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命非孤死于非命是什么意思思啊?

君命难为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君命难为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皇上的这个命令我难以办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是孤独非寂寞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是孤独非寂寞
《是孤独非寂寞》作者涵玥,小说进度为暂停,连载网站是起点中文网作&&&&者涵玥连载网站起点中文网
恩怨情仇如果这就是生活,本来就不公平。也许开始时,我还在挣扎着想要摆脱命运的束缚,可是越挣扎越紧仿佛再挣扎一下我就会窒息。高傲的我想活着就为看看现实究竟会把我逼向何种绝境,自卑的我想要结束因为我已经麻木的不知还要怎么生活。也许我是性格扭曲,我拼命地压抑,又狠狠地惩罚自己来宣泄,也许精疲力竭时,我会结束这残缺身体的生命,会不会后悔,我自己也不会知道,也许最后会有一个人救我,可是我会不会接受?我逃避,在自己的小空间舔舐伤口,不肯让别人同情,也不要自己疗伤。是孤独,非寂寞……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注孤生 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注孤生 是什么意思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注定孤独一生
注定孤独一生
很孤独的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3|回复: 7
最后登录贡献度5 金元2485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269UID1110538
高级玩家, 积分 2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 积分
贡献度5 金元2485 注册时间积分269精华0帖子
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午,线上模式的每日任务中有个“翘孤轮达 10秒“(当然,游戏中是繁体字),我猜了半天也没搞懂是什么意思,求明白人指教。
最后登录贡献度8 金元828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115UID1326979
中级玩家, 积分 1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 积分
贡献度8 金元828 注册时间积分115精华0帖子
开摩托车 前轮翘起10秒以上的意思吧
最后登录贡献度5 金元2485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269UID1110538
高级玩家, 积分 2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 积分
贡献度5 金元2485 注册时间积分269精华0帖子
喔,谢谢了
最后登录贡献度64 金元2346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491UID1364412
高级玩家, 积分 4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贡献度64 金元2346 注册时间积分491精华0帖子
djs18 发表于
喔,谢谢了
这个我建议你搞一辆佩嘉西·巴提(或者速度非常快的摩托车,最好马力在200以上的那种),然后去机场跑道,从头到尾,最大加速,提起摩托车跑到底就解了
最后登录贡献度3 金元2936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306UID1504224
高级玩家, 积分 3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4 积分
贡献度3 金元2936 注册时间积分306精华0帖子
把輪胎打爆就很好翹了
只要有爱,伪娘也推给你看!!
最后登录贡献度5 金元2485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269UID1110538
高级玩家, 积分 2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 积分
贡献度5 金元2485 注册时间积分269精华0帖子
谢谢各位,中午回去试试
最后登录贡献度0 金元382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38UID8163509
初级玩家,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贡献度0 金元382 注册时间积分38精华0帖子
摩托车怎么提前轮啊??
