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什么地方全年都没有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频繁袭扰我国许多地区,专家提醒――分清雾与霾,防范别大意(关注)
作者:王鹏
  1月15日,一位旅客在宁夏银川火车站前行走。当日,银川气象台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银川市部分地区、贺兰县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大雾。  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恼人的雾霾又来了从2011年末到今年1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去年12月31日到今年1月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三天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大雾黄色预警。从3日起,受南下冷空气影响,笼罩在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才自北向南逐渐消散。
  然而,晴朗的心情未能持续1月中旬,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接连遭遇雾霾天气,雾霾导致的低能见度,对正在进行的春运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北京宣武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连国等专家提醒说,现在仍是雾霾天气易发的季节,人们还需要增加相关知识,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雾霾对春运交通和人们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1 雾霾多次袭来,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大  去年9月入秋以来,雾霾天气频繁袭扰我国。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告诉记者:“最新统计显示,去年9月至年底,我国中东部地区共发生15次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时段集中等特点。雾霾天气比常年偏多,个别地方偏多20天以上。”  在雾霾最为严重时,一些地区的能见度小于50米。河北曾经4天内发布11次大雾预警。北京10月大雾日数与2010年全年总数相当,连续发布了5次大雾黄色预警,去年9月至年底,北京出现9次明显雾霾天气,雾霾日数45天,较常年偏多29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1980年54天、1979年48天)。  雾霾笼罩,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造成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延误或取消、船舶滞留或停航。去年10月7日,全国公路上至少有50多人因大雾造成的车祸而死亡。  严重的雾霾天气还导致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公众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去年12月初雾霾比较严重的那几天,居住在北京通州区的严女士看到空气污染指数不断攀升,同时自己孩子所在幼儿园不少小朋友感冒咳嗽,赶紧买来口罩给4岁的孩子戴上。“口罩只是在上幼儿园和回家的路上戴,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作用、能不能挡住PM2.5,不过戴上总是放心一些。”  2011年,雾霾天气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PM2.5、PM10、霾等原来大多数人感到很陌生的词语,现在为人所熟知。在中国气象局组织的“2011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公众评选活动中,“雾霾天气频繁发生”高票当选。  “目前仍然是雾霾天气易发的季节,人们还需要增加相关知识,提高警惕,防范其对春运交通和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陈振林强调。  2 “雾”与“霾”在空气相对湿度、能见度方面有区别  虽然经常统称为雾霾天气,“雾”与“霾”其实在定义上有严格区分,在空气相对湿度、能见度方面是有区别的,预报方法、防范重点也有差异。  “雾与霾是不同的概念。”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介绍,“雾是指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则称为霾,霾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孙冷说,雾与霾的具体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形成条件不同。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雾和霾的天气现象不同,空气中的颗粒物大小也不一样。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专家指出,雾天往往大气环流稳定,通风条件不好,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因而和霾天一样会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3 应了解相关科学知识,雾霾严重时应戴口罩、少出门  “人们应该了解雾霾科学知识,注意最新监测预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大雾天气中的能见度比霾天要差,对交通的影响更大,如乘坐飞机出行,就特别需要小心;霾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的产物,更要注意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另外,如果是雾,通常情况下夜间、早上重一些,中午可能就消散了;而霾往往在一天中的每个时次都差不多,没有夜间、早上更重的现象,有时午后空气干燥时,天空更加显得灰蒙蒙的,灰霾更为严重。  在雾霾天气来临的时候,不少医院呼吸科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前些天呼吸科半天就诊患者达到250人次,就诊患者比"十一"之前翻了一倍还要多。”北京宣武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连国告诉记者。  