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歇后语中的转隐喻和转喻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隐喻研究中以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为代表的隐喻学派以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为基点开展研究,提出了很多隐喻新观点。国内许多语言学者近年来热衷于介绍和研究西方隐喻理论,却大多忽视将其用于汉英隐喻比较,使引进的隐喻理论未发挥出潜在的价值。本论文尝试把隐喻的思维观和隐喻的文化关联理论用于汉英隐喻分析,把隐喻与思维的关系同隐喻翻译与思维的关系相结合,开展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由此提升隐喻翻译的理论层次。
本论文比较汉英隐喻的文化相互关联性和文化缺失性,分析隐喻翻译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前人的尝试,提出隐喻是思维方式可拓展到隐喻汉英翻译也是思维方式上,隐喻源于思维,思维决定隐喻的寓意;没有思维就没有隐喻,也没有隐喻的正确理解,同样,没有认真思维就无法实现恰当的隐喻汉英翻译。
本论文用从西方隐喻研究理论新观点中得到的隐喻翻译新认识,剖析隐喻汉英翻译中比较典型的翻译缺陷问题,完成了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翻译方法论和与译文衡量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研究,具体成果有四项:
1.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的三原则与内涵:(1)保持隐喻特征;(2)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3)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该原则总要求是:隐喻翻译完成后,汉语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能够在英语译文读者的思维中“映射”;
2.提出了保持隐喻特征,实现汉英隐喻的喻体意象转换的两条衡量标准:(1)泽文与原文喻源域的映射意象一致,(2)译文与原文的“喻体共知性”一致。该衡量标准可判断译文与汉语喻体内涵上是否一致,文化意象转换是否适当;
3.提出了接通汉英隐喻关联文化内涵的三个翻译方法与内涵:(1)转换喻体,(2)扩展隐喻,补出寓意,(3)直译喻体,增加释义;为译文喻体在内涵上与不同的汉语文化喻体“一脉相承”确立翻译方法;
4.创立了为实施“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翻译原则的一个新译法:“文化喻体直译+内涵“解”译”。该新译法是从汉语歇后语的构成引发的思维创新,能够基本保障“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这一原则,保全汉语隐喻的文化喻体及其寓意在译文中显现。本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
本章探讨了西方隐喻理论和隐喻翻译理论可以给隐喻汉英翻译研究提供的四点新认识、隐喻的本质与研究价值、隐喻的可译性与隐喻翻译研究的必然性、国内外隐喻与隐喻翻译研究现状、隐喻翻译的研究意义与目标、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二章西方隐喻学研究发展历程与对隐喻汉英翻译的启示
本章简要回顾并解读了Lakoff前后的西方隐喻研究成果,联系汉语隐喻实际阐述西方隐喻观点对隐喻汉英翻译研究的思维启示:智力正常的语言者可成为隐喻能力的强者;同理,优秀译者必须先做隐喻翻译的强者。本章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衡量标准的思路,认为汉英概念隐喻具有较强的对比基础。
第三章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的探索
本章认为西方“隐喻”概念非常宽泛,能够涵盖汉语“明喻”之外的许多比喻,而汉语的“隐喻”则是比喻中的一支,或曰“隐喻”,或曰“暗喻”,提出把“喻体共知性”作为隐喻翻译喻体转换的衡量标准之一,用具体的汉英隐喻译例验证了该标准的适用性。本章提出隐喻汉英翻译原则要保障隐喻译文能达到认知对应的目标,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有限。
第四章隐喻汉英翻译原则
本章通过研究汉英隐喻翻译原则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汉英隐喻翻译的三原则,用大量隐喻汉英翻译实例验证该原则的功能和应用价值,指出该原则可供我们理据充分地评判前人的隐喻译文,比较贴切地翻译隐喻,同时把目前的隐喻研究理论和隐喻翻译理论提升到更高的研究层面。
第五章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应用
本章回答了“如何保持隐喻特征”、“如何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如何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前两条原则的检验标准,确立保障实施第二条翻译原则的三个翻译方法,创立了一个新译法,以期解决“文化喻体缺失”的隐喻翻译历史难题。
第六章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章归纳了全文的隐喻汉英翻译研究结果,即;四点新认识、三个翻译原则、两个衡量标准、三个构建的翻译方法、一个创新的翻译方法,指出本论文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H315.9【目录】:
中文摘要7-9
ABSTRACT9-13
第一章 绪论17-39
1.0 引言17-20
1.1 西方隐喻研究新发展对本研究的启发20-25
1.2 隐喻的本质内涵与研究价值25-29
1.3 汉英隐喻的可译性与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29-34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34-36
1.5 研究目标36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6-38
1.6.1 研究内容36-37
1.6.2 研究方法37-38
1.7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38-39
第二章 西方隐喻学研究发展历程对隐喻翻译的启示39-87
2.1 西方的隐喻认知演变39-41
2.2 西方隐喻研究的多学科交叉41-46
2.3 Lakoff之前的西方隐喻要论46-49
2.4 Lakoff之后的西方隐喻要论49-54
2.4.1 隐喻是比较,也是一种思维创新50-53
2.4.2 隐喻相似点的概念53-54
2.5 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隐喻翻译研究54-61
2.5.1 映射与隐喻汉英翻译的衡量标准57-58
2.5.2 隐喻转换力与译者的隐喻翻译能力58-61
2.6 隐喻的确定与理解61-66
2.6.1 理解和使用隐喻能力的习得64
2.6.2 隐喻译文读者如何理解隐喻64-66
2.7 隐喻是人类思维与认知方式这一新观点的价值66-70
2.7.1 隐喻翻译是译者跨文化认知和思维的过程67-69
2.7.2 隐喻新观点是隐喻翻译指南69-70
2.8 汉英的隐喻思维对比70-87
2.8.1 汉英隐喻的义域思维模式共性75-77
2.8.2 汉英隐喻的义域思维模式差异77-79
2.8.3 喻体的内涵差异79-82
2.8.4 喻体内涵的文化烙印82-84
2.8.5 喻体的意象差异84-87
第三章 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的探索87-149
3.1 汉英隐喻理论的比较87-96
3.1.1 西方隐喻与汉语隐喻不完全对应88-90
3.1.2 西方隐喻理论中的隐喻认知方式90-94
3.1.3 共同点理论促进隐喻翻译思维94-96
3.2 隐喻的"喻体共知性"与翻译衡量标准96-103
3.3 隐喻的解读与翻译都需要隐喻思维103-107
3.4 前人的隐喻翻译方法与隐喻翻译理论基础107-139
3.4.1 隐喻翻译早期认识108-111
3.4.2 后期的翻译方法论研究111-118
3.4.3 隐喻直译法回顾与问题探索118-126
3.4.4 隐喻意译法回顾与问题探索126-131
3.4.4.1 隐喻意译法是不得已而为之127-129
3.4.4.2 意译隐喻永远做不到"忠实"129-131
3.4.5 隐喻直译与意译结合法的回顾与问题探索131-135
3.4.6 隐喻注释法及其他译法的回顾与问题探索135-139
3.5 传统译法的局限性与隐喻翻译的难题139-149
3.5.1 很多喻体意象在翻译中"受伤"141-146
3.5.2 文化喻体意象在翻译中最易"受伤"146-149
第四章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149-177
4.1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必要性149
4.2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目标149-150
4.3 理论基础与面临的问题150-155
4.4 可借鉴的西方隐喻研究理论155-160
4.4.1 隐喻认知的启发156-157
4.4.2 关联理论的启发157-160
4.5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及其内涵160-172
4.5.1 三原则的内涵162-164
4.5.2 三原则的适用性164-171
4.5.3 三原则的译文验证功能171-172
4.6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应用价值172-177
第五章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应用177-239
5.1 隐喻翻译原则属于应用翻译理论177-179
5.2 如何保持隐喻特征179-200
5.2.1 "喻体共知性"是检验标准181-187
5.2.2 保持喻体特征需创造性思维187-192
5.2.3 汉语喻体的英语对应词经常是"陷阱"192-197
5.2.4 普通词扩展的喻体因文化思维差异而意象不同197-200
5.3 如何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200-219
5.3.1 喻源域的映射意象一致是检验标准203-207
5.3.2 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207-219
5.3.2.1 转换喻体207-210
5.3.2.2 扩展隐喻,补出寓意210-213
5.3.2.3 直译喻体,增加释义213-219
5.4 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219-226
5.4.1 文化意象亏损被长期忽视220-225
5.4.2 丢弃喻体文化意象是译者的文化失职225-226
5.5 如何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226-239
5.5.1 解决翻译难题需要创新的翻译方法228-229
5.5.2 新译法---文化喻体直译,增加内涵"解"译229-234
5.5.3 新译法的应用功效234-239
第六章 研究的主要结论239-254
