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冶地质灾害搬迁迁外少钱

当前位置>>>>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文印室&&最后修改时间: 14:54:00&&编辑:&&审核:|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忻政办发〔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忻州市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8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方案&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是农村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快解决地质灾害对我市部分村庄的威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年)》、《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行动计划》和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统筹,与产业开发相统筹,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统筹,与环境整治、生态恢复相统筹,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统筹,通过加快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实现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宜居宜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二、目标任务省人居办下达我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任务为:从2014起,用7年时间完成全市地质灾害严重的1340户、4000人的治理搬迁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分批实施。2014年我市确定4个试点共150户、450人实施搬迁,分别是:神池县贺职乡下花园村整村27户、64人搬迁;繁峙县神堂堡乡黄台村整村46户、126人搬迁;五寨县东秀庄乡闹儿沟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37户、148人搬迁;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40户、112人搬迁。2015年完成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剩余246户、384人的搬迁任务。2016年起每年平均完成189户,至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1340户的治理搬迁任务。治理搬迁工期原则上为两年。三、基本原则我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兼顾,规划先行。要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相统筹,从地质灾害威胁重、危险性大的村庄入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治理搬迁工作。要把近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建设内容当中。要注重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到“符合规律不折腾”,避免“翻烧饼”、走弯路。(二)因地制宜,尊重差异。地质灾害村庄治理搬迁工作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村需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区位、产业差异等特点,把统一要求和区域差异结合起来分类实施。原则上能在本村搬迁的不出村,能并入中心村的不建新村,能进新村和小城镇的不进城市,有计划向乡镇所在地和宜居示范村集中,逐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三)试点先行,分步推进。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思路确定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下年度全面展开搬迁工作。要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把阶段性任务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不断解决治理搬迁过程中暴露出的新矛盾、新问题,持续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四)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县(市、区)政府是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实施主体,各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治理搬迁工作。(五)尊重民意,自愿搬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和照顾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搬农民想搬的,建农民急需的。县(市、区)政府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治理搬迁工作。对居住在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生命财产时刻面临严重威胁的农户,先行动员搬迁,动员未果的可以强制搬迁。四、实施步骤(一)深入核查摸底。县(市、区)政府要在7月31日前,完成对本地急需治理搬迁村庄的核查工作。通过核查,一要摸清治理搬迁村庄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险程度;二要查清受威胁农民户数、人数;三要逐户摸清群众的搬迁意愿,逐户签订自愿搬迁协议。(二)编制治理规划。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治理搬迁规划。神池、繁峙、五寨、定襄4个县要在日前将2014年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行动计划、年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规划报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其他县(市、区)要在日前将年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规划报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工作方案和治理搬迁规划中要确定搬迁规模、方式、时间,包括治理搬迁的组织、搬迁对象的核实确定、新址的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不但要规划好避灾,还要规划好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易地搬迁后的安置工作,合理协调搬迁与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实现搬迁效益最大化。(三)搬迁村庄(户)设计和施工。县(市、区)政府要落实新村(户)建设项目用地(宅基地)审批,搬迁新址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设计项目管理,严格招投标程序,严把设计审查关。要选择资质齐全、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诚信可靠的单位设计施工,严把安全监督关和工程质量关,真正把搬迁新村(户)设计、建设成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区。(四)竣工验收和搬迁。搬迁新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成后,县(市、区)政府要组织进行竣工验收,组织搬迁户有序搬迁,并完成补助资金的筹集、落实与拨付等工作。(五)旧村旧房拆除复垦。搬迁后,县(市、区)政府应立即实施旧村旧房拆除,进行土地复垦。