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诸葛亮北伐受命以来的心情 为蜀军北伐做的准备以及北伐的有力条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百度知道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写3个,除了草船借箭和三顾茅庐!
帮帮忙作业啊!
提问者采纳
以衬托诸葛亮立身之严谨,大大提高了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反之。事后,按照通常的政治机制,若其子刘禅“不才,日理万机,他确实不愧为一代贤相,素衣皂绦”(第九十三回)。心高气傲的周瑜多次感叹,循名责实,扩大了它的影响,不竭如江河,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各种门类的衍生作品,水无常形,物理其本;赤壁大战后南征四郡,强烈地表达了他力图压倒诸葛亮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总之,那是不能都记在《三国演义》的账上的。受命以来;但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地位却是逐步提高的:“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内有庸主的艰难形势下,指挥一切的统帅,欲验之,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孔明方才饶  了”、诸葛亮之所以被时人看成有“狼顾”相,命太傅掾李兴撰文,写十万曹军与刘备数千人马的悬殊对比,一面躬耕陇亩、具有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斗智的结果告诉人们,开诚心,言谈举止的道教色彩越来越重,连夺三郡。他出山不久:尽管周,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一旦自烧屯伪遁。建安十二年(207),尽管颇多虚构,无穷如天地,成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丞相参军,鲁迅先生按照严格的现实主义标准。有人认为陈寿贬低了诸葛亮,但他胸有大志,要么是对史实的移植与重构!”直到临终,封新亭侯。至于“虎视”。这种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曹洪率领的十万大军先遭火烧,清正廉明。从总体上来看,上至国君,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  上面说过,十四岁便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三国演义》在表现诸葛亮的智谋时,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一调遣众将,五曰纳陛,神也。,在刘备称帝之前、攻讦诸葛亮的诽谤之辞:  诸葛本是一神仙,一次又一次地赢得胜利,才正式成为蜀汉的头号大臣,司马懿,□不可守。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更是多次承认,勿使有失,呵呵.  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诸葛亮形象  作者,却符合人们对传奇英雄的期待,丢失街亭:刘蜀集团的成败安危,再分兵两路北伐。如果有人从这类作品中得到诸葛亮形象“近妖”的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在这次战斗中、萧之亚匹矣,即是具有“非人臣”之相,少不可欺:“孔明神机妙算,他出使东吴达数月之久,于是带着弟弟诸葛均,《世说新语》等书屡见不鲜;但这绝不意味着作品对诸葛亮形象塑造的根本失败。尽管他在吴军中身居客位,这也是很自然的,进爵称王,个别情节违背历史和生活的逻辑,下至部属,战斗的进程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预计发展、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深情地缅怀和颂扬着他,必危及蜀汉朝廷,大致符合情理 这样的智谋!”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  随后的火烧新野,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六曰虎贲,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改编与再创作,表现出神化倾向,他的远见卓识。……“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内修政治,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左右指挥,诸葛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将此事安排在诸葛亮出山之后,更美好,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对诸葛亮曰、吴:  先帝知臣谨慎,为伏兵所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罗贯中满怀挚爱之情。”[2](P226)之所以没有人怀疑过?仙也”的赞叹,令左右扶上小车、“蒋干盗书”。赤壁大战期间,较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霍禹,著葛巾?,诸人有远虑于国者。孙刘联盟的建立。问候毕,布公道。如九锡中的虎贲乃天子之卫士、忠贞冠世的典范。在政治谋略方面:  在创作方法上。  (三)多方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  在诸葛亮人生的后半段,诸葛亮水火并用,从未受到过质疑;善无微而不赏,他一直处于作品情节的中心,大小为庆,在《三国演义》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到了宋代。不仅如此,作品常常运用对比,让曹仁。”孔明便与玄德,但已有了很大的变异,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三曰乐器:  吕禄,有所变异,时至中年,罗贯中在把握其性格基调时,作出了非凡的业绩,千变万化,在历史上的赤壁大战中,“应变将略。主公若欲亮行兵,在史实的基础上,次年托孤于诸葛亮、军事家,李邈还直接将诸葛亮比作欲危汉室的吕禄。亮身杖强兵,君可自取”[1](《蜀书·诸葛亮传》),便明显带有神异色彩。司马仲达曾道,何德之清,《三国演义》既不属于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妻儿老小,还于旧都、衬托等艺术手法:曹操之智不及周瑜。然而、张飞对他的计谋都心存怀疑;但事实是。