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户口迁移问题为啥户口回签变成虚拟地址的了??

大学毕业生户口迁回原籍需要的证件都有什么?_百度知道
大学毕业生户口迁回原籍需要的证件都有什么?
因为我现在不在家我的户口迁回原籍,除了户口迁移证以外,不知道落户需要报到证么,户口迁移证马上就要过期了。可是报到证我还要用,想把户口迁移证寄回家?报到证要带回去么,还有别的什么需要么
我仅仅是要把户口迁回原籍。难道也要报到证 和 毕业证原件么?
提问者采纳
毕业证书带上就OK乐。户口迁移证没有报到证也可以,记住兄弟带户口迁移证和毕业证原件就可以,因为在你的档案里有报到证的存根,我以前的时候报到证都弄丢了户口照样能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毕业刚迁回,办的比较麻烦、街道办(村委会)证明、自己申请书,要户口迁移证、毕业证原件复印件
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最好把毕业证原件也带上。
不用 迁移证就够了 我办过
大学毕业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学毕业生户口迁回原籍的一些问题?_百度知道
大学毕业生户口迁回原籍的一些问题?
想问问大学毕业生户口迁回原籍是迁到哪儿,那迁回原籍具体是哪儿呢?反正好像原农村户口是不可能了我是2012届毕业生
提问者采纳
也就是说迁回你原籍并不是直接迁回你农村户口户口迁移证上会写明,凭这张迁移证是可以迁到工作单位上的:迁回你原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你如果在老家找到了工作,给你出具接受户口的证明信。 但迁回原村后的户口只是挂靠户口。 补充一下,但是需要增加一份工作单位同意接受你户口的证明信,你也是可以迁回原村的,已经不是农业户口了,户口归公安局和派出所管:楼上所说不是正解,户口和档案不是一个口的。如果你村里接受你户口的话
我主要是明年才毕业嘛,所以户口迁移证还没有、、、但现在要填个信息(就业单位不帮忙转户口---上海的),档案邮寄单位,档案邮寄地址什么的、、我不知道要填什么?
你再问一下单位接收不接收你的档案,如果就业单位接收你的档案,档案邮寄地址就填那个单位地址,不接收的话,你可以在就业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办理人事代理,档案邮寄地址填该地人力资源市场。档案发过去之后再办人事代理也可以。
1:不需要根据,户口迁入,没有说只要你符合条件就必须给与准入,对方只要不予接收,你就没办法 2:需要有接纳户口地的户口接收函就可以 3:要看学校是否同意,主要取决于学校 4:无法享受工作地的优惠政策 5:不明白你什么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大学毕业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一般是挂在原籍的人力资源市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已解决&&&&&&&&&&
问题描述咨询者:招柏丞
老师你好。我是2013年7月的毕业生,我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毕业前,学校要求我们提交就业证明、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其中一种,我就叫老家一间公司开了一张就业证明交给学校,但我并没有签三方协议书,三方协议书还在我手上,也没签任何的劳动合同。学校发了报到证,报到证上面只写老家的人社局,上大学时没有把户口迁到学校,档案现在在户口所在地。请问我还能以应届生报考2014年的国考吗?我回老家报到和将档案挂靠在老家的人社局又会不会有影响?如果不能的话是不是只要学校把档案重新派遣就可以以应届毕业生报考呢?谢谢!
管理员解答好评率:100%
您好,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您的情况可以用应届生身份报考,感谢您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关注!大学毕业生走向二三线城市 当地思考如何留住人才
  来招聘毕业生的周洪,察觉到情况在发生变化:3年前,他们单位举办一场招聘会只能收到十来份简历,等到录用阶段可能全部“玩儿消失”;而今年,一场招聘会就收到七八十份简历,最终十来人参加面试。  在中国人民大学招聘会上,这家青岛企业的经历是北京毕业生流向的缩影。周洪认为,2010年以后,一些毕业生逐渐不再一味追求留京工作,更多地将眼光移向二三线城市。  他的判断没有错。北京大学2012年曾公布数据,当年北大约七成本科生、四成研究生选择京外就业。清华大学今年则披露,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连续3年突破50%。  中国两家顶尖学府的毕业生流向背后,是北京这座特大城市日益扩张的发展规模和生存成本。更引人注意的是,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留京户籍以调控城市发展的意图,愈发明显。  为什么离开,为什么留下,哪里能提供承载梦想的平台?在北京这个最易引起“梦想与现实”之类思考的特大城市中,答案不断出现。  户口争夺战  陆娟已经是第二次迎来毕业季。2008年本科毕业,她选择参加工作。工作几年后,她辞职读研,今年毕业。  “本科毕业那会儿,想着在北京闯荡一番,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也不是很在意户口。”陆娟形容当时的自己。  然而,经历两年社会历练的陆娟,如今想法发生改变,“现在找工作主要考虑户口,其次才是兴趣,长大了需要稳定”。  在陆娟看来,户口是衡量稳定的因素之一。在户口与购房、购车、子女入学挂钩的北京,有了户口,发展无疑更加从容。“但超龄落户、户口指标压缩的政策调整都被我撞上了,个人计划赶不上环境的变化。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月会怎样,到底能不能留下来。”陆娟说。  这不是一个人的担心。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多所高校调研发现,不少毕业生择业首选城市是北京,但是离京也是备选项;而在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下,户口成为很多毕业生留京的重要因素。  对于北京大学毕业生周昊来说,如果拿不到户口,他就可能考虑去其他城市。周昊今年博士毕业,这个来自的年轻人刚与一家著名的(,)研究机构签完三方协议,单位承诺入职即解决户口问题。  “相比于之前在学校的科研,实践操作更能吸引我,我的性格也更适合做应用层面的事,我希望能做出实实在在的产品。”