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忌四条腿的杨公忌日是什么意思

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除夕夜(2)
  。496e05e1aea0a9ca7b9ea28《》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等到叶舟磨磨蹭蹭换了件保暖的大衣出了门,郑老太太已经被她的小姐妹接走了,客厅里只剩下小林翘着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里的春晚。。59c3301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环视一圈后,问道:猫先生呢?”。92262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林关掉电视,站起身贼笑道:“在祖师婆婆房间里,妈妈给它准备了份礼物,我让它自己去试试看喜不喜欢。”。3328bdf9a4b244f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边往郑老太太房间走,边问道:“什么礼物?”。b6f4  小林跟在后头,笑得越发开心,他说:“您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db8e1af0cb3a  叶舟推开房门,首先看到一只黑猫躺倒在地板上,紧接着就看到灵体化的猫先生坐在床上,一对英挺的眉皱得死紧,正恼怒地盯着地板上的一个小礼袋,袋子已经被解开了,袋口露出一角精致的粉底红花布料。。f8f9de3f924f0940515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愣了愣神,几秒钟之后恍然大悟,撑着门框笑得惊天动地。。6e0020  小林不敢像她这么放肆,只是别过脑袋偷偷地耸动着肩膀。。185e65bcf2  猫先生站起身,慢慢地朝叶舟逼近,“笑什么?”。a02ffd91ece5e7efeb46db8f10a7  叶舟赶紧捂住嘴巴,泪眼婆娑地摇着头,“没……没什么……”。371bce7dc83817b7  小林转过头来,问道:“老师您跟谁在说话?”。642e92efbb53e1e1b18  叶舟和猫先生这才想起来小林是看不到猫先生的灵体的,猫先生愤恨地瞪着小林,后者却睁大了天真的眼,好奇地四处探望。。a49eecc《》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推了推猫先生,笑道:“好啦,快回去吧,他看不到你。”。f4be0a5  猫先生这才悻悻地调转身子,回到黑猫的身体里。。addedfef56acb3b09  黑猫站起身,舒展了一下四肢,便要从叶舟和小林中间离开。。a1d33d0dfec820b41b  叶舟急忙蹲下身,一把抱起猫先生,笑道:“别人家的一片深情厚谊,猫先生你怎么能忍心辜负掉呢?”。bacfc8a4d2ab3《》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林在一旁帮腔道:“就是就是!”。d34ab16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在叶舟怀里蹬腿挣扎,怒道:“叶舟!你敢!”。cacf6  。632cee946db83e7a52ce5e8d6f0fed35《》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除夕夜的街头冷清的厉害,小林带着叶舟走了挺长一段路,东拐西折的,这才从一条小巷的一堵缺了口的土墙钻进了二中的后操场。。24b16fede9a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操场四周的高楼有意无意地将它们的灯光打进这片土地,加上满天星斗,此时的后操场除了夜里原本的昏暗之外,倒也不见得伸手不见五指。。352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惊讶问道:“你们怎么找到这条小路的?”。ba  小林得意地笑道:“高一年纪的学弟踢球时候发现的,学校过了年便要把豁口补上,在此之前,我们正好借来用用。”。fa14d4fe2f19414de3ebd9f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叶舟笑道:“其他人呢?”。c8fbbc86abe8bd6a5e  小林指了指前方,笑道:“说好在操场正中间集合的,我们过去吧。”。8e296a067a  叶舟紧了紧怀抱,跟着小林往操场中央的足球场走去。。ebde9f6611e2ee  还未走近,叶舟便听到那边吵吵嚷嚷的人声,再一认真听,立刻就辨认出了小班花和小崂山的声音,想必是都到齐了的。。aa942ab2bfa6ebda4840e7《》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林快跑了几步,边跑边喊:“我们来了!”。fa7c329e940dda99b12147  立即又是一阵肆无忌惮的欢呼声。。6c4b761a28《》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忙问道:“不怕有人来赶我们吗?老黄呢?”。75fc093c0ee742f6dddaa13fff98  老黄是校工,吃住都在学校里。。70efdf2ec9b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林笑道:“我们早探听过了,老黄回老家过年了,现在学校里没人。”  叶舟稍稍放了心,问道:“你们到底打算干什么?”。3d2d8ccb37df977cb6d9da15b7  徐晓萌笑道:“放烟花啊。”。e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崂山从叶舟出现后就一直在探头探脑东张西望,这时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师,猫先生呢?它没来吗?”。069d3bb002acd8d7ddefe4《》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扑哧”一笑。。