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传说5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请问这句话是谁说的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喜欢就猛击分享!
个性网内容精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09-09-16 & 发布
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艰难的环境给自己困苦的条件,但是仍不能放弃,必须奔向理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 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句话给人以面对困境的勇气,光明是相对黑夜而来的,哪怕我们的眼睛是黑的,但心中对光的渴望,使我们违背了黑夜,执意去寻找光亮   又想到我们的梦想,事业,爱情......很多时候,不都是在忤逆“黑夜”的安排吗?   是执着,让我们在黑夜中用黑色之眼寻光,寻我们的追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诗词在线友情提示
李智明最新诗词
李智明诗集列表
李智明推荐诗词
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阅读12343
36朵 5个& &
在耳熟能详的诗句中,我们总能找到这首诗的影子,也同时熟悉作者本人。引经据典在大量使用,今又偶尔又一次重逢,不竟联想起作者顾城了。  顾城一生清贫,骨子里却充满坚定不移和坚贞不阿,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的描绘看到这种镜头的特写。通常眼睛是心灵,而打动起来不仅仅是注视,寻找光明与答案。其实,黑暗与光明形成鲜明的对照,色差的光影明显,并伴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细腻的地方是光明,瞳孔内我们看到通常有亮点,这一丝亮点在黑瞳孔中显得格外的生机,既神秘又渴求。这便是打动大家的地方,诗里巧隐一种执着和不阿与追求。星火之光可以照亮世界,这便是不屈服,对实现生活的不屈服,对人生价值观的理想主义精神,这就是顾城了。  有人说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从这首诗中我们总能体会到一点振奋,初次看来,看不出头绪,但总是感觉莫名的打动,仿佛从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顾城在精简的所谓“朦胧诗”中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如这首《南池子》在93年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人文景观描摹,这首带“池子”的作品有一点象征意义,但表现的很平实,平淡,在这首诗中新颖的地方是第一二句。“好像有一些微小的声音/被鸟 放在四周”这里引用了抽象的拟人手法。尽管这样,全诗并没有因此而大放光彩。这首景物般的描写并没有更大的特点,诗如下:  《南池子》  好像有一些微小的声音  被鸟 放在四周  好像有一些球在抽屉里  花尖尖的 放得很大  好像来的时候 就说    花是狗  花要吃东西  (从后边走到副食品联营商店 看一眼)    花   花.狗  一个大嘴巴 从腿上餮开  但是这首诗还是符合顾城的情绪,那种无聊与无奈,与狗相差无几。  还有一首也不太成功。《油画》  干了的树也会裂开  泥土说话  说在风中追上了影子  从风里下来  她的树 给她花  她的树只能在天上站着  她的娃娃只能站着  这里还有这样的树枝  这种影写版并不朦胧,更多的倾向是用色彩还原与定义来锁定这首诗的原义。通常诗文作画,历来是意境为佳,入画与感受同在方能打动他人。而这首诗显然缺少某种美的境况,表达上也比较干涩。在朦胧上讲,其内涵有孩子的影子,便是顾城自己,里面有连续三句“她”,以及“娃娃”这种不成熟的影子,可能便是顾城自己了,自已在风中是象征性的油画。但收尾并不好,虽然回归了主题。  我们从大多数顾城的诗中都能看到从新体诗中积极向象征性靠拢,向理性中转折,其中有一些象征性,有人称是“朦胧性”,实则是为不好理解而下的定义,“朦胧”一词极富争议,诗写“朦胧”了,便不好理解了,好的朦胧诗中有“远和近”,这首知名作,其实顾城是天真的孩子,他的诗更注重的是本体的真实与自然,在这两首公认的朦胧诗中也有真实的影子,不然绝对打动不了大家。在朴实中发现真理,在现实中挖掘真像;在平实中追求真实。这便是顾城的诗,这双眼睛《一代人》全诗如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有许多评论的版本,大多是围绕文革过后的背景来分析《一代人》的追求为思路。这比较符合当时的情景,但诗给人的力量就远不止那个时代,这首诗在当今仍然能启示大家,给人勇敢与精神层面的力量。如果从文理上讲,这双眼睛与《远与近》都是顾城用现实的镜头的特写,是无意还是有意?这首诗存在一定的有意,这便成了大家热议的“朦胧”,想表现什么?寻找光明?假设瞳孔是蓝色的呢?那不局限了我们的视野,反而激起民族情绪?  另一首《远与近》全诗如下: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种用镜头的焦距拉近与扯远的表现,让我体会到了顾城的创作功夫。