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这里的冬天不下雪,下雪反而天气不冷了?

北方冬天天气很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
北方冬天天气很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
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从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关键字“北方冬天天气很冷”,所以答案应是(水凝固时放热)水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故在水全部凝固之前,地窖里的温度比0℃低不多.如果题目说“初春时”往菜地里灌水,可防止菜冻坏,那么答案是“水的比热容大”因为水不可能发生凝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生活百科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下雪时温度在0下,化雪时温度0上,为什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084859人加入此小组
一直有所怀疑,突然搜一下发现,质疑的声音其实有很多,这里转载两段最靠谱的。------------------------------------------------------------------------------------------最佳总结:  一、干燥保温说:这种观点认为下雪时空气湿度低,相对比较干燥,使空气和衣物的保暖性能相对较好,而化雪天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空气传热性强,使人感到冷。 对此我们说:下雪时雪花漫天飞舞,化雪时到处积雪积水,这两种天气中,相对温度都很大,而且0oC时冰的饱和蒸汽压和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因此下雪天与化雪天的相对湿度应该相差不大。从南昌地区的气象统计资料看:下雪天平均相对温度为81.8%,绝对湿度为4.8毫米汞柱。而化雪天平均相对湿度为83.6%,绝对湿度为5.38毫米汞柱。虽然化雪时湿度略高,但对空气热传导系数影响几乎为零。至于衣物的保暖性也应该区别很小。因此,这种很小的湿度变化不会产生明显的“下雪不冷化雪冷”的效果。帮以上说法虽然有道理,但依据还显得不足。   二、化雪风大说:“化雪时往往风大,所以显得很冷”。根据南昌市近年气象统资料,下雪天平均风速为2.3米/秒,化雪天平均风速为1.1米/秒。因此这一理论依据不足。   三、幅射散热说:“化雪天一般要出太阳,空中无支,这样夜间地面热量很容易散失,所以化雪天的最低温度要比下雪天低。”根据南昌地区的统计资料:下雪天平均气温为-2.76oC,化雪天平均气温为-1.8oC。最低气温还是下雪天低,因此这一理论也不成立。   四、矫枉过正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是古人为强调化雪天仍然很冷的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实际上还是下雪比化雪冷。类似这样的矫枉过正说法,在我国天气谚语中还有很多,如:“立秋后还有十八个秋老虎更厉害。”这就是强调立秋后天气仍很热。以上说法有一定道理,在此可作一说存查。   纵观以上各种解释都不太理解。对此,笔者根据在农村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新的解释,与大家切磋。   首先,能总结出“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人,肯定是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因为那些达官贵人,出入有马轿裘衣,在家有锦帐火坑,随时有人伺候加减衣服,一般很少有感到冻冷的时候。按儒家传统的教育,他们只应关心修、齐、治、平,那些儒家的“不肖之子”想的多为风、花、雪、月,偎翠依红,因此不会关心下雪天和化雪天冷暖问题。而中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住的多为茅屋,出外要靠自己步行,这就使他们能体会到“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据笔者调查,直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昌附近农村农民住的基本上都是稻草房。稻草一湿了就很容易腐烂,也不保温,所以住草房的农民,秋收以后,都要把原来屋上盖的禾草换成当年的干草。至今农民虽然住上了瓦房,但还保留当年习惯,每年立冬前对牛栏的禾草都要彻底换一次。问其原因,答曰:“冬天不换草,牛会冻病冻死。”由于我国属季风气候,冬季一般寒冷少雨。所以立冬前后换上的禾草,在第一次降雪前,一般会保持干燥的状况。特别是黄淮流域冬季很少下雨,即使在降雪前下过雨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风吹也应该比较比较干燥了。