通过复垦,让更多的土地资源恢复农业生产。地质灾害严重、不能复垦的旧村旧房,拆除后要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树立标志,严禁村民进入,避免搬迁户的回迁。(六)检查验收。治理搬迁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县(市、区)政府整理相关资料归档并提交完工报告;经审计后,提出申请,由市政府组织验收。五、资金来源地质灾害村庄搬迁工程资金主要由各级政府分担,受益人适当负担。地质灾害村庄搬迁户均12.08万元,我市1340户共需投资1.62亿元。按照省级50%、市级20%、县级20%、个人10%的比例分担,其中省级0.81亿元,市级0.324亿元(其中万元,万元,2016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456.62万元),县级0.324亿元,个人0.162亿元(合每户1.208万元)。其他规划编制、灾害评估、土地复垦、宣传费用和组织机构办公经费应由市、县两级政府统筹安排。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村庄治理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成立忻州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市治理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武宪堂& 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王连生&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 军&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尤吉荣& 市财政局副局长成& 员:朱胜利& 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 张培荣& 市农委副主任&&&&&&& 郝二秀& 市林业局副局长&&&&& &&沈俊明& 市住建局副局长&&&&&&& 焦建民& 市交通运输局总会计师&&&&&&& 汤茂水& 市水利局调研员&&&&&&& 梁宣林& 市环保局副局长&&&&&&& 陈永平& 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景明&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何& 龙& 忻州供电公司副经理&&&&&&& 李晓鹏& 移动忻州分公司副总经理&&&&&&& 何宇清& 联通忻州分公司副总经理&&&&&&& 李海洲& 电信忻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李军兼任。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工作落实。(二)部门密切配合。地质灾害村庄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旧址的复垦、安置用地的保障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治理搬迁资金、办公室运行经费、规划编制经费等的筹措、使用和监管;住建部门负责新村选址、设计、施工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搬迁新村(户)的公路建设;水利部门负责饮用水工程建设;环保部门负责搬迁村的环境保护;教育部门负责搬迁新村的学校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负责搬迁新村的宣传和广播电视建设;电力部门负责搬迁新村(户)的用电建设;移动、联通、电信负责搬迁新村的电信、网络建设。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有关工作。(三)整合资金来源。要把地质灾害村庄搬迁资金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避让搬迁工作。搬迁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要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资金整合筹措。(四)严格规范操作。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市、区)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能生活”为目标,严格规范操作,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资金报账制和审计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察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切实将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使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 | 联系我们 |
忻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忻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忻州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webmaster@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 10万人面临搬迁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冯会玲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大约10万人将面临搬迁。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介绍说,三峡库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三峡库区已连续9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但未来一段时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柳源: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超过70%为突发性地质灾害;部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出现灾(险)情,且有逐渐增多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一些位于库区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但涌浪灾害的危险性对长江航道构成严重威胁。  柳源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将配合湖北省、重庆市做好各项防治任务的实施。  柳源:开展355处滑坡崩塌危岩体工程治理。对现有的5386处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其中对182个隐患点,影响比较大的实行专业监测。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需要进行搬迁避让的人员实行搬迁,大约涉及10万人左右。 (记者冯会玲)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桐庐县完成34个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桐庐县完成34个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4:26: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桐庐县完成34个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
官方公共微信少钱缺地难以搬迁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少钱缺地难以搬迁
.cn 日10:37 温州都市报
  黄坦镇在建的移民安置房
  村民王光妹
  刚从田里劳作回来的赵春老伯,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拄着锄头望着自家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老房子,口中念叨着:什么时候轮到我家搬迁呀?虽然镇里在建的移民安置房还没有他家的份,但对于搬迁,他是非常盼望的。
