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助一首以家为主题的七绝诗,,请个路大神f1 plus帮帮忙要现代的

求各位大神帮帮忙!_诗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9,131贴子:
求各位大神帮帮忙!
我瞎写了一首词,帮忙看看有没有词牌,有的话是什么。点点胭脂,纱窗外丝雨朦胧,墨香染云鬓。习习晚风,书帛茶香透。 东篱暗香依旧,有谁能懂?独倚雕栏,皎月映窗寒。
(楼)边路小(路)前楼,(主)客今别(过)五州。(好)景难留(来)去客,(诗)情尽作(水)东流。七绝,步韵
朋友水平不错
能来 【步梵诗域】吧!加个关注吗
欢迎朋友来看看
如果有兴趣发一贴那就太好啦
渣爆了!轻喷,我文化程度低
这是写李清照的,以前从没做过诗或词,词牌平仄韵也背不过,学业忙,没时间也没脑子作,看书并不算多,求作词方法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风桥夜泊&古诗大神们帮帮忙_百度知道
&风桥夜泊&古诗大神们帮帮忙
要有古诗内容
提问者采纳
四鼓初;则前人言之,始建于南朝梁代,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不独张继也;愁&#39,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又为盐铁判官,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白发重来一梦中。
小结;字、寺,或谓其误;张继';;此诗装句法最妙,心将静者论,霜寒可感,想自唐时已然也;无常钟&quot,皆为昔人愚弄,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却闻乌啼钟鸣;上起,不识五侯门」。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
【意思】 月亮已落下、“江枫”;夜半钟声、无声与有声相衬托:&#39、声皆为意中之音。前二句意象密集【标题】 枫桥夜泊 【作者】 唐 张继 【格律】 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拾得住此而得名、啼乌。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 【注释】 ①,似连而断,「不雕而自饰,夜半钟声到客船&#39。后两句意象疏宕,全唐诗收录一卷。」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而渔火醒目,全诗有声有色:渔船上的灯火、渔火,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39,未可知也&quot。后观于鹄诗云;,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quot,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兴象之合,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在枫桥附近,依枕尝听半夜钟:城;姑苏城外寒山寺。&#39。尝佐镇戎军幕府;
【鉴赏】 这首七绝.江枫。渔火,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白首重来一梦中,已使其名留千古;悠然旅榜频回首;温庭筠云:&quot。上弦月升起得早,萦绕起缕缕轻愁。诗文是,每三鼓尽;《庚溪诗话》于此辨曰.孟薰,则&#39,青山不改旧时容。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皆不可通矣;晨钟云外湿'夜半乃阗寂之时,然仅《枫桥夜泊》一首,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白乐天云。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即诸寺钟皆鸣,谈者纷纷,诗人兴象所至。” 诗人张继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新秋松影下,「比兴深矣」:&quot,&#39:水边的枫树;愁眠&quot,丰姿清迥。&#39、满天霜: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无复松窗半夜钟,知治体、船,如此明灭对照, 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似断而连.枫桥,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落叶满疏钟&#39。天宝十二年;三字为全章关目。寒山寺、钟声。&quot。&quot。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诗薮》云,夜半钟声到客船④,情景交融。&quot:落月,俱非解人;对愁眠'。&quot,时有往来。生卒年均不详,《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他不逢迎权贵,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本难见物。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意境疏密错落,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quot,“月落”。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quot。如……唐人有云&#39。大历末;,浑融幽远,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张继重游寒山寺时,好谈论。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情逾昆弟,秋霜满天,(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钟声和白云&#39。博览有识。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终年帝城里。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彼岂暇计,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苏州的别称;:「调与时人背,景皆为情中之景。要之,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即钟声闻否,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quot,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曾作感怀诗。&quot:&quot。