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捷克北京小提琴老师制作师 franz forberger 生平及其作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小提琴的名琴(介绍小提琴如何制作,附大师小提琴照片)
开&&&&&&本:32开
页&&&&&&数:189页
字&&&&&&数:90千字
I&&S&&B&&N:
售&&&&&&价:12.00元
原书售价:20.00元
品&&&&&&相:
配送方式:挂号印刷品、EMS、快递&&&&
上书时间: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印刷时间:2004-07印张:6.25
挂号印刷品
★一本5元。每加一本1元。16开书、 精装书和400页以上书,按照实际收取。
EMS(邮政特快专递):23元/斤。每500克续重:新疆15元,黑、吉、云、桂、琼、藏9元,其他为6元。
河南省内10元。京津沪、鲁皖江浙、鄂粤冀湘、晋陕赣15元。川闽云黔、琼桂、黑吉辽18元。青藏、内蒙、甘宁20元。 超过一公斤,续重66.6%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九篇文章:有关小提琴制作师
一、在世知名小提琴制作师三人:吴建新,王建华,郑荃
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是以提琴制作师个人为会员的乐器制造业民间社团组织。于2003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我国著名提琴制作大师郑荃被选为分会(筹)会长,华天礽、朱明江被选为副会长。现有会员一百余人。提琴制作师分会筹备期间,开展了大量的有利于推动中国提琴制作技术发展的工作,召开了多次提琴制作师技术交流会,举办了世界名琴(提琴)展览以及组团出国参加比赛等项活动,较大地推动了中国提琴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中国提琴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提琴制作师队伍不断壮大,逐步走向世界。
二、郑荃:开创制琴的中国学派(图)&
日17:26 《人物》杂志
 文/本刊记者 陈英华
  郑荃,1950年7月生于上海。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欧盟协会副主席,第三、第四届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音乐科技部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大师协会常委,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顾问。
  (一)
  郑荃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郑善忠,母亲徐明珊都是著名的化学工程师,在有机硅领域、农药制造领域、涂料领域都很有建树。他的父亲还担任过上海市第一至八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和民建的常委。母亲因为在农药制造方面的贡献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父母亲崇尚知识、服务社会、有事业心、有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对郑荃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文革”开始后,郑荃因出身问题受到政治波及,被分配到安徽巢县坝镇公社插队。一呆就是七年,直到1975年5月,安徽池州地区文工团招收演奏员,从小就受过小提琴演奏训练的郑荃报考了小提琴演奏员,并最终被剧团录取。由于郑荃的动手能力很强,平时团里缺少了什么道具,他都会自己动手来制作,还解了很多团里演出时的燃眉之急。渐渐地郑荃喜欢上了制作小提琴,每次团里下乡演出回来,他总是喜欢揣摩着如何把从乡下找来的木料制成小提琴。
  1978年,郑荃被池州地区文工团派送到北京乐器研究所学习,师从制作大师戴洪祥,这是他事业上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由于郑荃在制琴方面的勤奋和突出才能,在两年的学习临近结束的时候,戴洪祥、林耀基等老师将他推荐给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丰,希望将他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学校还专门为郑荃组织了一场由十来个小提琴老师参加的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老师都在同意推荐郑荃调入中央音乐学院。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非常需要郑荃这样的人才,但是办理进京调动手续谈何容易,牵扯到户口、进京名额等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于是,大家为他想了一个两步走的办法,就是先让郑荃上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然后毕业留校。后来事情又有了一点变动,就在郑荃动身准备上学的时候,由于中央音乐学院没有提琴制作班,改让郑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一年后郑荃毕业并留在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室工作。
  郑荃认为,艺术的学习需要博采众长,吸收各个学派,各位名师的长处。在向戴洪祥老师学习几年以后,郑荃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要拜遍全国的名师!”为此,他先后去上海音乐学院、广州乐器研究所、广州提琴厂等全国著名的提琴制作单位,向谭抒真、梁国辉、徐弗、朱象教、陈锦农、黄仲光等名师学习,学习的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使他在提琴制作方面的水平和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和他的同事们制作的提琴得到了学校专业教师和外国专家的好评。在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为学院名誉教授的仪式上,郑荃制作的提琴还作为珍贵的礼物由院长赠送给这位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对这把提琴大加赞赏,把它带到帕克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去展示,还寄了一张他用这把琴演奏的照片给郑荃,照片背面有他的亲笔题词:“对你高超的制琴技艺表示祝贺”。
 郑荃并没有满足于对自己的赞扬和取得的成就,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制琴水平,他开始寻找去国外求学的机会。
  (二)