不仅仅是现实的表现,更渗入了浪漫。“云与我”还有“你”。让人感觉亲切而娓娓,细腻而香浓。可以说,一点也不“朦胧”,是一种现实与理想主义的真实版本。有隐隐约约的悲欢离合成份在里面,这种似有似无也正赶上“朦胧”,“朦胧”即“模糊”,这种拟不清恋人情节,象一部小说,牵动着大家的心情,因此,这首诗的表现符合了大众的味口,一种巧含的渴望仍然在诗里,诗的真切即是顾城本人,他的至纯真情是完成这首诗的基础,理想主义与浪漫思想,也从中表现出顾城对法国诗歌的浪漫,以及“泰戈尔”般的孩子自然情绪连结在一起,清新明朗。诗歌不显妖野,没有故作,没有机关,平实自然的表达是这首诗的真谛。  如果旖旎是华丽的外衣,不具备诗中或凝或厚,或恢弘。顾城是平民的着装,无鲜彩,无另类,内心真挚而朴实地面对现实。我们从这首诗中可以读到顾城的孩子情结,天真而理想:《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而另一首诗《我是一座小城》更说明了顾城清静与冷峻的思维模式,诗中这首写道: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没有杂乱的市场/没有众多的居民/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只有一片落叶/只有一簇花丛/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这些作品思毫没有朦胧,更理性地反映出与世不入的孤独心理。  这些诗就这么简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感受,这便是成功的道理,不有意为之,用平常的心发现周围的一切,道理至简却至深广。  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差别,顾城的理想是诗歌,是带有崇高思想与道德的境域,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需要生活,需要收入。文学创作却不能创造收益,这使顾城的内心充满了不安,自已的理想不能实践,却要为生活不息奔波。这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看到许多穷诗人,不屈地一面创作,一面工作。这种高尚的追求并不能改善我们的诗人们,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追求,去投入与理想差别很的工作中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痛,一种现实的痛楚,相信诗人们都有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不被社会认同,增加了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诗词在线提示:诗词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自诗词在线)
提示:不明白的汉字去
搜索下。&&
&&鉴赏、评论:
&&&119.50.40.26&&&&
20:35:41&&&& 9 楼
送了5朵鲜花
&&&127.0.0.1&&&&
21:25:39&&&& 8 楼
送了1朵鲜花
&&&123.150.183.137&&&&
18:51:56&&&& 7 楼
送了5朵鲜花
&&&117.65.181.219&&&&
10:12:30&&&& 6 楼
送了5朵鲜花
&&&124.126.2.89&&&&
17:40:57&&&& 5 楼
送了5朵鲜花
&&&222.131.6.189&&&&
18:29:36&&&& 4 楼
送了5个炸弹
&&&58.248.216.109&&&&
15:44:23&&&& 3 楼
送了5朵鲜花问候朋友!
&&&122.224.235.102&&&&
12:53:43&&&& 2 楼
送了5朵鲜花黑色的世界有它的本真美,也许我拥有一半真实的黑暗,所以才会发现它真正的美丽。为了感谢他,我必须学会用另一半光明去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美丽,因为那美丽的一半黑暗告诉我,留给你光明是去发现美丽,而不是去寻找黑暗的。而现实世界是在黑白为底色的基础上涣散出七色光彩的,所以,明亮的双眼很容易被这多彩的世界迷惑,而找不到那最底层的色彩。朋友,如果你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热情地去发现美丽吧!孤独并不怕,孤独是一种境界,如果您感到达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孤独境界时,便是登上文学峰顶的时候,那时您会忽然感到,做一个穷酸的文人是多么幸福,因为有了文人,世界才会在时间浑浊的河流中留下最清澄的一滴水滴。也会领悟到:真正的金子是喜欢藏在沙子深处的,因为在沙子深处可以更自由的幻想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丽!朋友,您的标题引起了我很多感慨,手一痒便想闲聊几句了!呵呵……
&&&117.26.158.121&&&&
13:43:41&&&& 1 楼
送了5朵鲜花
正在提交,请稍后。。。“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什么意思?”