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江枫,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青山不改旧时容、“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古唐诗合解》。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先写拂晓时景物: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区区事实、乌啼: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也颇有「禅味」,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唐诗三集合编》。明逗一&#39、“霜满天”。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倚枕犹闻半夜钟,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也叫&quot,他自也不例外,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夜行无月;夜半钟声到客船&#39。《唐诗摘钞》。&#39,虚写竟夕光景,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辗转反侧之意自见。愁眠。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quot:&quot、“乌啼”、道的普遍风气;',有道者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quot,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事理双切」。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亦语病也,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无论夜半是非;定知别后家中伴,唯在声律之调;全篇诗意自&#39、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姑苏,有诗集一卷,半夜钟声后。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乌啼月落寒山寺,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相传因唐僧人寒山,说者亦云句则佳矣;愁眠&#39。 ③。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必曰执着者。与皇甫冉交。诗流借景立言。乌啼月落桥边寺,有情有景?首句写了“月落、不眠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可执着,遥听缑山半夜钟。 ④,妙在不说出。 【延伸】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再泊>> 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碛砂唐诗》,为那里的一桥一水。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乌鸦不停啼叫;然余昔官姑苏。&quot,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39。 ②,江枫渔火对愁眠②。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样鉴赏诗歌?大神们帮帮忙_百度知道
怎样鉴赏诗歌?大神们帮帮忙
提问者采纳
微霜凄凄簟色寒、比拟,则时可知矣、崔九堂前:“问君能有几多愁,区别极大:“只恐双溪舴艋舟、思想。原因是对语境的体会和挖掘不同1)剖析技巧特征,满城飞絮,用创新的手法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感情,三十功名路八千。比兴不同如此、夸张。所以落花时节还包含对国家残破民生凋敝的无限感慨,平时可娱之物,但深浅大不相同,反响越普遍、书面语的上下文,落花时节又逢君,狭义的语境仅指环境?
此词情调低回蕴藉,梦魂不到关山难;李商隐‘本以高难饱,语言,唐人犹得此意,又有普遍性,都必用思考,百花早已盛开。感时花溅泪,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透过他那院门口,说明他的极盛时期已过。请看李白的《长相思》。 白首为功名。欲将心事付瑶琴,人的情感既有个别性、微言大义;草木深:“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山雪景之后,闻之而悲,“艺术,明无人矣,综合比较是将两个对比物多个方面甚至所以方面进行比较,将愁比喻为满地的青草:岐王宅里寻常见,弦断
有谁听,司马光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长相思 摧心肝,实际上是异曲同工”,认为李龟年过去是岐王:“三百篇比兴为多。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他还拿李白的《把酒问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对比,无形无色、象征:
昨夜寒跫不住鸣。古语说“人同此心、情调。”形容愁多得连船也载不动、以小见大,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说杜甫少年得名,城春草木深,常常还包含语境赋予的隐性意义。”“欣赏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想象活动”,彼此身世之悲,但优秀诗人就能够使用生花妙笔塑造得有形有色。例如。……这又是一个合乎透视学原理的描绘。上述理解都不错,端不藉秋风’,如今流落江南、修养、趣味,“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仅从李杜身世上着眼还不够。由此可见。
络玮秋啼金井阑,是牢骚人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只在大好春光中点出‘落花’一语。同一咏蝉。”既然如此,再加上作者的身世;也可以比较不同民族的诗歌特点,更让人觉出感慨万端,我们欣赏诗歌。”至于读诗生发联想,而且、无从说起的悲凉,意象充盈,是患难人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字面来看:“在吟诵这些诗的时候,破解含蓄诗意 诗歌语言简洁凝练、“一方矮矮的坟墓”、反复,阻归程;花鸟,申述诗的普遍性,诗歌多用表达技巧,诗的境界愈美备,在长安,当时春光正好,是清华人语,说这里写李杜穷途相逢。“比如杜甫的著名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唤起越强烈、情调壮怀激烈的《满江红》相比。正是江南好风景,有的人理解得宽?一川烟草。阅读脱离语境。例如,从而加深对两首诗的理解,没有想象也没有艺术的欣赏”、美学追求以及创作某一首诗的心境等因素。最重要的,卷帷望月空长叹,披文入情,开元时代的升平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熟谙其特征与功用:“将军佳作世争传,景况凄凉,如拿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进行比较,就应深入到作者的内心,到了他的‘落花时节’了、把握诗情、用典。缪钺先生知人论世。人悄悄。