  1983年,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教育参赞的引荐下,中央音乐学院向文化部打报告,推荐郑荃去意大利学习提琴制作,但当年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名额已满。文化部外事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认识到派人去意大利学习提琴制作对发展我国的提琴制作非常重要,就试着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联系,事又凑巧,又遇上了一位热心于中意文化交流的意大利工作人员,通过她向意大利外交部联系,最后,意大利外交部决定给郑荃追加一个考试名额。郑荃接到通知后马上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始学习意大利语,五个月之后郑荃就到意大利克雷莫那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参加了入学考试,虽然语言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主考官看到郑荃制作的琴后,决定给予录取。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国际提琴制作学校让郑荃在第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跳级到二年级,还向意大利外交部提出将郑荃原定的1年的奖学金增加到4年。就这样,郑荃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到了在小提琴的发源地——意大利的克雷莫那学习的机会,克雷莫那是世界上所有的提琴演奏家和制作家向往的圣地。
  郑荃在意大利师从意大利提琴制作大师V·别索罗蒂、G·B·莫拉西、R·斯高拉威萨。到意大利不久,提琴制作学校一位老师对郑荃说:
“你们中国制造的小提琴便宜得不可置信,连弓带盒的一套小提琴的价格,比在欧洲买一个琴盒还要便宜,但是质量也糟糕得令人不可置信。中国琴盒上用的丝绒的质量还可以,所以我们可以买一套中国提琴,把提琴和琴弓扔掉,只用琴盒。这样比较合适。”还有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告诉郑荃,因为图便宜,他们的学校购买了一批中国制造的小提琴,但是因为质量太差,买回来后完全不能用,修理的费用比买琴还要贵许多倍,只好扔在仓库里,白白浪费了学校的钱。这些话使郑荃心里感到十分沉重,但也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使他更努力地去学习
  在意大利的那段日子里,郑荃学习勤奋用功,他每天早晨7点起床,8点开始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然后下午1点继续上课,直到4点,4点以后到大师工作室工作,晚上6点后回去吃晚饭,8点又赶到另一个夜校学习琴弓制作直到11点。半夜12点回家,才开始做白天学校留下的功课。每天睡觉也就是5个来小时。1986年郑荃毕业于意大利克雷莫那国际提琴制作学校,1987年又毕业于意大利帕尔玛比奥帝音乐学院提琴修造系。1987年,他获得了意大利第一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金奖。至此,郑荃开始受到国际制琴界的关注。郑荃的作品后来被许多国际著名的交响乐团如波士顿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使用,被意大利克雷莫那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博物馆、保加里亚国家博物馆收藏。他的老师莫拉西教授称郑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意大利的骄傲。”
郑荃是目前唯一被国际提琴制作协会授予“国际提琴制作大师”称号的中国人。
  1987年夏天,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的教育参赞从罗马驱车到帕尔玛找到郑荃,向郑荃了解未来有什么打算,郑荃说决定回国。他问郑荃回国想做什么,郑荃向他表露了自己回国后想办学校的想法。他又问郑荃办学校需要多少钱,郑荃说至少得需要5万美元。这位教育参赞随即向国内打了报告,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由文化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拨款的资助青年教师回国创业的5万美元资金就已到位,效率之高出乎郑荃的意料。与此同时,郑荃也收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来信,信中说:得知你学业结束即将回国,学院专门研究了你回国后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决定给你安排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工资连涨三级,到170元人民币,并给安装一部程控电话。对郑荃来说,学校对他的关心固然使他感到温暖,但更重要的是让他对回国后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要提高中国提琴制作水平的抱负充满了信心。
  就在郑荃准备回国前夕,又传来了他在保加利亚国际中小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小提琴、中提琴两枚金牌的消息,郑荃回国后很快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8年,在欢迎他回国工作的表彰大会上,他被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授予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称号。1990年郑荃又在苏联柴科夫斯基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中提琴金奖。
&  (三)
  郑荃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他希望能够尽快地将自己在意大利学到的先进的提琴制造理论和技法更好地运用到中国的提琴制造教学中。提琴制作包含了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点,郑荃认为欧洲的提琴制作界比较重视对艺术的传承,使提琴的科研与制作研究脱节,中国在提琴制作方面的科研工作必须与制作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所突破,搞出自己的特色来。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多年来,郑荃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提琴科学性方面的研究。1989年由霍英东科研基金与文化部教科司提供科研经费,由郑荃负责专门研究中国的制琴木材品种,以及新木材和古旧木材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区别。同时,郑荃也给自己立下一个新的目标,就是要让用中国自产木材制作的提琴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92年他用我国自产木材制作的提琴在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国际提琴大赛中获奖。1995年郑荃主持了文化部《民族低音拉弦乐器设计》的科研项目。1996年至1997年他又承担了国家人事部的科研项目《提琴材料的化学处理》,2000年至2002年与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力学所一起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提琴制作与声学品质和振动模态的研究》的科研项目。为了实地了解木材的生长情况和生长环境,郑荃的足迹踏遍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金沙江畔的大、小凉山。