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概念股为什么不看好国民党

在人之后,大可携胜势之兵,外加无数沦陷区内的友军,一举可直接从西南打回,进逼关外。。。为何偏偏要给共产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侵蚀沦陷区,发展壮大。。。以致尾大不掉。。。
2、进攻时:其徐如林3、抢功时:侵掠如火4、救援时:不动如山
打鬼子废物,打土共依然废物。
本文内容于
10:36:07 被狼浪编辑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于日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派部队去东北,应尽量多派,至少5万,能去10万最好,以创造大的战略根据地。林彪率10万8路出关,三年后率东野100万解放军进关,,,结果大家都知道。。。如果常凯申在抗战胜利后直接命令傅作义部出关占领东北而不是嫡系优先,内战恐怕三年是结束不了,中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储备战略物资 ,进行战争准备。蒋连长也就那个战略水平,只能去做岛主了
真正战争打起来,解放军并未能急速扩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只靠裁军后的兵在打,因为当时虽然内战已起,但未全面破裂,仍然有停战和平的可能。一直到1947年,1月,马歇尔绝望离开中国,3月,中共南京办事处被关闭,董必武率人离开梅园新村,同时胡宗南进攻延安,这三件事才意味着国共再无停战和平的可能,解放军才大量扩军,从1938年八路军大扩军以后,这一年扩军最大,很多老兵都是1947年参军入伍。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本文内容于
10:36:07 被狼浪编辑
但老蒋要用这支军队打内战,这样与建设强大国防军的初衷相悖,打仗中国就没法发展强大,怎么办呢?于是就调停,只要说服老蒋不打仗,就可以照原计划进行了。但老蒋死要打,他知道美国离不了自己,自己怎么折腾美国都只能接受。老蒋是正确的,美国真是如此,实际上被绑架了。但后来美国发生了转变,从被迫支持内战转而主动支持,标志就是李宗仁代总统时,重开和谈,美国阻挠和平,承诺要援助李宗仁的桂系,这样李宗仁才拒绝了和谈协议。精通军事的马歇尔是少数的清醒人,内战开始了半年他才离开中国,这半年里,他看到蒋军不断前进,攻城掠地,每攻下一个地方,南京市民和中央大学的大学生就通宵游行欢呼,热烈庆祝国军大捷,处处都是热烈情绪时,马歇尔却看到共军并没有损失,反而是国军损兵折将,他看出共军是正确的,消灭敌人为主,不守城不保地,这样下去形势必然逆转。但是美国当时没有人信他的话,后来不信不行了,就拒绝宋美龄的援蒋要求,但仍然寄希望于桂系。
将被中国知识分子永久膜拜。可惜啊,成为外交官后,那是里外不是人,土共对于这个拉偏架的毫不掩饰的唾弃,花生米大帝对于司徒左右摇摆,又在对华府密电中对其嗤之以鼻的态度极度憎恶(花生米大帝曾经罗列过一份不受欢迎名单,其中司徒先生赫然在目),而华府对于这个不懂政治的顽固老头更是不待见(经常逾越职权,发表一些外交官不该发表的言论)可怜年迈之年,作为曾经的外交官,居然连退休金都没有,医疗保障都没有。在麦卡锡当道时期差点又被三审过堂(当时麦卡锡要不是看到司徒先生已经中风,言语不能,说不准司徒就成了通共分子被拉去毙了)。可怜司徒先生一生反共,解决却如此下场!还好土共还是记得司徒先生对华贡献,最后司徒荣归出生地,被安葬在杭州青山绿水间!
与苏联的多方面合作是中国处于局势所迫 无奈之举 谁让中国落后呢 不过 我觉得毛心里是不高兴的 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外国力量介入中国 几乎几次断送中国的革命事业 所以毛对外国有着本能的拒斥心理即使是意识形态一样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苏联又一次涮了中国人 不过毛爷爷应该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与苏联的多方面合作是中国处于局势所迫 无奈之举 谁让中国落后呢 不过 我觉得毛心里是不高兴的 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外国力量介入中国 几乎几次断送中国的革命事业 所以毛对外国有着本能的拒斥心理即使是意识形态一样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苏联又一次涮了中国人 不过毛爷爷应该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真正战争打起来,解放军并未能急速扩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只靠裁军后的兵在打,因为当时虽然内战已起,但未全面破裂,仍然有停战和平的可能。一直到1947年,1月,马歇尔绝望离开中国,3月,中共南京办事处被关闭,董必武率人离开梅园新村,同时胡宗南进攻延安,这三件事才意味着国共再无停战和平的可能,解放军才大量扩军,从1938年八路军大扩军以后,这一年扩军最大,很多老兵都是1947年参军入伍。
按照重庆谈判的协议,八四都在裁军,裁得很认真,很多人不同意裁,但结果还是裁了,复员了大量的人。当然,国民党方面也同样裁剪了相当数量的军队,这一点双方都无可指责。所谓“在敌占区建设政权”更是荒谬,当时敌人都没有了,何来敌占区?土地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60楼根本不懂历史,基本的层面都不懂。
其三 分配嫡系、杂牌等中央、地方武装势力范围。调理地方实力派。其四 调兵、备战(按当时日军和国军会战,双方均需准备至少半年,而仅仅是会战,全面进攻应该会时间更长。)最后 不管国共双方当时那个占主导地位,都不会允许另一个有自己武装的政党,对此国共领导人都是十分清楚,重庆谈判、北京谈判都无非是双方在调整兵力阶段的缓兵之计罢了。即使谈判中小的战役也时有发生。一旦优势一方准备完毕,谈判及更改为最后通牒了。
第二,即使傅作义出兵东北,TG在热河的部队肯定会死死阻击傅军,被阻碍几天也是必然的结局。傅部出兵后,其后勤保障如何解决?如何保证其不给先不被切断?第三,东北土地肥沃,工业基础较好,经济条件也很优越,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傅作义到了东北,万一坐大,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张学良,当年张杨在西北可是和红军三位一体对抗中央的,一旦傅作义在东北扎下根来坐大,难保不和TG联合对付南京,南京政府肯定不能完全信任傅作义部,掣肘是免不了的。第四,内蒙地方独立以及自治势力越发发展,比如部分蒙古族上层人士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策划“内蒙古独立”,并成立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这就需要和蒙古上层关系密切的傅作义部加以威慑和弹压。&以下是引用雷飞你
在第38楼的发言:常凯申和他的智囊团在战略问题上的智慧水平连共军的一个师长都不如;
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及其战略地位早在抗战胜利前就被中共高度重视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于日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派部队去东北,应尽量多派,至少5万,能去10万最好,以创造大的战略根据地。林彪率10万8路出关,三年后率东野100万解放军进关,,,结果大家都知道。。。
如果常凯申在抗战胜利后直接命令傅作义部出关占领东北而不是嫡系优先,内战恐怕三年是结束不了,中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储备战略物资 ,进行战......
不是中央军被打得焦头烂额,他是不给傅作义升官和划地盘的。因此,傅作义取得大同战役的胜利,攻下了张家口以后,就被闲置很久,傅作义坐在冷板凳上看你们打来打去。最后不得不请出傅作义来经营华北。但凡有一点办法,不会重用傅作义。
这种逻辑始终贯穿在花生米政权中。导致土共要想打入花生米政权中,必须也要作风有点问题才行胡宗南部中的中共地下党后三杰就是如此才得以获得胡宗南 的信任。
二、派系多三、民心四、用人不当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