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皮囊电子书下载》类似的书

刘德华白岩松作序《皮囊》 泉州作家蔡崇达携书回家_新浪闽南_新浪网
(蔡崇达\供图)
  这几天,一篇题为《皮囊》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文中99岁高龄阿太平平淡淡的故事,以及阿太那句“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于平常中看见不平常,引发读者共鸣。该文章收录于同名散文集《皮囊》,作者为出生于泉州的80后媒体人、《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蔡崇达,《皮囊》出版三天即加印,登顶当当新书排行榜首位。
  明天上午,蔡崇达将带着新书《皮囊》回到家乡,回到母校泉州师范学院,与家乡人们交流分享。
  □早报记者 颜雅婷
  刻在骨头里的故事 篇篇都有闽南味儿
  99岁的阿太、残疾的父亲、撑着家庭的母亲……蔡崇达在《皮囊》中,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文中既有对亲人的深厚情谊,又有跳脱出生活本身的思考。蔡崇达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写作《皮囊》的初衷:“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16日,蔡崇达在北京举行《皮囊》新书发布会。但在此前,许多泉州读者已从网络上购买、或阅读到《皮囊》中的不少篇目。同样出生于晋江东石的读者小吴觉得,“这本书非常接地气,文中很多对话,甚至可以用闽南话直接读出来”,篇篇都有闽南味儿,是不少泉州读者对于新书的体会。
  “可以说每一篇都在写泉州。”蔡崇达谈及新书《皮囊》时说道,泉州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淳朴却有力量,给人以安定感。他曾在不同场合推介泉州,“我希望通过我的感受来说泉州、写泉州,让更多的人知道泉州。”
  韩寒催促三年成书 华仔闭关三天作序
  谈及《皮囊》的最终出版,蔡崇达说,要感谢韩寒。“我和韩寒高二时候,因为作文比赛成为朋友,并一直保持联系。”蔡崇达说,韩寒一直关注他发在博客上的文章,并鼓励他出书,“我当时比较犹豫,因为很多故事、情感都太私人了……”
  此次《皮囊》出版,韩寒作为监制,第一次为新书写推荐语。
  为《皮囊》作序的,还有刘德华及白岩松。“我也没想到他会为我作序。”蔡崇达告诉记者,写作《皮囊》时,他和华仔正在合作一个项目,半年来经常见面,华仔得知蔡在写书提出想读一读,“他看完之后很有触动,说想为我写个序言,他把书带进剧组,闭关了三天,特意为我写这篇序言《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据悉,此次蔡崇达闽南行将到泉州师范学院、晋江侨声中学、厦门大学,与读者们交流分享写作的乐趣。
  ■作者简介
  蔡崇达
  1982年生人,闽南人。
  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韩寒口中的“写作高手” 。
  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不断打破媒体行业记录,被流传甚广的《媒体从业者装逼指南》称为必备的崇拜对象。在新闻特稿写作方面有独到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被清华、北大、复旦博士生拿来作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
  韩寒 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这本书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
  刘德华 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 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白岩松 这本书能让人看清自己,看到故乡。从书中看到的两个关键词是和解与自由,我们总会想到自由就是跟强权做对抗时,挣破牢笼的某种感觉,真正的自由是在你最辽阔内心深处是自由的。
12-24 08:55|分享
12-23 11:00|分享
12-23 10:05|分享
12-23 09:24|分享
12-23 09:22|分享
12-23 09:19|分享
12-23 08:43|分享
12-23 07:41|分享
12-22 14:48|分享
12-22 11:38|分享
新浪地方站您所在的位置: &&&&>>正文
晋江作家蔡崇达携新书《皮囊》回乡
  晋江新闻网12月21日讯& 晋江作家蔡崇达回家啦!昨日下午,“80后”文艺青年的典范和励志偶像、咱厝东石人蔡崇达携新书《皮囊》回乡,在母校侨声中学举办主题为“回家和自由”的文艺分享会,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父老乡亲和东石学子们,并与大家零距离交流写作经验和心灵体悟。
  是精神和创作的源泉
  闽南家乡是蔡崇达魂牵梦萦的所在,也是他精神的源泉,因此全国巡回演讲的首站,他自然选择在家乡东石举办,因为《皮囊》描述的正是家乡亲人的生活和故事。