6.1 完成的研究任务239
6.2 西方隐喻研究启迪我们萌生的四点新认识239-241
6.3 汉英喻体意象转换的两条衡量标准的提出241-244
6.4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创立构想244-245
6.5 汉英隐喻翻译三原则的提出与内涵阐述245-247
6.6 实施第二条翻译原则的三个翻译方法247-249
6.7 实施第三条翻译原则的一个新译法249-252
6.8 本论文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52-254
附录:在学期间科研情况254-255
参考文献255-266
中文文献255-261
外文文献261-266
后记266-2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雅文;李路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周海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6期
罗珊;牛新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翼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璐倩;[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赵淑芳;[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郑涛;[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徐艳艳;[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王超;[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蔡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龚志平;[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张秋思;[D];青岛大学;2013年
姜静嫔;[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邹艳萍;[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文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束定芳,汤本庆;[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束定芳;[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匡方涛,文旭;[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郑艳霞;[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耿艳梅,阮红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周红民;[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郭英珍;[J];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温科学;[J];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林书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文军;冯丹丹;;[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刘远志,马翔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关丽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徐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谭姗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杨正翠;李晓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杜洪波;胡晓;;[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郑鸿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黄伟芳;[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李万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云;崔娟娟;;[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黄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姚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陆红艳;;[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婷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王惠萍;;[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刘先宽;孙若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徐超;毕玉德;;[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崔长青;;[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丽玮;[D];南开大学;2010年
李淑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文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曹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颖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谢云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马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黄德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红莉;[D];河北大学;2009年
韩芳;[D];河北大学;2009年
刘晓敬;[D];河北大学;2007年
崔建明;[D];河北大学;2009年
张晓泳;[D];河北大学;2009年
焦晴;[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谭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孙霞;[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德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瑞芹;[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东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叶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李为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韦晓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黎志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陈运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丁芳芳;;[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王青;;[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时波;;[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姜华;;[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其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阮氏黎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文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肖家燕;[D];浙江大学;2007年
王松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匡芳涛;[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欢欢;[D];中北大学;2011年
王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张雅;[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郑元会;[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周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邱文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王倩;[D];山东大学;2006年
黄凤;[D];四川大学;2006年
姜晓;[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李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朱明艳;[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家煊;[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沈家煊;[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钱冠连;[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范守义;[J];外语研究;1993年01期
束定芳,汤本庆;[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徐珺,刘法公;[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束定芳;[J];外语研究;1995年01期
潘文国;[J];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束定芳;[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束定芳;[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龙江华;;[J];语文学刊;2007年17期
