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用到3分20秒吃完4公斤炒面、斤、两这些中国传统的

不知道也很正常
  有意思
  常识应该知道的,楼主是正确的
  这个很正常啊~常识是相对于大部分人、一般人来讲的,剩下那部分人不知道难道就不是人啦?平常不用斤两作单位,没有环境刺激,好多人还以为“青”是绿色呢,都说彩虹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怎么没人震惊一下彩虹里有两个“绿色”啊! 所以如果我说“青”是深蓝色是不是也要震倒一大片啊??不要太自以为是了,人啊,要谦虚才不会招人烦!
  @mzczq-05 16:59:18  天涯的S B挺多的 S B得还挺有理的  还有那个喊一钱=5克的S B一个  以前一斤=16两 一两=10钱 一钱也就是31.25克  不懂就上百度 别把无知当资本  -----------------------------  我反复查了一钱等于5克啊,你怎么老叫31.25克,我看你才是SB一个,叫叫你个鸟叫啊,真看不下去!
  @mzczq-05 16:59:18  天涯的S B挺多的 S B得还挺有理的  还有那个喊一钱=5克的S B一个  以前一斤=16两 一两=10钱 一钱也就是31.25克  不懂就上百度 别把无知当资本  -----------------------------  @yu1-05-09 10:46:51  我反复查了一钱等于5克啊,你怎么老叫31.25克,我看你才是SB一个,叫叫你个鸟叫啊,真看不下去!   -----------------------------  就算按你说的以前一斤16两,那一钱是3.125克啊,真是SB还在那大声叫,有病!
  这个就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产物……我还见过大学生不知道现胡
锦 涛是什么人的呢
  我也来个问题,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不准百度
  这个我都见怪不怪了,基本常识的极度缺乏之类的事,我在现在的学生身上见得太多
  现在大学生顶个屁用啊!有钱就是王道~俺就读了五年初中,现在还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还在我公司做工!
  @楼上的说话小心  08:36:13  LZ,你急嘛急,人家才大三,哪能把大四的课程学完了啊。   -----------------------------  哈哈,说得没错,指不定别人上了大四,一公斤等于几斤这样的复杂问题就懂了
  我觉得这个和“大三”无关 其实就是生活常识问题 就和一个结了婚的人不会做饭(就是单纯的煮饭,不包括做菜)是一样的
  同学们都是懂阴斤的人
  我不是个合格的大学生,因为我知道。
  我是小学生,这些东西我都刚学过。而且老师说过,这些事常识。基本知识!
  上过小学都学过,不要说什么这些是无用的东西,考试不考的。哪位敢说小学没考过?敢说的回去翻翻小学课本!
  找不到工作,正坐沙发上发愁呢,侄子突然过来摇着我的手说:叔叔你去做个人流吧,我满头问号
他接着说:收音机里都说了 “今天做人流,明天就能工作!”
  靠,还真有这么多大学生文盲
  很正常
  这就是大学扩招的结果。所谓的大学生,素质比没扩招前差的太多。
  很正常
  作者:qwerty_a 回复日期: 16:31:33  回复
      作者:July 回复日期: 14:39:10         对于足球迷来说,梅西、卡卡是常识;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黑洞、光年是常识。别人不知道一些在你看来是常识的东西很正常,没必要那么大惊小怪。       那些动不动就爆粗口骂大学生的人,不知道你是否上过大学,实在没有看出你们的素质比大学生高在哪儿,但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要参照你们的可笑而愚蠢的标准去衡量。        =========================        排        有些SB很自以为是        以为自己懂得多,其实很蠢        你认为是常识,别人不一定认为是常识        农民认为五谷不分是缺乏常识,可是把楼上那些SB拉到农村去,谁真的分得清五谷?        孔乙己会写四个方法的茴字,是不是也可以嘲笑上面的SB们缺乏常识?  ------------------------------------    看了楼上的两个经典的回复,我TM觉得中国真是没救了,不是死在我们公认的TG手里,而是死在以楼上为代表的SB大学生手里!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素质太低,太低(不是所有的),是因为不断扩招的原因,很多原来连中专都考不上了的素质都上了本科,还天天人模人样的自称大学生。很多人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了嫌工资低,其实不是贬低有些“大学生”,一个月给你1000块都是打赏你的!
