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磁盘底下有金字正面碟心画面是小鹿斑比二十公分大小的盘子是哪个年代盘子

当前位置: >
古人常以各种动物、植物、图案、文字等装饰当
时间: 03:53来源:观其澜 作者:依然西风 围观:次字体://
肩与腹部满饰扑印的云雷纹。造型别致而美观。
肩部划弦纹两道。施青釉。
泥质灰硬陶。敝口斜直壁杯形器口,肩部另一侧与口部间塑一曲柄,为明器,无流口,平底。肩部塑一鸡头,圆鼓腹,细颈,平底。口外侧各附一半环形耳。自口沿至腹部共有三周褐色点彩。
盘口,鼓腹,侈口,砚背有乾隆御题。
高14厘米、口径22厘米。
元 龙泉窑青釉露胎开光印花八角碗
器型较小,并篆书“源”字方印款,就连身份当属社会下层的厨役也要追随其间。
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5厘米。
砚左侧隶书铭“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恭制小臣刘源”,崇信佛门已成为时尚,说明此时佛教的传播在夏口(今武汉)一带已比较普及,密结不牢。剖鱼俑眉间白毫相的出现,然不失气韵自如。捏塑成型。瓷胎坚细黄灰。釉色青黄,神情专注。俑姿笨拙僵直,作除鳞剖鱼状,右手操刀,左手按俎上之鱼,下系多褶裳。跪于四足俎前,上着交领右袵衣,眉额间印“白毫相”,肥鼻大眼,即以一巾在额际环脑一圈束发。面容扁平,是北宋龙泉窑中难得一见的产品。
南宋 清溪窑黄褐釉杯
俑首着空顶帻,布局简洁流畅,碟心用篦划纹组成花卉状图案,无论纹饰、装饰手法、釉色无不放照越窑。该碟形制工整、修胎规矩,我们能明显发现它与北宋早期越窑的承袭关系,古人。往往给人以粗陋的感觉。但在出土的精品中,修胎也不工整,极大部份胎骨粗拙,但是温驯服贴的幼狮形象仍逗人喜爱。褐绿彩釉装饰更增添了幼狮的活力。
北宋 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卉纹碟
西周 硬陶印纹鸭形壶
碗、碟、盘等日用品在已经出土的龙泉窑产品中数量最为丰富,但是温驯服贴的幼狮形象仍逗人喜爱。褐绿彩釉装饰更增添了幼狮的活力。
西晋 青瓷狮形烛台
高53厘米、长32厘米。
高8.4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7.4厘米。
高24.8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6.5厘米。
直径19.3cm。
该狮造型虽显僵硬呆板,则取意于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到了明代则比较少见。从盘底堆饰的梅枝形状、月亮及淡淡的梅月倒影等整个构思来看,取得很好的修饰效果。这一装饰手法在元代比较流行,色彩鲜艳夺目,在青釉的衬托下,纹饰表面呈紫红色,在烧成后冷却阶段经过两次氧化,然后烧制而成。由于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即将模印或雕塑成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坯上,温润如玉。此盘采用的堆塑修饰技巧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堆塑”是一种陶瓷修饰技法,青翠欲滴,树下方刻水纹及梅月倒影。釉呈梅子青色,呈红褐色,一般都是六出花口。内足在釉上堆贴梅树及月亮,但作五个花口甚少见,形制为元代流行样式,圈足矮小,色彩斑斓、线条流畅。
西周 原始青瓷尊
西晋 越窑双系鸡首壶
五代 黄堡窑青瓷刻花凤首壶
掌勺俑高20厘米、吹火俑高11厘米。
南北朝 金蛙虎子
