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全文

个人频道 - 专辑详情
微信分享给好友
印广法师讲《楞严经》全集(80个视频)
成佛的法华 开悟的楞严楞严经--下载--妙印法师恭诵
说明:点击下面链接即可在线收听。若要下载某卷,请在您要下载的链接上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或者选择你安装的下载软件下载。若想全部下载,请在下面任意链接上右键,然后选择:&使用&你安装的下载软件&下载全部链接&;然后在&文件类型过滤&中,把MP3以外的类型的勾都去掉,即可一次性下载所有文件。
《楞严经》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母版 发烧级音质 配乐版 共10卷
《楞严经》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经》 母版 发烧级音质 清净版 共10卷
《楞严经》简介
妙印法师: 敬撰
一、《楞严经》是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明心见性,快速成佛的第一经。
文殊菩萨在此经中说:&娑婆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于闻中入。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此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文殊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又说:&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又说:&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依耳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七佛之师,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当知,三藏十二部,般若波罗蜜多第一。行深&般若波罗蜜&,也就是&真如三昧行&。而般若波罗蜜之体,就是六根的&根性&。所谓的根性,总说是一个,即是佛性,即是阿赖耶识,即是身内真如,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若依六根来分,根性,在耳叫闻性,在眼叫见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味性,在身叫触性,在意叫知性。总之,总说是一,分说是六。名字虽多,但始终是说同一个东西-----即真如自性。
从理论上讲,在六根的任何一根,修根&性定&,都是修&自性本定&,都是在修般若波罗蜜,都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能达到&从一根返源,得六根解脱&的目的。然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特别为我们娑婆世界的大众,挑选出了耳根,作为修习般若波罗蜜的第一圆通根。而把其余五根,从眼根,鼻根,舌根,身根到意根,都判为非圆通根而劝我们舍弃勿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文殊菩萨在经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不过,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深入理解,我们在此对什么是圆通,稍作一点解释。所谓圆通:圆是指空间方位,若见(或若体悟到)自性充满十方,则为圆(立体球形,自性充遍十方如电磁波充满虚空的形态一样。)通,就是必须悟见自性或根性,或者说必须要通达到&真实&。简言之,通,修行者必须要通见&自性&,也就是禅宗常说的要&明心见性&;圆,就是要体悟到自性十方圆明。这个圆明的&明&,不是光明的明,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明,用六祖慧能的一句话说,就是&不愚&。当知,光明、黑暗都是无明,无明不是自性。
而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唯有&耳根&,即&通&又&圆&。反闻&闻性&,是通达自性,是通&真实&;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就是自性遍十方,对自性存在的感知,圆满无缺。而其余五根,都&通&,但是并&不圆&。例如&见性&,若依见性起修,则有&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道理很简单,我们在反见见&能见或见性&的时候,感觉见性在自己的后面,而前面是色尘,这就失去了&见性在眼睛前面也同时存在&的感觉,除非转过身来,才能再体会。而事实上,见性,也是充满十方的。所以,修&见性定&,不是圆通修行。说具体一点,他是&通而不圆&。
特别提醒一点,其余的六尘和六识法门,也就是十二种&所谓的圆通&法门,即&不通&,更谈不上&圆&。因为,六尘,六识,都是生灭幻化,都不是自性实体,若依这些生灭法为本修因,肯定是蒸沙煮饭,肯定得不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佛果,因此,他们决定不是通&真实&的法门(当然,这是对&初机&而言。)又因为,自性尚且
&不通&,所以,也就更谈不上自性十方圆明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本经中所谓的二十五圆通,对于娑婆世界的我们来讲,只有一个是真圆通,而其余二十四个圆通,都不是真正的圆通法门,都叫做非圆通。
简言之,六根法门,只有一根是圆通,耳根闻性;其余五根根性,都通而不圆;六尘六识法门,既不通,也不圆。所谓&七大&修行法门,依然不出&六根、六尘、六识&,只是对&十八界&另立名相的重复而已,不必赘述。
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要依圆通根&耳根&修呢?佛说:&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简单的理解就是,依圆通根修,速度快,依非圆通根修,速度慢。快慢的差别,以圆通根修一天,能抵非圆通根修一劫,可见一斑。换句话说,从意根转向耳根,如同从马车转乘飞机一样。这是佛陀的金口玉言,不能不重视。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世间几乎所有宗派,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时,大都是在&意根&坚守&真如三昧行&。所以我们看到,以禅宗和密宗为代表的任何一个宗派,开悟自性,乃至悟后起修,都没有离开&意根&用功夫。而《楞严经》的传入,开启了般若波罗蜜&圆通修习的新时代&。在《楞严经》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我们开示了离苦成佛、最究竟了义的修习法门----耳根圆通,这就是所谓的&大佛顶首楞严王&,这就是所谓的观自在菩萨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而我们长久以来所坚守的&意根&,大智文殊菩萨,只用了一句话,就给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修行人,做了一个明确的交代:&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由此可见,在我们娑婆世界,一切依&意根&见性用功的理论和方法,在《楞严经》传入之前,都可以堪称第一成佛法门;而在《楞严经》传入之后,自当屈居第二,换句话说,都变成了通而不圆的成佛方法。文殊劝谏,岂是戏言?