最后登录贡献度32 金元2067 银行存款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主题精华0积分335UID4823239
高级玩家, 积分 3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 积分
贡献度32 金元2067 注册时间积分335精华0帖子
把摩托車後輪打爆!開車向後拉就會翹起
Powered by小题1:D小题2:C小题3:D小题1:D(幸:幸运)小题2:C(②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④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⑥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小题3:D(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译文:自古以来宦官搞乱国家,其祸害的根源要比女色之祸深。妇人,不过以美色惑乱帝王而已;而宦官的为害,就不止一方面了。这是因为宦官日常行事在帝王身边且和帝王关系亲密,其用心专一而残忍,能用小小的善言善行去迎合人意,能用小小的信义去使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帝王对他既信任又亲近。等到帝王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再用祸福等利害去吓唬他并从而掌握他。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廷之上,而帝王以为与自己关系疏远,不像那些起居饮食和自己在一起、经常在自己前后左右的关系很亲近的宦官那样可靠。所以帝王与经常在前后左右的宦官关系更加亲密,则与忠臣贤士的关系就更加疏远了,而帝王所处的形势也更加孤立。帝王形势更加孤立,则害怕灾祸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于是控制他的宦官的地位就更加牢固。帝王的安危系于宦官的喜怒,国家的祸患潜伏于宫闱之内,于是过去所谓可以依靠的宦官,现在竟成了祸患者。为害既深帝王才发觉,于是就同关系疏远的大臣们一起计划铲除一直在自己左右且同自己关系亲近的宦官。如果下手迟缓,则是培养祸患而使之根源更深;如果下手急切,则会导致宦官们挟帝王做人质。此时即便有极高智慧的人,也无法为帝王出谋。即使为帝王出了计谋而事实上无法付诸实施,即使付诸实施也无法取得成功。到了形势严重的时刻,则会双方两败俱伤。所以最严重的结果是亡国,其次是死人,从而导致奸雄得以乘机起事篡政,直至捕捉那些宦官及同党,把他们全部杀死以使天下人心感到痛快而后止。从前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情形常常如此,并不是一朝一代的事了。做帝王的人,本意不会想在宫廷之内培养祸患,而在宫廷之外疏远忠臣、贤士,祸害都是渐渐累积起来且形势使然的。帝王对女色的迷惑,如果不幸而不能醒悟,那么祸患马上就要临头了。假如他一旦醒悟,揪住她把她赶走就可以了。至于宦官的祸患,帝王即使想悔悟,而受形势的制约往往不能将他们除去,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因此说宦官之祸“深于女祸”,就是这个道理。帝王难道可以不以此为戒吗?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霍光传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征和二年,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婷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盍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盍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盍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节选自《后汉书·霍光传》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传舍:专有地名B.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断绝往来C.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他)忠义、讲原则D.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德:感恩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霍光为人沉静详审的一组是&&&&(&&&)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②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光甚谊之。③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⑤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⑥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B.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做了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随车驾侍奉,皇帝回来时,侍侯在身旁。出入皇宫二十多年,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过过失,很受皇帝的亲近信任。C.皇帝想立宠姬赵婕妤的儿子为继承人,让大臣辅助,仔细观察后,觉得只有霍光能担当此重任,于是叫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的图赐给霍光。D.霍光的大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生下一女儿,年龄与孝昭皇帝的年龄相当,霍光把她送入后宫做婕妤;几个月后就立为了皇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节选自《明史·鲁穆传》2,4,6&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析产与侄析:分析B.穆廉得其实廉:查访C.坐诉者,系狱久系狱:关押在狱中D.穆治之不少贷不少贷:一点也不宽恕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因析产与侄,属于妾子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C.还,以疾卒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D.时杨荣当国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①比谒选,有司馈之赆&&&&&&&&&&&&&&&②仁宗监,屡上封事③理冤滥,摧豪强&&&&&&&&&&&&&&&&&&&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经过明察暗访,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C.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D.鲁穆的儿子崇志,历任应天府尹,为官廉洁刚直,有他父亲的风范。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2分)(2)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3分)(3)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①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②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释] ①彗:扫帚。&&&②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过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③列大夫: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亦称七大夫或公大夫。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以鼓琴干威王哭声直上干云霄C.身亲往师之若望仆不相师D.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以为小礼无所用小题2:分别体现孟子、邹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①迂远而阔于事情②述唐、虞、三代之德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④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⑤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⑥谈天衍,炙毂过髡。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⑤1,3,5&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B.邹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节选自《史记》)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岁不得调调:升迁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超:破格,越级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属:牵连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阿:迎合,偏袒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观其能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释之久之前曰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C.