书屋购得李长声的几册日本闲话:《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湾闲话》,书的上佳品相一如既往地令人可心。
李长声的随笔一路读来,浑身松软,如饮酒般。他的轻松优雅是骨子里透出的,简练与风趣的叙述丝毫遮掩不住他的博学广识和对日本文化的鉴赏品味。李长声浸淫日本文化的历练像观火一样,在他的笔端能以如此简单轻巧的方式让日本万象纤毫尽现,读来有种摆龙门阵般的闲散和神清气爽的漫溢,透过字句仿佛可以听到日本神经的颤动。
过冬是扫起落叶后的事情,也是闲暇的时节,这几册闲话,茶酒伴读,倒真有了如怒放之际,脱尽寒气,被艳阳一照,暖洋洋的感觉。在忙碌和喧嚣一年后,凭添了一种漫不经心的渴望。再说,繁体字最适合读这样的散文,缓慢地读,或许也能如作者独酌一样,“待喝出孤独,便发现了自我的存在……”
冬读《居酒屋闲话》,蒲团暖坐。春读《风来坊闲话》,如坐春风。
 【刘孟伉书法】
 刘孟伉的书法之美是一种落叶树的优美,光洁洗练的线条,交错多枝,像木刻,清幽中带着安宁,有一种铅华尽洗的简洁,别是一番神韵。
【驹子的爱情】
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国》写的是艺妓——驹子的爱情。在雪国,驹子爱上来此闲游的岛村,这爱情川端康成一开始就写得很绝望。于是,李长声就曾感慨道:『人生全都是徒劳,就只有一死,不是死于爱的绝望,而是死于生的徒劳。』
【万人如海一身藏】
 &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这首诗是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之一,我尤喜最末一句“万人如海一身藏”。茫茫都市人海中,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这就是现代社会学家形容都市生活的孤独人群。
近日读《余英时访谈录》,余先生就说苏东坡这句“万人如海一身藏”其实也是古代都市生活的写照。“都巿生活表面上很热闹,到处都是人潮,然而每个人的感觉其实都是很孤独的。家庭是唯一的避风港,但每一个家庭又像是一座孤岛,即使是左邻右舍也未必互相往来。”
&&&&&&&&&&&&&
&&&&&&&&&&&&&&&&&&&&&&&&&&&&&&&&“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
无羽书天堂
〔(壬辰年七月十六日) 星期六 多云〕
昨晚某从昆明送孩子上大学回来,接风形式为打牌,至夜深。归家翻检当日下午所收书,《和佛陀赏花去》,《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花城名著名译诗丛之《鼓声》(〔美〕惠特曼)、《原野与城市》(〔比利时〕维尔哈伦),周景良大开精装本《丁亥观书杂记:回忆我的父亲周叔弢》,〔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最新译本《霍乱时期的爱情》,《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费330元。晨懒起,往常一样,居家收拾,做饭,卫生,受女儿表扬。今日下午收〔奥〕里尔克《穆佐书简:里尔克晚期书信集》,华夏出版社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之一,费30元。匆匆翻阅《丁亥观书杂记》一遍。晚与刚从郑州赶回的朋友家庭聚会。
〔(壬辰年七月十八日) 星期一 多云转晴〕
9月2日,小雨。芊一初一报到。读《考工记》至夜。周成林的自叙传作品集子,苦难与无奈逼迫人生之路缓延伸,世间至情魂牵梦绕。
9月3日,收刘铁群博士《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文网.世情.人心:阎纲自述》、张昌华《百年风度:文化名人的背影》三书,付费62元。北京古农兄寄赠《书脉周刊》多期,邀评报赐稿,好读而不喜动笔,多位书友赠书,只在书事中略记,未撰文呈阅,许是对朋友的“不负责任”。从市委组织部转来《老人春秋》第八期稿费单120元。
〔(壬辰年七月十九日) 星期二 晴〕
晨起似感不适,上午在家休息,翻书。中午,收书四册,付费77.7元。上海《文景》2012年第8期,凌越有文《狄金森:使凶恶的房间变成一个家园》。安歌新版《植物记》分《新疆篇》、《海南篇》两册,让读者“与每一株植物相遇”,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初版初印。《先生》,以深圳越众影视公司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专题文章,聚集民国国家讲坛上蔡元培、胡适、马相如、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先生身影,揭示百年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初版初印。宋人范仲淹云:“云山苍苍,江水怏怏。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壬辰年七月廿日) 星期三 阴转多云〕