  不知道1斤等于几两 只能证明该大学生1、中学的时候上课不认真 2、严重缺乏社会知识    这是公共技能。
  这坟挖的,太NB了
  嘿嘿~~ 度量衡已向国际并轨,所以现代孩子们只知道克、百克、千克
  什么是常识?天、地、太阳、月亮、三小时四十八分五十七秒、白昼、黑夜、1234567、买苹果一斤三个我买了三斤有几个?、……,大三?不知道市制?你问他知道什么?他不会以为他真的是从垃圾站捡回来的吧?如果是就赶紧扔回到垃圾站。楼主说的不是笑话,是真实的。现在有很多孩子,他们的书白念了,不如让他们就回到家里做一个市井黎民的好。好多大学生空披着一件有文化的外衣,让人恐怖,那恐怖是对未来的担心。
  突然发现这贴好有营养
  有的男人就是给鼻子上脸型的        你自己有问题        还有你父母至于一个月要600块那么多吗......  
    因为我爸妈家就我一个女儿,他们是很农村的人但是花费很大。我爸没有工作,我妈就靠给人带小孩每月拿点钱生活。觉得远嫁很对不起父母。就和我老公提出每月给我爸妈500块生活费,他说给600块。所以就有了每月600块。还有就是我爸妈都没有保险的
  前个月。对面一潮汕女孩问我店员,fuc k
u是什么意思………当街,众多人……泪奔……
  太离谱了。大学生连这基本常识都不知,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啊。  我也遇到件类似的事,我女儿在成都的一所大学里,她学姐曾问过别人:安徽是属哪个省啊?   是大学生哦,可不是目不识丁的老人啊,竟会知识面如此孤陋,失败的教育啊。
  @yu1-05-09 10:51:57    @mzczq-05 16:59:18    天涯的S B挺多的 S B得还挺有理的    还有那个喊一钱=5克的S B一个    以前一斤=16两 一两=10钱 一钱也就是31.25克    不懂就上百度 别把无知当资本......  -----------------------------  一钱当然是5克了。哪里会31.25克呢。
  有好多东西都是靠踏入社会才懂的,学校教的是科技。。。。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OfferU捷申这家留学机构为广大客户提供领先、专业、精细的国际教育咨询服务,大家可以看看.cn/25.shtml
  不管菜场还是路边,凡是买菜卖菜的,都是用市制斤两来计算的,从没听说用公斤或者千克的。
  看看。
  晌-?亩         不知道的留名惭愧下。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现在的大学生你就别提了
你把他卖了
他还帮你数钱呢
  90后脑残多!不要太吃惊
  现在的大学生不就是大白菜啊?又不值钱的。。。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寂寞橙味  23:38:25    我大三,也不知道哦~    问了下同学也不知道    很正常啊!就像说 光年 是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呢?  -----------------------------  晕死。这都是拖教育改革的福啊。不懂就去问啊,光年都不知道?难道从来不看科幻片?
  斤两现在好多人是不知道了。
  我的楼上的都是S,,B,我的楼下的也都是S,,,B,把楼上的先强奸的一遍,再把楼下的强奸一遍,有反抗或者不服的强奸两遍,嘎嘎嘎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呵呵,祖国未来的希望。    都是党教育得好啊。
  我日,大学生就必须知道这些啊,虽然我知道。考个大学死读书还不是你们这帮说风凉话逼出来的,老头老太没事干瞎转悠,还要我们累死累活的学生让座,丫毕业了农民工工资,你丫要求农民工去啊!  
  17 中国有23省、3直辖市、5民族自治区  ————————————————————  3个直辖市,这个是亮点...
  累死累活学了生物,化学,微积分,现在屁都用不到,还学了好几年,别跟我说是了解下!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的教学大纲已经不包括斤、两、尺、寸、丈。亩还有,不过只是捎带着提一下。这些都是退化的知识,该淘汰还是淘汰吧,不值得惋惜。大家应该看到随着旧的淘汰,有许多新内容加进来了。正常的新陈代谢罢了。    十几年前数学课还有珠算的内容,现在淘汰了,谁惋惜震惊?  几十年前语文课还有拼音注音符号(ㄅ、ㄌ等),现在也淘汰了,是不是觉得很正常?  小时候上学,老师要教怎么查字典,除了用拼音查,还要用偏旁,用四角,现在找一本带四角法的字典都难...
  活了这么些年。我只知道今天是西历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如果别人说农历的话,我只有去google了。是不是很可悲?
  超级郁闷,连这个社会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出了社会怎么混啊,这个都是小学的时候学的东西,到大学都不知道,还真是可悲的,常用的总应该知道,不常用的不知道还情有可原的,为这个社会感到悲哀
  耐着性子看了4页的回帖,有些人的回复真的有些无耻了。  LZ只不过从日常经历来反应出一个现象罢了,顺便上论坛说说,结果还被围喷……  论斤卖的确市场上用得比较多,但是你一个大学生你不买菜,水果总要买吧?  夏天的时候,学校边上的水果摊,老板,老板娘们总是标着西瓜XX/斤……  那有些娇惯孩子就说了,我都是去超市买的,超市都标着XX/500g呀,  那我想说的就是超市定价抹杀了讨价还价的乐趣,最多给你个会员价~  可能又有JY跳出来了,你喜欢讨价还价就去菜市场啊,和你喜欢的农民朋友去打交道啊……所以我只能无语,还需要反驳什么么?
