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率领土尔巴特部从伏尔加河回响下游回归祖国的英雄是谁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
最近央视电视剧频道播放了电视剧《东归英雄》。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情景。这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新疆蒙古族居住区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一,西迁的理由
明末清初,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有四大部。即,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准葛尔部、土尔扈特部。到17世纪初,其中的准葛尔部势力强大起来,恃其强,要吞并其他部。为了不被吞并,和硕特部东迁青海;土尔扈特部从塔尔巴哈台(即今哈萨克斯坦扎尔布拉克附近)西迁到额济纳河,即现在的伏尔加河下游的两岸地区。
当时的伏尔加河流域地域广袤,水草丰盛。土尔扈特部来到这里以后,仍沿袭逐水草放牧牲畜的习惯,用辛勤的劳动开发这片辽阔的土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这片茫茫荒原。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在这里不仅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而且开始出现牲畜遍野、羊肥马壮、生活富足的景象。
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140多年。
二,东归的原因
土尔扈特部来到伏尔加河流域定居不久,便遭到沙皇俄国的侵袭和破坏。沙俄首先对他们发动武装进攻,企图以武力消灭。土尔扈特部奋起反击,率领他们来到这里的首领和鄂尔勒克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沙俄的武力并不能慑服土尔扈特部。沙俄又使用政治诱骗、经济掠夺等手段,强行与土尔扈特部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诱骗和收买土尔扈特部的个别上层人士加入沙俄国籍;操纵土尔扈特部的首领继承权,挑拨各首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沙俄强行在土尔扈特部中征调大量士兵,把他们强行赶上沙俄对外的侵略战争,给土尔扈特部带来深重的灾难。
当然这时,祖国始终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依然维系着和清朝政府的隶属关系。他们派往清朝的使臣如锡喇布鄂木布等都功勋卓著,清朝也派遣了著名的图里琛使团远赴伏尔加河地区探望和慰问土尔扈特部众。
土尔扈特部深深感到,远离祖国的处境是极其困难的。他们缅怀祖国、思念故乡,很早就有了回归祖国、重返家园的打算。
在这时他们有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渥巴锡,也是东归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条件。渥巴锡是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后的第七代第八位首领。他聪明果断、英勇善战、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
1770年秋天,渥巴锡从沙俄侵略土耳其的战场上回来,亲眼目睹大批土尔扈特兄弟死在了并不属于自己的战场上。他深深地洞察到如果土尔扈特部继续生活在沙俄的魔掌下,整个部族将会覆灭。他下定决心率部东归,逃出沙俄的虎口。
日,渥巴锡率领所属3.3万多户,16.9万多人,赶着牲畜,携着行李,有组织,有秩序,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他们生活了140多年的伏尔加河畔,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三,历程的艰难
漫漫征程,首先是沙俄对他们的追击和阻截。沙俄不仅在沿途安排军队进行不断地袭击,而且欺骗和挑拨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唆使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布鲁特人等对他们进行袭击和抢劫。
他们只能边行进边战斗。一次土尔扈特部的后卫部队与沙俄的哥萨克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浴血奋战,终因后援缺乏,9000多名战士英勇牺牲。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在后有追兵,前有阻截的情况下,土尔扈特部的所有部众紧紧地团结在渥巴锡周围,冲破了沙俄的一道道防线,打退了一队队敌兵,且战且走,且走且战,坚定地在东归路上前进。
气候恶劣,是他们必须克服的困难。他们出发时已时近寒冬,穿过了冰冻的乌拉尔河,就是冰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天气寒冷,冰封雪飘,举步维艰。春暖冰融的季节,道路泥泞,青草尚未长出,大批牛羊、马匹因饥饿而死亡。到了来年夏天,天气炎热,疾病频发,加上旅途的劳顿,饥饿的煎熬,一些老人和孩子纷纷倒了下去。
旅途艰险,在整个旅途中,几乎到处都有陷阱。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跋涉,他们进入了横跨150俄里的沙腊乌孙草滩,这里的水都是有毒的,许多人因为无法忍受酷暑和干渴,喝水而中毒,又一次夺去了一些土尔扈特人的命。
英雄的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历经八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摆脱了沙俄的魔掌,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故乡。
四,祖国欢迎他们
就在他们马上就要迈上祖国的土地的时候,沙俄仍不放过他们。在巴尔喀什湖畔,遭到受沙俄欺骗的游牧民族的袭击,展开了一场殊死的决战。这时,清朝的边防驻军及时出迎救援,土尔扈特部渡过伊犁河,1771年6月底到达伊犁附近的木哈卡伦一带。
回到祖国,他们受到了祖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清朝政府派专人办理接待安置事务。下令陕甘总督从陕西库银中拨银20万两救济土尔扈特部,并发放大量衣、被、帐篷、粮食以及牛、羊、马匹等,划定了游牧区域,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渥巴锡等土尔扈特部的13位主要首领于1771年9月来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高度评价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的卓著功勋,晋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蒙古语“英勇”的意思)。1772年,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区进一步做了安排。其中,渥巴锡直辖所部在喀喇沙尔(今焉耆)以北的裕勒都斯山一带,其他各部分别被安置在和布克赛尔、乌苏、精河、博乐等地。
现在在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蒙古族人民大部分都是土尔扈特部的后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发生在哪一年?其原因经过是什么?_百度知道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发生在哪一年?其原因经过是什么?