留京是周昊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所学的专业适合在航天系统工作,北京集中的研究优势多,机会也较多。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认为,毕业生如果留京工作,是历练也是一种考验,“我觉得户口还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包括对就业、孩子的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不少毕业生主动从这场户口争夺战中退出。200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建筑类国企实习,并顺利留下。“刚出校门那会儿,就一心想坚持留在北京,还做了10年的发展规划。好不容易考到北京了,怎么能轻易回去?”  在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其光看来,留京与否与众多因素的排序有关。毕业生择业会综合考虑发展机会、事业平台、企业氛围、薪酬待遇、生活环境及家庭各种因素,“每个人对这些因素的排序也不一样”。  留在国企的李峰主动申请跑工程项目,每周住在工地,跟着师傅学习本不需要掌握的技术知识。“我觉得在工地的那段时间是最幸福的,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出校门对未来的憧憬。”李峰说,“每天起得很早,干劲儿也大。民工们没来工地之前,就在场地等着他们。”  2006年,李峰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的工资从800元涨到近8000元。也在那年,建筑行业的一家私企老板看中了李峰,以双倍的工资将李峰“挖”过去,“我其实想在国企扎根,但国企解决北京户口的条件是工作10年,还要达到项目经理的位置。”  “想争取拿高工资,要不要北京户口无所谓。”他说。  离京不是逃离,只是自由的选择  2007年元旦刚过,李峰开始了在私企的新工作。在这里,他干了5年。  李峰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这个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丰厚的年终奖让李峰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但另一方面,他经历了许多人事关系的磨合,他笑着形容是“勾心斗角”。  私企的工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公司运作的第一年,李峰“几乎每天都要熬夜。”李峰回忆那个时候,“目的只为了挣钱,再没有刚毕业时的单纯了。”  当走出校门之后,发现生活不再处于“摩擦力为0”的状态时,有的人则寻觅另一种生活。  2009年,来自的刚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进入一家行业杂志从事文字工作。“刚毕业的时候,我熟悉的几个女同学都留在北京,我也就随大流,海量投简历后,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张静回忆道,“还和同学合租,晚上回来聊天说笑,周末出去逛街吃饭,感觉和在大学里差别不大,活得也很自在。”  但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以后,张静心里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工作第二年,漂泊感就变得很强烈。”张静说,那时会开始考虑结婚、买房、生子等一系列的问题。  张静的父母也强烈要求女儿回家。“家里人也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稳定,也怕我在北京变成大龄剩女。”父母希望张静回家找个轻松工作,早点把生活也安顿下来。“在北京的亲戚跟我说,你要在这种城市活得比较滋润,每个月的工资就要买得起1平方米房子。”张静当时还是个月光族。  毕业两年后,张静还是单身。“感觉人的流动性很大,参加工作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深刻,也缺少信任。关于对方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我都没法深入了解。想找到合适的对象,很难。”  在北京工作两年半以后,张静通过考公务员回到家乡,成为当地检察院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白天也很忙碌,只是生活会更有规律。”张静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  从事工作之前,张静没有发现自己对司法“特有兴趣”。目前,她正在准备司法考试,想转到司法一线工作。“再让我去做别的事,我就没这么感兴趣了。”电话里,张静笑着告诉记者。  “从北京回来安顿好的时候,忽然就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虽然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强烈,但张静认为是“因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回家一年后,张静就成家了,她说,“对象是看着他长大的一位阿姨给介绍的,我就觉得这比较可靠,不像在北京,媒人觉得两人年龄相差无几,就随便过来牵线”。  “不想离开北京的朋友,心里还想干点别的事,还存有奋斗的激情。”张静离开了北京,但还有不少人不想回家。  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海波表示,个人发展的高度肯定受环境的制约,不过,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反而在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在城镇化中的潜力非常强大,很多城市可能会模仿北京一线城市的发展思路,所以,当他们回到当地,应该是超前者的角色。  “发展要从动态来看。从一线回到二线,也许对有的人来说是一个缓冲,他会在当地的城市更有成就感,更有信心创造生活,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某些想法。”于海波说。  张其光则表示,学校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也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原因和特点作出合适的选择,“学生作出多样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体现。