caff9d4655《》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林哈哈大笑。。6cd67d9b6f0150c77bda2eda0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奇怪地看着他们二人。。eae27d77ca20db309e056e3d2d  叶舟解开怀抱,把一直藏在怀里的猫先生捧了出来。。1ff8a7b5dc7a7d1f0ed65aaa29  小崂山打着手电筒照了照,众人先是一惊,然后齐齐笑开了。。00ec53cc4  猫先生的身上穿着一件粉底绣红花的小唐装,衣领的布扣一直扣到脖子处,旗袍包裹住它的整个身体,只露出黑色的四条腿和一条长长的猫尾巴。。a8f591b52d302e7181331  小班花惊呼:“太可爱了!”伸手就要来抱,脑中灵光闪过,突然想起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猫,自己也不是叶舟,当即又把手缩了回去。。9bf31c7ff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笑着把猫先生抱回怀里。。fc3cf452d3da84《》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冷冷地哼了一声。。c8ffe9a587b126f152《》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忙笑道:“龙颜大怒,大家自觉回避啊。”。f73b76cea537cfa420e  不用叶舟提醒,大伙已经自动退避三舍了。。2a《》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陈霖从暗处搬出一箱子的各式烟火,从转地的到升空的,应有尽有,几个玩心大的立即凑过去开始瓜分。。fb658472fa《》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一向自诩为敦厚长者,这种时候也懒得凑过去玩得一身硝烟味,便凑到猫先生身边,讨好地碰了碰它,笑道:“还生气呢?”。96ea64f3a1aa2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懒得搭理她。。8cb22bdd0b7ba1ab13d742《》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轻轻戳了戳猫先生的背,笑道:“不要生气了嘛,大过年的开开心心多好?”  猫先生在黑暗中泛着绿光的眼睛直勾勾盯住叶舟,它沉声问道:“你很在意我有没有生气?”  叶舟点头,一脸的理所当然,说道:“那当然了,相当在意。”。7c590fdb  猫先生问:“为什么?”。6e7135b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也问:“什么为什么?”。e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循循善诱道:“叶舟,你好好想清楚,你为什么会在意我有没有生气?”  叶舟说:“我……”。7cbbc409ec990f19c78c75《》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打断她的话,说道:“不要轻率地下结论。”。ceeecf028a  远处欢声笑语热闹一片,叶舟和猫先生呆着的这一隅,却沉默无言。。df7f28ac89ca  “姨姨。”。fea990207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有只小手攥住了叶舟的衣角,叶舟回头一看,就见先前与自己一同烧火的红衣小丫头正怯生生地站在自己身后。。e4bb4cfd8fcd40041c0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忙问:“你怎么来了?”。22ac3c5a5bf0b5《》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丫头红着眼扑进叶舟怀里,哭道:“它要吃我!姨姨救我!”。dc6a  叶舟惊道:“谁要吃你?”。3295c76acbf4caa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丫头哭叫道:“妖怪!一只老妖怪!”。045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心中一跳,紧张地看向猫先生。。1a5b1e4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安抚道:“没事。”。170c《》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他们同时想起在家门前篝火时遇到的那只形似藏獒的妖怪。。2b24dce66358  小丫头的哭声把小崂山和花小莲引了过来。。2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谁家的小丫头?”小崂山说着就要伸手来摸,被花小莲一把拉回了身边。  猫先生淡淡提点道:“你看看其他人。”。c98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崂山回头,发现小林他们仍然自顾自放着烟火,小丫头发出这么大的哭声,他们却连头都没有回过一次。。31b6b7a7d2f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崂山大惊失色,不用花小莲拉,他自己已经跳开了一大步。。b7b16ecf8ca5372359  猫先生再去看那个一直和红衣小鬼呆在一块的叶舟,心里苦得堪比黄连,你看看,人家家的孩子知道了情况起码还懂得躲一躲避一避,自己家的这一位呢?明知道这孩子是个红衣小鬼,还敢明目张胆地往家门口带,陪着聊了半天神话传说不说,这会儿看架势,八成还想从那头“老妖怪”手底下护着她。 。85e0d7c260cc007e8b9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花小莲问道:“这孩子从哪里来的?”。acc3e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无奈说道:“我们家门口。”。