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桂筝莲名字写成对联

求一篇作文
学习写得有条有理,有独特见解
题目《谈汉字》《谈对联》《谈中国名字》三选一,不少于70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一篇作文
学习写得有条有理,有独特见解
题目《谈汉字》《谈对联》《谈中国名字》三选一,不少于70
求一篇作文学习写得有条有理,有独特见解题目《谈汉字》《谈对联》《谈中国名字》三选一,不少于700字。
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几乎所有的老外都 感到中国字难学,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为什么中国人学得来 他们学不来呢?看看日本的文字吧,他们只有学中国的字才像字,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字那也称得上是字吗?
中国的方块字既可竖写也可横写,由汉字洏产生的书法艺术 ,更加无与伦比,古代名人的墨宝流传至今有许多已是价值连城,用汉字写春联,在新春佳节,喜庆之日,让家家户户满堂红,猜汉字谜语,无论谜底、谜面都十分的丰富多采。而且中国通过“六书法”造字,再通过 字灵活组词,字,不但表音,而且表意,词汇之多,词海都容纳不下,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新词还会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真是无穷无尽!妙不可言!正因为汉字有许多优点,所以中国人取名字也特别讲究,不像外国人,他的字只表音,取名很单调,单是英国女皇中叫玛丽的就好几个。而且中国字表意明确,简洁,据说同一份文件,用中文打出来的最薄。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 应该热爱祖国的文字,并认真学好、用好祖国的文字!
与其说中国的汉字是我国先人的创造不如说是天人合一的杰作,如果你能 细细体悟就会从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简单列举几个汉字让我们共同体悟和分享。
息怒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当象“暴风雨”一样的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平息,息字告诉我们,我们心上的自己是息事的关键,当心念一正一定时,你就会发现事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心能包容万物;如果我们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心就作了奴隶,被外界所驱使了,心的容量也相应变小。
福田二字,何为福?一口一田一衣为福,我们从这里看出古人对福字的理解是多么的朴素和乐观。田,人吃的粮食来源于田。在佛教中经常把出家人的行善事宣佛理称为种福田。田由十方(口)组成,也是无数个卍万字的组合。当我们让一个生命真正的接受了真诚、善良、宽容的理,也就在人间种下了一棵善良的种子,在世间的田里生根发芽,在十方世界里开花结果。
念与思想,念是我们的头脑向宇宙空间发出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思维,即心上的命令。因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所以我的心念经常围绕着如何让我的亲人,让所有的善良人也能得益,这需要我的亲人能纵观世界文明史,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破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几十年的无神无法无天的强权思想的桎梏,这是我心中最强的也是仅有的一念,这一念就是我的思想,就是我心上的十方世界,心上的大象无形。
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它在文学中所生发的诗意是不容忽视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对“春”字作了这样的精彩描述:“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时,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是啊,除了我们中国人,还有谁能如此神奇地用一个字就把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最本质最形象地表达出来?!
随代表团到法国考察,在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看到一座和平纪念墙,上面用世界各国文字表达着维护和平的愿望。当看到用汉语书写的“维护和平,远离战争”字样时,给我的感觉格外亲切,格外自豪。这八个方块字深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也展示了汉字丰富的内涵和书写艺术的魅力。
语言文字表达心灵,承载文化,辨文野,判雅俗,别善恶,明治乱,功莫大焉。据说,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仓颉四目,生而知书,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系统,不仅中国人把它当宝贝,全世界的人也把它当宝贝。外国科学家认为,中国有“三宝”,就是“长城、兵马俑和汉字”。长城是伟大建设力量的象征,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汉字是伟大传统文化的象征。回眸我们的成长经历,最先接触的是汉字,最先感受的是正确而自如地用汉字表达思想的快乐,并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根植在心灵的深处,在此基础上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古人造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单个的一个汉字,看起来简单,但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无穷意境却是令人玩味的。比如“人”字,一撇一捺,谁都认识,谁都会写,但你仔细品味一番,发现它所包含的意思却十分深刻。“人”字像两条腿,撑着一截正直的脊梁,撑着一颗向上的头颅,昂然挺立于天地间;“人”字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你看那一撇一捺紧紧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象征着人是需要相互帮助的;“人”字向下的两条线,似乎是延伸着的,昭示着人们迈动双脚踏实地向前走。你看,一个“人”字包含着这么多的信息,引导着我们如何去把“人”做好。
当我们把汉字组合到一起时,所产生的魅力更是动人心魄。我很少看武侠小说,但偶然被一本古龙小说题目所打动——《天涯明月刀》。好家伙,五个简简单单的汉字,码在一起,甚至连个动词都没有,怎么竟产生了如此美妙无穷的意境!亮丽而冷峻,温婉而凄清……还有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就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汉字,在诗人的笔下变幻无穷,演绎出无数动人的诗篇、乐章、画卷,把我们带入那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沧海明月、目送归鸿的意境,使人久久地陶醉其中,受益无穷。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说的,中华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组合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然而,这么好的文字却并不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荣真正爱惜的,不少人都以生造词语和不时嵌入外文为时髦,仿佛我们都成了某殖民地的属民或者我们的外语都好到了可以几种文字混用的程度。至于语言垃圾问题,则更令人震惊和不安。据说今年春节手机信息大行其道,多达数亿条之多,这中间不乏充满温馨的精品,但相当数量的短信变成了无聊时的相互挠痒,借此“转发”一些低级段子和来历不明的无聊事以填充生活的空虚,有的甚至变成让人避之不及的骚扰。难怪一些有识之士抨击说,这些“指尖上的汉语游戏”变成了语言的垃圾、无聊的宣泄,在
给个采纳可以不
怎么样啊!采纳了
还没有复制完结?
我认为汉字最杰出的是在成语和文言文方面。
成语,含五一文,是简洁精辟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当然也可以是古代文人造词或从典故引申而来。比如亡羊补牢、梁上君子、刻舟求剑等十典型的典故类成语,如空空如也、临深履薄、任重道远等则是典型的造词而得的成语。
文人造成语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是春秋战国时期,比如《论语》,就是一本很好的成语手册,里面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成语,有比...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关于汉字的话 写的时候可以把字拆开来看看 比如 好字 女加子
在别人喜得龙凤的时候我们常说 女 子 寓意好 真是妙哉 这是一种写法 字面写 汉字的泪 是由水和目 眼睛流泪 这种也是
第二种 可以谈汉字在不同句子的意思 比如 你很好 在表扬人的时候 是好意 在贬低人的时候 是在嘲讽是啊!第三种 就是汉字的多音字了 比如 强 强势 勉强 就是不同的意义和读法了
第四种 就是汉字在古代的用法了 比...