他还去过贵州、云南、四川、缅甸边境,一直爬到三千多米的高山上,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在对提琴科学性研究的同时,郑荃努力地探索使提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他把自己在科研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应用到创作中,其中包括木材的改性处理、老化处理以及油漆等方面的新技术应用等,使提琴制作的整体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97年,为了添补我国在提琴鉴定、提琴修复方面的空白和改变提琴琴弓制作的落后状态,郑荃受中国教育部派遣,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法国瓦特罗提琴工作室进修,并在拉芳琴弓制作室学习提琴琴弓制作及修复。尽管各种社会活动和教学科研占据了他很多时间,创作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近年来他还坚持每年创作三四把琴。但是,喜欢他的琴,要购买他的琴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要购买郑荃的一把琴需要等10个月的时间,现在则需要等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郑荃以他在国际制琴界的影响,积极促进中国与国际制琴界的交流。他多次举办国际著名提琴制作大师的专业讲座,1989年、2000年他在北京筹备举行了第一、第二次意大利提琴制作展览,2002年他在上海筹办了首届中国提琴制作师作品展览。郑荃还多次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举办以提琴作品为主题的专题音乐会和讲座。应邀到意大利克雷莫纳母校去作学术报告。他经常在乐器杂志上发表一些关于提琴制作的科普文章,深受读者的欢迎。
  日,为表彰郑荃为意大利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意大利驻华大使孟凯帝在意大利驻华使馆举行隆重仪式,代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授予郑荃“意大利仁惠之星”荣誉和爵士勋章
  (四)
  从1988年郑荃回国的那一天起,一个梦想同时也是一个使命便悄然落在了他的肩上——开创提琴制造的中国学派。
  据郑荃介绍,提琴制造专业对学生的条件要求非常高。第一要求学生拥有材料、结构、声学、力学、油漆等理工科方面的知识;第二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一个再好的想法必须通过亲手制作来完成;第三要会演奏弦乐器,有很强的艺术造诣,对音质有特殊的敏感性;第四要有很好的造型感,这是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9年郑荃回国后招收了第一批提琴制作专业的学生。由于开办本科专业需要国家学位委员会的批准,因此他们一边向国家学位委员会申请本科专业,一边先开办了大专班。一年后,他们的申请得到批准后就将大专班转为本科班。这个班共有4名中国学生和5名阿尔及利亚的交流学生,这5名阿尔及利亚学生原本是安排去上海学习,当他们得知这个班是由郑荃老师负责之后,就一定要来北京学习。这个班后来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国际制琴界影响很大。
  从今年开始提琴制作专业又进行了专业细分,分为提琴制作、提琴修复和琴弓制造三个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拓宽有助于专业的细分。同时,今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也开始招收提琴制作专业的学生,这将为今后本科生的培养打下很好的基础。
 郑荃为人谦和低调,在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的大门旁他请人写了四个大字:“不苟一丝”。他说,这是告诉自己,同时也是提醒所有制琴专业的师生,做琴和做人一样,都要一丝不苟,永无止境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国际制琴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的提琴制造水平在近15年的时间里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形成中国的提琴制作学派,郑荃认为,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虽然东西方各有其文化特点,但中国与意大利在艺术方面都有丰厚的想象。希望将来在中国能够形成我们自己的风格,将东方的底蕴融入其中。
  3年前,郑荃率学生们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比赛,意大利的评委看到刚刚打开的作品便说:“这是郑荃学派的作品!”这次比赛前20名获奖者中有7名是郑荃的学生,这种群体水平的提升对中国制琴界来讲更是一种可喜的现象。郑荃目前带有3名研究生和8名本科生,至今已有50多名提琴制作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和大师班进修学员从他这里学成毕业。
  (五)
  采访郑荃正值“两会”前夕,郑荃也格外忙碌。郑荃说,在人大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2005年郑荃在人大会议上与33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议案。郑荃认为,我国有着大量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医药、手工技能、口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因为这些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所以更容易流失,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建议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郑荃讲了提琴制作历史上的一个事例,16世纪,欧洲小提琴制作使用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漆,制作难度很高。后来,印度和欧洲的贸易逐步扩大,其中印度的一种漆片进入到了欧洲,这种漆片的使用非常容易,配方简单且易干。于是,欧洲开始大量的将这种漆片制作的漆涂在小提琴上。过了许多年之后,人们渐渐地发现使用这种漆片的小提琴的音质不如从前,可是等到这个时候,人们再想找到原来的配方已经不可能了。在此后的300年时间里,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试图找到当时的配置,但都没有成功,这不能不说是提琴制造史上的一个遗憾。郑荃说,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教训,很多事情在当时看起来似乎已经陈旧了,新事物带来的快捷方便使人们很轻易地将原有的东西抛弃掉,但是一个阶段过去之后,当人们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原先丢掉的东西中有很多美的东西,但其中很多已经在人类前进的过程中遗失了。在文化多元性的今天这样的例子就更多。因此,这正是我们保护它们的理由。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三、著名提琴制作师赵义打破家传惯例义务收徒传艺
 东北网9月9日讯近日,有着40多年手工制作提琴经验的哈尔滨市著名提琴制作师赵义,打算在哈招10名徒弟,义务将手工提琴制作手艺传承下去。赵师傅此举打破了行业内以家传为主,不传外人的惯例。
  今年57岁的赵义14岁拜当时哈尔滨非常有名气的犹太提琴制作师安德列为师,学习手工制作小提琴。40多年来,他制作过的高档提琴有200多把,其中一半以上都卖到外国,他也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手工制作提琴顶尖人物。
