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荣国府府里面曹雪芹纪念堂门前有一副对联,一边五个字,第三四个字一样,是篆字,求内容

红楼梦之惊天秘密:荣国府第二条路线
荣国府的第二条路线及“穆莳拜”小考
&文本及点评: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未识黛卿能乘此否?]】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封建社会王公贵族是极其讲究门面的,因此黑色一般不是王公府第的主色调。如果我没想错的话,“黑油大门”在全书中仅此一处,这就是说作者独独赋予了贾赦“黑”的面孔。有人说《红楼梦》没有脸谱化,这倒是事实,但是并不能以此认定是书中没有脸谱,贾赦其人就是例子。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甲戌侧批:黛玉之心机眼力。】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前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与“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其意在于贾赦居处不属于紫禁城,因为紫禁城是一个整体,其中有隔出来的院子,但是却是互相通联的,没有可以独立出入的院落。梨香院有通街的后门,贾赦住处有通街的前门,都不符合紫禁城内建筑的规制。梨香院所影雍和宫笔者多有论述,贾赦住处实际是对畅春园外那三间用于永远圈禁隆科多的小屋的暗写。【甲戌侧批:为大观园伏脉。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甲戌侧批: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甲戌侧批:追魂摄魄。甲戌眉批: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暂且不忍相见。【甲戌侧批: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甲戌侧批: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林黛玉千里晋京,投靠外祖母,舅舅竟然避而不见,读者不禁要问,其中寓意着什么?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甲戌侧批:得体。】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甲戌侧批:这一个穿堂是贾母正房之南者,凤姐处所通者则是贾母正房之北。指点迷津之语】黛玉此时所处位置该是乾清门广场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保和殿与太和殿一样,都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从侧面看就是五间大房,乃是作者的忠实之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当指保和殿。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甲戌侧批:蜼,音垒。周器也。】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甲戌侧批:海(上台下皿),音海。盛酒之大器也。】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甲戌侧批:雅而丽,富而文。】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甲戌夹批:实贴。】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甲戌侧批:先虚陪一笔。】笔者在下文有“东安郡王穆莳拜‘小考’”。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甲戌侧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甲戌侧批:写黛玉心意。】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装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作者以黛玉的眼目观察荣国府实是让读者对照紫禁城,上文中的陈设也正是宫殿中的陈设,“与别家不同”几个字几乎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这个大院里的人家是独一无二的。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甲戌侧批:金乎?玉乎?】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这炕在三间小正房的哪一间里?在南边还是北边?值得推敲。桌上磊着书籍茶具,【甲戌侧批:伤心笔,堕泪笔。】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甲戌侧批:写黛玉心到眼到,伧夫但云为贾府叙坐位,岂不可笑?】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挨炕一溜三张椅子”的常客应该是王夫人、赵姨娘和周姨娘。贾政在这里可以同时召见她们三人,也可以单独约见那一个。包括此处的文字在内,书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贾政与王夫人是分居的。甚至有可能他们二人所影射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也搭着半旧的这些陈设作者未必看到过,批书人确实见过,否则没有后面的批语。【甲戌侧批: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甲戌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骨变成金玳瑁,□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这两则批语好像不是脂砚斋的文字。作为皇室成员,她老人家不至于如此粗俗。或者说她即便想粗俗一把,但碍于皇家的面子,也会回避这样的文字。邓遂夫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他所校注的甲戌本中,将批语引用的“□骨变成金玳瑁,□睛嵌作碧璃琉”,径自改为“胫骨便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琉璃”。让人感觉不是味同嚼蜡,而是“弄巧成拙”。“胫”“眼”二字,既不是批书人不会写的,也没有什么可忌讳的,何用留到二百多年以后填写?笔者既不是高尚的人也不是下流的人,但我算作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上面两个方框,是批书人故意留下的,是两个不好意思直接写出来的字。批书人显然是玩了一把“高雅”,附带一把“深沉”,目的当然是吊人胃口。究竟是哪两个字?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不能说我下流哦。它们分别是“屌”、“屄”二字。只有填上这两个字,才符合粗俗之人讽刺粗鄙诗人的创意,才符合上一则笑话的氛围。以平常心看“两句诗”,的确糙了一些俗了一些,但是其中有谐音有反讽有借喻,私下里说说,真的不失幽默。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甲戌侧批:点缀宦途。】再见罢。【甲戌侧批:赦老不见,又写政老。政老又不能见,是重不见重,犯不见犯。作者惯用此等章法。】