第三种 就是汉字的多音字了 比如 强 强势 勉强 就是不同的意义和读法了
第四种 就是汉字在古代的用法了 比如 之 可以意为 的 它 或者其他等等
这些都是自己的总结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根据这几点 多举例 你可以写出好的作文的 嘻嘻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可以的话就采纳吧?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珠联璧合—对联的故事
&&&&&&&&&&&&&&&&
/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珠联璧合—对联的故事 
论此事。 丫环正在晾晒刚洗的衣服。她一边干活一边说,可以对 鹿角杈晾紫罗裙。 厨子正在收拾柴禾,接口道,这样对也成—— 牛鼻索捆青枫柴。轿夫听见了,也说出一个对句: 虎头靴套麻草鞋。  书童说:“老爷常常取笑我是‘猪拱嘴’,我看也可以这样对——”他 讲出的对句是:猪拱嘴吃青海椒。 坐在门口补鞋的鞋匠也插话道:“还是我想的对句更顺口些——”他说: 马蹄刀切黄牛皮。 这些对句,第一字都是动物类,第五个字都是颜色类,与夫人出句都能形成工整的对偶。 李调元听了家人们的对句,很是惭愧,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文出于理,诗发于情,对句生于触景,光靠苦心冥想,无病呻吟,雕文琢字,是 不行的。这些丫环、厨子、轿夫、鞋匠们,论文墨确实没有多少,他们一个 个却都对得这么自然、敏捷,无非是由于对生活的接触和熟悉罢了。想到这 里,他感叹地自语道:“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调元回到房中,对夫人说:“对句有了!”随即念出鞋匠的对句:马蹄刀切黄牛皮。 夫人听了怀疑地问:“学士不补鞋,哪里会想到‘马蹄刀’?” 李调元又是一惊。他便如实地告诉了偷听家人们对句的事,同时叙述了自己听到对句后的感想。看到丈夫的这种不耻相师的精神,夫人更加敬重李调元,李调元也更加喜爱他既贤且智的夫人了。 妙趣横生歇后联对联园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歇后联就是其中别具风姿的一朵小花。它巧妙隐去联语中的关键性字词,不但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而且幽默机智, 趣味横生,一副好的歇后联,往往叫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北宋诗人黄庭坚,自号山谷老人。他晚年填过一首《西江月》词,开头两句即是一副歇后联:“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此两句都是集的 韩愈诗句,并且末尾都隐去了一个“酒”字。“断送一生惟有酒”见韩愈《遣 兴》诗,“破除万事无过酒”见《赠郑兵曹》诗。黄庭坚博学强识,喜欢化 古人名句,由此可见一斑。  明朝冯梦龙编撰的《古今谭概》中,记载有一则歇后联的故事:“一士 人家贫,与友人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 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二人相与尽欢。”构成联语的两句话在末尾都 隐去了一字,而且都是集的古人名句。上联出自《庄子·山木》:“君子之 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此两人引来又隐去“水”、“酒”两字,风 趣而幽默地表达了各自的心曲,可谓巧妙。  清王朝宗室双富,别号士卿,是个贪婪腐败之徒。他任某省按察使时, 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有人赠一副表面吹捧他的歇后联,既 将其名字嵌入联中,又隐去骂他的文字,讽刺极为辛辣。联云:“士为知己,  卿本佳人。”上联取自《战国策》中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隐去“死”字,是骂他死期将至。下联用《北史》中“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的典故,讥其贪污盗窃,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清末“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晚节不保,堕落成拥护袁世凯称帝的保皇 派。革命党人章太炎撰歇后联讽刺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此联将“有”、“为”的名字嵌入联尾,且巧用集句歇后法。上联出自《礼 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联取自《论语》“老而不死是为 贼”句,隐去“贼”字。其实联语应写作:“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 为贼。”骂得何等痛快淋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流亡南方的教授回到河北老家,见家乡满目疮痍, 今非昔比,不由悲愤交集,当即撰歇后联云:“千古艰难唯一;八年扫荡已 三。”上联隐去“死”字,下联隐去“光”字,联语含蓄概括了自己九死一 生的流亡经历,深刻揭露了日寇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的血腥罪行。 据说 50 年代香港著名女影星莫愁因殉情自尽。易君左先生为此撰一副歇 后联:“与尔同销万古;问君能有几多?”上联用李白《将进酒》中句:“五 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挽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下联取李煜《虞美人》 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上下联都在末尾隐掉一 个“愁”字,以此哀悼这位不幸的多情女子,不仅委婉含蓄,寓意缠绵,而且对仗工整,天然偶成,不愧为歇后联中的上乘之作。显才智于谦对和尚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在 少年时,勤奋好学,志存高远。读书过目成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年清明 节,他和家里大人们去祖茔祭扫。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句让他 对: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应声对道: 他年独占麒麟阁。大人们听了,都惊喜不已,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呵!”扫墓返回路上,经过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三个字: 癸辛街其叔父又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倒有两个字属干支,要对个地名对,怕不容易。”不料于谦又用《三国演义》中的地名对道: 子午谷其叔父和族人们更加惊诧欣喜。 有一次,于谦的母亲为儿子挽了两个发髻,于谦出门玩耍时,一个和尚看见了,便用手摸着那发髻取笑道: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见和尚放肆无礼,便以对句回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第二天,母亲因他的双髻被和尚取笑,就又给他扎成了三个髻。和尚见 了又说:三丫成鼓架。于谦又回道: 一秃似擂槌。  到了过春节时,于谦穿着红衣服,骑马去走亲戚,不料与巡按仪仗桥上 相遇。巡按怪他不知回避,以对句作为赦罪条件,并出句说:红孩儿骑马过桥。 于谦等巡按话音刚落,就应声对道: 赤帝子斩蛇当道。  巡按见他如此慧敏,不但未怪罪,反而送了十两银子,让于谦作为读书 求学之费用。改诗换联出新意  诗文创新的途径多种多样,而别具匠心的增删调换,巧加点化,为我所 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改诗换句,就是其中一法。相传汪精卫年青时,因谋刺摄政王载沣而被 捕,曾口占一绝:“慷慨燕歌市,从容作死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堕落成汉奸卖国贼,诗人陈剑魂在报上发表一首《改汪精卫诗》: “当时‘慷慨燕歌市’,曾羡‘从容作死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改诗仅添八字,便把汪精卫的自我标榜变成了对这个汉奸卖国贼的辛辣讽刺,不啻一柄锋利的匕首。 无独有偶,当年胡适也曾作诗自况:“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似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郭沫若发表《替胡适改诗》一文,认为诗中的“拼命”以改“奉命”为佳。易“拼”为“奉”,虽仅一字之差,却将 胡适的面貌揭露无遗,实有借“诗”还魂之妙!清代褚人获《坚瓠集》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富翁贪“好客”之名,却又吝惜酒食。一天,几位诗人来他家作客,等了好久,才端出两盆水晶藕, 客人们三两筷便吃了个净光,可是再也不见上菜。这时,有位客人说道:“李 太白有两句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唯有水晶盐’,要是删去四字,便 同今日宴会的情景相合了。”大家忙问如何删,这位客人即诵道:“客到但 知留,盘中唯有水。”众人大笑不已。四字一删,便恰如其分地讽刺了主人 即贪名又吝啬,十分诙谐风趣。改诗换句有此妙用;改联换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某师六十大寿,几位学生拟一副对联相送:“诗书满架;桃李盈门。”不料老师乐极生悲,突 然病逝。正当家人取下这副对联时,只见一位弟子在原联上各增三字:“诗 书满架悲空座;桃李盈门哭吾师。”寿联遂成挽联,且十分切合此景此情。 洪承畴是明代崇祯时的宠臣,官至兵部尚书,后来受命抗清,被俘变节, 终于成为千古罪人。然而这个恬不知耻的民族败类竟手书一联高悬大门两 侧:“君恩似海;臣节如山。”