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闵行区马桥镇规划有的地方没修村村通公路要找谁,闵行区马桥镇规划分路碑村所有的地方都修村村通公路了,在分路碑村一

保康县马桥镇有的地方没修村村通公路要找谁,马_保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98贴子:
保康县马桥镇有的地方没修村村通公路要找谁,马收藏
保康县马桥镇有的地方没修村村通公路要找谁,马桥镇分路碑村所有的地方都修村村通公路了,在分路碑村一
还有两户没修而且都还没盖房子,目前就等路修好了盖房子但是村干部一直在找借口不修,应该找谁?求指点
现在都过了高峰期了
我们那里还是土路!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马桥镇信息门户_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马桥镇
   时间:
邮编:441614
&马桥镇简介:&&&&&&&&&&&&
马桥镇地处保康县西南部,东望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樊,西接世界生物公园神农架,南通全国电力枢纽宜昌,北邻著名车城十堰。辖
人,耕地面积
亩,版图面积
平方公里。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最高海拔
,最低海拔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马桥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素有
磷矿之镇、水电之乡、药材之园
的美誉。镇内
平方公里的地带藏有磷矿,以
亿吨的储量、有效含量高的品位、稳定的地质结构等优势,在湖北省乃至中原地区占据首位,跻身全国八大磷矿之四,尤其是白竹矿区是全省仅有两个国家级规划矿区之一。粉清河是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林川河、低茨河、横溪河、金斗河等八条,境内总长
余公里,植被完好,雨水充足,水能蕴藏量达
千瓦。境内有金钗、天麻等名贵药材
种,自古就有
鄂西北天然药库
的美誉,尤以天然北柴胡最为著名,具有条粗根壮、成熟期短、药用成份高等特点,被湖北省定为地道中药材。
  马桥镇是襄樊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湖北省第二轮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
个重点镇之一。近年来,马桥镇按
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的思路,以规划为先导,以建设为重点,以管理为保障,将土地、道路、建筑等可经营的城镇元素推向市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兴
建集镇,镇容村貌日新月异。
&&&&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团支部书记 1982.7 湖北保康 大学 2006.5 团员 李娟(女)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团总支副书记 1983.12 甘肃天水 大学 2005.7 团员 宋芳蓉(女,土家族)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三坪希望小学校长 1973.8 湖北五峰 大学 1988.9 党员 ..
&&&&前晚,在华中科大公共管理学院,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的村支书孙开林,应邀向大学生们畅谈“创业”。一个小时的报告,先后5次被掌声打断。 在华中科大的讲坛上,曾走上过粲若繁星的名流、大学者、企业家,如今,这位村支书是如何面对台下一双双挑剔的眼睛?“我感到压力很大,..
&&&&杨玲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家住襄樊市保康县马桥镇河南坪村。1月15日,杨玲冒着大雪踏上了回襄樊的火车。到达襄樊后,因高速公路封闭, 杨玲被困在襄樊,她在襄樊汽车站等了一宿后只好到同学家借住几天。 五天后,大雪初歇,杨玲乘车赶到谷城,欲绕道回家,..
&&&&1月 27—28日,保康县 公司新任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贵德强、副总经理张祥坤顶风冒雪、驱车100多公里,赶到与神农架接壤的马桥镇堰垭村35KV桥三线林川支线抢修工地,指挥线路抢险工作,与施工人员一起,搬运抢险物资,并慰问一线施工人员。贵书记说:“今天,我和张总代表公司党委专门看望大家,临行前,..
&&&&考虑到货车车主工作时间弹性大、缴费不方便的因素,保康县征稽所在马桥镇设立了征费点,通过电话预约缴费和“叫醒门铃”等形式,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征费服务。“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窗口行业形象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襄樊征稽部门通过稽查服务万里行活动,..
&&&&今年5月25日,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投资30万元,与湖北大学合办 了新农民培训班,选派35名农民学习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时间35天。 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山区,近年来,从单纯的磷矿开采发展到磷产品系列开发,加上旅游酒店经营和白酒生产等,..
&&&&前日,保康县马桥镇分路碑村青年雷远军,在该县第二中学设立“世昌奖学金”,他的真诚感动着大家。 雷远军31岁,现为东莞市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前,因家境贫寒,他几次险些辍学,靠着一些好心人的救助,才读完中专。1997年,他南下东莞开始创业。10年来,..