上有青冥之高天。使用技巧能够收到以少胜多。有人评述这两首词,中肯地指出二者“所要表达的都是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梅子黄时雨,例如比较唐诗与宋诗!”、感情相契,命意含蓄曲折,认为《满江红》情调高昂。”
(6)比较 把两首诗摊开来,欣赏诗歌时就要努力寻求言外之义。”这是比较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作品,有的已经开始凋落、借代,如‘国破山河在,赏析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语。欣赏诗歌,对参悟诗意十分有益,例如诗歌,而且言在此而意在彼,诗的境界愈深刻,语句表达一定的显性意义外,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再把眼光投向窗外,与作者的思想相合。……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不过因为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又有人认为,单项比较仅就某个方面进行比较。例如岳飞的《小重山》。
孤灯不明思欲绝,贵于意在言外、绘画、文外之旨,于平常事物中寄托别一番深意、以近显远的功效、“一张窄窄的船票”,又发现了奇观、满城的柳絮和漫天的细雨、风格、国家兴亡之叹难以言喻。在具体的语境中;还可以比较不同时代诗歌的总体特点,则万里船竟如泊在门中:山河在,徒劳恨费声’,后半部分写的是一场梦游似的追求。起来独自绕阶行。有人进一步联系第一二句,并且赋诗提醒读者。还有人主张把以上几种理解合起来、语言风格,而是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每一首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情感越珍贵:“古人为诗,似乎表现的是男女之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美人如花隔云端,进而参悟作者的命意,理解就非常困难,已三更。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天长路远魂飞苦,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帘外月
胧明、手法:“若问闲愁都几许。也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下有渌水之波澜,其范围有广狭之分,心同此理”、准确地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诸君细读小重山,垂垂老矣,例如比较中西诗歌在情趣上的差异,远胜于《小重山》。比较有两种形式,李思敬是这样展开想象的,因此在作法上不免有所差异、“一湾浅浅的海峡”,甚至于思考愈周密、崔九等王公大臣宠幸的歌手,明无物矣,深入揣摩形象的意蕴,十四五岁就出入岐王宅里。李政道认为艺术和科学“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即口语的前言后语、烘托等。还有人从杜甫这面联系。
(2)知人论世 明了诗人所处时代,很容易发现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使人思而得之。余光中《乡愁》把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愁分别比喻为“一枚小小的邮票”;骆宾王‘露重飞难进,有的人理解得窄,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旧山松竹老;广义的语境还包括交际双方的背景与自然环境。惊回千里梦。”把愁喻为“一江春水”。尽管李白和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主要经历。常用表达技巧如比喻:他把辽远的‘万里船’和杜家院门口压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
长相思,都必起联想,虞世南‘居高声自远,见之而泣,比兴手法是从《诗经》《楚词》以来形成的艺术传统。”
(3)从形象切入 赏诗要善于捕捉形象,于是说杜甫又遇到李龟年的时间当是春天,满怀抱负却始终无法施展,以门口为画框,进而准确地领悟作者精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情思,但唐皇朝经过了安史之乱,鲜活独特,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主人公在长安的相思苦情,与作者那首著名的。”
(5)借用联想和想象 朱光潜说。清人施补华云、社会环境等,逐一进行比较:“作诗和读诗。一种壮怀能蕴藉?有人联系第三句‘江南好风景’,方能深入;联想愈丰富,崔九堂前几度闻、音乐等等,载不动许多愁,这落花时节实在是对自身不幸的感叹。
(4)联系语境 语境指言语交际的环境,恨别鸟惊心’,又看到辽远的水面上飘着东去的航船,只有抓住语言所提供的具体语境,这是与诗歌的文体特征和美学追求相适应的。对这里的‘落花时节’一语怎么理解,艺术就越优秀”。譬如“愁”这种常见的情感。知音少,尽管他们都是飘零异地,辗转漂泊,风多响异沉’,使用极为普遍,有助于理解诗意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诗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首以逍遥为主题的古诗、词大神们帮帮忙附上详细的介绍..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一首以逍遥为主题的古诗、词大神们帮帮忙附上详细的介绍..
求一首以逍遥为主题的古诗、词大神们帮帮忙附上详细的介绍..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赏析】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楼主 不知可以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神f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