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歌的《回雪月花花时》里面有没有《须弥春》

& 赵梦歌,女,生于河南,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1994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其间曾获台湾慈山奖学金。1994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三画室,并获罗中立奖学金。2011年
美国华盛顿乔治顿大学访问学者。
生似莲歌.尺寸.80X80.
釉上瓷板.赵梦歌.2010年作
《香寂》之一/ .160&160CM
作者:赵梦歌/.2009年/.布面油画/.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获奖提名/.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私人收藏
《叹朱颜》之一.布面油画 70&70CM.
.2009赵梦歌,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展,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收藏:国子监艺术馆
《人面桃花》之二
.布面油画15O&150CM.赵梦歌2009年作
曲中无别意--100&140CM
赵梦歌,2009,布面油画,获第六届西部大地情优秀奖,展览:鄂尔多斯国际展览中心.并收藏
&《菊隐》之一
98.5&140CM.
布面油画 .2009作.赵梦歌
陌上花开 布面油画尺寸:140&140CM
年代:2010,赵梦歌,展览地点:(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
《色·空》之六 394&140CM
赵梦歌2009
展览:中国演义(雪黎安丝艺术展)北京.
须弥春之一&
180&50CM&4
作者:赵梦歌/.材料:油画,水墨,宣纸,亚麻布
/.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大展/.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国子监艺术馆收藏
须弥春& 亚麻布,宣纸,水墨,油彩 赵梦歌.
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大展.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收藏国子监艺术馆(前四张)2010.
《香寂》之二 &布面油画
16O&160cm&&赵梦歌 2009年
&《青花系列》之一 布面油画
&12O&160cm &赵梦歌 2009年
&《青花系列》之三 布面油画
12O&160cm&&赵梦歌 2009年
&《山静日长》布面油画
&100&140cm&&赵梦歌
&这原是古代一道现场作画的试题,最终的佳作是一幅普通的立轴山水:山脚下一位僧人正在汲水,身后小路蜿蜒没入林中,画中没有出现古寺,一个藏字,体现画里无尽神秘!也许今天看来这种构思已经陈旧落伍,比比皆是!但它体现的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的含蓄与想象力,留给观众的是大量的空和留白……
在我的作品《深山藏古寺》里,体现的也是藏,但却是当代的移空换景的藏,四条屏形式在外观上很中国,水墨山水里也司空见惯,但在油画风景里却较为少见,它们连贯起来看有种抽象的美,分开看亦能单独成画,同时又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主题。中国山水画里有寄白当黑之说,我的这幅油画风景里也有大量留白,那既是脚下的山路,也是远处的天空和云海,同时他又让观众跟随我的脚步一起,由远及近,踏遍深山,找寻古寺,甚至爬上山顶,俯视庙宇,却总是远观,并未走进寺庙,古寺永远都隐藏在山水树木的怀抱里,云深不知处!有种寻隐者不遇的遥不可及感.我希望大家享受与我游山寻寺这个过程…..
当西方的观念当道,前卫艺术风行的今天,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我们,是否该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回望自己祖先的遗产?
放慢速度,坐下来休息一下,让我们的灵魂追上我们的身体……
&&&&&&&&&&&&&&&&&&&&&&&&&&&&&&&&&&&&&&&&&&&&&&&&&&&&&&&&&&&&&&&&&&&&&&&&&&&&&&&&&&&&&&&&&&&&&&&&&&&&&&&&&&&&&&&&&&&&&&&&&&&&&&&&&&&&&&&&&&&&&&&&&&&&&&&&&&&&&&&&&
——画家赵梦歌自述
女画家& &赵梦歌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2011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美国华盛顿 子午线艺术中心)&
2011年“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大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11年“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繁星美术馆、环铁时代美术馆)&
2010年“艺术中国.全国油画展-文博会”(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2010年作品《须弥春之一》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中国演义艺术展” (北京盘古七星酒店)