  赵春是文成县黄坦镇依仁村河山自然村人,因为他所在的村存在地质灾害点,镇里将对该村17户村民进行移民安置。赵春老伴告诉记者,家里的老房子已经成危房了,她担心大雨一来山上的泥石会把房子给冲垮了。“镇里要我们搬离,可建新房子需要很多钱,我们只能等政府帮助了。”然而,同样困扰当地镇政府的难题,也是资金问题,老赵家的移民梦看来还得再等待了。
  本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城建工委、农资工委有关人员成立调查组,重点对城乡水灾防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针对当前水灾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均有所增长的实际情况,调查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要求进一步加强水灾防御体系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主任杨伟锋就调查的情况总结出地质灾害防治和移民方面的状况:问题点明了,措施有了,但落实很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地质灾害点移民的脚步,记者近日就此展开调查。
  村民王光妹的心事
  从文成县城出发,盘绕山间公路而上,从车窗向外远眺,一路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地段滑坡的痕迹,几座民房零星地分布在山腰间。“黄坦镇除了占里村关山,其他地质灾害点的村民基本都还没有移下来”,陪同记者前往的文成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科科长王军介绍:“虽然才移了一处,但这对镇里来说,已经是非常尽力了。”
  经过大约20分钟的车程,来到了海拔三百多米、四面环山的黄坦镇。扶贫迁村点就在镇政府办公楼前面,一幢几十间的移民安置房正在建设中。
  “搬下来,当然好!”快人快语的王光妹显然对目前的生活还比较满意。王光妹是该镇占里村关山人,去年迁到镇上的移民点,如今靠帮镇上一些专业户宰杀鸭子赚取生活费。“虽然离开老家很舍不得,但是这里条件比我们村里不知道好多少倍呢!起码不用在大雨天担惊受怕了!”对于在老房子里的日子,王光妹仍然心有余悸。她回忆,住在关山老房子时,每次台风来临的时候都要转移,一年要好几次。“最怕的还是大雨来的时候。”每次下暴雨,依山而居的她常夜不能寐,时刻害怕山体滑坡。
  “全部迁移好是好,但得花很多钱。”看着正在建造的安置房,王光妹的眼神又出现了些许黯淡,她担忧地告诉记者,她几个儿子的房子都还正在建,地基是落实了,政府也给了一些补助,但是建房子起码要好几万,这些费用他们已经拿不出来了。
  一对老人守住一个村
  据了解,往年黄坦镇的地质灾害点有3处,今年几次台风过后,初步认定的灾害点有12处。涉及到需要移民的村民有300来人。从去年8月份开始,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镇里已经成功迁移140多人,安置房子也竣工在即。该镇镇委副书记赵丰平介绍,由于现在还没有专门的移民相关政策,镇里根据实际情况,对需要迁移的村民每人给予将近3000元的补助,镇政府把征来的土地以原价三分之一左右的价格卖给移民,另外在新房子未入住前,每户给予每月600元的房租补贴。据王军介绍,这次移民的效果非常好,镇政府下的决心和力度很大,但是接下来的移民工作,镇政府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其实王军的担忧不无道理。“去年移民工作一共花费了100多万元,除去扶贫挂钩单位的帮助外,镇里出60万元,不过其中的50万元现在还欠着。”镇长赵文锋叹了口气,他告诉记者除了资金外,土地也是一个问题。镇里90%以上的农田是农保区,而农保区是不能建造民房的,安置房的选址非常困难。加上有一些村民不愿意搬迁,给移民工作也带来了难度。占里村关山目前还有一对老人住在上面,镇里工作人员上去多次做工作,但是老人就是不愿意离开老房子。
  实施避险移民工程,是一项创新工程和民心工程,移民是当前防止地质灾害对人造成伤亡的最有效办法之一。王军告诉记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资金的短缺让很多工作很难开展。据他透露,这方面的资金绝大部分是当地政府自筹的。按照保守的估算,迁移一位村民需要费用1万元左右。按照这样计算,黄坦镇还缺口移民费用100多万元。“对于这个财政收入几乎等于零的农业镇来说,确实不容易。”
  “我们县的地质灾害点有200多处。黄坦这个点的移民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王军说,由于文成县财政困难,地质灾害避险移民经费至今难以落实,从而严重制约了地质灾害避险移民工程的顺利建设。正是这个原因,现在已经移民的村民所占比例非常小。
  李处长一脸愁云
  “几次台风过后,全市的地质灾害点又增加了190多处”,前天,正在整理全市地质情况的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处长李永生一脸愁云:“点多,面大,危害性大,治理和移民的任务非常迫切。”
  地质环境处的一份调查表上显示,目前我市地质灾害点有1549处,其中需要治理的有300多处,需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移民的有400来处。李永生分析,地质灾害点的形成大部分是由于公路建设、乱砍乱伐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一次大的降水就有可能诱发这些地方地质灾害的发生。据统计,去年全市因为地质灾害死亡45人,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死亡人数为22人。“伤亡人数的比例下降了,政府对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和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
  目前,在源头防止灾害发生的办法就是对一些工程的建设进行评估,预测工程建设后是否会引发地质灾害,把好标准关。据李永生介绍,今年已经对8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估。
  谈到治理和移民的资金短缺问题,李永生处长认为这并不仅仅是存在于文成县的个别现象,而是大部分地方的共同困境所在。据他介绍,如今治理地质灾害主要是靠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的财政,市财政从前年开始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治理专项经费,此外用于移民的补助是一年500万。“去年市政府开展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后,我市需要移民的有5000来户将近18000人,现在移民的比例10%都不到,治理的点才50来处,面临的主要难处就是资金问题。”李永生透露,现在用在治理方面的费用大概有5000万左右,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资金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
  应把防御放在重中之重
  “许多地方的移民工作还没有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主任杨伟锋直言不讳:“应把地质灾害的防御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地质灾害预测难、危害大,而且目前发灾率有快速上升的趋势,但是防治措施和资金还跟不上。”
  针对当前的的现状,市人大常委会城乡水灾防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组做的《加强城乡水灾防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建议,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统筹处理好“防”与“治”、“治”与“迁”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山洪灾害隐患;对于无法采取工程措施或实施工程治理,远远超越经济承受力的危险区的居民,要实施限期搬迁。对于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在防治方法上要采取以预防避让为主,切实减少人员伤亡。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