  个别书呆子而已,有什么好说的。  
  我们单位上来的大学生,不学无术,一问三不知,又不谦虚,骄狂得很,好像什么都懂,其实说 的话很幼稚,我们老同志都不愿意教他们业务,因为他们不懂尊重人,喜欢在领导面前卖弄自己,也不懂说话,或者说他们说的我们听不懂,基本不关心工作上的事情,素质真的太差了,写的字和小学二年级的差不多,说的话和小学5年级的差不多,做的人和学前班差不多,做的事和没有做过一样,这也许就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和计划生育的结果吧
  @nigerbccbb  13:13:58    呵呵  不知道也没事,但你要告诉他,出门走右边,  否则会被车撞的,  撞了白撞,  还有,你要告诉她,上厕所要带纸,月经来了,要用那做广告的品牌,质量好,等等  -----------------------------  教育产业化,扩招扩招…………………………………………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一亇大学生不是样样都懂的,教育是循序前进的,那些斤两斗升公英制换算早在小学里学过现在读大学至少己过了近十年或许学过了忘了,这也不奇怪,知识文化不仅仅指书本丄的那些,知识如海洋。瀚海无尽,况且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有髙深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也有日常生话中必须知晓常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自以为是大学生自傲不己或许你在具些方面不及一个卖菜的,如几斤几两多少钱一下子就脱口而出。尤其中国历史更是博大精深如岳飞、天天祥、曾国藩、蔡文姬等等历史人物你都知道鸣?还有箸的名的外国名人数也数不完,所以知识文化不单是在课堂上,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校。
  我见过说一磅等于一公斤的。。。
  能知母亲英雄与刳剔孕妇之忽突间然之事变,及何则必需恐孔围林之政治,则可知一切毛狗宗教之本来真面目,可怜的只是养老等病致死无葬身之地,犹要昂价缴狗保障金,如海滩上的白眼翻赌鱼,死也不瞑白犹大学生也!真相,必要血来洗清“它”,狗教计畜示众天下!
  楼主以点说面啊。
  楼主,你该问问她:你中午吃几两米饭?  要是男的,你就问问他,要是喝白酒你每次能喝几两?    然后,你让他们回去问问他们班上的同学们,看看女生怎么回答,男生怎么回答?    然后,他们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不是SB了。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让我震惊!!    整理版:/a/22963.html    
  一公斤等于几斤是最基本的生活尝试啊,你不知道还这么显摆,真不知道楼上有些人怎么想的  你出去买菜,你跟卖菜的老板说,老板,我买一千克白菜,别人都当你有病。
  前几天招聘一大学生收银,100以内的减法都要用计算器
  我想知道柴油一公斤等于多少升  
  @文明1-11-22 16:47:10    一亇大学生不是样样都懂的,教育是循序前进的,那些斤两斗升公英制换算早在小学里学过现在读大学至少己过了近十年或许学过了忘了,这也不奇怪,知识文化不仅仅指书本丄的那些,知识如海洋。瀚海无尽,况且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有髙深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也有日常生话中必须知晓常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自以为是大学生自傲不己或许你在具些方面不及一个卖菜的,如几斤几两多少钱一下子就......  -----------------------------  一公斤等于两斤这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啊,谁让你英制换算公制了,难不成您老买菜都是称一千克的白菜啊  现在很多人常识真是缺乏的可怕,我身边就有人问我武汉是不是在东北的  
  你达那蛋,你懂个J8,你知道不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啊?