一位读书人看了,气愤不过,在其上下联尾 各添一字,改为:“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改联用上表确定语气的“矣” 和表反诘语气的“乎”后,顿觉其辞锋利,其味辛辣,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  郭老还曾改联救过一位少女呢。1962 年秋,郭沫若同志到普陀山游览, 在梵音洞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年年失望年年望,处 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署着当  天的日期。郭老看了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原来,失主是一位少女, 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也遭受挫折,于是下决心“魂归普陀”。郭老耐心开 导她:“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太消沉了。我替你改一改:‘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姑娘看后感 佩不已,当即向郭老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三幅别出心裁的教师联  并不是教师创作的对联都是教师联,而是既由教师创作,又包含教师职 业特点,或者嵌入学科术语等的对联才能名正言顺地称为教师联。下面介绍 三副精彩的教师联:  一、“恋爱自由无三角;一生幸福有几何”这是一对数学教师的婚联。 上联中“三角”是双关语,如果仅仅解释为他们俩谈恋爱时没有三角关系, 那实在是大煞风景了。这“三角”又是指他们共同钻研的一门数学分支学科——三角学。下联中的“几何”同上联中的“三角”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 双关语,整个下联可以解释为“一生幸福究竟有多少?”也可以解释为“他 们一生的幸福全靠几何——数学的一个分支——为他们招来。”所以说上下 联对得真是天衣无缝,十分贴切,有的报刊在引用这副对联时,在下联后面 加上问号,这是不妥当的,这样使下联只能有疑问句的一种解释,失去了一 语双关的妙处,应该去掉问号,使下联更加含蓄有致。二、“为 X、Y、Z 送了君命;叫 W、F、S 依靠何人?”这是解放前,某数学教师穷困潦倒染病成疾倒在讲台上,撇下家中孤儿寡妇与老爹,匆匆而 去。与其同校教英语的妻子痛不欲生,写下上面的挽联哀悼亡夫。这副对联 不但对仗工稳,汉字对汉字也许不算第一流,中间巧妙嵌入三个英文字母对 另三个英文字母却是借代精巧,语带双关,既有学科的特点,又表达了确切 的意义:X、Y、Z 是数学在代数式中的常用未知数的代号,自然代表数学教 学;W、F、S 分别为英文“妻子、父亲、儿子”的第一个字母。这副“教师 联”遣词奇特而又饱含辛酸,读来真是催人泪下。三、“室内容古今中外;琴中飞 1356”这是一副历史教师和音乐教师的结婚联,上联通俗朴素,下联诙谐有趣。“古今中外”自然是历史的最简练 的概括,“而 1356”绝对不是元朝的某一年,而是音乐曲谱中的四个音符, 自然又成了音乐的代名词,上联中“古今中外”是联合词组,下联中“1356” 也相当于一个联合词组,对仗也非常工稳。读到这副精彩的教师联,我们虽 不能对这两位充满生活情趣的教师“如见其人”,至少可以“如闻其声”, 相信他们一定是乐于做一辈子园丁的好教师。俞曲园—家答趣对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是当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 生的祖父。他平生著作等身,晚年讲学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诂经精舍”。  俞曲园擅长属对,有不少佳作传世。有一次,他与夫人姚氏一起去游览 灵隐寺,来到飞来峰下的冷泉亭旁,看见明代大画家董其昌为冷泉亭书写的 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姚夫人觉得这副对联写得很妙,便请丈夫也用对联作答。俞曲园随口答道。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姚夫人听了,笑道:那还不如说。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的确,姚夫人答得比丈夫好得多。曲园听夫人答得更有趣,更深邃,两人不禁相对大笑。 过了几天,老人的二女儿绣孙来看望父母。她自幼受家庭书声墨香的熏陶,也颇通诗文。俞曲园向绣孙讲了他们夫妇答对的事,请女儿也做一副对 联作答。绣孙频皱蛾眉,沉吟片刻,笑着答道: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老人听了,觉得这副对联答得奇怪,问女儿说:“上联的‘禹’,显然 指的是治水的大禹,而下联这‘项’又指什么?绣孙回答说:“难道父亲知道大禹治水,就不知道项羽拔山吗?要不是他把此山拔起,它怎么会飞到这个地方来呢?” 俞曲园正喝上一口茶,未及咽下,听见女儿这联想天真、奇妙的回答,忍不住“哧”一笑,嘴里的茶水喷了满地,一家三人全都捧腹大笑起来。小凤仙深情挽知音  袁世凯窃国后,他把南方各省的军政要人召入京师,包括担任云南都督 的蔡锷将军在内。蔡锷是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实力派人物。当他洞察到袁 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阴谋后,表面上装作拥护袁世凯,沉缅烟花,以造成错 觉,消除袁世凯的猜疑与防备,暗地里却思考着伺机脱身,率领旧部讨袁。 就在这时,蔡锷有机会结识了京都名妓小凤仙。经过一段来往,小凤仙 看出,蔡锷绝非寻花问柳的轻薄男子,而是心存国家的英雄,对他倍加敬慕; 蔡锷也觉察到,小凤仙亦非等闲的送旧迎新、倚门卖笑的妓女。于是,两人建立了剑胆琴心的知音深情。蔡锷曾送给小凤仙一副对联:不信美人终薄命; 从来侠女出风尘。  后来,在小凤仙的掩护下,蔡锷终于摆脱了袁世凯爪牙的监视,脱身出 京,几经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了讨袁护国军,兴师北上,为捍卫共和国体 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鞍马劳顿,战争奔波,喉疾加剧,赴日就医,未愈而 亡。   小凤仙痛失知音,悲胸欲裂;但回首与蔡锷相识的经历,又为能被英雄 引为知己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她写了两副痛挽知音的对联,其中一副是: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叶挺巧改祝寿联一般人都知道叶挺是位带兵打仗的将军,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雅士。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禁在重庆郊外监狱中,1942 年,正值郭沫若 五十大寿之际,叶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用香烟罐中的圆纸片制作了一枚 “文虎章”,并用红墨水饰以花边,周围环绕着亲笔书写的一副寿联:寿强萧伯纳, 骏逸人中龙。  写罢,让夫人李秀文想办法转赠郭沫若,以表示祝贺。东西虽然送走了, 但叶挺还在狱中踱步,琢磨这副寿联的用词是否妥当,经过反复斟酌,他觉 得有进一步修改的必要,旋即修书一封,请李秀文设法转给郭沫若,信云: 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彻夜长谈,曾说及 15 日将往视兄五十大 庆,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虎章”,上写“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别后自思,不如改为下二句为佳: 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 郭沫若接到信后又高兴又感动,连连称赞叶挺改得好。一位来宾感叹说:“将军徒非知战马,操笔文房善画龙。” 为什么说叶挺改得好呢?上联原句和改句差不多,以萧伯纳来比郭沫若,自然是非常贴切的。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且萧伯纳是寿星(),他活了整整一百岁。叶挺在此是借以祝 郭沫若多产高寿的意思。原下联就不是很妥当,“骏”是“好马”之意,与“寿”字相对,都是仄声,不很协调,意义也显得比较空泛。以“人中龙”来喻郭沫若也不妥当。 何谓“人中龙”?“人中龙”指晋代人宋纤,他常常隐居不出,不肯见任何 人,当地太守马岌屡次拜访,都不肯见。马发赞叹道:“名可闻而身不可见, 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这个典故比较生僻, 不够通俗,更重要的是用一个古代的隐士来比喻投身革命洪流的战士,显然 是不合适的。改成“功追高尔基”,就显得恰如其分了。“功”与“寿”对, 平仄相间,韵律和谐,意义也比较明显,称赞郭沫若在文化革命上所建立的 功勋,又对未来寄以厚望,富有时代气息。联坛记趣  对联,在我国异彩纷呈的文苑中,是一朵独具姿态的奇葩。它植根深远, 影响颇大。直到今天,仍深为广大群众称道。兹录几则,聊供鉴赏。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一看便知这是副用于药店的好对联。语带双关,庄谐并存,读之即可开 心一笑,耐人寻味。  相传有一年,儒、释、道三家曾派代表到某寺辩论谁当主中原,辩了三 天三夜,仍不分胜负。消息传开,一穷秀才闻讯赶至寺中,说:“我有一联, 谁能对上即主中原,诸位以为如何?”三家都苦于没有好的办法来决胜负, 只好同意了。穷秀才的出联是:想忠恕,念慈悲,思感应道,三教同心。  此出联有三大难处:其一,头三句自对,每字都从心,且“想”、“念”、 “思”三字义近。其二,“忠恕”是儒家的道德规范《论语·里仁》:“夫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慈悲”是佛家语,佛家提倡救济众生的苦难(《智 度论经》:“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道教经典有《太 上感应篇》。故,忠恕为儒,慈悲为佛,感应为道。其三,末句以一“心” 字作总结。结果三教代表竟无一人能对,遂成绝对。 近来,欣闻有人对之如下: 讲辩证,词諔诡,论谈说,各家共言。  对句中“讲辩证”指马克思主义;“词諔诡”指道家,因为《庄子·天 下篇》有文云:“其辞虽参差而諔诡”,“词”同“辞”,即言辞,此就言 辞之辩论而言,“词”用如动词,犹如“论辩”;“论谈说”指法家,法家 集大成者韩非有《说难》论谈说之难。