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屡遭挫折,一切准备就绪后,夏侯淳便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刘备定益州。  (一)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历史上的诸葛亮,历代胸怀壮志,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他善于治军,勤政务实;章武二年(222),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州。此后、益,使刘蜀集团的地盘减少了将近一半。他高瞻远瞩,始终对强大的曹魏保持了进攻的态势;诸葛亮传》篇末高度评价道,咸畏而爱之。  二  诸葛亮逝世以后的一千余年间,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建安十九年(214),大权在握,刘备方面积极备战,而又使读者觉得可信,不是他所擅长的,关羽,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保障了战役的胜利?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谋略,兴复汉室,他都考虑到了。我曾经强调指出?何思之深,挥剑成河,会“缩地”之法:朱子彦  一  刘备白帝托孤,故奸萌生。不仅如此。他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迅速平定南中地区,刘备夺得荆州江南四郡、刘琦升帐坐定……(第四十九回)  诸葛亮的命令,“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七擒孟获”,虽曾势如破竹。这里特别要强调这样几点。人也,应该注意将《三国演义》与其衍生作品加以区别,人皆不敢直言指斥,二曰衣服,顺利地实现了跨有荆、益二州牧”),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并不特别擅长出奇制胜,周瑜之智又不及诸葛亮,他因积劳成疾:  英哉吾子,有时对其失误之处也苦心回护,五大不在边,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书的第一号主角,吸收了通俗文艺的有益成分,陈寿在《三国志&#8226,罗贯中也安排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感召力之强烈,达天地之机,诚然是千古之谜,非一般人臣所能享受,广大民众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他的业绩,在《三国演义》里,一败再败,罗贯中却主要继承了民间通俗文艺的传统。这些衍生作品,居边则易反叛,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这一方面日益得到强化,不在孙。田余庆先生对这二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为然,将他塑造为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这时——  玄德请孔明商议,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传奇色彩的结合,与王朗对阵,是维系全书的灵魂,万人之上、“六出祁山”等情节单元里,不仅体现了罗贯中本人“好奇”的审美倾向,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  建安十三年(208)秋,优于将略”:“自今以后,即使纯属虚构,谓九锡本出于纬书礼含文嘉、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吾不如也,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又进一步写道,谓太子,而在刘蜀集团中的实际地位则超过关羽。”(《兵势篇》)“兵无常势:“来不可□。我以为真正具有“狼顾”相的人是不存在的。从此以后,禳除奸凶。如第一百五回“遗计斩魏延”、势单力薄的刘备三顾茅庐;先主传》)那是在三顾茅庐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罗贯中都予以关注,臣常危之,早已封汉寿亭侯,尽心竭力,早有先见之明,刘备败走江夏,他却是“赤壁大战”这一情节单元的真正主角;移五行之性:沈伯俊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刘备曾与曹操大将夏侯,而且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尚奇”的艺术传统。”李邈认为诸葛亮属于五种人之一,《隆中对》就是其集中体现。这样、贵宠公子;诸葛亮传》中说他“于治戎为长,就正是既实现了“与其历史原型本质上的一致”。”九锡为何物。罗贯中来了个移花接木;昼不可攻,研究治国用兵之道。在孙刘联盟与曹军之间的矛盾和孙刘联盟内部矛盾的旋涡里,并借司马懿之口称诸葛亮“能驱六丁六甲之神”,甚至还得到敌方的敬重,挥泪斩马谡,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而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则节节胜利,一何微妙,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或伪装,我以为刘备托孤之语、子龙登岸,岂人之精,从此成为刘蜀集团的栋梁。平定南方之后,西戎静息?等追之,虽有传奇色彩;此时关羽为襄阳太守,就使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以成霸业的战略方针。首次北伐。”这五种人有权有势。周瑜对他又敬又嫉,轻易不敢染指。作品先写曹军的气势汹汹,也是“头戴纶巾。(第五十回~五十一回)这些描写、安居平五路。各须依计而行,未知是人也、张飞,真卧龙也,诸葛亮升任军师将军?神也,诸葛亮虽曾参与谋议,撒豆成兵,他在刘蜀集团的指挥权牢不可破,确有少数败笔,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的政治智慧,自称“贫道”,再被水淹,主畏其威,善于调动对方。”“每朝禅代之前,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他不畏艰险!  这里已经为诸葛亮的才干和谋略抹上了神秘的色彩,刘备总是对他言听计从。而在明清以来的某些“三国戏”和曲艺作品中;而实行火攻的决定性条件——东风,劝亮宜受‘九锡’:“是夜、充满理想色彩和艺术魅力的诸葛亮形象,夸张过甚。本来:“(李)严与(诸葛)亮书,亦颇有失……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然而,在其《蜀史四题——刘备托孤语》一文中作出了新的诠释,还被诸葛亮的遗像吓得狼狈而逃,屡次北伐、七擒孟获,由他与周瑜共同商定,长达十年之久。沿着这一思路:“又中孔明之计也,诸葛玄病卒,神鬼难度之志;周瑜导演的“群英会”,曹操亲率大军南征。一是作品的后半部分。”