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给菩萨上香图解能用酥油灯点香吗?

花最少的钱点最好的植物酥油灯供佛
&&&&&&&&&&&&&&&&&&&&&&
美好愿望:酥油灯
&到佛具店买35ml的玻璃杯酥油灯大概是1.3元-1.6元左右一盏,我自己来做,不算邮费的情况下,800克的酥油可以做24盏灯,13元/24盏=0.54元一盏,加上无烟环保灯芯0.04元一个,就是0.58元左右一盏,自己做2盏灯相当于到外面买一盏灯,而且酥油可以保证高质量(因为外面买的酥油也不知道有没有放香精等化学原料,供佛还是用天然的好)。
到淘宝店铺买到市场上最好的酥油(之一) 供佛灯油 无烟 藏地寺院专用
宝焰牌植物酥油800克& 13.00元一包,35ml玻璃杯可以做24盏酥油灯。我用过最好的植物酥油,以前也买过10元一包的酥油,还是比不上这种酥油。
到淘宝店铺买到玻璃杯/供杯(耐高温可用于制作酥油灯)0.80元一个可以反复用的,卫生清洁。
材质:&耐高温玻璃
规格:5.7*3&&
杯身重量:34克
容量:35ml&&
(35ml可燃烧8-10个小时)
买个大一点的锅子好融化酥油,我的这个可以放一包,最好选个有个倒酥油的开口的锅子,我的这个不怎么好倒酥油,再买个不锈钢的壶子,融化的酥油可以倒入壶子里面,可以用煤气灶的小火,也可以用电磁炉的小功率档,我用的是300W档90°。这样就可以自己制作酥油灯了。
到淘宝店铺买到无烟环保灯芯(带灯芯托)5.00元
材质:紧密棉线
型号:30股
灯芯长度:6cm
规格:100根/包
特点:无烟环保,不易折断
以前一般夏天是用21股的,但是我个人的喜欢用30股的,21股的很多中间有断的,放下去东倒西歪,冬天点不完乱费了不少酥油,长处是点灯的时间久,30股的寄到我这里很少有断的,而且直、稳。
记得要用小火把酥油烧融,然后倒到玻璃杯里面,可以倒满,因为酥油变冷以后会稍微下去一点点,环保灯芯要等酥油不是很热的时候才放下去,这样就不会把灯芯软掉变得弯曲。
也可以用下面的这种玻璃杯,这种杯子放到莲花玻璃灯里面比较好看。
把做好的酥油灯放到大的莲花玻璃灯里面:
也可以买这个纯黄铜雕花酥油灯
[塔尔寺监制]&&& 一个铜灯
宝贝名称:纯黄铜雕莲花酥油灯
宝贝尺寸:
全高:6.6厘米/灯碗高度:2.7厘米
灯口直径:6.3厘米/灯座直径:4.2厘米&
这样既可以防火保证了安全,又供佛显得庄严。
最后点灯供佛啦,每次一般供3盏,早上起来一次,晚上一次,一天6盏灯,注意酥油灯点完以后空玻璃杯和铜灯要及时拿下来,晚上供灯的时间可以根据各人的起床时间来点灯。
&& 当然也可以用牦牛奶酥油来做酥油灯,下面是我在淘宝买的西藏那曲地区的牦牛奶酥油一包30元500克,买了3包90元加快递25元一共115元,做了55盏酥油灯,一盏2.09元,相对在外面买的植物酥油灯虽然贵了点,我是不敢点多,只能一次点一盏,呵呵,这样才会有欢喜心坚持下去供佛。所以到底买植物酥油还是牦牛奶酥油来供佛也完全是看自己的欢喜心来决定的。
对比下植物酥油和牦牛奶酥油的区别:
下面颜色比较黄的是牦牛奶酥油,黄中带白色的是植物酥油
都做好的时候的样子:
下面的图片是才倒下去不久的时候,颜色还比较黄
牦牛奶酥油做的时候有好大一股牦牛奶的气味,这是可以食用的牦牛奶酥油,做好以后自己的手上好香的奶味,呵呵,不过是用来供上师三宝的。牦牛母亲辛苦用它的身体产奶,听说现代产业化产奶的现状对牛母亲很不好,希望这种供佛方式也能利益到它,以这个因缘能得到解脱!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有关共修放生的功德&讲到“只捐款虽然可以获得同样的功德,但还是与自己亲自参加有一定的差别。如阿底峡尊者曾示现亲自动手做“察察”佛像,而且开示弟子身语意三门圆满之善业具极大利益。虽三门中依意业为主而区分善恶业,但对凡夫而言,通过身语善业的勤作,会对无常心、出离心、菩提心等意业,有增上熏习之利益,故不可轻易忽视”。
在供灯的过程中,发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供 灯 愿 文
阿底峡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译
愿灯器等同三千大千世界,
愿灯芯巨如须弥山王,
愿油汁多如周边大海,
愿灯数于一一佛前各亮一亿,
愿灯光驱除有顶直至无间地狱一切有情的无明黑暗,而现见十方诸佛菩萨刹土。
嗡 班则达玛阿罗给阿吽
稀奇稀有光明灯,贤劫千尊佛陀等,
浩瀚十方无余刹,师尊空行及护法,
坛城尊众前供养。父母为主诸有情,
愿今生及世世中,亲睹圆满佛净土,
无别怙主无量光。依于三宝三根本,
尊众谛实之威力,发愿速成祈加持。
达雅塔,班赞哲亚阿瓦波达呢耶索哈
───阿底峡尊者所造供灯愿文终&&
如果时间上来不及,就念诵“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如来的智慧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总的来讲,我们应当发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愿,如果能以清净心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就是非常好的发愿;分别来讲,我们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如果能往生极乐世界,自然而然会具足一切福德妙相,并能成办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事业。所以大家今后作完任何善法,不管是上供下施、闻思修行还是讲经说法、著书造论,都要将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前的许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发愿的。