三句皆自对,每字都从“言”,且“讲”、 “词”、“论”三字义近,又每句各代表一家学派,末句以一“言”字作总 结。虽上下联结尾字都是平声,失对,但就整体而言,仍不失巧对。1933 年的“双十节”,成都市昌福馆门口有一副对联: 普天同庆,本晋颂谰言;料想斗笠岩畔,毗条河边, 也来参加同庆?那么,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 当当庆; 举国若狂,表全民热烈;为问沈阳城中,山海关外, 未必依然若狂?这才,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 懂懂狂。这是成都楹联大师刘师亮所拟。作者抓住当时内战外患的事实,讽刺国民党反共不抗日的政策。上下联用了摹声词(上联的“当庆”,是摹小锣、 铜钹声;下联的“懂狂”是摹川剧锣鼓点子声)。联语具有象声的趣味性, 使人听了大有为“反动政府”和“反动军阀”敲丧钟之感。封建社会无官不贪,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有一讽刺知府的联云: 见州官则吐气,见道台则低眉,见督府大人,茶话须臾,只解道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 “哈,哈,哈”。此联在写作技巧上,抓住了贪官“媚上欺下”的特点,揭露贪官利用手中的权柄,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受贿。上联的“吐气”、“低眉”、 “是是是”,描绘出这位贪官谄上骄下的奴才情态;下联说贪官有“爪牙”、 “羽翼”保护,公开受贿,乐得“哈哈哈”的情态。绘形绘声,令人忍俊不 住。  有一副对联,据说是古代一位穷秀才有感于当时的炎凉世态而愤然写下 的:想当初,家贫如洗,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看今日,独占鳌头,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这位秀才何许人也,姓甚名谁,限于资料无从稽考。但他写这对联的缘由及影响,却不难想象得出:这穷秀才满腹文章郁郁不得志而屈居乡里时, 潦倒穷困,告贷无门,从来没有人愿意解囊相助;然而当他有幸金榜题名,以致官居显位后,随之出入其门下者与日俱增,纷纷前来送礼讨好。这位秀 才大人对此颇感厌恶,于是写下此联贴于官府大门上。结果,那些携酒袖金 前来巴结者,待行至门前,读罢此联,先是愕然,继而羞愧,终至掉头快快 而离去。蔡松坡幼语见才华  蔡锷,字松坡,是辛亥革命中功勋卓著的领导人之一,中国近代军事家。 他出生于湖南邵东农村,小时家境贫困,无力求学,但却心存高远,在家里 坚持刻苦读书。  当时,本地有一位名士,叫做樊雉。他见蔡锷勤奋好学,非常喜爱,主 动上门指教。有一天,蔡锷下河洗澡,将衣服挂在河边的树枝上。樊先生看 见后,就给蔡锷出了一个上联:千年柳树作衣架。 蔡锷在河中应声对道: 万里山河当澡盆。又有一次,樊先生叫蔡锷用联同回答什么最高、什么最深。蔡锷答道: 高,高于人心;深,深于书籍。  听到这样寓意深邃的联语,樊先生不禁动情地说:松坡真不愧是我的学 生啊!有一次,蔡锷“骑马马”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进城应童子试。县官见状,出了个上句: 子将父作马。蔡锷闻言,随即对道:父望子成龙。 县官听了,连夸:“神童!神童!”还有一次,蔡锷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风筝断线后,落到太守的府衙院中。蔡锷去找风筝,太守出来,带着侮辱性的口吻出了一个上联,说是对 上了才还给他风筝。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蔡锷对道: 太守二千石,唯有公??  他故意留下一个字不说。太守追问他:“唯有我怎么样?”蔡锷说:你 若还我风筝,我就说“唯有公廉”;你若不给风筝,我就说“唯有公贪”, 太守听了,不仅感到蔡锷的下联对得好,而且这一“廉”一“贪”的选择, 也逼得他只好把风筝还给蔡锷了。对“对子”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进了三味书屋后,“就只 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对“对子”,这是私塾里启蒙 教学中的必修课,是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有一次,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出了“独角兽”要学生对,有的对“两头蛇”,有的对“九头鸟”,有的对“四眼狗”。寿老先生很生气,质问道: “‘独角兽’是麒麟,你那‘四眼狗’是什么东西?”鲁迅以“比目鱼”相 对,寿老先生称赞说:“‘独’不是数字,但含有‘单’的意思,‘比’也 不是数字,但含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心对出来的。”  郭沫若少年进的私塾设在一座古庙里。有一次,他和同学偷吃了和尚种 的桃子。和尚责怪老师管教不严。老师很恼怒,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挖苦 偷桃的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称对出下联者免罚。郭 沫若一听便说:“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连声叫绝,因为不仅 对得工整,而且巧妙地用了典故。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称蟾宫。旧时科举 录取称“蟾宫折桂”。它表示郭沫若从小就有大志。  虽然现在我们不提倡对“对子”了,但作适当的练习,也是很有意义的。 它有利于辨别词性。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好的对子还是激励自己奋 斗不息的座右铭。李大钊同志自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自励。周恩 来同志早年自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上联表达自己与志 同道合者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交友准则;下联提出自己既要读有字书,更 要读社会这本“无字书”,要重视实践。短短一联,反映了周恩来同志青少 年时代的生活态度。再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枕书待 旦学者梦,闻鸡起舞战士风”等,都是极有益的对子。对对子不离老本行  有人说,一个作者的身世如何,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明或隐地总会 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这话是有道理的。有一个对句不离本行的故事,可 为这段话作注脚。过去,江苏有一位老人,因家境贫苦,以耍蛇为生。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讨饭,二儿子钓青蛙,三儿子卖唱《采莲歌》。后来,日子过得富裕 了,老汉让三个儿子到私塾读书,以振家声。有一天,宾客纷至,老汉当众 夸耀儿子们学业大有长进。有一名儒便以出句考那弟兄三个。他给最小的三 儿子出句道:纷纷柳絮飞。三儿子对道: 哩哩莲花落。 又给二儿子出句说: 红杏枝头飞粉蝶。 二儿子对道: 绿杨树下钓青蛙。 最后给大儿子出句说: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 大儿子对道: 十字街头,叫几声衣食父母。三个儿子的对句,都说的是当日卖唱、钓蛙、行乞的本行话。 古代笑话集中,收入这一故事,有讥讽之意,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社会底层贫苦人们的鄙视意识。我们今天来读这则故事,应该着重于看对句的技巧, 同时认识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萧燧对联趣话  清朝乾嘉年间,广东有一个举人名叫萧燧。其人才思敏捷,不畏权贵。 一年,他看到新会县有一巨族门前,贴了一副炫耀门第的对联:巷有几人?举贡、监员、进士; 家无别业:诗书、礼乐、文章。  萧燧见他们如此不知羞耻,便挥笔改写了对联:“巷有几人?化子、舞 蛇、弄术;家无别业,琵琶、绰板、三弦。”这样一改,把那些高贵门闾给 贬低了,使他们哭笑不得。  萧燧的春联写得好,每年的春节他的对子才贴在门上,便有人抄去了。 有一年的除夕之夜,他便写了一副对子贴在门上: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那些大户人家的文人照例站在他的门外守候,那知,等了大半夜,原来 是这么两句不吉利的话,没精打彩地溜回去了。等这些人走了之后,萧燧才拿了纸笔出来,慢慢的把对联改为: 福无双至今年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第二天,那些大户人家的人们经过他的门前,才知道被萧燧捉弄了。可 是,又无话可说,只得以后不再搞“文抄公”的活动了。鲁迅与对联  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有一副挽丁耀卿联,收在《集 外集》中。联云:“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耒华表;魂兮归去, 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此联作于 1901 年 12 月,丁是绍兴人,鲁 迅先生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求学时的同班同学。挽联表达了先生对丁未能一 展抱负而溘然离世深感痛惜,无限怀念之情溢于言表。1935 年夏天,鲁迅先生还写过一副悼念瞿秋白同志的挽联。30 年代初,他与瞿秋白在上海共同领导革命文艺运动,在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5年 6 月,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鲁迅先生万分悲痛,挥笔题写了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的挽联,高度评价瞿秋 白同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表达自己踏着烈士血迹,誓与敌人斗争的雄心 壮志。  