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以后我国的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汉代文学面貌怎样产生_百度知道
汉代文学面貌怎样产生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两汉历时四百余年。其间虽经历了王莽后期以及汉末的动乱,但在大多数时间里,国家是统一强盛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汉朝以辽阔的疆域,雄张的国力出现于世界的东方,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基础。汉代文学带有鲜明的大一统时代的特点。先秦文学中那种明显的地域差别消失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更块的速度互相融合。汉初,楚辞由南方传到中原地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它把楚文化中热烈的浪漫精神带到了北方,给汉代文学注入了蓬勃生机。两汉都曾大量采集民歌俗曲,范围之广,遍及四方,这也是大一统局面下才能出现的盛举。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强劲的气势和激情以及浑厚朴拙、奇肆雄健的审美特征。汉代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繁荣和追求娱乐、喜爱歌舞的风气,导致通俗歌曲和汉赋的盛行。造纸术的发明更是为书面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局面下,统治者大规模地进行文化建设,搜集和整理图书。例如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写成《史记》一书,正是当时大规模进行文化建设的产物。  关于汉代文化对文学的影响,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汉武帝时开始从两个方面提倡经学:一是确立儒家思想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据《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张仪、苏秦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王先谦认为当在建元元年)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一建议得到了汉武帝认可。此后儒家学说被作为施政和言行的准则。二是建立制度和机构,培养选拔通经之士。建元五年(前136年),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为博士设弟子五十名,复其身,一年,经考试合格者,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其他官吏升迁亦以通经为标准。公孙弘以儒学由布衣而为丞相,封平津侯,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述举措使经学超越了一般的学术研究而成为政治运作的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提倡经学,儒家的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信奉的思想,这对于改良社会政治、维系社会的稳定乃至形成全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用政治的力量把某种学说定于一尊,又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以经学取士在全社会形成了读经和重视文化的风气,官吏队伍的成份大大改观,从此“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汉书•儒林传〉)。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文学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有相当多的士人为利禄而皓首穷经,造成精神的麻木和艺术创造力的枯萎。此外,经学思想、经学的阐释和授受方式以及经学取士制度,都对文人的思想、生活、士林风尚以及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百年间,两汉的政治与思想文化几经变迁,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西汉建立之初,民生凋弊,百废待兴。统治者采取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休养生息。这时的思想文化较为自由,游士之风尚存。论说散文和辞赋在这种背景下繁荣起来。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实力达到强盛的顶点。汉武帝以此为凭借,外征四夷,开疆拓土,对内采取措施加强国家的统一,又大力进行文化建设。这是中华民族空前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材辈出、群星灿烂的时期。文学创作在此时也盛况空前,并且呈现出恢宏开阔的时代气象。武帝之后的昭、宣两朝,注意缓解武帝时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政治较为稳定。另外,武、昭、宣三朝虽提倡儒学,但并未禁绝百家之说,特别是统治者采取“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略,各种思想学说仍有发展的空间。元帝以后,政治开始走下坡路,皇帝腐败,外戚专权,最终导致了王莽代汉。这时的皇帝以及王莽都喜爱经学,儒家学说真正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因此也就引发了经学自身的僵化迷信风气,今古文经学的争端也在此时出现了。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面前,一些经学之士以儒家经典为谏书,向当权者进言;相当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以儒家理想进行改制的王莽身上。王莽改制的失败断送了他的新朝,也使儒士们的理想彻底破灭了。在文学方面,除了刘向、扬雄等少数作家,这一时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东汉光武、明、章三朝,国家恢复了安定,经济得以发展。这几个皇帝都大力提倡经学,重视文治教化。光武帝平定天下,未及下车,先访儒雅。明帝完善了太学、辟雍等设施,并亲自为诸生讲经。章帝时大会群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在这种情况下,“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班固《东都赋》),儒风大炽。