这样下雪时屋面的茅草应该是相对干燥的。但在化雪时,由于日温差的变化,不可能当天就把屋面的积雪全部融化,因雪水共存,使雪水积聚在屋面,从而使水有充分的时间渗入茅草之中。由于茅草保温主要是靠草所包裹的不流动空气,一旦这些空气被水所填充,必然使屋面保温性大大下降。据测试,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60倍,尽管下雪时平均温度要比化雪时低1---2oC,但只要茅草湿度增加10%就足以使人感到化雪时室内温度更低了。   由于烧饭等人类活动,室内产生的热量还是不少的。加上门窗封闭较严(科天要糊窗纸)热量不容易散失,即使外面冷到零下十几度,由于雪本身的良好保温作用可以使茅草与接触的界面上,温度在-1oC左右。又因厚茅草被雪水浸湿,热量大量外泄,从而使室外内温度接近室外温度结果使室内温度反比前述的大雪纷飞时低,自然在室内的人会感到“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对于外出者来说。虽然橡胶在国外应用已有上百年,但我国橡胶雨鞋“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据笔者调查,四十年代前,上层人士冬天穿皮鞋,中等收入的穿棉鞋,一般老百姓家穿布鞋、麻鞋、草鞋。雨雪天能再加一双木屐的,就算是很不错了。而这些鞋子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防水。这对达官贵人来说无所谓,反正出入坐轿骑马,但对中下层人士来说,化雪天不得不将不防水的鞋踩在雪地上,结果雪水浸湿鞋袜,使双脚冰冷接近0oC。而下雪天,虽然气温更低,但由于没有到冰的融点。雪是“干”的,不会湿鞋。这样鞋的保暖性好,反而可使双脚的温度比化雪时鞋袜踩在雪水中高出许多。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是有体会的。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冷不仅会使人身全身感到寒冷,而且还容易使人因此生病。这就更放大了化雪冷的印象。   综上所述:直到不久远前,由于普通人的屋面材料和鞋袜不防水的原因,不管是外出还是居家都使一般老百姓在化雪天主观感到更冷。因此,在过去“下雪天不冷化雪冷”的命题是成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下雪天的气温反而比化雪天气温高。而传统的“下雪放热,化雪吸热”的解释则是错误的。------------------------------------------------------------------------------------------最佳评论:  类似的现象在中小学甚至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中非常常见。学生通常对于什么是“对”的更关心,因为这是真正关心自己(分数和前途),教师认为把“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才是重要的,否则他(或她)离下岗就不远了。在这个问题里面,对的和错的只是最后判断的结论,完全忽略掉了严格的中间论证过程。实际上中间论证过程意义非凡,但论证其实很难(这可是个经常引起误会和科学网网友的热议的问题呀!),它需要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知识面,而这两点是目前陷身于题海之中的中学生和教师很难做到的。相比之下,背会答案却非常容易,而这对于他们已经足够了,反正不会有出题专家把这个问题作为一道问答题来考。让我们感到悲观的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科学问题本身其实并不会吸引太多的学生,在老师和标准答案的威权之下,在日益功利化的学生和家长中“质疑精神”更变得不可取,因为闹不好孩子会象爱迪生一样在学校混不下去,而目前的家长有几个有信心和能力能教好自己的孩子?-------------------------------------------------------------------------------------------传送门:
+ 加入我的果篮
小时候看到的答案是化雪是吸热过程,然后果断纠结温度零上零下问题无果个人体会是小时候下雪会比较兴奋,可以打雪仗,于是就不冷了XD
记得初中物理讲的是下雪的时候大气内水蒸气凝结成雪,是放热过程化雪的时候是地上的雪由固体液化成水或者直接升华,吸热过程
什么是雪——一个南方银的疑惑。
谨慎怀疑,lz 转载的解释是错误的。
的话:什么是雪——一个南方银的疑惑。哈尔滨人毫无压力
你要是跟东北人这么说,八成会K你出去。
的话:你要是跟东北人这么说,八成会K你出去。东北人表示:真是这么回事。此外化雪不见得零上,有太阳晒着也能化;下雪也不见得零下。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的话:东北人表示:真是这么回事。此外化雪不见得零上,有太阳晒着也能化;下雪也不见得零下。那应该是,空气零下,地表零上才对
的话:那应该是,空气零下,地表零上才对如果:在东北零下15度的时候下雪化雪(不要怀疑,有这种情况,零下15度,雪是可以化的,但是不是以你想象的那种情况化),你怎么确认空气零下的时候地表零上?