除创作对联外,鲁迅先生还灵活运用古人诗文,写过不少集句联。如至 今尚挂在北京鲁迅故居的自勉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此联 乃是集屈原《离骚》句而成,大意是说盼望太阳不要很快落下,怕先听到杜 鹃鸟的叫声,说明光阴易逝,岁月不再,先生意在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勤奋 工作。又如鲁迅先生曾集清代金石篆刻家何溱的诗句,书赠瞿秋白同志:“人 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此联表达了他对瞿秋白极为敬重与 信任的感情,语约情深,感人肺腑。对联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不少人把对联看作一种争奇斗巧的笔墨游戏,一种茶余饭后的快意消遣,就连著名学者梁启超也视之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实际上,作为文 学形式之一的对联与政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近代、现代历史上,革命人 民都曾把对联作为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武器。笔者这里要谈的便是 1919 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后对联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天安门广场集合。游行 队伍里高举着一副落款为“北京学界同挽”的挽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这里的“曹”和“章”,指的便是倾心媚外、卖国求荣的曹汝霖、章宗 祥。  5 月 18 日,北大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悼念因过度劳累吐血而死的北大学 生郭钦光。在追悼会场郭钦光的遗像两旁挂有许多挽联:力争青岛; 死重泰山。 谁令伯仁至此? 其视陈东何如!——上海女子中学庆父不去,鲁难未已; 陈东而去,宋事可为。——北京师范学院  联语中,“庆父”用的是春秋故事,这里指曹、章二贼;陈东是北宋钦 宗时太学生,坚决主张抗金,这里指郭钦光。这些挽联都表现了当时人民群 众强烈的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6 月 9 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在河北公园中心的小亭子的木柱上贴的一副对联是: 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 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表现了人民团结战斗的决心。为了哀悼牺牲的同志,某大学师生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爱国者,无辜受戮,窃国者,法外逍遥,面对这残暴措施,谁个不冲冠怒发?  已死的,播下种子,未死的,努力耕耘,肩负此艰难任务,人人都咬紧 牙关!此联悲壮激烈,通俗易懂,令人热血沸腾。 上海各界人士声援被捕学生的对联是: 学生曰冤,定卜三年不雨; 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霜。此联用齐妇含冤和邹衍下狱的典故,语痛意昂,观者无不动容。 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四金刚是指段祺瑞、陆宗舆、曹汝霖、章宗祥四个卖国贼。此联语意双关,骂得痛快。闸北区一家鸟店,贴的一联更是耐人寻味: 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此联谐音双关,痛斥陆、章、曹害人卖国。 跑马厅的对联:哪有心神看跑马; 正应筹策补亡羊。 对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南京路上有一家服装店,单独开门营业,立即有人贴上一联加以讽刺: 你们雪耻雄心,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孤独开门。 店主一见,连忙关闭店门,并表谢罪。  上海白云寺门前的大匾,原为“普天同庆”,被改为“普天同愤”,并 贴上一联:学生被捕神流泪; 贼奸窃国鬼兴悲。这副对联把当时天怒人怨、鬼神共愤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斗争胜利后,南京路各商店又纷纷换上新对联共贺: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欢呼学生复课; 庆贺商店开门。这些对联表达了人们欢呼胜利的无比喜悦之情,对卖国贼的可耻下场,人们更是拍手称快。 对联,在“五四”运动中的确起到了激励人们同仇敌汽、投身于火热斗争的巨大作用。郭沫若联评鲁迅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 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 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 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从几副船联中,不难看出他对鲁迅先生的敬仰 之情。  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在上海逝世,郭沫若当时在日本,惊悉鲁迅先 生长逝的噩耗,非常悲痛,当晚写了(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并 写有挽联: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上联,他把鲁迅与“苏联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高尔基相提并论, 对两个大星之一的鲁迅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下联寄托了作者对鲁迅及其作 品无限敬仰之情,“二心”系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此处用借代手法, 指鲁迅的全部作品。“东亚西欧”、“南天北地”,用方位名词相对,表示 鲁迅巨星殒落,普天同哀。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 Q。  此联是当时郭沫若代表质文社同人书写的挽联。质文社系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留日支部的一个杂志社。  上联赞扬鲁迅提倡文字改革的功绩。下联极力推崇中篇小说《阿 Q 正 传》,称它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的名著。  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郭沫若于该年作了《写在菜油灯下》一文。在 此文末尾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结束语: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上联前半部,用江河溪流险滩深壑迂回奔流曲折奋进的景象,形象地比喻鲁迅不妥协的倔强性格与明快的文风;下联前半部是上联前半部的映衬、 加深,以霜雪、冰雹、恒寒,含蓄地说明鲁迅对恶势力的斗争,像秋冬那样 地肃杀酷冷。上下两联的最后一句,相承相衬,预示着鲁迅的影响日益广泛, 后继者必然日增。这副对联,正是鲁迅人格的写照,鲁迅精神的体现。  1942 年 10 月,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孔雀胆》时,曾得到友人杨亚宁 的帮助。杨亚宁购得鲁迅石膏浮雕像一具,要求郭沫若写一副对联,郭沫若 欣然命笔。此联是:返国空余挂墓剑;斫泥难觅运风斤。 上联写的是:自己从日本返回祖国,鲁迅已经去世,以生于同世未能相晤为憾,现在只空留下内心对鲁迅深沉敬仰与悼念之情。“挂剑”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说的是季札把空剑挂在徐君墓树之典。郭沫若借此表示 对鲁迅先生生死不渝的友情。下联用《庄子·徐无鬼》之语“斫泥”、“运 斤成风”来赞扬鲁迅目光敏锐,文笔犀利,似去污治病的“解剖刀”。鲁迅 喜爱庄子,郭沫若用鲁迅喜爱的著作词语赞扬他,别有一番深情。1955 年郭沫若瞻仰上海大陆新村鲁迅故居时,题联:“中国已新生,方向更光明。”此联表明了鲁迅向往的新中国已经诞生,黑暗社会一去不复返, 瞻望新中国灿烂前景,感慨、喜悦、怀念、崇敬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由上可见,郭沫若同志对鲁迅的联评,充分地体现了他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全中国痛挽民族魂  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 为光明搏击呐喊,终于为中国人民的进步和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 1936 年 10 月 19 日,太阳将出来之前的 5 时 25 分,告别了一生为之奋斗 的祖国和人民,享年五十六岁。  噩耗传开,举国震悼,世界悲泣。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名 字,被列入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名单;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日本改造社、大 坂《每日新闻》社社员、朝鲜京城大学教授等团体或个人,分别发来唁电。 在吊唁大厅里,鲁迅先生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上海人民敬献的白旗。白旗上,有中国人民的民主战士沈钧儒书写的三个大字——“民族魂”。  在灵柩两边,挂满了各群众团体和各界人士敬献的挽联。挽联上凝集了 中国人民对伟大的民族先锋的哀悼深情和对鲁迅战斗一生的崇高评价。上海 工人救国会的挽幛上写着:“民族之光。”