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臧林的《经义杂记》求魔txt下载全文下载

经学余韵:再记林志钧
阵雨转阴天 最低24℃ 最高28℃&
?????????????
&&&您所在的位置:&->->&&
经学余韵:再记林志钧
日期: 07:00:00 作者:叶扬 来源:文汇报
经学余韵:再记林志钧
  ■叶扬
  林宰平先生这里为我大哥以细笔小楷书写的,是钱泰吉()的《曝书杂记》中有关臧玉林(名琳)及其所著《经义杂记》的一段。钱氏字辅宜,号警石,一号深庐,嘉兴人,所著《曝书杂记》,记叙平生所见各类书籍的要旨、体例、版本、校勘等等,其他学者的校雠工作,以及诸家抄、刻、收藏书籍的情况,是一部信息量大、体裁颇为独特的笔记,历来被学界视为校勘学、文献学的重要著作。父亲在《赠宰平》一诗中称赞他“点勘著述余,简帖复深邃”。按宰平著有《甲秀堂帖考》,其中部分曾发表于我叔父百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编的《群雅》杂志之中,又留有线装《北云集》,诗、文各一。校勘是宰平生平所好,《曝书杂记》当为他长置案头之书。又宰平与梁任公(启超)是知交密友,两人曾同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任公逝世前,交代家人委托宰平整理其遗著,《饮冰室合集》之出版,即由宰平主其事。任公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说,臧玉林的《经义杂记》之所以应该“另眼相待”,因为它是一部饶富乾嘉精神的康熙初年作品,可见梁、林对此书都有兴趣。想来两人虽然生平从事都在其他领域,但是清季蔚为大宗的经学,其流风余韵,在他们身上都还能见到。
  宰平在北大教哲学,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沈从文等人的回忆文字中对他都有所描述。宰平原配梁氏,1929年过世,生有一子林庚,日后亦成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但是父亲从未提到过他,大概并不认识。大姐回忆,我们家住在天津时期,宰平与其继配沈夫人常同来走动。小姐姐叶逢在天津出生后,沈夫人还特地来送了一对上面织有小鸡图样的围嘴。
  《北云集》中有一首五律《葱奇寄诗次韵答之》(56页)。遍觅父亲诗集,却找不到这样一首寄给宰平的五律。看来父亲自己手书编次、后来由大哥抄录装订成册的诗集,还有遗漏。据叶逢的回忆,父亲有一些诗,写好了以后就抄写在当时的日记里,后来日记在“文革”初期付诸丙丁,以致这些诗未能保存下来。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47余韵:再记林志钧
  余韵:再记林志钧■叶扬林宰平先生这里为我大哥以细笔小楷书写的,是钱泰吉()的《曝书杂记》中有关臧玉林(名琳)及其所著《经义杂记》的一段。钱氏字辅宜,号警石,一号深庐,嘉兴人,所著《曝书杂记》,记叙平生所见各类书籍的要旨、体例、版本、校勘等等,其他学者的校雠工作,以及诸家抄、刻、收藏书籍的情况,是一部信息量大、体裁颇为独特的笔记,历来被学界视为校勘学、文献学的重要著作。父亲在《赠宰平》一诗中称赞他“点勘著述余,简帖复深邃”。按宰平著有《甲秀堂帖考》,其中部分曾发表于我叔父百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编的《群雅》之中,又留装《北云集》,诗、文各一。校勘是宰平生平所好,《曝书杂记》当为他长置案头之书。又宰平与梁任公(启超)是知交密友,两人曾同在国学研究院任教。任公逝世前,交代家人委托宰平整理其遗著,《饮冰室合集》之出版,即由宰平主其事。任公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说,臧玉林的《经义杂记》之所以应该“另眼相待”,因为它是一部饶富乾嘉的康熙初年作品,可见梁、林对此书都有兴趣。想来两人虽然生平从事都在其他领域,但是清季蔚为大的,其流风余韵,在他们身上都还能见到。宰平在北大教哲学,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沈从文等人的回忆文字中对他都有所描述。宰平原配梁氏,1929年过世,生有一子林庚,日后亦成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但是父亲从未提到过他,大概并不认识。大姐回忆,我们家住在天津时期,宰平与其继配沈夫人常同来。小姐姐叶逢在天津出生后,沈夫人还特地来送了一对织有小鸡图样的围嘴。《北云集》中有一首五律《葱奇寄诗次韵答之》(56页)。遍觅父亲诗集,却找不到这样一首寄给宰平的五律。看来父亲自己手书编次、后来由大哥装订成册的诗集,还有遗漏。据叶逢的回忆,父亲有一些诗,写好了以后就抄写在当时的日记里,后来日记在“”初期付诸丙丁,以致这些诗未能保存下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股票/基金&
