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不到一周年的祭奠仪式清明可以去墓地祭奠么

母亲去世今年是第二个清明节子女是否可以去墓地祭奠
母亲去世今年是第二个清明节子女是否可以去墓地祭奠
当然可以!但切记不要烧香,烧纸!那些完全是恶习,无知的行为!更不要进庙烧香了!信佛道等,接触寺庙及其用品,如佛龛,佛珠,及烧香和烧纸等仪式类似的,是危险的!因为这些是可以通灵的,或常常是隐藏着邪灵魔鬼的,请记住魔鬼邪灵的本性就是害人的!本来魔鬼并不认识人,通过气功,烟香火倒把魔鬼引来了,所以在庙宇和拜佛的家庭中都能感觉到阴森之气!有的信佛家庭,原本期待好运,却倒霉的事情或奇怪的疾病缠着家族好几代人,为什么?因为魔鬼认识这个家族,人寿命几十年,而灵界的魔鬼是不死的,总是跟着这个家庭。一般信佛的热的逻辑是:佛可以保佑人,让人交好运,发财!其实佛是偶像,虚假的东西,但佛后边的邪灵魔鬼是真实的,迫不及待的害人!所以信佛的人很可怜,不停的拜啊,做好事,上香,念经!其实,不做还好,越做这些事情多,被邪灵魔鬼坑害的几率越高,有时有点小好处,并不是魔鬼有怜悯的心肠,反而是魔鬼认为此人的信佛还不够坚定,给点小甜头,好使此人坚定在这条死亡之路上!信佛的朋友们,明白了吗?这是真诚的肺腑之言!早点走出来吧!不要怕邪灵魔鬼,那是一种精神辖制!真神只有一位就是上帝耶和华!他也是忌邪的神!求靠他,他必赐福你!真正的祝福来自耶和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愿耶和华赐福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依据老北京的风俗亲人去世后第一个清明怎么祭拜_百度知道
依据老北京的风俗亲人去世后第一个清明怎么祭拜
我不知清明能否去祭奠有人说老北京的风俗是亲人去世后第一个清明不能祭拜!我的亲哥去年8月去世的?谢谢高人指导,有人听过这种说法吗
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到底是哪一天的崇拜没有一天去。选择的时间比较崇拜前的第一年,鬼魂会出来,纸锭及其他崇拜用品),或后一点时间来崇拜的亲戚是新做的,金钱,亲人去世后的前三年,新的总是被人欺负,崇拜开始的第三年清明前后,这是基于自定义。 第二个礼拜的时间实际上是来自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我们通常认为清明节期间(大概过三天左右)清明节前点后点,扩展的鬼,收集亲人们焚烧自己的东西(钱纸,是进化来吧,你知道原因后。原因是,可以说大致相同,一般选择在第一年的清明节参加,物资,我们的亲人,清明前,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鬼抢我们烧东西给亲戚,我们燃烧我们的亲人。所以,使他们不“吃亏”了这么久,所以我们不会选择以很长一段时间后,被烧毁的其他鬼魂。这一年里,你可以自己判断之间,以帮助人们抵御收入的”照顾“。和新的恶作剧,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第一年后死亡的亲人,以祭祀自己的亲人,所以我们往往会提前预支的燃烧他们。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要刻录的东西多一点的样子,纸房子,将会有一个新的幽灵,所谓的“资金。这是为什么第二年清明当天去的时候,让他们到我们死去的亲人点。我对你说的原因。 人们通常是候选人的时间来崇拜,根据天免费,我们是在清明节,只要清明节“金期间接受外界的时间,第二年的清明这一天的崇拜,我们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之前,去祭拜自己的亲人,清明节去祭拜,我们认为将是一个死的灵魂会出来,他们会带走什么,不要有一所房子,所以才会被欺负其他鬼魂的鬼。社会按照我们人类的经验。 亲人的死亡的第一年其实,按照正常时间的崇拜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我也在网上祭拜逝世亲人三年了,拔草什么的,烧纸钱就可以了,叫”族谱录纪念网”你百度一下就找到了。如果你不在意这些形式上面的事情的话就可以去墓地扫扫墓。当然也可以在网上创建一个亲人的纪念馆如果你要按风俗呢,第一年在家里朝墓地方向祭拜
就是说一周年啊,我们这要扎房子,轿,【女的扎牛,男的扎马】还有许多纸扎,这是纪念一周年,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风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清明节的缅怀----父亲去世一周年祭
又到一年清明节。一年前的清明,是父亲入土的日子。
今天早上,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带好上坟祭奠用的香纸、食品以及父亲爱喝的欣马酒和香烟去给父亲上坟。
父亲一生爱干净。到了墓地,我们先把父亲的墓碑擦拭干净,给墓碑上换上了新买的拉花,墓碑前的花瓶里重新换上了新的黄色、白色以及淡紫色的绢制菊花;给父亲点上香、倒上酒、点燃香烟、摆上供品,在这个过程中,大姐、二姐和我一直在给父亲说着一些思念的话,大哥、二哥默默地做着点烟、倒酒的事情。都摆好以后,我们开始给父亲烧纸(捎纸钱),边烧边继续跟父亲说话......把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一并带给父亲。真的是希望父亲能再听听我们的述说,也希望父亲在天堂能听到我们的思念!给父亲磕头后,我们给父亲说:爸爸,我们走了,我们会再来看您的!