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 迅先生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的 挽联是:鲁迅先生不死; 中华民族永生。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的挽联是: 方悼国际大文豪陨落,光明大地,正哀痛思慕; 又哭中国高尔基窒逝,血腥奴场,更悲愤欲绝。 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挽联写道: 救亡阵线中失一重镇;学术思想界见此完人。 上海著作人协会的挽联是: 一生反封帝;至死不宽容。 光明读者会的挽联是:现文坛之曙光,社会先觉,长才未竞先归去;留著作于世人,精神不死,圭臬常存总可传。北平风沙文艺社的挽联是: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 文人也许会惨笑!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挽联是:至死无妥协心,百战不挠真勇士; 一生反恶势力,万身莫赎此伟人。 上海学生剧团的挽联是: 熄灭光耀着世界的火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景光文艺社的挽联是: 倡民族复兴像土国凯末尔; 在文坛驰誉如苏联高尔基。 青年文化社的挽联是: 一生战斗刚毅不屈是青年先锋; 满腔热血慈爱至诚为大众导师。 劳动生活社的挽联是: 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已; 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各界著名人物、进步人士送的挽联也很多。蔡元培的挽联写道: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罗庸的挽联写道: 荷戟独彷徨,岂惜芳心遗远者; 大圜犹酩酊,如磐夜气压重楼。沈钧儒的挽联写道: 这世界如何得了,请大家要遵从你说的话语彻底去干; 纵身躯有时安息,愿先生永留在我们的心头片瞬勿离。 章乃器的挽联写道: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郭沫若的挽联写道: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徐懋庸的挽联写道: 敌乎?友乎?余唯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陈适的挽联写道: 译死魂灵竟成恶梦归化十月; 作自由书长留热风去无二心。 胡子婴的挽联写道: 国家事岂有此理,正需要先生不断咒骂;悲痛中别无他说,只好劝大众继续斗争。唐韬的挽联写道: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月前流过两行泪痕,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载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 咐此责端赖后死肩。姚萃农和美国友人斯诺合献的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俞庆棠的挽联写道: 不做空头文学家,死者已用了铁笔铁肩,挑过民族解放的担子; 要作真心革命者,活人要拿出赤心赤血,赶走压迫中华的敌人。 曹聚仁的挽联写道:文苑苦萧条,一卒彷徨独荷戟;高丘今寂寞,芳荃零落痛余音。 马幼渔的挽联是: 热烈情绪,冷酷文章,直笔遥师葑汉阁; 清任高风,均平理想,同心深契乐亭君。以上二十多副挽联,无论就其作者范围、挽联数量,还是联句的文采感情,以及它们的社会作用和影响看,大约都当之无愧地可称“挽联之最”了! “道是无情却有情”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别致的小花叫“无情对”,其特点是只考虑上下联的平仄和字面相对,并不考虑整句意义上的成双结对。 下面两副都是学生写给老师的“无情对”,却又充满着感情,真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一副是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写给他的私塾先生的。据说纪晓岚小时候喜欢养鸟,读私塾时还在后院砖墙里养了一只家雀,谁知被私塾先生活活地摔 死,并在砖墙上写了“细羽家禽砖后死”七个字,纪晓岚看到家雀一命呜呼, 十分心痛,便在先生字边续了七个字:“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这七个字自然要责问纪晓岚为何骂他,纪晓岚对答如流:“我 没有骂先生,我是对对联,您看,‘粗毛’对‘细羽’,‘野兽’对‘家禽’,  ‘石’对‘砖’,‘先生’对‘后死’。这些都是先生您教的呀!”石先生 只好哑口无言。  另一副也出于清朝。传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庆祝六十大寿,一学生 写了“公门桃李争荣日”的上联,一时写不出下联。后来另一位留过洋的学 生对一“无情对”:“法国荷兰比利时”。此联“法国”对“公门”,地点 对地点;“争荣日”对“比利时”,时间对时间,“荷兰”对“桃李”,植 物对植物,十分工稳,是无情对的上品。  说以上两副对联是“无情对”,自然货真价实;说它们充满感情,也是 实事求是。第一副对联表达了纪晓岚热爱小生灵讨厌老先生横加干涉的感 情;第二副对联表达了学生希望先生“桃李满天下”或者希望先生周游列国 的美好祝愿。真是情真意切——“道是无情却有情”。朱自清气节照人寰  1948 年 6 月,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在拒绝领取 “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于 8 月 12 日因贫病交加,在北平不幸逝世。朱 先生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朱自清在临逝前,曾集 李商隐诗句作了一副自挽联: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他逝世后,各界人士哀痛不已。许德珩曾送了一副挽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 斯人。郭绍虞送的挽联写道:作白话文,传白话神,令普天下读者如亲馨欬; 为青年师,向青年学,愿吾辈中悫士共宗仪型。 联语中的“馨欬”,语出《庄子》,喻言笑之意;“悫士”,语出《荀子》,意为忠诚之士。应对趣话  应对是人际间交往的辞令。它要求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切人切物。这 里介绍几则古代应对的逸闻趣事。一、同音表意 使用同音词,能把两个表面不相干的人或事物联在一起,含而不露,一旦领悟即令人捧腹,意趣横生。 明朝三杨学士(阁老)当国时,有一妓名齐雅秀,性巧慧。一日被唤,众谓之曰:“汝能使三阁老笑乎?”对曰:“我一入,就令笑也。”进见, 问何以来迟,对曰:“在家看些书。”问何书,对曰:“《列女传》。”三 阁老闻之果大笑,乃戏曰:“我道是齐雅秀,乃是脐下臭。”应声曰:“我 道各位老爹是武职,原来是文官。”三公曰:“母狗无礼!”又答曰:“我 是母狗,各位老爹是公侯。”(《戒庵漫笔》“齐(雅秀)“与“脐(下臭)”、“文”与“闻”、“侯”与“猴”同音,双方以此交锋,应对自如,反唇相 讥,合情入理。二、拆字为谑 汉字多数是合体字,可以拆开,变成另外的意思,人们往往以此为谑。刘攽与王安石是故交,安石戏曰:“刘攽不值分文。”攽应声曰:“失女便 成宕,无山真是妬,下交乱真如,上交误当宁。”(《默记》)互相拆名为 戏。  蜀国使臣张奉在孙权面前以尚书阚泽的姓名相嘲,阚泽不能答。薛综起 身为张奉敬酒,说:“蜀者何也?有犬无独,无犬为蜀,横目句身,虫入其 腹。”张奉说:“不能说说你们吴吗?”综答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 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座喜笑,而张奉无以对。《三国志》)三、巧用典故 宋刘贡父(即刘攽)与从官数人同访内翰沈括(字存中),侍者报云:“内翰方就浴,可少待。”贡父语同行曰:“存中死矣,待之何益。”众惊 问其故,贡父曰:“孟子不云乎:‘死矣盆成括。’”(《曲洧旧闻》)借 孟子的话开了个玩笑。四、引申入理 古代有张更生、李千里二人,席间以行酒令为滤。李曰:“古有刘更生,今有张更生,手中一本《金刚经》,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张曰:“古有赵千里,今有李干里,手中一本《刑法志》, 不知是二千里?是二千五里?是三千里?”(《归田琐记》)分别由“更生”、 “千里”联系佛经(更生)、刑法(充军)生发开去,概括古今,相映成趣。五、曲解文意  一句话应该只有一种正确的理解,但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却横生歧 义,曲意诠释。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厚待文臣,武臣不服,说:“陛下不可 过于相信文人,他们是很会讥刺人的。张九四对文人也很好,要文人帮他取 个官名,他们竟给他取名士诚。”朱元璋不懂,说这个名字取得不错。武臣 说:“孟子书上说:‘士,诚小人也。’这句也可破读为‘士诚,小人也。’ 这是骂张士诚是小人!”《朱元璋传》经武臣曲解,朱元璋信以为真。纪昀是乾隆皇帝身边的才子。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社会,他常借曲解语意消灾。有次他脱衣纳凉,和同僚谈笑。乾隆帝自内出,皆仓皇披衣。 纪购近视,未及着衣,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乾隆帝不去也不言。良久,纪 昀仰首窥视,问曰:“老头子去耶?”乾隆帝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 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命内监代衣之,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 何解?”纪昀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 天母地之为‘子’。”乾隆帝乃悦,纪购由此得释。(《清稗类钞》)陶行知撰联谈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坚强的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人民教育家。