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映义和团运动时间将领临就义把"种子"留下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第二编沿革
立足凉山 服务四川 面向西南                                         &&&&&&&&&  &&&&&&&&&&&&&&&&&&&&&&&& 培养地方性、民族性、适应性的现代复合型合格人才
第一章 古代四川
先秦时的四川
一、四川是古人类的故乡之一
1、巫山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
古人类学家认为,亚州西南部可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考古学家们在四川南邻发现我国最早的猿人化石____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北邻陕西省发现了蓝田猿人化石(距今110万年),这就给人们提出一个悬念,在云贵高原和S土高原之间的四川,是否有猿人生存的遗存?而巫山县大庙镇的一个洞穴里发现的巫山人古人类化石告诉我们:距今200万年前四川的土地上已古人类生存。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为铁索悬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 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桥板,其余4根
均分两边作扶手。桥长101.67米,宽 3米。东桥头台枯
水位高14.7米。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口落井,内埋与桥 身平行的铁制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铁索通过东西桥头台,用锣锅绊
固定在卧龙桩上。东西桥头台上各建有木结构桥亭 1座。
桥东立有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泸定桥以铁构件为主,13根铁索由
12164个铁制扣环连结 而成,重约21吨。
泸定桥建成以来,曾遭到数次严重破坏。每次损坏 后,均得到较快修复。1976~1979年对泸定桥进行彻底
维修。现设有泸定桥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陈列馆。
五、翻雪山、过草地
进入雪山草地,此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条件的恶劣。伍修权在《我的历程》中这是样描述自己过雪山的:上山前在山下的金汤镇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开始过雪山。我这时没有马匹,身体又很虚弱,只有个警卫员和我一起走。一清早我们就动身翻山,开始时路还好走,不太陡。走了不久我就落在后面了,虽然不是最后,但是大部队已经过去。快到山顶时就更困难了。警卫员同我相依为命,用数步子的办法来鼓励自己。开始时说走100步就休息,走一下数一步,走到整整100步,就停下喘几口气,接着再数着走100步。以后,100步也坚持不下去了,改成走50步休息一次。后来又改为30步休息一次,再也不能减少了,走不动也得走,否则就只有永远躺在这里。经过艰苦的努力,估计是下午三四点钟,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心情真是悲喜交集;喜的是自己有了跟上部队的希望了;悲的是在山顶两旁的冰天雪地上躺着不少牺牲和同志。我曾经亲眼看见有的同志太累了,坐下去想休息一会儿,可是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他们为革命战斗到自己最后的一口气。
姬鹏飞也回忆过草地比爬雪山损失的人还要多,每天早上,我们不得不点一下人数,看看还剩多少人,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爬不起来了,也不能说话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扶起来,可他们又瘫倒在沼泽地里,默默地死去。
六、历尽艰辛得胜利
红军在过雪山、草地的同时,党中央还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和张国焘的分裂党的活动进行斗争,于9月12日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是“绝对不可容许的”,号召四方面军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作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
终于红军历尽艰辛,经过了四川,达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西康建省到全省解放
一、西康建省
西康地区旧称川边,隶属四川。1933年军阀刘文辉败于刘湘后退据西康,并加紧活动西康建省。蒋介石为分化川康地方实力派,以便中央控制,于1934年12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时,也任命刘文辉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后迁康定),筹备建省。西康地区原只有19个县,后经四川省政府同意、行政院批准,将四川的雅安专区和西昌专区划归西康省管辖。1939年元旦,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会康定,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全省辖雅属、康属和宁属(西昌地区)共33个县、3个设治局,面积共35.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人。
二、 四川全省解放
&&& 194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50万大军进军西南。在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的形势下,8月29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令胡宗南、宋希濂、孙震、罗广文、杨森等督率所部共约40多万兵力,加紧防守四川,并筹划再“迁都”重庆,图谋盘踞西南,抗拒解放10月14日,广州解放,蒋介石和“国府”急迁重庆。11月1日,第二野战军在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的配合下,开始进军四川。11月上旬,二野主力从川湘公路入川,先后攻占秀山、酉阳、彭水;四野一部由恩施、来凤西进,直抵黔江。两路再配合前进,先后解放涪陵、南川,于11月29日突破国民党军
“新长江防线”,进抵重庆市郊,歼敌约五千人。11月30日黎明,蒋介石及
“国府”要员飞逃成都。同日,二野主力解放重庆。解放军随即沿成渝公路西进,追歼逃敌。这时蒋介石在成都策划进行“川西决战”。12月上旬,解放军由重庆向川南挺进的部队,在占领泸州、乐山、峨眉、邛崃后,与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川西游击队会合,阻断了国民党军南逃路线。12月5日,由贺龙率领的解放军十八兵团等部,从秦岭分三路南下,完成了对退逃川西之敌的合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通电起义,西康和平解放。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仓皇飞逃台湾。国民党将领郭汝瑰、罗广文等纷纷起义。北线解放军12月21日解放绵阳后,直逼成都,并与解放邛崃、大邑、新津的二野第十一军、第十二军等部配合,聚歼胡宗南残部李文兵团等七个军于新津、邛崃地区。12月23日,胡宗南飞逃海南岛。12月27日,成都解放。
&&& 1950年1月,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再次飞到尚未解放的西昌,收罗从川西逃到西昌的残兵,企图以西昌为据点,负隅顽抗。1950年3月上旬,解放军由成都和云南曲靖两路各出兵一个师,向西昌挺进,于3月27日解放西昌,胡宗南再飞逃海南岛。4月7日,西昌战役结束,在大陆上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了国民党军队。
改革开放看四川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为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旧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民的手脚捆住了。工厂在&五统一&的统管统配、
统收统支、统购包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能按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不仅连修座厕所都要向上级打报告申请经费,而且&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打醋&。在这种体制约束下,企业何谈发展生产力。