  没有人可以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的,受过专业教育的对这些低级的常识只要有需要,能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可你呢?人家懂的东西你一辈子也不会理解
  亲身经历啊。超市买菜排队结帐,排我前面一妇女带着她近一米八高斯斯文文的儿子,突然想起什么,吩咐她儿子去拿把香菜,还特意嘱咐一句:认识香菜吧?排队的大家就有点困惑了。一会看她儿子拿把茼蒿回来了,排队的人都乐了,他妈脸上挂不住了,气的一句话没说出来。
  @zhengmsjn
9:27:00   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在我家过暑假,今年大三。  一日讨论到买菜的价格,她问我:一公斤等于几斤啊?我以为她开玩笑呢,我就反问她,她说真的不知道,是10斤?我又问:一斤等于几两你总归知道吧,让我震惊的是,她还是不知道,还和我狡辩:这个又不考试的罗。。。。我的同学一定也不知道的。。。  一个大三的学生,我都不知道大学里学了些什么?教师、父母都在干什么?1-2年后即将走向社会的她们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  友情...........  -----------------------------请问三尺一寸是多高?我勿知啊。请赐教
  惭愧哪,我家是农村的,可是我两个月前我问我弟弟一亩等于多少平方米,大概多大,他也不知道。
  @hnxctws  16:56:29    大家也不要争论了    其实两方面说的都有理~    追究茴字有四个写法是不对的~    但是有些东西不知道真的不好说~    我们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  -----------------------------  如果我是你,肯定会被你老婆活活气死。
  楼主的问题不是问题。    问题是扩招后,升学率由原来的3%(含高中考中专)提升到了75%,已变成普及教育,但存在两个问题:  1.扩招后那些升级的学校,教育质量有保证吗?教师队伍能尽职保证成几十倍的学生量都能得到良好教育吗?    2.被招的学生做好了如今大学只是普及教育,不能奢望升学解决就业和以后生活问题的思想准备吗?
  在四川,曾经有很多人把汉服当成日本和服,非要烧掉;时至今日仍有那么多没有常识的人存在,没有脱离文盲的层次,确实让人很震惊。
  用的着对大学生这么羡慕嫉妒恨么,总有些傻x觉得自己知道个几斤几两就了不起。大学生起码知道他们什么不懂,他们踏上社会会去学。而你们这帮只会嚼舌头根子的傻逼已经以为常识就是一切了。。。。还有啊,大学生就是圣人什么都得懂啊?你觉得他们问你量子理论你懂么,你连这个都不懂你是吃什么长大的。但是他们不会去问你的,因为他们知道你不懂,所以他们不会去打击你。最看不起一些个号称长辈的,没念过点书,反而净他妈找小辈的碴,找一次仿佛就高潮一次。我拜托,人家比你这个老骨头少活多少年,少点你所谓的常识,少点你的的狗眼看人低怎么了。小辈问你点问题你告诉人家会死么,人家起码问了,很单纯地以为一个作为长辈能告诉她。你们没有学问无所谓,你们连作为一个长辈该有的宽厚仁慈都没有,这就是素质!  还有一些个渣滓,人家小姑娘惹你没有,你把话说那么难听。考不上大学不是你的错,大学生也就比你文凭高,但是长着张烂嘴咧咧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人家素质高。
  @百鬼鸣-29 00:20:22    没有人可以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的,受过专业教育的对这些低级的常识只要有需要,能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可你呢?人家懂的东西你一辈子也不会理解   -----------------------------  说得有道理,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很天真得问一问,于是就知道了;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嘲笑完别人自己就高潮了。
  笑话,不在社会混不知道正常,进入社会不就知道了,跟大学有个毛关系,LZ你上过大学吗,大学难道是教你几斤几两的地方吗,lZ难道认为大学生上个大学是去学买菜去的的吗,别他妈啥事都扯上大学,几斤几两那是小学学的。
  大三学生不知道一公斤等于几斤,不知道一斤等于几两  呵呵!  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几斤几斤几两嘛......  有意思!  
  我也遇见过刚刚来工作的本科大学生。到我们公司上班,一天我带他去客户那里填写账单时候。我让他填写。结果居然半天不动笔。我问他啥原因。他把我拉一边,说这大写怎么写呀。我直接被雷晕倒。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学习与实际脱节。
  只要知道1KG等于多少G就行了。斤,尺这种单位本来就是日常生活中才用的。没人教真的不知道。你直接灌输一斤500G不就行了。    1KG等于几斤的确很多人不知道。国际单位和民间用的单位不通过用的。    就好像知道马桶不知道坐便器的人一样。本质上不都是一回事吗?    学校指教国际单位。家里也不需要小孩买菜什么。    1斤500G,1公斤等于2斤明确的概念我也是很后面才知道的。    这个知道不知道没什么问题。知道了就知道了,不知道让她知道就行了。    难道教会一个人民间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的区别是很困难的吗?    话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一两是多少G,但是我大概知道一两的分量。    因为喝白酒的时候都用两或者钱的单位而不是G的国际单位。    实际上明确的知道1斤等于500G是在菜场里用500G标注的时候。大概是这个时候。也没怎么注意,这类知识都属于日常生活中碰到过了就会的知识,没人会记得什么时候知道的。    
G或者KG的话你也许知道什么时候学会的,因为是按照教学大纲来的。什么时候学会有据可查。而斤两钱等单位日常用到就用到了,会就会了。没人会去记住对吧?    
何况现在也就口头上还用斤的单位,具体标注都是用G了。一般商品部都是G吗?    
