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介绍中阿人文书籍交流的书籍

阿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阿滢
阿滢,原名郭伟,曾用笔名秋声、平阳子、薛杨等。男,1964年9月生,山东省新泰市人,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十大青年藏书家,专栏作家,《新泰文史》杂志主编。别&&&&名阿滢出生日期1964年9月
先后创办了《农村科技导刊》《泰山周刊》《泰山书院》《新泰文史》等报刊。在国内外发表散文数百篇。
近年来,致力于书香社会建设,创办读书杂志《泰山书院》,与全国读书界交流,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发动全民阅读活动,并经常参加全国性读书类会议。
阿滢是我国当代书话家,其日记体书话《秋缘斋书事》曾经轰动书话界。他与萧乾夫人文洁若先生以书相交,传为文坛佳话。
阿滢的书话新作《放牧心灵》,在台湾发行出版以来,引起强烈反响。宝岛书话界,传说“无阿滢,不书话”。《书缘》,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寻找精神家园》,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秋缘斋书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秋缘斋书事续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九月书窗》,台湾秀威资讯科技公司,2009年12月出版;
《寻找精神家园》,台湾秀威资讯科技公司,2010年1月出版;
《秋缘斋书事三编》,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放牧心灵》,台湾秀威资讯科技公司,2010年7月出版;
《秋缘斋书事四编》,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出版;
《那一束藤萝花》,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秋缘斋读书记》,天地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其中散文集《书缘》获山东省第二届文明进步奖。散文集《那一树藤萝花》获第二届东岳文艺奖。
走进海源阁
庚寅初夏,应聊城大学王万顺兄之邀,前往聊城,参观向往已久的海源阁。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街路北杨氏宅院内,进士杨以增建于清道光二十年,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之称。
海源阁大门匾额由蒋维崧所题,胡乔木题写抱柱联:“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院内正中是海源阁创始人杨以增半身塑像,后面是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楼檐正中悬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匾额,楼下家祠抱柱联:“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嫏嬛”。室内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匾额拓本,跋曰:“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颜曰‘海源’;盖寓追远之思,并仿鄞范氏以‘天一’名阁云。时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亥月是浣,以增敬书并识。”下有“杨以增印”和“至堂”阳文篆刻印章两方。
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清乾隆五十二年生于。自幼酷爱读书和藏书。在其父辈,杨家就有藏书斋,名曰“袖海庐”和“厚遗堂”,而且有“古东郡厚遗堂杨氏藏”的藏书印。杨以增于道光二年考中进士后,先后贵州、广东、湖北、河南、甘肃、陕西做官,后为江南河道总督。于道光五年开始收藏宋元珍本。当时正值混乱之际,南方许多藏书家的藏书纷纷散出。苏州大藏书家汪士钟的“艺芸书舍”的藏书散出,这时杨以增正在江南河道总督任上,他购得这批藏书后,用粮船沿大运河运回聊城海源阁。其子杨绍和为同治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读等职。在北京为官时,清室怡府“乐善堂”藏书散出,多系名家之旧藏,宋元珍本十分丰富,杨绍和将“乐善堂”散出的藏书尽力搜购。仅这一次就购得精善之本一百余部,极大地丰富了海源阁的藏书。其孙杨保彝时期则处于守业阶段,曾编辑《海源阁书目》六卷、《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
杨氏藏书经过四代人的努力,多方搜集,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说:“余以目验所及,知其得到乐善堂者,正不亚于艺芸书舍……综上两支,可知杨氏藏书,半得于南,半得于北。吸取两地精帙,萃于山左一隅,其关于藏书史上地位之变迁,最为重要,以前江浙藏书中心之格局。已岌岌为之冲破矣。”
海源阁对于书的保护有着详细的措施,杨以增曾孙杨承训在《曝书》一文中记述道:“我家遵守旧规,每二年或三年必晒书一次,全家共同从事,并预先邀同乡亲友数人帮忙。自清明起,至立夏止。据先世遗言云:‘夏日阳光强烈,书曝晒后,纸易碎裂,不耐久藏,且时多暴雨,有卒不及收之虞;秋季多阴雨,潮湿气盛,故易袭入书内,清明节后,气候干燥,阳光暖和,曝书最为适宜,立夏后渐潮湿,即不易晒书矣。’晒书时,将每册书按次序散列案上,在阳光下晒一至二小时移回室内,再按原来次序排列原架格上,并用白丝棉纸将樟脑面包成许多小包,分别用一二小包随书装在函内,但不得放入书内,至更换书皮时,书线亦于此期为之。海源阁藏书,尽属珍本,外有木匣,内有锦函,并在清明后每日将全部门窗悉行放开,以使日暖风和之气徐徐进入,只将架上浮尘掸净,但不启函出书。由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止,大致有五天至七天,过此时期,即将全部门窗重新关闭,严密封锁,同时封条,以照慎重。”由此可见杨氏几代人对书的挚爱。
海源阁藏书楼藏书之丰,也引得许多人觊觎。清末,聊城知县陈香圃托聊城名绅到杨家游说,劝杨家把藏书献出。当时,杨以增的孙子杨保彝已去世,遭到王妻的严词拒绝。从此,陈香圃再也未能进入海源阁一步。
旧时藏书家的藏书一般都秘不示人,对于违法家规的处罚措施相当的严厉,宁波天一阁曾给家族制定了一个处罚规则:“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不能参加祭祖是最大屈辱和最严厉的处罚。余秋雨曾在《风雨天一阁》中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到天一阁读书,竟要知府作媒嫁给了范家。但她没有想到,当自己成了范家媳妇之后还是不能进入天一阁读书,一种说法是族规禁止妇女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范家后裔在当时已属于旁支。因而,钱绣芸没有看到天一阁的任何一本书,最后郁郁而终。