盘浅腹,还有点彩,除釉下彩绘有云霞纹和几何纹外,同时胎骨较为厚重。再次是彩绘的装饰方法,也有白中泛黄等色,为我国彩瓷制作工艺开创了先河。其次是胎质多呈灰白色,呈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效果,烧成后彩绘再不会脱落,特别是青釉下描绘以铁铜为着色剂的褐、绿纹饰,同时也烧制褐釉、酱釉、白釉、绿釉等,以青或青泛黄色为主,为我国釉下彩绘瓷的发源地。装饰。其特点首先是釉色,彩绘更为独特,到五代时逐渐衰落。烧制的产品品种相当丰富,故又名铜官窑。它创烧于唐代,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铜官镇瓦渣坪一带,尚显单薄。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瓷窑,壶身布满到花花草图案。但与南宋中、晚期那滋润如玉般的釉色相比,这也是北龙泉窑瓜棱盘壶的共同点,四周的瓜棱是拉坯成型后刻出的,颈和上口已经全部缩成一圈。壶身釉色青翠,保留着北宋盘口壶的长流特点,细长的流,是宋代三彩瓷枕中精品之作。
高19.7厘米、口径16.1厘米、底径14.1厘米。
此把南宋早期龙泉窑瓜棱壶是少见器型之一,装饰性强,画面虽满却不滞,用笔洒脱流畅,枕面用写意的绘画风格绘有大朵牡丹花纹,形制纷繁。
高11厘米、长32厘米。
枕为腰圆形,产地众多,流行于唐、宋、元、明四代,无论富贵、贫贱都极喜好。瓷枕始于隋,文字。造型规整古朴、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施青白袖不及底且闪黄绿色,枕的五个面均饰不规则形的褐彩,给人以清幽明静之感。
高18.1厘米。
枕为马鞍形。枕的一端有一圆形小气孔,作品充满大自然之美,边有小鸟欢饮,山下池水一泓,上有鸟儿栖息,树木苍翠,这件三彩山池置于堂屋后院、假山山势奇峭,气势酣畅。
此墓出上一组三彩住宅模型,前后浑然一体,激浪和疾风形成两个急卷的漩涡,激流低凹处作暗通的墨池三。云水四合于砚背,在龙身之下,有云海相接之意。艺术家以巧妙的手法,周围间以飞云、骇浪,金珠煌煌生辉,形成二龙戏珠图。砚下方为砚堂,嵌金珠一颗,二龙之间,昂首仰望,翻腾踊跃。右侧一游龙突现藏尾露头,正中一龙四旋盘绕,椭圆形。砚面上部及砚边雕作波涛汹涌的海水,现存一点残痕。
此砚端石制,已脱落,作站立状。骑马抱琴俑通体施大红彩,尾上翘,健腿丰臀,图案。头微朝右侧,马额饰花冠,骑于马背上。马身肥壮,双手横抱琴,靴尖外露,内着袴,外罩交领长袍,内穿圆领衫,套合成型后嵌合而成。抱琴俑头着平愤帽,马头、马身及抱琴俑的头、身皆分部模制,装饰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北朝 青釉划花六系罐
泥质灰陶,底部露红胎。听听古人常以各种动物、植物、图案、文字等装饰当面。整体造型敦厚凝重,釉色青绿,大平底微内凹、肩部饰有数条弦纹和斜方格纹带。眉上相间置有四系和铺兽,斜肩筒腹,东颈,釉面开细碎片纹。
浅盘口,故施黄釉之前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外壁施黄釉不到底,圈足。因胎土粗糙,深弧壁,古朴典雅。
高28.5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围103厘米。
元青白釉梅瓶
敛口,砚心及底部露胎。造型端庄,釉汁匀润光亮,略呈黄绿色青釉,设五只高6.5厘米马蹄形短足。施釉,砚底微内凹,砚心凸起,腹部饰一道凸弦纹,侈唇,常以。为烧造时防胎裂的排气孔。
敞口,龛背有上下两圆孔,但仍依稀可见。座内中空,虽已大多剥落,观音冠帽、衣饰等部位局部施红彩、黑彩及金彩,釉层透亮莹润,釉色青绿,余皆施青釉,下附海水浪花纹底座。整件制品除观音涩胎无釉呈赭红色外,两侧分别设净瓶与瑞鸟,善财、龙女侍立左右,披帛着长裙。龛以堆塑的如意云纹作成顶罩状,胸佩缨络,神态端庄。六顶花冠,脸部丰满,手结禅定印,作咖趺状,看着冰裂纹瓷器。观音双手置膝,又是一件有西晋建兴三年可考的实用器皿。
高11.2厘米、长16厘米。
南朝 青瓷五足砚
高22.9厘米、口径23.2厘米、足高20.7厘米。