经学余韵:再记林志钧(附照片)
  叶扬  林宰平先生这里为我大哥以细笔小楷书写的,是钱泰吉()的《曝书杂记》中有关臧玉林(名琳)及其所著《经义杂记》的一段。钱氏字辅宜,号警石,一号深庐,嘉兴人,所著《曝书杂记》,记叙平生所见各类书籍的要旨、体例、版本、校勘等等,其他学者的校雠工作,以及诸家抄、刻、书籍的情况,是一部信息量大、体裁颇为独特的笔记,历来被学界视为校勘学、文献学的重要著作。父亲在《赠宰平》一诗中称赞他“点勘著述余,简帖复深邃”。按宰平著有《甲秀堂帖考》,其中部分曾发表于我叔父百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编的《群雅》杂志之中,又留有线装《北云集》,诗、文各一。校勘是宰平生平所好,《曝书杂记》当为他长置案头之书。又宰平与梁任公(启超)是知交密友,两人曾同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任公逝世前,交代家人委托宰平整理其遗著,《饮冰室合集》之出版,即由宰平主其事。任公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说,臧玉林的《经义杂记》之所以应该“另眼相待”,因为它是一部饶富乾嘉精神的康熙初年作品,可见梁、林对此书都有兴趣。想来两人虽然生平从事都在其他领域,但是清季蔚为大宗的经学,其流风余韵,在他们身上都还能见到。  宰平在北大教哲学,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沈从文等人的回忆文字中对他都有所描述。宰平原配梁氏,1929年过世,生有一子林庚,日后亦成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但是父亲从未提到过他,大概并不认识。大姐回忆,我们家住在天津时期,宰平与其继配沈夫人常同来走动。小姐姐叶逢在天津出生后,沈夫人还特地来送了一对上面织有小鸡图样的围嘴。  《北云集》中有一首五律《葱奇寄诗次韵答之》(56页)。遍觅父亲诗集,却找不到这样一首寄给宰平的五律。看来父亲自己手书编次、后来由大哥抄录装订成册的诗集,还有遗漏。据叶逢的回忆,父亲有一些诗,写好了以后就抄写在当时的日记里,后来日记在“文革”初期付诸丙丁,以致这些诗未能保存下来。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臧姓一族必看
臧姓起源:
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姬姓,早于姬臧,与姬发同宗,后封以臧地和姬地,我辈占臧地,故以臧地之封地为姓。春秋时,鲁孝公子驱封于臧邑,称为臧驱,后代子孙用封邑为姓。②用祖先字为姓。鲁惠公之子名欣,字子臧。后代子孙遂用臧字为姓。我辈自开天辟地并三皇五帝以来,起于神农系,自神农传列,至姬臧而下传列。
  “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臧姓后来在东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海望。史称“臧氏祖居东鲁,本仁祖义,世代相承”。明朝初年,大量移民于山东,来自江苏、山西的臧氏也随之迁徙而来,并在诸城、五莲、莒县等地形成望族。目前臧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一百位。臧姓在东汉之前乃有匈奴之血统,自东汉分支消亡后终归与汉。
郡望:  东海郡 今山东兖州东南。 堂号:  郡望堂号:东海。
字辈:  山东兖州臧氏字辈:士学山延印,尚大廷怀天,登修良明玉,德胜广谨勤。续字辈:继立振兴贵,承绪万化元,有志福祥再,保书永长传。
  江苏新沂臧氏字辈:鲁东海,太公年,八十遇周之文王于渭水。
后孟有又作十五字辈:孟文守克国,魁殿鸿学士,玉树永兴家。在同治年间又到吉林华家开荒,并在华家桥分出东西臧家。时当家人臧殿邦又作十五字辈:起承光宗志,百行孝为本,德重庆有余。