  赵义遵循“精工出细活”的原则,认真制作每一把琴。他的提琴以声音优美,穿透力好著称。他制作的琴,从选材、琴板、音梁、音柱,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讲究。每年1月份,他都要亲自进山选木材,运回家自然干燥3年以上再用来制琴。在他的工作室,有一面墙都是制作提琴的各种工具,而大部分工具都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
  赵师傅介绍,做一把好提琴需要几十道工序,一般一个月才能做出一把。赵师傅曾为了做出一把小提琴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这把琴在1984年卖上了2万多元的高价。现在每年都有专业音乐团体来哈专程找他订做提琴,前中央音乐学院首席大提琴师,就使用赵义制作的大提琴演出。
  赵义说,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把提琴当做一件乐器,更是一件工艺品。他想在2010年的哈夏音乐会上,赶制出200把提琴,交给哈尔滨人演奏。随着年龄增长,他一直希望后继有人,业内讲究家传,他看到儿子有了自己的事业,没有继承这门手艺的意愿,便有些着急。最近,他决定招收10名徒弟,一方面把手艺传下去,也可以解决徒弟的就业问题。赵义说,他收徒弟的基本条件是首先要喜欢小提琴,并愿意动手制作,喜欢音乐、会拉琴更好,再就是年龄在40岁以下。者:王丹
   来源: 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四、小提琴制作大师瓜奈里
在克雷莫纳的小提琴制作师中,列于第三位的是著名的瓜奈里学派。瓜奈里学派的创始人是安德列阿·瓜奈里(Andera Guarneri
年)。安德列阿·瓜奈里生死日期不明,他出生于非常贫困的破落贵族家庭,在16岁时成为尼古拉·阿玛蒂的学生。他在阿玛蒂家学艺11年后结婚,并在老师家的附近开设了自己的工场。约40年间,他不断地努力制作,并探索着对阿玛蒂琴型进行改良,从这一点来看,他与斯特拉瓦里是相同的。但遗憾的是,他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留存至今的极少。现在留存的乐器都非常出色,与阿玛蒂琴不同,面板隆起较低,f孔较大。&
安德列阿·瓜奈里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琥珀色的油漆,这种油漆发出神秘的黄光。这点,瓜奈里比他的老师出色。
安德列阿的儿子约瑟夫也是位优秀的制琴师,他把f孔移到相当靠近边缘,油漆呈浓厚的红色。
他的哥哥彼埃特罗也是优秀的制琴师,他后来定居在曼托瓦。他制作的琴音色非常出色,做工非常精细。底漆为淡黄色,面漆薄薄地涂上淡红色漆,具有闪亮的光泽。约瑟夫的儿子彼埃特罗·瓜奈里二世定居于威尼斯,在威尼斯有非常高的名声。他的油漆稍暗,不太透明。
安德列阿的第三个儿子乔凡尼·巴蒂斯塔并非提琴制作师,而成为学者。但是他的儿子约瑟夫二世是提琴制作师,而且使瓜奈里学派的名声提高了一层。人们通常把瓜奈里·德尔·基苏(Guareneri
Gesu)称为耶稣·瓜奈里。在他的琴的标签上注有JHS(Jesus前3个字母的拉丁语字母),毫无疑问,他是克雷莫纳学派中最出色的制作家之一,许多行家把他与斯特拉瓦里等同。但是,他与斯特拉瓦里不同,非常任性,易怒,不能自我控制,加上喜好酒色,性格暴躁,然后突然会发疯似地投入制作中。
他生于日,至今为止还不知道他是何处学制琴的,长期以来曾认为他是斯特拉瓦里的学生。如果是斯特拉瓦里的学生,那么初期的提琴必定是模仿斯特拉瓦里型的。但事实上,耶稣·瓜奈里从一开始就是走自己的道路。也可能他曾短期跟他伯父约瑟夫学习,然而,他很早就热衷于卡斯帕洛·达·沙洛(布里西亚学派的创始人)的提琴,并对它进行改良。
约瑟夫·瓜奈里并不模仿别人的作品,而是努力制作自己的作品。为此,他作了相当大的变动。所以,当他向世人展示自己最早的小提琴时,已经是38岁。看来,以前做的小提琴都因为不合心意而全部被毁掉了。
这位大师的创作期也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小提琴的木质并不特别讲究,大约是他认为材料的优劣并不重要,影响小提琴音色的主要因素是做工。从这点出发,他开始大胆地走向新的道路。他最初的小提琴,其音色很好,而外形完全打破了克雷莫纳的传统。为此,他被所有同行蔑视。他感到灰心丧气,沉湎于酗酒,这样,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所事事。后来,他恋爱后开始振作起来,再次热衷于制琴。这次,制作的琴,音色柔和优美,做工十分出色无可非议,在淡黄色的底漆上涂暗色的油漆,十分优秀。由于非常优美而具有魅力,这次得到世人的夸奖。而他也被认为是名师。斯特拉瓦里对这位年轻的竞争对手也加以赞赏,鼓励他更好地工作。
他制作一把乐器常常要花几个月,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生活没有规律较懒散,而另一方面他在不断地研究寻找一种完全是无与伦比的形式,能发出高品质大音量,外形也更大的小提琴。这是因为,他做的小提琴虽然非常出色,但在行家看来有一个缺点。这就是高音两根弦E和A虽然无比甜美,但是D和G弦的音色稍尖。
当他发明最终的琴型时,就是他创作的第三时期的开始。但是,这个时期由于发生了悲惨的事件而终止,他的艺术生命过于短暂(注:由于被判杀人罪而坐牢,这一创作期前后只有10年)。这一时期的乐器可以与斯特拉瓦里最好的琴相媲美。
这时的他不必担心有任何的批评意见了。他选用最好的木材,制作极其精细。特别是侧板的琴角和f孔的雕刻,他都有独特而大胆的雕刻艺术。他配制出无比出色的光辉的油漆。这种油漆看上去是在琥珀色的底漆上涂透明的红光漆。
约瑟夫·瓜奈里在1744年去世。他在死前的几年间,制作了相当数量的极出色的小提琴。其中包括帕格尼尼非常珍惜的“加农炮”名琴。这把琴根据帕格尼尼的遗嘱,捐赠给他的故乡热那亚,现在保存在热那亚市政府大厅的玻璃陈列柜内,这是他杰出的作品之一。
属于大师这个时期的杰作还有一把是使维厄当取得巨大成功的瓜奈里琴“卡特琳·帕罗”(Kathleen
Parlow)。约瑟夫·瓜奈里作为瓜奈里学派的最后一人,他去世后,瓜奈里学派也随他而消失了。他在晚年被同行们赞赏,并敬仰为优秀的大师。但他的名声在意大利之外完全无人知晓。帕格尼尼使他的琴一举扬名,从此,演奏家纷纷对瓜奈里琴刮目相看,竟相以拥有“耶稣·瓜奈里”琴为荣。
五、小提琴制作名师谭抒真
我国当代德高望重的音乐教育家,小提琴家,乐器专家,我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在音乐界和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声望。谭抒真教授是我国小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从事音乐事业76年,在他的努力和领导下,使我国的小提琴教学和演奏水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谭抒真教授是我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他培养了我国几代专业的提琴制作人才。如今,我国的小提琴产量位于世界第一,我国小提琴制作家在世界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的奖项数以百计,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小提琴制作的大国。谭抒真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53年,和贺绿汀院长等领导一起。把上海音乐学院办成了一所具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学院。谭抒真教授知识渊博,文理相通。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是一个知识大家。
  谭抒真1907年