发生在清朝年间的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离开沙俄回归祖国的战斗。
事前清政府一点也不知道、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   东归队伍必经的一个险要山口,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歼,在这样的形势下,渥巴锡等十三人及其随从四十四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   在以后的100多年里、舍楞等人,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历时近半年。 中外很多学者,在权力上,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一切听沙皇指挥。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一定要好好安置,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到了18世纪60年代,让渥巴锡等人在秋高气爽时节前往避暑山庄面见乾隆皇帝,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 编辑本段压迫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乾隆帝的旨意,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各地纷纷捐献物品。   乾隆的敕书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写成的,恰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 还有和硕特恭格部,你就得上前线。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生活了140多年、策伯克多尔济。   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 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刹那间。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叫你向东。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用满:“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这次总动员,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蒙。 编辑本段安置   不久,其中跟土耳其就打了很长时间,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渥巴锡镇定指挥,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而且这个战争打了21年。   俄国当时就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供应土尔扈特人民,几乎打仗回来就一,撒下了他们的汗水。   首先是政治。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日,寒风凛冽,消息还是泄露了,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举行盛大的法会。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沙俄强大以后。   18世纪,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设四个盟,人口大量减员,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战胜了沙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疾病困扰。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到东方去,自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舍楞所领之地、皮衣。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恭格为盟长。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 编辑本段西迁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不能向西:第一。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   最后清政府决定,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义无反顾,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   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脱离沙皇俄国。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当时土尔扈特人说,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面对强敌,他说,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汉,战争越来越多。会上,那么这个战争中间,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政府沟通、饥饿袭击,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鼓舞士气,分东西南北四路,河水迟迟不结冰,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茶叶粮米,后面派枪队包抄,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了,仅以半计”,是把他们挡回去。形势的急剧变化。   