&&&&&&自清朝乾隆灭我族系后,现族谱供奉祖先臧孟有之母凭借手中大刀砍杀出一条血路逃亡山东省登州府(今烟台专区)黄县,后生我祖孟有,因是梦生故取名“孟有”。不知何时迁到关外海城县白石塞家富沟居住。由海城以后又迁吉林省长春。在长春北一百一十里华家桥北一带买下薛家地一个月(即三十垧),人称华家桥北臧家。及至咸丰年间克佩、克玺二公,分家分为两处,克佩居西臧家,克玺居东臧家,以后又称我屯为东西臧家,至今仍称其旧。(我系为西臧家)
臧氏对联:
上序先公&&&&饥告鼎&&&&谏观鱼&&&&聚族山东&&&&为臣忠直&&&&相承臧氏系
&&&&&&&&&&小传后世&&&&开荒田&&&&分茅土&&&&成家塞北&&&&教子义方&&&&犹有鲁儒风
&&&&&&&&&&&&
祖德宗功传家久,子孝孙贤继世长。千秋立业文兼武,百世传家孝与忠!
&&&&&&&&&&&&&&&&&&&&&&&&(鸿儒谨制)
&&&&&&&&&&&&
有史臣贤抚大业,无书忠义谱英名。(学锋谨制)
名人:  
臧荼,汉初诸侯王。本为燕王韩广部将。后率军从楚救赵,因从入关。项羽大封诸侯王,封他为燕王,迁韩广为辽东王他返燕,逐韩广赴辽东,韩广不从,被击杀。公元前202年,与韩信等拥刘邦称帝。旋又反汉,攻下代地。刘邦率军进击,他战败被俘
臧衍,臧荼之子,后被封西夏王。
  臧宫(?-58),东汉将领。字君翁,颖川郊县(今河南郏县)人。宫为人谨信质朴,勇略兼备。新莽末,曾任亭长、游徼,掌禁乡内奸盗之事。后率宾客参加王常等人“下江兵”起义军,任校尉。又归刘秀,战昆阳,转战河北,能功善守,以武勇著称。刘秀即位,任侍中骑都尉,封成安侯。又转战河南与江汉之间,又从击蜀地公孙述。后定封郎陵侯,官至左中郎将。
  臧旻,东汉将领。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人。灵帝时,为杨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熟悉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熹平六年(177),从段顺参加对鲜卑的战争为鲜卑所大败。
  臧洪(160-195),东汉末将领。字子源。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始举孝廉为郎。东汉末,为太守张超任命为功曹,劝说张超起兵讨伐董卓,于酸枣设坛,洪升坛盟誓,辞气慷慨,闻者莫不激扬。后归袁绍,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张超被曹操围困,向其求救,袁绍不允发兵,遂与绍决裂。袁绍兴兵围东郡,后城破被杀。今存文《酸枣盟辞》、《答陈琳书》,皆情辞慷慨,动人心弦。
  臧霸(167-227),三国曹魏臣。字宣高,泰山华(山东费县)人。少有勇名,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归曹操,拜琅玡相。曹操平河北,他屡出精兵稳定东方,以功封都亭侯,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从讨孙权,破吴将韩当,官至镇东将军。
  臧焘(?-422),南朝宋臣。字德仁,东莞莒(山东莒县)人。《南史·臧焘传》言其“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后虽为“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飱,不改其旧”。仕晋为国学助教。入宋,官至光禄大夫。
  臧熹(?-413),南朝宋将领。字义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好经学。隆安初兵起,熹乃习骑射,立志于功名。从武帝入京口,定建业,以功封始兴县五等侯,参武帝车骑中军军事。朱龄石伐蜀,熹率奇兵出中水,领建平、巴东太守,击败蜀将谯抚之于牛脾。寻遇疾卒于蜀。
  臧质(?-454),南朝宋将领。字含文,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臧熹子。初为世子中军参军,后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复出为建平太守,累居名郡,有气干,好言兵。文帝谓可大任,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加都督,守盱眙。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魏太武帝率军围攻数旬,屡攻不下,死伤甚众,乃解围而归。质以御守有功,迁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又以讨元凶之功,加车骑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封始兴县公。后因孝武帝猜忌,惧而反,兵败被杀。