2010年作品《曲中无别意》获 “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 (内蒙古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
2010年“新中国六十周年纪念展”(韩国全北道立美术馆)&
2010年作品《叹朱颜之一》入选“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 油画作品《香寂》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及优秀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9年 油画作品《香寂》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获奖提名(湖北美术馆)&
2009年《香寂》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郑州美术馆)&
2009年“中国百年艺术展”(法国巴黎大皇宫)&
2005年赴法国、意大利、梵蒂冈、德国、丹麦等国进行艺术考察&
2003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国际贸易中心.北京)&
2003年“情系西部——国际艺术大展”作品《吸翠》获优秀奖(北京首都图书馆)&
2003年“中国优秀先锋派艺术家联展”(西班牙、德国、瑞士巡展)&
2003年“首届青年美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1998年“中央美院附中建校45周年历届留校作品展”(原中央美院陈列馆)
个人展览2011年“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繁星美术馆)&
2011年“造梦者-——赵梦歌艺术展”(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2005年《东方伊甸园》 瑞典斯德哥尔摩(5.STUDIO.)&
2002年“梦幻天堂——赵梦歌油画作品展”(北京千年画廊)&
获奖2010年《曲中无别意》获“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
2009年《香寂》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
2009年《香寂》获“第十一届河南美展”一等奖&
2003年《吸翠》获“情系西部—国际艺术大展”优秀奖
作品曾刊登于《中国美术》、《中国油画》、《美术》、《伟大的复兴—优秀人物卷》、《中国当代画家线描集》、《HI艺术》、《中国百年艺术》、《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集》、《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集》等,作品多次参加嘉德、翰海、保利等大型拍卖,并被国内外艺术机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越女士与赵梦歌的访谈(节选)
张越与赵梦歌的访谈
张=张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赵梦歌(艺术家)
地点:赵梦歌北京工作室 / 时间:
刊登于《雪月花时--赵梦歌油画作品集》P174-P180
张:你的家庭背景、童年跟你的画画有什么关系吗?
赵:特别大的关系,童年是我最最美好的回忆!在农村、在大自然里,每天玩的都是很土的玩具,玩纸叠的飞机,面包,割草喂牲口,在河里玩水,抓鱼,刨红薯,爬树摘杏儿什么的,我就是那种纯大自然的很野的野孩子,成天和男孩儿一起玩,无忧无虑的!非常快乐!
张:你生活很有野趣啊!但那时候谈不上艺术教育吧?
赵:嗯,完全很懵懂的!
张:画吗?你小时候?
赵:画,在书本上乱画,画老师同学,画河南戏里的花木兰啊,穆桂英啊就这些东西。
张:虽然是农村的孩子,但好像你父母是乡村教师吧?
赵:我妈是民办教师,语文数学啊什么都教,我们兄妹四个就从小跟着我妈在学校玩,我爸在县里工作,是统计员,所以给我们创造的学习条件在村里还是最好的!
张:小孩儿爱乱画的其实很多,但真的可以画的不太多,你是怎么被大家觉得你擅长画画?还是自己有这个主动的要求:我要画画!
赵:就是喜欢!我二姐觉得我这么喜欢画,就通过她的老师认识了我们县文化馆馆长,馆长看了我乱画的觉得挺有天分的,就让我过去学,也不收学费。
张:都画什么?学素描吗?
赵:参加过文化馆办的暑期班,开始画正规素描,几何形体。我记得当时有件事很有意思,有一天几个大哥哥样的人到班里,看我画的最好,其中一位就问我:将来想考什么学校?我就不假思索地说:中央美院!那位差点没笑坐地上,指着他身边的一位长发艺术青年说:你知道他吗?都考了六年中央美院了,连准考证都没拿到过!不过我后来用事实证明了我并不是做梦!
张:哈哈,那么小就语出惊人!这么说你的启蒙老师是县文化馆馆长?
张:你家长支持你吗?你父亲特别支持你画画?
赵:他非常支持!没有任何重男轻女什么的,只要孩子喜欢,不管她将来能不能干这个,有没有出息,他什么都不考虑,只管支持!
张:你喜欢,就支持你!
赵:我记得有一件事,特别逗!因为学画画都画石膏像么,我就让我爸给我找个石膏像画,你猜我爸给我找了个什么?他给我找了一个毛主席像,就那种陶瓷的,很早的那种!
张:哈哈…哈哈…你别说在农村的一个家长,你让他找石膏像,他上哪给你找去啊?第一,你爸真爱孩子。第二,你爸政治觉悟真不太高,他敢拿毛主席像让你去画!哈哈…后来谁告诉你可以考中央美院附中的?
赵:我后来又去了河南大学美术系考前班学画,也是馆长介绍去的,当时一位任课老师告诉我你年龄这么小,可以考考中央美院附中,还有几个男孩也要考的,我就和他们一起跟一个广美毕业的老师学画头像,轮流做模特儿!我临阵磨枪就花了
15 天的头像写生,最后还就我一个人考上了!