斤和两的单位更多用于买菜或者小龙生煎什么的。我想上海80后90后对两的概念更多是小笼或者生煎吧。。。反正我小时候一顿饭早饭就是二两小笼加一包可可牛奶。
  @hnxctws  09:44:44    一斤应该等于16两吧~~    要不然何来半斤八两之说?            ......  -----------------------------  逻辑上的话,未必一斤等于十六两。有些俗话未必都是准确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LZ ,一公亩等于几亩啊?
  17 中国有23省、3直辖市、5民族自治区    汗~~~ 不是学生没有必要知道这个      明明是4个直辖市    还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吧
  @hnxctws  09:52:43            作者:qwerty_a 回复日期: 09:31:31             难道大学是教人几斤几两的?......  -----------------------------  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多叫你一斤青菜是多少的量。没父母会教一斤青菜是这么一把,它等于500G。不会吧?    所以一斤是多少也许你问别人别人会随手抓一把菜相当于一斤分量。因为碰到过。但是等于多少G就是另一个单位了。    说到头不会是称呼不一样。一斤和500G代表一个重量。只不过不同度量衡里面的称呼不一样而已。    你会说中文难道就会说英文吗?    上海人人人都知道水泥地叫“水门汀”但是这个词是从英文音变过来的。你说英文未必就知道。只不过是表达方法不同而已。    
你父母也许小时候带你买菜,但是嘴上说的最多也就是给我来一斤菜什么的。不会用到G。再说中国小孩就没被教育对不明白的食物质疑的习惯。自然听不懂就不懂咯。你父母买菜的时候斤和G混用的吗???你有不明白的事情就立刻搞明白吗?那么这样的人在中国很难生存的。因为很多时候都没克问的人。现在网络发达了不明白可以查。过去怎么查?除了问人还能怎么样?现在小孩不懂的话。不习惯问大人,但是可以查网络啊?    
我就经常查一些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一磅是多少KG什么的。有些东西它标注的单位是外国单位我不明白可以查。等等。。。但是也只是近几年而已。    
  公斤的概念大家为什么知道?还不是因为我们算体重的时候用的是公斤而不是斤吗也不是千克和克。所以大家知道了。    所以我们知道1公斤等于1KG,那么自然等于1000G咯。    但是公斤和斤之间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时必然接触到的呢?更何况别说现在就算80后我都不去菜场的。根本不用斤这个单位。等我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算有蔬菜也标注的是G而非斤。    
即使到现在我依然不去菜场的,菜场都是我妈去的。我还26了呢。你用不到没用过自然不会熟悉。
  长见识啦
  @qigefei  10:46:57    国家对统一度量衡下了大力气。    现在带包装的,谁见到上面有几斤几两的描述?说质量的时候都是多少克多少千克,饮料酒水都是多少毫升多少升。电子秤上的基准单位也没见有斤两的。    衣服裤子,量的时候大家还说几尺几寸,不过翻翻标签,单位都是厘米吧。    鞋,以前说36、42码之类的,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用码,不过鞋子上面的长度单位不再是码了,改厘米了,21、25之类的。    亩,用的还比较多,不过现在看...........  -----------------------------  对了,统一度量衡是为了减少误差。毕竟单位不一样的话数量一大这个误差就是利润啊?你总不见得计算什么都精确到小数点后N位吧?    就好像1KG转换到磅的话。误差就出现了。小数点后2位后的你算还是不算呢?    英国人本土用磅,但是国际交易的话也用G的。
  @calyz-02 10:54:17    作者:本意 回复日期: 10:49:15       回楼楼楼上,1钱=3.3克,我拣中药就是这样算的    ============    oh my god!    ......  -----------------------------  少算没有多算就不错了。。。至少吃不死人,只不过药力不足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韬奋西文书局
严正声明:《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登载的所有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外滩画报》原创或经合法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任何人(包括微信公众平台)不得转载。
《外滩画报》 法律顾问:上海市华益律师事务所 许峰律师
盛夏傍晚,长乐路陕西路口梧桐掩映,上海韬奋西文书局内,两名工作人员戴着白色手套,正轻手轻脚地叠放新书。
这是一栋优雅的老式别墅,透过二楼墨绿色的窗户,能清楚望见长乐路上橙黄色的路灯灯光。
吴老桥(JOEL&VAN&CRANENBROECK),一位比利时男人,此刻正坐在这家书店的咖啡座上。他每年大约要读250本书。
像吴老桥这样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在领略中西文化的不同后,又会有怎样的阅读心情?他们在中国的阅读生活,与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产生了哪些有益的互动?