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振长策而御宇内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慎。B.文帝对啬夫能详细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意,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张释之的正确意见,放弃了本来的打算。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的器重而被提拔为中大夫。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用法都将任意轻重了。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2)民安所措其手足?小题5: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也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1)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译文:&&&&&&&&&&&&&&&&&&&&&&&&&&&&&&&&&&&&&&&&&&&&&&&&&&&&&&&&&&&&&(2)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昊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日:“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晋书》) 小题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降者欲去皆听之       听:听凭B.祜改容谢之         谢:感谢C.克日方战          克:约定D.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美:称赞小题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降者欲去皆听之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大获其利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此门乃开         而后乃今培风D.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时,率领军队出兵南夏,并且开办学校,安抚和教化远近的百姓,因而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B.羊祜率领军队占据险要之地,建起五座城池,收取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大量的资财,同时非常注重品德和信义,使吴国人心服口服,最终灭吴。C.羊祜每次和吴国人交战,都要预先约定日期,不采取埋伏或袭击的方式。D.羊祜的军队经过吴国境内,割下谷子做军粮,然后又计算所有谷子的数量,给吴人送去丝织品作为补偿。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2)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3)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我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县,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过将军家过:拜访B.以近族得减死论论:定罪C.后期如军法如:按照D.宜锡嘉名锡:赏赐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谄事近习,皆当罢黜&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③④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B.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送宜黄何尉序(南宋)陆九渊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①之贤否不难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难知也。东阳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贤否曲直,益不难知者。夫二人之争,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臧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②遄其归矣;何廉而贫,无以振其行李,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思其贤而为之歌诗以送之,何之归亦荣矣!比干③剖心,恶来④知政;子胥鸱夷⑤,宰嚭⑥谋国。爵刑舛施,德业⑦倒植,若此者班班见于书传。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虽未当乎人心,然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况其民心士论,有以慰荐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何憾!鲁士师如柳下惠⑧,楚令尹如子文⑨,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三黜三已之间,其为曲直多矣!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况今天子重明丽正,光辉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阴辅阳,以却氛祲。下邑一尉,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适用吏文,与令俱罢,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虽然,何君誉处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实为主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学,遽可如是而已乎?何君是举亦勇矣!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必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何君固无憾,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注]①令、尉:令,行政长官;尉,司法长官。②式:通“轼”,名词动用,装上车。③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纣王剖心而死。④恶来:商纣王宠信的奸臣。⑤鸱夷:皮囊,伍于胥死后尸体被盛在皮囊中丢到河里。⑥宰嚭:吴王夫差的太宰,夫差打败越国后,勾践对他进行贿赂和收买,于是达成议和,使越国得到复国图强的机会。⑦业:特指恶业,做了坏事。⑧柳下惠:春秋时鲁大夫,掌管刑狱,三次被贬职。⑨子文:春秋时楚国令尹,曾三次被贬。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阳何君坦尉宜黄尉:县尉。B.式遄其归矣遄:迅速。C.然揆之舛施倒植之事揆:比较。D.以迕墨令迕:违背。小题2: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何坦廉洁清贫、以民为本的一组是①民甚宜其尉②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③无以振其行李④何君尚何憾⑤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⑥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⑦何之归亦荣矣⑧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A.①④B.③⑥C.②⑤D.⑦⑧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慰何坦时,陆九渊多次用了“何君何憾”,以表现何坦虽无错而被免职,但由于获得了百姓的爱戴歌颂,所以不必抱恨。B.文章开头就从正反两方面提出了检验官吏贤否的标准:民心的向背和僚属的好恶。C.第二、三段,分别引用史实,说明何君的遭贬没有什么遗憾,而且还有再被起用的希望。D.本文是一篇赠序,县尉何坦由于官居次位而与县令不和,并因此被免职,作者写作本文表示慰问和勉励。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爵刑舛施,德业倒植,若此者班班见于书传。(3分)(2)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4分)(3)何君主志,何君主学,遽可如是而已乎?(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略有删节) [注]①黾勉(mǐnmiǎn):努力。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迁海康&&&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忤:感触&&&& D.其必有以处之矣&&&&&&&处:立身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人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2分)译文:&&&&&&&&&&&&&&&&&&&&&&&&&&&&&&&&&&&&&&&&&&&&&&&&&&&&&&&&&&&&&&&&&(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3分)译文:&&&&&&&&&&&&&&&&&&&&&&&&&&&&&&&&&&&&&&&&&&&&&&&&&&&&&&&&&&&&&&&&&(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译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孤生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