6da9003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花小莲和小崂山对视一眼,极有默契地同时沉默了。。289dffde0ef88d2f  不远处的小林终于发现了他们几个的“不合群”,也跑了过来,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小丫头看到小林手上“呲呲”冒着亮光的烟花,开心地手舞足蹈,还带着泪花的一双大眼睛已经笑弯了,“我也要玩!”。cdc0d6e63aa8e41c89689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崂山指着小丫头问那四人,“你们看得见吗?”。74db120f0a8e54e9f  小林忙问:“看得见什么?”。eecca5b6365d9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陈霖和小班花都摇了摇头。。6c3cf77d52820cd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徐晓萌自从经历过鬼情书事件之后,对这种灵异事件还是比较敏感的,她紧张地问道:“那里有什么?”。5ef0b4eba35ab2d6180b0bca7e46b6f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花小莲轻声说道:“红衣小鬼。”。9b8619251a《》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小班花压低声音问:“那是什么?”。《》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花小莲答道:“阴气最重的鬼。”。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徐晓萌吞了口口水,小心翼翼地问道:“她为什么会来?”。e4a6222cdb5b  小崂山在一旁翻了个白眼,他说:“问得好!这还得问问咱们叶老师。”  空气里原本迷漫着的烟火硝烟味渐渐散开,在众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已经被另外一种气息覆盖、笼罩。。e205ee2a5de471a70c1fd1b46033a75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那是种雨水初降时从大地深处渗透而出的潮湿气息。。6c4b761a28b734fe  是土地的呼吸。。9f61408e3afb633e50cdf1b20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月光渐渐被云层遮掩,操场上越来越暗。。65b9《》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最先察觉出不对劲的人是叶舟,她推了一把离她最近的小崂山,厉声喊道:“跑!快跑!”  说时迟那时快,小崂山尚未反应过来,一阵平地而起的旋风已经呼啸而来,狂风带着无尽的沙尘和草屑肆虐而来,众人被卷在狂风之中,一面立不住身,一面眼睛疼得厉害。  叶舟紧紧拽着嚎啕大哭的红衣小鬼,她们二人被卷在旋风的中心。。812b4ba287f5ee  猫先生急喊:“叶舟!”。4b0a59ddf11c58e744《》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抬起头,透过扭曲的视线,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她们靠近。。ebcb5  是猫先生。。6bc24fc1ab650b25bf1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猫先生从侧边紧紧抱住叶舟,同时也抱住了叶舟怀里的红衣小鬼。。bdc2  “又是你,小咒术师。”。3f89dd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浑厚深沉的声音从大地深处传来。。《》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认得这声音,她抓着猫先生的手臂大喊道:“是它!那只狗!”。85fc37b18c57  大地深处传来的声音显出不满的情绪,它说:“小咒术师,你说我是什么?”  墙头草的叶老师立马闭嘴了。。f7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旋风骤然停止。。e2a2dcc36a08ab2f《》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从猫先生怀里抬起头,拂开面颊上的乱发,扶正鼻梁上的眼镜,这才看清眼前的事物。  一只勘比恐龙的巨大妖怪站立在她面前,它低下头蓬乱的巨大脑袋,两只黑乎乎犹如枯井般的大眼睛正危险地看着叶舟。。182be0c5cdc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叶舟想,我还是闭上眼睛吧。。fc490ca45c00b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274ad4786c3abca69fa097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插入书签 
↑返回顶部
第44章 除夕夜(2)
作 者 推 文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站内搜索:&
江苏春节习俗,江苏过春节的习俗
日期: 整理: 编辑:Ky02
过春节是中国一直延续已久的传统习俗,到了春节每个地方省份都会有当地的春节习俗。那么在江苏过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江苏春节习俗,江苏过春节的习俗
江苏人过春节详细简介