  9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对于我市水灾防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议,认为市政府为提高我市防灾能力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地质灾害的防治等薄弱环节仍然存在,审议意见建议要加快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作,采取主动防御措施,防止人为原因造成新的地质灾害。抓紧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预防突发性灾难基础建设的科技投入。
  市人大农资工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建议,要抓紧组织实施市委提出的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灾害发生地区的各级政府要做好地质监测和测定工作,做好规划,帮助灾民落实土地。
  ■本报记者叶淦
   重要链接
  温州新闻网(www.66wz.com)《代表在线》将邀请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杨伟锋、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处长李永生今天下午3时与网民对话,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话题上网参与讨论。本报将对此予以追踪报道。
  温州新闻网同时开通民情热线,如果你有建议或意见,又不方便上网的,可在今天上午8点30分至下午3时拨打热线电话。
】【】【】【】
明星|美女|秋色|国画| 更多&&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增城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发布:116处隐患点今年搬迁治理18处
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 郑佳欣
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97宗,造成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908.32万元,转移人员1035人。全年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经费超过1500万元,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郑佳欣)暴雨冲刷,如何防止地质灾害发生?记者21日获悉,增城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发布,增城将重点防范11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还将盯紧广州市教育城、三甲医院、北汽华南生产基地、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地铁13号线和21号线、广州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美丽乡村、农村危破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和房地产建设等工程项目。增城国土房管局表示,这些区域受台风、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容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去年投入超1500万治理地质灾害
  方案指出,2014年,增城汛期降雨时空相对集中,前汛期降水多,特别是5月22日晚至23日白天,增城普降大雨,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950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97宗,造成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908.32万元,转移人员1035人。全年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经费超过1500万元,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
  截至日,增城登记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16处,比2013年底多了51处,威胁人员1825人,潜在经济损失6123万元。
  今年增城地质灾害防治的形势如何?方案指出,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15年增城汛期总雨量较常年略偏多。汛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汛期降水前多后少,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后汛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伏旱。
  按照方案,2015年影响增城的台风2~3个,初台可能出现在6月中旬,终台可能出现在9月中旬。增城地质灾害防范期为全年时期;严重防范时期为4-9月,特别要防范台风带来强降雨诱发的较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年防灾时段特征表现为“汛期防斜坡、枯水期防塌陷、全年防沉降”。
  今年完成18处地灾隐患点治理
  方案还列出了重点防治区域(段、点),主要是指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16处、北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较活跃的区域,特别是广州市教育城、三甲医院、北汽华南生产基地、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地铁13号线和21号线、广州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美丽乡村、农村危破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和房地产建设等工程项目。增城国土房管局表示,这些区域受台风、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容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确保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目前,增城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16处,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2015年要完成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治理。
  按照方案,新塘镇属增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目前没有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范地铁13号线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等工程项目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派潭镇属增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拖罗村吓沥社、车垌村河贝社、高村村西岭社等5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旅游开发建设、温泉水开发、酒店建设和美丽香村建设、泥砖房改造等工程项目诱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增城国土房管局表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因措施不力、玩忽职守、把关不严、违章建设生产等情形造成不良后果的及因人员、责任、工作不落实,发生地质灾害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人为责任事故,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邓红英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盘点闻所未闻怪异动物:上龙被称恐怖杀戮机器
新闻关键词
上传海岛图片 万元大奖等你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少华街小学搬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