凌晨不寐,为“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远”句恍惚。古人云:“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亦有谓之“济世”字,谓“耕读传家久”句。收八月号《温州读书报》,有王春南《顾颉刚的批胡和学鲁》、董国和《来新夏与&火烧望海楼&》文。收网订书多册,上海《文景》2012年第1、2期,《万象》2012年第5、6、7期,《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韩少功译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新版,陈玉堂编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2005年全新增订本,折上折后付费298元。
〔(壬辰年七月廿一日) 星期四多云转阵雨〕
昨日下午通知于晚十时全市各单位集中收看省台十八谈.濮阳篇节目,尚早,有约玩牌消磨时间。牌间,QQ读书群书友发帖,“黄裳先生走了”。上海东方早报【黄裳先生走了】,黄裳()今天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人,满洲镶红旗;当代散文家。1940年入上海交大电机系。1945年至1956年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等职。著有《锦帆集》、《旧戏新谈》、《榆下说书》、《来燕榭文存》、《插图的故事》等。今日收书四册,祝勇主编独立文丛之熊召政《历史的驴友》、李敬泽《平心》,苏北《忆.读汪曾祺》,陆昕《启功:诗书继世》,付费95元。晚加班后读《大师的伤口》。林语堂说过:“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壬辰年七月廿四日) 星期日 多云】
9月7日,星期五。成都图书馆寄赠《喜阅》第5期,卷首语《书在旅途》谈“捧读漂流书,历练诚信人”。封三《犹太人读书趣闻》有言:“犹太人不仅重视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让知识变成财富。犹太人把仅有一肚子书本知识,而不能将知识用于实践的人称为‘背着很多书本的子’。”苏州图书馆寄赠《今日阅读》2012年第2期,有多位书友的文字可读。晚与朋友聚湖畔鱼庄,品尝黄河野生甲鱼后娱乐,至次日二时。
9月8日,星期六。上午到办公室观看《中国好声音》那英战队考核网络视频,中午参加学生韩某儿子做九宴,下午、晚上读《历史的驴友》,并修改部分文稿。日到这个部门上工作,颇多感慨!世间衣食居无忧之余,读书方式好事。叶灵凤《书斋趣味》的文章最后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9月9日,晨起买菜,试做在鱼码头海鲜酒店品尝的包子,菜馅味道还可以,惜面粉没有达到饭店的等级。中午,收网购书多册,来新夏先生之《书文化九讲》、《学不厌集》,止庵校订《周作人自编集》之《药堂杂文》、《药堂语录》、《苦口甘口》,王稼句编著《端午》,【美】安东尼.亚瑟著《明争暗斗:百年文坛的八对冤家》,台湾著名书痴吴兴文台湾远流版《我的藏书票之爱》,唐诺《世间的名字》,邵蓓艳《方寸之间:中国当代藏书票艺术.藏书票的故事》(附赠31枚藏书票),【英】苏珊.塞勒斯著《文尼沙与弗吉尼亚》(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相关文字),肖剑南《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清人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第一册,吉林文史版),王季烈编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钞》手稿全四册北图影印精装本,两单付费678元。晚应约于贵族园酒店谈兴泰公司进地施工事。
【(壬辰年七月廿六日) 星期二 小雨】
9月10日,东莞图书馆寄赠《悦读时代》2012年第2期,有很多可读文字。今日居家,撰写《今日阅读》之《书间漫游点名》。近晚收卓越网所订《周作人译文全集》全十一卷,首版首印贰仟部编号之第1414部,止庵编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初版初印,付费1116元。续读《阎纲自述》。
【(壬辰年七月廿七日) 星期三 多云】
重点考虑明日往南阳市、平顶山市、信阳市考察机关党建工作事。收卓越、京东网订书多册,《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范子烨著),《暮霭与春焰:吴奔星现代诗钞》(吴心海编),《百年记忆:中国近现代文人心灵的探寻》(台湾蔡登山著),《童年杂忆》(〔德〕亨利希.曼著),《莳花》(心岱文,朱守谷绘图),《皇帝的名字》(李文君著),《伦敦的叫卖声:英国散文精选》(刘炳善译注,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都市的天籁》(刘漫萍、白玲著,附《我的寻虫秘笈》、虫声CD),《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岳南著),付费264元。在外午餐后,应小女之约入大家图书超市览书,57元买童书《疾速天使》一套三册。晚有朋友送行。
【(壬辰年八月初二日) 星期一 晴间多云】