  蔡崇达说:“我一直为自己是闽南人庆幸,这里有很传统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中国其他地方显得很稀缺,正是这些东西滋养了我。闽南人恋家,无论在哪,都要落叶归根。因为我们的精神被这个地方紧紧地绑在一起了,或者说,我们的灵魂在这里找到依托。”
  写《皮囊》,对于蔡崇达而言是一种在内心上的回归,也是一种在内心上与自我的和解,从而获得内心上的自由和直面问题的勇气。他说:“这种所谓的自由,我觉得就是你可以不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很享受家乡的这种束缚,因为我很害怕太过无边无际的东西,就像放风筝,我有一个支点,我才敢飞得更高点,因为我知道我随时回得去,这构成了我很淡定的力量,她没有困住我不让我飞,她只是给予一种关怀、一种包容,然后告诉我,你随时可以回来。”
  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皮囊》是蔡崇达首部散文集,这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
  蔡崇达认为,文学是人的内心纹路的一个学问。关于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他认为是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看见”更多的人,“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蔡崇达说:“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皮囊》里的人物,是蔡崇达珍惜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文章的叙述中,可以读出他的同理心、开阔度和思考力,以及闽南这块土地给予他的与生俱来的信仰和坚韧的性格。
  蔡崇达简介
  1982年生,晋江东石人。媒体人,作家,创业家。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皮囊》简介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讲述了闽南渔业小镇(晋江东石镇)人们的生命故事,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等14篇作品。《皮囊》由韩寒力邀三年成书并写编者按,刘德华、李敬泽作序,白岩松、阿来、阎连科写推荐语。
  (记者_陈维曦 郑翔& 文图)
晋江|作家|回乡
稿源:   编辑: 郭婧婧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用户可以发布评论……
如果你对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我要提建议】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
活动抢先看蔡崇达携新书《皮囊》厦大开讲:在故乡寻找中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蔡崇达携新书《皮囊》厦大开讲:在故乡寻找中国
12月22日晚,被称为“80后文艺青年的典范和励志偶像”的闽南作家蔡崇达在厦门大学举行主题为“在故乡寻找中国”文艺分享会。现场,蔡崇达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写
蔡崇达携新书《皮囊》厦大开讲:在故乡寻找中国
16日《皮囊》于北京首发 白岩松、蔡崇达、路金波合影
12月22日晚,被称为&80后文艺青年的典范和励志偶像&的闽南作家蔡崇达在厦门大学举行主题为&在故乡寻找中国&文艺分享会。现场,蔡崇达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写作经验和生活感悟,并感恩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他精神上安抚与滋养的闽南文化。
今年32岁的蔡崇达是传媒界的传奇人物。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是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还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他用一年半时间成功创业,创立中国最具质感的男装品牌&单农&。今年12月推出首部非虚构作品集《皮囊》,立刻成为舆论的热点。 
在《皮囊》中,蔡崇达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直面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感悟到&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蔡崇达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众人的热议,是因为《皮囊》下是一个个真实灵魂的展现,他把每个人的故事包在它里面,用勇气与忠诚剖析了自己最在乎东西。蔡崇达表示,这是一个文化人的时代,新一代90后、00后更需要的是&回到内心,忠诚自我,必须要去面对人生的真相,日常生活的真相&。