雾霾是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患者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空气湿度比较大、不怎么流动时,微小颗粒物以及病毒、细菌飘在空中,很容易刺激人的鼻粘膜、支气管粘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诱发疾病。  “平时没事,在雾霾天里出门比较多,结果就发病了,这在我们最近接诊的患者中挺多的。”张连国建议,雾霾重的时候,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以及老人、儿童,应尽量少出门,出门要戴口罩,这样即使PM2.5挡不住,大的颗粒是可以挡住的。在户外活动量不能太大,最好不要锻炼,甚至不要走得太快。“活动量大,呼吸频率就会增加、幅度加大,吸进去的颗粒物多,对呼吸道刺激大,发病的机会就会显著增加。”  张连国还提醒说,出门回来,要注意洗手洗脸,有人觉得呼吸道疾病和手、脸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呼吸道疾病是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的,比如手揉鼻子导致发病。戴的口罩要注意清洗,保持干燥,有条件的话最好戴一天就清洗干净。另外,雾霾严重时建议别打开窗户,可以等中午太阳出来后再开窗通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1/19 00:3801/18 19:3201/18 16:1101/18 14:3801/18 14:3801/18 14:2901/18 14:0101/18 10:56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5:16:57
【柴静:我当妈妈后不再回避国内雾霾问题】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柴静:我当妈妈后不再回避国内雾霾问题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34
网站简介:
(来源:人民网)  简介:柴静,著名传媒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人民网记者:你告别央视之后,为什么选了雾霾这么一个题材?  柴静: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当时因为孩子生病,我辞职后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人民网记者:你怎么想到公之于众的?  柴静:一开始没有想要公开,只是自己找资料,找专家问,想解开一些迷惑。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也关闭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  我深感作为传媒人的一员,也有责任,因为当时我在北京,但我浑然不觉。我做过不少污染报道,总觉得好象看到烟筒,看到厂矿才会有污染,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就无知无觉。  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象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污染做一点事。  人民网记者:这一年你都去了哪里?  柴静:我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  人民网记者:发现了什么?  柴静: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所以这次我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份,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通过科学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可以回答“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我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发生过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洛杉矶,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象解振华主任所说,人类的教训和经验放在那里,证明污染可以解决,而且不必那么久,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逼,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的创造者是抓住先机的人。  人民网记者:你以前也做过很多污染报道,并且被评为环保部2007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次与你以往报道有何不同?  柴静:这些年我做过的一些污染报道,但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  这次拉开时空,对过去的问题再回访,再思考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产业现状,看到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感觉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国际治理污染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我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人民网记者:那你觉得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柴静:我自己并不想鼓动号召他人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那有一种强迫性。小时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树根上,我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拿小铲子把肥皂水铲起来,埋在了别处――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我自己曾经对雾霾无知无觉,现在我对空气有我的爱惜,所以我去找适合我的方式,比如尽量不开车,比如参与公众参与立法研讨会,与扬尘的工地交涉,打环保举报电话12369,要求餐馆安装上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要求加油站维修油气回收装置。我把这些也呈现出来,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别人心底有自己的爱惜,有适合自己的实践。  人民网记者:是什么让你觉得大气污染治理有希望?  柴静:这一年我都是以个人身份去拜访他人,包括职能部门。