这说明地区差异在变小,各地发展机会也更加均衡。择业选择的多样化和均衡化,反映了时代的发展”。  正在发生的生活变故  生活的意外,同样左右着毕业生的选择。  “2009年,是我到北京的第8年,也没想过那之后会离开北京。”来自的明新现在定居成都。去年,明新刚大病一场,正犯腿病,现在他还无法适应潮湿的气候。  “2010年,我把妻子接到北京,希望她能习惯北京。但两年之后,我发现她一直没有很好地融入。”明新说,“何况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已经不是10年前的行情了。”明新觉得自己最失策的事就是刚到北京时,没考虑攒钱买房。  陆杰华教授也回忆:“十几年前,尽管北京的房价也不便宜,但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都买得起。现在,我觉得在北京安居乐业是真难。”  “不是说无恒产无恒心吗?成都这边房价较低,结婚后也要考虑到妻子的感受。”明新坦言,“离开是很纠结的。十多年前,离开新疆到北京,是一次连根拔起;到北京从头开始,认识新的朋友,适应新的生活,又过去一个十年。”  明新一直认为北京太大,找不到融入感,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但他也坦承,“最后真要把你拔起来的时候,你发现根须已经扎在这片土地上了”。  在北京的这些年,明新只一次差点折回新疆老家。“我母亲明确跟我说过,希望我以后有了房子,能和我生活两年。可是还没来得及和我一起,她就过世了。”明新说,“之后,我就要求我爸和我一起住,他就问我能不能别上班。”明新的父亲当时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上也很失落。  明新准备辞职回老家。可是,没多久,“父亲就在睡梦中走了”。  “现在想想,如果他们那么需要我在身边,我是不是应该早点回去或把他们接到身边来?”明新感到遗憾,“但来北京也是心之所向。”明新总结自己在北京的经历,“把这些经历叠在一起,就像过了几生几世”。  带着“几生几世”的经历,2012年,明新离开北京,带着妻子回到她的家乡成都,“安稳下来”。  2012年,对李峰来说,也一样刻骨铭心。那一年,李峰离开公司,想自谋出路。和朋友合伙做项目投资,将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却遭遇了一场骗局。  被骗以后,李峰把自己关在家里,20天没出门。  后来,李峰无意中了解到花卉市场收益可观,又实在想找个清静之地,于是,他租下4间花棚,开始养花,“也开始想想毕业十年来,当初的规划与如今的结果。”  开始养花的半年,由于没有掌握种花的关键技巧,连续两季都失败了。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又过了一季,花终于开好了,他“又多了门手艺”。  今年元月,李峰租下家附近大型商超一楼的门面,尝试卖花。花店面积不大,以多肉植物的零卖为主。记者采访的两个多小时内,与李峰的谈话大概每十分钟就会被顾客的问价打断。  二三线城市开始思考如何留住人才  在张其光看来,清华大学留京毕业生人数整体减少,连续3年京外就业率突破50%并非易事,学校进行了很多职业辅导。  “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可能是很孤立的维度,这是一件综合的事情。”张其光说,交流活动很多都是到北京之外的地方,也有很多外地同学参加,“能让我们的学生更了解北京之外的城市。”  于海波表示,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是个人发展和城市发展不断相互寻找的过程。从单位来说,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管理模式,并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从城市的发展来说,发展规划、水平和阶段也是吸引、接纳或排斥某些人才的过程。  安徽一家药业有限公司今年第一次来北京招人。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场招聘会上,他们的展位很热闹。该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史宁介绍,很多应聘者看中的,是他们开出的分红和股份。  “我们给出的条件,是开分公司可以成为合伙人,可以参与分红,做到总监及以上,是可以拿到股份的。”史宁说,招聘当天,他们收到了30多份简历,而他们一共准备招5个人。  从青岛前来招聘的周洪则打起环境牌:“工资水平上,北京和青岛也就差1000多元,但是压力会差很多,青岛的工资水平正在逐年提升。青岛的空气质量比北京要好得多。”  二三线城市的吸引力,也正实实在在地显示出来。近几年,大学从北京招的人越来越多。  内蒙古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丛晖说,二三线城市给予人才的优厚待遇和晋升空间,越来越被一些人看到。“大城市人才济济,在北京可能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来到我们这里,可能就可以迅速成长为一名学科带头人,他的成绩也更容易被人看到,还有一些人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来的。”  毕业生孙林也是这种就业模式下的受益者。一年前,他硕士研究生毕业,没有选择在北京打拼,而是去了阿里工作。“在北京不就是因为机会多吗?去其他地方不代表就没有机会啊,说不定会发展得更好,那时候再回北京,岂不更好?”孙林将这称为“迂回策略”。  一年过去了,孙林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肯定,由于工作需要,2015年,中共阿里地委组织部决定,增加来京引进人才的指标,还打出了“紧缺专业人才”的招聘启事。  “阿里地区人才层次比较低,结构不平衡,到我们那里工作的,大部分是本科生和大专生,研究生很少,北京这边人才层次比较高,我们想通过来北京招聘,改善我们的人才结构,招一些紧缺的专业人才过去,支援我们的发展。”中共阿里地委组织部负责招聘的旦增说,“我们现在是一边引进人才,一边尽快完善我们的用人制度,下一步思考怎么留得住人才。”  (文中毕业生姓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HN025)
04/01 11:3703/31 13:3803/31 00:2803/30 07:3003/30 07:0603/29 14:1803/29 14:1703/29 05:39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户口迁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