海源阁也有一个对藏书秘不视人的规矩,除在晒书、晾书之时找亲友帮忙搬动书藉外,平时,亲戚、朋友、族人一般不得接近。光绪十七年冬,《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曾专门前去海源阁访书,结果遭到拒绝,刘鹗怏怏不快,在旅店墙上题诗一首:“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精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嫏嬛饱蠹鱼。”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与海源阁齐名的常熟铁琴铜剑楼主人则不同,铁琴铜剑楼主人在藏书楼第三进楼下开辟了阅读室,前来查阅古籍者,可以在这儿阅读抄录。主人还对读者提供茶水服务,对远道而来者还提供食宿方便,因而倍受海内外学者赞赏。
海源阁到了杨以增曾孙杨承训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为了避免战乱,先后将藏书中的珍本分散到天津、济南等地。海源阁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而留存于聊城海源阁的部分藏书,在聊城两次被土匪占据时,几乎被抢劫一空。
海源阁历代主人,不但聚书、藏书,而且还刻印了“海源阁丛书”数十种,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版刻图录》收录海源阁书影四十四种,标点本《二十四史》前四史就是以海源阁藏书版本为主要参考进行标点排印的,一九七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赠送给他的《楚辞集注》也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解放后,海源阁没有得到妥善保护,致使海源阁日趋残破,最后遭到全部拆除的厄运。直到一九九二年,聊城市政府筹巨资在杨宅旧址,仿海源阁旧制,重新修复了海源阁。海源阁只是恢复了建筑,而令海内外学者所仰慕的海源阁旧藏却再也无法恢复了。因而,当著名史学家来新夏教授谈到海源阁时说:“参观海源阁,这对我是久已向往的事,但到海源阁时,却令人大失所望,庭院宽敞明净,而藏书空无一物。文献记载海源阁曾经多次劫难,但万难想到是这种荡然无遗的情状。我痴痴地站在海源阁的庭院中,眼前似乎展现了一幅海源阁沧桑变幻的景象。”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去寻觅海源阁当年的盛况了。
院子的一角立有一石,上有郭沫若的石刻:“书山”,尽管对郭沫若本人不感兴趣,但还是喜欢他书写的书山二字,遂在石刻旁留影。
离开时,在海源阁购买《地方史志资料丛书·聊城》一书,该书从各时期的方志中辑录了有关聊城的文献资料。我请工作人员在书上盖章,以作纪念,但他们根本没有这个准备。
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海源阁,是因为没有看到海源阁的藏书,还是他们没有准备纪念章,我有些说不清楚了。阿滢读书为人忙/王成玉
阿滢先生的《秋缘斋书事三编》出版后,好评如潮。也不知什么原因,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写了一篇《关于日记体书话及其他》。后来经《藏书报》的潘宝海先生的热情推荐,阿滢先生读后与我联系并寄我此书。到底是读书人,大家在交流和鼓励中默默地传承中国文化。这几天我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地浏览了全书,果然名不虚传。
由于我孤陋寡闻,也由于我飘泊无定为生活奔波,所以对各种读书讯息闻声不见面,相隔亦久矣。据说秋缘斋博客是公认的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人气最旺的读书博客之一(罗文华语)。然而我来也迟,失去了很多请益受教的机会。自从去年学会上网以来一直到今年才偶然与之相遇,诵读反复,获益非浅也。
罗文华先生在此书的序文中说:“近几年来,随着《越缦堂读书记》《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等清人日记名著重新得到青睐,以日记体写自己淘书、读书、藏书生活的著作,颇为读书界看好,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书话形式。”他还说已经出版的日记书话有徐雁的《雁斋书事录》、董宁文的《开卷闲话》、韦泱的《淘书日记精选》、彭国梁的《书虫日记》等等。可惜,这些书我一本都没有。据说《开卷闲话》、《笑我贩书》都出了第四编了。我不知道阿滢先生是否再出下去,我个人以为还是坚持出下去的好,因为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书事”。当然这句话有些残酷,因为他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从本书中我就看到阿滢读书为人忙。别人读书为自己,不肯为人忙,而他却以传播书香为己任,真正体现了一个读书人的高尚品质,所谓“天下好书天下人共读之”也。从讯息传播的角度看,他的博客讯息量大,准确及时地将读书界的各种讯息以一己之力贡献出来,其中包括书的讯息,出版的讯息,作者的讯息乃至书缘、人缘、书情等,正像王国华先生说的“他怀着一颗向善之心,与人为善,称兄道弟,称师道友,敬重着每一个与他打交道的人”。万志远先生也说:“阿滢的热心肠是众所周知的,许多人匿名留言拜托阿滢联系某某编辑,某某学者,打听某刊物出版情况,甚至向他索要有关学者、作家通联方式、投稿邮箱、照片,在征得师友同意的情况下,阿滢总是不惜精力财力,悉心服务,尽力满足。”
前一段时间我在读《石遗室诗话》,此书不仅大量收录了友朋的诗作,还有很多朋友交往和交流等方面的讯息。这些讯息在今天看来,就很有文献价值,“诗可以群”也。在这个意义上,至少是我以为《秋缘斋书事》上的这些“书事近录”,与传统的诗话一脉相承,况且现代书话也是在继承传统诗话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据说在当时有人因为其诗上不了《石遗室诗话》而忿忿不平。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当年的《诗话》也是在报上连载后而结集出版的。在秋缘斋书事中,至少我在这本书中所看到的,不论是名家还是素不相识的普通读者,他从不“嫌贫爱富”,而是一视同仁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的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是极为鲜见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而一以贯之的坚持就很不容易了。昨天,我又在他的博客上看到《开卷》的第五期、第六期的目录。其实,在他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没必要将此目录帖出来。但是他可能想到有的人不一定看得到《开卷》,而《开卷》又是读书人关心的一本书。据我的读书经验,即使看不到此书,读目录也是一种享受。如果对某些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从作者的标题中,大约也是可以领略其文章的内容和风采的。阿滢读书为人忙,在倡导书香社会的今天,我们太需要他这样的读书人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人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人文[rén wén]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外文名human culture定&&&&义泛指文化,专指哲学,美学范畴。起始时间我国春秋时代拼&&&&音rén wén