书展之外,《外滩画报》记者走访五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在华老外,与大家分享他们的阅读生活,并邀请他们各自推荐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
比利时咨询公司CEO吴老桥:我读了好几遍《孙子兵法》
&吴老桥在韬奋西文书局接受《外滩画报》采访
吴老桥是国际测量师协会FIG 6.2工作组主席,目前担任比利时一家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早年在瑞士徕卡测量系统公司担任要职,参与了中国诸多的 CORS 网建设以及大坝、桥梁等监测项目实施,与中国测量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吴老桥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是在2003年。那一年,他从莫斯科飞至北京,他担心在北京也受到像在莫斯科那样的冷遇&&在那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对他微笑!但是,从飞机落地到抵达宾馆的路上,一切映入他眼帘的景象,让他觉得自己像回到了熟悉的童年。
在多次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中,吴老桥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也形成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风筝、水墨、古筝、茶艺、旗袍&&种种带有浓浓中国元素的风物令他着迷。
吴老桥在工作中,现在他正致力于将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传播到欧洲
吴老桥是一位兴趣广泛、热爱艺术的生活家。他甚至还在景德镇开了一间陶艺工作室,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记录了他与陶艺的点点滴滴。他喜欢逛各种古玩市场,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那里的人们会亲切地唤他&老桥&。
聊起阅读时,他抑制不住对书的喜爱。
&我看得最多的自然是技术方面的书,但自从创办公司后,为了更好地同中国企业进行商业往来,我读了好几遍《孙子兵法》,这本书对了解中国人非常有用。&这本在中国被视为兵家必备之书,被他视为商业策略秘籍。
&许多中国朋友说我比他们都要更加了解中国。&吴老桥半开玩笑地说。在需要智慧和计谋的商业活动中,吴老桥多次使用其中策略获得成功。
吴老桥在景德镇开了一间陶艺工作室
除此之外,他也喜欢阅读艺术、建筑、文化及历史领域的书,&人不能只关注一类事物,创意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而这个过程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设计和艺术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吴老桥的公司核心业务有关技术创新与创意,他说,阅读这些书,是基于热爱之上的读有所用。
吴老桥偏爱纸质书,坚持不使用电子书。而阅读是他的生活方式,在飞机上,在火车上,他习惯手捧一本书度过旅途时光。而这,与他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在童年时期,为了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我的父母坚决不买电视机。&
一年读250本书,这是他的阅读速度。他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些书你一眼就可以捕捉到它的大概意思,就像拍照一样。读得越多,你的速度自然会越快。但是不同的书,我的阅读速度会有差别。比如说传记类的书,我能很快看完,但是哲学类书籍,我就慢得多,需要逐字逐句地看。
个人推荐:《消失的地平线》
英国作家詹姆士&希尔顿(James Hilton)在 1933年发表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老桥向《外滩画报》读者推荐《消失的地平线》,他多次将该书送给素昧平生的中国朋友。这本书也陪伴他走过了在中国的多次旅程。
&有一次,在酒店的床上我看到一些美丽的句子,我向服务人员了解这些句子的出处,他们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在杭州某国际酒店的一次住宿经历,让老桥发现了这本&美得让人窒息&的书,&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命的看法,我发觉生命应该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它也是一本有关优雅的书。&
《消失的地平线》描写了西方人眼中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这本书曾掀起了半个世纪的寻香格里拉热。小说讲的是因一次偶然的机遇,四名西方人闯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香格里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被森林环绕的宁静的湖泊,净如明镜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庙宇,纯洁好客的人们,令书中的主人公流连。
美国帽饰设计师Elisabeth Koch:五个人的家庭读书会
Elisabeth Koch 与她的帽饰工作室
Elizabeth Koch 是姚晨、范冰冰、杨幂、董卿、李冰冰等明星的专业帽饰设计师。在国内众多顶尖杂志中,Elisabeth Koch 都是许多时尚大片的帽饰提供者。在帽饰界,这位设计师的自有品牌早已是时尚界的宠儿。
经历了多个国家的旅居生活后,7年前,Elisabeth Koch 来到北京,并决定在此定居。她在北京建立同名品牌及工作室,为顾客提供定制服务。从此,Elisabeth Koch 和她制作的帽子成为北京众多时尚派对的常客。除了日常生活赋予她的灵感,在Elisabeth Koch天马行空的设计背后,是受阅读启蒙的超凡灵感。
自孩童时代起,Elisabeth Koch 就涉足缝纫、绘画、制作模型及各种各样的创作。而在阅读方面,她对奇幻文学情有独钟。