张:美院附中是很难考的,你这一个农村小孩儿,就突击了 15 天头像就能考上?
赵:之前只画过石膏像,水粉静物,头像确实只画过十几天,我记得考试时别的考生都用铅笔画,就我用炭精条画,对比非常强烈!后来听附中老师说,当是招你就是因为你头像画得太好了!
张:那是第一次来北京吗?
赵:是,我爸带我考完初试我们就去长城玩了,我爸说怕我考不上以后没机会再来了,没想到初试过了,他就把我交待给中央工艺的一个老乡,就回去上班了,我记得当时我和我爸就住在光华路的一个地下旅馆,我爸让我住条件稍好的上下铺房间里,他就住外面过道的加床,加床就折叠床这么窄,很潮很潮的!
张:上附中这几年收获大吗?
赵:太大了,不是传说附中是美术界的西点军校吗!实在是太严了!文化课专业课有一门不及格这学期就得走人,就是硬指标!
张:我好朋友的孩子就是从附中被开除的!
赵:真的?
张:真的!愉快吗?附中几年?
赵:非常充实愉快!大家一起住校,朝夕相处,打打闹闹,太有趣了!
张:看你画册上那时的作品已经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了,还非常学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风格!
赵:在附中时我就特别喜欢油画,喜欢那种特别强烈的东西,特别凝重的感觉!
张:色彩强烈,而且还挺愿意表现个沧桑感和岁月感的!
赵:是的,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画社会底层的老头老太太!
张:你画你自己都画成一个老太太,《当我年老》那张油画!
赵:对对,原型是我一个家教的母亲,形象非常好,画得很有感觉!
张:你想过没有?那么小孩儿的时候,才是一高中生,你老是画那么厚重的,岁月沧桑的,渴望年老的作品,现在在逐渐人到中年时,你开始去画比较轻灵的状态了!
赵:这有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上学时接受的都是些西方的东西,虽然也有国画选修课,中国美术史方面的课程,但研究最多的还是西方美术史,自己的目标就是中央美院油画系三画室。所以学的看的都是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的东西,对西方古典主义的东西并不太感兴趣,像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写实的,我都没啥兴趣!我就喜欢那种很强烈的表达内心的那种东西。
年代那个思想解放的浪潮,学生,大学生,艺术青年都喜欢,现代派艺术那是最新的艺术,我那时上中文系,也不怎么爱看古典派的作品,看古典作品反而是这些年,中年以后才开始补课,那时候我们喜欢的也是什么荒诞派,黑色幽默之类的东西,好像不这样不足以张扬个性,表达生活的荒唐感。那个时代是思想界的一次波澜,新浪潮吧!虽然你小一点,但提早进了附中,其实你也算是参与了。
赵:那时候就是成天课下泡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和画册,附中有非常棒的图书馆,藏书比美院还丰富,我每周都借好几本书和画册,什么文学哲学名著全面普及,打基础的东西基本都是那时完成的。
张:一个好学的农村出来的小孩儿,可能在家乡没有机会读到这种外国翻译作品的,出来正是补课的时候!
赵:我记得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去谈恋爱,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画画就是看书,非常充实!
张:你还记得那时受谁的影响比较大吗?在画画上?
赵:梵高,高更,塞尚这些后印象派画家,还有马蒂斯,席勒,博纳尔等,可以说是痴迷,当时我的画也是笔触很厚重,色彩很强烈!
张:据说当年考美院,你是全国综合成绩第一名,专业第二名考上的!
赵:对,当时刘小东老师带我们油画,马刚老师班主任,考前马老师就跟我说:赵梦歌,这次央美油画系你不仅要考上,还要给我考第一名!我其实也不是特别在乎拿第一,反正平时已经非常自信了!
张:已经很棒了,综合成绩第一!
赵:文化课当时也很好,尤其英语和语文,骨子里喜欢文学,诗词,这些到后来在艺术创作上都用上了。后来去欧洲美国等地游学,都是我一个人,日常交流都没什么问题,当然深度交流差一些。
张:附中这几年你已经从一个基础很薄的农村来的孩子迅速就变成了这个学校的尖子生!
赵:也不是迅速,就是三四年级吧,一二年级差距很大,很吃力,尤其是一年级,感觉一点都不一样,我觉得好的,老师说不好,我觉得不好的,老师说好,时间长了才发现,还是在小地方学得不行,后来看的练得多了,慢慢才跟上,到了三四年级,基本上就成了班里专业最好!
