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家,首都华沙.世界主要煤炭生产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出口国之一是哪里

世界地理知识三百问(3)
[历史与社会学科专业网站V2012]
=上传资源帮助=
→文栏资源上传
→课件资源上传
→图片资源上传
→VIP会员申请
→常见问题
=快速充值通道=
→网银在线支付
→银行柜面支付
→邮局汇款
→支付说明
→常见问题
本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双击自动滚屏阅读]
世界地理知识三百问(3)
&&&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地理课堂 点击数:5043 更新时间: 12:49:49
41.世界有哪些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世界石油开采量在本世纪内以迅猛速度增长,1921年首次突破一亿吨大关,1950年超过5亿吨,1979年创造了31.7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近几年略有下降。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委内瑞拉,在六十年代以前的一个世纪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中心,产量经常占世界三分之二左右,号称“石油帝国”。但六十年代后,美国石油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日趋下降,而中东新兴产油区的地位日益上升。1973年波斯湾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8%,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总产量的近30%,该地区石油生产执世界牛耳的局面将长期保持下去。以国别论,1981年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是苏联(6.04亿吨),其它还有5个年产石油在一亿吨以上的国家,它们是沙特阿拉伯(4.82亿吨)、美国(4.29亿吨)、墨西哥(1.2亿吨)、委内瑞拉(1.05亿吨)和中国(1.01亿吨)。年产2,500万吨以上的国家还有英国、印尼、阿联酋、伊朗、尼日利亚、利比亚、科威特、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挪威等10国。以上16国合计产量24亿多吨,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87%。
与世界石油生产地区相对集中的特点不同,世界石油消费地区分布极广。由于石油对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石油的消费极为广泛。而由于石油生产地区的相对集中,故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需要进口石油。不过从消费量看,以美国和西欧消费量为最大,以1977年为例,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30%,西欧约占近四分之一,其它为苏联、日本等国,而世界最大石油产区中东的消费量却很小。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及其消费量的显著不平衡,造成世界石油贸易呈现出来源高度集中、销售对象分布极广的显著特点。1979年石油的国际贸易量为18.3亿吨(包括原油和石油制品),占总产量的58%,进口石油的约有140个国家,出口石油的国家却不到30个。这些出口国在地理上可分为六组,即“一大五小”:(1)波斯湾地区1979年提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55%,主要供应欧、美及亚、太地区;(2)北部非洲(包括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和突尼斯),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9%,主要运往欧洲;(3)非洲几内亚湾东岸(以尼日利亚为主,还包括加蓬、安哥拉和刚果),占世界的7%,多输往西欧、北美;(4)拉丁美洲北部(以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为主,还包括厄瓜多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占世界的10%,主要供应北美;(5)苏联,占世界的9%,大部分运往欧洲;(6)远东(以印尼为主,还包括中国、文莱和马来西亚),占世界的5%,主要供应日本。
42.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出口国和进口国有哪些?
人类对煤炭的利用历史悠久。煤炭不仅是重要能源,也是特别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炭中最重要的是无烟煤,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其次是烟煤,含碳量75~90%;再次是褐煤,含碳量60~70%;此外还有泥炭,含碳量最低,煤质最差。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据1980年资料,仅探明可采储量就达6,875亿吨(其中硬煤4,878亿吨,褐煤1,997亿吨),地质储量至少还要十几倍于此。同其它资源一样,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平衡的。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这些煤田绝大部分位于地质史上气候温暖和地壳结构活动带的低洼地区中,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其中以亚洲、北美洲最为丰富,在全球地质储量中分别占58%和30%,欧洲占8%;而南半球则数量极少。以国家论,储量最多的是苏联,约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五分之二,其次是美国,约占四分之一强,以下为中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印度、波兰、南非和民主德国。以上11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约提供世界总产量的87%和总出口量的95%。(1980年世界煤炭产量和出口量如72页表)
煤炭消费遍及各经济领域。煤炭不宜长途运输,煤炭生产国消费了大部分煤炭,因此国际贸易规模不大。近年虽发展较快,但1981年贸易量亦只达27,109万吨,仅占硬煤总产量的9.7%(褐煤发热量低,基本上没有国际贸易)。美国一向是世界主要煤炭出口国,约提供世界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次是澳利大亚、波兰、南非、苏联等。进口煤炭最多的是日本,约吸收世界煤炭总贸易量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