没人拒绝提问,在回答时都毫无保留,直面问题。我觉得他们都希望能公开地讨论问题,因为问题呈现就是解决的希望,而且认识的深度决定解决问题的速度。  一年中我建立了十几个群,是与体制内外专家共建的,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毫无回报地提供支持,其中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的处长李昆生给我印象很深。我跟朋友说过,这个人让我很惭愧,有时候我都觉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还在继续发表文章,不断往前推进。深夜有时会收到他的两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为公之心对我是一个感染。即使他批评的人也很尊重他,因为这个人出自诚意。  去拜访石化行业的有关专家时,我说问题如果您觉得尖锐,请不要介意。他说没关系,你问的都是媒体和大众关心的,应该向大家公开,他也很坦诚。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在环保与经济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能公开讨论是前提,在这次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点。  中国有很多人希望把这件事改善,在为此努力。简单地说,每个人都希望空气清新。什么是社会共识?再没有比这个更强烈的社会共识了。这是我的信心。  人民网记者:除了这次演讲,你还做了什么?  柴静:当前《大气防治法》正在修订,我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发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希望能为法律修订带来一点参照。他们逐字看完,附上建议,返还给我,并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会在修订时考虑相关问题。  我将稿件也发给了正在制订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的小组成员,得到的反馈也让我很意外。他们提出的唯一意见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谈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订者的态度是因为,改革在中国适逢其时,需要让大众更多地知情参与,更多地讨论,形成共识。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没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边的污染源,也没人比我们更爱护自己的家园。  人民网记者:一个母亲这个身份切入,我是觉得特别亲切,但是你有顾虑吗?  柴静: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最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 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人民网记者:我不仅是理解,而且能够强烈地带着情感感受到。  柴静: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人民网记者: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柴静:应该是自己认识的局限吧。大气污染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刚做的时候,有人说这个问题跨领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我深深感觉到了这点,担心如果说得不准确,对现实会有妨害,找了很多专家审校,但也无法保证精准,只能尽力而为。错了的地方,修正就好。不足的地方,会有更多人做得更好。  人民网记者:这次的拍摄费用大概多少?是谁投资的?  柴静:差不多一百万吧,因为有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钱是我自己投的,国内一些基金会联系过我,愿意资助,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子,又要照顾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就没接受,非常感谢他们。我两年前出过书,用稿费负担的。  人民网记者:你是成立了个人公司制作节目吗?  柴静:没有,这次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的。跟我一起做这件事情的,是我的几位朋友,老范、番茄、蚂蚁、三三、席大、晨超、五号、子雄、家贤、念念、小米,十人左右,甘苦与共。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件事,我非常幸运。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纪录和分析的工作。(责编: 鹿角)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雾霾天气我们应注意什么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雾霾天气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盘点全球高科技企业对付雾霾的各种妙招-国内新闻-@中国存储资讯
你好,游客
盘点全球高科技企业对付雾霾的各种妙招
来源:云创存储&
  中国很多问题的&解&都是这么被现实&逼&出来的,看得见、躲不了、无人能幸免的雾霾迫使政府将&治理&提到了最重要的议事日程。比如辽宁开出了&雾霾罚 单&,对雾霾严重的城市开出罚单,以罚促改;北京将开展人工消减雾霾试验,用人工降雨等物理方法消雾;石家庄治雾霾一天拆除18家水泥企业,据称将减少大约64个火车皮的粉尘排放;雾霾较严重的省份河北省明确表示,要削减近三分之一钢铁产能来治理大气污染。同时,专家也建言献策,提出发展核电可解决雾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球高科技企业对付雾霾各出奇招。