雪是干的还是湿的?化雪的时候雪是干的还是湿的?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真正的去研究(特别是没没见过雪的人),而是直接把“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结果就变成理论上正确,但是实际上对不上号。——注意,我说是对不上号,不是不正确。下雪,无论零上还是零下,都有可能。因为人的温度感取决于周边环境,而下雪与否取决于高空积雨云(或者叫做积“冰”云)。那里的温度和地面是不同的。只不过在周边环境温度为零上的时候,雪下来之后马上就化掉了(雨夹雪,这种天气最讨厌)。如果持续的话,“很快”就会转为纯粹的下雪。经常遇到初雪开始是下雨,然后转为雨夹雪,第二天早上一看,哇,银川素裹啦!!!如果仅仅下一点,只会让周边空气更冷而已(因为降温和潮湿)。
以上,初雪可以明显的看到,由于气温是下雪降低的,并不是气候原因,所以下过雪之后,温度还是可能回升到零度,然后雪化的过程,是先融化,再结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气温会反复在零度和零下交替(不明白的话请查水的热力学,自行复习),会让人感觉到化雪的时候比下雪(还没到零下)冷。而且很多初雪的气候记录也证明这点。在东北的时候每天听天气预报的,别指望着要链接。
再说冬雪。北方冷,一个是气候,也就是周边环境冷,一个是冻土。气候好处理,多穿大衣就行了。但是冻土很难办,所以北方很多的设施都要考虑冻土——最常见的就是建房子要在上冻之前打好地基,不然房子很容易倒。各种支撑架,路桥,输送管,都要考虑冻土(神马?您用摄像机三脚架从来不考虑?恩~~我也同意不用考虑~~不过我很怀疑,零下二十度的时候您的摄像机还能开机不)
北方人都喜欢在鞋里垫上鞋垫,而南方有些地方是不在鞋里垫鞋垫的——这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冻土与不冻土对人生活习惯的影响。扯远了,继续回来。那么冻土成因是地表温度低,所以冻土的下面就是不冻土(不是废话么),这样的话,不冻土会逐渐把热力传导给冻土层。冬雪和初雪就不一样了。冬雪下的时候地表温度已经很恒定了。下完之后一般不会有温度变化。但是,不代表雪不会化。这样就出现两种化法:1,人为行为导致雪化,比如撒盐;2,自然行为导致雪化,比如光照,地“热”(吸收冻土层的热量)等等。不论怎么化,只要是雪化,都会吸收热量导致周边温度下降。冬天温度低,原因之一就是光照不足。原本不足的光照(热量)又开始额外的给化雪一部分,这样分给地表的热量会更少,然后,由于白色是良好的绝热色,又会有相当一部分光照(热量)被反射回高空大气层,相当于地表又“丢失”了部分太阳光的热量。这种综合的作用下,导致了下雪的时候“不冷”,而化雪的时候更冷。PS:理论正确不等于实际准确,LZ引用的都是理论正确的东西,而实际上另一些理论同样可以达到LZ所说的结果(或者相反结果),这时候就要看哪个更能联系实际了。最重要的一点:那个“笔者”是在南昌做的调查,请注意:南昌最低温度不过稍微过零下。与哈尔滨随便都蹦到零下25度根本没的比。即使最“靠南”的沈阳,冬天随随便便都能达到零下15度。而南昌的周边环境气候也与经常雪片“大如席”的东北环境也不同——南昌是一个盆地,其气象构造就与一马平川的东北不一样,所以调查的结果不同也是可能的。不过,这不是随便调查一下南昌气候就可以发表文章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扯淡”的理由。以上。
PS2: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冷锋到达的时候,冷锋的前锋促使该地区降雪,然后冷锋到达,这样的话肯定会更冷。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的话:谨慎怀疑,lz 转载的解释是错误的。现在确定的是“标准答案”是错的,不确定的是到底什么样是对的,求探讨。