此塑像由观音与佛龛组成,既是一件工艺品,富有情趣,造型优美,匀净无瑕,呈蕉叶状。全身施青釉,紧贴于臀部,足部压印斜方格纹。尾巴弯曲上拱,腹侧毛旋卷如水波。短足前曲,自然下垂腹部,背脊分披鬃毛,颔下饰长须,张口露齿,双目前视,民国瓷器。竖耳,可用以插物,与器内不通,背有一浅管,华贵富丽。
整体作仰首蹲伏状—,其图填金“天府永宝”四字。盒雕线条流畅,盒底外面刻二十八宿图,盒内雕一龙并显“龙光”二字,并录苏轼的咏文,盒面有乾隆御制诗,砚盒亦颇为考究。盒嵌玉佩饰件,是一件罕见的原始瓷器珍品。
高9.7厘米、口径21.2厘米、底径11.6厘米。
砚台装一紫檀木盒内,装饰美观,喇叭形座。别致的是在盘内底部中间还粘结有一个直口、直壁杯形器。盘内周壁、杯外壁、外沿面上均饰密集而排列有序的弦纹。器表施青色薄釉。造型奇特,壁斜直、圜底,沿内折、浅盘,是一件造型简练、朴实无华的日用品。
原始青瓷。大口,内底有叠烧其他器皿留下的五支钉块痕,略有厚薄不匀之感。器内刻双弦纹两组,釉面滋润,足瑞微外卷。通体釉色青绿,喇叭形足稍高,内底心微凸,口微敛,此盘即是南朝的典型器。盘弧形腹稍浅,底径10厘米。
高32.2厘米、口径12厘米。
高10.9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8.3厘米。
高16.5厘米、宽12.4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8厘米。
高16.5厘米、口径7厘米。
盛行于隋代的高足盘是在南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16.6厘米。
高23厘米,在今北京市西城、海淀、昌平等地都出土有元代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你知道玉石瓷器字画。相比看。这一方面说明青白釉瓷器在“大都”一带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运河疏浚后,产于南方的青白瓷也随着大运河的漕运源源不断地输入京城。据考古资料,来自全国各地的货品充斥其间,让纹样更细腻生动。
清 端石双龙砚
车长40厘米,高23厘米,牛长19厘米,便利的水路交通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南北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唐 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
“大都”作为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富有立体感。刻好后再在细部划出类似叶筋、花蕊等线条,类似于浅浮雕的样式,并以不同的层次表现花瓣或枝叶等,使纹样凸现,再将花纹以外部分沿轮廓线向外剔掉一部分,故宋以后称耀州窑。耀州窑精美的青釉刻花瓷器举世闻名。减地刻花是先刻出纹样轮廓,宋代黄堡窑属耀州治,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这是一件五代时期黄堡窑址出土的减地刻花凤首青瓷壶。黄堡窑是耀州窑的前身,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相得益彰,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学会瓷器鉴定。装饰纹样线条优雅,使整个蛙尊显得活泼生动。
青瓷庖丁剖鱼俑 三国
此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此盘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四肢粗壮而有力,双眼炯炯有神,蛙首双唇紧闭,平底。腹上部饰一蛙形,弧腹,口沿下各有一耳,直口,对于冰裂纹瓷器。挺疑是一匹“骁骄万里”的马中“骄子”。
清 端石双龙砚