  臧荣绪(415-488),南朝齐史学家。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幼孤贫,躬自灌园。好学能文,笃爱《五经》。无意仕进,潜心著述,教授生徒,自号披褐先生。宋末,与关康之俱隐居京口,时称“二隐”。肖道成任扬州刺史时,召为主簿,不就。曾综合王隐、何法盛等人所著晋史,撰成《晋书》一百一十卷,史料颇丰富,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史中,号为最完善的一部。唐太宗时房玄龄等重修《晋书》,即以臧书为蓝本。另著《嫡寝论》、《拜五经序论》,均佚。
  臧严,南朝梁文学家。字彦威,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少孤贫勤学,手不释卷,博闻强记,累迁为湘东王记室。历监义阳、武宁郡,累任郡多蛮左,前郡守常用武人,以兵镇护;严独与数门生单车入境,以德感化,群蛮悦服。官至镇南谘议参军卒,有文集十卷。
  臧盾(478—543),南朝梁臣。字宣卿,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城)人。少习《五经》,通章句。历尚书中兵部、中书通事舍人。迁尚书左丞、御史中丞。性公正,执法称职。复授中领军,掌天下兵事。居职以能著称。官至领军将军卒,谥忠。
  臧厥(495—542),南朝梁臣。字献卿,盾弟。初为西中郎行参军、尚书主客郎。历迁中书通事舍人、鸿胪卿。出为晋安太守,为政严酷少恩,吏民常为小事受杖罚,百姓谓之“臧虎”。复召为司农卿。大同八年,卒官。
  臧循(),北宋臣。字公献,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世居梅溪镇。元丰二年进士,为黟县尉,调桐庐县令,知下邳县。建中靖国初,除太仆寺丞。崇宁元年,迁鸿胪寺丞,坐事免官,复管勾元丰库。四年,为诸王府记室参军。大观四年以疾卒,年六十。著有文集十卷,已佚。
臧应奎,字贤徵,长兴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南京车驾主事。进贡中官索舟逾额,力裁损之。中官遣卒哗于部,叱左右执之,遁去。父所生母卒,法不得承重,执私丧三年。入为礼部主事,未几杖死。应奎受业湛若水之门,以圣贤自期。尝过文庙,慨然谓其友曰“吾辈殁,亦当俎豆其间”,其立志如此。&&明史列传第八十
丁元荐,字长孺,长兴人。父应诏,江西佥事。元荐举万历十四年进士。请告归。家居八年,始谒选为中书舍人。甫期月,上封事万言,极陈时弊。言今日事势可寒心者三:饥民思乱也,武备积弛也,日本封贡也。可浩叹者七:征敛苛急也,赏罚不明也,忠贤废锢也,辅臣妒嫉也,议论滋多也,士习败坏也,褒功恤忠未备也。坐视而不可救药者二,则纪纲、人心也。其所言辅臣,专斥首辅王锡爵,元荐座主也。
  二十七年京察。元荐家居,坐浮躁论调。阅十有二年,起广东按察司经历,移礼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书孙丕扬力清邪党,反为其党所攻。副都御史许弘纲故共掌察,见群小横甚,畏之,累疏请竣察典,语颇示异。群小藉以攻丕扬。察疏犹未下,人情杌陧,虑事中变,然无敢言者。元荐乃上言弘纲持议不宜前却,并尽发诸人隐状。党人恶之,交章论劾无虚日。元荐复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后邪党愈炽,正人屏斥殆尽,至有以“《六经》乱天下”语入乡试策问者。元荐家居不胜愤,复驰疏阙下,极诋乱政之叛高皇、邪说之叛孔子者。疏虽不报,党人益恶之。四十五年京察,遂复以不谨削籍。天启初,大起遗佚。元荐格于例,独不召。至四年,廷臣交讼其冤,起刑部检校,历尚宝少卿。明年,朝事大变,复削其籍。臧氏名人
  元荐初学于许孚远,已,从顾宪成游。慷慨负气,遇事奋前,屡踬无少挫。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满一载。同郡沈淮召入阁,邀一见,谢不往。尝过高攀龙,请与交欢,辞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遽别去。当东林、浙党之分,浙党所弹射东林者,李三才之次,则元荐与于玉立。