张:你上美院后你的老师是谁?
赵:刘小东,洪凌,谢东明,詹建俊等老师!
张:美院和附中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赵:教学上其实要求还挺严,还是比较重视基础,创造力挖掘不够,将来能否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艺术学院是普及艺术的地方,培养不出艺术家,艺术家是社会、是生活再加上惊人的执著锻造出来的!
张:从你离开美院,到后来正式有画廊签约,可以以绘画为职业,这中间,漂泊的日子有多少年?
赵:将近十年吧!
张:这么多年都干过什么啊?
赵:在南方呆过两年,后来又回到北京,中间教过学生,卖过我们自己做的东西,和几个朋友做的小雕塑,比如耶稣十字架什么的,我就拿去卖,在圣诞节前挨个礼品店推销!
张:做过艺术品推销!
赵:为了生活吧,不可能白吃白喝,我们当时搬到朋友院子里,一帮人住一个院子,都是比较拮据的艺术家,我卖了东西,就买些菜啊粮食啊,做大锅饭,大家就都有吃的了,比较艰苦,这样就过了几年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穷,但是有艺术、有爱情、还有朋友!
张:那段时间还一直在画画吗?
赵:画,零零碎碎地画,房间太小,只能画小的,但一直没断过!
张: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绘画风格有改变吗?
赵:慢慢在改变,那个时候开始接触水墨,对我的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我吸收了很多中国的东西,我开始接触像徐渭、八大、梁楷、虚谷等中国古代大师的作品,去了敦煌、西藏等几乎大半个中国,看古代壁画、雕塑等,这几年学到的和在美院相比,是更现实更生活化的东西!
张:补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美术的课!
赵:对,因为上学时非常喜欢西方的艺术,上的课也都是以油画为主,这样一来,我又接触到国画水墨这样的艺术形式,这段时间也非常重要!我以后的画风就是吸收并融合了这些!
张:零六年签的约是吧?那时他们是看了你的什么作品决定跟你签约的?你的作品已呈现现在的这种风格了吗?
赵:有一点,初期阶段吧!其实说起来这也是一段故事。我签的这家画廊本来不是专业做画廊的,这个人是做古董的,台湾很知名的文物收藏家,他签过申玲、王玉萍、徐晓燕等老师,我上附中时就认识他了,当时我们在河南下乡写生,他到洛阳考察,就碰见了,他看我画得挺好,就聊了会儿,后来,美院期间还帮过我,我离开美院后好多年没联系过,直到零四年他们参加国贸的艺术博览会,我们又碰面了,知道我在画画后,就去看了我的作品,觉得很不错,但那时仍没谈到签约,后来我想让他帮忙投点钱办个学校,因为我当时就没指望着卖画生存,他就劝我不要办学,还是专心画画,说:你很有才华,我才帮你,你要是没有才华画画会很痛苦,你就应该当画家,我资助你。其实他就是用签约的方式帮我,就这样,我们签了五年,虽然钱不多,但够我画画和生活的,我终于可以全部的时间用来画画了!
张:你平生第一次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技艺来挣生活费了,也算是正式归队了!
赵:真是很难,很多美院研究生毕业都很难走上职业艺术家的道路的。
张:你找到这种比较成熟的绘画语言是什么时候?
赵:签约这几年非常重要,我专心地去画去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应该是在零七零八年的时候就比较成熟了,其实这种风格已经摸索近十年了,直到零九年我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了个奖,算是被承认!
张:对,是油画《香寂》吧?
赵:是,那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
张:能说得出哪一幅作品是开端吗?就是你看完之后意识到:这应该是我的语言,我应该用这种风格画下去!
赵:很难说,因为这个界限已经很模糊了,从我最早画女性人体开始,也是很西方地去画,像席勒一样,很痉挛很表现的那种,给人感觉并不美,很夸张!后来就慢慢融合进去中国水墨画的元素,画面也越来越成熟完善,画廊也会挑我很多毛病,他们有时相当挑剔,当然这个我能理解。
张:那时你的画可以在台湾卖出去吗?
赵:可以,我记得他们第一次拿我的画参加台北艺术博览会,第一天就全部销售了!后来又参加上海和北京的艺博会,还有嘉德、保利等拍卖,成绩也都不错。
张:而《香寂》获奖其实是在专业领域里的第一次被承认!