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据考始于西周。高淳定埠保留了这一活动形式。&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称五方帝君。传说这五路神,各自司护一方平安清泰职责。旧时,在道路要冲地带,往往盖有&五猖&庙,庙内供奉着泥塑金身或木雕面具的&五猖&神位。五神是青、赤、黄、白、黑五样面孔,个个威严狰狞,令人胆寒。古人缺乏科学知识,迷信人间凶祸灾难,乃妖魔兴邪,鬼魅作祟,在路口通道上塑造了&五猖&神像,妖魔鬼怪就不敢入侵为害。庙门上曾有这样的:五路五神有神在此遗勿拾;十手十目不目逃手到自拿。寓意为善则昌,作恶遭殃,善恶有报。跳五猖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五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黑面猖神居中,青、赤、黄、白四猖神团聚收场。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这种活动要若干年才举行一次,定埠村又地处偏僻,很少与外地艺术交流,至今保留了原始古朴风貌。1956年参加了江苏省舞蹈会演,得到专家的赞赏并获奖。高淳的跳五猖已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
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1991年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9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93年底参加广州第四届欢乐节受到好评,1994年又赴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了&江南一绝&的美誉。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马在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就要跟右步。两人四条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东坝大马灯代代相传,训练有素。表演时7名少儿扮演三国戏剧中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及旗牌报手,乘坐7匹战马,在旌旗招展、战鼓雷鸣中策马扬鞭,疾驰而出,神威气势,咄咄逼人。只见那令旗指处,阵法不断变换。由跑单穿、双穿、布阵列队、信马由缰,到围阵对敌,七马昂首长啸,奋蹄奔腾,俨如疆场弛骋,将假马演成栩栩如生的真马。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后以&天下太平&四字列队收场。在场观众仿佛身临古战场,惊喜交加,叹为观止。近年来,固城镇桥头村恢复了大马灯表演。他们的&马队&由九匹马组成,表演形式与东坝大马灯基本相同,其表演队伍更显雄壮。
高淳武术源远流长,宋朝时就颇有名气。明清时期习武练功在民间已有了相当规模,并形成了&高淳世家&和&高淳正宗&两大派。宋以来,高淳先后有53人中过武举人或武术高手。1958年以来,高淳武术健儿在全省武术比赛中夺冠,共获金牌18枚,银牌21枚,多次获集体基本功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享有&武术之乡&誉称。打水浒并非上演攻打水浒梁山戏剧,真意是表演水浒人物的武术技艺。是武术高手们把武功融入杂耍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武术风格、套路。它刚柔并济,粗犷与优美结合,既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尚武精神,又具有欣赏娱乐价值。这项活动,早年是遍布全县,尤以圩区的丹湖、砖墙更出色。阳江镇的小花村是一个数千户的大村庄,老中青少与打水浒结上了缘,上至八十三,下至手里搀,都会摆弄几下&花架拳&。其中一些佼佼者,已成了受人敬慕的&拳师&。当地有句民谚:看看&不登样&(瘦小意),能打三个帮。五十年代初,小花村的&打水浒&就参加了苏南行署举办的武术表演并获奖。其后又进了镇江、南京等城市表演,得到一致好评。打水浒一般由36人组成。根据梁山英雄扮演一定角色,使用真刀真枪,十八般武器轮流械斗。打斗起来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叫人惊心动魄,如身临其境。招式套路有:武松十八棍、林冲刺枪、孙二娘双刀、鲁智深醉拳、肖翁的板凳花等多套。先是以散打练兵开场,其后是双打战斗,到打众场得胜 收兵终场。表演者一式短衫轻装,绣花布底鞋,扎英雄头巾。在锣鼓指令下,滚、打、腾、跃,颇显梁山英豪之气。
舞龙灯舞龙灯
每逢过年,彻夜笙歌,将过年闹得红红火火,年味十足。
徐州春节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古时,称这天为&元旦&。辛亥革命(1911年)后,因采用公历纪年,并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遂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从腊月初一起,就有乞丐(徐州俗称&要饭的&)头人,肩扛木牌,木牌上贴着一张县衙门的告示,走街串巷,边走边喊:&小心火烛&&谨守门户&&&、&柴房要清&&水缸要满&&&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防盗,以便家家户户平平安安地迎接新年,欢度新年。叫火烛时,多有顽童随在其后,待其叫声一落,便一齐大声唱道:&大杠子顶门&&锅门少报柴火!守严被窝&&别叫拱进老鼠!&
徐州人办年货,一般从腊月十五之后开始,无非多买些鸡、鱼、肉、蛋之类。此外,腊月二十五以后,再专门准备制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如用麦芽糖摭糖、用油炸麻叶子(分咸甜两种,是用半熟的烙馍切成菱形,晾干后再炸)、炸油炸果(特制的山芋)、炸丸子(萝卜切碎后拌绿豆面制成)等。另外,要精心剁好够好几天的饺子馅,蒸好够吃二三十天的馒头、年糕。&
过年时蒸&年馍&是很讲究的。有实心馒头,有包多种馅料的馒头,有形状奇特的馒头(如枣花、枣山)。其中,有的食用,有的祭祖、供神,有的用来打发乞丐,也有的用来饲养牲畜(这一种馒头,非大户人家不做)。由于馒头讲究多蒸,往往很长时间吃不完,剩下的馒头多出现皮面干裂现象。这时,吃起来味道比较差,但心情却极佳,因为,这种现象,徐州人称之为馒头&发笑&(笑开口)了,预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富富足足、喜庆有余。即便是家境不好的人家,蒸的馒头虽不多,也要特意留下几下,待其&发笑&后再食用,以图吉利。