9月13日,晨六时五人驾七座别克商务车启程,先到平顶山市叶县明代县署、鲁山县尧山(原为石人山,南方人音死人山而改)游览,入住下汤镇玉京温泉酒店。9月14日,往南阳市游览武侯祠(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与该市市直机关工委、宛城区区直机关工委负责人边午餐边座谈后,赴洛阳市白马寺观赏,入住纏河区(回民集中区)东华大酒楼,晚在古居小摊品尝百年老店豆腐汤、丸子汤,食客众多,店外排队。9月15日,晨往龙门石窟观瞻,首次去东山拜谒白居易墓园;下午游览黄河小浪底水库风景区,过索桥胆怯冒汗,恐高之症怕是祛除不了了;晚住济源宾馆,五人酒,三人未能坚持。9月16日,过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闲游,下午五时返濮。晚有人约说事。途中翻阅祝勇《大师的伤口》。今日收七月号《包商时报》,赴港演出专刊。从淘宝网购得香港牛津版《陈之藩散文》限量精装收藏本全三册、牛津版北岛访谈录《古老的敌意》、台湾联经版董启章《博物志》,付费440元。9月16日《长治日报.副刊》发旧文《素食、豆腐及其他》,2010年发去的电邮。收网订《现在是书几点零》,复旦版阅读小丛书2,严锋著,2012年8月初版初印。晚修改《书间漫游点名》。
【(壬辰年八月初四日) 星期四 多云转阴】
9月18日,干部考察。晚读《古老的敌意》。
9月19日,宣布干部任用名单。下午居家修改《书间漫游点名》问答,电邮《今日阅读》江少莉。听《都市的天籁》附赠CD。天涯社区站内短信:恭喜您已经被认证为天涯名博,拥有博文优先推荐和专栏名博展示机会;希望能够看到您更多的优秀博文,感谢您对天涯博客的支持!如博客使用中存在问题,请及时站短联系“天涯博客”。晚累,早休。
9月20日,去华英书苑寻找黄裳《纸上翩跹》、《好书之徒》、《人类与大地母亲》、《胡适年谱》未果。下午居家读《陈之藩散文》(卷一),收卓越网订书六册,《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耿云志编)、《双子星座:帕斯捷尔纳克诗选》(智量译)、《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陈黎、张芬龄译)、《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美〕艾伦.雅各布斯著)、《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金雁著)、《江山半壁人离乱》(庄莹著),付费110元。
【(壬辰年八月初八) 星期日 多云间晴】
9月21日,多云。收青岛日报稿费55元。讨论最近要召开的几个会议,乡办组织工作的科级干部尤须办班培训。晚与好友小酌,谈学生入党事。读《古老的敌意》。
9月22日,多云,居家。读毕《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同样书名的还有智效民的一本,舍存初版和增订两种。是书编者耿云志,1938年12月生,辽宁海城人,196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同年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胡适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尤以思想史研究为主,著有《胡适研究论稿》、《胡适年谱》、《胡适新论》等专著。该书是反映胡适从少年读书时代到1948年底这段时期,他和他的朋友一起从事教育、学术及各种社会与政治活动的图片集。这些照片大多是未发表的珍贵照片,正好补充胡适日记及其手稿的不足。胡适是本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这批照片的价值,已跳出胡适个人资料的范畴,进而透视出近代历史的实感。这些照片的跨度甚大,不但涵盖了中国变革最激烈的半世纪,地域上也横越了国内、国外,社会变迁的历程和当时的文化气息,再结合文字的解说,本书可说是一部另类的中国近代史。本书1999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以《胡适及其友人》发行,十二年后由大陆中华书局出版简体字版。晚修改组工干部大讲堂讲稿。
9月23日,读《江山半壁人离乱》,庄莹著,金城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初印。本书从抗战时期的周作人、郁达夫、陈寅恪、巴金、沈从文、胡风、钱钟书、张爱玲、萧红、林徽因等这些现代文坛巨匠们所不为人知的情感生活入手,以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叙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聚散离合的爱情、坎坷无奈的人生,再现了一个个战乱时代文人们的真实情感故事。天下至情文字,人间至亲情感。萧珊对巴金说:“你永远是我的神,跟我的心同在,我的目光永远地跟随着你,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你知道我陪你走这一段路程有多么幸福吗?”巴金说:“(萧珊)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以后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作肥料。”冰心说:“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晚与在外工作的同村人小聚谈事,归后续读《江山半壁人离乱》,考虑订阅商务印书馆《卢梭全集》精装本。