&&&&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的35位农民授企业战略管理课,这些以前从未迈入大学门坎的农民们听得有滋有味。 湖北大学为该村开办的新农民培训班于上月末开班,时间35天,设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昔日贫困、闭塞的尧治河村,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
&&&&前日,湖大商学院教授宋鸿,正耐心地给襄樊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的35位农民上企业战略管理课。 上月25日,该村投资30万元,在该校开办新农民培训班,开设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时一个多月。 该村地处保康、房县和神农架三县区交界的大山深处,平均海拔1700米,..
&&&&上月25日,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投资30万元,在湖北大学开办新农民培训班。该班开设了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时间两个月。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村“两委”带领农民修路,架电、开发磷矿石、建水电站。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
马桥镇附近照片:
寺岭眺望马桥镇
美如家商务酒店
寺岭眺望马桥镇
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堰垭村
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堰垭村
堰垭村居民小区
 &&&&请本地朋友帮助解答下面问题
马桥镇周边自然村(距离,海拔,面积)
服务提供:-->-->保康县
保康县介绍
行政区划:两峪乡 过渡湾镇 寺坪镇 马桥镇 歇马镇 马良镇 店垭镇 龙坪镇 后坪镇 黄堡镇 城关镇 长途区号:0710邮政编码:441000车牌号码:鄂F行政代码:420626隶属政区: 襄樊市行政级别:县级市
&&&& 保康始建于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建县前,春秋战国时期属楚,楚先民熊绎曾辟业于荆山保康;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东北部为荆州南郡房陵县辖; 三国魏置示(祁)乡县;西晋置沮阳县;北魏置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相继设受阳、 荆山、土门、归义县;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废县入房陵。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保康得名,据清同治丙寅年《保康县志新纂》载:“邑归属房,宋雍熙三年置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邑名始此。”亦暗寓“保康人民安居康乐”之意。
    明清时期隶属郧阳府, 民国初期属襄阳道尹公署,后又于1932年、1935年分别改属第八、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10月,成立保康县爱国民主政府,并另划保康的百峰,兴山的榛子树岭,南漳的重阳、马良、店垭,宜昌的黄柏河等地成立南保兴宜县爱国民主政府。1949年4月, 南保兴宜县撤销, 南漳的重阳、 马良、店垭划归保康,保康隶属襄阳地区专署。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建立市带县体制,保康属襄樊市辖。
    保康地处鄂西北,位于襄樊市西南部。跨东经110°45’,一111°31’,北纬31°21’--32°06’,东临南漳,北接谷城,西与房县、神农架交界,南与远安、宜昌、兴山毗邻。县境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68.5公里, 总面积3225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1.7%。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 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较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全县有大小山头3100余个,大小山沟3300余条,平均海拔910米。
    境内最高点欧店关山,海拔2000米;最低点过渡湾枫桥,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县可分为5种类型: 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 500―800米的半山占 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 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等,局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但因地理关系,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 山区农业历来是既无全收之年,亦无全灾之年。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 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等,局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但因地理关系,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 山区农业历来是既无全收之年,亦无全灾之年。
    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79106户,总人口292968人,其中男性154258人,女性137710人;城镇人 43636人,农业人口 249332人。
    保康现辖城关、黄堡、后坪、龙坪、马良、店垭、歇马、马桥、寺坪、过渡湾10个镇和1个两峪乡,共265个行政村
    香菌,又名香菇。为优良食用菌,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含有抗癌物质。香菌生长于丛林枯死的栗、栎、漆、枫等树上,不耐高温,子实体在立冬后至翌年春清明前生长,仲暮春采摘。
    木耳:生产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核桃:又名胡桃,为上好的木本油料,也是营养丰富的果品。其果仁含有亚油酸甘油脂,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核桃树喜光,深根性,适宜湿润、肥沃的土壤,保康600米以上的半高山、高山分布较广。
    板栗:干鲜果之一。果实营养丰富,鲜醇甘美,与仔鸡炖、炒为美味佳肴。板栗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胡罗卜素和人类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抗坏血酸等。
    魔芋: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扁球形块茎,有毒,须石灰水或卤水漂煮后,方可食用。魔芋中含有用途很广的植物多糖,含量高达40-50%,可有效地防止便秘,胆结石、结肠癌,对痔疮、静脉瘤有辅助疗效。多食魔芋精粉,可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平衡,防止糖尿病。
    天麻: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株无叶绿素,成熟后,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内含香夹兰醇、甘类、微量生物碱等物质,为名贵中药。