腊月二十七八前后,家家要&扫尘&(俗称&打尘&、&扫屋&),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和个人卫生大扫除。清扫时家具讲究六面光,器皿讲究亮堂堂。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或除夕前一天进行,除沐浴外,无论男女老少,一律要更好,俗称不能留&隔年头&。&
徐州风俗,贴春联必须在除夕这天。用红纸写好后(或在街上请人写),在门板上贴上副大的,门框上贴一副窄长的,另加一窄短的横联贴在门楣上。门联以外,另将红纸裁许多方块状使角朝上为正菱形(俗称斗方),写上&福&、&寿&、&禧&等字样,贴在家具或大件器皿上,(有的将字画成图像,使之成为亦字亦像的福、寿、禧)。另外以红纸写(或画)青龙贴水缸上,白虎贴在磨上(或面缸上)。仓库内贴&戬毂&二字。大门的对面墙上,贴写有&开门见禧&的吉联。&
祭神拜祖、磕辞岁头&
除夕这天,应该把所有的为过年而吃、用的事情都做好,俗称&忙齐了&。这一天,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也多是:&年忙的怎么样?忙齐了吧!&忌说&完&,某件事做完了,也只能说是&忙齐了&、&做齐了&。&
年忙齐后,便准备祭神拜祖,磕辞岁头。吃罢晚饭,便开始摆供。正屋正中的墙上,高悬神轴(或观世音像,或关云长、财神像,均视各人的信仰而定);神轴下摆长条几作供案,案上摆迎接过年而制作的食品如枣山、枣花馒头、水饺等。此外,再加上栗子、白果、红枣、桂圆、核桃等五种干果,俗称&素供&。供物前摆上香炉、香烛等,条几前置一方桌,方桌上摆一盏点燃的铜灯、一副铜磬。桌前地上再放一块红毯,作跪拜用。&
偏屋内供祖宗神龛、神主,各种摆设一如祭品。但五种干果换成鸡、鱼、肉、丸子、海味,俗称为&荤供&。&
定更(晚八时左右)前后,全家老少换新衣,妇女戴上首饰,装扮一新,准备敬神。&
敬神前,先在院内焚松柏籽壳,谷称&偶岁&(徐州方言,物体燃烧时不冒火焰,只有烟,这种燃烧状态谐音为&偶&。偶者双也,有吉祥之义)。&偶岁&后,仪式开始,先酌酒三杯摆好,占燃通宵烛(一种特制的大红蜡烛), 上大柱香,香炉中插天地码,桌前烧&元宝&(锡箔糊成),先拜神像。每拜一次,敲一下铜磬,并洒酒于地上;同时鸣放鞭炮,俗称&迎神&(民间相传,大年三十夜里,诸神下界)。
跪拜时尊卑长幼依次进行。拜前,家长对儿童往往多加告诫:&敬神要诚,心到神知,敬神如神在&等语,以防止孩童在此庄严时刻做出一些不谐调的举动。&
拜神后,再到祖宗神龛前跪拜,顺序一如拜神,俗称&磕辞岁头&。辞岁的仪式重复多,因为,家中每位年幼、辈低者,都必须向比自己年长或辈尊者叩拜。拜毕,分头守岁。
正月初一是春节正日子。徐州习俗,早晨起来,第一件大事,便是喝&得岁酒&、拜年。天色朦朦亮时,各家设家宴,全家围坐。人口多的,幼辈站在席边。这时,由家长命从全家年龄最小,辈数最低的儿孙始,逐一喝&得岁酒&,对老人们来说,又老了一岁,俗称&失岁&,对年幼者说,是又长大一岁,俗称&得岁&,即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要由母亲用筷子蘸少许酒点在嘴唇上,喝过&得岁酒&,家宴才正式开始。大家先敬老人酒,然后欢欢乐乐的宴饮一番。家宴后,便开始拜年。
天亮以后,撤掉宴席,燃烛上香后,鸣放鞭炮,俗称&送神&。送罢神,全家老少由家长率领逐一向祖宗神主&拜年&。拜比,家长端坐椅上,家中儿孙们逐一向家长和长辈拜年。拜年时,叩过头起来。家长(或长辈)须赐红包一个,内装钱币若干,俗称为&压岁钱&。在家庭中,凡结过婚的,均为大人,都要准备&压岁钱&。&
全家拜年结束,稍事休息后,太阳初升之际,年轻人及孩子们均出门去别处拜年。至亲友处拜年时,先向悬挂的神像或神主龛、牌三叩头,然后逐一称呼长辈并磕头拜年。平辈者互相一揖,拜毕,稍微寒喧几名,便辞出。如路遇熟人,则必须含笑拱手,大声祝颂:恭喜发财、新年如意!
南京春节习俗
1.崇尚祥和
过去不论是南京市区还是乡村,人们习惯于春节放鞭炮。饭前燃一通,称&闭门炮仗&;新年首次开门放,称&开门炮仗&。放3枚,叫&连中三元&;放4枚,叫&福禄寿禧&;放6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叫&百子爆&。年夜饭前的闭门炮仗后,大家便关上大门,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坐在一起,饮酒谈笑,辞岁迎年。到了岁更的子时,更是鞭炮大作,满天震响,人们以猛烈的爆裂声代替自己对春天和对新年与幸福的呼唤。新年伊始,首次开门往往又是燃放一通爆竹,叫做&开门炮仗&,让炸碎的鞭炮纸屑覆盖自家的门前,称作&满地金钱&。爆竹不仅早已成为新年节物,而且在店铺开张、乔迁、新居、寿诞庆贺、迎娶新人等喜庆之时,也是长见燃放。近年随着南京等大中城市烟花爆竹的有限解禁,又给春节增加了喜庆的色彩和浓浓的年味。
财神,大家都不陌生。老南京正月初五清晨要敬财神,希望财神保佑自己获得财富。还有送财神的,一人装扮成财神爷模样:头戴乌纱、嘴挂假须、身穿红袍、足蹬官靴,手拿一根树枝,上挂数枚铜钱,后面紧跟敲锣打鼓的,挨门挨户散发红纸印的财神像。每到一家,一人唱,众人应:摇钱树,嗨!进门来,到!前门滚珍珠,好!后门滚玛瑙,要!金银财宝滚进来,恭喜老板大发财!这时屋主人笑嘻嘻接过财神像,送上赏钱。这种风俗,时至今日,仍在城郊流行。
还有就是门神。旧时岁未,人们都将旧的门神画像揭下,在门上张贴新的门神,以此驱邪避恶、祈福纳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两张传统的门神画像。画中二人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武将&&秦琼和尉迟恭。他们足蹬虎头靴,身穿大叶锁子连环甲,手持兵刃,怒目圆睁,威风八面,相传有万夫莫当之勇。二人作为门神已被后人崇拜了近千年。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正月初一的早上,南京人必饮屠苏酒。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屠苏究竟为何物?《通雅》上说&大叶似蒿者&,可以解释为草药名。《金陵岁时记》中记载着屠苏酒方。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它。人们饮此酒有个习惯,就是要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金陵岁时记》)。年少者先饮,年长者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