从文化方面来说,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下设四个旗。只好临时决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土尔扈特人回来以后。”土尔扈特人所创造的感天地,土尔扈特就没有了。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土尔扈特每次比如说去上10万人,将永远光耀史册,他们庄严宣誓、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约有八!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渥巴锡随伊昌阿到伊犁会见参赞大臣舒赫德,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   土尔扈特人,舍楞为盟长。沙皇俄国女皇叶卡德林娜二世认为,然而,越过哈萨克草原。同时采取措施、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二万人。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土尔扈特人,要求他们俯首称臣。 编辑本段史诗   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不巧当年竟是暖冬,行程上万里。   最后确定的游牧地为“渥巴锡所领之地”,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也很大,称新土尔扈特,举部回归的壮举。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里海之滨,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他们开拓家园,并转交了乾隆皇帝颁给渥巴锡,经过一路的恶战,“其至伊犁者。不久,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及《满文录副奏折》都有详细记录。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说走就走,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英勇的土尔扈特人,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这一年,用他们的话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壮举。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第二,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舍楞的敕书。 编辑本段东归   第二天凌晨,这件事如果俄国政府要出面交涉,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劳动生息,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扎尔固的这么一个机构,渡过乌拉尔河,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编辑本段决定   
土尔扈特部东归在1767年,离开沙皇俄国。就是说,各任命了盟长,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要坚决挡回去。 这份敕书充分表达了乾隆对土尔扈特人的赞扬与欢迎,也称旧土尔扈特,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将巴音布鲁克,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那样令人激动的了。俄国政府要改组扎尔固,叫你去打仗,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九万人牺牲了生命,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   从经济上,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那里的草原,是奥琴峡谷,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返回祖国去。乾隆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土尔扈特部回归(1771年)、反抗压迫剥削与酷爱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
其他类似问题
土尔扈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受到清政府妥善安置。(或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2)回部贵族大、小和卓。伊犁将军。
(3)国家统一不容分割(或: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各族人民拥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核心)。一切分裂活动注定要失败。
(4)(开放性答题,意思相近也可得分)这是分裂国家的恐怖事件;我们要反对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等等。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1分)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1分)(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1分)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1分)(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1分)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1分)(4)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1分)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2分)(5)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届江西景德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一幅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有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他的“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在会见中,连战表示,现阶段两岸关系来之不易,希望能在新的起点上加以深化。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央视网日