    另外,保康还盛产白木耳、猕猴桃、油桐、柿子、银杏、金银花、金钗等土特产品,在县城已形成土特产品购销一条街,两个专业市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出口欧洲多个。
  【基本情况】
    2002年,保康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16公顷,比上年下降6%。其中水田3620公顷,旱地20286公顷。辖10镇l乡,有村居委会265个。年末有79106户、291968人,其中男性154258人,女性137710人。非农业人口43636人,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7.6‰,自然增长率-1‰,计划生育率98.4%。县城区17541户、54543人,其中非业人口34271人,流动人口约5000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4.8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三产业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1%。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479公顷,比上年增长9.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098公顷,比上年下降11%,总产量105488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产量分别为230271吨、20413吨、46036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3%、4%、11%。芝麻、油菜、花生总产量分别为258吨、5299吨、700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7%、10%。土特产总产量分别为水果5470吨、比上年增长18%,茶叶1050吨、比上年增长10%,香菇631吨、比上年增长1.3%,木耳336吨,比上年增长0.5%。专业种植蔬菜1190公顷,总产量5564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3%。畜牧业总产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26%。肉类总产量21870吨、禽蛋总产量196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5.3%。在肉类总产量中:猪肉17499吨、牛肉650吨、羊肉519吨。年末存栏生猪21万头、牛41310头、羊74000只,分别比上年增长0.1%、持平、增长2.3%。渔业产值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业机械总动力8.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农业耕作机械72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24台,与上年持平。排灌机械1298台,收获机械4台,运输机械722台。全县农业机械净值1.6亿元,均为农户所有。全县机耕面积250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450公顷,机械收获400公顷,全县化肥施用量10360吨,比上年下降12.9%。县财政支农资金94万元,金融系统年末农业贷款余额79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3%、69%。
    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规模工业企业28家。2002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利税总额358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6.63%。总资产贡献率7.87%,资产负债率81%,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全员劳动生产率22837人/元,产品销售率97%。主要产品产量:磷矿石202万吨,比上年增长57.18%;磷肥41017吨,比上年增长13.61%;硫酸18002吨,比上年增长24.06%;皂素74吨,比上年增长45.1%。建筑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全县集市贸易市场27个,总面积3.5万平方米。社会销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集市贸易成交额36272万元,比上年增长4.1%。有自营出口企业8家,自营出口l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万美元。
    全县公路总里程2351公里,国道120公里,省道176公里,县道474公里,乡镇村道2055公里。有汽车客运站4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3个。开通汽车客运线路12条、班次20个。营运线路总里程770公里。可直达全国2个省(市)、15个地(市)县。有营运客车80辆、中巴车65辆、的士15辆。全社会公路运输完成客运总量236万人次;货运量20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4%、4.8%。邮电系统有职工140人,完成业务总量2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1亿元。城乡电话用户2.5万户,比上年增长25.6%。移动电话671O户,比上年增长32.6%。电话普及率8.6倍/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65部/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162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支出116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13.3%。国税完成3115万元,地方税收完成19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6%。在税收总额中,个人所得税完成123万元,比上年下降7.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54199万元、其中城乡个人存款余额1281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14.9%。银行贷款余额49728万元,比上年下降1.46%。全年保险费收入1944.万元,理赔119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43.4%。
    全年全社会实际投资总额36938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1%。其中国有投资21418万元、集体投资2030万元、私有经济和个体投资112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9%、1.5%、5.9%。在国有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6.9%、54.3%、38.8%。2002年投资项目主要用于桥梁、隧道、硬化路面等公路工程建设,一中迁建,清溪南路改造、移动基站等工程建设。
    全县科研机构5所,科研人员26人。其中:从事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14人,在项目攻关的研究人员中,具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各12人、2人。全年投入科研经费8万元,直接科研经费比上年增长6%。重点科研成果情况有:有机茶研制开发、紫薇和蜡梅资源调研保护与繁殖推广这3项获襄樊市科技进步奖。
    全县高中2所,在校学生2469名,在任教师131人。当年升入高等院校455名,比上年增长1倍。初级中学19所,在校学生16569名,在任教师843名。小学170所,在校学生24243名,在任教师1313人。幼儿园74所,在园幼儿2038名。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938名,在任教师63人。