赵:对,第一次在学术上被承认。我也觉得很意外,十一届美展之前,我一个国家的展都没送过,当时一个老师建议我送送全国美展试试,我说,全国美展五年一次多难啊,我的画又不是主旋律的,况且我又不认识省美协的。因为当时要先通过省美协,一级级往上递。
张:你由于没有工作,又到处漂泊,已经不是学院派,这个正规圈子里的人了。
赵:是,很边缘化了已经,但省里边还非常好,当时初评时一看我的作品就纳闷:这是哪儿来的?因为每次送展的人都差不多那批人,都认识的,这个人怎么没见过?这种风格也没见过,后来听一位老师说:第一关差点把你淘汰掉,因为谁都不认识你。多亏一位老前辈拿出我的画给大家看,说这张怎么怎么好,之后一下票数就过半了。
张:你知道他当时怎么说吗?
赵:好像是说特别空灵啊,有感觉啊之类的,而且从来没见过油画这么画的!后来那位参评的老师跟我说:过了第一关,后来每一关就必须有你了,虽然你不是一套法国大餐的主菜,但却是餐后的那个甜点,必须的!
张:是非常有个人风格!
赵:让人感觉很清凉,很放松,很宁静,所以就一路过关斩将,就送到全国美展,先是入选,最终又获得了获奖提名。
张:《香寂》系列有什么特别的创作背景吗?
赵:当时心情比较好吧,比较放松,画时进展比较顺利!
张:《色空》是在《香寂》之前还是之后?
赵:之后。
张:我看有人写评论说这批画很有意思:它是一个女性的自我疗伤,她不再呐喊,她控制,所以我想知道这批画的创作背景,你个人的状态是什么?
赵:当时情感上很糟糕,必须要分手吧,客观原因造成我们必须分手,但互相感情都无法放下,但必须生生把这个胳膊砍掉,我要强忍着这种痛苦,还要平静地工作。就像用打坐这种方式让自己内心平静是一样的感觉,只有咽下去,压下去,没有去喊,自己承受就好了。
张:你不是那种(女孩)碰到这种事就要找女伴哭诉是吧?
赵:从来没有。
张:你是不吭声,自己画画,画里的人物这时候也不吭声,全都在自我控制,看上去很轻松的这个状态,里面却有张力!
赵:对,示人的时候,我还要很平静,很从容,好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其实内心那种痛苦,经常夜里睡不着觉那一段,外人是看不到的。我不希望把这些东西给大家看,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够乱了,我希望好一些美一些的东西给大家看。
张:这个时候你30岁以后了吧!
赵:嗯,应该是35岁了。
张:这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了。
赵:成年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张:你早期的画还画各种各样的人,后来发现你只是画女人了,不断地画女人,然后我看到一首诗,我觉得可能对诠释你的画很重要:
&&&&&&&&&&&&&&&&&&&&&&&&&
生活被艺术者,艺术被生活着
&&&&&&&&&&&&&&&&&&&&&&&&&
优雅时尚,衣冠楚楚,
&&&&&&&&&&&&&&&&&&&&&&&&&
脱光衣服,他们都一样!
&&&&&&&&&&&&&&&&&&&&&&&&&
裸体是心灵的赤裸,真实的坦荡,无所谓的从容!
&&&&&&&&&&&&&&&&&&&&&&&&&
他们是精神的自画像,是灵魂存在的形状…
&&&&&&&&&&&&&&&&&&&&&&&&&
自赏,冥想,自我疗伤!
&&&&&&&&&&&&&&&&&&&&&&&&&
没有柔弱,也不必坚强!
&&&&&&&&&&&&&&&&&&&&&&&&&
爱情似淡若无,相思遥远飘渺,
&&&&&&&&&&&&&&&&&&&&&&&&&
肉体被观赏,心灵要放逐,精神在流浪…
&&&&&&&&&&&&&&&&&&&&&&&&&
她们深深地现实着,轻轻地超脱着……
&&&&&&&&&&&&&&&&&&&&&&&&&
生活被艺术者,艺术被生活着……
&&&&&&&&&&&&&&&&&&&&&&&&&
艺术被生活着,生活被艺术者……
这里面我觉得说了很多事儿,女性比如说到了身体,爱情,现实,艺术,然后说了一句重要的核心,这些女人他们的状态:没有柔弱,也不必坚强!我相信这样的态度必须要到30岁以后,而且一定要有过若干次的经历,包括情感经历的人才会有这个意识。
赵:对,30岁都不行,35岁以后吧!