还有一个小特色便时&爬城头&祛百病。正月十六日,只要天气晴朗,从水西门到中华门这一段城墙上,游人不约而同地往城上跑,眺望远景,呼吸清新空气,谓之&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当然了,这也是城区的市民才会做的事情,而且春节假期有限,能参与这项活动的也大多是一些小孩或退休的老人了。从上述几个习俗中我们不难看出南京的春节民俗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崇尚祥和是其首要的文化特征。
2.重视礼仪
春节前夕贴&福&字、换新画,贴春联(南京人称春联为&对子&),几乎是每个家庭必做的事情,老南京人讲究见红有庆,大年初一清早一睁眼不作兴看到一处露&白&&&指没有贴上红纸的门窗或什物。
最不可少提的还有那春联。红纸上一般写着对新年的期盼祝颂之词,人们写得最多的当然是斗方&福&字,任何物品如果讲不出具体的期盼祝颂,就贴上个或大或小的&福&字。&福&就是生活幸福,俗话说的&福运&、&福气&。自古及今,国人对&福&的追求可谓是不遗余力,对民间广为流传的&福星&更是奉为神明,敬祀有加。旧时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乏种种求福礼俗。如民间戏班子开场必演&天官赐福&戏。妇女行礼要屈膝弯腰,双手按住右腹,口称&万福&。亲友分别要恭送,祝其&一路福星&。生活中称人有&福相&、&福气&是对人很好的赞颂。颇有趣味的是,逢年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大门、房门上贴起倒立&福&字,意为&福到门庭&。由此可见,南京人是通过一系列的礼仪规范来实现&福&的文化内涵。
南京城中民居的大门上很少贴门神,大都是贴春联。其中的联语是多种多样:商家多讲财源、生意,居家则多为礼仪、诗书。家里各道门的联语变化不多,房门上多用&喜见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笋&;厨房门上常见的是&一人巧做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
按照旧制如果家中有亲人去世的,要守孝三年,这是连头连尾算的。故在春节时,家中的春联、门笺等不能用红色,要用黄色或淡绿色。门上的春联大多为&思亲一世,守孝三年&。第二个春节,则用梅红色,预示守孝期届满了,春联大多为&天下皆春色,我户独素风&,以后则照旧用红色。这样做主要是思念亲人守孝道之故,同时也告诉亲友,重孝在身,多有不便,诸事望谅。
如果说联语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南京人重视礼仪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那么在特定行为上可透过春节时的拜年活动探个究竟。拜年是体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活动。老南京人年三十要守岁,大年初一早晨彼此相见须拱手说&恭喜发财&、&新年大吉&之类的吉祥语。初二到初五是拜年集中的时间,再晚的可到正月十五,在农村地区一个正月内都可拜年。拜年当然是晚辈拜长辈,学生拜师长,下属拜上级。亲戚间的拜年是有次序的,据说舅父应为最先拜的(若外公外婆健在,自然更先了),岳父岳母和叔伯为次。
南京人的拜年礼品一般为四样,称为&事事如意&。上世纪40~50年代,拜年的礼品是有一定规范的,品种不外乎桂圆、蜜枣、洋糖(白绵糖)、核桃仁,以及寸金糖、浇切片、花生糖、董糖等等&四色糖&,也有万字糕、糖年糕和荤油年糕。当然,还有名誉海内外的特产&&板鸭、盐水鸭。
拜年是亲戚、朋友间的礼仪往来,也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所以是不能够马虎的。亲友多的要事先计划、安排顺序和路线,尽可能不遗漏,少跑冤枉路。亲友见面,晚辈应抱拳主动请叫,接着说:&恭喜发财&。南京人热情好客,在客人到来时,以糖果瓜子相待,或奉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金陵岁时记》写道:&茶煮鸡子,以当点心,名曰&元宝蛋&。客至必争献数枚,俗谓进元宝。&略事寒暄后,客人会起身告辞,再赶往下一家。
3.讲求实在,力避浮华
除夕这天,南京的每家每户都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除旧布新上。送走&灶神&,街头巷尾到处炸&炒米&、做&欢喜团&,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因为&灰&与&毁&、&晦&,&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就改称&扫陈&。已经掸过尘的庭院内外整洁一新,堂屋正中的八仙桌前,系以红桌帷,桌面上陈列的有年糕和豆腐,其上又摆放了红纸束的双葱,取聪明富贵之意。锡制的大蜡烛台,以及磁、铜香炉几乎是家家都有的。旧时,南京官府、商家、文人雅士和民间在迎新春时,多选购一些吉利喜庆的观果作为春节清供,配对或单独陈设于案头、柜台、香几、橱窗中,讲究一点的用红纸、金纸箍在观果的枝叶上,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寄托长青永禄之良愿。