[human culture]人文与天文、地理(文或纹)相对而言,出自《》,与人道相通。《》说:在原始蒙昧时期,人们始终认为“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天、地、人是各行其道的。《》讲“物相杂,故曰文。”[1]原因是:《易经》发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可以会通,人们可以向天道、地道学习,以法天正己,遵时守位,知常明变,居安思危,趋利避害,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的奥秘。倡导人们在尊重宇宙乾坤秩序的前提下,实践人道与天道、地道相“杂”。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贲(bì)”(六十四卦之一)卦,“文明以止,人文也。”指修饰。修饰出美,故曰“美在其中”。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指礼乐教化。《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孔颖达 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唐 皎然 《》诗:“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人事。指人世间事。
《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李贤 注:“人文犹人事也。”
4.习俗,人情。
《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2]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中国《》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人文的分类,是一个简单而又繁琐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这个事物的出现跟“人”的活动有关,就可以作为一类罗列出来。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仅有区域的限制,还有时间上的不同 。这就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不同。因此,其产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求同存异,是我使用的分类方法。具体概括为,寻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人们活动的共同点,保留有争议的地方。因此,我把人文分为以下几大类:
服饰文化:跟“衣”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跟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比如服装、首饰、鞋帽等。
饮食文化:跟“食”有关的,包含了人们可以食用或跟食用有关的所有的物品,比如蔬菜、水果、调味料、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等。
建筑文化:跟“住”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可以居住或跟居住有关的物品,比如洞穴、房屋、阁楼、庭院等。
交通文化:跟“行”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出行或跟出行相关的物品,比如,马匹、车辆、飞机、轮船等。
文学或者教育文化:用以帮助人们掌握相应技能,交流、知识的普及、进行大范围活动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化。
其他文化:衣、食、住、行之外的文化,比如,商业、管理、宗教信仰、书画、音乐、节日庆典、军事、政治、武术、手工业等。这些文化的产生,是跟人的职业分工有关,跟人的爱好有关。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二级分类:
文化:文学。
艺术:美术、电影、音乐、神话、舞蹈、戏曲。
美学:跨学科(哲学、艺术、心理、伦理、文学)。
教育:学术、科学、素质(礼仪素养品德)。
哲学:宗教、思想。
国学:、易学。
历史:中国、外国、世界。
社会:人权、政治、经济、军事。
人本主义(humanism)
【汉语注音】:rén wén
【释义】:1.指礼乐教化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3.人事,多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
【English】:humanism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即更多的人、更大的人群共同具有并更为稳定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则始于我国春秋时代(先生早已指出:春秋时,固以发达[3]),通过阿拉伯人在12世纪传到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的朝廷[4],昌明于 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7、18世纪的、和法国,以及美国的和法国的时期,反思于19、20世纪初的、、所处的时期,发展于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时期。在发展期,联合国的两个人权宣言则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志,而的需求层次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是现代最杰出的代表。