阿利耶夫;;[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李冰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陈秋红;;[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5期
张万防;;[J];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孙贝妮;;[J];甘肃科技;2009年23期
魏云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3期
万永坤;张文力;;[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康志梅;;[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彭漪,张敬源;[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秋锋;黄书剑;戴新宇;陈家骏;;[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雒自清;张艳红;;[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杨二宝;吕学强;朱靖波;姚天顺;;[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伍梅红;;[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林闽敏;;[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姚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贾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刘小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王蕾;;[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史企曾;原一川;;[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木玉;[N];云南日报;2006年
艾文;[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李沙青;[N];云南日报;2006年
杨质高 宋金艳
罗南疆;[N];云南日报;2009年
郭莹;[N];中国妇女报;2003年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中学
黄利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王旭;[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刘群 ;[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任笑元;[N];国际商报;2004年
魏令查;[N];中国信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法公;[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陈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曹志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王少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陶友兰;[D];复旦大学;2006年
杨清平;[D];河南大学;2012年
王蕾;[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仇贤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黄淑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陈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舟;[D];中北大学;2010年
吴明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姚先锋;[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张丽颖;[D];山东大学;2010年
陈明燕;[D];宁波大学;2010年
樊曦;[D];外交学院;2003年
周茜;[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张竹怡;[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范静;[D];广西大学;2001年
马松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两种基本认知识解,通常相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转喻似乎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的基础或者为其提供理据,而且转喻-隐喻连续体也证实了这一点。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复杂的,本文简要介绍五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Goossens的"隐转喻"、Radden和Barcelona的隐喻的转喻基础、Riemer的后隐喻和后转喻、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以及Geeraerts的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棱柱形模式,并结合汉语熟语(三字格惯用语、成语等)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应用性的分析,以更清楚地认识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H315【正文快照】:
1.引言作为人类主要认知识解(construal)的隐喻和转喻常常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Jakobson()认为,诗歌中,“相似性被附加到了邻近性上,转喻带有一点隐喻性,而隐喻带有几分转喻的色彩”。李国南()也指出,“邻接联想”和“相似联想”可能交织在一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晓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梁倩;范祥涛;;[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张冬香;;[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刘冲;邹积会;刘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朱俊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吴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林荫;;[J];莆田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张辉;杨波;;[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潘震;;[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黄仙姬;;[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何爱晶;[D];西南大学;2009年
赵晓驰;[D];苏州大学;2010年
安志伟;[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赵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曾令香;[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任婷;[D];吉林大学;2009年
黄仙姬;[D];延边大学;2010年
周晓辉;[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宋雅志;[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赖世梅;[D];西南大学;2011年
马晓琳;[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李琪;[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罗兰;[D];复旦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理;[J];修辞学习;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丽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刘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侯可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黄育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宋兆娟;;[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王志坚;;[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闫岫峰;韩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杨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李文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王德峰;岳玉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忠生;;[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家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张勇;[D];新疆大学;2005年
吴哲;[D];黑龙江大学;2005年
王霜梅;[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李镜儿;[D];复旦大学;2006年
江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胡方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江晓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正辉;[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戈芮卿;[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炎祁;[D];南昌大学;2011年