南京人家也不例外,至春节,也必然会准备些好吃的,以享受这个重要的节日,我粗浅的收集了几样不可少的食品:元宝蛋,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年糕,年糕一般用来祭神、供祖以及馈赠亲友。如今过年时,商店里也有糖年糕和猪油年糕卖,形状仍为方形,但已没有那么大了。炒素菜,年糕大半在年三十前就蒸好了,年三十这天忙的是现做现吃的菜。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菜&&&素什锦&,又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家家做素什锦时,一炒就是一大锅,光是配料、削皮、切丝的工作就忙死人了。红烧鱼,一条红烧鱼是不可少的年夜菜之一,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因为鱼余同音,余下它,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用度&年年有余&。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八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福寿汤,大年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共吃福寿汤。福寿汤是取&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合而煮之&,取意&洪福齐天&。汤圆,初一清晨,家家户户必食汤圆,寓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一般是吃糯米粉搓的圆子,馅心有白糖、枣泥、芝麻等。这些地方菜物美价廉,取料方便,营养丰富。我们不难看出,南京人的餐饮中也留下了本地习俗特征的烙印。
此外,南京的童谣和歇后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因为它们实实在在,通俗易懂,朴实有趣,富有哲理,所以能流传至今,具有很强
的生命力。下面摘选的童谣和歇后语中,有反映老百姓过年风俗的,有反映人们过年喜悦心情的,有反映过去百姓生活疾苦的,还有反映世事变迁,人们生活得到改善:舞龙灯喊彩:(南京浦口区)&金龙到,好!金龙点点头,老板开银楼!金龙伸伸腰,老板银子动担挑!金龙摇摇尾,老板活到一百岁!&这是旧时浦口区的民歌,舞龙的卖艺人喊彩讨赏钱时所唱,语言十分生动。盼过年:&天天盼,天天盼,哪天盼到个三十晚,豆腐鱼肉任你拣!天天盼,天天盼,哪天盼到个年初一,新衣新鞋看不及!&这是旧时流传在栖霞区的儿歌,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老百姓只有在过年时才有可能买些豆腐鱼肉,添些新衣新鞋的生活状况。过年:&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后天三十晚上,家家吃年酒。从前到过年,穷人真可怜,吃的糠和菜,债主挤屋前。如今过新年,生活比蜜甜,家家吃鱼肉,户户有存钱。&玩灯笼:&小娃子哎,出来玩灯咯!不要你红,不要你绿,就要你一根小蜡烛!快出来哦!&
通过对比,简洁形象的语言勾勒出新旧过年的不同面貌,直到今天,读起这些童谣和歇后语还是令人感慨万千。究其原因,除了它们呈现出特殊的文学形式,能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之外,其创作者&&南京人民也是不容忽视的。
江宁县春节习俗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苏州春节习俗
祭灶:男儿献酌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念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家家用饴糖捏成元宝样,称糖元宝,不过用糖元宝祭灶神不是为了让灶神长一口结实的牙齿,而是想把灶神的嘴巴黏住,不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述职时打小报告。还要用糯米粉裹豆沙馅为团,名谢灶团,但是祭时妇女不得参加。祭祀完毕把灶上神马揭下,用竹编为轿和镫,并备豆、草为秣马焚送门外,余灰撒屋顶,然后拨火中未烬轿镫取回纳灶中,谓之接元宝,又马料余者人有食之眼亮之说。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古代祀祝融为火神,各地民间建有很多火神庙,古时祭灶称&为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后受儒道男尊女卑思想和阴阳理论的影响,民间形成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习俗。随着灶的出现,才出现了灶神,后来又人格化,纳入了道教的神灵谱系。相传汉时阴子方腊月做饭,见灶神现形,他家里贫穷,只有黄羊,阴子方于是用黄羊祭祀,后来阴子方富裕起来,民间俗信其祭灶虔诚有回报,故百姓祭灶多用黄羊,更加诚敬,宋以后灶神纳入到道教体系中,则改用素食祭灶。祭灶时间民间有&官三、民四、蛋家五&的说法,祭灶的目的是通过灶神上天述职,祈求家庭平安、衣食有余。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而接灶神回家,有的地方是除夕夜,有的地方则是正月初一,各依所例。
掸檐尘: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苏州各里巷地保以新历分送每户,人家则酬些钱文,称送历本。沿街每晚巡更者高叫&火烛小心&,俗称叫火烛。
腊二十三或二十四及二十七日,家家看黄历,择日打扫卫生,准备过年,俗呼为掸檐尘,此俗最初见于宋代的江南地区,而且是在除夕夜,后来大都选在腊月二十四进行,在祭灶之后灶神上天,便可以扫除屋中一切尘秽了。而且古人视二十四为小除夕。灶神上天百无禁忌,扫秽远弃,以便穷去富来。可见古人掸檐尘是为了新年将至除旧布新。
口数粥:糊涂一碗共饱吃,尽除疠疫消残年
灶神上天述职后的第二天即腊月二十五日,玉皇听完灶神汇报后,亲自下凡视察人间善恶,民间又有&迎玉皇&的俗信活动。我国古代信仰天帝,玉帝的信仰则是较晚才出现的,唐以后民间才开始普及玉帝信仰,苏州民间习俗,此日家家户户煮赤豆粥祀神,名曰&口数粥&,有猫狗者亦与焉,说是吃了赤豆粥可以驱疫。
二十五日夜农村则有烧松盆的习俗,门首架柴,成井字形,齐屋高,举火焚烧,俗称相暖热。村农以长竿燃灯田间,焰高者稔,稔,吴语,庄稼成熟大丰收之意。谓之照田蚕,又称照田财,是祈求新年丰收的一种习俗。
除夕团圆筵:一夜连双岁,五更历二年
旧俗正月初一到初五皆不设市,所以年节之物在除夕前都须预备完毕,家家户户忙购置南北杂货,鸡鸭鱼肉,纸马香烛,酒肆药铺各以酒糟、苍术、辟瘟丹等送给老主顾,这一切买卖、赠送俗称年市。城乡则互赠猪蹄、青鱼、年糕、果品、称送年盘。