&我的最爱是《纳尼亚传奇》,书里奇幻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令我着迷,童年时期的我,对这套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她说出了一连串书的名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夏洛的网》、《詹姆斯与大仙桃》&&这些书都充满了想象力,你需要自己去想象书中描绘的场景,它们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Elisabeth Koch 与朋友们在时尚派对
Elisabeth Koch回忆起她英语学习生涯中最高分的来历。&那是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在一次英语口语考试中,考官给了我一段海明威书《永别了武器》中的最后的一段话, 虽然那时我没读过这本书,但是我读过他的另一本书《老人与海》,因此很好地抓住了这个作者的意图和风格,老师给了我学习生涯中的最高分9.5分,而最高分是10分。&尽管现在已经贵为时尚圈中的宠儿,Elisabeth Koch依然津津乐道这段阅读带给她的兴奋经历。
Elisabeth Koch有一个同样喜欢阅读的温暖家庭。&我有个读书会,不过这个读书会是由父亲、母亲、她以及她的兄弟姐妹五个人组成的,在这个读书会持续的几年时间里,每个成员轮流挑选一本书,大家一起去阅读并讨论。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
Elisabeth Koch 和她的孩子们
不过现在,Elisabeth Koch 很少能有时间读书。&因为事业和孩子,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去阅读,我有很多书想读,我希望在孩子们长大一些后,我可以好好去读它们。&
搬到中国后,她变得更为关注现实问题的书籍,这是她了解和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最近我更关注非虚构性书籍,我发现描述现实的书更加能激发我的思考。几年前我在马尔代夫的一家二手书店看到了一本叫《中国好女人》的书,类似这样的书籍使我更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不想因为文化的差异成为话题人物。&
在 Elisabeth Koch 的阅读生活中,读书兼任放松和学习的角色。&看书不同于电影,书让我自己去想象构造自己的图景。比如描述一座城堡,同样的语言却能在每个人脑海中形成各自独特的城堡形象,那通常也是人们更喜欢书而非电影的原因。&
个人推荐:《纳尼亚传奇》
Elisabeth Koch 的童年最爱《纳尼亚传奇》,是一套七册的奇幻儿童文学,由英国作家 C&S&刘易斯在1950年代所著,为英美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故事的开始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孩偶然进入了一个异世界,称为纳尼亚,并在那里经历了一连串冒险。
作者刘易斯在《纳尼亚传奇》的开篇献词中写道:有一天,你会成熟到重新开始阅读童话。那时你就可以从书架上层取下它,拂去灰尘,然后告诉我你的看法。在感悟世事之后,去体验最初的人生,这应该是一部不仅仅吸引儿童的儿童文学。
西班牙驻沪领事馆文化官员搂大卫:文学也是一种旅行
在塞万提斯图书馆里接受我们采访,是由搂大卫提议的,这个图书馆是他在中国最常来阅读的地方。他欣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名梦想者,他不会因为他人的嘲讽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搂大卫是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是旅行网蚂蜂窝的专栏作家,还曾经是上海华山医院的内科大夫,现在的他偶尔接接外拍广告,做做话剧演员。
&全国话剧巡演结束了。我已经闭关一个月,消化这几个月的收获,一直在写东西。年底会出书,然后继续流浪。今天为了拍新沃尔沃的广告才出的门,要不然我一心一意屋里写。我爱打字,对我来说文学也是一种旅行。&7月底,楼大卫在微博上总结了自己近期的活动并写下下半年的计划。
搂大卫所演话剧《香水》海报,右一为搂大卫
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个有着多重身份外国人,但他或许更愿意只被称为流浪歌手,&流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背着木吉他和20公斤的音响走过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合肥、武汉、长沙等十几个中国城市。他很喜欢中国,很喜欢在中国城市里流浪,更喜欢在各个城市的街头唱歌。
现在,他在全力写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跟他曾经做过的多次弹唱会同名&&《一直在路上》,这本书将讲述他在中国唱歌流浪的故事。
&我用西班牙语更加熟练,为了写得快一点,我按照中文的语法来写西班牙文字,最后翻译成中文。&搂大卫很喜欢中文,说中文的时候虽然很熟练,但直接用中文写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承认中文是他学过最困难的语言。
他一直在慢慢学习中文,阅读中文文学作品或是双语版中国文学作品,碰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他认为通过阅读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是最直接的方法。
搂大卫在塞万提斯图书馆
搂大卫所阅读的其他文学作品,也与塞万提斯有些渊源。如钱钟书的《围城》,钱钟书妻子杨绛对塞万提斯图书馆有着很大的贡献。&我读《围城》读得很慢,也不能完全读懂。&搂大卫说,阅读中国文学是个很痛苦艰难的过程,&我还是想慢慢把它读完,即便要不停地查字典看解释。&
个人推荐:《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最具国际影响的杰作,书名全称为《匪夷所思的拉曼查绅士堂吉诃德》。
作品描写了读骑士小说入迷的没落绅士吉哈达,自号堂吉诃德,试图用虚幻的骑士之道还世界以公正与太平,先后三次骑着老马出外行侠。小说通过塑造与刻画堂吉诃德这一滑稽可笑、可爱而又可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西班牙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人民对社会变革的要求和愿望。