父亲走了已经一年多了,我总是觉得爸爸并没有离开,总觉得爸爸一直还在一样。每当别人说起自己的父亲,我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起爸爸,就好像爸爸还在家里等着我们。有时一想到他,就会眼睛酸酸的,总想流泪。因为我最小,和爸爸相处的时间最长,得到爸爸的疼爱最多。记得有一年,“五一节”放假回家,爸爸买了两个很大的梭子蟹,因为贵、因为我爱吃蟹子,爸爸就买了两只。记得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吃,怎么让他们都没吃,爸爸就说是买给我吃的。那是我到目前吃的最大、最香的螃蟹了......
后来我结婚成家了,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回趟家去看看爸爸妈妈。我爱人不太理解,为什么我那么爱回家?后来,他经常跟我回家,慢慢地也融入到我们家那种很温暖、很和谐的氛围中,变得也很爱说要跟我回家了。尤其是在我爸爸眼中,女婿就是贵客,那都是要厚待的,什么也不能做,只要开心就好。每次只要知道我要回家了,他老人家就会早早的开始买吃的、喝的,尤其是我爱人爱喝啤酒,那都是必买的。然后一边吃饭,一边跟孩子们拉呱,我想那可能是爸爸最享受的时刻了吧......
现在,爸爸走了,我们回家再也看不到那个慈祥的老头了。每次回家,一看到老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就会想到爸爸。如果真的有来世,我一定还要做爸爸的女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清明祭奠 从墓地到网上的路还很长_社会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清明祭奠 从墓地到网上的路还很长
日 15:03:56
 来源:燕赵晚报
】 【】 【】 【】&
&&&&推出“网上祭奠文明祭祀”活动的第5天,记者在省会街头随机对102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就“清明祭奠去墓地还是到网上”这一问题,72.5%的被调查者选择去墓地。就这个结果,石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也正常,毕竟“改变几千多年的传统,是需要时间的”。
&&&&调查问卷激起了被调查者浓厚的兴趣,不少被
调查者还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28岁的王毅认为,网上祭奠时,既有电子鲜花、电子蜡烛等祭奠“物品”,也可以点歌,还可以留言,而这些都是免费的。最重要的是,他只要登陆网上纪念堂,就能看到爷爷的照片,会觉得爷爷就在那里,心里就不会觉得空落落的,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位中学老师则从另一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古人对“清明”的解释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看来,我们也要把祭扫活动做得“清洁而明净”,因此网上祭奠不失为一种符合古意的好方法。
&&&&“扫墓说到底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行为,是生人与逝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表达,必须依靠一种传统的、比较固定的方式进行才有意义,随意改变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市民刘先生则明确表示:“我反对网上祭奠,扫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太多的情感,要把传统扫墓方式改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原来的意味就变了,至少我暂时无法接受。”
&&&&是去墓地祭扫,还是在网上祭祀,还是二者兼顾,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是不是该因时而变?石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中华民族的祭祀传统就是“慎终追远”,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才是传承的重点,祭奠方式则在其次,不过文明的祭奠方式肯定是发展的方向。
&&&&清明祭奠
&&&&从墓地到网上的路还很长
&&&&清明祭奠,到网上还是去墓地?就这个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我们在街头随机对102位市民做了个小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选择到网上祭奠的市民尚不到1/5,从中可以看出,改变固有的祭奠模式,路还很长。