    全县有广播站(电台)12个,电视台2座、差转站12个,有线电视台1个,每天播出电视节目27套。文化馆(站)18个,28人。城乡电影院16座,放映108场,观众10万人。全社会图书发行700万册,其中新华书店发行340万册。
    全县有乡镇以上卫生机构63个,病床581张,专业技术人员855人。经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持有医疗证照的乡村医生493人,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急诊31.02万人次,传染病发病率130/10万。
    全县人均消费支出2024元,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分别为18.3平方米、15.2平方米。
    农村百户拥有:彩电21台,摩托车15辆,固定电话25部,移动电话2部,洗衣机11台。城镇百户拥有:彩电99.3台,摩托车26.4辆,自行车65.6部,洗衣机85.1台,电扇146.6台,空调7.3台,冰箱55.5台,热水器28.2台,电话86部,移动电话34.9部,影碟机35.1台。
  【城关镇】
    2002年,城关镇有版图面积24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3.9顷,辖24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全镇年末总户数6179户,总人口21386人,人口出生率6.88‰,死亡率7.73‰,计划生育率98.16%。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900万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6.9%、3.6%。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粮食播种面积1662公顷,总产量739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208.8公顷,总产21.7万公斤,茶叶9.29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13586头,羊1631只,牛1167头,早涝保收面积303.87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2360万元,上交税收640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64家。个体工商3144户,销售额6550万元。
    全镇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2748名,在任教师179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2%。全镇有电视机4286台。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蔬菜面积333.33公顷,产量1750万公斤,产值1750万元;黄姜333.33公顷,产量5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魔芋266.67公顷,产量600万公斤,产值720万元;柴胡100公顷,产量15万公斤,产值300万元。外出务工1800人,产值720万元。
  【黄堡镇】
    2002年,黄堡镇有版图面积29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0公顷,辖29个村,全镇年末总户数6569户,总人口24542人,人口出生率5.49‰,死亡率9.8l‰,计划生育率98%,镇直人口数906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902万元,财政收入2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3元。分别比上年持平、-17%、-4%。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243万元,比上年减少3%,粮食播种面积3816.87公顷,总产量1059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689.53公顷,总产70万公斤,烟叶27万公斤,茶叶18.2万公斤,香菇12.7万公斤,木耳5.4万公斤,牛羊猪肉产量95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13500头,羊4642只,牛4096头,早涝保收面积254.47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207万元,上交税收56万元。工业企业(民营企业)82家。个体工商户245户,销售额15107万元。
    全镇中小学28所,在校学生3724名,在任教师221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3%。全镇有电视机3830台,安装电话677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面积1975.8公顷(茶叶941.4公顷,烟叶231.87公顷,魔芋323.87公顷,药材478.67公顷),烟叶产量27.8万公斤,产值206万元,茶叶产量18.2万公斤,产值364万元,魔芋300万公斤,产值150万元。外出务工2713人,产值1423万元。
    板仓河与后湾村合并后为后湾村,獐子沟村与庙垭村合并后为庙垭村,水竹园村与花栎树包村合并后为花栎树包村,李湾村与三官庙村合并后为三官庙村,朝阳观村与耿家湾村合并后为耿家湾村,堰湾村与乍峪村合并后为乍峪村,黄家沟村与天鹅村合并后为天鹅村,马鞍山村与观音堂村合并后为观音堂村,罐垭村与吴家岭村合并后为吴家岭村。
    原黑洼村改名为大竹园村,原金竹荒村改名为青龙湾村,原谭家荒村改名为三管石村。
  【后坪镇】
    2002年,后坪镇有版图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3.27公顷,辖13个村,全镇年末总户数2872户,总人口10496人,人口出生率6.96‰,死亡率7.97‰,计划生育率98.68%,镇直人口数800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836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92,分别比上年增12%、2%、10%。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粮食播种面积1434.73公顷,总产量400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190.33公顷,总产18万公斤,烟叶35万公斤,茶叶1.6万公斤,香菇2万公斤,木耳0.85万公斤,牛羊猪肉产量53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7760头,羊3246只,牛1677头,旱涝保收面积533.33公顷。
    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00万元,上交税收15万元。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10家。个体工商户450户,销售额900万元。
    全镇中小学11所,在校学生1504名,在任教师101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1%。全镇有电视机1800台,安装电话500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烟叶面积333.33公顷,产量120万斤,产值420万元。外出务工600人,产值400万元。
    合并后的村名:车峰坪、前坪、后坪、洪家院、汪家沟、蜡烛山、兴隆坡、詹家坡、三岔、堰塘冲、高碑、九池、分水岭。
  【龙坪镇】
