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加村民

整小时节目
                         
精彩节目回放
•&&& •&
•&•&•&•&
紫荆花开的十年温家宝出访韩日<input type="hidden" name="header" value='' />
欢迎您访问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您在访问过程中对网站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联系我们。
&&青海发布&&
您的位置:
春访新玉树:春天,从这里起步
发布时间:
  虽说已是四月,但结古镇仍时风时雪,周围山峦顶部的积雪还迟迟没有退去。伴随着灾后重建决胜收官步伐的加快,玉树农牧产业的恢复,也在紧锣密鼓中加速前行。
  4月3日傍晚,狂风搅着飞雪肆虐在结古大地上。40多岁的结古镇东风村村民尕加放下手中冒着热气的饭碗,招呼着两个儿子,顶着呼啸的狂风,向着离家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跑去。
  尕加爷仨儿手脚麻利地为自家的两栋大棚,盖上了厚厚的“草被子”。从一侧只能容身出进的小门进入大棚内,尕加轻舒了一口气,虽然棚里的气温比白天骤降了许多,地上各种蔬菜,还是“皮实”地挺着腰身,见惯了这种“险象”的尕加放下心来。
  “眼下正是结古镇蔬菜走俏的季节,一旦棚子掀了顶,毁坏的不是蔬菜,而是大把大把即将到手的钱。”
  几年前,跟着河北的“菜把式”学会种菜的尕加,早已领着两个儿子摸着了种菜的门道。地震中他家的4栋小型大棚墙倒棚塌,尝到了种菜甜头的尕加一家,在灾后重建的第二年,就在镇上和村里的帮助支持下,完成了自家大棚的重建,而且标准和规模比灾前上了一个档次。
  尕加抓住商机,源源不断地把大棚里的蔬菜送到镇上的市场,换来一家人的吃穿花用还绰绰有余。在铆着劲准备继续扩大种菜规模的过程中,尕加看到临近的新寨村和称多县不断有农牧户养起了“藏香猪”,而且售价比一般猪高出许多,他又托人从海南州兴海县买来了十几头良种“藏香猪”的仔猪,看着一群猪崽一天一个样地欢长着,尕加早已期许着在今年的冬天,这群猪崽能给他家换来好价钱。
  “不能老指望着吃救灾补助款,自己有了产业手里才能不断挣到‘活钱’,日子才能过得稳当。”尕加在经营产业恢复中,也筹划着一家人未来的日子。
  “畜牧业是玉树的基础产业,扭住了现代畜牧业,就等于给玉树州农牧民铺下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在灾区各地家庭种养业迅速发展,玉树州农牧局局长东嘎,向记者明晰了玉树州重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途径。
  在玉树县已经建成的一处规模庞大的千头奶牛养殖小区,东嘎向记者介绍了今年玉树州畜牧业重建规划和实施情况。
  今年,玉树州的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恢复重建”,而是和整体重建一样,树立新的高度,在融入现代发展理念上迈开步子。围绕“抓草业、兴牧业,抓特色、调结构,抓机制、促转变”的发展思路,进而实现“增绿、增效、增收”的目标。把发展玉树现代畜牧业和保护好生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美丽和谐新玉树拧到一股绳上。
  三年灾后重建决胜收官已近在眼前,今年,玉树州畜牧业的恢复建设任务也格外繁重。要建成18处以上规范运行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2处1千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12处2千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小区;饲草料种植面积要达到9万亩;肉、奶类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8%和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在谈及今年的任务时,东嘎口气中既感紧迫又充满信心。而与“农牧”沾边的扶贫、科技部门都在为农牧产业恢复,携手发起“冲锋”。
  近日,州科技局组织人员在玉树县安冲乡结拉村举办了一期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内容有家庭种养、牲畜防疫等,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农牧民恢复产业“传经送宝”。
  专业技术人员整整一天的耐心讲解,让结拉村村主任昂求倍感兴奋:“我们村现在有25座大棚,有了这些种植知识,村民心里就更有底了。”
  春天漫过山川走进了玉树,一个迸发活力和希望的季节正从这里甩开脚步。(作者:萧柳)您现在的位置:
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我县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品牌效益,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和产业化经营等形式,不断做大做强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有效实现了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全县畜牧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意义
卡日岗,又称喀尔岗、卡尔岗,均系藏语音译,意为“高山”、“雪山”,地处化隆县城南部,由尕加山、尕加昂山等诸山组成的一个山系,顶峰海拔3579米。这里分布着德恒隆、沙连堡、阿什努3个行政乡,卡日岗地区山大沟深,草场面积和退耕还林面积大,同时远离大城市、大工业的污染,是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有机畜产品的理想之地。
(一)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历程
卡日岗地区有养鸡的历史传统。据调查卡日岗地区在解放前就有养鸡习惯,解放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只是小规模的零散养殖。那时,村民把养鸡作为招待客人、走亲戚时拿“礼品”或生蛋换几个小钱贴补家用的副业。二十一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林还林工程的实施,德恒隆乡石乃海村村民彭由四夫饲养了2000多只生态土鸡,其中有几十只镟鸡,当年,他家收入2万多元,家里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他的带动,卡日岗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延续和改进土法养殖传统技艺,逐年加大养殖规模,“卡日岗”生态土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二)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的特点