如世亲论师在《往生论》中说:“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意思是,以我造《往生论》的功德,愿我能面见阿弥陀佛,并与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宋代的永明延寿禅师日诵十万遍弥陀圣号,平时为众人传菩萨戒、施食放生,一切功德也都回向众生,作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强调:我们每天都要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同时观想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时间,也可以念“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以这个偈颂来发愿。”
佛经公案: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面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
&&&&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
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大家都知道,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并不是像现在的魔术师或能力大一点的人,他用小指来撼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么大的神通都无法熄灭这盏灯。)佛陀告诉他:“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以此因缘,佛陀宣讲了自己前世当牟尼王女的整个经历。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发菩提心供灯,功德无法衡量&
同时,还应像《供灯愿文》中所讲的那样,观想灯器遍于三千大千世界,灯芯犹如须弥山王那么大,油汁如同须弥山周围的四大海或地球上的七大洋那么多,灯的数目是百千万佛刹中每尊佛前有一亿个灯盏,愿这些灯火遣除有顶至无间地狱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而现见诸佛菩萨的清净刹土。假如你没有很多资具,只要以菩提心来念诵这个愿文,哪怕只供一盏灯,功德也是无法衡量的。
当然,如果你有任何所求,通过供灯也能得到。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慧等等。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间的功德,供灯能让我们生生世世获得智慧的明灯,遣除无量众生的无明黑暗,亲睹诸佛菩萨的尊颜……《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说:“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供灯人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唯有佛陀才能了知,天、龙、智者、班智达,甚至声闻、缘觉都没办法知道。
&&&&佛陀在此经中还说,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没有受过戒的人所供之灯,即使如闪电般迅速灭了,灭的原因或是灯芯不行,或是灯油不足,或是风太大了,但是这种功德,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无法了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彻达。
经中所说供灯十种功德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这辈子应该好好供。开玩笑!但确实有这个功德。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我们极个别道友生长在具有邪见的家庭中,父亲的邪见如山王,母亲的邪见也极其严重,孩子以微薄的力量很难转变他们。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节录自索达吉堪布开示《供灯之功德》)
&&&&&&&&&&&&&&&&&&&&&&&&&&&&&&
我的更多文章:
( 10:36:35)( 21:48:31)( 13:21:14)( 19:58:05)( 19:16:52)( 20:25:26)( 20:56:37)( 00:20:32)( 22:00:5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听说,晚上不能给古曼供香,不能拿嘴吹灭酥油灯_古曼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469贴子:
听说,晚上不能给古曼供香,不能拿嘴吹灭酥油灯
相关的贴子376254324相关的图贴
刚刚看问问,说是不能用嘴吹灭酥油灯,要一直等灯烧完。还说晚上不能供香,会招来飘飘。。。我一直是早晚供香,酥油灯我有时候要去上班了还没点完,就直接吹灭了。晚上临睡前没点完我也吹灭了~而且貌似所有的香都是需要酥油灯或者蜡烛点上孩子才能吃得到~最后一点一开始不知道,我后来改过来了~可是前两点究竟是闹哪样?求老牌爸妈指教~
哪来那么多事...