王晨;[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柴春兰;[D];天津大学;2010年
和贞;[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张明;[D];郑州大学;2002年
张媛媛;[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罗怿;[D];四川大学;2002年
陈炼英;[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化振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周国光;;[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刘知国;;[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邓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张联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蒋绍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胡壮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张联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陈保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申小龙;[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冬梅;[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徐默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钟吉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解海江;[D];厦门大学;2004年
郭颖;[D];浙江大学;2005年
颜红菊;[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刘艳平;[D];山东大学;2007年
赵倩;[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郭作飞;[D];四川大学;2007年
黄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闰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傅瑜;[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李华;[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黄晶;[D];重庆大学;2004年
张晓欣;[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岳好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盛超;[D];黑龙江大学;2005年
和媛媛;[D];苏州大学;2005年
张海英;[D];西北大学;2005年
全金姬;[D];延边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岳好平;徐静;;[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赵晓驰;;[J];古汉语研究;2011年04期
梁文婧;韩振江;;[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江晓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李湘;关昕;;[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张冬香;;[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施叶丽;;[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许迎军;甄程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罗燕;;[J];华章;2012年26期
徐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爱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淑琼;[D];西南大学;2011年
赵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阮氏黎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潘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方清明;[D];暨南大学;2011年
潘明霞;[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黄仙姬;[D];延边大学;2010年
周晓辉;[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宋雅志;[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张冬香;[D];东华大学;2010年
崔素玲;[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王春娇;[D];山东大学;2011年
蒙倩静;[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杨敏敏;[D];华侨大学;2011年
李丹;[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文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董成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张辉,承华;[J];外语研究;2002年06期
卢卫中;[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张建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束定芳;[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刘正光;[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春彦;尹智慧;;[J];内江科技;2010年01期
袁裴蓓;;[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王薇;寮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单新荣;;[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2期
徐娟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1期
党伟;;[J];文教资料;2009年01期
潘震;;[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胡金梅;;[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范丽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潘震;;[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立群;;[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董秀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魏在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周克民;李霞;;[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陈立群;;[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陈立群;;[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陈道明;;[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张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刘元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君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晓庆;[N];山西日报;2006年
杨义;[N];光明日报;2007年
赵毅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高微 ;[N];美术报;2005年
欧键汶;[N];美术报;2008年
华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孟繁华;[N];人民日报;2010年
高博;[N];科技日报;2008年
赵自;[N];社会科学报;2003年
吴锡平;[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勇忠;[D];复旦大学;2004年
司建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左孔天;[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赵琪;[D];复旦大学;2009年
王霜梅;[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江晓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武恩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何爱晶;[D];西南大学;2009年
王勇;[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晓慧;[D];苏州大学;2008年
左景丽;[D];华侨大学;2008年
罗旋;[D];西南大学;2010年
姜秀明;[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陈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殷水贵;[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陈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彦娟;[D];河北大学;2005年
王笑菊;[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洪振斌;[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