臧惟一次子。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任户部山西主事。20多岁时即升任陕西提学副使。选人取士持正不私,陕西人称之谓"水镜",后任浙江湖广按察使、河南、广东布政使。在广东任上,清操甚著,自书"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为座右铭。任宁夏巡抚时,于贺兰山打败嗦拜入侵,受皇上玺书褒奖,升兵部侍郎。死后赠兵部尚书。
  臧懋循(),明戏曲家。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任荆州府学教授、夷陵知县、南京国子监博士。万历十三年罢官。与王世贞、汤显祖相友善,改编刊刻了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编有《元曲选》等,并著有《负苞堂诗文选》行世。臧懋循的戏曲理论贡献,主要是针对戏曲创作中脱离舞台演出走向案头之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总结、推广了元杂剧的创作经验,提倡本色、当行,反对饾饤故事、堆砌词藻,这正是他编选《元曲选》的目的所在。他主张戏曲创作应当情词稳称、关目紧凑、音律谐叶,这正是他心目中当行的内涵。至于《元曲选》对元杂剧原作的删易之处,历来褒贬不一,但他编选了元人杂剧100种,使珍贵的戏曲遗产得以保存并广泛流传。
臧应选  [清]康熙二十至二十七年(一六八一至一六八八)任景德镇御窑督理官,管厂务,制器甚佳,故人以臧窑呼之。所烧瓷器诸色兼备:有蛇皮青、鳝鱼黄、积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浅红、浅绿、浅紫、吹红、吹青亦可。后之唐窑多仿其色。其五色、青花及描金、洋彩,皆精妙入神。《古瓷考略》
  臧琳(),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字玉林。清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时补县学生。后绝意科举,以读经考古、隐居教授为务。生平博览群籍,凡经史、百家、释道、稗官、野记无不浏览。深明两汉之学,尤精声音训诂。主张治经应据汉注唐疏,由字、词训诂以明道,治小学必以《尔雅》、《说文》为宗。以日常读书心得积文,成《经义杂记》,汇萃唐以前经师之说,以供学者参考征订。著作另有《尚书集解》、《大学考异》、《水经注纂》等。
臧镛堂:(公元年),字在东,号拜经,臧琳之玄孙;江苏武进人,著名清朝文人,经学家。
臧镛堂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学者,他因学问好而当时天下知名。
他曾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并曾帮助阮元汇辑《经籍籑诂》。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臧琳的《经义杂记》体例,撰成《拜经日记》,为诠释古书疑义、校勘误字音读的札记。
其弟臧礼堂亦为著名学者,母病,曾有学古人割股疗亲事,他逝世之日,臧镛堂在京,闻讣,哭之恸,为私谥曰“孝节”。
  臧礼堂,清经学家。字和贵。臧琳玄孙。臧庸弟。有孝行。研究经学,尤精于小学,善校订。曾从学于钱大听、卢文弨。著有《说文经考》十三卷,《尚书集解案》六卷,《三礼注校字》六卷,《春秋注疏校正》六卷。撰《孝传》一百余卷。三十岁卒。
臧在新(),字与成,清光绪八年(1882)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勤奋好学。时值列强欲瓜分中国,他痛恨丧权辱国的清政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辞故乡,入新军--陆军第三镇三十三标,不久,考入第九镇随营学堂,毕业后为见习官,翌年,考入江南讲武堂步兵科学习,成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积极宣传者,团结爱国志士,进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908),臧在新调任虎门炮台教练,常给士兵讲述关天培英勇抗敌的事迹,激发大家救国热情。