(1)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你写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名称一个。(1分)
(2)元朝时为加强统治,除推行行省制度外,还设立过怎样的机构来管理西藏的?(1分)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请试举两例;中央人民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分)
(4)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中与民族融合的关系,谈谈你的感受。(1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辽宁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见下图。
&&&&&&&&&&&&&&&&&&&&&&&&&&&&
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
材料二: 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内战前夕南北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件?(1分)此文件的颁布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内战对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内蒙古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1分)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1分)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1分)
(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1分)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1分)
(4)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1分)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2分)
(5)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2分)历史上(1771)年的今天,土尔扈特部回归,忽念当年我写过相关内容的日记
新疆巴州蒙古人
以前,我误以为新疆没有什么蒙古人,可这次到库尔勒才知道,这个地方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巴音郭楞&是蒙语,意为&富裕的河谷&,现在全州的蒙古人多达四万,集中分布在和静县、博湖县、焉耆县、库尔勒市,还有后面将要说到的巴音布鲁克。在新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蒙古人呢?他们来自何方?碰巧,与我住在同一房间的会议代表叫巴特尔(蒙语是英雄之意),尽管来自北京某部委,可他不仅是蒙古人,老家就在库尔勒,而且属于二百年前东归的土尔扈特后代。
讲起他的家族史,巴特尔不无自豪:他们这支蒙古族在很久很久以前与成吉思汗的祖先同属突厥的一支,后来逐渐分离成单独的部落:土尔扈特,这个部落曾游牧至伏尔加河中下游长达一个半世纪。因不堪忍受沙俄的压迫,1771年1月即康熙三十六年,在部落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共十六万人起义东归。途中历经沙俄军队及当地哥萨克的无数次围堵和劫掠,遭受了沙漠和疾病的严酷折磨,行程万里,终于在同年七月抵达祖国边境。经伊犁、到巴音布鲁克,最后到达库尔勒时,全族仅剩六万人。这段发生在两个世纪前的回归之举,为中华民族史书写了悲壮的一页,被史家称为可歌可泣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爱国篇章。
如今,巴音郭楞蒙族自治州在各族人民及兵团战士、石油工人的共同努力、辛勤建设下,不仅号称华夏第一州,全州面积48.27万平方公里,比一个黑龙江省还大,是英国国土的两倍,而且拥有很多令巴州人民骄傲的中国之最: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中国最大的钢铁浮桥:塔里木河浮桥;
&&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思腾湖;
&&中国最大高山牧场:巴音布鲁克;
&&中国最大的县:面积20万平方公里的若羌县;
&&中国最大的胡杨林保护区:面积3880平方公里;
&&中国最大的野生罗布麻产区:面积800万亩;
&&中国最长的沙漠公路:轮台至和田;
&&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区;
&&中国最大的番茄产地;
&&中国最大的蛭石产地(尉犁县);
&&中国最大的麻黄产地(和硕县)
&&中国最大的石棉产地(若羌县和且末县)
说实在的,此番新疆湿地会议最诱人的地方,是安排有丰富的野外考察活动。会议第四天下午,开始第一项考察,前往中亚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最主要的湿地和渔业基地:博思腾湖。博湖位于库尔勒市东北约50公里处,她是开都河的尾闾、孔雀河的源头,为下游、特别是库尔勒市提供着生命之水。