他经常 用对联形式宣传改革教育的思想主张。  1927 年,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行“改革全国乡村教育”的主张,创办了晓 庄师范。3 月 15 日举行开学典礼那天,他为典礼会场撰写了一副对联: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 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一贯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宗旨。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身体力行,脱下长袍马褂,穿上布衣草 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生产,挑粪种地,睡地铺,住牛栏。在此期间,他还写 了两副对联:从野人生活出发; 向极乐世界进军。  这副对联,通过形象的比喻,反映了他将求实精神与远大目标结合起来 的教学思想。另一副是他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一位人民教育家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谋私利,鞠 躬尽瘁的高尚精神的光辉。  为了丰富农民业余学习生活,陶行知先生还在南京某农村办了一个中心 茶园,让农民一边喝茶,一边听书、讲时事、放留声机等。他还特地为茶园 撰写了三副对联:为农民教育之枢纽; 是乡村社会的中心。 多谢你来帮助; 少了我也不行。 嘻嘻哈哈喝茶; 叽叽咕咕谈心。曾国藩求对自取辱  在清代洋务派中,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左宗 棠。在对外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曾国藩主张投降,左宗棠主张抵 抗。左宗棠在军事上,曾摧毁英俄走狗阿古柏政权,并从沙俄侵略者手中收 复伊犁;在经济上,主张造船抵洋,并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抵制洋商垄断, 维护我国主权。由于曾、左二人政见不同,加之左宗棠曾受过曾国藩的举荐,曾国藩心怀忿恼之余,有一天拟了个上联,差人送给左宗棠求对: 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大相左。 联中嵌宗棠姓氏“左”和字“季高”,气焰逼人。左宗棠看后,回敬下联道: 藩臣徒误国,问伊经济有何曾?  下联也嵌入“曾国藩”三字,从国家大事着眼,直刺曾国藩媚外误国的 要害,使曾国藩看了,羞辱难当。文必正联句结良缘  文必正是明代洛阳著名的才子。有一次,他偶然遇见天官府小姐霍金定, 一见难舍,便卖身天官府为仆,伺机得近霍小姐。有一天,他借为小姐送花 之机,见到霍金定后,向她倾诉爱慕之情。霍小姐对文必正的大名和才华也  早有所闻,但不敢轻信面前这位仆人就是文必正。于是,她便以出句来试探: 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文必正对道: 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小姐又述自己心思道: 竹本无心,外生许多枝节。 文必正也赶忙表白自己的心迹: 藕虽有窍,内中不染污泥。  一问一答,使小姐消除了疑虑。两人互敬互爱,终于定下了终身,结成 了美满姻缘。“游西湖”与“登矮寨”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有一天同一些文人学士去游西湖。 当他们泛舟湖上吟诗作对游兴正浓时,有个歌女提着一把锡壶给苏东坡斟 酒,不慎将酒壶掉入湖中,于是有位文人当即作了一上联索对。联曰: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满船游人叫绝。但你望我,我看你,无人应对,苏东坡左思右想,也无下联。大家只好不欢而散。从此,这一联语便成了千古绝对。  直到 1988 年 4 月 24 日《光明日报》才披露了对文,对文是江苏铜山县 汴塘乡茸山村青年曾有法写的,文曰: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但细一推敲,下联中的“姿”与上联中的“乎”词性不对,“子”字也 重复了四次,难免凑合之嫌。前不久,湖南常德又有人对了下联,听来叫绝:登矮寨,携爱崽,爱崽坠矮寨,哀哉爱崽。 矮寨,是湖南省湘西一旅游风景区,山势险峻,坐汽车上去,如坐直升飞机一般。崽,儿子,湖南方言。  此下联真是对得奇巧:西湖是水,矮寨为山,一山一水,山水相映;锡 壶乃物,爱崽指人,人物互补。上联的“西湖”、“锡壶”、“惜乎”借助 谐音十分自然,下联“矮寨”、“爱崽”、“哀哉”也非常贴切。上下联最 后一句两个文言虚词:“呼”与“哉”也照应得好。总之,这幅对联在普通话里除了“寨”读 zhài,“崽”读 zǎi,并不完全同音之外,对仗工整,并无勉强、凑合之嫌。也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它 提醒人们游玩时注意安全,警惕小儿小女失足坠涧。如此奇联妙对,实在不 可多得!韩国钧联赞陈司令  1940 年 9 月,陈毅同志作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部在苏皖地区开 辟革命根据地。国民党江苏省韩德勤部队企图与我军发生军事磨擦,被陈毅 同志以合作抗日的策略战胜。江苏有一位九十高龄的名士韩国钧,看到和平 有望,赠了一幅对联盛赞陈毅司令员: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陈毅同志也回赠老人一联: 杖国抗敌,古之道直; 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后来老人说:“共产党如有十八个陈毅这样的人才,一定能得天下!” 可是,韩德勤并无抗日真意,企图以自己号称的“十万大军”吞掉只有几千 人马的陈毅同志率领的第一支队。开始,他公然勒令新四军退出苏北。韩国 钧老人眼看战火在前,对和平感到失望。于是,又书一联致陈毅同志:天心已厌玄黄血; 人事难评黑白旗。陈毅读了老人的对联,回了他一首七绝,劝他不必悲观: 山河破碎思前事,抗日合作看精诚。 丈夫一怒安天下, 横马越刀取东瀛。  此后,陈毅同志出人意料地宣布:为了利于团结抗日,新四军愿意退出 苏北姜堰地区。这一惊人之举,表现了我党我军团结抗日的诚意,深深赢得 了苏北各界人心。后来,国民党军队以为我军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我军在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了著名的“黄桥之战”,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歼敌一万五千余人,奠定了苏北抗战局面。战后,陈毅同志又写诗抒怀道: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属谁?红旗十月满天飞。中华奇葩香,域外人犹爱  对联,是我国独具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形式灵活,语言简炼,含意丰厚, 音律和谐。因而这一文学样式在我国相传千年不衰,同时国外亦有不少兴致 颇浓的欣赏者和撰写者。1880 年,加拿大总督麦克唐纳从中国招募 7000 余名劳工去修建铁路。铁路完工后,多数人却无钱返回祖国。面对烟波浩淼的海洋,他们只有长吁 短叹。为了表达他们的思国怀乡之情,华人们便捐款募资在加拿大温哥华的 大洋之滨建了一座“望乡亭”。亭成,一位加拿大友人即书一联于其上:遥望中华数千里,不知何时能返家。  这副对联尽管不算工整,但却质朴晓畅,情真意浓,表达了华工们悠悠 怀国念乡情思,倾吐出海外游子的满腹辛酸,同时,也流露出撰联者对这些 离乡万里不得归者的深切同情。  鉴真是著名的唐代僧人。为了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加深中日人民的友 谊,他曾顶风破浪,历尽危难,飘洋过海,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为了纪念这 位为中日友好而用尽心力的使者,后人在他的家乡江苏扬州建了鉴真纪念 堂。纪念堂前,高挂着日本友人长屋王撰写的一副对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对联寥寥八字,却意味深长。上联写中日山川之异,两国相距之遥,这便会让人们联想起当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之苦。下联说中日两国同风共月, 情如一家,可知鉴真为促进中日友好德无量,功不朽。对联既有对鉴真功德的势情称颂,更有对中日世世代代友好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两国人民的共同 心声。  1936 年,鲁迅先生逝世,著名的美国作家斯诺即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 到上海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此联寄托了撰联者对逝者的无限哀思,颂扬了逝者的伟大功绩,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赞佩之情。更巧妙的是,上下联尾分别嵌入了鲁迅小说集的名 字“呐喊”和“彷徨”,且全联浑然一体,意思贯通,无雕凿之痕,无拼凑 之嫌,构思之巧,遣词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生机盎然,光耀五洲,域外人 乐意挥毫撰对联,便是一个小小的例证。名人的自题联  对联,中国的特产,以其千姿百态的身影,普及到我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读来节奏鲜明,抑扬悦耳,而且生动形象,意味深长, 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尤其是古今不少名人藉以表明志向、寄托情 怀的自题联,读来更具激励作用。名人的自题联,有这样几种情况:  明其志,壮其节。明朝杨继盛被严嵩诬陷下狱,临刑前,挥毫在狱壁上 写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一联,表达其面对强暴宁死不屈的高尚品 格。李大钊同志十分崇敬杨继盛的为人,把杨联中的“辣”字改为“妙”字, 作为自己一生的战斗箴言。