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首先是人文革命 ——,科学革命——近代科学诞生。并诞生两大观念:人文观念——尊重人;科学观念——尊重规律。紧接着是,工业革命又经历了蒸汽机时代、和电子时代等三个阶段。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遗憾的是,在这几次伟大的变革中,中华民族始终沉睡不醒。更糟糕的是,一觉醒来的时候,我们又往往把世界的一系列伟大变革,人类的许多共同文明成果,特别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伟大成果,误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或资本主义的,长期加以否定、拒绝和抵制,极大地增加了我们转变过程中的阻力,也给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留下了许多空白和断层。更遗憾的是,这些误解、空白和断层长期内化在我们的教育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常常处于尴尬的地步,进而增加了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文明进程的难度。我们醒来,却没有醒正。
20世纪,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1952年    1952 年以来, 中国的人文发展一直是一片空白。
在人文发展指数排行榜中,1975年以后,中国一直处于弱势国家之列。
1987 年, 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的人文发展指数已经比原先提升。
在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度量。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来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的水平。
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的。
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报告》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为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
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外国的评估在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
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1990年以来,根据这一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署(UNDP)在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中引入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两项社会人文指标,从教育和社会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弥补了单一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二维指标联系。
早在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发表了一份《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提出了“人文发展”的概念 指出人文发展状况 :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指标的综合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 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强调必须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提出用人文发展指数(HID)来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人文发展报告》提出用人文发展指数来综合评价社会福利状况,为我们解决非经济福利指标的综合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
根据联合国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1990年苏美GDP对比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苏联为美国的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苏联为美国的34%。
在1991 年的《人文发展报告》中,又增加了环境破坏和居民自由程度两个因素。
1992年蒙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89美元, 人文发展 指数为0.604,这在发展中国家并不算低,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
1993 年, 中国国际金融研究所对人民币币值研究结果为:1 元人民币合0.83 美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 人文发展报告” 推算结果:1 元人民币合1.6 美元; 广东省政府研究中心根据世界银行ICP 指数套入省内数据研究结果:1 元人民币合0.93 美元。
联合国的《1993年人文发展报告》指出:1960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裕人的收入为占世界人口20%的最贫穷人收入的30倍,到1990年,这个差距增加到90倍。
1993年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报告说:男女平等问题上已经辩论了许多年,女性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国家的法律作了不少修改,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对女性同对男性一样。
199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报告》称当今年代为“ 人民的年代” 提出“ 发展以人为中心,发展围绕‘ 人’ 转;而不是人以发展为中心,人围绕‘ 发展’ 而转”。
该系列的阈值选取谨慎地参考了199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文发展报告》的统计结果和中国“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量化标准。
