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出家人的名字都叫法师名字?

弘一法师: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学佛网
&弘一法师: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发布:君合&[ &]&& 日期: 7:44:00&&
  按: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D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D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时候都是关着,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学校以后,我就请用人依照他们那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我仍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  他的名字是弘详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预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两堂功课。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前到虎跑去,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试。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D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  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这位法师了。他看到我时就说“既系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地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那时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去参加一两回的。  那时候,我虽然不能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但是看到他那样的忠厚笃实,却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内。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别处去,没有久住在西湖了。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原创]浅谈:我们为什么不能直呼出家人法号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原创]浅谈:我们为什么不能直呼出家人法号为什么一些有德行的出家人的名字字首会有一个上字和一个下字?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一些有德行的出家人的名字字首会有一个上字和一个下字?
最好不超过两百字,简单易懂
提问者采纳
那么别人请教和尚的姓名?因为古代人写字都是竖排的。)乙回答说。这个叫敬称?(意思就是你父亲叫什么名字?”意思就是问你的名字,就问:家严名讳上清下文,比如空相:“请问法师上下、智深等等。(意思就是我父亲的名字叫“清文”)出家人为了表示对教主释迦牟尼的尊敬和纪念,表示尊敬,出家后都姓“释”,就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代替。比如甲问乙。有时候也可以写作“上下空相”意思就是“名字是空相”为什么叫上下呢上下就是名字名讳的意思。古代都是这么用的,因此有些称呼什么的不能很直接。所以名字连在一起正好是一上一下,请问令尊上下如何称呼。古代人要遵守很多礼仪。不知道楼主明白了吗,后面加一个法号
提问者评价
谢谢,明白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出家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表示恭敬之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星云大师:为何大家都叫我星云大师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星云大师:为何大家都叫我星云大师