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大刽选集》扉页上“铁肩担 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便是李大钊的手迹。明末爱国志士王夫之,抗清 失败后,隐姓埋名,发愤著述四十年,在他的书斋里,有一副充满战斗豪情 的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表达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 决不随波逐流和宁死不贰的决心。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画室里,也有一副对联: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抗战时期,他拒绝为蒋介石画标准像,人家问他 为何不感兴趣,画家慷慨激昂地回答:“我只对抗日救国感兴趣!”抒其怀,达其趣。名人也有自己的情趣,或钟情于事业成就,或倘徉于学问艺术,或留恋于花鸟木石,心之所至,命诸对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 名教育家,一生为培养人才、开办学校历尽艰辛,他曾自书一联,表露心胸: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陶先生一心为公、毫无私利的高 尚品格,令人崇敬。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晚年将住室取名为“书 巢”,还写了一副对联曰:“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仍然是 “读书有味身忘老”啊!革命先烈方志敏有一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 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他爱松之苍劲,竹之坚韧,梅之俊俏, 兰之幽香,连儿女取名,也以此四物名之。  勉其言,励其行。名人的不少自题联,犹如座右铭,用以自警,激励行 事。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在查禁鸦片时,曾自题府衙堂联一副:“海纳百 川,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 下联则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之人,清代著名考据家阎若璩从小口 吃,又很愚钝,但勤奋好学,曾写一联作座右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以此激励自己。蒲松龄赴考落第后,为激励自己发 愤写作,在压纸的铜尺上刻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 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 引用项羽和勾践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决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经过毕生努 力,终于写成《聊斋》一书,为我国古典文学竖起了一块丰碑。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学者范文澜的自题联,表 明了他在治学上的严谨态度:为求文章不写一句空,哪怕坐十年冷板凳也心 甘情愿。恨匪军民众发警告  旧社会,人们常说“兵匪一家”,真是一点不假。1949 年冬,中国人民 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正面临着“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总覆灭的命运。在此前夕,胡宗南的部队被我军击败后,退入成都。这些 凄凄如惊弓之鸟,惶惶若丧家之犬的残兵败将,在人民面前,却如同匪徒强 盗、凶狼饿虎一般。他们沿街抢骗掠夺,奸淫烧杀,作恶逞凶,为所欲为。 逼得全城百姓家家关门闭户,闹得满街鸡犬不宁。为了警告蒋胡匪军,有人 用口语入联,写了一副斩钉截铁的对联,贴在大街的墙壁上:问道:入冬蚂蚁还能蹦跶几下?记着:落网豺狼难免咔嚓一刀! 真是快语如剑,令匪军能不胆寒!怀聂耳人逝曲未终  中国现代作曲家聂耳,虽然只在人世间度过短短的二十四个春秋,然而, 他所创作的革命歌曲,却永远在祖国大地上回响。聂耳生于云南昆明一个贫 寒的医生家庭。他不幸死去之后,乡亲们在他经常练琴的地方——昆明城北 螺峰山南部山颠,建立了一座“聂耳亭”。此亭 1940 年落成后,因日军空袭 被毁,解放后又重建;十年内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 修复一新。聂耳亭的槛柱上,有一副对联:酒罢客将归,翠海苍茫斜照紫;曲终人不见,素峰渺霭暮烟青。 志士身亡曲未终。他所遗留下的《卖报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峰》、《铁蹄下的歌女》等爱国歌曲,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尤 其是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已作为我国的国歌,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梅兰芳喜爱谈戏联  据说,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魁梅兰芳,生前十分喜爱一副谈演戏艺 术的对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梅兰芳之所以喜爱这副对联,原因大约有两个:一是这副对联用语虽然 平易通俗,但却反映了戏剧艺术的真谛,那就是演员演戏要入戏,即所谓“进  入角色”,真正做到“我看我也非我;谁装谁就像谁。”二是这副对联大约 恰切地表达了梅兰芳的演戏体会。他由幼年时入戏班被视作“废料”而遭拒 绝,到后来经过一生不懈的刻苦磨练,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装谁像谁的程 度,以致有人说“梅兰芳就是杨贵妃,杨贵妃就是梅兰芳,形似神也似,非 他不似也!”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个戏剧艺术和名人轶事问题,似乎还有更深 刻、普遍的含义,有待人们去思索。颂艺人联赞同贾瞎子  解放前,成都市有一个盲人,名叫贾树三,以竹琴伴唱说书为生。由于 他演技精湛,人们称为“贾瞎子竹琴绝技”。在他的说书台旁边,悬有两副 对联。其一写道:唱罢悲欢离合,回首依然贾瞎子; 拍开风花雪月,伤心谁向李龟年? 另一副对联写道:  盛世之元音已查,今又逢师旷重来,绝技出鼙盲,最好是杨素还妻,李 陵饯友,当阳送客,子胥渡芦,串生旦净导各有神情,慷慨激昂惊四座;历年之国步多艰,只赢得长沙痛苦,幽怀寄弹唱,恍如闻渐离击筑,雍门抚琴,越石吹笳,祢街挞鼓,以忠孝节义以扶维教化,发扬蹈厉足千秋。 在世无平路的旧社会,能有这两副称颂穷苦说书艺人的对联,真可以说是难得的了。老渔翁不让赖公子  过去,某地有个富豪人家的公子,专好仗势欺人,白赖百姓财物,人称 “赖公子”。有一天,游手好闲的赖公子,来到集市上,见一位老渔翁提着一篓活蹦乱跳的鲜鱼,沿街叫卖。赖公子垂涎三尺,打定主意要赖渔翁的鱼。他估摸 着老渔翁定然不识字,便生出一计,走上前去,假惺惺地问了鱼价,然后说: “我出一个上句,你若能对出,我给你两倍的鱼价;你若对不出,鱼就白归 于我。”还没等渔翁表示可否,他就抢着说出上句。磨大口小齿轮轮,吞粗出细。  渔翁没提防他这一手,当时一怔。赖公子说:“怎么样,对不出吧?鱼 该归我了,这可是有言在先。”说着,就去抢鱼,不料被渔翁的秤钩住袍袖。 渔翁眉头一皱,句从口出:秤直钩弯星朗朗,知重知轻。 赖公子白赖不成,在众目之下,只好赔钱。李木匠羞煞张弓手  从前,有个弓手,名叫张弓,射得一手好箭,也喜欢自吹自擂。一天, 他自鸣得意之际,写了一副上联,问何人敢对: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这个上联,标出了自己的姓、名字、职业和本领,不独难对,而且无人敢对。  有一天,来了一个卖弓人,名叫李木。他看了张弓写的上联,拿出自己 的弓来,让张弓试拉。张弓连拉几次,都拉不开,就问:“这弓是什么木料 做的?”李木说:“李木做的。”张弓说:“李木并非良木,怎能做成这样 硬的弓?”李木笑着说:“这就是我木匠的本事了。”说罢,又提笔对出下 联: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张。 张弓看了对句,羞愧得无地自容。落第儒悲愤聊自挽  封建制度下的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便会身价百倍,荣华宝贵;不幸 落第的,便会落个数年寒窗,一无所得、穷愁潦倒的下场。有一位老学究, 终生不第,临死时自挽道: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它柴火油盐。  联语故作旷达谐谑,实则沉痛之至。还有一位老儒生,一生屡考屡不第, 到临死前,他自撰挽联道:这回吃亏受苦,都因入孔氏圈中,坐冷板凳,做老猢狲,只说限期已满,竟换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真可怜矣! 此去喜地欢天,必须到孟婆庄外,赏剑树花,观刀山瀑,可称眼界大开,再和此酒鬼诗魔,一尊常聚,南面王无以易之。令人读罢,在一丝苦笑之余,也不免随着叹一声:“书呆子真可怜矣!”华罗庚绝对难四座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一九五三年,科学院 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科学院副院长张稼夫带队。 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彭少逸、钱保功、冯德培、朱洗、贝时璋、 沈其震、吴征镒、马溶之、张文裕、武衡、梁思成、吕叔湘、刘大年等。途中,科学家们谈古说今。华罗庚触景生情,出了一个上联:三强韩赵魏。 这个出句,不仅与苏东坡对辽使一联同样难,而且“三强”即说的是战国三强,又指代表团中钱三强的名字。四座无人能对,华罗庚便自己对道: 九章勾股弦。 “九章”既是古代数学名著,又切团员中“赵九章”的名字,在场的人们无不叹服。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筝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