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文集下载(老马识途文集下载)

老马识途 百年驰骋
作者:于峰 李成言
《百岁拾忆》,马识途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8月出版  年长一些的人们应该还记得“文革”前一本名为《清江壮歌》的流行小说;年轻一点的不会不知道前几年一部《让子弹飞》的热映电影,但不一定都知道小说和电影原著作者是一位叫马识途的百岁老人。  老马识途,老马今年一百岁了!然而,他却不仅仅是个作家。新近出版的马识途先生自传《百岁拾忆》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革命家、建设者、作家的百年壮阔人生。  革命家马识途,抗战中结缘共产党,投身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十几年。敌人白色恐怖之下,发妻被捕被杀,女儿失散,同志牺牲、背叛,自己也多次身陷绝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荆棘丛生、险象环生的革命道路上奋斗不止。书中讲述1949年1月随着解放军节节胜利,大后方国民党特务加紧对地下党的侦破,川康特委某次碰头会被特务盯上,他“试梢”、“分梢”,最后“脱梢”成功。书中慨言,“一个人不怕死便会有勇气,有了勇气便生智慧,就可以做到临事不慌乱,沉着应对”。今日娓娓道来,实为昨日铁血肝胆。  建设者马识途,全身心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解放初从组织部门调到成都城市建设委员会,后又受命创建中科院分院,年迈之际再次披甲上阵重建四川省人大,三次在无房无人无钱的“三无”基础上白手起家创业。创业过程中,遭遇物资紧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面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野蛮指挥,甚至要承担上纲上线的政治风险,但他依然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忠心耿耿为国家、为人民干事创业。难能可贵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马识途上书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吁请停止砍伐原始森林,设立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今日读来,其前瞻性的环保意识令人点赞。书中对当年“计划起调节作用还是市场起调节作用”、“死计划、计划死”等问题的反思,对计件与计时工资制的探索,体现了马识途实事求是的品格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管理理念,今日读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马识途说自己并不想当作家。生于书香之家,又是西南联大中文系科班毕业,年轻时就有文学作品亮相,但因从事秘密工作而停止写作。解放后“被强拉入文坛”,先后发表、出版百余万字的革命文学作品。其中就有著名小说《清江壮歌》,1966年春由出版,当年5月“文革”开始后小说被当作大毒草评判,“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党集团在四川的代理人”,等等一连串的帽子落在作者头上,还遭遇了六年牢狱之灾。其原因仅仅是在小说第一章写找到失散二十年的烈士遗孤自己女儿时相拥流泪,在当时评判人性论的环境里,流泪是不允许的!虽然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曾经因言获罪,但他写出了真正的人性美、世间情,可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而与、沙汀、艾芜、张秀熟并列文坛“蜀中五老”。“文革”后乾坤朗朗,他更是老马奋蹄,一连出版十余本文学作品,近年又学会电脑,佳作频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夜谭十记》,当年印数就达二十万;姜文导演根据其中之一《盗官记》,近年拍成电影《让子弹飞》,更是名噪一时。如果“十记”都拍出来,票房轰动真是难以预料。  马识途解放前为信仰奔走,解放后却因自己地下党的身份而屡屡曲折、被戴了一个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直至1979年公开平反。但是书中并没有怨恨、消沉,而是原谅了所有伤害过他的人,感激了所有帮助过革命的人,力所能及地保护了革命同志,自己却视功过荣辱如过眼烟云,深刻反思党内不正常现象,为拨乱反正、改革创新增添正能量。这种笑对人生的精神、老马识途的功力,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马识途老先生如今已年界百岁,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百岁拾忆》拾英无数,让人感慨更励志,让人读了更期盼新作!
(责任编辑:HN666)
03/05 10:3904/13 09:2204/12 17:4004/12 17:0004/10 18:0304/10 15:0604/10 14:0004/10 07:00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姓名里的学问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姓名里的学问1
与​学​生​分​享​姓​名​的​奥​秘​和​取​姓​名​的​快​乐​和​学​问
大小:36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什么马识途成语_百度作业帮
什么马识途成语
什么马识途成语
什么马识途成语——老马识途.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结构】主谓式.【用法】含褒义.多用在书面语里.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经验的年长者容易把工作做好.一般作主语、谓语.【正音】识;不能读作“zhì”.【辨形】途;不能写作“涂”.【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反义词】不知所以【辨析】~与“识途老马”有别: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例句】他虽然年高;但~;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英译】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
老马识途~!
满意望采纳!
是老马识途~
满意望采纳
难道我回答错误了吗专访“寿星作家”马识途:老马识途 心壮云天
字体:[][][]
  是该封笔了,却偏不
  此时联想到的还是《马识途文集》中的《自似小传》:“虽然我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曾在众大师门下受过科班训练,并早在1935年就在上海开始发表作品,但见文坛风云变幻,完全是偶然地被强拉入广坛,成为作家。从此经风雨见世面,先是被动后是主动,一发而不可收地发表了几百万字的革命文学作品,为此招来意想不到的遭遇,‘文革’中几乎送了性命。现在我已年逾九十,日薄西山,回归大地的通知书或已在途中,是该封笔了,却偏不,还想趁这个清平世界余霞满天之际,老马奋蹄,鼓其余勇,把回忆录《我这八十年》余下三卷写完。人生不自知,以至于此,不亦悲夫!”
  好一句刑天舞干戚般的“却偏不!”笔者第一次被马老的精神所感染,便与这“却偏不”相关。那还是1988年春,是我到四川作协工作的第二年,第一次登门向马老求教,映入眼帘的景象着实让人不得不吃惊,时年已75岁的马老竟然熟练地敲击着键盘,正在写他的新作。当时五笔输入法只在试验推广中,而家用286型电脑还是极为昂贵的产品。但马老却使用四通公司一款叫“仓颉”牌的电子打字机,熟练地掌握了键盘写作。后来才知,当时中国作家中率先换笔电子键盘的只有邵华、徐迟和马老,而他是其中年龄最长者。为此,笔者与四川作协阿来、叶延滨、高旭帆等几个得知此情的年轻人,在不约而同地感到惭愧中又不约而同地血拼购买了电脑。&
责任编辑:王小伟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识途欺世盗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