的话:现在确定的是“标准答案”是错的,不确定的是到底什么样是对的,求探讨。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因素:1、人体体温2、外界温度3、人与外界之间的介质4、介质的湿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含量)5、介质的导热速率以下讨论:1、人体温度,认为恒定,37.5(摄氏度,以下温度单位皆为摄氏度).2、外界温度,选取室外温度。不考虑室内情况,假定“下雪不冷化雪冷”是针对室外环境的传统说法。原因:各地区、城乡差别很大,室内加热条件不同,讨论室内环境无普遍意义。假定:下雪时,外界温度&0,比如说,取为 -5。假定:化雪时,外界温度=0。3、人与外界之间的介质,包括衣物(含鞋、袜、手套、帽子等)和空气。4、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衣服的水蒸气含量三个假设:a、下雪时(室外温度&0,室外无液态水)绝对湿度小于化雪时(室外温度=0,室外有液态水)的绝对湿度b、下雪时(室外温度&0,室外无液态水)相对湿度小于化雪时(室外温度=0,室外有液态水)的相对湿度c、下雪时(空气湿度小)衣物的潮湿程度小于化雪时(空气湿度大)衣物的潮湿程度5、介质的导热速率。两个假设:a、潮湿的空气比干燥的空气导热速率大b、受潮的衣物比干燥的衣物导热速率大定义:干燥空气与干燥的衣物的总的导热速率为k1潮湿空气与受潮的衣物的总的导热速率为k2根据前面a、b 两个假设,得知:k2&k1考虑以上的5个因素,以及对各假设,做以下讨论:1、在室外环境下,“裸体人”与“外界环境”之间隔着“衣物”和“空气”这两个介质。2、下雪时“裸体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为 37.5-(-5)=42.5 摄氏度。化雪时“裸体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为 37.5-0=37.5 摄氏度。3、定义:单位时间内由高温(人)向低温(环境)传导的热量为“热量传导速度”,此“热量传导速度”与人所感受到的“冷”“有多冷”的概念一致。假设:热量传导速度与介质的导热速率成正比,与温度差成正比,等于二者的乘积(或等于二者的乘积再乘以某个常数,以下忽略此常数)即:下雪时“裸体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传导速度=k1*42.5化雪时“裸体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传导速度=k2*37.54、此时需要判断k1*42.5 与 k2*37.5 这两个量,谁大谁小?如果 k1*42.5 & k2*37.5,则表示下雪时冷。如果 k1*42.5 & k2*37.5,则表示化雪时冷。换言之,只要 k2 & 1.133 * k1,那么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传统的说法是: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人的感觉 or 对于大多数地区的人的感觉 or 对于大多数“下雪和化雪”的例子 or 对于总结出这句话的人来说,k1*42.5 & k2*37.5,k2 & 1.133 * k1。讨论过程中,有几个可能变化的量:1、假设外界温度=-5,2、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衣物受潮程度3、k1、k2若这几个量发生了变化,有可能影响到 k1*42.5 与 k2*37.5 这两个量的相对大小,也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即,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有可能得到相反的感觉。注意:在本讨论过程中,并未加入“水渗入茅草”“雪水浸湿鞋袜”“屋面材料和鞋袜不防水”等因素,而只需要考虑空气湿度和衣物在潮湿空气环境中的“受潮”程度,这是与 lz