闽南家乡是蔡崇达魂牵梦萦的所在,也是他精神的源泉,因此全国巡回演讲的首站,当然是在闽南家乡。《皮囊》描述的正是家乡亲人的生活和故事。蔡崇达说:&我一直以自己是闽南人庆幸。这里有很传统的一些中国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中国其它地方显得很稀缺的,这套东西是滋养我的。我小时候,就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很密切的关系中,我们觉得神明是很亲近的,尊神伺鬼。所以这些东西都构成了我一个很安定的力量,所以闽南人恋家,无论在哪,无论在世界那个地方,都要落叶归根。因为我们的精神就是被这个地方紧紧的绑在一起了,或者说我们的灵魂在这里找到依托,所以我觉得特别美好。&
那么在外打拼,是否更感觉到一种自由?蔡崇达的回答是:&所谓的自由,我觉得就是你可以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从我的角度的来说,我很享受家乡的这种束缚,因为我很害怕太过无边无际的东西,就像放风筝,我有一个支点,我才敢飞的更高点,因为我随时知道我回的去,这构成了我很淡定的力量,她没有困住我不让我飞,她只是给予一种关怀、一种包容,然后告诉我,你随时可以回来;她不是告诉我,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她只是告诉我人性最基本的、美好的准则,其他的你自己去看,自己去发现。&
至于书评人和网友们拿他跟台湾作家吴念真相比较,蔡崇达认为:&我们会让人觉得骨子里有点像,都是来自闽南系的文化认知体系,对人的情感,对文化的基本传承。其实闽南人有很重的乡土气质,也有那种很重的神佛、神灵的理念,神佛理念很多都是通过故事来表达,我们在写作中都不自觉的试图用故事来透析、来解析所谓人世间的认知。所以可能是这种气息,很容易引起联想吧。&(文/图 康青蜓)
据悉,《皮囊》由韩寒力邀三年成书并写编者按,刘德华、李敬泽作序,白岩松、阿来、阎连科写推荐语。在出版第三天就加印,第七天在当当、京东和大量的地面店已经断货,目前只接受预定。《皮囊》已经成为2014年中国图书的一匹黑马,堪称是2014年最&任性&的一本书。据悉,蔡崇达《皮囊》全国巡回演讲的第二站,是本月23日晚上在广州的方所书店。(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康青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商城三3B201
费用:&&免费
0 人感兴趣 & 3 人参加
活动相关舞台剧/电影/专辑/图书
蔡崇达/散文/文学
活动 《皮囊》读书分享会北京站 的论坛
活动相关标签 &&&&&&&&&&&&
活动地图 (
活动组织者
活动成员 ( ·
链接打不开?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皮囊》读后感-汨罗农民
&&&&&&&韩寒称《皮囊》的作者蔡崇达为“老蔡”并为他的这本书作序,于是,《皮囊》吸引了我。说实在的,我之所以到书店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韩寒作序并强力推荐。韩少最近很少写文章了,确凭借《一个》的APP推出了好多作者的文章(作者几乎都是年轻人),并且结集成书好几本了,,感觉比《独唱团》来得更顺畅,所以,韩少真的要感谢并相信“科学”。《一个》我也下载了,某些等人或者蹲坑的时候,会点开来看看,不过其中的主文中太多这些年轻作者的“初中”“高中”“大学”里头的情情爱爱,虽然写的蛮好,最后还是有点厌倦了,这也许也跟这些年轻作者的经历有关系,所以,我能够理解。
&&&&&《皮囊》的第一篇文章正是《皮囊》,而且在《一个》里头也刊登过,而且我也看了,第一感觉即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不同,感觉跟朱自清的《背影》有些类似,作者写的是他老外婆(我们汨罗话里,外婆的妈妈叫老外婆),话语平实却饱含深情,看完合上眼睛,他的外婆便浮现在眼前,很有电影的画面感。所以,选择在书店买这本书,次要原因便是觉得文章应该不错,值得一读。
&&&&&&老蔡写完他的老外婆,便开始写他妈、他爸以及他的朋友的一些故事,真实的故事,又或者添加了一些夸张的情节等之类的故事。读来,让人唏嘘不已,有时候,我觉得故事就是那个故事,你读了就是去感受了,当你为了写这篇读后感而想着去总结以及提炼的时候,确因为自己水平的有限,确无能为力,但当我在读的时候,我却感到温馨,感到有趣,感到感动,甚至有些甜蜜。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故事,每个人属于自己的特别的故事,就算是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规律的重复着一天又一天,但仍然是一个特别的故事,因为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内心的不同于别人的故事,而且每天都是新的,因为人的内心每天都是新的...所以,我总结不出来,不过,我建议你们可以读一读,只要读完,闭上眼睛,人家的故事,你的故事,糅杂在一起,又是一个特别的故事。
&&&&&&&所以,甚至,我都一种想法,想在某个方便的时候讲讲我和我老爹的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囊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