张:这里涉及到我对你画中的一些具体的疑问,看上去你画的是古代仕女,但你跟以往画仕女的人不一样,你不是在画古代仕女,而是在画女人的身体和精神。她们的内心世界,用一个什么样的器皿装都可以,这样的女人是古今中外所有女人,但是你总是把她画成一个古代仕女,而且所有这些仕女都看不出长相的区别,为什么这样呢?
赵:就像我那首诗里写的,所有女人都一样,不管外表是否光鲜,各个领域的,演艺圈也好,艺术圈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都在承受着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成长成熟,最终都会归于平淡如水的很从容的状态。这是我向往的境界!
张:为什么选古代仕女作为表现形象?
赵:古代仕女只是个媒介,因为我是中国女性吧,还是比较含蓄内敛的,这种形象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有点古典和传统,但裸体的仕女就比较当代了!纯粹的传统我也无法忍受!
张:她适合表现那种外柔内刚、含蓄收敛的状态。
赵:没错,要是画一种西方的骨感美女,我觉得不适合我画里的东方意境,不是典型的东方味道!我是从这种土壤里过来的,我妈我姐都是比较传统的女性。
张:所以这个会解释你画面里面给我的感觉,比如这几个丰满白皙柔软的身体看似柔软,却总有一股子自己的劲儿,就是自我控制,自我玩乐,自我生存的那种坚强劲儿!所以强和弱,外柔内刚这个劲儿在这些女人身上表现出来了。还有你画了好多都是裸女,但是这些裸女没有色情意味……
赵:色情这个东西,其实是人的大脑里想色情的话,你画出来就是色情的,你脑子里根本不关注这个,即使我再画丰乳肥臀也不会是色情的,它只是呈献给观众一个外在的东西罢了。
张:我觉得你用这些身体表现的根本就不是身体,他们只是一个符号。
赵:而且这个形体在艺术上很有艺术性,非常饱满,我喜欢饱满的东西,很有从内到外的那种张力。这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各种形象都尝试过之后的一种选择。
张:这种形象能表达你作为一个成年女性内心所感到的那种丰富的意味。
赵:对,比较包容,比较丰富的感觉!
张:“生活被艺术着,艺术被生活着”,这怎么讲?
赵:生活有时候是很无奈的,“被”就是无奈,不是你在选择,你是在被选择。我走这条艺术道路,最初也是无意识的,但是最终生活把你推到这边又推到那边,然后艺术又在主导着你的生活。
张:本来就这样的,我一直觉得人生在世就是两个层面:一个是脚踏实地地生活,一个是灵魂的高飞,我有个写诗的朋友说:没有面包,我活不了,但是没有诗,我活不好!所以就这么艺术和生活相互渗透着,互相纠结着……然后就这么不断打造和演变,最终那个女人就有了这个状态:没有柔弱,也不必坚强!
赵:是啊,被锻造的,没办法,只能这样刀枪不入了!
张:我觉得有的女人愿意表现柔弱,有的女人特愿意自我暗示坚强,但是你如果跨过柔弱和坚强,进入另一个状态的时候,那要有过一些很痛苦的经历。
赵:是,各种的,亲人的离去,感情上的……
张:情感的分分和和,具体日子的锤炼。
赵:生活上你还面临吃饭问题,并不是说活在精神世界就可以了,最早天天谈艺术啊,爱情啊,那时年轻无所谓,但到了一定年龄你就得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
张:所以到了“没有柔弱,也不必坚强”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比较自由的自如的状态,这就是你后来画中的女人。所以我看评论你笔下的女人都看似温婉,实则刚毅!你同意吗?
赵:呵呵,我希望是这样,能抗得了各种压力,各种考验!
张:依然从容,善于自我控制,所以你画画这条路很像一个女性的心灵历程!
赵:对,上次有一个杂志采访我,我也这么说过!
张:我看你谈到从个人的情感相思,到感叹似水流年,青春易逝,稍微年龄大一点看淡红尘,坚守理想,接近中年开始修身养性,心静如水,到你事业更开阔,胸怀更开阔的时候又开始胸怀古今未来,包括你说的“山外山”系列,要表达一种东方的宇宙观。
赵:是我这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吧!