43.什么是“世界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世界粮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虽有了一定提高,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的绝对量仍比欧美小得多,消费水平仍很低,人均每年仅约230公斤(发达国家约为540公斤)。战前和战后初期,亚、非、拉地区是粮食净出口区,现在则变成粮食净进口区。这固然与亚、非、拉国家改变过去“饥饿输出”的不合理现象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不足。进口粮食成为他们的一项沉重负担。粮价的波动往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困难,他们不时感到帝国主义“粮食武器”的威胁。粮食不足,阻碍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却出现“过剩”现象。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余粮国家拼命争夺国外粮食市场,粮食“过剩,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遭受一定损失。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不但如此,缺粮最严重的中非、西非,每年还要向欧美出口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几十万吨花生、近百万吨可可豆等等;缺粮的亚、非、拉地区,却要生产大量农业原料和热带农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断绝外汇收入。可见,所谓“世界粮食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存在着饥荒的威胁,而在于发达国家庞大的生产能力与发展中国家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这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制度的后果尚未根除、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的结果。解决亚、非、拉粮食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生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
44.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和消费的地理特点如何?
经济作物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其产物几乎全部供销售,因此也被称为商品作物。经济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嗜好作物(有时称饮料作物)和药用作物。天然橡胶和大豆等,有时也包括在经济作物之内。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大多与粮食作物相反,粮食生产分布比较普遍,且与人口分布大体一致,而在世界粮食总产量中投入世界市场的比重较小(仅约十分之一左右),且主要粮食出口国都是发达国家。但是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则往往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尤其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仅仅是在某些温带经济作物(如甜菜、大豆和某些油料)及少数亚热带作物(如棉花、葡萄)生产方面占的比重较大,热带作物则几乎完全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所以有此特点,主要原因是这些经济作物的生长大多对自然条件有特殊要求,同时商品率很高,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特别明显,因此通过竞争逐步集中到了少数条件最有利的地区。另外许多经济作物的生产往往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不宜实行机械化,因此趋向于人口密集、劳动力便宜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除自然条件限制和劳动力昂贵及其它社会、历史等因素影响经济作物生产比重较小外,还因为他们对蔬菜、肉、乳等的消费量大,从而使很大一部分劳动力用于这些不适宜长途运输的农畜产品的生产方面。
世界经济作物产品的消费地区与生产地区相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加工工业比较发达和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吸收了较多的经济作物产品;另一方面也由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发展中国家加工自己的农产原料,而它们却把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原料经过加工后再部分出口谋利,致使它们成为农产原料的主要进口地区。
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棉花、麻类和木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棉花。棉花原产印度,喜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温带和热带季风地区最适宜生长。由于灌溉技术的进步和对棉花质量要求的提高,战后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集中,而且棉花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机械化发展又较晚,棉花经压轧去棉籽后运输成本不比棉织品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棉花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一致。世界棉花生产主要有四大地区:第一是亚洲大陆南半部,包括苏联的中亚和外高加索以及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一些西亚国家等,此区约占世界棉花产量二分之一以上;第二是美国南部;第三是拉丁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以及中美洲地区;第四是非洲,其中以埃及和苏丹长绒棉最为著名。世界棉花消费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多,除美、苏和澳大利亚棉花自给有余外,所有其它发达国家所需棉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发展中国家所产棉花则大量供应发达国家。
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有时也将大豆列为粮食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等,另外,棉籽、亚麻籽、大麻籽也是榨油原料。多年生油料植物(如油橄榄、油棕、椰子和油桐等)占次要地位。油料作物生产的地区分布与粮食作物有些类似。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有油料作物的种植,只是品种不同而已。不过,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个别油料作物的分布比较集中。世界上产油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豆、棉籽、花生等)、中国、苏联(向日葵、棉籽)和印度(芝麻、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许多油料的生产上都占重要地位:花生、芝麻各占五分之四,亚麻籽占五分之三,大麻籽占70%,油菜占三分之一,大豆占近四分之一以及100%的油棕和椰子。油料作物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西欧和日本油料产量较少,是世界最大的油料进口地区。
