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婆坑苗族的风俗习惯惯过什么节干什么

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
浙江省万村联网是农民信箱、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的配套工程,截止目前已经建立$xncCount个行政村,$qyCount个经济主体,$njlCount个农家乐子网。
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
“光棍第一村”的变迁——访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
本报记者 袁卫
  白云深处有茶村。从新昌县城往西南方向沿盘山公路行走50公里,就到了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那里群山苍翠、绿水环绕,古朴的农房边不时可见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妇女,路边停着的一辆辆小轿车和摩托车则显示了村民们的富足。是什么吸引了众多少数民族的姑娘们远嫁到这个小山村,又是什么让这个偏僻山村的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依靠种植名优茶,我们脱贫致富;依靠上海世博会,我们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依靠科学发展观,外婆坑村将更加美丽和富饶。”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的三个“依靠”,道出了外婆坑村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清茶飘香中改变命运 “八十炉灶四十光(棍),有女不嫁外婆坑;三餐吃着玉米羹,缺钱缺粮缺姑娘。”这首打油诗是对上世纪90年代初外婆坑村的形象描述,那时该村的“名气”源于他的贫穷和偏僻——村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82户人家中有38个大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是当地有名的“光棍第一村”。
  穷则思变。改变从村民们种植茶叶开始:1990年,该村开始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里开始组织茶农们参加名茶炒制技术培训,并逐年引进和更新茶叶良种;2003年起,在全村推广有机茶种植技术,禁止在茶园使用化肥和农药,并成立了外婆坑有机茶合作社;2005年,村里新建了名茶炒制规范化示范点,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了名茶炒制技术;2006年成功注册了“外婆坑龙井”商标;2007年9月,全村1500亩茶园全部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在有机茶园基地的支撑和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下,今年该村春茶青叶平均售价每公斤在100元以上,外婆坑龙井茶的售价达到每公斤600元还供不应求。
  “是发展茶业使外婆坑村实现了脱贫致富。”林金仁说,今年村里人均茶叶收入达到4600元,累计已有30多户人家在新昌县城购置了新房。富起来的村民们还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发展家庭工业,目前已有30多户农户购置了80多台织布机,去年村民们从中获利超过100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壮大。由于外婆坑有机茶合作社是以村集体的名义登记的,利润分配实行“三三开”,即合作社提留三分之一,入股社员按股分红三分之一,返还茶农三分之一。合作社提留部分成了外婆坑村村级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合作社成立前,该村基本无集体经济收人,但是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增长,目前已能基本满足村里的常规支出。在世博机遇中谋求发展今年7月4日,对外婆坑村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上海世博会体验之旅项目工作小组组长钱智等人到外婆坑村实地考察后表示,要将外婆坑打造成江南民族第一村,成为世博会城乡体验之旅的示范点。
  而上海世博会之所以会和这个偏僻山村“牵手”,主要是该村秀丽的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吸引了他们。
  记者了解到,外婆坑村的祠堂和很多民房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山村。近年来,该村加大了村庄规划,有意识地保留古建筑,尽量使新造的民房不破坏原有格局,很好地保存了古村风貌。古色古香的山村吸引了众多“驴友”和摄影爱好者前往寻幽探胜,一组组美丽的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打响了外婆坑村的知名度。(下转第3版)(紧接第2版)另外,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外婆坑村早就摘掉了“光棍村”的帽子,不仅当地的姑娘接连嫁入村中,就连云南、广西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姑娘,都满心欢喜地嫁给了村里的小伙子。目前,该村汇集了苗族、白族、傣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30多位外来媳妇,每到传统节日或遇重大活动,姑娘们身着各自民族的盛装载歌载舞,成了山村一道极为靓丽的风景。
  “我们要抓住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让外婆坑村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金仁介绍说,目前,他们正在和云南文化部门联系,准备聘请4位准专业的民族演员,把村里的少数民族姑娘们组织起来进行辅导,开展表演,保证世博会期间每天两场的表演需要;投资30万元的“农家乐“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并有9户农户成为了“农家乐”接待户。
  “江南民族第一村”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在科学发展中描绘未来
  在该村村“两委”办公楼里,记者看到了一间布置雅致的悄悄话室,一问,原来是该村为调解纠纷而专门设立的。村民李女香很感激这个悄悄话室。她说,自从壮族的儿媳妇来到家里后,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和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婆媳两个不时发生口角。有关村干部得知情况后,请她到悄悄话室谈心,和她讲道理,还给她看了一些书报。很快,李女香就和儿媳妇和睦共处了。