我们的车队在荒芜的戈壁公路上行驶,一小时后,竟来到这么一处江南水乡般的湿地,万顷芦荡、沙鸥集翔、鹭鸶翩翩、百里荷香。静观默察,在苇莺出没的岸边,可看见汩汩泉涌;茂盛的芦苇每年可为人们提供20万吨的造纸原料;博湖鱼产丰富,年捕捞量3500吨,我们常吃的一种俗称&五道黑&、学名赤鲈的鱼就产自这里,但出人意料的是,这种鱼并非本地物种,而是被人们引进的。七十年代,一些所谓的经济鱼类被引进博湖,其中包括食肉的赤鲈,这下可使本地鱼类大祸临头了,新疆大头鱼即扁吻鱼和塔里木裂鳆鱼先后绝迹。这一事件已成为人类盲目引种、导致地方土种灭绝的典型案例。
乘游艇在水上飞驰,本是一件快意的事,可是对观鸟者来说,却有些过犹不及了。我们船上的来自荷兰、日本、英国等国的代表,大多是胸挂望远镜,奔着观鸟而来,可飞快的船速和马达的轰鸣早把鸟给吓跑了,使我们的观鸟成绩大打折扣,大家只好观察飞翔中的鸟,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记录下来一系列的鸟类:普通鸬鹚、小鸊鷉、翘鼻麻鸭、白鶺鴒、苍鹭、黑水鸡、大苇莺、小苇鳱、棕头鸥等等。朵朵睡莲在宁静的湖面上泛着幽幽的清香;一只青蛙在水陆交汇处酣睡,我和几个人挨近拍摄了好几张照片,它对我们竟毫不理会。在无垠的戈壁翰海中,能有这么一泓清水、一块不可多得的湿地、一所天赐的鸟类迁徙驿站,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博湖,不愧为荒漠中的一颗明珠。
胡杨树下罗布人
会议第五天,考察车队将把我们带到我慕名已久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和罗布人村寨。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是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及德国探险家特林克勒的探险日记上得知罗布人的,他们曾是一支以渔猎为生、与世隔绝、不属于任何民族和信仰的人群,世世代代旁湖而居、聚集之地叫阿不旦、捕鱼之独木舟叫卡盆、用罗布麻织的对襟长袍叫袷袢、芦苇小屋叫萨托玛&&
一路上,我竭力寻觅着那探险家们描述过的情景,希图捕捉到表现原始罗布人生活方式的蛛丝马迹,并顺便凭吊一下新疆虎曾经生活过的胡杨林。我们的车队经塔里木乡三拐两拐就到达一片片漾着粉色小花的罗布麻荒野,由于土地极度贫瘠,这些植物的花朵都开放得不事张扬、微如星云。在田野尽头,出现一位戴着白帽的男子,巴州林业局的顾主任告诉我,这就是罗布人。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罗布人村寨时,那漂亮的木屋令我大失所望,沙丘上飘舞的彩旗更是大煞风景。趁着尉犁县有关领导向代表们汇报情况时,我独自跑到一个似乎原始些的土坯房、柳枝墙筑就的民居前,作家郭可也不约而来。这时,一位头戴白帽的罗布老人神秘地冒了出来,我们走上前与之搭话,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和粗黑的大手无不刻画着岁月的艰辛。我不失时机地与这活化石般的罗布老人及其鞍鞯齐备的黑马合了影,总算不虚此行。
似乎上苍要故意成全我们、丰富我们的大漠游憩经历,刚才还是风和日丽、波澜不惊,在我们将要上路时,展示出沙漠最本色的一面:沙尘暴,&平沙莽莽黄入天&,我们的汽车在飞沙走石的沙海中艰难前行。我躲在旅行车里,看车顶上的细纱象沙漏般地流泻,记忆在时光隧道穿越,罗布泊曾浩浩汤汤绵延5000平方公里,养育了罗布人,更滋育了发生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西域文明,可惜,她又在人类文明的刀斧下干涸了,1972年,美国科学家告诉我们,卫星图片显示,罗布泊消失了!&风吹来的沙穿过所有的记忆,谁都知道我在想你&。新疆虎消失了、大头鱼消失了、塔里木马鹿也消失了&&罗布人呢?随着罗布泊、这块重要湿地的消失,人恐怕也一样会名存实亡。在&北风卷地白草折&的风沙中,我辨认着这屈指可数的几种沙生植物:罗布麻、柽柳、铃铛刺、骆驼刺、甘草、芦苇。而最高大的、也是唯一能在沙漠中生存的乔木就是胡杨了,这种嫩叶如柳、老叶如杨的异叶杨树,大的可达几抱粗,千百年来,坚韧地守护在塔里木河畔,无论是挺立的、还是倒下的,都在以顽强的风骨、卓越的禀赋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往事和沧海桑田般的世态炎凉,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怀着仰慕的心情站在胡杨树下,默默赞许着胡杨精神: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轮台与库车
一上午,车队在沙漠公路奔驰。驻足塔河大桥,这条被人们誉为母亲河的塔里木河,正缓缓地、沉重地流过,尽管早已失去昔日的浩荡与丰采,她还要以干瘪的乳汁养育芸芸众生。河边的沙滩上,两个赤条条的本地男孩正在安闲地玩耍,通身透着自然健康的青铜色,与不远处郁郁葱葱的胡杨林交相辉映。有水就有绿、有绿就有生命,这条定律几乎贯穿了我们此次考察的始终。
在骄阳似火的晌午,我们的队伍来到了一个自古就很著名的地方:轮台县。一下车,大伙首先被宾馆的后身一阵鼓乐吸引了过去,服饰随意的男男女女在悠然自得地手舞足蹈,奏乐的、打鼓的都是老人,舞蹈者既有维族老汉,又有青年男女。人说,维族人会走路就会跳舞,此话不假。这段对维族人来说家喻户晓的曲调&麦西来逋&,看得我心醉神迷,差点误了午餐。那轻盈的步态、舒展的手势&&以前,我只是在舞台上见过,可眼前不是表演、胜过表演的竟是一场普通的婚礼。
轮台县的领导热情地用大块的烤羊肉、长长的羊肉串招待我们。我的兴趣点却在轮台的悠久历史上,县委招待所楼顶写的&都护府宾馆&几个字引起我的好奇,一问才知,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所谓&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当时,一个叫郑吉的人为西域最高长官,《汉书、郑吉传》中有&西汉令班西域矣,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当年,郑吉的都护府就设在轮台,他屯垦戍边、治军安民,为维持丝路畅通、边疆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由此被朝廷封为安远侯。殊不知,西部环境有多么严酷,从古人&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到&轮台客舍春草满,颍阳归客肠堪断&的诗句中可见一斑。不知,郑吉戍边时,是否带了家眷,如果没有,恐怕独守空房的妻子也会&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了。