联合国在《1994 年人文发展 报告》中指出:地区差距扩大及行政分割是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原因。
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 报告》列出了全球四个地区差距较大的国家,我国即是其中的一个。
1995 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其《发展纲领》中宣称:人民的幸福是发展的定义,人民的特征决定持续的人文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现从1995 年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排序中选取高发展水平, 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各五个, 作为两组样本, 另选四个国家作为待判样本作距离判别分析。
我国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发展比较落后,联合国开发 署公布的(人文发展报告)中,1995年世界人文教育和发展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加拿大、美国、日本,我国处于111位。
思考《1995 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有利的政治措施可以在资源贫乏的国家中改善妇女的人文发展 。
199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称,在过去的10多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增长了4倍。
1996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 人文发展 ” 报告指出: 年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约为2 亿,而 年,这个数字上升为10 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问题根据联合国1997年6月公布的《人文发展报告》在全世界近60亿人口中,约有13亿人人均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
另据1997年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即使在那些最富裕的国家也生活着1 亿穷人,3700万失业者。
设在伊斯兰堡的人文发展中心1997年发表的前世界银行行长、巴基斯坦财政部长马赫布卜· 哈克:关于南亚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1997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 人文发展 ”的角度提出“ 人文贫困” 的概念。
富人和穷人的开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 人文发展 报告显示,1998年全球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销接近24万亿美元,消费者从未像今天这样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须是富有的少数人中的一员。
日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宣布:一名1997年在美国、法国或英国出生的婴儿在一生中的消费、浪费和造成的污染将超过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的50名婴儿--由于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美国每年为21吨,而在中国每年只有3吨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年人文发展报告认为,世界化或全球化为人类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只有伴随着更好的管理,这些机会才会变成现实。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年《人文发展报告》说,占世界总人口最富裕的20 %和最贫穷的20 %之间收入差距1960 年为30∶1 ,1990 年为60∶1 ,1999 年为74∶1 。
1999 年7 月, 联合国公布了《人文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英国是人口增长相对缓慢的61 个国家之一,为了使人口增长保持稳定,英国妇女平均每人必须生育2 个孩子。
正如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所说,市场竞争可能是效率的最大保证,但不一定是平等的最大保证。
并认为只要有效地去解决和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指标,就有可能提高全国总体平均水平,进而能在2000年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含义下的较高的人文发展指标。
2000年联合国人文发展 报告指出了人口受教育程度与技术发展的关系,首次列入了技术领先的指数。
《2001 年人文发展报告》资料显示,2001 年世界人文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挪威,其人文发展指数为0 .939 。
在联合国开发署《2001 年人文发展报告》中,将世界各国国民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等与国民素质关系密切的指标,合成为 人文发展 指数。
据《2001 年人文发展报告》资料显示,我国人文发展指数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2001 年人类发展报告》1999 年世界人文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挪威,其人文发展,指数为0.939 。
《2001年人文发展报告》资料显示,2001年世界人文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挪威,其人文发展指数为0.939。
2001年中国人文发展指数为0.718,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居中等人文发展水平。