6月10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早年先后就学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6年起,历任上海美专等校小提琴教师。1927年入上海工部局乐队任演奏员,是进入该乐队的第一位中国提琴家。1928年赴日本,随捷克斯洛伐克小提琴家柯尼希深造。归国后继续在上海美专和工部局乐队从事教学和演奏。1947年起,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管弦乐系主任。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乐器研究所所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和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谭抒真从事演奏和教学50余年,同国内外著名提琴家广为交往,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勇于更新演奏技巧。在教学中,以演奏家的丰富经验,对从学者启发、诱导,数十年来培养出不少提琴人才。谭抒真作为学识广博的音乐声学和提琴制作的专家,首先开创了中国提琴制造工艺。他积极发掘制作提琴的国产木材,努力培养制作人才。195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了乐器制作室;1956年又开办了全国性的提琴制作训练班,为全国各乐器工厂培训了一批优秀的提琴制作师,其中有些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978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首次建立了提琴制作专业,谭抒真亲自授课指导,为培育科学制作提琴的专门人才倾注心力。此外,他还发表了有关提琴演奏、教学、制作以及音响原理、建筑音响等方面的专题论文多篇。
  1981年以来谭抒真先后应邀担任法国隆-蒂博钢琴和小提琴国际音乐比赛评委和英国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于1982年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83年7月,美国纽约“交响园地”授予谭抒真荣誉奖状。谭抒真已被收入1984年纽约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谭抒真的身影在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出现过,这是一段珍贵的资料
小提琴制作名师陈锦农
陈锦农,小提琴制作大师。广东南海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进广州石门百货店当乐器制作工人。后任广东乐器厂产品设计组组长、技师,中国乐器协会第一届理事。1981年被美国提琴协会接纳为国际会员。对小提琴的选材、结构、制作工艺有独到研究。用国产木材制作的一把红棉牌高级小提琴,在1980年美国第四届国际提琴制作大赛中获音质金奖。1982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六、到底什么决定了小提琴的价格呢?这可是一个非常复杂但是也很有趣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事情归纳一下,影响小提琴价格的因素大概有如下几个:
第一,制造者的名气。如果是阿马蒂,史特拉底瓦里,瓜而内里,施泰纳等著名琴师制作的,那价格一定是非常贵的。不管琴的声音如何,只要是这些人亲手做的,都是价值连城。相反,如果是隔壁张木匠做的,不管做工有多好,价格也远远比不上前者。很多琴行估价,首先不是听声音。而是看看到底制作者是谁。制琴师的名字跟琴的音质有一个相关而有不完全相同的关系。一般来说,著名的制琴师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他的琴大多音色好,但是同一个人做的琴,音色差别也很大,也不是把把都好。但是因为时代久远,好琴难觅,所以著名琴师的琴都个个昂贵。要特别注意的是,琴内的标签不一定是可靠的。越是名贵的琴,标签越不可靠。鉴定琴一定要有专门的行家,不可轻信。
第二,制琴的生产方式。首先分手制和机制的。机制的琴,不管木料和演奏者的需要,千篇一律,如法炮制,多快“差”省。价格便宜,质量也差。现代的工业世界上,大多数的琴是这么制造出来的。很多家长以为先买一把便宜的让孩子试试,喜欢了再买好的,不喜欢了就扔。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样的琴再怎么拉声音也不美好,只能引起孩子的厌恶。学琴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得不偿失。手制的琴,除了一些大块木料用机器切割,基本都是手工完成。也有切割大块木料都用手工的。手制的琴,还分成几种形式:制琴师一个人的作品;制琴师监制,集体创作。一般来说,个人制作的比集体制作的要贵。但是音色上,并不是每把个人作品就一定比集体作品优美。
第三,木料的选用。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巧妇难为“差”米之炊。不信?用纸糊一把提琴试试,工艺再怎么精制,材料不对,也是枉费心机。因为小提琴是欧洲乐器,传统上制作小提琴的木料多是欧洲的。可是现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发现有很多制作小提琴的优秀木料。木料砍伐后要自然干燥几年到几十年。自然干燥期越长,音色越好,价格也自然越贵。木料贵了,琴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第四,琴购入成本的高低。很多欧洲琴,因为人工昂贵,同样质量的琴,购入价格就高好几倍。让这些买入时就很贵的琴便宜下来几乎不可能。成本高,售价就高。成本还跟琴行的管理方式有关。有的琴行有很多雇员。不少是亲戚,裁减谁也不合适。有的琴行占着很大的店面。看起来非常气派,其实每个月的租金都进入了琴的成本。还有的琴行,以“一口价”为荣耀,好像“一口价”对顾客最实惠,其实是价格高居不下,死不让利。还有些琴行,胡乱抬价。比如,我们在纽约见过一个琴行的琴,开价一万二。当顾客准备购买时,那个琴行竟然说,一万二是个误会,而真实价格是一万四。开始还以为是一时疏忽,后来发现该琴行常常故伎重演。真是缺乏商业信用。
第五,声音的好坏。很多琴行在决定价格时,把声音的好坏放在最次的地位。我们访问过新州北面一个挺大的琴行的女老板。她一口咬定,音色在决定价格时候不重要。她打了一个比方:25元的毛衣跟250元的毛衣,哪个穿着更合适跟价格无关。她的话,虽然荒唐,可是也指出一个事实:很多琴行卖琴不注重考虑音色。
到底买什么价位的琴最好呢?哪怕是买给孩子学习,我们也觉得不应该买最便宜的琴。最便宜的琴常常是粗制滥造的结果。行家一看,毛病一大堆。最糟糕的是很多低劣提琴的尺寸也不规范。学生使用这样的琴,不但声音刺耳令人厌恶,还感到特别不顺手,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我们也并不提倡给孩子买特别昂贵的琴。有些古琴据说是某某名家制作,但是琴中的标签不可轻信。得请专家鉴定。琴还没买,鉴定费用已是累赘。有时鉴定家意见不一致,买了也是将信将疑,只好自己安慰自己。就是真琴,比如是保罗-包尔斯(Paul
Bowers)本人的作品,一般家长也不懂该君为何人。很多古琴伤痕累累。到处有裂纹,华而不实。动不动就上万,不小心一个失手,千古遗恨。到了冬天还得保证温度湿度。这就是一种冒险,不但是在钱上冒很大风险,而且是在琴的耐用性上冒险。再说,很多名家的琴不是个个都好。比如,我们见过一个制琴家,他每次制琴都是同时制作两只。一只是重点,另一只是用作热身。有时作热身的琴反而比作重点的琴声音好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相反,很多工作认真的制琴师,虽然从不哗众取宠,却制作出很多音色优美,工艺细腻,价格合理的琴。这样的琴随着日月的流失,在将来会不会也是价值连城呢?