  IBM欲三招解决北京雾霾:   提前3天预测空气污染水平   IBM利用卫星数据、传感器网络以及无人机可提前48小时预测农作物状态,但以前从未尝试过利用同样的方法预测空气污染问题。金整合北京1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数据,再配以卫星数据,建立可以提前3天精确预测空气污染水平的模型。IBM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另一个功用是绘制污染地图,可定位精确到街道水平的污染源。   更多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   为了预测某一天可能出现多少雾霾,IBM的研究员将利用一套系统评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这个名为&混合可再生能源预测&的系统利用涡轮传感器、气象模型以及云成像等设备和技术,提前一个月做出预测。   现在还不清楚这种预测有多精确,但IBM团队已经在中国进行30种可再生能源成功试点,将地方电网中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10%。通过预测太阳能和风能能够提供的电量,IBM的&混合可再生能源预测&系统将来可帮助政府调整其他能源发电比例,或许有一天甚至不再需要煤炭和天然气发电。   打造更高效工业   IBM&绿色地平线&计划的部分目标是利用北京的物联网,创建一套能源监控装置网络,以便提前发出警告。IBM将建造一个庞大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以管理工业能源使用,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更高效的工业。
  英最新设计&巨型泡沫体&雾霾   英国伦敦Orproject设计公司计划建造一个能够包裹公园的&巨大泡沫&,同时,学校操场也可以包裹在这种小型洁净空气系统。   这种公园包含一个大型植物园,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提供完美的清净空气。Orproject公司指出,巨大泡沫结构颇似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设计,在公园内部可全年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公园空气清新。   在&泡沫公园&周围的建筑物可连接到空气控制系统,为公寓、办公室和零售商场提供清新空气,同时为运动场或者医疗机构特殊提供健康空气。   为了建造这种独特结构体,Orproject公司模拟树叶或者蝴蝶翅膀的纹理制造一种特殊材料。泡沫公园中的电流是由公园天篷表面合成的太阳能电池产生,同时,空气供热制冷通过地面热量交换系统实现。   该公司指出,这一项目的关键在于植物园可以缓解居民的空气污染威胁。据悉,全国许多城市均建造了植物园,相应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娱乐业发展。   云创存储pm2.5云监测平台和离子炮治理雾霾的&神器&   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针对雾霾的治理也有妙招。云创存储pm2.5云监测平台和路灯伴侣&&离子炮就是典型的代表。
  PM2.5云监测平台及时监测空气中PM2.5   PM2.5云监测平台,每个监测点仅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只要往挂路灯、电线杆上一挂即可完成部署,依靠太阳能供电,用精度相对较高的进口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GPRS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到部署了数据立方云计算数据库的数据中心。在云计算平台上,整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可以实时精确呈现,对于污染过程可以动态跟踪,还具有向公众通过各种终端查询身边PM2.5情况的能力。   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布局并有效使用PM2.5的监测系统,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城市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风向、季节)下的 PM2.5 的实时监测数据。目前城市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设备部署在离地面高度20m-25m之间,PM2.5云监测平台环境监测设备只需部署在离地面1.2-3m高度即可。设备小巧,部署方式灵活,可以部署在电线杆等公共设施上。   路灯伴侣&&离子炮消灭pm2.5&神器&   系统由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数据立方云计算服务器、空气净化系统组成。在城市各区域分布式布设一定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监测空气中PM2.5等粉尘颗粒浓度,通过GPRS/3G/4G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立方云计算服务器。   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并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形成负离子。负离子能使空气中微米级肉眼看不见的PM2.5等微尘,通过正负离子吸引、碰撞形成分子团下沉落地。
  净化装置原理图
  净化装置外观
  通过风扇快速吹散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电子(e-)以及被氧分子(O2)捕捉形成的负离子,不被附近的导体吸附,使带速度的负离子扩散的更远,作用面积增大。   本技术的关键点在于:(1)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负电子的同时,也会产生臭氧,而臭氧是国家环保部所界定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大量负离子发生器的臭氧产生量不可忽视。本技术利用特殊材料和超高压放电技术制作的负离子发生器,有效解决了臭氧产生的问题;(2)本专利所特有的大量分布式部署和负离子远程扩散技术,解决了实现城市级别PM2.5的消除与控制。
  所示,将4个净化装置90度间隔安装成一个圆形,带无线收发器(可自动加入ZigBee网络,接收命令控制开关,部分装置具有路由功能。   作用范围:   单个装置发射距离为15米,作用面积为 3.14x15??2=706 m2,两个净化器之间可相距30米。半小时内可将PM2.5降到50以下。   主控设备收到控制命令后,自动组建无线网络(ZigBee/433M/Wifi,担当协调器功能),附近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路由功能或者作为单个终端节点)自动加入网络,主控设备将命令发送给附近的空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接收到命令后根据命令执行开启或者关闭操作,如果具有路由功能,将命令转发给附近的空气净化装置。   可是,仅靠的先进技术还不够,政府还必须承担起惩治制造污染者的责任。科技往往只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要加强,而政府需要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新闻 & & &
& (12/06/:04)
& (11/28/:28)
& (12/05/:08)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国内外研究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