资料显示2004 年世界人文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挪威,其人文发展指数为0.956,瑞典和澳大利亚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
2005年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人类关怀和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替代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一种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实现,人文思想的制度化,法律化。
人权观念的诞生以及人权的法制化、人权法的国际化、全球化,是人文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人文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强调:“《易经》讲,物杂成‘文’,乾道变‘化’。阴阳矛盾相薄的表现无非就是‘文’与‘化’,世界各国最终的较量也将在于文化。我们要重新赢得世界尊重,还须依靠悠久灿烂的的传统文化!”[5]1.书
具有人文涵盖面任何一种的人文类书籍
1)具有人文类涵盖面任何一种的杂志。如《》《》、《》、《》等。
2)刊名为《》,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957年创刊,为全国哲学类核心期刊。国际认为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及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人文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地推理来指导。
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至于个人的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等,都是应有之义。
人文主义以理性思想为基础,同时和人本主义以及人道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一般无宗教的人文主义,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也有的人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人文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心灵,显然不同于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注重理性,因而有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和理性精神相违背的神灵崇拜的宗教精神并不是人文主义。
到了近代,人文这个词被用来翻译Humanism,,这个词是欧洲时代一些知识分子,在超越和反对中世纪欧洲宗教传统的过程中,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作为一种依归,用这种办法来回归世俗的人文传统。这些人就被称为“者”,后来人文学者所做的学问就变成了“人文主义”,到了19世纪的欧洲又有所谓的人文学科,20世纪英美的大学里面也开始出现所谓的。”人文学科&的意思不是说人文的东西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而是说对于人的各方面的一种求知以及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
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Humanity(“人文”——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Humanity,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人(Human beings c the human race),思考人的存在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超越具体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文”一词的根源古希腊和罗马(Humanity在西方也可以解释为Th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 the classics),它是以古希腊思想及其方式为根基的。
关于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人文的理解是怎样在传统和西方的双重影响下变化的,可以参看和的相关文章。
人文奥运的提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国的人文思想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就已萌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文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经典《》、《》、《》、《》,以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是对儒家思想与中国人文精神的系统而又完整的阐述。当然,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对中国的人文精神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以及自身道德与的关系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而它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或是将来,都为人们或将为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多方面的问题提供智慧和理论依据。
人文奥运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营定位应该准确。
人文奥运(People's Olympics)是指“奥运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奥运参与人文现象,其核心是“奥运”,其现象是“奥运人文”;“人文奥运”不等于“人文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文现象”才能称之为“人文奥运”,把中国的文化融入到奥运的参与文化之中,才能是名符其实的“人文奥运”……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直接形成的“奥运文化现象或景观”才是“人文奥运”!