二、《楞严经》是魔王要毁灭的第一部经。
佛在《佛说法灭尽经》里讲:&《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复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为什么《楞严经》先灭?请看佛在楞严经里的讲述:&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脗(hu),当处湛然。&
&然而,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慴(shè)(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我们不难得知,《首楞严经》和《般舟三昧》都是&真如三昧&行法,都是修真之法,都是成佛之法,都会对魔宫乃至诸多鬼神的生活环境,构成威胁,乃至彻底摧毁。所以,魔王乃至鬼神,一定不乐意人们修这种法门,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这部经灭掉。
而魔王为什么先灭《首楞严经》,再灭《般舟三昧》这类经呢?当知,《首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的区别是,在耳根修反闻自性,入三摩地,比在其他五根入三摩地,速度最快,成效最高,这就意味着,魔王鬼神的宫殿被摧毁得也最快,而且最彻底。而般舟三昧类经,特别强调在&意根&,或在&六根、六尘、六识&任何一处用功,不注重一根的专注深入,主要以&无生,无所有,不二,乃至无法可住,无法可超,无法可证,无法可修&等为修学方便法。因此,速度较慢,进进退退,反复不定,虽说是比专门在耳根&一门深入&慢了不少,效果差了很多,但是,这毕竟给魔宫鬼神住处,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以,魔王鬼神,岂能甘心罢手?由此可见,要护持《楞严经》,乃至一切《般若波罗蜜多》经,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任务是艰难的,甚至代价是惨痛的,当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非真正看得破,放得下的有智之士所能为。
所谓的&般舟三昧&,即是&般若波罗密多&的另一个名字,万不可理解成是一部&般舟三昧经&,因为已经有人曾经这样理解过,所以稍做提醒。般舟,即是般若船,此处的三昧即是自性本定。般舟三昧,即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这样理解,魔王要灭的头两部经,第一是《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二是《大般若经》。
谈及护持弘扬的功德,请&行人&务必要警惕,千万不要为了贪图护持受持《楞严经》的巨大功德,而在无意之中或者无知之中,做了魔王的使者,比如,把《楞严经》曲解了,讲歪了,搞乱了,令后人或行人无从得入&首楞严大定&,或根本就不能&悟后起修&,令《楞严经》形同虚设,有同无有,最终导致其不灭而灭。做为弘扬者,本来发心是为了护持《楞严经》,结果在一片真诚热情心下,自己的习气被魔王利用,无形中做出了帮助魔王毁灭《楞严经》的事情,不可不慎。一定要知道:护持,自然有功;而毁灭,罪责难逃啊。
文殊菩萨前面交代得很清楚,修习首楞严大定,或反闻闻自性,是阿难和我们末法众生(文殊称&末劫沉沦&),简单易行的一个圆通快速成佛的法门,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令众生快速脱离一切苦难的真实法门。
如此简单而高级的般若波罗蜜修习法门,可是我们发现,自《楞严经》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历代乃至近代、现代,真正能修这个法门的行者,我们遇到的,实属凤毛麟角。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无休止的研讨和争论。而此经当中,能够被弘扬护持的部分,都是无关&首楞严王&痛痒的理论及其方法,其修学的核心理论部分—首楞严大定,遭到了巨大的扰乱乃至破坏。试想,若是末法时期,一切众生,都不能或根本不会契入&首楞严大定&而进入实修,那么,《大佛顶首楞严经》到底是灭了,还是没有灭啊?尽搞理论研讨,对于自身的离苦得乐能有多少实益啊?正如文殊呵斥阿难所说:&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啊?!&有智者善思之。
在这里谨引用玄奘大师所译《金刚经》里的一句话,以为警示:&…,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缘,所生福聚,甚多于前无量无数。&弘扬者,若真想达到&究竟通利&的程度,建议当必须依止近代我佛门龙象&楞严独步&圆瑛大师和&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有关对《楞严经》修学的经验教诲和嘱咐,必定最为可靠。