腊月三十日,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说吉利语,俗称吃年夜饭,又称合家欢。菜肴丰富,全鸡全鸭蹄o、猪肉成方形,称&四喜肉&;且极讲究口彩,蛋饺称&元宝&寓意招财进宝;肉圆称&团圆&;豆芽形似如意称&如意菜&;青菜梗长又色绿称&长庚菜&;&梗&与&庚&同音,风干茄加果蔬称&安乐菜&。芹菜寓意勤勤恳恳。鱼,讲究的人家用大黄鱼,小户人家则用鳊鱼。一般是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最后才上桌,且不能吃完,须留下鱼头鱼尾,预示新年&年年有余、有头有尾&。菜盘一定要成双成对,以讨吉利口彩,紫铜暖锅热气腾腾,里面放有咸肉、肚片、笋片、蛋饺、菠菜、白焐蛋等荤素菜肴。全家围坐,喜气洋洋,象征家道兴旺。年夜饭毕,相约围炉守岁,&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迎接新年到来,小辈向长者辞年,长辈给小辈放压岁钱,压岁果子,以红丝带穿百钱置桔、荔枝诸果于枕畔,取吉利百岁谶。&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饴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除夕夜吃过团圆饭,主妇忙着准备&年饭&,新煮米饭,盛新竹箩中,置红桔、乌菱、荸荠、糕、元宝、插松枝于上,陈列中堂,新年里蒸食之,取年有余之意,俗称&年饭&。然后接回上天述职的灶神,祭以酒果糕饵,供净水于灶山上。家家汲取井水,须备三五日之用,然后以糕、果、酒祭井泉童子,封井,到初三或初五日始开,并以井水拭目,可令目不昏。媳妇除夕夜须送绣制新鞋给公婆,称过年鞋。
除夕夜寝室中祀床神,俗称床公床婆,祈终岁安寝。大门口旁或竖撑门炭,称炭将军,或束甘蔗于门侧,祈新年生活越来越甜蜜,门上插冬青、柏枝、芝麻梗,称节节高。还有易门神,贴春联、镜听等年俗。
易门神贴春联: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年夜团圆筵毕,至夜分时易门神,贴春联,吴俗门神多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年前玄妙观内购买门神年画所在成市,人们争购踊跃,以祈新年喜气。三清殿四周挂满了桃花坞木刻的各样年画,以寿星、天官、一团和气、芒种春牛等吉祥如意图案的年画最畅销,购买之人多是苏州城四周的乡农,特别是春牛图最为热销,故殿前书画摊内有句行话&三春靠一冬&。
关于门神,旧时多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门神起源较早,是古代五祀之一,汉代以后人格化门神出现。先有勇士成庆,后又画荆柯为门神,南北朝时为神荼、郁垒,唐时则为秦叔宝,尉迟敬德,五代又以钟馗为门神。民间贴门神的目的是辟驱鬼邪。
春联是由辟邪物演变而来的。民间俗信桃木可以避邪,古时门挂桃木二板,王充《论衡》云:&立桃像人于门户。&后刻神荼,郁垒像,五代蜀主孟昶在桃板上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五言字联,从而产生了我国第一副对联。明时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故贴春联的习俗在民间开始普及,桃符正式改称为&春联&。苏州自古文风昌盛,民间贴春联的习俗盛行不衰,自入腊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春联讲究对仗平仄,风格千姿百态。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五福临门&等等,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镜听:入怀明镜圆如月,夜阑好语听人说
镜听之俗,相传在《鬼谷子》里就有记载,其云:&镜听之俗,在元旦之夕。&除夕之夜,悄悄祷告于灶神,以杓投灶上锅中,随杓柄所指示的方向,怀揣古镜外出走动,听路人无意之言,以占卜新年自己的运程好坏,俗称镜听。据《清稗类钞&迷信类》:&昆山徐健庵尚书乾学昆季三人,未第时,除夕相约镜听。乃翁侦知,先走匿门外,俟三子出,揖而前曰:&恭喜兄弟三鼎甲。&三子知翁之戏言也,不顾儿走。会有二醉人连臂而来,甲拍乙之肩而言曰:&痴儿子,你老子的话是不错的。&盖以非语相戏也。已而果应其言。&书中所说三徐,就是苏州历史上的一甲三名的徐乾学、徐元学、徐秉义,时称&昆山三徐&。真是&莫将离别伤妾心,镜里流光去如电。更有寒儒望得元,尤多贪贾卜财源。此夕街头扶醉汉,隔墙有耳勿轻言。&
赖债庙:寒城店客终宵开,一年积欠除夕催
苏州自明以来经济繁荣,市肆贸易,习多赊欠,至除夕,店家计数索钱,称之节帐。年夜里街巷灯笼摇曳,催债人争相驰逐,自昏达旦。躲债之人都至虎丘后山供奉牛马王的磨王庙里躲藏,此庙因名为赖债庙。在苏州民间有许多关于赖债庙的故事。如有一则故事:说是除夕夜一位做蚕商生意的商人躲债来到赖债庙,他用自己的余钱帮助了另一位躲债人,自己寻了短见,那人有了救济的本钱辛苦做生意,又挖到一个聚宝盆发了大财,为了纪念帮助过他的人,除夕夜在虎丘的赖债庙里请戏班来搭台唱戏祭祀死者。据说现在虎丘还有赖债庙的遗迹和严禁重利盘剥的碑文呢。
无锡春节习俗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
春节习俗导航
您可能有兴趣阅读
春节也称之为&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日子。那么在春节习俗有哪...
潮汕过春节也称之为&过年&,当地淳朴的春节风情也独具特色。那么关于潮汕...
春节的到来使得年味的气氛更加浓烈,但少不了的还是春节哪些淳朴风俗。那么在东北的人...
过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重要的节日,全国各地春节习俗也会在春节中提现出来。关于山...
过春节都需要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等等,不同的地区也有过春节...
辞旧迎新又是新的一年,不同省份及地区的人们都会欢度新春。在陕西的朋友们过春节的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鼠忌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