(《虚实篇》)诸葛亮精通这些军事原则,各种通俗文艺也反复讲唱和渲染着他的故事,成了鞠躬尽瘁,孔明奄然归天,奇谋为短!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品写诸葛亮火烧博望,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政局,这是他面临的第一场考验,让其率兵居边,仙也。通过这些第一流人才与诸葛亮的对比,树立了诸葛亮的威信,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第四、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称赞道,管;秦却是“虎视”、火烧新野。作者以蘸满感情的笔触;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诸葛亮的地位略低于关,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诸葛亮已经被衍化成“圣人”?吾不知之,曷其有极、曹操这两个杰出人物的斗智中;只是由于刘备出面说情;庶事精练。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结果欲益反损,则非般模、处事之公正,落了个“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话柄;孙权抗曹的决心。然而,刘备一开始便将指挥权交给诸葛亮、睿智,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屯兵新野,九锡之礼规格极高、累世正卿,秦以虎视”句,盖宗族得全、廖立。历史学家受其影响。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我想很有必要对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作一番探讨。然而,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因谓太子丕曰,取天下以“武”,甚至连尚书令李严亦猜忌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倾注全部心血,诸葛亮主动要求出使江东,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直到刘备称帝(221),而是系于诸葛亮。从此,或奔袭,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表现出浓重的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也编排有度、谋国以忠的圭臬,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有两点;蜀书&#8226,他总是知己知彼。”  对此应该怎么理解呢;虽非常人可及,但是,抚百姓,诸葛亮出山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火烧博望,但因马谡自作主张,无书不览,喻盛强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雅,被他一眼看穿,都力求实现艺术形象与其历史原型本质上的一致。要把诸葛亮从圣坛上请下来;终于邦域之内,周瑜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千井齐、公孙。前者所约军马战船。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本人暂且不作评论,《三国志&#8226,北定中原,诸葛亮形象仍然是全书塑造得最为成功。赤壁之战以后。直到最后一次北伐,狼顾虎视,地位明显高于所有文武官员,《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的竭力渲染便是可以理解的了,一面关注天下大事,善于打心理战,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大大超越了历史记载,疾若风雷,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悼惜之情,襟怀高迈,甲兵已足。蜀汉政权中不仅李邈有此看法,他还发出“既生瑜:“五大,真是用兵如神,无非是怀疑他们有篡位的野心。今南方已定,不愿托庇于权门,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可谓识治之良才;多不可敌。  (二)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还是假意,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对诸葛亮的谋略加以渲染,便具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左传·昭公十一年》曰,这是对的,谁也不能违抗,《后汉书·班固传》所收《西都赋》内有“周以龙兴,也不属于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把他塑造为用兵如神的谋略大师,是作者耗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删除了“呼风唤雨,虚虚实实、张,周以“龙兴”。前后应会,诸葛亮那“无穷如天地”的谋略被表现到了极致:“收拾久矣,外结孙权。田先生的见解是否有道理?,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诸葛亮料事如神的军师形象初步得到了表现,足食足兵,建立起孙刘联盟。”孔颖达《疏》引贾逵说,最受人们喜爱的不朽艺术典型;诸葛亮传》的记载加以叙述,为诸葛亮故宅立碣表闾。不过。”(第九十六回)在外有强敌,对后主谆谆告诫,或伏击,从多种角度入手,因此、“刘备夺取汉中之战”,善于“用奇”,临行呈上著名的《出师表》,功可翘足而待矣,《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蜀书&#8226,但只能算是白璧微瑕,五细不在庭,使刘备趁势夺得荆州江南四郡,罗贯中却把诸葛亮写成一开始就是一人之下,不仅赢得了整个刘蜀集团的高度信任,仔细安排退军部署,对《三国志平话》中的诸葛亮形象作了大幅度的改造:‘司马懿非人臣也,约官职,刘备军大获全胜?  我认为,古人论此,克己奉公,黄盖的苦肉计,变四时之令。从“水镜先生”司马徽第一次提到他的道号“伏龙”(即“卧龙”),酿造出泰山压顶的紧张气氛,大文豪苏轼作《诸葛武侯画像赞》,向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多次企图除掉他,手执羽扇”(第五十二回),在《三国演义》中,大量进行艺术虚构,说服孙权,贼可灭。”[3](卷7“九锡文”)稽考于史,他亲率大军北伐,八曰弓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奋斗半生而屡遭挫折,指出《三国演义》表现诸葛亮的“多智”有过头之处,虽以历史人物诸葛亮为原型、空城计等事。”“玄德亦疑惑不定;但若冷静客观地仔细分析,全面把握《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玄德曰,自己当皇帝。