    2002年,龙坪镇有版图面积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3.27公顷,辖10个村,全镇年末总户数2866户,总人口10310人,人口出生率7.5‰,死亡率9.9‰,计划生育率95.2%,镇直人口数479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900万元,财政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下降47%、增长6.31%。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40万元,比上年增长6.09%,粮食播种面积3222.2公顷,总产量461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63.47公顷,总产量4.29万公斤。烟叶81400公斤,香菇40200公斤,木耳58300公斤,牛羊猪肉总产量78.5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7590头,羊4516只,牛4669头,旱涝保收面积1万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50万元,上交税收14.4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5家。个体工商户137户,销售额1200万元。
    全镇中小学6所,在校学生1587名,在任教师100人,小学入学率99.65%,初中巩固率97%。全镇拥有电视机400台,安装电话475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蔬菜面积1866.67公顷,产量0.75亿公斤,产值1500万元,外出务工540人,产值308万元。
  【马桥镇】
    2002年,马桥镇版图面积4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1.33公顷,辖30个村、18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7331户、30039人。人口出生率6.78‰,死亡率2.37‰,计划生育率100%。镇直人口数417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财政收入13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6元,分别比上年增16.7%、21%、8.1%。
    全年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4238.93公顷,总产量1447.57万公斤,油料面积343.6公顷,总产量28.39万公斤,茶叶产量3.8万公斤,香菇2.79万公斤,木耳6352公斤,牛、羊、猪肉产量287.25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28889头,羊14136只,牛3562头,旱涝保收面积365.53公顷。
    全镇工业总产值2.3亿元,上交税收1071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1324家。个体工商户451户,销售额1130万元。
    全镇中小学24所,在校学生5132名,在任教师270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5%。全镇有电视机6141台,电话540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全镇柴胡面积1200公顷,产量270万公斤,产值5400万元;黄姜400公顷,产量900万公斤,产值1800万元;桑园面积200公顷,蚕茧37.5万公斤,产值60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1764人,劳务收入1117.6万元。
    合并后村名:周湾村、张湾村、河南坪村、马桥街村、中坪村、鸡公岭村、黄龙观村、鳌头山村、笔架村、横溪村、两河口村、桃坪河村、安家湾村、白竹头村、高桥河村、峰山村、黄湾村、罗家山村、林川村、堰垭村、董家沟村、尧治河村、白果村、金斗村、古泉沟村、大三沟村、九里川村、唐二河村、老鸦池村、分路碑村。
  【马良镇】
    2002年,马良镇有版图面积33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3.73公顷,辖39个村,镇年末总户数1O032户,总人口34014人,人口出生率4.94‰,死亡率7.8‰,计划生育率97.66%,镇直人口数2345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199.35万元,财政收入4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6%、减少66万元、增加95元。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609.25万元,比上年增长6.7%,粮食播种面积4277.6公顷,总产量1567.55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977.6公顷,总产量155.94万公斤,烟叶136.79万公斤,茶叶89131公斤,香菇41790公斤,木耳12748公斤,牛羊猪肉产量263.97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32242头,羊7084头,牛5484头,旱涝保收面积364.4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590.1万元,上交税收107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7家。个体工商户622户,销售额9654万元。
    全镇中小学38所,在校学生4729名,在任教师319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9%。全镇有电视机6998台,安装电话1285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烟叶面积800公顷,产量136.79万公斤,产值547.16万元,外出务工3009人,产值1274.86万元。
  【歇马镇】
    2002年,歌马镇有版图面积6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3.2公顷,辖49个村,全镇年末总户数12800户,总人口49126人,人口出生率6.1‰,死亡率7.5‰,计划生育率99.67%,镇直人口数3366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395.7万元,财政收入7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7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73%、下降4.7%、增长3.9%。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422.73万元,比上年减少8.2%,粮食播种面积6930.4公顷,总产量2240.12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1115.67公顷,总产121.52万公斤,烟叶238.45万公斤,茶叶91880公斤,香菇147975公斤,木耳93635公斤,牛羊猪肉产量396.3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49594头,羊25282只,牛12814头,旱涝保收面积1443.4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973万元,上交税收138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15家。有个体商户1100户,销售额9375万元。
    全镇有中小学59所,在校学生6243名,在任教师414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3%。全镇拥有电视机7926台,安装电话880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面积346.67公顷,产量2760万公斤,产值696万元,外出务工人员5000人.产值2750万元。
  【店垭镇】