张:你在画这样一个核心精神的时候,就给自己找到一些具体的绘画方式,比如作为一个画油画的,你的画很多时候特像水墨,尤其看照片,就更像,好多墨色,线条的勾勒比较轻灵,浅淡的色彩,这是有意识的选择吗?
赵:是我的追求吧,我的喜好,我就喜欢这样的,我现在好多时候是在看中国古代的东西,水墨啊壁画雕塑之类的,从那里我能吸收很多灵感,像那些纯粹的西方的油画,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了,我喜欢两极的东西,油画的强烈和厚重还有水墨的空灵和淋漓,我努力在把这两种东西结合在一起。
张:跟东方美学的结合,我觉得可能跟你内在精神的演变有关的,因为年轻的时候迷恋那种特表现的、激烈的东西,人近中年开始控制了,所以她可能会喜欢东方美学里的一些含蓄的东西,然后你就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外在语言来表现这种内在精神的改变。
赵:最新的这批作品名字叫《雪月花时》,来源于白居易的一个诗句:雪月花时最忆君。我觉得取前半部分就够了,它也可以象征人生最美好的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不再是追随迎合西方的艺术,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当代艺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艺术开始重新被关注,怎么把它转化成当代的语汇,也是很重要的。雪月花时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开始,一个融合古和今,传统和当代,东方和西方的新的艺术时代的开始!
张:还有一个细节,你除了油彩之外,还用了矿物质粉之类的东西?
赵:是用过一些矿物质沙子纸浆等,底子还专门做过肌理,有的还贴过宣纸,用过水墨,从材料上我也试着融合了东西方的东西。
张:是有意识地让它有壁画的效果吗?
赵:差不多吧,我喜欢那种斑驳的有历史感的甚至是残缺不全的东西,被历史风化的永远比崭新的更令我着迷!
张:其实你一直在画你内心世界的演变过程。
赵:近期作品我还用了黑色的油漆去泼洒滴流,黑油漆锃亮的金属感,粘稠感,细劲感是无与伦比的!和我性格中的某根神经非常的契合!
张:现在依然生活非常单纯?就是画画?
赵:我努力让自己单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简单,想的事也简单化。
张:另外还画瓷板画?
赵:对,我隔三差五会去景德镇画一段。
张:开始迷恋陶瓷和东方美学有关吗?
赵:我是通过一个朋友偶然接触到陶瓷,我就开始了解它,后来越来越有兴趣,釉上釉下青花都画过一些,因为陶瓷有窑变的因素,所以会有悬念和意外的惊喜,当然也有沮丧,不像油画是我能掌控的,但艺术有时需要失控的挑战和刺激。而且陶瓷是纯中国的一种媒材,从材料到技法都是,很有历史很神奇,既可手绘,又可以做雕
塑、装置,未来发展可能性较多。但我不喜欢像传统陶瓷那样太工艺地去画,陶瓷完全可以是既传统又当代的艺术形式!
张:生活不容易,不过从画里能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是挺自在的!
赵:没错,但是还是有很长的路很多的目标等着我去实现,我觉得艺术上的问题对我来说还是最艰巨的,你怎么能把自己的艺术之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这辈子,这一生!有些人是家庭这一块儿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子女啊培养的都非常好,有些人就艺术这一块,不管能做到什么程度,也许突然之间我没了,但我尽可能地在这个事件之前能做到多少做到多少。
张:我觉得很多女性画家不愿被人认为是女性画家,你怎么认为?
赵:以前女性是男性社会的附属品,现在早已不是那样了,女性完全可以独立,包括学习就业社交各方面,当然生理和思维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异,不过这种差异是允许的而且是有意义的!女权主义时代已经过去,必须和男性一争高下也没必要!
张:其实那只是女权主义中的一个小小波澜,女权主义我觉得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误译,应该是平权主义,其实就是平等,尊重个性,自由发展的意思,而不是谁的权力必须大于谁的权力。
赵:对,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后女性主义时代,女权主义可能激烈了点,女性主义显得温和了些,后女性主义时代应该是男女和谐相处,一种伙伴关系,这样比较好一些!
张:用你的诗里的话说,可能以前附属的时代对女性来说是个柔弱的时代,后来激进女权主义时代是要张扬坚强的时代,到后来你说没有柔弱,不必坚强,大家都是人,各自独立地活着,互相尊重,就是没有柔弱,不必坚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レ 雪月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