  悄悄话室是该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林金仁说:“在位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采茶叶。”近年来,该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主题尤为突出。他们建立健全了《村“两委”会议事决事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村经济发展后,村里投资105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实现了家家户户门前通小车;投资98万元,扩建硬化了坪桥村至外婆坑村通村道路;投资20万元,在全村范围内安装了83盏路灯;投资5万元,兴建了5间垃圾房,完善了保洁制度;投资65万元,建成了村办公综合大楼,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活动室、村老年协会活动室等场所的配套设施;投资26万元,拆除80多只露天粪坑,新建了2只公厕……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5年后,我们要把外婆坑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和谐、富强的新农村典型,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这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所在。”远眺连片的茶山,林金仁憧憬着外婆坑村的美好未来。(农村信息报)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5.5或以上浏览器语文题,春节给压岁钱是我国的风俗习惯不同地方不同收入的人给压岁钱多少也也不相同,假如你城里的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比乡下外公外婆给的五倍还要多,你心里是怎样想的,。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语文题,春节给压岁钱是我国的风俗习惯不同地方不同收入的人给压岁钱多少也也不相同,假如你城里的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比乡下外公外婆给的五倍还要多,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语文题,春节给压岁钱是我国的风俗习惯不同地方不同收入的人给压岁钱多少也也不相同,假如你城里的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比乡下外公外婆给的五倍还要多,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得按经济条件说话吧
没什么。如果一个男生挣一万给你1000和一个男生挣500都给你啦。哪个对你好。这个没有办法比的
都是一份心意
不要在乎太多
按情况而定
我会想爷爷奶奶更爱我
外公外婆好小气
他们爱你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假如有难大量用钱。两个朋友帮你,一个穷的只有1万元,全拿出给了你,另一个有100万拿出1万给了你。那么都是一万你怎么想。自然是穷朋友更真心。话说回来,用钱不能衡量感情深浅。
每个家庭的经济基础不一样,过年图的是一家团圆,如果在乎压岁钱的多少,那还要春节干什么?
外公外婆有些小气,不过那是那儿的风俗,也知足了
其实压岁钱代表了长辈们对孩子的一片心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压岁钱的多少因人而异,所以不要太计较这些。如果非要说原因,城里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都比乡下的要好,所以城里的外公外婆给得多也是正常的。但我想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心意都是一样的。假如你有100块钱,你把它都给了孩子,而别人有10000块钱,他给了孩子500块,你还会觉得你给的不够多吗?对吧。...
1,爷爷奶奶收入水平高,支付能力强,外公外婆没有收入来源,支付1/5己经是最大努力了2,金额不等于亲情,亲情是相同的。与爷爷奶奶一起住,压岁钱高而不过,与外公外婆少见,已见最大心意。3,收爷爷奶奶所给,用以学习开支;尽量婉拒外公外婆所给,请他保重身体。...
这有什么啊 他们给多少都是他们的心意 没有这样比的嘉兴人论坛 - 您访问的页面可能已经更名或迁移
提示:您访问的页面已经更名或迁移 :)
3秒后自动跳转到,你可以重新搜索你需要的信息!您现在的位置:
外婆坑村成为浙江省第二批非遗旅游景区
日20:09:17
&&& 11月25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非遗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桐庐召开,会上,新昌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捧回了&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的牌匾。
&&& 据了解,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是在各相关行政村申报,当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推荐,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后确定的,全省共34家单位,外婆坑村是绍兴地区唯一的一个受牌村。
&&& 镜岭镇外婆坑村气候宜人,人文景观内涵丰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风俗独特、民风淳朴。外婆坑村既有保存完好的古台门、石头墙、黄泥墙等富有江南古村韵味的古朴建筑,又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某部途径外婆坑的遗存及嵊新东游击基地旧址;既能品味到外婆坑建村350余年的丰厚历史沉淀、古村落风貌和民俗习惯,又能够领略到&江南民族第一村&独特的11个少数民族人文风情;既有群山环抱的千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和数千亩的野生植物园,可以让人们徜徉于天然氧吧,也可以跋涉于上世纪90年代前的&鸡肠道&,感受外婆坑村人创业的艰辛&&2010年5月,依托上海世博体验之旅,外婆坑村正式推出旅游项目,到目前已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达3000余万元。
&&& 为积极发展村级旅游,外婆坑村十分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多年来,组织村民调查挖掘有关村落民间文艺、民俗活动、生活生产习俗,利用农闲季节、喜庆节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还专门设立了民俗博览馆和民族服饰展览馆等。
& 相关文章
&&|& &|&&|&
& 图片新闻
新昌县新闻信息传播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新昌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