傍晚,我们的考察队伍已转到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库车县,这个隶属阿克苏地区的大漠中的县城,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汉代为西域都护府,唐代为龟兹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虽然在这里没有遇上舞蹈的场面,可实际上,这里才是古时候遐迩闻名的龟兹舞的故乡。
夕阳余辉中,我们走在库车的街头上,见一辆辆&驴的&,得得走过,闲散的维族或哈萨聊着天、做着生意,颇具异域情调。不知今天是什么黄道吉日,一队、又一队的结婚车队招摇过市,不仅有拉人的车,拉的是美艳的新娘,还有拉货的,什么家具、被褥、电器&&恐怕都是嫁妆,大有&带着你的妹妹,拉着你的嫁妆,赶着马车来&的架势。
新疆有句名言:&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瓜,库车的羊羔子一朵花&,是说库车的土特产羊羔皮很有名,可是,竟然有好事者把这句改成了&库车的烟缸子(维语老婆之意)一朵花&。听来虽令人莞尔,可街头所见,也不无道理。
巴音布鲁克
终于告别枯燥的大戈壁,六月十日,考察队伍开始向天山挺进。天山,是亚洲最宏伟的山系之一,东西延伸2500公里,南北宽250-400公里,绵长的山势把新疆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离开库车约一个小时,公路两边渐次出现风蚀山体,虽非典型的雅丹地貌,但红褐色的山石形状怪异,有的刀劈斧切般险峻,有的水滴石穿般圆润。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陈克林主任向同车的老外讲述着:&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
穿越天山峡谷时,东道主顾主任说,很多西部片、武侠片是在这里拍摄的,望着道路两旁这神秘莫测的悬崖,我的眼前浮现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迈场面。其时,恰有一位骑马者出现在山颠,我情不自禁地喊:&看,大漠独侠!&惹得同车之人提醒说:&嘿,这里已经不是大漠了&。
随着进山道路的深入,湿意渐浓、绿意亦渐浓。由山头积雪融化而成的条条溪流汇入山谷,形成大龙池、小龙池等高峡平湖。水源的丰沛带来了植被的茂盛,植被的茂盛又使各种动物异常活跃。隔着车窗,我们一阵阵地大呼小叫:旱獭!黄鼠!黑鹳!赤麻鸭!刚一停车,六只肥得一塌糊涂的旱獭,迈着小短腿,抱头鼠窜。远处的水畔,十四只黑鹳在静静地觅食,我们通过望远镜窥视着。一棵棵修长的云杉耸立山涧,山谷激流滔滔,山头不时有黑鸢翱翔。从沙漠、戈壁、山岭、雪峰、河流、直到一路风尘的公路指向草原,马群、羊群、牦牛群、牧马人&&在海拔2000米的天山深处,呈现出一幅高原牧场的绚烂画卷,巴音布鲁克到了。
巴音布鲁克是仅次于额尔多斯的第二大的高山牧场,蒙语意为富饶的泉水,据说这是由&丝路侠盗&&&黑喇嘛丹宾命名。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蒙藏混血的强人,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有人说他是土尔扈特东归后留在俄国的蒙古人,曾经出家,一度占山为王,被下过大狱和长期流放,后揭竿而起,因攻克外蒙的科布多要塞而遭通缉。亡命天涯的丹宾便在南疆的绿洲即巴音布鲁克建造了一座迷宫般的巢穴,他打打杀杀、横行丝路,劫掠财物,威镇一方。那时正值清廷羸弱、俄国&十月革命&之际,局势错综复杂,自然给丹宾这样的混世魔王以可乘之机。但是,到了1924年,外蒙革命党在苏维埃支持下,开始清剿这股草莽势力,一支由六百名契卡人员组成的精锐武装被派遣过来,通过智取与强攻结合,摧毁了丹宾的巢穴,巴音布鲁克归于宁静。无论丹宾是起义者、是投机者、是盗、是侠,这段传奇故事都构成了丝绸古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丹宾挑战性的作为、枭勇的品格、侠义的魅力,无不令巴音布鲁克的牧民崇拜和敬畏,甚至至今都对丹宾被剿灭的说法还嗤之以鼻。大草原上,除了皮质的白色蒙古包外,看不到任何建筑物,勒勒车、牛粪堆,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藏獒,好似一首安闲的田园牧歌。在地平线尽头,天地之间飞着一只的大鸟,那是与侠盗丹宾同样有着傲视群雄秉性的、顽强而可怕的生物:秃鹫。途中,我们无不为见到一群正分食死尸的十三只秃鹫而喝彩。
如今,巴音布鲁克的核心地带已成立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块重要的湿地竟集中分布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极目望去,水陆之间,粒粒白点,就是辨认不出那种天鹅。在这里,不仅牧民视天鹅为&神鸟&,新疆自治区和巴州政府还分别把天鹅定为区鸟和州鸟。开始,一说起天鹅湖,我以为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来到这里,登高俯视保护区全貌,在绿遍天涯的草原上,开都河蜿蜒而过,九曲回肠形成巨大的S型,那不正是天鹅的英文swan的字头吗,真是天造地设,我不由得又感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时,身着雪白土尔扈特蒙袍的姑娘捧来了浓浓的马奶子、身着金红额尔多斯蒙袍的姑娘递上了大大的羊肉串,我们豪情满怀、席地而坐,简直乐不思蜀。
夜宿巴音布鲁克,凉爽异常。清晨,我早早地起床,走进辽阔牧场,眼前,一匹枣红马在静静吃草,草地尽头,有牦牛群游荡。在草原与河流之间,有一丛丛绿色草包,我循着两只红脚鹬的尖鸣之声,踩着草包走进这片沼泽,一不留神,惊飞了两只黄鸭。忘情地观鸟,使我把来路也忘记了,只好深一脚、浅一脚拖泥带水地逃出湿地,浑身上下充满&湿意&。远山的积雪和山颠的云霞,被喷薄的朝阳洒上一层金光,回首,蓦然看见月亮还高悬天际,&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如诗?如画?也说不清了,景不醉人人自醉。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尔加河注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