1、绿色生态无公害养殖方式 &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卡日岗农民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土法养鸡技术。主要是用当地生产农作物配料饲养和利用草山草坡放养,所生产的鸡为生态、绿色、无公害、有机畜产品。另外,沿袭民间阉割技术。小公鸡经阉割后,俗称“镟鸡”,具有体壮肉多,肉质鲜嫩,风味独特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步形成了“卡日岗”生态土鸡这一特色品牌。
2、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卡日岗”土鸡出栏量达到9.8万只,占全县总出栏量的47.32%。其中德恒隆乡石乃海村土鸡养殖最为突出,2009年全村80%农户从事土鸡养殖,户均饲养量达到320只, 3000只以上养殖大户2户,全年出栏土鸡28160只(其中“镟鸡”4200只)。目前卡日岗生态土鸡饲养量达到15万只,预计出栏量将占全县总出栏量的52%。
3、政策扶持不断强化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鸡产业发展,县委、政府领导多次视察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情况,要求做大做强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一是2009年发放政府贴息贷款25万元,2010年发放政府贴息贷款300万元,支持卡日岗土鸡养殖产业的发展;二是要求畜牧局加大技术指导、加强疫病防治,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承包制度,确保卡日岗土鸡养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县自办节目、省地媒体广泛宣传卡力岗土鸡养殖,同时积极参加“青洽会”“清真食品博览会”展览,扩大了卡日岗土鸡的知名度。
4、养殖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为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土鸡养殖产业,2010年县畜牧局争取2010年小畜棚建设项目补助15万元、“一村一品”项目款20万元,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筹35万元,在石乃海村修建占地8亩的土鸡养殖小区,建设3000平方米标准化鸡舍及配套饲料房、兽医室、消毒室等,计划出栏商品土鸡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纯收入达到150万元。
5、品牌优势不断突出& 通过积极引导,卡日岗地区成立了化隆县卡日岗畜禽养殖协会、德恒隆乡石乃海村成立了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正在注册“卡日岗土鸡”商标,成功参加了“青洽会”、清真食品博览会,有效提高了“卡日岗土鸡”的知名度,“卡日岗土鸡”品牌优势进一步凸现。
6、技术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为确保卡日岗土鸡产业健康发展,县畜牧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养殖小区选址、建设布局、鸡舍设计、引种、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全程技术服务,确保养殖小区健康发展。同时为能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严防疫病发生,县畜牧局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承包制度,由县畜牧兽医站、德恒隆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养殖小区进行无偿技术承包服务,全程对养殖小区进行技术服务,特别加强了疫病防治。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服务,有效确保了养殖小区健康、快速发展。
7、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德恒隆乡石乃海村2009年出栏土鸡28160只(其中“镟鸡”4200只)实现产值360万元,纯收入72万元,人均纯收入1200元。其中3000只以上养殖大户2户,出栏3720只(其中“镟鸡”2320只),实现产值40万元,纯收入12万元。目前一只土鸡售价达到100元以上,一只镟鸡售价达200元以上,最高达到280元,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经济效益明显。
(三)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卡日岗地区农民通过生态土鸡养殖,尝到了甜头,很多村民将养鸡业作为发家致富的主产业来抓,通过盈利盖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家电、农用车等,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也有很多外出挣钱的村民纷纷返乡,通过养鸡进行创业,正走向致富之路。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内部良性循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卡日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突出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2.