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和甜菜。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原产印度,后传播世界各地。八十年代初期,世界每年生产糖约9,000多万吨,其中近三分之二为蔗糖,余为甜菜糖。世界甘蔗生产绝大部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中拉丁美洲约占二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巴西、古巴、墨西哥、多米尼加和阿根廷等国;亚洲占四分之一,主要在印度、中国、菲律宾、印尼和泰国;其余则产在非洲(南非、毛里求斯等)和澳大利亚等地。有的蔗糖生产国按人口平均的产糖量很高(如古巴、毛里求斯可达500公斤以上),但消费量却很低,所产原糖主要供出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食糖总消费量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消费量约为发展中国家的三倍多。发展中国家每年净出口原糖1,000多万吨,几乎全部供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甜菜生产、消费的地理特点与甘蔗不同。它是温带作物,欧洲是甜菜最大产区,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在欧洲,由英国向东经荷兰、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一直延伸到苏联的乌克兰,以及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等,许多肥沃的平原和河谷都盛产甜菜。北美是第二个主要甜菜产区,产量约占世界的9%左右。可见甜菜糖主要生产国是发达国家,它们生产的甜菜糖主要供国内消费,而且尚供不应求,几乎所有甜菜生产国都要进口原糖。
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咖啡、可可和茶叶,除日本、苏联有少量的茶叶外,几乎全部产在发展中国家。咖啡主要产于拉丁美洲(以巴西、哥伦比亚为最多)和非洲;可可多集中在西非和巴西;茶叶则以亚洲的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为主要生产国。但是咖啡与可可的消费地则主要是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只消费了世界咖啡与可可总消费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发展中国家茶叶的消费量较咖啡、可可为大。
橡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世界人工橡胶的发展。天然橡胶在世界橡胶消耗总量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天然橡胶原产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引进到东南亚。东南亚某些地区现在是世界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其中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为最多;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产量也较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者,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其次是苏联、东欧,约占四分之一;发展中国家仅消费世界天然橡胶的十分之一。
45.海和洋有区别吗?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实海和洋不是一回事,海洋的中间部分称为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的深度大,一般在二、三千米以上,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等不受大陆影响,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全球分四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深度较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海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水温因受大陆影响而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盐度受附近大陆河流和气候的影响也较明显,水色以黄绿色较多,透明度小。海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边缘海和地中海两种类型。大洋靠近大陆的部分,被岛屿和半岛分隔开,水流交换畅通的称为边缘海,如东海、南海、日本海等;介于大陆之间的海称地中海,如地中海、加勒比海等。如果地中海伸进一个大陆内部,仅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又称为内海,如渤海、波罗的海等。
46.四大洋的一般特征如何?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是相互通联的,它们的划分大致是太平洋东以巴拿马运河和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与大西洋分界;西以马六甲海峡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最南端的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与印度分界;太平洋北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分界。大西洋东以苏伊士运河和通过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往南直抵南极大陆)与印度洋分界;北以挪威最北端的诺尔辰角,经斯匹次卑根群岛东南端、冰岛,横穿丹麦海峡至格陵兰岛南端的费尔韦尔角,沿戴维斯海峡南边,最后达拉布拉多半岛的伯韦尔港一线和北冰洋为界。四大洋一般特征的基本地理数据列表如79页表:
47.何谓大陆架、大陆坡、洋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海底的地势起伏并不亚于陆地,既有坦荡的平原,也有雄伟的山脉和深达万米多的深渊。根据海底的地形特点,可把海底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三部分。
(1)大陆架是围绕大陆和岛屿的浅海区,是陆地向海
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坡度极为平缓,海水很浅,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但宽度各地差别很大,在陆地为平原的地方,大陆架一般很宽,可达数百至一千公里,如太平洋西部、大西洋北部两岸和北冰洋的边缘;紧邻的陆地若是高原或山脉,大陆架宽仅数十公里,甚至缺失,如南美大陆西岸大陆架甚窄。全世界大陆架面积约为2,712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7.5%左右。