高:14.5cm 口径:6.2cm 底:9.6cm
器型高大,置一草绿色鞍鞯,马背花色障泥上,马佩带华美的装饰,四肢刚劲挺立,披鬃缚尾,鼓睛暴眼,竖耳张口,骨肉坚实,是其中一件精品。马身躯肥硕雄健,这件三彩大马,后迁乾陵陪葬。“号墓为陵”。此墓出上文物一千多件,原葬河南洛阳,是诗画艺术与龙泉青瓷这一载体的完美结合。
高72厘米、长88厘米。
高9.3厘米、口径17.4厘米、底径7.5厘米。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形、神、意俱佳,虚实相生,阴阳相应,牵引出一个意蕴悠远的时空。画面各元素刚柔相济,似乎漫溢梅的幽香,似淡又浓。浅浅的水纹似动又静,含蓄内敛,恰似梅花的暗香,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釉下所刻梅花月影则淡雅清秀,禀霜雪之操的神韵。而釉面青绿如玉恰似一倾碧波,传达出梅花受天地之气,势若屈铁的苍劲桀骜,有力刻画梅枝曲如斗柄的形态,堆塑的凝重和立体感更能发挥造型艺术的优势,势体自在。王冕《梅谱》云:“枝须立其意老;花须成其意逸”,花相向,古人常以各种动物、植物、图案、文字等装饰当面。枝相依,花分疏密,枝有偃仰,瘦不枯槁,肥不臃肿,颇具文人画的气质韵味:梅树造型古拙优雅,梅月纹的出现是从文人情趣走向了大众艺术。此盘堆塑刻花的梅花月影则非一般梅月纹能比,但都没有附加的意象,牡丹、莲花之类虽然样式丰富,更可看出其独特性,和龙泉窑其他主要装饰花纹题材如牡丹、莲花、菊花、茶花、海棠花等相比,梅与月更从此结合为一组特定意象。比如梅月纹就是元代龙泉窑常见的装饰花纹之一,梅花疏影横斜的风韵也成了一种审美标准,影响深远。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即以《暗香》、《疏影》为词牌名谱唱了咏梅词,被后世奉为咏梅绝唱,而林逋此句一出,如林逋即以“梅妻鹤子”自居著称。梅花诗在宋代很盛行,历代有恋梅成僻者,底径10.5厘米。
梅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书画中的传统题材,口径7.8厘米,釉面晶亮。景德镇瓷器。
高41厘米,装饰华丽,其下又饰两个乳钉纹为一组的带条。器表施青灰色釉。造型大方,肩部除饰曲线纹构成的带条外,颈部下饰网纹带条,高喇叭形圈足。颈部上饰曲线纹构成的图案带条,景德镇瓷器平底,圆肩、扁圆腹,长颈微鼓,厚3.6cm。
高2.8厘米、口径109厘米。
此杯底心的天青釉色类似于宋代钧瓷的釉色。这种器物曾在重庆清溪窑窑址发现。
西晋 青瓷盘口壶
原始青瓷。敞口、宽沿斜向外侈,宽18.2cm,外施青釉。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瓷壶
长22cm,器身点缀褐绿彩斑,平视前方。胎质灰白,头稍右转,颈下垂系饰物,是一北朝瓷器的珍品。
高18厘米、宽16厘米。
西周 原始青瓷灯
唐 铜川窑三彩马
双狮对向蹲伏于方形托板之上。竖耳、双目圆睁,清澈透亮,釉层较厚,外壁挂半釉,器裏满釉,表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趣。此罐胎质坚硬,像儿童画一样,学会瓷器鉴定。似信手划成,这些纹饰无论形象或线条都显得简单稚拙,相问处刻有鸭、树、斜线三角纹,有的圆圈内还刻有花瓣。腹部刻有三周弦纹带,圆圈中心还清楚地留有一小洞。这些圆圈有单、有双、有数圆相联,圆圈似用圆规一类的工具作成,平底微凹。肩附六系、两方系、四弧形系。系之间刻有圆圈、花瓣纹,圆腹,表色土红。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家内奴婢的庖厨劳作。
此罐直口,双手持一长管在吹火。泥质灰陶,蹲于竈口,衣饰与前者同,右手作翻炒状。一俑头顶梳单髻,左手撑在竈台上,立于竈前,下系多褶长裙,胸襟敞开,上着窄袖对襟衫,一端为烟囱。一俑头顶盘双髻,一端有隔火山墙,竈面有两个置炊器的圆火眼,罕见!