美式清口表演者苏海: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果你身在上海,热爱社交,喜欢幽默,大概听闻过这样一个组织&&笑道文化,这个以美式清口为主要表演形式的喜剧脱口秀俱乐部,由各个领域的都市白领自发组建。以表演洋清口而闻名的主持人&&苏海,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苏海的本职工作是世界电信巨头阿尔卡特朗讯的高级工程师。2005年,苏海因为职业调动来到上海阿尔卡特朗讯分公司,机缘巧合,他加入了&笑道文化&俱乐部。在这里,他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并对&清口&这种清新智慧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接受《华夏新纪录》的访谈中,苏海曾透露:&2008年,我在中国幽默演说比赛中获得冠军,从那以后,我想自己或许会成为一名喜剧演员。&
随着名气的扩大,演好&本土&清口成了必然之势。因此,苏海花费了一年时间来系统地学习中文。
&来中国之后,我读过很多的少儿书籍,你可以猜到,我是用它们来学习汉语的,比如像《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大全》。&出于工作需要,苏海需要经常去往外国,因此飞机就成了他陶醉于书香的好地方。
&有一次,我在看一本叫做《天天好故事》的书,这是本少儿读物。有个中国人坐在我身边,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苏海对此不以为意。
&以前,一个段子我要练100遍,才能在中国人面前说出流利的中文。现在练习10次基本上就能说溜了。&虽然用中文演说比交流更困难,但他相信,&重复是学习之母&。
观众们在入神地观看苏海演出
和俱乐部的其他成员一样,苏海善于用幽默来诠释生活,同时也保留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一颗好奇心。&我是那种走在路上捡到一根香烟,都会停下来捡起它,看它上面写得什么字的人。&他在阅读方面涉猎广泛,诗歌、推理小说、心理、地理、科学、个人发展等都在他的关注范畴。
除了白天的工作和业余喜剧外,苏海还是Toastmaster英语演讲俱乐部的资深会员。
这里的成员和苏海一样,大多来自国外。&大家会经常讨论有关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书。交流中我得知了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它教我如何更好地支配和管理时间,还有怎样更好地管理财富。这对我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
最近,他在Toastmaster俱乐部组织了一系列演讲,来解释史蒂芬&柯维所说的七个高效率习惯。对苏海而言,阅读早已不仅是习惯或者爱好这么简单。作为一位单口相声演员,阅读可以带给他新鲜的题材和灵感。&如果没有阅读,很难想象我该如何对这一切。&
个人推荐:《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曾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作者在这本书中,以&七个习惯&为主题框架,在强调品性修养的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为人处世的技巧。出版以来,这本书几乎覆盖所有美国成年人。
加拿大酒店高管Bruce Dupuis: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保持热情
从最初的酒店洗碗工,到厨师,再到现在的酒店管理者,加拿大人Bruce Dupuis的人生,也许可以写成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
去年8月,Bruce Dupuis来到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上海齐鲁万怡大酒店履新。他很喜欢阅读,闲暇时刻他喜欢看侦探小说,而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也看许多自我提升类的书籍。&我会把我在书上读到的能够改善领导风格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
最近,他正在阅读《Business leadership》。这本书将西方的商业实践同中国智慧相结合,令他感到受用,&对于像我这样对中国还不够了解的管理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Bruce Dupuis拥有一个典型的加拿大人爱好&&冰球,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ORR my Story》也与这项运动有关。这本书是在他回加拿大度假时,母亲送给他的。
该书是著名冰球运动员Bobby Orr的个人传记。&这本书提醒我们,当我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力拼搏时,我们和最亲近的人都必然要有所牺牲。&Bruce Dupuis还做了读书笔记,提醒自己&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热情&。
&我相信阅读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Bruce Dupuis告诉《外滩画报》记者,&时政、时尚、生活方式、新趋势、商业、娱乐&&阅读能够涵盖这一切&。
商业领袖的外表之下,他也是耐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父亲:他会陪他的小儿子做曲奇饼,也会和大儿子一起去看滚石演唱会。
他乐于和他的孩子们分享阅读体验,&当我看到我的小儿子迈向独立的关键一步&&开始自己独立阅读书籍时,我感到惊喜。&
个人推荐:《ORR my Story》
Bobby Orr被公认为冰球运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这个被誉为&只要踏上冰面就能左右比赛&的球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创下了许多记录,而这其中几项记录直到今日仍未被打破。这本书讲述的是他光辉成绩背后的故事:他如何从一个小城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球星。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上海外滩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分20秒吃完4公斤炒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