转载内容的差别之处。结论:在下雪和化雪时,由于这两种情况下人与环境之间介质的导热速率不同,可能导致“下雪不冷化雪冷”的感觉。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下雪在前,化雪在后可以明确的第二点,是冬雪比春雪常见可以明确的第三点,必须有”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才会导致下雪由上可证:一般来说,下雪前基本以暖湿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下雪后,寒流占据主导地位可得:下雪不冷化雪冷
赞成十六楼的回答,化雪的时候湿度大,导热快,所以冷。这也就是北方冬天零下n度不冷,南方零上几度就冻死人的原因。
引用 的话:记得初中物理讲的是下雪的时候大气内水蒸气凝结成雪,是放热过程化雪的时候是地上的雪由固体液化成水或者直接升华,吸热过程+1
引用 的话:记得初中物理讲的是下雪的时候大气内水蒸气凝结成雪,是放热过程化雪的时候是地上的雪由固体液化成水或者直接升华,吸热过程耶以前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引用 的话:什么是雪——一个南方银的疑惑。同南方人
引用 的话:赞成十六楼的回答,化雪的时候湿度大,导热快,所以冷。这也就是北方冬天零下n度不冷,南方零上几度就冻死人的原因。真的无关湿度无论是下雪还是化雪,都是饱和湿度,相对湿度都是接近百分之九十几,而绝对湿度要看哪个温度高才能决定前面你们都忽略了一点,下雪的雪不是你身边凝结出来的,是在高空云层凝结的,冷的是高空云层,地面的温度是被这些雪融化吸走热量给带下来的。在南方,经常能看到一边下雪一边融雪,飘飘洒洒一整天地面也没有一点积雪的情况。这就是很典型的下雪不冷而化雪的时候可以视作是冰水混合物问题,就是零度。另外,下雪的时候大家都往家里赶,没事呆在外面的毕竟少数。而下雪下停了,人急着出去,化雪的时候反倒是很多人在外面。那温度感受就大不一样了。
引用 的话:真的无关湿度无论是下雪还是化雪,都是饱和湿度,相对湿度都是接近百分之九十几,而绝对湿度要看哪个温度高才能决定前面你们都忽略了一点,下雪的雪不是你身边凝结出来的,是在高空云层凝结的,冷的是高空...北方化雪也是干的(特指冬天冷的时候)。那些“化”的雪都是升华,不是融化成水的。当然,在城里里仍然会有融化成水的现象,毕竟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就是一个大暖炉。
引用 的话:北方化雪也是干的(特指冬天冷的时候)。那些“化”的雪都是升华,不是融化成水的。当然,在城里里仍然会有融化成水的现象,毕竟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就是一个大暖炉。那就是消雪,而不是融雪,也不是化雪了
咱能不往教育上扯吗?!
引用 的话:咱能不往教育上扯吗?!某些人就有这爱好,不扯到体制上不舒服斯基。
体感温度跟温度不是一回事,湿度大的时候会感觉更冷。以后能不能提炼点自己的观点?丢那么一大堆,你的观点是什么?用什么来证明?
同26楼!你们上面一堆老长老长的谁看得下去啊orz结果真看完了感觉实际内容没多少啊orz
因为外洫的来自
液化吸热。。。。
引用 的话:赞成十六楼的回答,化雪的时候湿度大,导热快,所以冷。这也就是北方冬天零下n度不冷,南方零上几度就冻死人的原因。什么导热快,湿冷的空气水分多需要从你身上吸收更多的热量以和周围环境平衡,所以你会觉得更冷...
作为南方人感受着凝起来的雪,下下来就化掉下下来就化掉的无常反复,冷哭了…………
引用 的话:液化吸热。。。。是熔化吸热,液化指气态变液态
引用 的话:是熔化吸热,液化指气态变液态额。。。是的,是的。熔化!!!很久不碰理、化,忘得差不多了,大神提点的是。
天啊,为什么会这样啊!今天光山可以出太阳,化掉雪吗?你看老人孩子多可怜啊!连饭都没有吃了,所有的东西都被冻住了。上天总有好生之德啊!为什么要这样啊?来自
引用 的话:什么是雪——一个南方银的疑惑。同意,广东人的忧伤北方人是不懂的。。。来自
初二上课本知识,。。初中狗滚过,。。融化吸热,。。
物理不是学的不好,不怎么了解!