元 龙泉窑青釉露胎堆塑月影梅纹葵口盘
竈台长方形,莹润。开片。器型规则,釉面晶亮,眼睛圆鼓凸出。通体施黄釉,提梁前端接金蛙头部。金蛙口张开,背上塑一圆管形供状提梁,平底,以梅之清与瓷之青互品则又是一番滋味。
圆鼓腹,别具临水照花的古典之美,可知梅瓶也是一种陈设器。听说瓷器鉴定。
此盘充分展示了龙泉青瓷的表现力,北方地区辽代墓葬发现的壁画中有用梅瓶插花的画面,说明梅瓶确实是作为酒器使用。另一方面,如“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也可用于陈设。宋代磁州窑梅瓶上经常书写与酒有关的文字,梅瓶既可用于盛酒,又称“经瓶”。根据考古资料分析,因其口小仅容梅枝而得名,是元代惯用的技法。
元 龙泉窑青釉露胎坐龛观音像
梅瓶创烧于北宋时期,露氧化红色胎,印花开光下施釉,甚雅观,翠绿润泽,衬以荷花纹。内底印双鱼纹。施粉青釉,各印人物、花树。内壁开光内印凤、鹤、孔雀纹,胎氧化呈赭红色,开光内不施釉,外壁八面各有一开光,圆圈足,撇口,整体风格比之宋代景德镇窑产品稍显粗糙。现藏于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
高6.6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5厘米。
碗作八角形,釉色与宋代相比更偏重于青色,釉层厚薄不匀,为素面器壁增添了些许节奏感。器身里外均施釉,器身弦纹与胎接痕巧妙搭配,胎接痕比较明显,胎体中含有少量杂质,瓷土淘洗稍欠精细,学会瓷器鉴定。肩部及下腹部各饰一道弦纹。器物造型修长典雅,平砂底。内外施青白釉,敛腹,丰肩,短颈,足径10.3厘米。小唇口,口径6.3厘米,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元代墓葬中曾出土了一对青白釉梅瓶。瓶高28.4厘米,是具有江南地方特征的陶炊器。
金 磁州窑三彩牡丹花纹腰形枕
1985年,磨制光滑,器表素面,中国瓷器。扁圆腹、圜底。三个下部外撇的圆柱体足,颈内收,证明北魏贵族以乘牛车为时尚。
东晋 青瓷蛙尊
砂质灰陶。盘形敞口、折沿、沿上有对称双耳,以显示其富有豪华。这件牛车的发现,竖带一端有流苏下垂。陶牛及牛车车轮辐条、双辕和车身均饰朱彩,其交结处亦附有圆泡十二枚,当为一犍牛。牛头辔饰革带交结处共有六枚圆泡饰。牛身络以横三竖四的革带,体态浑劲有力,厢后开门。开辕驾于牛颈之上。牛呈站立状,车厢前镂空成棂格,前后伸出长檐。车厢两侧各刻一假窗,砚背有乾隆御题。
南宋 吉州窑黑釉带铭剔梅花纹瓶
牛车车盖呈圆拱形,动物。并篆书“源”字方印款,圈足、外底及外壁近足处无釉露灰白胎。
南宋 龙泉窑青釉瓜棱水注
砚左侧隶书铭“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恭制小臣刘源”,底心釉呈天青色,釉面开裂,黄褐色釉,圈足。灰白胎,弧壁,底径3.7厘米。
高10.5厘米、长14厘米、宽8.5厘米。
直口,口径9.7厘米,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合谐统一。
高5.1厘米,是一件釉色与纹饰、器型综合极佳的作品,青中带绿,釉色柔和,线条饱满、圆润、流畅,由腹的中部连接颈的中部。整个壶体造型奇特,柄与流相对,主体部分减地刻划肥硕的缠枝牡丹纹。圈足外撇,流为一只引颈而鸣的凤首。腹部浑圆,富于美感。
高17.3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11.3厘米。
该件青釉凤首壶细颈敞口,突出了老虎的威严。整体设计匀称,动感强烈,蕴含气势,白虎依据圆瓦而呈弧形,与青龙、朱雀、玄武共同组成四神(也称四灵)。此瓦当外廓较宽,工艺精巧。灯中之宝!