(2)大陆坡:即在大陆架外侧一个陡急的斜坡,它是大陆架向洋底的过渡地带,宽度20~100公里不等,总面积和大陆架相仿。大陆坡上往往有深切的峡谷地形,规模可起落数千米,超过陆地上最大的峡谷。大陆坡是大陆的边缘,故其底部才是大陆与大洋的真正分界。正是在这个分界处,地壳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而发生巨大的裂缝,出现了一系列狭长的深渊―海沟,它是洋底最深的地方。这一地带地壳至今仍在强烈活动着,多火山地震。目前大洋中已发现20多条深海沟,大部分在太平洋,深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有的超过10,000米。
(3)洋底:洋底是大洋的主体,占海洋总面积80%左右。洋底的起伏形态与陆地一样,十分复杂,但分布很有规律。在各大洋的中部,都有一条高峻脊岭,它彼此相接,全长约八万公里,贯通四大洋,统称大洋中脊。最为壮观的大西洋中脊宽达1,500~2,000公里,约占大西洋面积的三分之一,相对高度约1,000~3,000米,巍然耸立于洋底之上,呈“S”形,南北延伸。大洋中脊也是火山活动带,有火山露出水面就成为岛屿,太平洋中部就有很多这样的火山岛。大洋中脊的两侧,便是广阔的大洋盆地,海深一般有4,000~5,000米,这里分布有海岭、海峰、海台、海底高原,它们将整个大洋盆地分割成若干个海盆。海盆底部特别平坦,称为深水平原,在大洋盆地中分布面积最广。
48.什么洋流?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怎样?
海洋表层的水,以巨大的规模、相对稳定的速度,缓慢地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不断的流动,称为洋流,也叫海流。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面受长期而稳定的风向吹送形成的;此外,还与各地海水的密度、海面的高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岛屿的分布等有关。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49.什么叫暖流?什么叫寒流?
洋流按其性质可分暖流和寒流两种。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暖流流经的海区和沿海地带,一般较同纬度其它海区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海区海水温度低的称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海流皆属寒流。寒流会使流经海区和沿海地带的气温降低、降水减少。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一般属暖流性质,唯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受南极大陆及海上浮冰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属寒流性质。
50.季风洋流与西风漂流各有何特点?
季风洋流是洋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季风的影响下随着季风的变化而在一年中发生两次流向相反变化的洋流。赤道以北的印度洋最典型,它位于热带季风区,夏季半年洋流在西南季风吹送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加强了南赤道洋流;冬季半年刮东北季风,洋流作反时针方向流动,形成显著的赤道逆流。西风漂流,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西风带的海域内,因受强大的西风推动,海水自西向东连续不断的流动而形成的洋流。在南半球,因没有大陆的阻挡,西风漂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形成环流性质,称为西风环流。在北半球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
51.太平洋有什么特点?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它的面积达17,967.9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的35.3%,为海洋总面积的49.8%,比地球上陆地总面积还大五分之一。东西之间最大长度,从巴拿马到克拉地峡为19,900公里;南北之间最大长度从白令海峡到罗斯冰障为15,900公里。太平洋是世界最深的大洋,它的平均深度为4,028米,(不包括属海为4,282米)比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还要深324米。水深超过3,000米的大洋底面积占85.7%。全世界海洋中已发现深度超过10,000米的海沟有六处,全部在太平洋,其中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最深点位于北纬11度22分24秒,东经142度35分30秒,水深10,92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太平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多的大洋,整个大洋的水量为72,374.7万立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水量的53%。太平洋还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大洋,岛屿面积共44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大部分岛屿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海域,东部的岛屿既少又小。伊里安岛是太平洋中最大的岛屿,面积78.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二大岛。太平洋也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洋,大部分处于低纬地带,北部受北冰洋影响较小,所以太平洋水温较高,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为19.1℃,比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温高1.7℃。该大洋还具有较完整的环流系统。太平洋的海底地形非常复杂,高低起伏变化大,大洋中部有一系列海底山脉和海底高原及宽广的深海盆,边缘有深海沟,与周围大陆板块交接处多火山地震,称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宝库,拥有极丰富的海洋资源,鱼产量在各大洋中居首位;石油、天然气、煤等是浅海区的主要资源;深海区的锰结核尚未利用,至今仍以较快速度堆积着。太平洋在国际交通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东有巴拿马运河,西有马六甲海峡,沿岸有许多优良港湾,中部有许多岛屿可作为中继站,所以联系亚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的许多重要海、空航线都通过这里,它是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活动场所。
52.太平洋完整的洋流系统是怎样分布的?