可是话也不能讲绝对了。我们觉得买琴要有个目的。什么目的买什么琴。你要是买一把琴来装饰房间,那便宜些也无妨。你要是收藏家,又有钱,尽管花个几万去买名人的名琴,去买琴的历史。买来以后,你可以尽管向人夸耀琴的名气,可是去比赛去欣赏音色的完美,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因为你买来的也许只是古董。
如果要给学生学习,或者是在交响乐团演出,甚至是给专业提琴家用来独奏的,应该买一个音色优美,制作精良,而且实际耐用的。4/4的琴价格应该在一千五美金到七八千美金之间,但是要特别注意价格和质量不能随便划等号。我们说的不包括把低劣琴当优质琴卖的情况。
我们也见过一些家庭,好像不给孩子花上一两万,不过瘾。但是我们发现有些提琴价格虽然只有贵琴的1/2或者1/3,音色也能赶上或者超过那些价格昂贵的琴。如果一个琴行,节约成本,懂得选琴,注重音色,进货严格,乐于让利,你就能在这个琴行找到物美价廉的提琴。看了本文,读者应该了解为什么价位较低的琴的音色可以超过价位元较高的琴的道理了。
七、为中国制造在西方赢得声誉的提琴师胡雪平
11月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深秋的室外颇有些寒意。但是在这里举行的全美小提琴制作协会(The Violin Society of
America)年会的大厅里,却充满了热烈的气氛。这天一整天的会议议程,被专门设定来讨论中国的提琴制作问题。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提琴制作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在他发言后,来自全美各地的提琴制作师们紧紧地围着这位大胡子的中国提琴制作师,他们十分惊异:中国竟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批量制造出这么好的提琴,这简直是一个世界奇迹!在开完会途径纽约即将返回北京的前夕,记者见到了这位大胡子。他是中国提琴制作师胡雪平。
“中国制造的西洋乐器市场前景不可忽视”
胡雪平这次是和他的老师、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郑荃先生一起,应美国小提琴制作协会的邀请,参加年会并作专题发言的。
谈到这次会议的影响,胡雪平依然兴奋不已。“在欧美人的眼里,‘中国制造’都是一些廉价的、缺乏技术成分的产品。西洋乐器的制作,毫无疑问是欧美人长期垄断的天下。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只有这么十年,中国制作的提琴在外形和音色质量上完全可以和欧美制作的提琴媲美,这发展的速度也太快了,这简直就是奇迹!他们太想了解:这个奇迹是怎么产生的。欧美的提琴制造行业已经感受到中国人的威胁。一位美国提琴师甚至说:“照这样下去,以后对中国制造的西洋乐器进入世界市场的前景绝对不能忽视。”
胡雪平(右)和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郑荃(左)与美国提琴制造协会主席(中)
千里拜师虔诚学艺
胡雪平六十年代初出生在中国的大西北——甘肃兰州。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和弟弟建兵就喜欢乐器。雪平中学毕业后考入甘肃陇剧团,弟弟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雪平不仅对民乐演奏技艺娴熟,而且心灵手巧,对乐器制作十分感兴趣,多年自己一个人在家琢磨制作乐器的技术。当他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弟弟知道了中国提琴制作大师郑荃后,就千里之外专门来到北京向郑荃拜师学艺。当时的郑荃,刚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被胡雪平不远千里虔诚学艺的精神所深深感动,郑荃决定收留这位弟子。1988年,雪平开始师从郑荃学习制作提琴。由于胡雪平基础很好,又善于用心去钻研,进步神速。春去秋来,整整向郑荃学习了六年时间,胡雪平学成了。1993年,他在北京昌平建立了自己的提琴制作工作室——胡雪平提琴工作室,开始批量制作生产中国的雪平牌提琴。
马里兰州提琴制作大师David Rapkievian对Snow 提琴评价很高
让每一部提琴都有健康的个性
制作一把提琴,只要一个人精雕细刻,假以时日,质量不难保证。但是要规模化生产,而且保证每一把制作的提琴都是同一高质量,这个可以说是世界上的难题,欧美国家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想在中国人这里找到答案。
雪平自己创业后,从培训技术工人开始。第一批工人来自中国的河南。对河南人,有些人有些偏见,认为他们既不勤快,也不精明。雪平认为:没有不行的员工,只有不行的老板。他通过一批批的培训,淘汰了一些人,也留下了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年轻人。对这些人雪平的要求是:不仅仅要灵活,还要有很好的性格。提琴制作工作要求人的性格要很安静,能够坐得下来。人员选定后,他把提琴生产的复杂程序分解成每一个简单部分:琴身、琴头、琴柱、琴弓等等,让工人生产出一个个部件,再按照国际上欧美的标准加以组装。雪平认为:工人只要每天重复做一件事,严格要求,很快就会在这方面成为十分熟练技术工人。在工人完成熟练生产提琴部件阶段后,雪平开始集中精力突击组装环节。除了自己传授技艺,他不惜重金,请来国际大师按照国际高标准来培训组装工人,使提琴质量很快提高。产量和质量开始稳定。