三、《楞严经》受持读诵,护持弘扬的功德利益。
(1)弘扬《楞严经》的功德利益: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此人,若)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2)受持读诵《楞严咒》的利益。
第一,大利益:楞严咒,是楞严王手中,斩妖除魔的锋利宝剑,是楞严王三昧般若波罗蜜的护卫舰,是成佛作祖过程中免遭一切魔难的护身符。如经中所言:&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第二,小利益:何谓小利益?单持楞严咒,对于没有契入或修持&首楞严大定&的人来说,而单持楞严咒,其利益也是决定不可思议的。
试摘录几段如下:a、&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是善男子等,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等等。
佛说:&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其利益)如我广说,穷劫不尽。&
四、《楞严经》全经基本脉络。
楞严法会,缘起于阿难遭遇摩登伽女之&欲难&。阿难自恨,从无始以来,一向多闻,多解少行,未全道力,于是向佛陀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的最初修习方法或方便。也就是说,阿难直接向佛陀询问祈求&成佛的最初修行方法&。佛陀为了让阿难真正开悟,契入真实修行,直接契入不生不灭的自性,打算给他介绍一种、不同于以往所开示过的&妙奢摩他、三摩、禅那&的法门,也就是娑婆世界的第一成佛法门,首楞严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我们从《圆觉经》中了解到,过去佛陀所讲的&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一般都是在&意根&上做功夫。这次佛陀所介绍的法门,与以往不同,不在意根用工,而是在耳根用功,在耳根修&妙奢摩他、三摩、禅那&。
佛陀说法,善巧方便,先从询问&心、目(眼睛)在哪里?&开始,通过&七处征心&(实际上,佛陀一共两次征问阿难,&心在何处?&而阿难第一轮回答,共答了七个地方。答了七处,佛陀否定了七处。第二轮回答,依然没有地方可寻,而是被逼得走投无路,干脆就直接回答说,&正在推测的这个思虑,就是我的心。&)和&十番显见&,让阿难及其一切有缘大众,最终得以明心见性,就在当下而不用经历阿僧祇劫,就亲自证得了清净法身。
在这个过程中,佛陀让大众明白了,一切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生灭妄想心;悟见了,或体悟到了一切如来的秘密成佛之因或如来密因---见性或闻性。劝导修行人,一定要&弃生灭心,守于真常,令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并说:&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期间,佛陀与波斯匿王就观恒河水的一番对话,令匿王及大众,悟见了不生不灭的&见性&,亲自验证了自己确有生死轮回的事实。
阿难开悟自性之后,富楼那尊者,又向佛陀提出了宇宙或者十法界的起源,乃至六道轮回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一个修行上的重大问题,那就是,&众生觉悟之后,永远不会再迷。&
之后,阿难继续就如何修行,如何从&华屋入门&,而向佛陀进一步发问。佛陀哀悯当时的与会大众,同时也可怜我们现在末法时期的众生,于是为我们开示了&发菩提心,修无上乘,行&妙修行&路的二决定义。&
第一决定义,也就是第一先决条件: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意思是说,因地修行时,我们所坚守的那个禅定的&定体&一定要与如来果地上的那个&自性&,完全是同一个&自性&才可以。也就是说,在因地修行,一定要依守&真心&----守&根性&或守&闻性&起修,这是成佛的第一先决条件。为什么呢?佛说:&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第二决定义,也就是成佛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也就是,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别和执着。若用&妄尽还源&来解释的话,那么,第一决定义,就是&一定要还源&,还源即是明心见性;第二决定义,就是&一定要妄尽&。这就是成佛的二决定义。