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土鸡产业联动种植业、运输业、餐饮业、加工业等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强,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效解决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大力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不仅是参与市场竞争、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膳食结构、适应需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具有强势带动的特色优势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大力发展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畜牧业步伐,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3、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共同致富通过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的运作模式,不仅让合作社兴办了“生态土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还带动农户实行散养,为农户开展雏鸡选购、引进、养殖技术指导、产品的销售等服务性工作,这种运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又兼顾了群众养殖的积极性,有利于统筹发展,实现共同致富,对于我县其它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之处。
4、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畜牧品牌的创建与发展& 目前,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商标已经报批之中,从“卡日岗生态土鸡”目前的影响及今后发展来看,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品牌优势,从提出这一品牌的短短两三年内市场认知度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各界反映良好,我们对这一产品成为具有原产地保护价值的青海省名牌产品充满信心。同时,对于畜牧其它品牌的创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产业发展快速,但客观分析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养殖规模小& 目前卡日岗生态土鸡基本为散养,1000只以上养殖户很少,绝大多数为几十只、几百只,生产规模小,养殖风险大,安全隐患多,经济效益差。总体而言,与实现产业化经营还有相当差距,还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2、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未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
3、销售市场有限 &目前,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化隆、尖扎等地,没有专门销售网点,未能在西宁等地打开市场。
4、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做大做强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关键在于扩大养殖规模,开拓销售市场。但由于我县农民经济收入不高,缺乏对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的投入。
5、科学养殖水平不高 卡日岗地区群众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很好适应卡日岗土鸡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科学养殖的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机遇
1、独特的地理环境 &卡日岗地区山大沟深,共有天然草场面积44.3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9.23万亩,还有一定量的退耕还林(草)地,为这里的村民传统放养生态土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饲草资源。同时远离大城市、大工业的污染,是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有机畜产品的理想之地。
2、传统的养殖经验 &卡日岗地区村民沿袭的传统养殖方式,综合利用本地出产的麦麸、菜籽饼、甜菜、马铃薯、野菜等进行喂养,同时在草山草坡进行放养,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是卡日岗地区不同于其他地方饲养生态土鸡的一个特点。小公鸡在1.5-2月龄时用民间技艺进行阉割,且死亡率低,生长快,出售时体重较未阉割的重,而且口感好,风味独特,这又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生态土鸡的一个显著特点。
3、政策导向优势& 近年来,我县根据省委提出“四区两带一线”和海东“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廓建设”发展战略,结合我县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积极培育“化隆绿色清真牛羊肉”和“卡日岗生态土鸡”两大特色品牌产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同时将突出发展卡日岗生态土鸡纳入“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与措施,这为今后该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产业基础优势 &&卡日岗地区有着传统的生态土鸡散养历史,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业在人员、物资、技术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易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提升,达到新形势下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所要求的条件。