企业留住人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由于雪平的工人队伍来自生活贫困地区,对这份到手的工作十分珍惜,很多人视工作为生命。加上他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和工人相处融洽,赢得了工人的心。胡雪平说:每一部生产出的提琴都有个性。提琴质量,和生产制作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一天制作生产的人情绪郁闷,生产的提琴声音也就会很郁闷。因此,他很关心工人的情绪。一看到工人情绪不佳,他就会想办法帮忙。有的工人父母生病他会想办法寄钱给家人。有的工人夫妻吵架,他会出面调解。他总是能了解工人在想什么。他也总是和工人商量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工人在企业感受到一种少有的尊重。胡雪平靠人格的力量去影响留住工人。他说:管理这种特殊的行业,老板一定要有很强的包容精神。人性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管理结合,胡雪平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管理模式,使企业一直保持健康的发展。现在,他手下有40几位工人,每个月能生产80—90部高中档大、中、小提琴。
世界大师马友友正在演奏Snow 牌大提琴
Snow 牌小提琴,李传韵所爱
Snow 牌提琴,让世界刮目相看
胡雪平的弟弟Jack,10年前在纽约的法拉盛刚开自己的琴行时,中国人丝毫不敢拿出中国制造的提琴。即使是生产出的很精致的中国提琴,有人也会贴上欧美生产的假商标。从他们开始,经过十年的努力,欧美已经完全接纳了“中国制造的Snow
Violin”:
2002年,澳大利亚青年交响乐团向世界招标购买小提琴。音乐专家们隔着一层幕布听着里面的琴声演奏。专家们认定其中的一把后,还以为是法国的,一看是中国制造十分惊讶。为此,澳大利亚的文化官员还专门到胡雪平的工厂考察;
2002年,在波士顿的Peabody
博物馆,世界大师马友友正在演奏一曲电影《卧虎藏龙》主题曲,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用中国生产的乐器演奏一首中国乐曲。演奏完以后马友友说:“真没有想到中国能制造出声音这么优美的提琴”;
2006年,SnowViolin 小提琴被美国提琴制作协会评为“最佳小提琴音质奖”;
2007年4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著名小提琴独奏演员李传韵,在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大厅,用Snow牌小提琴独奏;
2007年,应邀到北京雪平工厂指导提琴制作的纽约提琴制作大师Brice Dupin
评价说:你们制作的同等琴已经超过了欧洲。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的学生认为价格性能比,Snow Violin 已经好过意大利琴。
胡雪平,在中国的西洋乐器生产领域,让世人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林昭亮将法拉盛提琴行捐赠的10把Snow 小提琴颁发给纽约小提琴大赛的获奖者
琴弦上的梦:朱利亚音乐学院的学生Stani Dimitrova十分喜爱Snow Violin
八、小提琴制作最伟大大师斯特拉瓦里
安东尼奥·斯特拉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生于克雷莫纳富裕的贵族家庭。斯特拉瓦里生于何年并不确切,而死于1737年则确凿无疑,学者研究认为他生于年。他12岁时成为尼古拉·阿玛蒂的学生。斯特拉瓦里在学徒期间帮老师制作提琴并可以任其自己买卖,尼古拉·阿玛蒂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阿玛蒂自己制作提琴同时还请其学生帮他制作提琴,但斯特拉瓦里一生中始终独自自己制作提琴。1666年的阿玛蒂小提琴是经斯特拉瓦里之手而制成的。当时斯特拉瓦里已经满师,而且阿玛蒂安排斯特拉瓦里帮他从事较难的工作。同年斯特拉瓦里被允许在这样的小提琴里署上自己的姓名。
斯特拉瓦里结婚后暂且在阿玛蒂处做助手,当时他还没有出名,也只能以普通的价格出售他的小提琴。在这一时期,他对制琴木质并没有经过仔细地挑选(大约是贫困的原因吧)。然而,由于他专心制作,以出色的音色弥补了材料不足。
斯特拉瓦里的制作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86年前。在第一阶段中他没有脱离阿玛蒂的影响。不过已经可以看出,初期的斯特拉瓦里有改良的阿玛蒂型痕迹。琴首的螺旋较深,线条流畅,富于动感。从1679年制的有名的“赫里埃”(Hellier)琴中可见其风格。这把琴与这一时期制作的琴一样,可称为阿玛蒂型的斯特拉瓦里琴,音色漂亮,比阿玛蒂琴的音色更为男性化,外形非常大胆。“赫里埃”
琴的精美装饰,显示了斯特拉瓦里是位优秀的装饰图案设计家,他的这种琴现存已很少了。然而,这种装饰丝毫也不影响琴的音响效果,也丝毫不破坏琴的外形的单纯性。
1604年阿玛蒂去世后,他的名声逐渐扩大到欧洲各国。这期间斯特拉瓦里收到欧洲各国订单,同时斯特拉瓦里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他知道布里西亚学派的乐器非常好。布里西亚学派的乐器并不像阿玛蒂琴那样纤细和柔和,但其音响的力度和穿透力很强。斯特拉瓦里想把阿玛蒂琴银铃般的柔和的音色和布里西亚马基尼琴强壮而厚实的音色相结合。