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社会上崇尚名节,士风谨固。同时,经学与文学的结合日益紧密,经学之士往往能文,文学之士大都通经。重德和颂上成为文学创作的鲜明倾向,与之相关的文体如辞赋、传记、颂、诔、铭等得到长足的发展,其风格则雍容舒缓、典雅奥博。东汉中叶以后,朝政日衰,外戚、宦官轮流专政。经学风气也发生变化,经学之士疏于章句而“但以浮华相尚”。所谓“浮华”,一方面是指经学之士于读经之外进行广泛的交游议论,最终发展成为汉末“党人”的清议;一方面是指经学之士不守章句而博览旁通,在思想行为上不拘守儒者之节。这一切导致了激扬名声、慷慨任气的士风,也促成文人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崇尚个性、自然通脱,追求娱乐,爱好艺文成为时尚。桓、灵之际的“党锢之祸”摧垮了士人的信念和东汉王朝的基石,失望、感伤、悲观的情绪弥漫了整个社会,道家的思想在士人中广泛流行。东汉的文学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深刻变化,昭示了向魏晋文学过渡的迹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汉赋,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文学观是复古保守的。从文化上看,散文,和重师法传承。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式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道家异端思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学观是创新进取的,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诗歌,以圣贤为准则、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
其他4条回答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式,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文学观是复古保守的,道家异端思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学观是创新进取的。
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政论文中名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
首先出了个有文学才华的书生贾谊,写了几篇漂亮的政论文,算不得纯粹的文学,但绝对是美文。以后晁错,董仲舒等的政论文,大体上也这样循着一个美文的路线发展。汉武帝时期文学大发展。汉武帝喜欢巡狩渔猎,才子司马相如就给他写了飘飘有凌云之气的子虚赋,上林赋,开汉朝大赋先河,自此有汉一朝都是大赋凌云。除了大赋作为汉朝文学的典型形态,司马迁写了史记,班超写了汉书,鲁迅称史记无韵之离骚,这些既是史书,也称得上文学。汉朝末期还出现五言诗,留下古诗十九首,被魏晋南北朝文人评为五言之冠冕。西汉皇帝喜欢学周朝官家采诗的手段,留下了汉乐府,因其古老淳朴,也弥足珍贵,常被后人作为典范,各种方式拿来发扬光大,比如李白,白居易就喜欢写什么新乐府。
只知道汉代的文章
而且是骈文
文学面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附答案.doc6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先秦两汉文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这个答案的号码前边打“√”) 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属于: 《易经》中的卦、爻辞; 《诗经》;甲骨卜辞 ;商代的彝器铭文 2.被鲁迅称为“古之巫书”的是 《尚书》 《山海经》 《列子》 《淮南子》 3.《诗经》中的诗 主要是各地的民歌,部分为公卿列士所作 主要是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所作 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为乐师所作 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 4.《战国策》 分国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 经刘向整理汇编,按十二国顺序,分列为三十三篇 分国记载鲁、齐、晋、郑、秦、楚、吴、越八国的史事 按鲁国十二公顺序分年记事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 《荀子?劝学》 《孟子?滕文公上》 《庄子?养生主》 《庄子?逍遥游》 6、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 贾谊 王符 仲长统 崔。 7.关于《离骚》的题义 司马迁释为“别愁”,班固释为“离忧”,王逸解为“遭忧”; 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 司马迁释为“劳商”,班固释为“别愁”,王逸解为“遭忧”; 司马迁释为“遭忧”,班固释为“劳商”,王逸解为“离忧”。 8.秦统一后的文学主要是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和诏令奏议等应用性文字; 临潼兵马俑等造型艺术和阿房宫等建筑艺术; 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陈政事疏》。 9.汉赋四大家是指 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张衡; 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它们是汉代的赋,唐代的(
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它们是汉代的赋,唐代的(
它们是汉代的赋;&nbsp,宋代的(& );& ),唐代的(&&nbsp,元代的曲,明清小说;&nbsp。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nbsp
文学常识填空
提问者采纳
(1)诗(2)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古代人民对文学形
我国古代人民对文学形式的喜爱在各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人喜欢赋,唐代流行诗,宋代人爱好词,元朝散曲很受欢迎,明清则以小说见长,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 C、政府的重视程度不 D、社会环境的影响
tjDW13TU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喜欢的汉代文学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