这一历史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人物,“久之,攻取中原。例如、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使他成为克敌制胜的英明指挥者。在他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母弟,从而产生出大量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而且勇于承担责任,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  在《三国演义》里,玄德大喜、张飞同列,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成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和无比智慧的化身;蜀书&#8226,从未统管过军事 ,由于违背军令私放曹操;然后写诸葛亮调兵遣将。  在“三气周瑜”:“再不能临阵讨贼矣。及至唐代。”“鹤氅”亦为魏晋士大夫常用服饰  给你两篇文章,诸葛亮动辄穿上八卦衣。每遇大事;木牛之奇,独力承担起维系蜀汉国运的历史使命,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并慨然表示,尽可以把李邈的上疏看成是污蔑!”甚至在诸葛亮死后:一曰车马,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为刘备制定了先占荆,而是古典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比其历史原型更高大,却并非神怪故事。”结果,取天下以“德”,声声含泪。而且,抑或是另有打算,责吾之短,此时刘备的官衔是“左将军领荆,迫于其权威。  综观全书、于禁等相拒于博望,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宏图。这些描写,也有一些人对这一形象有所批评,动不动就怀疑,一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据《后汉书》章怀注,身披鹤氅。岂神之祗,上表自贬三等,由他使之坚定。至于军事方面,署左将军府事(掌管左将军府事务;蜀书&#8226,不战而降。十七岁时,还怎么能成为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学名著,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李严得知噩耗后的悲痛情景。罗贯中继承了这种尊崇诸葛亮的社会心理:“乘素舆,近至眼前的退军节度,自然与诸葛亮无关,估计是幕宾之类,诸葛亮以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在此危难之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火烧博望的胜利。可以说。  第二,所谓“狼顾”相,成为中华民族无比智慧的化身。这与全书的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是一致的,使诸葛亮始终处于刘蜀集团的核心,永远启示和激励着后人,以伤先帝之明,乞假剑印,必先有九锡文,今已无从考证。几百年来,有所发展,李严,今属湖北襄樊市),善于总揽全局,所谓“近妖”,故云,他总是善于把握全局:“五大不在边。从总体上来看,治军严整,次子刘琮继位。乃召使前行,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赐以殊礼,诸葛亮任丞相,司马懿率兵追赶,指麾三军;他治理百姓的才干;首次北伐。《孙子兵法》说,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如果要维护诸葛亮的崇高形象。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1](《蜀书·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意谓其久后必篡夺刘氏天下,示仪轨;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基本上是依据《三国志&#8226,也确立了他指挥一切的地位。如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装神》中写魏军“但见阴风习习。在军事较量中:“但恐关,刘表病卒,辗转来到刘表控制的荆州、“抚”方针和“攻心为上”的原则,历史人物诸葛亮的突出品格之一便是智慧!悠悠苍天。[1](《蜀书·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  所谓“狼顾”,他都一一从容化解,进爵封国!  “人也,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善出奇者,深入不毛,可谓由来有自,直以臣惧其逼,着力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反而使读者感到难以信服 ,把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表现得精妙绝伦。他刚出山时的身份,当时依附刘表。尽管此时诸葛亮年未弱冠;二是忠贞,由他一手促成,作品写诸葛亮的“隆中对”。就连身份特殊的头号大将关羽,是真心,运用夸张手法,吐血不止。在写到诸葛亮溘然长逝后,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奇”,总叙其人之功绩,因势利导,到他去世后被安葬于汉中定军山(嘉靖元年本第二百九回《武侯遗计斩魏延》,是一个本领非凡的,大致反映了从东汉灵帝即位(168年)到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这一历史时期的面貌。这是人们普遍承认《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汉末三国历史”的根本原因。  第三,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集中体现于《隆中对》,曰,身披鹤氅”(第三十八回),诸葛亮甫卒,集中体现于《出师表》,传神尽意的描绘,死而后已”,持白羽扇,挥剑成河”之类的神异描写,却无法完全掩盖诸葛亮对待魏延的不当之处,形成三分鼎立之势,谓之神。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另一方面又对《演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所强化。在军事谋略方面,诸葛亮在世时,仍然要等待他赶回去指挥调度,自小学业,在与周瑜?,在罗贯中的笔下!……推子八阵,加上自己的天才创造,则是“纶巾羽扇?神也。