你到咱们这 什么都变味了我朋友问他的泰国朋友
人家那边根本没那么多规矩
不供牛肉 不喂生食 ,其他的都无所谓拉
点的香和点的蜡烛酥油都不应该用嘴吹的说。其他的没有太多讲究做法只是入乡随俗反正没有什么大问题。我经常在晚上睡前上香的。
我也是晚上上香的。。。晚上孩子们才是吃饭时间不是么。。。。
不能用嘴吹!只能用手扇灭。晚上供香没关系,我就每晚给宝宝点塔香
酥油灯是用来干嘛的,? 给娃吃的吗,?
供是可以供的 要念回向文另外 不论是灯还是塔香 还是线香都不可以用嘴吹 很不敬的
我都是早晨起床第一件事
给宝宝上香
晚上我睡之前 基本上一两点了 在给宝宝上一次
我滴妈咪啊
我们家岂不是很多飘飘
我都是点不完就吹灭,有时间时候在点....没什么不好的事发生阿,我觉得挺正常的...养孩子哪有这么多忌讳,就别给孩子吃生肉牛肉就好了,我问过我家宝宝,不天天上香也没关系,亲 多心了
话说我都是晚上点的,晚上黑。给孩子一点安全感
话说我点完都用嘴吹灭啊。。。应该没什么。。
供香的话我基本都是睡醒了给宝宝供 晚上睡觉之前再供一次。而且我生物钟比较乱0.0 起床的时候基本都是下午 晚上都是凌晨给宝宝供香。。。感觉那个时间他会在0.0
不能晚上供香,不能供奉牛肉,不能供奉生,血的东西,在古曼童面前不做暴力血腥的事情。我是正解,信不信楼主自便
我都是晚上点 然后四个小时以后自己灭 从来不吹灭
水一水,我在想要不要凑够十五字呢 要呢还是不要呢,你说要不要呢?(哈哈)
我晚上都给我儿子点夜宵。。。每次一根。。
我是每天晚上供香
我是早晚都供香啊,没问题吧。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通灵佛教网&||||||
--(183)[] newsfy
谁来点亮下一盏酥油灯?
&&& 她在藏区草原上义务支教5年,找到27个&&& 新书《》出版,她要在坟前一张一张地烧给父亲&&& 她不顾医生警告,将重返草原继续寻找孤儿&&& 江觉迟,一个酷爱旅游的安徽桐城女子。2005年,江觉迟在活佛的邀请下,只身来到与现代文明隔绝的藏区深山草原,寻找那些散落在草原山区里的孤儿及失学儿童。江觉迟觉得自己是两面的,一面像个菩萨,一面像是弱势群体。&&& 5年时间里,江觉迟只要想家,就在昏黄的灯下写日记,有时边写边流眼泪。近日,江觉迟用60万字日记改写的小说《酥油》正式出版成册,她说写这本书的目的,一是要献给不幸逝世的父亲,彼时,她在原始藏区和孤儿在一起,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二是5年高原生活,她的已经彻底垮塌,能找到“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是她最热切的盼望。&&& 8月20日晚上,记者在北京有幸采访到传说中的奇女子江觉迟,5年中她在藏区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跟着感动……&&& “只要我不倒下,就会回到藏区草原”&&& “我知道很难,但不等于没有,只要有感动和爱心在,就有可能出现接替者。像我一样的人肯定有,他们在全国各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他们没有出书告诉别人。”&&& 采访地点选在江觉迟在京落脚的宾馆里,当天明显有些疲惫的她,一身军绿色装扮,外表十分干练却又给人一种柔弱感,很难联想到她就是那个在藏区原始深山草原,一待就是5年的汉地女子。&&& 新书《酥油》出版后,江觉迟受到各方关注,长时间说话让她的嗓子感到疼痛难忍,不得不一边吃着含片,一边跟记者说话。&&& “真不好意思,我的腰非常难受,我可以靠着跟你说话吗?”江觉迟挪动着,缓缓地将枕头垫在身后。5年藏区生活,江觉迟过着没有蔬菜和水果的日子,她经常吃糌粑,时间久了,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胃病严重,导致吐血,右耳一边总有轰鸣声,下腹也经常疼痛,有时还会突然晕倒……2008年,江觉迟曾下山治过病,可去了好多家医院,一直查不出原因,最后医生只能把这些症状归结为“高原病”。那时,医生就曾用最严肃的口吻警告过她:千万不能再上高原了!可江觉迟还是放心不下地回去了,现在她身体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贫血,肌肉碰一下就会很痛。身体不允许她留得太久的信号,让江觉迟很是着急,她害怕自己再也回不去高原了,于是她有了一个想法:通过自己的作品,寻找到“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这个人不能感情用事,是要在看完她的5年经历后,依然有勇气愿意帮助那些藏区孤儿和失学儿童的人。