    2002年,店垭镇有版图面积13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4公顷,辖17村,全镇年末总户数5402户,总人口17198人,人口出生率6.06‰,死亡率8.01‰,计划生育率99.06%,镇直人口数918人。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402万元,财政收入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下降18%、增长4.2%。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8%,粮食播种面积2117.4公顷,总产量1001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701.4公顷,总产量122万公斤,烟叶92.3万公斤,茶叶18万公斤,香菇1.1万公斤,木耳1500公斤,牛羊猪肉产量150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1737l头,羊1831只,牛2052头,旱涝保收面积391.87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96万元,上交税收72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110户,销售额758万元。
    全镇中小学17所,在校学生2039名,在任教师140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8.6%。全镇有电视机3981台,安装电话968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茶叶、桑园、烟叶等面积9134.73公顷,产量210.2万公斤,产值977.7万元,外出务工2000人,产值1039万元。
    合并后的村名:杨树垭、垭子口、格栏、贯坪、徐家堰、锅厂、望粮山、栾家坡、公溪沟、白蜡、黄坪、老街、神农、天宝寨、大林、天星、观淌。
  【寺坪镇】
    2002年,寺坪镇有版图面积35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1公顷,辖26个行政村,全镇年末总户数7258户,总人口28718人,人口出生率6.02‰,死亡率6.97‰,计划生育率95.91%,镇直人口数1752人。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700万元,全年财政收入18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7%。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721万元,比上年增长9%,粮食播种面积2916.6公顷,总产量713.5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356.73亩,总产量37.78万公斤,茶叶25246公斤,香菇4517公斤,木耳6535公斤,牛羊猪肉产量174.52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17926头,羊5969只,牛2442头,旱涝保收面积210.2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979万元,上缴税收60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689户,销售额4479万元。
    全镇中小学35所,在校学生4517名,在任教师253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9%。全镇有电视机4073台,安装电话1500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黄姜种植面积达到919.8公顷,产量达1212.5万公斤,产值达2910万元,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3050人,年创产量933.75万元。
    合并后的26个村分别为:岗子村、庹家坪、瓦房滩村、台子包村、简家坪村、寺坪村、蒋口村、道场坪村、大畈村、皮家坡村、李家湾村、茶树坪村、大河洼村、台口村、七里扁村、天子坪村、三尖山村、升石坪村、峡口村、龙凤村、宦家坪村、樟木沟村、罗家湾村、蒋峪村、砂坪村、金堂村。
  【过渡湾镇】
    2002年,过渡湾镇有版图面积1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3.73公顷,辖13个村。全镇年末总户数3372户,总人口11562人,人口出生率6‰,死亡率8‰,计划生育率96%。镇直人口数358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9577万元,财政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2%、8.4%。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00万元,比上年增加8%,粮食种植面积1219.87公顷,总产量446.06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306公顷,总产30万公斤,烟叶6000公斤,茶叶6万公斤,香菇5万公斤,木耳1万公斤,牛羊猪肉产量111.4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9293头、羊2896只、牛l392头,早涝保收面积155.47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257万元,上交税收37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29家。个体工商户180户,销售额250万元。
    全镇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1950名,在任教师122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7.1%。全镇拥有电视机2273台,安装电话720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黄姜面积499.13公顷,产量380万公斤,产值988万元,外出务工3300人,产值1200万元。
  【两峪乡】
    2002年,两峪乡有版图面积164.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7公顷,辖11个村,全镇年末总户散3O11户,总人口1O430人,人口出生率5.63‰,死亡率11.26‰,计划生育率100%,镇直人口数583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206.6万元,财政收入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下降13.2%、下降9.6%。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17.24万元,比上年减少15.14%,粮食播种面积1482.73公顷,总产量467.27万公斤,油料种植面积217.93公顷,总产量17万公斤,烟叶74.28万公斤,茶叶22580公斤,香菇91150公斤,木耳44526.5公斤,牛羊猪肉产量88.24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6554头,羊4790只,牛2549头,旱涝保收面积86.67公顷。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58万元,上交税收56万元。有工业企业(含民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248户,销售额101万元。
    全镇中小学15所,在校学生1581名,在任教师110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8.2%。全镇有电视机1757台,安装电话589部。
    农业结构调整后,特色产业烟叶面积666.67公顷,产量125万公斤,800万元。外出务工873人,产值698.4万元。(李柏宁)
商务联系E-Mail:
中国区划地区代码大全 power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马桥镇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