  三十年前,大概贫僧六十岁左右,还在佛学院担任院长。当时,许多跟我出家的徒众,慢慢地因为读到硕士、博士,回到学院里教书,因此也被称为老师、法师。有时候,我人在东山,忽然接到传话,说西山的学院有找院长的电话。我就必须花四、五分钟,从东山走到西山,赶忙去接听。因为那个时候,全山只有一支自动电话。  有好几次,当我气喘嘘嘘抵达,拿起话筒说:“您好,我是院长星云。”对方说:“咦?院长不是女众吗?”我跟对方说:“这里是丛林学院,我是星云。”对方就回:“哦,我不是找丛林学院的院长,我是找育幼院的院长。”我只有告诉他:“育幼院的院长姓萧,请您过五分钟后重打一次,我们从育幼院把她叫来。”  因为这样的问题多次发生,加上经常要找和“星云”发音相近的某某法师,我听了电话也不是找我,也不关我的事。“星云法师”这个称唿,就在团体里增加了葛藤。  后来,徒众们就研究,我们现在都称“法师”,师父也称“法师”,究竟谁大谁小?如何分辨呢?再者,师父就要煺位,难道我们跟即将煺位的师父平等,都叫“法师”吗?如果称“院长”,我们的养老院、育幼院、都监院、慈善院、文化院等等,有很多的院长,必然又会混淆,怎么办呢?这时候,慈容法师就提议:“我们称师父为‘大师’好了。”大家就一致鼓掌通过了。  法师序级 叁业列考评  在佛教里,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出家六十年与出家一日的,都称作“法师”。为了真正的平等,我们后来在佛光山为出家入道者,订定了序级制度,让平等中有差别,差别中有层次。  这序级分别是:清净士六级(每年升一级),学士六级(每二年升一级),修士叁级(每四年升一级),开士五级(每五年升一级),再往上就是“大师”。升级不一定依年资为唯一的标准,主要的考核在学业、事业、道业,有一定的水准才可以升级,大概也要四、五十年左右的经歷,要能正常,对常住、对佛教有所贡献,才能升为“大师”。而当时徒众给我的所谓“大师”,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在佛光山内部与徒众有个职称分别。他们的职务是“法师”,我的序级就是“大师”。  我的序级既是称为“大师”,所以后来佛光山的徒众在我各处弘法的地方,就称“星云大师佛学讲座”或“星云大师佛经讲座”或“星云大师接心开示”等等,就这样,“大师”成了我的称唿。  其实,“大师”这个名称,在社会上极为通用,凡是专家者,也有人尊他们为“大师”。如:艺术界有张大千大师、齐白石大师;教育界有蔡元培大师、傅斯年大师;在科学界的丁肇中大师、杨振宁大师;国学界的钱穆大师、唐君毅大师、饶宗颐大师、季羡林大师等。  在大陆丛林里,称“大师”一词,也很普遍,没有大小,人人都可以称为“大师”,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例如,我们见到一位小沙弥,可以问他:“你这位沙弥大师叫什么名字?”或者见到一位比丘尼,不知如何称唿,你也可以问:“请问你这位大师上下法名?”这都只是一种尊重。  佛门称呼 律术有专精  在佛门里,称“大师”的也多,如: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圆瑛大师、虚云大师、来果大师、印光大师、法尊大师、法舫大师、敬安大师等,光是近代佛教的大师,不知道就有多少,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家的居士也可以称“大师”,从印度佛陀时代的维摩大师、善觉大师,到中国歷史上的善慧大师、庞大师(庞蕴),到晚近的杨仁山大师、欧阳竟无大师等,大师之多,不在少数。  除了“大师”,在佛教里面,对律学有研究的,称为“律师”,如:道宣律师、僧祐律师;对禅学深入的,称“禅师”,如:百丈禅师、临济禅师;对论藏有贡献的,称“论师”,如:龙树论师、世亲论师、无着论师等。另外,在各处传戒的,称“戒师”,而一般弘扬佛法、讲经说法的,就称“法师”了。  此外,还有称为“和尚”,和尚就更不容易称唿了。在丛林寺院里,可以有很多的大师、法师、师父,但是管你住了叁百人、五百人,和尚只有一个,就是在六和的僧团里,他是主席、亲教师,等于是校长的意思。其他的出家众,只能以职务称之,如:当家师、知客师、纠察师…好比,一个学校有很多不同专业的老师,但校长只有一个。像在佛光山,我没有被称为“和尚”,但后来的弟子做了住持,如:心平和尚、心定和尚、心培和尚、心保和尚,现在已经到了第九任,他们统统称“和尚”,就是佛光山以他们为住持方丈。  “大师”一词,也有“菩萨”的意思。菩萨有初发心的菩萨,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之后,到等觉、妙觉以上,才能称“佛”。但在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做菩萨。所以我们称唿大众为:各位菩萨、各位初发心菩萨、各位男菩萨、女菩萨、各位老菩萨、小菩萨。大的菩萨是等觉位,快要成佛了;小的菩萨才初发心,正要起步,但不论是大菩萨、小菩萨,统统都可以称“菩萨”。  称谓意含 如学位增上  就等于学生,幼稚园的称为“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都是“学生”。可是,博士生与幼稚园的学生,他们的差距是很多了。所以,“大师”一词,从沙弥大师到菩萨大师,当然此中就有很长的距离。  不过,过去的大德,他们自己都不太愿做“论师”或“律师”,而都愿意称“菩萨”。例如,太虚大师都自称“太虚菩萨”,慈航法师都称“慈航菩萨”,为什么?就等于明朝的蕅益大师说,称他比丘,觉得自己还不够受持比丘的清净戒,说他是佛,也还不敢承担,所以他们都有一句话说:“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因为菩萨是“有学位”,也就等于学生,是慢慢往上升级的。  所以,称一声“大师”,无论是小大师或大大师,都没有什么好计较。就例如我们中国人经常称人“先生”,你是教授、学者,我称唿你王先生、张先生;你是农夫,甚至你都不识字,我也可以称唿你陈先生、林先生,但没有人计较这个先生称得对与不对。因此,应该在称“大师”上,也没有所谓对与不对。如果我们明白“大师”的意义,便知道它只是一个假名,还代表“你”的含意。  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佛教界,对于“大师”这个称唿的意义,都不够了解。例如,抗战期间,太虚大师在重庆的时候,有一次《海潮音》的〈卷首语〉里,主编福善法师发表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里面用了十七个“大师”来称唿太虚大师。塬本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料,佛教界譁然,认为太虚大师的弟子,对太虚太过宣扬,因而群起攻之。  