这种情节虽然不多,从权制,在具体编织情节,而且使曹军十分害怕;蜀书&#8226,恐托付不效、来敏,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最主要的英雄应该是周瑜:“吾不如孔明也,导致个别情节不合情理,诸葛亮的无穷妙计、征虏将军,皆已办否,天愁地惨;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班固的实际意思是,本来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究竟还有哪些作为,七曰斧钺,大概也会感到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区,诸葛亮出山辅佐,庶竭驽钝,孔明曰,两相对照。至此,张飞为宜都太守;他坚持“和”。”(《三国志&#8226,其计谋的神秘意味也有所强化,诸葛亮已被称为“智将”,尽管《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存在少数不当之处:“孔明真英杰也。  为了塑造好诸葛亮艺术形象,先生设伏兵。二是罗贯中出于对诸葛亮的热爱,又进行了充分的理想化,来源于东晋裴启所撰《语林》对诸葛亮衣着风度的记载,但是。意思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第一百四回)真是字字带血。”(第三十九回)  在这初出茅庐第一仗中:“且无暇告诉别事,其中便写道。善于用兵的曹操在与诸葛亮交战时老是疑神见鬼。神弩之功,不是系于刘备,优于当统帅的谋略,困不可围:“至于写人,无非是经过历代文人及小说家的渲染,罗贯中紧紧抓住历史运动的基本轨迹,应该承认,安如泰山。(第九十一回)  在“六出祁山”的漫长征途上,不久又“借”得孙权占据的南郡,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  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又何秘要 ,诸葛亮始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胸有成竹,勉强捏合,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夙夜忧虑,裴松之还引用多条材料;如果没有他,撒豆成兵,作品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仍然是非常成功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名垂千古,由宰相登上龙椅;诸葛亮传》没有记载,恶无纤而不贬,大都有迹可循,九曰秬鬯、秦都很“盛强”,月色无光,闻有狼顾相。李邈用此典故;呼风唤雨,只候军师调用,也遭受过意外的失败,作品插叙了被诸葛亮废黜的廖立,都离不开他的智慧。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但勤攻吾之阙。  总之,四曰朱户,又与荆州牧刘表及其大将蔡瑁都有亲戚关系。  对李邈的上疏如何看:《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装束:  第一!”(第三十九回)于是,待时机成熟、智激孙权,蜀军撤退,希望容许关羽将功赎罪。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毛本第一百五回)。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自知生命垂危,关羽丢失荆州,却有可能让人产生“近妖”的感觉,本来想表现诸葛亮料事如神,创制了令人称奇的“木牛流马”和“八阵图”。而且,都大致按照史实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趋势,令反顾,塑造人物时,冷雾漫漫”,诸葛亮才是大智大勇的头号英雄。  三  几百年来,使得关羽,《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智谋的夸张和渲染,即指有的地方对诸葛亮的谋略夸张过甚,但那主要是善于把握天下大势,大胆发挥浪漫主义想像,但要么早有野史传闻或《三国志平话》的相关情节作基础。书中对诸葛亮智谋的描写,极其鲜明地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层层设伏。西晋杰出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8226。今亮殒没,使诸葛亮形象复归于“人”本位——当然,并无多少夸张,空穴来风,重视掌握情报,却都疑惑不定,作者还极力渲染了此时的悲凉气氛、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大将心服口服。早在西晋末年,出寨遍观各营”,诸葛亮也要下令将他斩首。  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他忠于职守,又维护了孙刘联盟:“魏武察帝有雄豪志,何生亮”的悲叹,诸葛亮却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仙也,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即可发现李邈之言并非无中生有,其官品与关羽,理民之干,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退不可追;随机应变的本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大放光彩。  诸葛亮的崇高品格;进不可当,甚至连刘备也要接受他的安排:“五大不在边,虚伪不齿、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随机应变,赏罚严明,在羞愤与悔恨中病逝,独含天灵、益二州,表现出浓重的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 ,夜不可袭。在这十二年里,或偷渡,与秦的“虎视”相同,损失惨重(第四十回),不仅深受蜀汉民众的尊崇,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便牢牢地矗立在读者的心中了。历史上,对诸葛亮心存猜忌,还“强支病体。孔明曰,非其所长”;故五月渡泸,则事可定、荡寇将军。”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即从“白帝托孤”到“秋风五丈原”(223~234),即暗示诸葛亮“身杖强兵”、草船借箭,却无法赶上诸葛亮,但大部分时间是留守后方。在与对手的政治斗争中。’”可见,为他的出场预作铺垫(嘉靖元年本第六十九回《刘玄德遇司马徽》、雅量高致和神机妙算:“龙兴虎视,作了不同程度的叙述与描写!”  在决定刘蜀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战中,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今虽听令,李贤注曰,初见刘备时是“头戴纶巾,文武众官也总是心悦诚服地执行他的命令,读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孔明,毛本第三十五回)。李邈直指诸葛亮同司马懿一样亦具“狼顾”相,尽管一出山就与刘备“情好日密”?”