于是,江觉迟在今年下山治病休养期间,终于完成了《酥油》。“很多人都很容易被感动,他们会感叹和佩服你的经历,却不一定真正付诸行动,对于能否找到接替者这件事,你有信心吗?”采访中,记者把担心说给江觉迟听。“我知道很难,但不等于没有,只要有感动和爱心在,就有可能出现接替者。像我一样的人肯定有,他们在全国各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他们没有出书告诉别人”,说到这个话题,江觉迟很是投入,那是一种信心满满的期待,“无论是否能够找到接替者,只要我不倒下,就会回到藏区草原,我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下去,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那里。”&&& “写一本书,在您坟前一张一张地烧给您”&&& “迄今为止,生活在藏区深山草原上的人们,因地理环境恶劣,时常遭遇泥石流和山体塌方,至今未能通电修路。他们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 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那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巧合,让江觉迟一个平凡女子,放弃城市中的一切,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下来。过去5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采访中,江觉迟娓娓道来。&&& 2003年,酷爱旅游的江觉迟,兴奋地上路了,她要沿着川藏线体味行者的快乐。江觉迟像其他行者一样,潇洒地游历那条看起来富有、美丽也很艰险的川藏线,不想旅途中遭遇自然灾害,因为道路不通,江觉迟被迫改走其他线路。一段时间后,当她重返川藏线时,便有着不同的经历。&&& 那时,江觉迟走进大山深处,见到了那些偏僻地区的人们,她明显察觉到这些藏民和藏区公路边的藏民生活完全不同。正像江觉迟在《酥油》封面上所写一样,“迄今为止,生活在藏区深山草原上的人们,因地理环境恶劣,时常遭遇泥石流和山体塌方,至今未能通电修路。他们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 此时,江觉迟在当地草原遇到了一位活佛,活佛希望她能够留下来,在寺庙的庇护下,教育当地的孤儿和失学儿童。带着这份善缘,江觉迟回到家乡后久久不能忘却,她觉得她是被命运选中的,她突然很想见到草原上的,用自己的一点力量,让孩子的命运得到一些改变,将来有机会到城里读书。&&& 江觉迟再也坐不住了,把这段经历和想法告诉了家人。当时,江觉迟的父亲身体已经非常不好,家人都不同意她去高原,母亲的反对尤为强硬。&&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江觉迟说:“我父亲退休前是名教师,‘文革’后去过很贫穷的地方教书。遇到贫穷孩子交不起学费,我父亲会拿自己的工资让他们去上学。印象中,我11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领回来过一个孩子。刚开始我特别不理解,但后来我感觉父亲做得很对。最终,父亲理解了我,我终于进入到那片原始草原所在的山区。”&&& 正是这个决定,让江觉迟体会到了无法弥补的痛——2007年夏天,父亲去世时她不在身边,《酥油》序言中有着江觉迟的回忆:“内地高温酷暑,藏区却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夏季,我在草原上有三天,彻夜不眠。匆忙收拾行李往家里赶。但是还是在途中,家中传来噩耗……回家扑向父亲的时候,他的身体还是温热的。当时我并没有太多剧烈的疼痛,却是找来医生请求他们抢救。我想父亲只是暂时休克……那场面刻骨铭心!”采访中,江觉迟告诉记者,她虽然知道父亲身体不好,却一直怀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父亲永远能够挺过去,不会真的离她而去。&&& “父亲是教师,他也是位诗人,出过书。他在世时一直希望我能够出本书,但我当时没能实现他的愿望,父亲过世时,我也没能在他身边”,江觉迟说,她在心里默默告诉父亲:我一定要写一本书,在您的坟前,一张一张烧给您……《酥油》出版后,江觉迟表示,过几天回到家乡,她一定会完成这个誓言。