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这里就是借喻,这四个字不要看做是王夫人指斥宝玉,而应该看作是赫舍里皇后的“痛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甲戌侧批:与甄家子恰对。】极恶读书,【甲戌侧批:是极恶每日“诗云”“子曰”的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甲戌侧批:这是一段反衬笔法。黛玉心用“猜度蠢物”等句对着去,方不失作者本旨。】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甲戌侧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虽【甲戌侧批:“虽”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甲戌侧批:又登开一笔,妙妙!】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甲戌侧批: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王夫人的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背地里”说明贾宝玉干的不是阳光的事,“出气”是发泄、宣泄、撒气,“咕唧”则令人费解,既然是撒气、宣泄怎么会是“咕唧”二字可以形容的了的。如果说王夫人暗示的是贾宝玉情窦初开时节的模仿动作,显然不应该在初来乍到的林黛玉面前提及。笔者思来想去觉得作者不是说给黛玉听的,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想揭露贾宝玉却又不愿过于直白,只好任凭读者自由想象罢了。因为这是开篇第三回书,因此我还猜想,曹雪芹曾经有更深刻的针砭贾宝玉的计划,就像对秦可卿的描写一样,后文的讽刺之笔是经过删减了的。【甲戌侧批:这可是宝玉本性真情,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今始方知。盖小人口碑累累如是。是是非非任尔口角,大都皆然。】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甲戌眉批: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甲戌侧批:后房门。】由后廊【甲戌侧批:是正房后廊也。】往西,出了角门,【甲戌侧批:这是正房后西界墙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甲戌侧批:二字是他处不写之写也。】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甲戌眉批:这正是贾母正室后之穿堂也,与前穿堂是一带之屋,中一带乃贾母之下室也。记清。】便是贾母的后院了。【甲戌侧批:写得清,一丝不错。】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解惑释疑:
东安郡王穆莳拜“小考”:
据周汝昌、刘心武诸先生考证,康熙朝太子胤礽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周先生在多本红学著作中提及。周先生和刘先生认为这一对联与“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有些类似或相通。虽然笔者并无点评诗词的资格,但是仍然认为胤礽的对联算不得高明,“楼中饮兴因明月”虽然与下句对仗工整,但是“饮”、“因”同音,并不上口,如果仅以这一副对联评价胤礽的诗才,反倒不值得恭维了。但是无论专家学者怎样论定胤礽,笔者对太子胤礽的才华是深信不疑的。其原因有三:1、胤礽自幼聪明是不争的事实。康熙皇帝对胤礽望子成龙的希冀之心十分的强烈,因此胤礽启蒙的时间不仅早于凡夫俗子,亦且早于康熙帝的其他皇子,这都是抹煞不了的。有资料显示,胤礽启蒙的时间没有准确记载,原因是胤礽自出生以后就是康熙皇帝带在身边,从咿呀学语之时,康熙就已经对其言传身授。一说胤礽五岁入学,一说六岁即有数位博学大儒正式做他的师傅。康熙二十六年,十三岁的太子在文华殿为满汉大臣讲书并获得赞誉,证明太子胤礽不仅少年老成,亦且博闻强记、功夫扎实。即便算不上神童天才、文采风流,但是编几副对子的能力还是有的。2、教授胤礽的师傅都是当时名儒大家,胤礽十三岁可以讲书,那么他“会写字”的时间一定更早,后文第八回书“贾宝玉大醉绛云轩”就是例证。从林黛玉的话语中我们知悉,贾宝玉写大字的功力已是相当高了。后面多处文字告诉我们,太子的拥趸们,那些急于巴结太子的人,那些想把宝押在太子身上的人,他们之中想求太子墨宝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因此太子胤礽题写的对子、匾额流落民间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至于我们今天为什么鲜见胤礽的墨迹,或与雍正的子孙们小心眼有关,或与中国人的势利眼有关。3、上文“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专家考证是康熙帝书赐曹寅“瑞萱堂”的曲笔,仅“赤金九龙”四字已然可以证明那是皇帝御笔。而“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显然是比皇帝的赤金低一等级了,因此它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太子所作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寓意,曹家是否得到过胤礽的墨宝还应该有史实证明之。在文网弥漫的雍乾两朝,且不说胤礽写没写过近似的对联,即便是写过相似的对联,曹雪芹也不敢照搬到《红楼梦》书中。曹雪芹即便是点到为止,也说明曹家未必真的“收藏”过胤礽的对联。
如果读者还是不能相信专家的推理,那么请看笔者对“东安郡王穆莳拜”落款的解读。笔者曾经说过曹雪芹从来不做无用功,他创造一个“东安郡王穆莳拜”的签名也必有其独到的寓意。我们现在试探着分析作者的用心:1、“东”,不仅仅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而且自古以来就代表主人之意,例如房东、股东、做东、东家等等。中国人习惯以东为上,请客时,主客要安排在东边的座位;朝堂之上,文东武西,也是因为数千年封建官吏制度,不管三公九卿,还是六部几院,大官多是文官。另外,紫禁城里,有东六宫、西六宫,太子一般都住在东六宫,胤礽乃东宫嫡子且有太子身份,以“东”喻之恰如其分。2、“安”与“宁”、“静”等字义紧相连属,废太子亡故以后,雍正皇帝“开恩”,谥号“密”。一个“密”字具有“安”、“宁”、“静”的数重意义,因此以“安”喻“密”未尝不可,就像笔者在前文揭示曹雪芹以“宁”影“密”一样。3、紫禁城西北隅有一处院落,今天叫“寿安宫”,但过去不叫这名字。这处宫殿始建于明初,开始叫咸熙宫,嘉靖十四年,改名咸安宫。咸安宫的名字叫了二百一十六年,直到乾隆十六年时,也是曹雪芹开始筹划、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才改为“寿安宫”。太子胤礽被废以后,被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软禁在咸安宫十三年,直至胤礽亡故。东安郡王之“安”与咸安宫之“安”,当指一件事。4、胤礽一生,先为太子,太子又名储君,乃王中之王。被废之后,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称其为“废庶人”,民间称之为“废太子”,独与“郡王”无干。曹雪芹来了一把“以虚寓实”的手段,以“郡王”之名喻“废太子”并非不可理喻。前四点都在暗示对联的作者是太子(废太子),“东安郡王”与咸安宫的废太子是相去不远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