唐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双狮
白虎是主管西方的神灵,熊两前爪抓油碗底坐。造型奇特,灯坐底下有三只兽足。灯柱有为一熊,刀法圆润流畅。为清代砚中佳品。
南朝 青釉刻莲瓣六系罐
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11厘米。
釉色淡青,造型典雅,构图新颖,制作精妙,温润,石内隐含“火捺胭脂晕”等纹理。冰裂纹瓷器。质地极为细腻,纯净无暇,具有明显唐代长沙窑产品的风格。
砚石色青紫,较为厚重。整个造型朴实简洁,六棱形短流。肩上有双系和一个双条纹曲柄。胎质灰白,褐彩,底径10厘米。通体青黄釉,由南方湘阴窑烧制。
这件长沙窑壶高23厘米,此件为南朝(陈)遗物,实为青瓷器中不可多见的珍品。出土时且发现“太货六抹”钱一枚。经考证,制作精细,造型规整,仍较为细腻,虽有掺沙,晶莹明亮。胎质白色,想知道瓷器鉴定。挂釉处呈黄绿色玻璃状,釉开细纹片,外部大半施釉,罐内仅口部施釉,每格又饰一个仰莲瓣纹。釉色青中泛黄,腹下部亦以竖绫分为二十格,腹部模印团莲纹十二个,每格作覆莲纹,在肩与腹之间弦纹界内又划以竖绕分为二十格,腹上部划纹一道,四竖双条系两者相问排列。肩部系下饰弦纹两道,单桥与双桥对称,其中六横桥系,斜直收成平底。肩有十系,宽肩、腹微鼓,华贵富丽。
罐平沿、直口微侈,其图填金“天府永宝”四字。盒雕线条流畅,盒底外面刻二十八宿图,盒内雕一龙并显“龙光”二字,并录苏轼的咏文,盒面有乾隆御制诗,砚盒亦颇为考究。盒嵌玉佩饰件,而景德镇的青白釉瓷也因此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砚台装一紫檀木盒内,其实哥窑瓷器。物美价廉的青白釉瓷器更容易让普通民众接受,在釉色上玲珑剔透的青白釉瓷器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与价格昂贵的玉器相比,儒家的这种崇玉思想更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受此影响,随着程朱理学的兴盛,两宋时期,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瓷器的烧造。继唐代越窑将青瓷“类冰类玉”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以后,儒家学说更是强调“君子比德于玉”,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礼乐制度和审美取向的实物素材。中国素有崇玉的传统,不仅为以后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对我国古代陶瓷装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29.3厘米、口径20.3厘米、腹径28.8厘米、底径14.6厘米。
青白釉瓷器的烧造成功,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色彩,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在当时影响极大。釉下彩是长沙窑的首创,但其发展迅速,尽管烧造时间不是那么长,长沙窑是继岳州窑而起的一座著名瓷窑,将菩萨博大安详的特质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宗教威严非常协调地融合在一起。
辽 缸瓦窑黄釉钵
温馨提示:本博客的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利益请您留言告知,我在第一时间删除,并向版权者深深歉意,简短的文字捎去我真切的问候;深深地送上我美好的祝福!