太平洋的洋流多而复杂,形成的环流系统在各大洋中是最完整的。在盛行风系、邻近大陆的海岸轮廓、岛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赤道至南北纬40°左右的范围内,南北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环流系统。北部为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和加里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为反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这一环流系统因位于中纬度,水温较高,所以称为暖水环流系统。在北纬40°~50°以北的太平洋中又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逆时针环流,由阿拉斯加暖流(阿留申暖流)与千岛寒流(又称亲潮)组成,千岛寒流同黑潮相遇后,其中一部分东流,随同北太平洋暖流回到极地海域,形成一个水温较低的寒水环流系统。在南纬50°以南直到南极大陆的高纬地区,因无陆地阻挡,故西风漂流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形成全球性的西风环流。
53.秘鲁寒流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寒流?
秘鲁寒流又称洪堡德寒流,是寒流中最强大的一支。它始于南纬45°左右,贴近南美西海岸北流直到赤道附近,洋流长3,700~5,500公里,宽370公里以上,流速平均每小时0.9公里。在向北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加以沿岸盛行南风和东南风,表层海水向西偏离海岸,使平均深约100米的中层冷水上泛到海面,海水温度很低。年平均水温一般为14°~16℃,比周围气温低7°~10℃,使近岸洋面多云雾,日照弱。由于海水上泛带来了大量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因此秘鲁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54.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如何?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高于其它各大洋。年均温在20℃以上的洋面约占太平洋总面积的88%,其中年均温在25℃以上的面积约达35%。太平洋与其它大洋一样,其海水温度升高的热力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表层海水水温分布理应呈与纬线平行的带状分布。但由于有陆地的存在、洋流性质的不同、气压风向的不一样,使表层水温分布另有特点。从高低纬度来看,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温为25°~28℃,愈向高纬水温愈低,等温线走向基本上与纬线一致。从东西部来看,在南北纬40°间,东部等温线受寒流影响向低纬弯曲,西部等温线受暖流影响向高纬弯曲,即东部沿岸水温低于同纬度西部沿岸之海水温度;在北纬40°~60°间,东部沿岸海水等温线受暖流影响向北弯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而向南弯曲,即东部沿岸的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西部沿岸的海水温度。而且在北纬45°~50°间和南纬50°~60°间,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别密,这主要是寒暖流交汇处温差变化大的缘故。从南北太平洋来看,南太平洋表层水温要低于同纬度北太平洋表层的水温1°~2℃,这主要是海陆分布形势使北太平洋受北冰洋影响小,而南太平洋受南极影响大的缘故。从太平洋冬夏水温变化来看,太平洋西部,由于受亚洲大陆的季风和入海径流水温的影响,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冷、夏热。
55.太平洋海水盐度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70%为氯化钠,14%为氯化镁。为了表示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人们常用盐度来表示,即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物质的总量。盐度的大小取决于蒸发与降水的多少,同时与结冰、融冰、大陆径流及洋流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太平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5‰,但各个海区含盐量的多少悬殊很大。