实现这个愿望是在1686年至1694年,即他的第二个阶段。为此,他把阿玛蒂琴很高拱起的弧度减低,而把外形放大。这个时期的斯特拉瓦里琴的侧板中部,C形弯曲部特别明显,而他做的一对f孔与第一阶段相比,也不那么斜。材料也非常考究,第二阶段的背板材料,其木纹极其漂亮,棉板云杉材的年轮清晰。油漆也很漂亮,油漆的美观主要依靠木材的美观。在这一时期,他似乎发现了配制透明而有光泽的油漆的秘诀。以前的油漆呈暗黄色,这时的油漆似乎在火焰状的底上蒙上一层淡红色,具有红色调的油漆。这种油漆的配制秘密,到目前还未了解。斯特拉瓦里为了试制这种新型小提琴的最佳木材厚度,进行了无数次试验。这个时期早期的琴,看起来几乎像马基尼琴,但不久就做成新的形状。他把中部做得更窄,而琴身较大。此后不久,他又重新制作阿玛蒂型提琴,外形大小相同,音色更柔和,隆起更高。这种类型琴的一直持续到1695年,他认真地进行了10年的实验。
1700年到1737年,他开始进入他的第三阶段全盛时期。1700年开始制作的琴极其壮丽完美。新琴既不是阿玛蒂型也不是马基尼型,完全是他自己的风格。琴的中部比以前的窄,面板的下半部较宽,外形惊人的优美。背板选用槭木,清晰地浮现出木纹。面板的年轮清晰,内部的衬木用很轻的柳木。除了旋轴、拉旋板、指板,小提琴的重量还不到275克。由于斯特拉瓦里已经掌握了制作提琴木材的准确厚度,他使面板稍带些弧度,使乐器具有极其甜美、充实而有张力的音色
这种小提琴在与交响乐团协奏时,能相互匹配。这种小提琴还具有多种极细微的音色变化,即使是很轻微的弱音,在非常大的音乐厅里,也会有一种像闪电般不可思议的穿透力。低音像风琴般的饱满。斯特拉瓦里似乎预料到这种小提琴将在一个世纪后发挥出它的功效。他制出了音乐会用的,完美无缺的小提琴。
第三阶段的小提琴,从f孔到琴首螺旋处可见他的名师风范特别要赞赏他的油漆,他对油漆进行了各种试验.首先涂的是金黄色的油漆,在这层油漆干后,再在其上涂淡红色的油漆。起初给人的感觉有些刺眼,然而久而久之,带有褐色,反射出像火焰似的红色。据说后期斯特拉瓦里琴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音色,可能是因为这种油漆具有可延展性。总之,即使在两个多世纪的今天,这种油漆看起来像充满了神秘的生命力。
1700年以后的叫“伟大的斯特拉瓦里琴”,其中最有名的是“格莱富勒”(Greffuhle,1709年),“弥塞亚”(Messiah,1709年),“恩斯特”(Ernst,1709年),“威奥蒂”(Viotti,1709年),“阿拉尔”(Alard,1715年),都是极珍贵的作品。据说斯特拉瓦里总共制作了两千把琴,当然这还未被确认,现在还留存上千把琴。其中也包含了大提琴。他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乐器较少,据说是由于一些琴不满意而焚烧了。
从1700年到1720年,斯特拉瓦里创作的杰作都是无懈可击的。此后,他制作的琴稍大,直到1730年。这10年间,他的作品也很多。但在1730年以后,他的视力衰退了,手也不听使唤了,乐器周围的嵌线总有些不流畅,f孔的风格也与以前的作品不能相比。油漆也不能说非常完美,这恐怕是配漆和上漆的失误吧。这一时期小提琴的油漆几乎近于褐色,且不透明,失去了以前乐器所有的带红光金黄色的光泽。不过,这些小提琴由于木材厚度和比例都是正确的,因此同样具有出色魅力的音色和充分的音量。
日斯特拉瓦里去世。其子弗朗西科斯和奥莫波诺继承其父亲的作坊。1742年弗朗西科斯和奥莫波诺相继去世,弟弟保罗把其父亲的作坊该为布店。1746年保罗搬出后,这栋房屋做人给斯特拉瓦里的学生。后来又改为造酒作坊。
九、想学习小提琴的成人朋友,让我们在这个冬天有个约定&&&&&&&&&&&&&&&&&&&&&&&&&&&&&&&&&&&&&
昨天收到一位网友来信,忽然突发奇想,决定新开一栏目《小提琴一起练》。准备约所有成人小提琴爱好者从同一个时间开始一起练琴。我将在这个栏目里系统介绍成人小提琴学习的所有知识和要点。根据一般进度发帖,时间估计持续在二、三年左右。大家可以补充和讨论。
一切都从0开始(包括识五线谱),争取一周内拉完空弦,一个月能拉C调的简单悦耳的乐曲,如《大海啊故乡》程度的乐曲;一年能拉舒伯特《小夜曲》;两年能拉马思蒂《沉思》;三年拉业余九、十级曲目——如原版《梁祝》、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虽然可能拉不好,但你已经打破了小提琴的神秘感,能给自己学琴的目标定个位,知道自己将来学琴的方向)。时间是准备从现在开始,经过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时间。
如果你每周至少拉五天琴,并每天保证能拉一小时,根据我自己的学琴经历,感到这个进度是可行的,甚至可能更快,更好。因为我自己练琴时也没保证这种练琴时间。
一起练琴的人基本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特别想尽快地学会自己拉琴。想搞专业的就免了吧。
我的宗旨:和所有成年人一起实现少年的学琴梦想,并通过小提琴了解、感受音乐,加强人格修养。
我的方法:将学琴融入生活中,以兴趣为主,高高兴兴地实现梦想。
想一起练琴的成年朋友,请在下面直接回复。回复内容包括:您的昵称、现在用的教材(标明书名、出版社和编者,多本教材以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为序排列),email和您想提供的其他情况。
今天,我所在的城市飘着细细的雪花,您那里有什么自然现象啊?我想不管怎样,记住我们约定的这一天。明年、后年、大后年的今天,您已从一个对小提琴充满神秘感的爱好者,变成了一个能拉出美妙琴声的人,你周围的人一定会大吃一惊,你也会感到在人生的两三年时间里,实现了一个美丽的梦想。那时候,让我们为自己庆祝吧!
补记:这个帖子很久了,如果提问题,请点击《小提琴一起练》栏目,从头翻阅一下再说;如果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再提问,好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提琴大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