&&&&&&&&&&&&&&&&&&&&&&&&&&&&&&&&&&&&&&&&&&&&&&&&&
逛书城购书记
 &&&&&&&&&
&&& &&&&&&&&&&&&&&&&&&&&&&&&&&&&&&&&&&
  连着值了八天班,终于闲了下来,连着逛书店。9月25日书城,发现《蒋介石年谱》(),毛思诚所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从杨天石解读蒋介石日记序言可知,此书是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原稿秘本”。有自我美好的倾向,须注意。当年蒋让毛撰写此书,将自己的日记、来往函电、文稿等谢谢资料交给他的老师和秘书毛思诚保管。1949年,毛氏后人将原始档案藏在墙中,文革中,红卫兵抄家,意外发现。公安部拨交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
将珍贵的书籍或者史料,藏在墙壁夹层中。也是有历史渊源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家经典成而来危险品。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珍爱的《尚书》藏在墙壁的夹层里,这部儒家的重要典籍才被保全下来,并流传后世。无独有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西汉初期,重见天日。由此想到,朝代更迭之际,收藏禁书有罪的乱世,把书籍藏在哪里最安全呢?看来墙壁夹层是首选,当然做做好防潮防湿,防虫咬鼠啮。思想钳制之时,书籍最大的敌人是谁呢。当然是火,这个无知而狂妄的书籍之敌,将多少奇书化为灰烬。
  扯远了,再说《蒋介石年谱》。有关蒋介石的书太多了,光传记足有二三十种,很多加了演绎的成分。最想读的当属蒋介石日记,据说台湾已经将藏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原稿全部出版。相信不久大陆亦可出版。
  书城购书五册。
  1《何谓中日战争》(商务),这是日本学者纐缬厚反思之书。
  2《敌后传奇:中日稀见史料对照下的红色抗日传奇》(胡卓然,西苑出版社),中日史料对比的抗日传奇。
  3《辛亥·海军》(陈悦,山东画报),史料、照片可观。
  4《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陆昕,人民文学);看陆宗达与章太炎、黄侃等师友的交游,我当年写《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时,没有此书,将来如出修订版,可参考。
  5《沈从文家事》(刘红庆,
新星出版社),我曾采访沈龙朱先生,写有一篇《我的父亲沈从文》发在《名人传记(上半月)》2009年第04期,此书是刘红庆采访沈龙朱撰写,收录大量沈龙朱为父亲所作画像。我关注沈从文在青岛以及在昆明的生活、交游和创作。
  近年,根据民国名流之后的口述和会员,撰写的传记类书籍较多,比如周海滨采访民国军政人物的后人,回忆《父亲张治中》(江苏文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李菁撰写的《往事不寂寞》《记忆的容颜》(三联),属于口述历史。说到口述历史,台湾“史语所”郭廷以、张朋园对迁台的民国军政人物做的口述历史,九州出版社引进了一些,可惜比较单薄。
中秋前一夜,去阳台,见乳白的瓷砖地面一片亮光盈盈,噢,原来是月光!有多久没有见到洒在地上的清辉了呢?在农村长大,走夜路依赖的除了手持的一把手电之外,如果是晴朗的夜,辨识眼前的路靠的就是漫天的星辉或者就是莹润的清辉了。那时的夜晚,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小孩们要不就早早被家长赶上床睡下,但是若有月光的夜晚,孩子们就兴奋了一般在月光下玩耍嬉戏。那时,村子里虽然通了电,但停电的日子多。记得在一个月圆而又停电了的夜晚,我拿着一本书在院子里在月光下读,一行行的字竟然是那般的清晰!我还记得最后一次在乡下的中秋之夜,从县城读书的我回家,爸爸妈妈好像是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一个人靠在门框上,看着屋前的田野树木,沐浴着清辉,是那么清澈柔宁静!一个邻家的女孩儿过来和我说话,我看着她,在月光下,面容竟然那么美!那时我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我所见到的家乡的最后一个中秋月圆之夜!
城市的夜晚,虽然也能看到一轮圆月高悬于天际,可是没有了那若水般倾洒的月光,它在举头仰望的人眼中只是一颗天体而已,失却了人文以及美学的内涵,而传统的中秋赏月也只能在文字间进行了,好在我们有唐诗有宋词,有吟传千古的关于明月的绝美诗词。那么就念一阙东坡的《水调歌头》吧,借此祝所有的书友们佳节人好家康宁!
&&&&&&&&&&&&&&&&&&&&&&&&&&&&&&&&&&&&&&&&&&&&&&&&&
——蓝紫木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美国际元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