接下来,佛陀进一步开示阿难&妄尽还源&的下手处,那就是六根。人人都有六根,虽然行者,从任何一根下手,都可以见到自性,虽然行者,若能一门深入(或沿一根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但是,凡夫六根,毕竟不同,六终非一,于是就有了圆通根和非圆通根的区别。而佛陀敕罗侯罗,击钟验闻性,则为观世音菩萨开示耳根圆通法门,做了前期铺垫。
到了第五卷,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由此可知,生死轮回的根本,是六根;安乐涅槃的根本,还是六根。修行一定要在六根处下手。明白了&一六亡义&之后,佛陀开始询问在场菩萨声闻等众,他们在因地的最初修行的方法。佛问:&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于是就有了二十五圣,各自叙述圆通修行最初方便法门篇。
二十五圆通,前二十四圆通叙述完毕之后,从第六卷开始,整卷经文,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然后,文殊菩萨奉佛旨意,实事求是地出来讲评了二十五圆通法门的不同特点和彼此差别,为阿难及我们娑婆世界末法时期的修行者,选择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在这里,文殊菩萨,睿智犀利,言辞不寐,肯定了一个圆通,判定了二十四个非圆通。
接下来,为了要修持这个法门,经中在第七卷和第八卷,专门提出了修行者所必须要接受的两个助行条件,第一必须要持《楞严神咒》;第二,必须要严持四重戒,也就是四种清净明诲。然后,用&三渐次&,表述了修真如三昧的次第,其中的主修和助行的方法,乃至从凡夫因地一直到如来妙觉位的五十多个位次的状况。
佛陀为了帮助我们末法时期修行人,识别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境界,防止魔王捣乱干扰,于是又慈悲详细阐述了修楞严大定过程中出现的五十种阴魔的具体表现形式。五十阴魔篇,成了末法众生,修行楞严大定或修真如三昧行,乃至般若波罗蜜的照妖镜和护身符。
最后,本经的流通分,用了极其简单的篇幅,阐述了弘扬护持《楞严经》的殊胜利益和功德。
简言之,《楞严经》的脉络是,认识并舍弃妄想心,悟入并坚守六根之根性,依耳根为圆通根,依&反闻闻自性&为起正修,持咒并持戒为助修。耳根即还源,六根得妄尽(实际是意根得妄尽:一旦入闻性,狂心当下歇。)
五、《楞严经》的传入。
大唐中宗,神龙元年
(公元705年),印度高僧,般剌密谛大师,抵达广州,将《楞严经》偷偷传入中国。当时,大师巧遇了被武则天贬罚的丞相--房融先生,房丞相当时被贬为广州太守。于是房丞相就请般剌密谛法师,在广州制止寺(光孝寺)和另二位法师--弥伽释迦和怀迪,一同翻译了这部国宝级的无上尊贵经典《大佛顶首楞严经》。而房丞相自己,却亲自为此经译文进行了润色。经典译成之后,般剌密谛大师,速回本国,以解边吏之乱。因为,他潜藏出国,国王罪责守边官吏,故速回,愿以自身承担其罪。
后来,房融丞相,把这部宝典译文,献于武则天。因为在当时发生了《大云经》伪造风波,所以武则天将此经,暂时存在了宫中,没有流通。后来,神秀禅师被封为国师,入住宫中,接受供养,有一天他发现了此经。大师认为,此经对禅宗有价值,遂将其流通于世。至此之后,中国才开始了《楞严经》的流通。
《楞严经》的传入,实属不易,般剌密谛大师,曾先后三次将此经试图偷渡出国,而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他把这部经典,用很小的字抄写在很薄很薄的羊皮纸上,然后把经典卷起来封好,将自己的胳膊剖开,把经典置放在肉中,然后缝合伤口,等伤口长好了,再申请出关。这一次,他成功了。来到中国,再剥开胳膊,把羊皮经取出来,然后经过处理,开始翻译。所以,此经也被称做&血经&。每当看到此经,我们都会无比地感恩大师!感恩武则天!感恩房融丞相!感恩神秀大师!感恩一切真正护持《楞严经》的人。南无阿弥陀佛。
完毕(End)。
2009年6月 完稿于关房
注:《楞严经》,历来魔障很大,争论颇巨,千年探究,难见定论。山僧不参与任何方式的讨论,更不参与任何争论,对于此文,读者若有任何疑虑,敬请参阅《楞严经》原文,以辩是非;研习《楞严经》,最好不要用一个《注解》去评判另一个《注解》,徒增无益。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求佛教《楞严经》全文_百度知道
求佛教《楞严经》全文
提问者采纳
首页“佛教经典”处有,有好几个网站都可以结缘经书佛弟子网站。首页佛经法宝免费结缘。淘宝上也有免费结缘的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很容易收到,但篇幅比较大,而且很难读懂的现在所有佛经都实现电子版了
百度文库里有搜索一下吧,不费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楞严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楞严咒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