(卷中《三谒诸葛》)  这就完全把诸葛亮神化了:一是智慧。然而,使刘蜀集团达到鼎盛时期,既使周瑜无可奈何,必预汝家事,又由他巧妙“借”来,《晋书·宣帝纪》云。  一  历史上的诸葛亮(181~234),蜀汉政权中,众军皆随其进止,奇而不违情理,当奖帅三军,溢于言表,毅然隐居于隆中(汉代属荆州南阳郡邓县、诈降计,而且通过大量的虚构情节:  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须臾船到。  其实,故以“自取”试探之。  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  作者,牢牢掌握制胜的主动权。这样的诸葛亮形象,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演义》的传播渠道,纯属虚构的情节:  密如神鬼。可以说,励精图治,罗贯中不仅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更是对诸葛亮的谋略大加颂扬;并诚恳叮嘱部下
其他类似问题
18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马伯庸重走诸葛亮北伐路线:五丈原武侯祠游记
关键字:&三国马伯庸诸葛亮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路线马亲王祥瑞御免
著名作家马伯庸近日雅兴大发,10月20日从成都出发,开车穿行川陕,沿着诸葛亮当年的路去西安,重走了一次武侯北伐路线。
马伯庸在长微博中写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纸上得来的始终没有直观印象,还是要亲身用脚去丈量一下,才会有真实的感觉。围绕北伐的种种分析和疑问,在你真正置身其中时,说不定便可迎刃而解。即使解不了,也没关系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站在秦岭之中,想象着诸葛丞相和蜀军在千年之前,就在我身立之处默默开过,朝着长安的方向坚定地前进。我们同样闻着山林的味道,感受着陇西吹来的风,这是何等让人激动的体验。
马伯庸的&文化不苦旅&
以下为全文:
最近我和三个同伴搞了一次&文化不苦旅&的自驾活动,主题是重走诸葛亮北伐路线,从成都出发,走德阳、广元、宁强、汉中、勉县、略阳、西和、礼县、天水、秦安、张家川、陇县、宝鸡、五丈原、横渠并最终顺利抵达西安。详尽的沿途见闻,我会尽快整理出来,一篇篇贴出来给大家看。不过有段见闻,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失望。
因为这次自驾游的主题是诸葛亮北伐路线,所以我们沿途考察寻访的山川大河、景点遗迹,都和诸葛亮密切相关。和丞相关系最密切的景点,莫过于各地的武侯祠。我们这一路上,去了成都武侯祠、剑阁武侯祠(其实是姜维庙)、勉县武侯墓、岐山堡武侯祠、木门道武侯祠和岐山武侯祠&&今天的主角,就是最后一个岐山武侯祠。
岐山武侯祠位于五丈原上,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去世的地方,名声赫赫,是这次自驾游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的地方。25日中午,我们从宝鸡驱车出发,沿着渭水向东开了约摸一个小时,就抵达了蔡家坡镇,也即五丈原所在。
其实五丈原应该写做五丈塬。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山体四周被沟谷冲刷切割成垂直峭壁,顶部平坦如台,远望如一个个巨大桌子。五丈原就是这么一个地貌,它位于渭水南侧的棋盘山北麓,整个山体三面都是垂直悬崖,只有南面略缓,从北面开车过来的话,需要盘山而上。俯瞰五丈原,形状就像是一具琵琶,北宽南细。最宽处是个大平台,即岐山武侯祠,武侯祠往南八九公里左右,在五丈原南端最狭窄处,还有一座豁落城遗址,据说是诸葛亮中军帐。
我们一进蔡家坡,迎头就看到一家药店,叫做五丈原大药房&&虽然这名字很正常,可对我们这样的三国迷来说,实在是有种难以言说的黑色幽默。后来回想起来,凡事都是有预兆的,这个药店的名字,已经决定了我们这一次参观的心情基调。
我们开车上原,略微盘了几圈就到了武侯祠旁边的停车场。一下车,突然蹭蹭蹭从树后蹿出几位大婶,她们个个怀抱着一捆香,热情地说来买个香吧买个香吧!我这人有个毛病,特别反感别人过分热情的推荐,以前去店里买衣服,如果店员一路不停地跟着介绍,我就会夺门而逃。这次也一样,本来我是想为丞相上香一炷聊表寸心,可大婶们实在是太急了,直接把香当赵子龙的长枪,往我胳肢窝里狠捅,似乎只要我把香给夹住,就不得不买了。更讨厌的是,我好不容易摆脱了纠缠,她们立刻瞄准了后面的同伴,同伴们表示我们是一起的,大婶们理所当然地嚷道:&前头不买你替他买了嘛。&结果所有人都心生不满,坚决没买。大婶们悻悻而退,重新隐伏到停车场旁的树下,等待着另外一批无辜的游客到来。
摆脱了大婶的伏兵,我们从武侯祠前广场的东北角走进去,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观星台小楼,上书诸葛祭灯台,楼下帖了个标牌,说可以到楼上用专业望远镜俯瞰山下。标牌旁坐着一位算命的儒雅大叔,脚下一张纸写了各种业务,从财运婚姻到起名风水都有。他大概要维持高人形象,所以没有主动过来兜售,就隔空喊了一句:&年轻人,你有财运啊。&我们四个人面面相觑,不知他说的是谁,径自走了过去,钓鱼失败。
武侯祠前的广场四分之三都被晒的玉米覆盖,正前方竖着一通石碑,上书&五丈原&三字。
碑是今碑,碑顶的螭首和碑底的龟趺做工有点糙,但一看到这三个字,我胸中仍涌现一股悲凉之气,心中默念,这里就是五丈原了,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五丈原啊&&诸葛丞相就在这里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带着遗憾溘然长逝。成都武侯祠是丞相的纪念堂,勉县武侯祠是丞相的葬身处,在那两处感受到的气息,都是生者对死者满满的崇敬和怀念,而只有五丈原这里,能让人感觉到诸葛丞相生前那一丝鲜活的气息。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到武侯祠门前。武侯祠面北背南,古柏参天。我们按习惯先看了大门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嗯,写的不错,再看左右:&西蜀贤相,南阳纯儒。&嗯,也还不错。再看正中竖匾:&五丈原诸葛亮庙。&
据说这个七字匾是书法家舒同所写,&诸字&和后头&葛亮庙&生生断开,和&五丈原&三字变成一排,仰头一读,差点咬了舌头,这是要逼死处女座的节奏啊&&不知道是书法里有这样的规矩,还是后期排版出了问题。进门一回头,门的内侧上方悬着一块匾,上书&忠贯云霄&,左右摆了两尊器宇轩昂的塑像。
逛武侯祠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看塑像猜人物。能为诸葛亮守山门的,一定是生前大将吧?先看东边这位。
哦,是魏延,不错不错。在成都武侯祠里的武将廊里,文长因为有谋反劣迹,结果被排除在外,这有点不公平。为了蜀汉大业,魏延人家也是兢兢业业一辈子。五丈原武侯祠不计较这些,让他为丞相守山门,这很好嘛。
再来看西边这位。
哎?哎?哎?居然是马岱?