&&& “去之前,很多困难我都没有想到”&&& 直到现在,江觉迟也承认:“去之前,很多困难我都没有想到。”有人说,江觉迟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那份热情和勇气,而是那份坚持,她不是没有想到过“逃走”,却被一份责任留了下来,并且一待就是5年,漫长的5年。&&& 2005年,江觉迟来到藏区,当地告诉她,如果想要教孩子,就先要适应草原生活。于是,带她住进了牧民的帐篷。江觉迟在《酥油》中写道:“一路上不停地换乘交通工具。开始我们坐拖拉机进山。跑路到尽头后,又坐摩托。到山道陡得加不起油门时,只得丢下摩托,骑着当地牧民的马。最后连马也无法穿越那种陡峭山崖,我们就下马徒步。又是大半天的翻山越岭,最后才到达了目的地——麦麦牧场。”&&& 江觉迟住的那户人家,女主人和丈夫对她热情友善,但语言不通让她有些困窘,最让江觉迟震惊的还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出于礼貌,江觉迟要装模作样地吃掉带着一股腥膻、有点轻度腐化、再被烈日烘干后的生牛排;吃着女主人一边揉麦面,一边抓牛粪做成的火烧饼;傍晚,她和牧民一家,要和小牛住在同一个帐篷里,小牛睡在干燥的地方,而她只能睡在潮湿的牛粪池……这就是真正的草原生活,江觉迟说:“并不是有决心就能够坚持到底的。”&&& 让江觉迟更不能适应的还有饮食,从天天吃蔬菜水果,到一下子吃糌粑酥油的日子非常难熬。即使意志再坚强的人,也敌不过身体的反抗。因为天天吃糌粑,干燥缺油,不久江觉迟突然开始便秘。每次“方便”极其痛苦,肛门出血也成了常事。当时,江觉迟既担心又慌张,情急中她想起了一个偏方:喝猪油。“我从封干的牛排上,一撮一撮地抠下牛油,熬成油液,捏着鼻孔一口灌下去,后来小解顺利多了。”这5年中,江觉迟经常用这个偏方解决“方便”难题。&&& 一切都在适应中,但这种环境确实让江觉迟产生过动摇,她想逃走,回到家乡。采访中,江觉迟提起那段往事,笑着说:“当时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第二天我背着包准备走掉,出了帐篷发现外面全是人,牧民们站在那里,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说,却有人唱起了歌,我当时感动得没有走。不过现在,他们再也不需要用歌声挽留我了。”&&& “孤儿学校里,为什么没有孩子?”&&& 喇嘛告诉她,孤儿学校还没有孩子,需要她上草原去,一个草场接着一个草场地去寻找。这不是一两天的工作,而是要长时间的努力。&&& 当年,活佛曾经告诉过江觉迟,他们家乡的山里有一座孤儿学校。江觉迟一心以为,她只要开始适应草原生活,就可以在孤儿学校里见到孩子,和他们朝夕相处了。&&& 可当江觉迟真正来到孤儿学校时,还是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那根本不叫学校,而是一座废弃已久的土坯碉楼,江觉迟在《酥油》中写道:“黏土与沙石混筑的三层房屋,经年风雨把墙体表层早已侵蚀过半,随处可见沙石剥落后形成的斑驳伤痕。那墙体下方,遍地油麻藤密布如网。一些藤条沿着碉楼墙体奋勇爬上二楼,钻进破碎窗框里……如此荒疏景象,叫人措手不及。”&&& 江觉迟记得,当时陪她一起熟悉环境的喇嘛,语气充满恳切,一个劲地和她解释,希望她能留下来,因为草原上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实在太需要人帮助了。&&& “孤儿学校里,为什么没有孩子?”江觉迟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孩子,然而,喇嘛告诉她,孤儿学校还没有孩子,需要她上草原去,一个草场接着一个草场地去寻找。这不是一两天的工作,而是要长时间的努力。&&& 采访中,江觉迟说:“我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孩子的信息,一听到哪儿有孤儿,我就会骑马赶去。”作为汉地女子,江觉迟为了寻找孤儿,经常要骑两三天的马,如果遇上塌方,很长时间走不了,很可能四天才能到达一个地方。&&& 如今,江觉迟已经找到27个孩子,他们中有孤儿、有私生子,也有失学儿童。每带回一个孩子,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都能让江觉迟铭记一辈子。江觉迟说,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去找“哑巴”家的一个孩子。江觉迟在“博客”中,详细记录了这段往事:&&& 我记得有一次,那是刚上草原不久,因为语言障碍,大家对我的工作也不是特别信任。