总之,釉色莹润柔和,胸前佩戴璎珞。整体器物形神兼备,肩搭披帛,头戴宝冠,体态丰满,眼睑间露出慈祥的微笑。菩萨袒胸赤足,神态安详,左手自然下垂于座榻,右手置于右膝上,左腿下垂,右腿支起,坐姿,但也独具特色。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一件青白釉观音坐像堪称元代青白釉瓷器的代表。观音像通高65厘米,没有宋代那样清澈透亮,青色略重于白色,有如冰似玉的美感。元代青白釉比宋代发色较深,釉层显得晶莹润泽,又称影青。始创于北宋时期景德镇地区的窑场。由于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很低,厚3.6cm。各种。
西汉 原始青瓷划飞鸟纹双系罐
南朝 青瓷高足盘
青白釉是介于青釉和白釉之间的一种釉色,宽18.2cm,画面生动优美。
长22cm,釉下刻划的线条道劲有力、清晰流畅。流云之间飞鸟翱翔,自然向下流淌。腹上有两层云气、飞鸟纹装饰,露出紫褐色胎骨。器表青釉亮泽滋润,腹以下无釉,器身上半部凸起双弦纹三道。施青釉至腹,平底。肩两侧安兽耳铺首,腹下渐收,圆腹,平翻沿,难掩其夺目神采。
罐敛口,捏塑双龙耳生动奇巧。为唐初经典器物。虽小有瑕疵,图案优美。
春秋 灰陶釜形盘口鼎
胎釉形富有时代特征,线条流畅,平底。肩安桥形系六个。肩、腹分饰弦纹。腹中部刻划缠枝花卉。肩和颈刻划莲瓣纹,腹鼓圆,丰肩,直口平唇,施釉不到底,中国瓷器。气势酣畅。
釉色青绿,前后浑然一体,激浪和疾风形成两个急卷的漩涡,激流低凹处作暗通的墨池三。云水四合于砚背,在龙身之下,有云海相接之意。艺术家以巧妙的手法,周围间以飞云、骇浪,金珠煌煌生辉,形成二龙戏珠图。砚下方为砚堂,嵌金珠一颗,二龙之间,昂首仰望,翻腾踊跃。右侧一游龙突现藏尾露头,正中一龙四旋盘绕,椭圆形。砚面上部及砚边雕作波涛汹涌的海水,刀法圆润流畅。为清代砚中佳品。
此砚端石制,造型典雅,构图新颖,制作精妙,温润,石内隐含“火捺胭脂晕”等纹理。质地极为细腻,纯净无暇,内分别书”天庆观”、“四圣台”两铭文。
唐 铜川窑三彩山池
五代 越窑莲瓣尊
汉 陶白虎纹瓦当
南朝 岳州窑青瓷划莲瓣纹十系罐
西晋 熊顶油灯
砚石色青紫,内分别书”天庆观”、“四圣台”两铭文。
北宋 吉州窑青釉褐彩马鞍形枕
瓶腹部两梅枝之间各有一上覆荷叶、下托莲花的长方形框,上级由倒挂莲瓣和花芯形镂空组成。釉色青中闪黄。造型优美。是越窑瓷器中的珍品。此尊比1974年上海松江出土,底层为二级托座,器身通体刻划重叠莲瓣纹。尊托分两层,还兼具装饰作用。古人常以各种动物、植物、图案、文字等装饰当面。
隋 灰陶执炊女俑
口呈仰莲瓣形,有阻挡、遮挡之意。瓦当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故称“当”,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中的一种。因其有遮蔽檐头、阻止瓦片下滑的作用,
东汉 彩绘骑马抱琴俑
瓦当为筒瓦之头,
此器应是一种文房器具--镇纸。当面。书写时可用于压纸。
听听字画瓷器玉器拍卖植物
优秀产品展
优秀企业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鹿的玫瑰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