,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反映这方面的诗,如诗人志岁先生《》:“人文盛,秀水明。怡游思烈士,不敢忽。”(《集·江南靖士》)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人本观念”,即“人本位”。对当今或者人出现之后的社会来说,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以君王为标准,到以“人”为标准,或者说,从“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是约翰· 洛克寻求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的发现。改变标准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约翰· 洛克用了《》的整个上篇,差不多100页的笔墨,以详尽的事实,犀利的逻辑,打破了桎梏人类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君权神授”。正如、把颠倒了的“”颠倒过来,建立了“”一样,洛克则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伟大学说。从此,确立现代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
洛克打破“君本位”,建立“人本位”,即人权思想的锐利武器,就是理性。洛克比牛顿大十来岁,但他是牛顿的好朋友,莫逆之交。他深受牛顿的思想影响。牛顿是近代科学的集大成者,近代科学的诞生,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规律思想和理性思维。洛克想,自然界如此有规律,有秩序,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呢?“人本位”就是他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由此可见,洛克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科学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武器,而人文又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科学始终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给人类造成伤害。“个人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文化观念,是针对“君王主义”或“君本位”而言的。君王们,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君王们,总是打着“国家”、“天下”、“组织”、“集体”之名,行专制主义之实。所以,“个人观念”也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是保护个人,反对专制的,特别是反对专制主义利用“国家”、“集体”、“组织”的名义侵犯个人的权利。在这里,对于专制主义而言,个人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不容侵犯的。在约翰 ·洛克等眼里,“人权”包括三个相关联的基本思想:第一,人权就是指个人的权利。第二是人权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三者不可分离的权利,“不可分离”,也就是三种权利一个也不能少,只讲生存权,不讲自由权,岂不成为动物保护法了?第三,人权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代表的,属于个人自己的权利,而且是天赋的权利,生而有之的权利。
人权是天赋的,是原生的,是生而有之的。而政府的权利,是人们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利,自愿联合起来,授予政府的,是后天的。而且人民如果认为必要,比如人权得不到所在政府的保护的时候,可以随时收回政府的权力。“个人观念”,就是个人是根本,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以及这种权利能否得到保护,是衡量一切,包括组织、社会、尤其是政府的根本。孰轻孰重,孰本孰末,在一些国家,把它搞颠倒了。所以,个人的权利,常常并且是轻易的被剥夺了,还误认为是“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是讲“道德”。结果,代表“大局”、“大我”的政府,政府官员,就可以堂而皇之、肆无忌惮的去“代表”他人的利益。结果,腐败成风,民无宁日。
“个人观念”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个人重于政府,人权大于主权。“个人观念”是约翰 ·洛克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我们需要来一次启蒙教育。
尊重个人,首先指的是国家,政府,那些有权力的机构,要尊重个人。有权力的机构尊重无权力的个人,这是人文思想的基点,也是民主政治的基点,同时,尊重个人,是尊重“每一个人”。作为个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正因为要尊重个人,所以任何人决不能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个人观念”,是一个神圣的、伟大的文化观念。“个人观念”是同专制主义作斗争的伟大武器,所以为专制主义所不容。同时,“个人观念”也是道德的源泉。所以,提倡个人观念的国家,道德状况反而比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要好些。因为“个人观念”告诉人们,自己有个人利益,要理直气壮的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容别人侵犯;同样,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任何时候,决不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于是,“保护自己,不损害他人”就形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力量,也是当今社会的道德基础。“自由观念”,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护个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也就是说,首先是针对政府而言的,是针对有权力的机构而言的。人权对一个人来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是选民赋予的,其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当人民的自由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政府的权力就应当被取消,所以叫“人本位”,人,以及人的自由,是衡量人类社会的标准。“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人的权利中,自由是最宝贵的,也是头等重要的。“自由观念”,首先也是针对政府而言的,规定了政府的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什么样的政府才能保护人的自由呢?约翰 ·洛克及其后来的继承者们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民选举的政府,只有三权分立的政府,只有实行轮换制的政府,只有实行新闻自由的政府,也就是由“选举制”、“分权制衡制”、“轮换制”、“新闻自由制”构成的民主政府,才能成为保护人的自由的政府。
约翰·洛克等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提出了伟大的观念,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种观念的制度保证,他们的伟大还在于开创了治理社会的新理念:不是靠口号,不是靠提法,而是靠自觉。制定一种相互制约的制度,让人们自觉遵守,相互制约。
“自由观念”,同时是指“每个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有自己的自由,争取自己的自由,决不损害他人的自由。怎样识别、判断是否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呢?人类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制定规则。制定以保护人的自由为宗旨的规则。这就是现代法制的基本观念,规则是保护人的自由的。于是,作为个人,违背规则也就是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作为个人,遵守规则就是尊重他人的自由,也是尊重自己的自由。于是,规则意识,就成为自由国家国民的。所以,自由主义,决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样,是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文地理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