同时,易于在原有市场基础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开拓新市场、新领域。并且生态土鸡养殖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突破口,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具有高度的创业热情。在产业化推广过程中,可推广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即“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实现合作社通过养殖小区来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养殖小区可为农户提供鸡苗、技术示范与指导,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对养殖户进行全程技术监控和指导,并回收全部成品鸡,带动周边的农户,发展养殖规模,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生态土鸡,实现养殖户高额的利润回收。
5、品牌优势& 卡日岗生态土鸡商标正在申报注册之中,但其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已经有了很大知名度,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我县畜牧业 “两突出”、“两加快”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增加禽类总量,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突出发展规模养禽业,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加快推进品牌战略,按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要求,着力将“卡日岗生态土鸡”打造成青海著名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卡日岗土鸡产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按“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农户”运作模式,对全村农户饲养土鸡实行保护价收购,并计划逐步在全省各地设立土鸡销售点,统一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今后还将努力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德恒隆、阿什努、沙连堡三乡发展“卡日岗”土鸡生产。并与我县“拉面经济”相结合,通过在国内各大城市拉面经营地区设立销售点,逐步打开全国市场。
(三)具体目标
到2015年,建成集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屠宰、土鸡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建成年饲养土鸡1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30个;培育年饲养土鸡300只以上养殖户2500户;在全省建设土鸡销售网点15个;
力争卡日岗地区土鸡年出栏达到1百万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达1亿元,纯收入突破5000万元大关。
四、产业区域布局及建设重点
(一)区域布局
1、以德恒隆乡石乃海村为中心建设龙头企业和土鸡良种繁育基地。
2、以德恒隆乡石乃海村、拉村、黄吾具村、卡什代村、牙曲村、东加村、措扎村、那加村、阿什努乡多杰拉卡、沙连堡乡其后昂村为重点建设30个土鸡规模养殖小区。
3、辐射卡力岗三乡53个行政村培育土鸡养殖户2500户。
(二)建设重点
1、龙头企业建设 &&以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等形式,建成年饲养土鸡10万只以上,年屠宰土鸡100万只,年加工土鸡制品3000吨,年加工饲料5000吨,集土鸡饲养、屠宰、肉制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土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以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为基础,引进孵化设备,年向卡日岗地区各养殖小区、养殖户提供土鸡良种100万只。
3、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以德恒隆乡石乃海村、拉村、黄吾具村、卡什代村、牙曲村、东加村、措扎村、那加村、阿什努乡多杰拉卡、沙连堡乡其后昂村为重点建设30个土鸡规模养殖小区。各养殖小区修建鸡舍3000平方米、修建办公室、兽医室、饲料房、消毒室等配套用房。
4、养殖户培育 &&辐射卡力岗三乡53个行政村培育年饲养土鸡200只以上的养殖户2500户。各养殖户修建鸡舍60平方米。
5、销售网点建设 &&在化隆县城、群科新区、尖扎县、平安县、西宁市等建设销售网点10个。同时结合我县拉面经济,与各拉面馆合作,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设销售网点5个进行试运行,以后逐步扩大销售网点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大力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快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进程,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财政、畜牧、工商、土管、科技、扶贫等部门加强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有关项目,改善条件,进行技术培训、引种优良品种,进行品牌宣传;德恒隆、阿什努、沙连堡三乡政府强化领导,协调各部门进行项目建设,指导产业发展;化隆县卡日岗畜禽养殖协会、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强化行业指导,制定行业标准,实现产业化经营。