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略偏北),由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低,从西部的34.5‰降到东部的33‰;在南北副热带海域,因终年处在回归高压带控制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尤其是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更高,北半球一般在35~35.5‰,南半球一般在36~36.5‰;高纬度地区,因气温低,蒸发减弱,盐度变小,北太平洋北部在32‰以下,南太平洋南部为33.5‰。太平洋西部黄海、东海,因受大陆径流的影响,盐度小,不足34‰,而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靠近中美地峡和智利南部沿海,因降水大于蒸发,故海水盐度也低,小于33‰。总之,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之分布规律是副热带海域盐度较高,由此向赤道和两极渐低。从东部和西部海域来说,西部亚洲大陆沿海盐度较小,东部南北美洲大陆沿海凡寒流经过地区和多雨地区,盐度也较小。
56.大西洋的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南为南极洲,东南部和西南部与印度洋、太平洋相连,北与北冰洋之间也有宽阔的海域相通。总面积9,43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太平洋的一半,为世界第二大洋。整个大西洋水平轮廓具有东西狭窄,南北延伸略呈“S”状的特点。海岸线的特点是,北大西洋比较曲折复杂,多内海、海湾、岛屿和半岛;而南大西洋海岸较平直、陡峻、单调,海沟、岛屿、半岛也较少。大西洋的海底地貌,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中部有一条顺应其轮廓走向的巨大海底山脉,通称大西洋海岭。北起冰岛南延至南纬55°附近的布维岛,全长15,000公里,走向与海岸平行略呈“S”形;海岭宽度一般1,500~2,000公里,约占整个大西洋宽度的三分之一;岭脊一般距海面2,500~3,000米,有的部分突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阿森松岛、布维岛等。大西洋海岭由一系列平行岭脊组成,岭脊中轴有一宽30~40公里之断裂谷,这是大西洋逐步扩张而形成的,是新洋壳的诞生处,地壳薄弱,多火山、地震。大西洋岭脊被一系列横向断裂所错开,特别是赤道附近的罗曼奇断裂带,水深7,864米,把中脊错开1,000多公里,成为沟通大西洋东西部洋底深海盆地间的唯一通道,是南北大西洋海岭之分界线。大西洋海岭东西两侧分布着宽广的深海盆地的高地。大西洋海底地形的另一特点是大陆架面积辽阔,约62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9%,其比例之高仅次于北冰洋,远大于太平洋(占5.59%)和印度洋(占4.10%)。不列颠群岛周围大陆架最宽可达1,000多公里。
57.墨西哥湾暖流为什么特别强大?
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暖流。沿北美大陆东岸向东北流击,至北纬40°附近进入西风带开始折向东流,并呈扇形展开,称北大西洋暖。南赤道暖流因受巴西大陆之阻而分出的北支――圭亚那暖流,经墨西哥湾流出变为佛罗里达暖流,与北赤道暖流北上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组成强劲的湾流。该暖流因绕经炎热的墨西哥湾后而流出,因此规模很大,水温很高。在佛罗里达出口处宽约60~80公里,出口后加宽到150公里,深度达800米,流速每日130~150公里,表层水温度27°~28℃。湾流及北大西洋暖流所经之地水温和气温大幅度升高,在强大西风吹送下向东北可直达北极圈以北的巴伦支海,使欧洲西北部也成为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亚洲东岸和北美东岸气温要高出15°~20℃,位于北极圈以北的苏联北冰洋沿岸港口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墨西哥湾暖流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除上述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加上南赤道暖流北上的圭亚那暖流外,还有墨西哥湾接受了由信风不断赶入的暖水,使墨西哥湾成了巨大的“热蓄水库”。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强大而高温、高速的佛罗里达洋流,与从东南来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声势更大。
58.印度洋的洋流有什么独特性?