传统体制也严重束缚着农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奠定了行政组织支配农村生产活动的制度基础。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听大队的,大队听公社的,而公社按照县区两级的部署来安排和监督检查农村经济活动。上级叫种什么品种,什么时侯种、收不考虑是否适宜,必须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
至于农民听队上统一安排,干农活得工分,与自主经营挨不到边。也无须讲求劳动质量。如此阻塞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的体制,不改不行。
& &&开放也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传统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走向富强。
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集中了集体的智慧,用他的巨手为中国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撑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的风帆。满载着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希翼启航。
二、&四川是改革的故乡&。
(一)、改革始于四川农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它不仅为推进国家的整体改革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同时自身的改革开放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农村改革&
企业改革、计划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并且是同其他领域改革,诸如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相呼应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四川省和安徽省的一些地方,被唤起改革热情农民,率先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全国农村推行。成为改革探索起步阶段的主旋律。其后实行的政经分离的改革,摘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成立了乡政府,履行政权机构的职能,不再干涉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继后在中国承包制全面推行,租赁经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都能较好地防范来自主管部门的干预。I988年4月,全国人大制定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为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了法律依据。
&&&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全面重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年党的第十四大正式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即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自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改革的逐步发展和深入,党中央和国务院确立了实行对外开放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且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战略。我国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定名为&经济特区&,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来又宣布的海南省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新区开放。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长。人们的衣、食、往、行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广汉人敢为天下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生产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改革,为城市改革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这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全国的改革又首先是从四川广汉开始的。
&&& “广汉人敢为天下先”。&
“广汉,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这是人们对广汉人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广汉人为我国农村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一致认可。&&&
&&& 1、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在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束x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广汉人总是富不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号角,农民逐步意识到,必须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大胆而深入的改革,农村经济才能发展。人民公社作为
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有名无实,严重影响了农民自主经营和建设,人民公社因陷入繁重的生产事务,难以加强自身建设,难以很好地履行基层政权的职能;党政不分,党组织陷入日常生产和行政事务,忽略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形成了&党不管党&的状况。这种农业生产体制和由此而形成的分配体制,不利於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助长了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已不适应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要求,必须改革。
&&& 2、大胆的改革,历史的创举
&&& 1982年春,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揭掉&人民公社&牌子,率先成立了向阳乡人民政府。这是一个大胆的改革,也是历史的创举。伴随着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在广汉县拉开了令人振奋的农村改革序幕:
&&& (1)精简行政机构,精简会议公文,减少管理层次。把大批行政管理干部解脱出来,直接投入生产第一线,。&&&&&&&
&&& (2)在农村抓&三改&。改单打一为综合发展;改统为包;改堵为放。&&&&&&&
&&& (3)调整农作物布局和改善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 &(4)改进评工计分为联产计酬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 (5)缩小工农产品差价,增加农民收入。