  宣统二年(1910),广州新军起义失败,臧在新回江苏任三十六标副军校,秘密联络江浙一带各营军官,传播革命思想,准备起义。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风暴席卷全国,臧任京江(镇江)炮台司令兼第五团团长。奉命率师进驻淮阴一带,抗击江南提督张勋所部,张北逃徐州。
  民国成立后,新建陆军第九师委臧任旅长,为其推辞,而充三十五团团长。北伐完成。临时政府处于困境,他无私无畏,抄直隶总督杨世骧等清廷官吏银粮作军需。陆军第一军柏文蔚军长曾呈文大总统孙中山:“十八旅三十五团臧在新于淮安,经收杨毓瑛、杨毓琨弟兄并徐金寿等捐助镇军饷银一万二千两,又稻谷三千三百五十石……。”表彰臧在新热心革命。
  南北议和时。臧在新任徐东剿匪司令,驻防徐州。其时,徐州屡遭张勋抢掠,民不聊生,饥民遍野,臧率部严防张勋辫子军复辟侵扰,维护治安,决心解决贫民生计,深得民众爱戴。
  民国2年(1913),臧在新功授陆军步兵上校。同年7月,孙中山主张二次革命,臧在新率部讨伐袁世凯。时黄兴在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臧在新任前敌总指挥,因徐州失守,臧部退守南京。后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臧也东渡日本购枪械,回国后隐居上海,挥毫疾书:“春光何时到,万物待新新;人刀何时用,杀他血淋淋。”
  孙中山于民国4年(1915)夏,任命臧在新为中华革命军淮上司令,他义无反顾,矢志图淮,约旧部待机起事,共歼国贼袁世凯。时值冯国漳盘踞江苏,忌恨臧在新,悬“谁捉臧在新,一两皮肉一两银”巨赏缉之。
  是年12月,蔡锷在云南起义讨伐袁世凯,臧在新认为机不可失,派同学陈云程与驻扎阜宁的旧部张宝华营联系,张宝华伪装赞同,暗为奸细。翌日,臧与陈乘船同赴阜宁,行至沟墩附近,被早就守候在那里的张宝华部逮捕,押解南京,经革命党人黄兴等营救未成。
  臧在新身陷囹圄,矢志不移,敌人威胁利诱,都遭他唾骂,慷慨陈词:“人可杀,筋骨不可卖。” 臧氏天下
  民国5年(日,臧在新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临刑前,他给人们留下最后一首正气歌:
  石城风雨天地昏,不辨啼痕与血痕。
  飞絮落花谁是我,雨花台畔赋招魂。
  殉难后,部属刘诸元将其遗体运回原籍。
  民国17年(1928),南京国民政府追授臧在新为中将衔烈上。是年5月21日,在烈士故里举行隆重安葬仪式,各界人士数千人参加葬礼,国民党军政要员都送挽联,烈士墓封土高三米,墓前有烈士半身塑像。碑文为:“辛亥革命烈士臧在新之墓。”两旁建6间护墓瓦房,政府拨款栽植松柏两千株,成一座庄严肃穆之烈士陵园。
本名南桥,又名大聋。两城镇青岗沟村人。1924年生。现任台湾省黄兴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兴大学副校长。先生精通十项艺术,可谓艺术奇才。他写的诗有李白之风,独树一帜,有1000多首出版。其书法初学欧颜,精研魏晋,兼善各体,尤工草书,师从于右任先生。和1968年,蝉联日本国家大书艺院举办的国际万人书画赛冠军。国画初学“四王”,并习八大山人、齐白石等,集各家之长,创新章法简约。他的篆刻艺术直追秦汉,融齐白石刀法,颇具创意。先生的摄影、版画、剪纸、木雕刻、竹刻和插花都别具一格。1979年,他个人十项艺术作品在台北展出,轰动一时。主要著作有《臧真白全集》、《臧真白诗集》、《中华草篆大词典》等。
  其他臧姓名人有南宋大臣臧丙;元大臣臧卜;明大臣臧惟一等。近当代臧姓名人有诗人臧克家、臧恺之,作曲家臧天朔,歌唱家臧玉琰等。
自东周至今臧氏名人辈出。春秋时有臧孙辰、臧孙许、臧纥皆为官。在鲁国执政的臧文仲、历仕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武仲,官司寇。汉初有臧茶被项羽封为燕王,后拥刘邦称帝。南朝有臧奉先曾任建陵令,臧庸民任国子监助教,有史学家臧荣绪(415—488),齐莒县东莞人,著《晋书》一百十卷,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书》中号为较完善的一部,还著有《嫡论》、《拜五经序论》、《续同记》等。臧陵、臧严均属莒县东莞人,皆任参军。东汉时臧昱,广陵射阳人(江苏宝应东)人,灵帝时为扬州刺史,后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洪(160—195)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明朝有臧惟一,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臧尔劝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臧允德任锦衣千总。