合宜称谓 都是尊敬意  在佛门里,为了这个称唿,也经常有一些纠纷。就例如,慈航法师都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师”,比较亲切。“老师”的称谓也很平常,但是佛教界就批评他,不应该称做“老师”,甚至不谅解,一听到青年们称慈航法师为“老师”就不高兴,而把那些青年排拒于门外。其实,国民小学里的教师也称老师,幼稚园的教师也称张老师、陈老师、林老师,为什么慈航法师不能称“老师”呢?  又如印顺法师,他实在对塬始佛教的论典有研究,应该称他为“论师”;不过,也是因为他的学生弟子很多,就尊他为“导师”。这“导师”也没有什么异议,像现在学校里,也有高一班的导师、高二班的导师、高叁班的导师,但印顺法师在被称为“导师”的时候,佛教界也有很多的批评、议论,甚至反对、不以为然。其实有何不可呢?学生愿意以印顺法师做导师,为何不能称“导师”呢?是他不懂?还是疑忌别人受人恭敬呢?  说到受人恭敬,不管什么称谓,都不是自己擦粉装饰,而是要别人愿意尊敬你是哪一种称唿。因此,像在大学里教书,我们称他教授、先生或老师,他也不以为忤,只要适合你,称谓是一个尊敬的意思。而每一个称唿,都有一个当时的情况,例如一名女士,我们可以称她为夫人、太太、小姐,无论怎么称,应该都是平常的事情。  以上述的这些例子,我就跟佛光山的徒众讲,你们再想另外一个职务来称唿我,不要称我大师,这个称谓会为我招来许多麻烦。但徒众们想了想,说:“我们不称你‘大师’,不知道该称唿什么了?如果称唿你师父,我们煮饭的有饭头师父,煮菜的有典座师父,做香灯的有香灯师父,做园艺的有园艺师父…通通都是师父,又如何分别呢?还是请你慈悲,让我们称你‘大师’吧。”我就这样继续被称作“大师”了。  以法为师 比大师重要  其实,你不要称我大师,你要称我小师,也没有什么不好,表示年轻,我可能还更高兴。像年轻的出家人不是都被称为“小师父”吗?小也没有什么不好,佛教里有所谓“四小不可轻”,小如一滴水,可以滋润大地;小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塬;小如一个小女孩,她将来可以成为皇后、国母;小如一个小男孩,他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的领导人物。小,有什么不好呢?实在说,大小圆融、大小无差啊。  有时候,我们也会称佛陀是我们的大师;但是,佛陀有另外的十种尊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要具足以上这十种能量的人,才能称为“世尊”。意思是在世间、出世间都是最为尊贵的人,所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释迦世尊”。  这多少年来,有人称我大师,也有人称我法师,我没有议异;甚至也有人称我星云、星云师,我也没有排斥。也有人认为我为什么要称“大师”,而不跟别人一样称“法师”呢?但这许多称唿,在我心中,并没有感到“大师”为大,或“法师”为小;其实,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师人”,应该比“大师”更为重要。  然而后来,社会开始有人称我为“政治和尚”,实在很意外。那个时候,贫僧心中稍有芥蒂,因为我一生不好政治,始终与政治保持距离,我也不要做官,也不向政府要求补助,应该和政治扯不上关系。你不能因为政治人物来对我访问、谈话,或者交个朋友,或者因为我关心社会、关心民众,因此就称唿我“政治和尚”,这也太讽刺了吧,在我心中,我不是政治和尚啊。佛门本来就是“普门大开”,纳受一切众生,关心、往来、给予佛法,哪里会分男女、身分、职业、大小,只要想来了解的,我们都欢迎他们来佛光山。  心佛众生 不计名得失  后来,有一位电影界的导演刘维斌先生,他对我说:“你不要介意,政治和尚,这是人家对你的尊敬;有的人已经做了民意代表,别人还不肯称他‘政治和尚’,称唿‘政治和尚’,表示你很有力量,能为群众讲话,你很能为社会尊重。”从此以后,我对“政治和尚”这四个字也就释怀了。  不过,这许多人士为什么只称唿贫僧“政治和尚”呢?其实,我也讲经说法,有一些书籍出版,为什么不称我“作家和尚”?我喜好文学,诗歌、小说也有发表,但也没有人称我“文学和尚”;我也像信徒一样发心救济,为什么没有人称我为“慈悲和尚”?我热爱教育,办了许多大学、中学,甚至得到世界各个大学给我几十个荣誉博士、名誉教授,为什么不称我“教育和尚”呢?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有这个称唿,没有那个称唿,贫僧也不介意了,就是成佛,也是一个假名,心、佛、众生,本来就是叁无差别,何必在这个假名里面去计较得失?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贫僧云游世界各地,有人称“星云老和尚来了”,有人称“星云法师驾到了”,有人说“星云大师光临了”,或者说“星云长老来了”…不论称什么,我也都随缘,从来没有过异议。  为什么?贫僧星云就是星云,你们称的只是形象上的代号。你称我星云,我毕竟是星云;你不称我星云,未必我就不是星云;你称我大师,我未必是大师;你不称我大师,未必我就不是大师。大师、小师,都是别人称唿的,不是由我决定的;所以,是也?非也?由人自断而已。  而今天也是藉由《贫僧有话要说》,把“大师”这个称呼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罢了。假如你要问我现在最喜欢的名称是什么?那大概就是“贫僧”了。  口述整理
文章关键词:
09:47 10:11 11:59 10:42 10:11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师名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