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以化隆县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资金投入等形式成立龙头企业,建设土鸡良种繁育基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实行“良种繁育基地+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农户”运作模式。即由良种繁育基地向各养殖小区、养殖户提供土鸡良种鸡苗;由龙头企业向养殖小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饲料供给;养殖小区辐射带动养殖户发展,提供疫病防治,养殖技术服务;养殖户结合自身实际,按统一标准进行土鸡饲养;养殖小区、养殖户饲养土鸡由龙头企业实行市场保护价收购,进行屠宰、加工,最后经各销售网点进行销售。
(三)大力开拓土鸡销售市场& 为做大做强卡日岗生态土鸡养殖产业,提高土鸡经济效益,要不断开拓土鸡销售市场,第一步,先在全省打开市场,在全省各地区设立“卡日岗”土鸡销售网点;第二步,与我县“拉面经济”相结合,在国内相关重点城市设立销售网点,逐步打开全国市场。
(四)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按照“发展、规范、创新”的原则和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重点加快养殖小区和规模场建设,创新生态养殖模式,突出抓好养殖小区良种、饲料供应、动物防疫、养殖技术、无公害生产、养殖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按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化程度,提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五)大力推进品牌战略& 在加快提升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卡日岗生态土鸡”、“卡日岗镟鸡”地方特色优势品牌,申请“卡日岗生态土鸡”、“卡日岗镟鸡”商标,积极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而提高卡日岗土鸡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大力推进资金支持 继续通过贴息贷款、项目扶持、招商引资、吸收社会投资等方式,扩大资金支持,加快卡日岗生态土鸡产业发展进程。
(七)大力推进技术支撑 一是按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卡日岗生态土鸡饲养技术标准,按统一标准进行饲养,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继续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承包服务制度,及时解决在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三是通过农牧民阳光工程加大卡日岗土鸡饲养技术培训力度,整体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为土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普奠定基础。海东化隆地图_化隆高清地图全图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 海东化隆地图 ===
=== 化隆资讯概况 ===
阿什努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6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7%。面积107.5平方千米。辖阿什努一、阿什努二、日忙、羊隆、阿藏吾具、若兰、纳哈龙、尕加、白加、全吉、刘什洞、赛什库、松赛、列仁、俄加、多杰拉卡、合什加17个村委会。民国时为阿藏吾具乡,1950年改设阿什努乡,1958年并入巴燕公社,1962年分设阿什努公社,1984复设阿什努乡。旅游资源:基本概述:2009年,化隆县提出“一个中心”、“两条景观带”、“两条旅游通道”、“六大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即以群科新区为中心,以完善服务接待设施、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景点建设,改善周边环境,打造雄先―塔加景观带、沿黄河景观带和马阴山―甘都旅游通道、扎巴―牙什尕旅游通道,建成巴燕景区、公伯峡景区、昂思多景区、雄先景区、塔加景区和李家峡―夏琼寺景区。?,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夏琼寺、马阴山、旦斗寺、李家峡北岸生态园。地区特产:地区的主要特产均为高原特产,主要有:发菜、蕨菜、羊筋菜、青海鹿茸、七十味珍珠丸等。珍贵野生动物有麝、岩羊、猞猁、蓝马鸡、雪鸡、石鸡等。名贵药材也有十几种。?行政区划:日化隆解放,化隆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1个市、25个乡,48个行政村,217个自然村。一区辖巴燕市、加合乡、拉干乡、金家庄乡、谢家滩乡、查主乡、科沿沟乡、塔白尔乡;二区辖牙路乎乡、拉木乡、德恒伦乡、阿什努乡;三区辖多巴乡、群科乡、舍仁乡、梅加乡、昂思多乡、德加乡、二塘乡、若力尕乡;四区辖扎巴乡、拉曲乡、黑城乡、查甫乡、支扎乡、下扎巴乡。1996年底,全县辖巴燕、群科、甘都3个镇和牙什尕、扎巴、黑城、昂思多、德加、二塘、加合、谢家滩、德恒隆、沙连堡、阿什努、石大仓、初麻13个乡及支扎、雄先、查甫、金源、塔加5个藏族乡,共有36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巴燕镇。2000年,化隆回族自治县辖3个镇、13个乡、5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137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巴燕镇19383、群科镇22440、甘都镇21899、牙什尕乡8846、支扎藏族乡2745、雄先藏族乡6255、查甫藏族乡6697、扎巴乡11270、黑城乡14047、昂思多乡10616、德加乡9159、二塘乡10896、加合乡14708、谢家滩乡7324、德恒隆乡13158、沙连堡乡6148、阿什努乡5310、石大仓乡6678、初麻乡6325、金源藏族乡6056、塔加藏族乡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91;号文批复:撤销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乡,设立昂思多镇;撤销扎巴、黑城2乡,其中将黑城乡的12个村(四哈宁、乙沙东、拉曲一、拉曲二、香乙麻、扎让、控隆沟、洛乎藏、大拉曲、阿卡拉、窑洞、拉让滩)和扎巴乡合并设立扎巴镇;撤销牙什尕乡,与黑城乡的6个村(上滩,城车、宗尕滩、拉公么、沙拉沟、完干滩)合并设立牙什尕镇;撤销加合乡,并入巴燕镇。