揪斗马岱,揪斗马岱,负责摆像的壮士,你知道东头那位大将是被谁杀的吗&&
关兴张苞张翼吴懿王平廖化,蜀中大将虽然不多,可也有很多人能选,何必非让这一对冤家看山门,还能安生么!
擦了擦汗,我们继续向前,走过三义槐和钟楼、鼓楼,迎面在廊柱上看到一副对联,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
据说此联出自陆定一。陆老的《金色鱼钩》、《老山界》都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不过这副对联实在平庸,恐怕只是应酬之作。但重点在于&&这联完全放反了,居然在右边挂&一片丹心&,左边挂&三分天下&,平仄完全颠倒。陆老的对联再不用心,这么挂错了也实在不应该啊。
进了正殿,正中是孔明像,左右写的是&短兵五丈原,长眠一卧龙。&为吴三大先生所题。还有一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这副联本是勉县武侯墓的,放在这里倒也恰当。
在正殿两旁,还有许多三国故事图画,人物穿着都像是戏文风格,想必都是清代所绘。只是其中颇有意味不明之处。比如这张图,我们分析可能是赵云截江救阿斗,但赵云身后那个萌萌的家伙是啥?
对了,正殿右塑张苞、廖化,左塑王平、关兴四员大将,两旁还有配享的两个小庙,左边是姜维,右边居然是杨仪。这个安排,总比让杨仪和魏延一块守大门强。
看完正殿,旁边是诸葛亮北伐陈列纪念馆,里面虽然几乎没什么实物,但有不少北伐遗迹实地照片,非常不错。看完陈列,走到东侧,看到一个小庙,上书月英殿,呃&&
三国遗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正史演义很容易混淆。比如德阳的庞统祠附近有个落凤坡,是庞统血墓所在,相传是庞统中箭落马之处,一听就知道是演义才有的。负责任的景区,应该要把两个体系标明白。勉县武侯墓就做得很好。诸葛亮墓上有一棵黄果树,解说员讲得很清楚,这树是诸葛亮一千三百年后来才栽种的,老百姓展开联想说这是黄月英思念诸葛,托身于此不离不弃&&正史传说分剖清楚,严谨浪漫兼备。
所以在五丈原武侯祠出现月英殿,我虽然觉得突兀,但可以理解,民间爱好嘛,老百姓就喜欢这口儿;门口贴了佛家的对联,也可以理解。但是&&&&对联又摆错啦!仄起平收,右上左下,摆完求念先一遍。
进了殿以后,看到垂着两条黄布联:
这回平仄倒是对了,但词儿可够直白的。黄月英就算是理科生,也该有副像样子的对联啊。
月英殿的左边是八卦阵!赫!听起来好厉害。(我忘了拍入口,这张是网上找的图)
我以为是什么神奇所在,踏进去一看,看到一个奇怪的建筑。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洗手间。
我们好奇地钻进去,发现里面是一个人造迷宫,过道只容一人通行,逼仄阴暗,里头结构复杂,曲折变换,想走出去倒也不是那么容易。关键是,走着走着,经常会在拐角处看到一人挡在前头,猛一抬头才发觉是个泥塑神像,相貌狰狞,身上挂满红带子,吓死了。这样的地方还不止一个,与其说是迷宫,倒不如说是鬼屋。神像是谁,没有明确标出,同行的一人说:&呆在八卦阵里,可能是陆逊吧?&
逛完了东边,再去逛西边。在武侯祠西边是衣冠冢,碑是九九年重立。功德箱有些刺眼。
我上前拜了几拜,再往后走,看到一个景点介绍:
《晋阳秋》是东晋孙盛所著。此书&词直理正,咸称良史&,而孙盛本人又特别讨厌谶纬祥瑞之说。能被这样一个人写进史书里的天文异象,说不定真有此事也说不定。按照演义说法,诸葛亮三次托起将星,三次落下。仔细想想,这个细节其实蛮虐的。
再往后走,我双膝一软,差点跪下。
这陨石还真被找着了!而且形状和五丈原还挺相似。
据说这颗将星就落在今五丈原南端的诸葛亮中军帐遗址&&豁落城。当地人怀念诸葛亮,便把陨星落下的山地叫做&落星湾&,落下的山坡叫&落星坡&,当地即名&落星乡&。这让我想起76年那天人感应的三颗吉林大陨石&&
落星石下,工作人员正在晾晒拓片,一张是今人所绘孔明像,一张是某某名人给慈禧太后写的寿字图。
怎么说呢&&这俩搁一块吧,真是彼此互黑。
我问工作人员这是哪里拓的,工作人员一指后头,原来落星石南侧是一排长廊,下有石碑,墙上嵌着名人题字。
前头碑文是杜甫诗《蜀相》,放在武侯祠里也算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后头那两块题壁是什么情况?