以上三人属诸城人。臧懋循明戏曲家、文学家,浙江长兴人,明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弃官归里,著有《古诗所》、《唐诗所》、《元曲》等。清朝有臧庸(1767—1811)经学家。臧应选、臧琳皆为官。臧振荣,诸城人,任江西宁州知府,政绩显赫,很受百姓称颂。臧在新,子与咸,江苏阜宁人,清任虎门炮台教练,后赴日本,归国后被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臧氏同宗交流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云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进士5人,举人1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臧氏天下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臧氏族人走向社会,或文或武,部省市级干部很多。尤其恢复高考后,吾族人读大学的人数猛增,已有博士、研究生走向不同岗位。还有在海外搞科研工作的,他们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志士全义;
刺史建功。上联:东汉广陵射阳人臧洪,字子源,举孝廉,初任即丘长,董卓专权时,他任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劝说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联合讨伐董卓。后来归附袁绍,历官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曹操围攻张超时,袁绍不去救援,他便与袁绍断绝了关系。袁绍攻打东郡,城破后被杀。 下联:南朝宋莒县人臧质,字含文,文帝时任徐、兖二州刺史。元嘉末年镇守盱眙,抵御北魏的进犯有功,又参与讨伐元凶刘劭,封始兴郡公志士全义;
刺史能军。 同上东海世泽;
谏鱼家声。 全联指春秋鲁国大夫臧驱,曾谏鲁隐公如棠(今山东鱼台西北)观鱼云台勋绩;
郜鼎铭箴。上联:汉朝臧宫,从光武征战,以勇著称,破群贼,以功封郎陵侯,云台著其勋绩。 下联:春秋宋华父督弑殇公,以郜大鼎赂鲁,桓公取之,臧孙达谏之。周内史称其“谏之以德”生应瑞梦;
计脱孤儿。上联:南朝徐陵,号孝穆,其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凤而生徐陵。 下联:鲁乱时,鲁孝公保姆臧氏以子代孝公,孝公得免害,号称“义保”鄞南显奇效;
永乐留丰功。上联:宋代名医臧中立,元丰中,至鄞南湖,日治愈病人数千人。 下联:明代书法家臧性,永乐中,以善书征秘阁,缮写《永乐大典》。官宜兴令,刚毅严谨义和招民千户;
文仲历仕四君。上联:南朝宋临海太守臧熹,字义和,好经籍,后习骑射,志立功名。晋隆安初人武帝至建业,收图书、器物、封府库。就临海太守,整顿纲纪,招致流民,归者千余家。 下联:春秋鲁国正卿臧孙辰,字文仲,历仕庄、敏、僖、文四朝,老成持重,维护宗法礼治,对外主张加强互助,曾亲自携带币器,告籴于齐,以赈鲁饥东邻西舍千祥聚;
海宴河清万象新。 臧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东海”嵌字联万人御敌称忠勇;
百卷宏篇见匠心。上联:清代官吏臧纾青。道光举人。鸦片战争爆发后,曾团练乡兵万人,备以御敌。1841年入扬威将军奕经幕府。他反对妥协求和,主张奏召林则徐至浙江襄办军务,创伏勇散战法以破英国侵略军。 下联:南朝齐史学家臧荣绪。少耽书史,有志节,与吴康长期隐居京口,潜心著述,成《晋书》一百一址卷,记两晋史事详尽,为唐初官修《晋书》的主要依据徐孝穆生应瑞梦;
鲁义保计脱孤儿。 上联:徐陵母臧氏。 下联:鲁孝公保姆臧氏凌霄羽毛原无力;
坠地金石自有声。 当代诗人臧克家自题联气干雄宏,擢二州民牧;
学问淹博,修一代史书。 上联:臧质。 下联:臧荣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采花行 俊虎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