印度洋因位于印度半岛周围而得名。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总面积为7,4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洋。它与其它大洋相比,有其独有的特征。印度洋的水平轮廓,北部为大陆包围,是封闭的,南部开敞;北部海岸曲折,多海湾、海峡、岛屿和半岛,南部和东西海岸平直,少海湾、内海、岛屿和半岛。印度洋绝大部分在北纬23°以南,主体部分位于纬度较低的赤道带、热带和副热带范围内,所以有人称印度洋为热带性海洋。由于印度洋处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三个板块的交接处,故形成印度洋特殊的“入”字形中央海岭和大致沿东经90°南北走向的东印度洋海岭(或称90°海岭),使海底地貌复杂多样。印度洋北部由于印度洋和亚洲大陆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季风洋流。印度洋北部在冬季吹东北季风,使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环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自西向东流,形成顺时针环流。印度洋南部低纬度吹东南信风,中纬度吹盛行西风,形成比较稳定的逆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等组成。
59.北冰洋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冰洋位于北极周围,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海上运输来说,北冰洋航线是苏联欧洲部分与远东地区联系的捷径,从摩尔曼斯克到东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的航距为10,400公里,走此航线比绕道苏伊士运河要近13,700多公里,比绕经好望角的航线要缩短二万多公里。北冰洋在航运上的最大缺点是通航期短暂,除巴伦支海南部全年不冻外,苏联、美国和加拿大北部沿海一年仅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够通航。即使在短暂的通航期内,也必需靠破冰船开道,而且运载能力有限,船舶吨位一船为4,000~5,000吨。通过北冰洋上空的空中航线,1957年首航成功,它是东亚、北美、西欧和北欧间最短的空中通道,从日本的东京经阿拉斯加和北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航空线,比原来的航程缩短2,700公里。另外,巨大的冰盖、冰岛、冰山和浮冰虽不利于船只的行驰,但对潜艇的活动十分有利,如由于冰的遮蔽可以使潜艇摆脱飞机和侦察卫星的监视;浮冰的漂流有碍于监听设备的追踪;由于冰与冰之间的挤压和冰与水之间的冲刷而产生的噪音,使舰艇的声纳装置受到干扰等。近年来苏美两国越来越多的核潜艇在北冰洋的冰下游弋,一则说明这里的战略地位重要,二则也利用了这里的有利条件。总之,北冰洋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重要性更加突出,许多国家都加紧了在这个地区的活动,特别是美苏两国都在北冰洋沿岸地区建立了许多针对对方的、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军事基地。
60.北冰洋的海底地形有何特征?
北冰洋古称北极海或北冰海,这一名称源于希腊语“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之意。1650年荷兰地理学家瓦烈尼乌斯认定它为独立的海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上被正式命名为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海岸最曲折、岛屿众多的一个洋。总面积1,23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3.6%,体积1,700万立方公里,占海洋总体积的1.24%。北冰洋的水平轮廓近乎一半封闭性的地中海,海岸十分曲折破碎。岛屿的数量和面积仅次于太平洋居第二位,有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217.56万平方公里),加拿大的北极群岛(1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群岛。北冰洋是深度最浅、大陆架面积宽广的一个大洋,平均水深1,296米(一说1,117米),最大深度为5,449米(斯匹次卑尔据群岛北,低于北纬82°23′、东经19°31′的利特克海沟),水深不足200米的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5.8%;水深超过3,000米的面积仅占15%(其中4,000米以上的只占2.17%)。北冰洋海底地貌突出特点就是大陆架非常宽广,特别是亚欧大陆北部最宽,一般400~500公里,最宽处近1,700公里(水深50~150米),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较窄,仅20~30公里。这些大陆架大部原为陆地的一部分,第四纪冰期以后才下沉成浅海的。北冰洋海底地貌的另一特点是起伏不平,一系列海岭、海盆、海槽和海沟交错分布。北冰洋中部有一横贯的海底山岭――罗蒙诺索夫海岭,自新西伯利亚群岛经北极到埃尔斯米尔岛,全长1,800公里,宽60~200公里,高出洋底3,000米,岭脊距海面约1,000米左右。洋底山地坡度大、陡峭,有火山喷发,系构造断裂褶皱山,山脉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海岭把整个北冰洋分为两部分,面向北美洲为加拿大海盆,面向亚欧大陆的为南森海盆,两部分在海流、海水运动方向和水温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在加拿大海盆以西有一条门捷列夫海岭,长1,500公里,相对高度小,坡度平缓。在南森海盆外侧有一北冰洋中央海岭,又称南森海岭、加克利海岭或奥托?斯密特海岭,由几条平行海岭组成,自拉普帖夫海经格陵兰岛北端到冰岛接大西洋海岭。总之,对北冰洋海底地貌的了解还很不够,但已知大部为冰覆盖的北冰洋不是陆地,不是群岛,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深海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录入:angel&&&&责任编辑:angel&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 阅读说明:
◇ 本站资源仅供教师正常教学和学生学习之用,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其他用途,以免引起的侵权责任。
◇ 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如引用页面,请注明来自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 如果您发现该文章不能阅读,可在本站
请将下面的地址通知 ,并留下您的用户名,以便及时处理,谢谢!
本文(URL)地址: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联系电话:2  QQ:(须验证) QQ群:35
办公地址:杭州市余杭信达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311100
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