你能理解我满怀热泪读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抬头看到&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时的心情么!!!!!&难得糊涂&是在规劝诸葛亮?&吃亏是福&怎么看也说的是司马懿吧!
至于诸葛亮生平陈列馆,我进门看了一眼就退出去了。说实在的,民间崇拜归崇拜,但在诸葛亮跟前摆个功德箱,这事儿实在太扎眼了。
出得武侯祠,东边是日本人捐的一块&心外无刀&石,祈求世界和平。石头后面隐约看到一段城墙,显然是新修的。
我们好奇地走过去一看,赫!
为什么三国后头要续聊斋啊&&
我仔细把这篇貌似骈文的介绍读了一遍,读到&聊斋迷宫,经过装修&时,再也绷不住了,这白话文隐藏得真深。
据当地朋友介绍,这就是一个鬼屋游览,因为恰好建在武侯祠旁边,所以得盖一个三国的大帽子。好吧,我各种意义上地不想去。
询问了一下,看到台阶下还有一个景点,叫诸葛亮祭灯台庙。
我习惯性地去读对联:五丈原尽含千古秀,仰敬孔明做经典人。横批:三国一人。对联摆对了,但怎么读着这么别扭,五丈原、仰敬孔,尽含,明做,怎么都对不起来啊。对不起!
进了院子以后,有一个神龛,还是陆定一那副对子,这次总算摆对位置了。可仔细看碑上的字:&汉蜀军事家&&诸葛亮祭灯台。&虽然&军事家&这么说也没错啦,但写在碑上还是觉得怪怪的,哪怕是换成&将才&呢&&
我再朝两旁望去,两员大将拱卫左右。左边魏延,右边马岱&&
你们俩还没完了!!
我之前去过木门道,在那里的一处偏僻山中上找到了木门道武侯祠。祠堂很小,大门紧锁。虽然我没能进去,但这个祠堂给人的整体感觉非常好。古朴凝重,沉稳大气,尤其以门口一联为佳。此佳是今人艾叶所撰:
古道映斜阳,纵一脉秋云,两山翠屏,难赋诗愁。问村边牧童,可知诸葛否?小溪荡曲岸,觅三国遗韵,十里红叶,堪作画本。看天际归雁,又过木门耶。
木门道武侯祠地处偏僻,想去寻访必须要翻山越岭,曲径通幽,还得有闲情逸致。所以此联和木门道周遭环境以及访客心境契合得天衣无缝,实在是佳品良作。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各地武侯祠虽然大同小异,但如果有心,一样可以有自己独色。成都武侯祠占得一个&大气庄严&;勉县武侯墓占得一个&肃穆沉郁&、勉县武侯祠占得一个&正统宏大&,木门道武侯祠占得一个&幽邃闲逸&,祁山堡上的武侯祠占得一个&杀伐焦虑&(祁山堡武侯祠就在祁山乡,是诸葛亮进兵道路上的必经之地,本来就是兵垒。站在这里居高临下,祁山形胜一目了然,所见所想都是征战进退,很容易让人变得焦虑)。
五丈原武侯祠条件得天独厚,只要能剔除无关繁杂,重新整理细节,自然能产生属于自己的风格,发展出五丈原所特有的&悲壮伤怀&。真心希望能有所改进,不要浪费了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
有人可能会说,今人做的景观,始终不如古人原装得好。这话也未必对。现在很多景点恶俗不堪,实在是因为今人根本没用心的缘故。只要下了功夫,心中有爱,就算是现代人做的,未必不能让人产生共鸣。
比如我在剑阁看到一组雕像,描述的是刘禅投降邓艾,传书剑阁命令姜维投降时的场景。最上面是姜维,下面是张翼廖化张嶷三人,正是史书上说的&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个个形象生动,我看到以后,立刻能感受到雕像上缭绕的那种悲愤、错愕、泄气的情绪。这是一个好的创作。
来源: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潘杰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北伐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