白看了,结论没有出来。。。来自
因为下雪是由气体水蒸气升华为固体雪,是物理上的升华过程,升华是放出热量的过程,所以周围的人不会感觉冷;而化雪是固体冰块凝华为水蒸气,是物理上的凝华过程,凝华是吸收周围热量的过程,所以周围的人会感觉冷;
雪化了吸热啊。。。这不是初中物理知识吗。。。
来南方看看你就知道气温与湿度的关系了。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9853|回复: 77
上校, 积分 133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61 积分
京珠北:-0.5℃!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京港澳高速韶关北段(京珠北)云岩路段出现低温霜降天气。据路政监测部门报告,12月1日晚9时至12月2日凌晨,京珠北云岩段地表平均温度为2.8℃,海拔最高点k录得最低气温为-0.5℃,南北行路面交通情况基本正常,没有出现路面结冰情况。
  启动抗冰雪三级预案
  针对路面最低温度降至零度以下的情况,韶关交警京珠高速大队与省高速公路京珠北分公司根据《京珠北抗冰雪灾害应急预案》,迅速启动三级预案积极应对:一是增加路面巡逻警力,加强巡逻密度,拉响警报,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保持车距;二是在易结冰的高寒路段安排警力定点监控,强化路面监控,第一时间掌握路面结冰实况;三是长下坡路段摆设警示牌,设置交通控制点随时准备实施交通管制,控制南北行车流;四是迅速通知京珠北分公司安排养护工作人员做好实施撒盐除冰的准备工作。
  截至昨日5时许,京珠北云岩段地表气温回升,三级预案解除。
  交通事故导致拥堵6小时
  1日晚23时26分,位于京珠高速韶关南段北行1978公里处,发生货车追尾事故,造成一名驾驶员被困。由于该路段在同一时段连续发生两起交通事故,道路一度拥堵。笔者了解到,集装箱货车事故现场清理难度大,到昨天早上才清理完毕,北行交通恢复缓慢通行。据消防官兵介绍,事故前后造成高速公路交通拥堵达6小时。
  昨日上午,读者向本报报料称,在京珠高速韶关乳源段出现长时间的交通拥堵。笔者从韶关交警京珠高速大队了解到,该路段正处于全封闭施工状态,须对高速公路车辆进行分流,但由于一部分大货车司机不肯将车辆驶入地方公路,造成高速公路路面一度拥堵。
单选投票, 共有 91 人参与投票
78.02% (71)
2. &不知道
21.98% (2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p id="rate_487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顶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43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顶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06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不满意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93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顶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94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踩 -2
不满意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07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不满意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32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满意 +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90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顶 + 2
" class="mtn mbn">
中尉, 积分 77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 积分
韶关人表示长这么大还没看过雪
上校, 积分 133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61 积分
俺LP老家附近
<p id="rate_494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踩 -2
不满意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07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踩 -2
不满意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6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踩 -2
" class="mtn mbn">
上校, 积分 133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61 积分
韶关人表示长这么大还没看过雪
粤F 发表于
一般是南岭以北才会下雪
<p id="rate_494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不满意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6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踩 -2
" class="mtn mbn">
不管是韶关还是‘前连县’,不霜冻最重要!
下士, 积分 3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 积分
我也不知道!
中尉, 积分 57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6 积分
广东有下雪的地方吗?*
还以为lz说的是连县
中校, 积分 474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08 积分
这个冬天己太冷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现在才11月中,北方就开始大面积下雪,天气比前几年都冷,今年的冬天是不是很冷啊?有什么科学依据没?_百度知道
现在才11月中,北方就开始大面积下雪,天气比前几年都冷,今年的冬天是不是很冷啊?有什么科学依据没?
提问者采纳
根据北极涛动理论,全球气温变化就像翘翘板,当极地、高纬度地区的气压低于平均气压时,中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就会升高;反之,当极地、高纬度地区的气压高于平均气压时,会将更多的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就会降低。北极海冰融化导致高纬度地区气压升高,就会把原来聚集在这里的冷空气挤压出来,这些被挤压出来的冷空气就会向北美和欧亚大陆伸展,也会给中国带来降温。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根据我的感觉今年要超过历年的最低温度因为今年的温度变化很不寻常连个规律也没有
今年是日谁知道会怎么样那
天气异常。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里的冬天不下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