&&& (6)改公社企业为社队企业,实行集股投资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 (7)全县工交、财贸共同为搞活农村经济出力,等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振兴广汉农村经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全省和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股份制改革气势不凡。80年代中期,以重庆等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开始了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四川为搞活企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打理条块分割,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改革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等,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和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仅靠扩权、放权和让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企业的富余人员问题,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公费医疗问题,住房商品化问题,退休及养老问题,职工收入和维持基本生活问题等等。如果说过去的企业改革已通到难题,企业的改革已很难深入的话,那就得重新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企业改革之路,以克服当前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上述问题。&&&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企业改革,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推行公司制,大胆地进行股份制改革。
成都市工业产品展销信托股份公司诞生,标志着四川率先在全国开始了股份制的试点。经过十多年股份制改革,目前四川股份制试点无论从发展速度,股份制企业的 “质量&还是从规模上看,在全国均具有较大影响,并已形成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板块,而且是内陆最大的板块。
四川的股份制改革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只需支付红利,无须还本金,对企业来讲是最廉价的筹贸手段。同时,它还可以将一部分居民储蓄导向直接投资,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建设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量的消费基金冲击市场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一此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资,摆脱了单一品种结构的局限,拓宽了经营范围,使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四川人的投资意识增强,全省参与证券投资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有利於四川证券和资本市场的平衡发育,也有利於市锈资金的优化配置和投资者收入的提高。&&&&&
(四)、军转民成就卓著。
&&& 1、走军转民之路开发民用产品。四川军工企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贯彻军转民的方针,走军转民之路,利用民品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在60年代中期,国家在四川投入巨资,内迁和新建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设备精良,能研制和生产多种军、民品的军工企业体系。其职工总数、技术人员、固定资产净值均列全国军工企业的首位,约占全国的1/5。为了如何发挥体系优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的军工企业抓住机遇,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四川各军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先后开发了数百种民用产品,形成了几十条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品生产线和一大批支柱产品。其中,摩托车、长虹彩电、光学仪器、光学玻璃、紧固材料等一大批民用产品在国外市场形成拳头品。军工民品生产显示了雄厚的实力,吸引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考察团纷纷来川洽谈合作项目。截止1994年10月,已兴办的合资企业80余家,利用外资近5亿美元。与此同时,四川军工企业努力按照国际市场需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
&&& 2、向民用企业有偿转让科技成果和技术。帮助民用企业开发新产品,发展商品生产。四川的军工企业已打破了旧军工体制,根据市场的要求和民用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解密的军工技术成果和专门技术有偿转让给民用企业,帮助它们开发新产品,发展商品生产。据统计,1983年,四川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向省内外民用企业转让军工技术146项;1984年40个单位的统计,当年签订的军转民技术I158项,总成交额3354万元;1985年,仅在省科技成果秋交会上签订的技术转让和技术协作项目就达409份,金额超亿元。近年来,这项工作方兴未艾,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
&&& 3、利用军工技术为民用工业服务。利用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设备,为民用企业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专用工艺设备、生产线或成套设备,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民用企业的技术改造。近几年,全省近30个军工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潜力,为民用企业技术改造、制造各种专用设备2000多种,3000多套,改造生产线40多条,为民用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4、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帮助地方企业攻克生产技术难题。近几年,四川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咨询2000多项,完成攻关难题1000多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四川石油局搞地质调查需用三向推进器,如从国外进口,需50O多万元,利用四川军工技术仅用6000
元就取得了所需的地质调查数据。&&&&&
&&& 5、瞄准市场需求,用军工技术开发民品。一些军工科研院所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涟硝;许于路的民品,进行生产销售。由过去的单一科研型逐步向科研、生产、销售型转化。仅核工业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利用交通量反应堆生产同位素和医疗放射源,占领全国90%的市场,创汇超千万元;核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利用核技术研制开发的辐射交联热缩制品,占领了全国市场的70%,94年产值超8000万元;兵器工业五九所利用军工技术制造的摩托车某零
件模具生产零件,仅68人的车间,产值就达500万元。截止1994年10月底,四川军工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缴纳税金4,5亿元,比去年同朗增校61%。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了四川军工已成为四川工业的排头兵,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三、改革开放成绩喜人
四川省合同利用外资13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4亿美元,在川三资企业达5188家,境外驻川机构达413家,其中世界500强中直接投资的31家,设立办事处的26家;四川已与世界上1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4067万美元增长到去年的24.7亿美元;与国外36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全省180个区、市、县中,已有175个对外国人开放,对外开放面达97.22%;共引进外国人才达万余人次,利用友好城市关系选派了2000多名研修生、进修生、访问学者赴欧美、日本等国接受专业培训;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1.7万人次,目前每年外派劳务人员已寄存1万人次,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四川省逐步形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和团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