2001年底,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8个乡、5个民族乡,1个居委会、368个村(牧)委会。2005年,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8个乡、5个民族乡: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支扎藏族乡、雄先藏族乡、查甫藏族乡、德加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奴乡、石大仓乡、初么乡、金源藏族乡、塔加藏族乡;李家峡管委会、公伯峡管委会。2006年8月,撤销德加乡,并入昂思多镇;撤销支扎藏族乡,并入雄先藏族乡。化隆回族自治县辖6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雄先藏族乡、查甫藏族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奴乡、石大仓乡、初么乡、金源藏族乡、塔加藏族乡;李家峡管委会、公伯峡管委会。?社会经济:农牧经济:农业分川水、浅山、脑山农耕区,全县总人口2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91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53.95万亩,人均耕地2.46亩(2009年数据)。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青稞、豌豆、马铃薯等,已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粮食产量达到7309万公斤,油料产量达到605万公斤。畜牧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全县草场面积258万亩,牛羊饲养量42万头只。?,化隆回族自治县农业紧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发展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1.6元,占19.4%。2009年,全县完成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3.9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6.7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5万亩,种植蔬菜0.55万亩,种植其他作物1.15万亩。?德恒隆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39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2%。面积262.5平方千米。辖德恒隆一、德恒隆二、纳加、直乎具、措扎、黄吾具、拉村、东加、若索、哇加、哇西、甲加、西后加吾具、石乃海、牙曲、牙曲滩、卡什代、安措、哇加滩、列村、团结一、团结二22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德恒隆乡,1958年与沙连堡乡合并成立德恒隆公社,1984年改设德恒隆乡。金源藏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5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2%。面积343平方千米。辖上科巴、下科巴、恰加、支哈加、雄哇、土哇仓、旦麻、多西、日古、尖科、阿吾卜具、桑加吾具、下什堂、安关群哇14个村委会。民国时设科巴乡,1950年设科沿沟乡,1956年并为金源藏族乡,1958年改为金源公社,1984年复设金源藏族乡。牙什尕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49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面积53.3平方千米。辖哇尔江、牙什尕、上多巴、下多巴一、下多巴二、参果滩一、参果滩二、参果滩三、园艺场、曲日麻卡、唐沙滩一、唐沙滩二、唐沙滩三13个村委会。1981年从群科公社划出牙什尕公社,1984年改设牙什尕乡。
日...青海省化隆县DJ龙哥 青海省化隆县DJ龙哥...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东径101°39′102°42′,北纬35°48′36°17′,东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南临黄河与循化撒拉族自治...
化隆县第三中学 地址:青海省化隆县扎巴镇阿带村...
海东化隆县地图查询下载_海东电子地图_海东地图搜索_海东公交地图是海东最权威的网络地图,能详细提供海东地图,海东市地图,海东电子地图,海东市电子地图,海东市区地图,...
日...化隆县:鼓励全民创业 扩大就业措施...一、化隆县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基本情况(一)创业政策。为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民工创业及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
化隆县旅游 更多&&热门景区:当前的位置:乐途首页&目的地指南&青海旅游&海东旅游&化隆县旅游&图片...
日...这是化隆县公伯峡管委会隆康一村发生的显著 变化。这个村村民大多来自该县公伯峡水电站库区,现有365户1577人,总耕地面积1667亩,人均耕地1亩。...
化隆县民族中学 地址:青海省化隆县民族中学...
同程网旅游地图频道为旅游者提供的化隆县地图是您旅游的好帮手。...同程首页&中国旅游&地图资源库&青海地图&海东地图&化隆县地图...
关于网站 |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村民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