&&&&清明祭奠,18.6%的人选择网上
&&&&清明祭奠,您选择哪种方式?这个问题,我们设定了4个备选答案,分别是:网上祭奠、墓地祭奠、两个地方都去、两个地方都不去。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网上祭奠的为19人,选择墓地祭奠的为74人,两个地方都去的为2人,两个地方都不去的为7人。
&&&&如果不计算选择“两个地方都去”的两位被调查者,那么选择去墓地祭奠的被调查者占总数的72.5%,选择网上祭奠的占18.6%。
&&&&选择去网上,图方便的人多
&&&&对“选择网上祭奠的理由”这个问题,我们同样设定了4个备选答案,分别是:方便,不具备去墓地的条件,环保、节约资源、文明,其他。在19位选择去网上祭奠的被调查者中,4个备选答案分别对应的人数为7人、8人、3人、1人。
&&&&网上祭奠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除了方便就是环保、节约资源、文明,而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种祭奠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还不是很透彻。
&&&&还有,如果“不具备去墓地条件”的8人一旦具备去墓地的条件,那么在102位被调查者中选择去网上祭奠的人数所占比例将下降至10.7%。
&&&&选择去墓地,多是传统使然
&&&&选择“去墓地祭奠的理由”,有3个备选答案,分别是:显得更诚心、传统使然、其他。74位选择“去墓地祭奠”的被调查者中,与这三个备选答案分别对应的人数为30人、44人、0人。
&&&&这样的选择完全在意料之中,“显得更诚心”属于个人的意识形态,“传统使然”则是外部环境,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民俗和文化。而我们现在想要改变的,恰恰就是这两样东西。
&&&&哪儿也不去,这个选择有深意
&&&&选择“两个地方都不去”的被调查者为7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接近10%。而作出这样的选择并非无情,相反,在它的背后却有着更现实、更超前、更人本的深意。
&&&&选择“两个地方都不去”,7位被调查者的理由都一样。那就是:亲人生前自己尽心尽孝就够了,如果亲人生前自己对亲人不好,亲人死后自己怎么做都于事无补。
&&&&选择网上祭奠,男性比例高
&&&&被调查者中,男性为38人,女性为64人。在这两个群体中,选择网上祭奠的人数男性为10人,女性为9人,比例分别为26%、14%。
&&&&网上祭奠,年龄越小接受度越高
&&&&被调查者中,20岁以下的有12人,21岁至40岁的有46人,41岁至60岁的有32人,61岁以上的有12人。各年龄段选择网上祭奠的人数依次为5人、9人、4人、1人,比例依次为41.6%、19.5%、12.5%、8.3%。
&&&&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大,选择去墓地祭奠的比例与选择网上祭奠的几乎完全反了过来,人数依次6人、31人、28人、9人,比例依次为50%、67.3%、87.5%、75%。
&&&&学历越高,去墓地祭奠的人越少
&&&&总以为学历越高,越应该能接受网上祭奠这种新方式,然而调查结果却并非完全如此。
&&&&在被调查者中,初中以下学历的有26人,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有4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4人。选择网上祭奠的人数依次为5人、7人、7人,比例依次为19.2%、16.6%、20.5%。
&&&&选择去墓地祭奠的人数比例,却随着学历的增高呈降低的趋势。选择这种方式的被调查者随着学历的增高人数依次为20人、30人、24人,比例依次为76.9%、71.4%、70.5%。
&&&&从烧纸到送花,一个可喜的变化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做了一个与选择网上还是墓地祭奠看似无关的问题,那就是祭奠的内容,即祭奠的时候,是烧香、烧纸、磕头、放炮,还是摆放鲜花加鞠躬,或者其他的方式?
&&&&共有90位被调查者参加了这个问题的调查,33人选择了前者,54人选择了中间这一项,3人选择了后者。从这个结果看得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从中还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那就是,祭奠的方式和内容越来越文明。
【】 【】 【】 【】
(责任编辑: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亲去世一周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