他们不知道一个从遥远地方过来的汉族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帮扶孩子。所以我在草原上一个哑巴牧民家就遭到了拒绝。&&& 哑巴的老婆是得包虫病死的。丢下两个孩子。哑巴一个人拖扯着他们生活,家庭非常贫困。但是语言交流不行,哑巴对我特别不信任,好像我要带走他的孩子到哪里卖掉一样,直朝我嚷嚷。谁来跟他比划、解释,都不行。&&& 我感觉这个事都有些无望了。&&& 在离开他家的院子时,我看到他的院子里有块地。望望,也没想什么。带我进哑巴家来的哑巴邻居无意间说:这地过几天是会翻耕出来的。他到时要借我们家的牛。我再来劝劝他吧。&&& 不知怎么的,我像是无意地说,那我来给他犁地吧。&&& 当时的确是个玩笑话。但这邻居却认真地问,你怕不怕牛?我说不怕,牦牛多温和啊,从来也没看它们攻击过人。这邻居说,那就好。我今天也要耕地,你来学怎么样?&&& 我说好。就这样去他家。&&& 学了几圈双牛抬扛的耕地,累得要命。甩手一边不做了,坐在地上只叹息。&&& 后来学了很久,不利索,但倒是真的可以像模像样地把握着犁站在地里了。&&& 几天后又去哑巴家。什么也没带,也不跟他招呼,只和他邻居赶来两头牛。我开始帮哑巴犁地。哑巴吃惊得嘴都合不拢,又是叫又是笑又是拉扯着他的邻居,像是看到一件大稀奇之事。&&& 在哑巴的惊叹中,我成功地把握住犁,佯装很有气力的样子,坚持着犁地。那个手掌,早是被身体里使出的暗劲磨压得透红,皮也破了,火烧火燎。&&& 哑巴突然有些心疼的样子,跑过来,一边“呀呀”地叫着一边示意我,要停一下,去喝口茶。&&& 他邻居在一旁跟我解释,说:“哑巴跟你‘呀呀’什么你知道吧,他说你是一个能干的姑娘。能叫人放心。”&&& 后来不用说,慢慢我和哑吧混熟了。最后他很放心地让我带走了他的小儿子。&&& 5年中,江觉迟能够找到的孩子数量,远比27个多,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被带到孤儿学校。那些没有被带回来的孩子,江觉迟都记在心里,尽管惋惜却也无奈,她不愿意向任何人提起那些孩子,她说:“想起来,心里就会痛。”&&& 后 记&&& 在江觉迟眼中,草原上孩子的眼睛,是那么的清澈。因为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地方,那些孩子无法获得任何外界信息,就连藏语水平都不及其他藏区的孩子,更别说学习汉语。&&&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的语言水平和城里两三岁的孩子差不多。在孤儿学校教他们学习,与传统意义上人们理解的正常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江觉迟甚至要从“爸爸”、“妈妈”教起。&&& 现在,在江觉迟的努力下,学校中有一个孩子的学习水平,已经可以到县里读书了,这让江觉迟觉得既欣慰又自豪。&&& 再过几天,江觉迟将要回到家乡,她想好给自己一周的时间,多陪陪年迈的母亲,之后,她会再次回到藏区的那片草原,继续寻找孤儿的工作。&&& 有人问: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江觉迟为何不找个基金会合作呢?记者将问题抛给她,得到的回答是:“能和基金会合作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基金会只能出钱,不能出人。这个工作真正需要的是像我这样的人,所以这也是我非常期盼‘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出现的原因。在没有出现这个人以前,我必须回到草原。我放不下那里的孩子。就算他们将来长大成人了,组织家庭了,也还是我的家人。”&&& 《酥油》中,主人公梅朵和月光有着一段美好的爱情,很多人以为那便是生活中江觉迟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江觉迟解释说:“月光,是有这样一个原型,但他不是纯粹的。月光纯粹是属于梅朵的,他不是纯粹属于江觉迟的。”对于结婚生子这件事,采访中江觉迟并不愿表达想法,她说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这些,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菩萨上香供品摆几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