一代人顾 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选自《星星》1980年第3期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然而,300 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 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然而,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如果超越时空的话,我们便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鲁迅等等不同时代的人物身上,看到“一代人”的形象,他们都在“黑夜”中生存,他们都具有特别敏锐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它汇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果然引爆了同代人的情感!《一代人》真是一枚神奇的“雷管”.参考资料: http://www.gucheng.net/gc/gcps/sgjs/.html07:48 | Tags 标签:, , , ,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已故著名诗人顾城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其实,黑夜所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因为,黑夜才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在进化长河中漂泊的起点。无论愿意与否,我们的身体上都已经留下了黑夜不可磨灭的印记。
遁入黑夜的祖先
黑夜是可怕的。这几乎是写在我们本能之中的一种感受。因为黑夜意味着未知与不确定,意味着危险的降临。早在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黑夜就是比白昼更可怕的时段,随时都要提防潜藏在暗影之中的猛兽。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视觉在黑夜之中的失效。
然而,对于黑夜,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在它们看来,黑夜意味着安全,意味着自由。因为刚刚进化出来的哺乳动物是非常弱小的物种,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处于食物链网的底部。黑夜是它们天然的保护伞。
说到这个话题,很多人误以为最初的哺乳动物要躲避恐龙的捕食。其实不然,哺乳动物几乎是与恐龙同时出现在三叠纪末期的。在那个时候,统治地球的虽然也是爬行动物,但还不是恐龙。不过,卵生的恐龙在“龙口”方面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哺乳动物在种群数量上劣势明显,形势岌岌可危。
哺乳动物该何去何从?进化为它们指了条明路:明着打不过,就躲到暗地里去。于是,哺乳动物与恐龙最终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只不过不是地理上的一半,而是时间上的一半。早期的哺乳动物基本都选择了夜间出来活动。
恐龙为什么夜里不能活动呢?因为恐龙像其它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变化。温度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有过发烧的经历:体温提高2度,我们就已经非常难受了;再提高2度,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是因为,我们的细胞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数以亿计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不会自发进行,需要各种称为酶的蛋白质去催化。而温度会影响这些酶的催化活性。
对于人类来说,进化已经把酶的最适温度锁定在了37摄氏度左右。一旦偏离这个温度,酶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于是细胞纷纷停工怠工,人也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温血动物必须时刻保持体温的恒定。
对于冷血动物来说,由于体温无法恒定,所以它们的酶能够适应更宽的温度范围。但是,蛋白质的脆弱性决定了这种适应是很有限的。到了夜里,恐龙的身体状态同样不佳,只怕捕食不成反被捕。
“黑色”的眼睛
虽然哺乳动物在黑夜中是安全的,但为了适应黑夜中的生活,它们也付出了代价。恰恰就如顾城诗中所说:黑夜给了它们“黑色”的眼睛——无法感受色彩的眼睛。
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知道,除了部分灵长类动物之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是的,你没看错:抓线团的猫咪是色盲,会看红绿灯的导盲犬是色盲,就连在斗牛场上面对红布怒不可遏的公牛也是色盲。
【图片作者:】
进化是个吝啬鬼,没好处的事情它一概不干。任何一个蛋白质,只要其功能并非生存所必须的,进化就会把它淘汰掉,把省下来的能量和原料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靠的是视网膜上视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叫做视蛋白。不同的视蛋白对不同的颜色更为敏感。恐龙等爬行动物有四种不同的视蛋白,分别对应于红、绿、蓝、紫,波长从长到短,覆盖了整个可见光谱范围。所以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恐龙的颜色可能并不是《侏罗纪公园》里面那种单调的灰色,而是更为靓丽多彩的颜色。这样一来,它们敏锐的彩色视觉才会有用武之地。
如果没有用武之地,视蛋白就只有被淘汰掉的命运。哺乳动物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由于生活在黑夜之中,彩色视觉完全派不上用场,结果哺乳动物一气失去了两种视蛋白,只剩下了接收紫色和红色的视蛋白。如此一来,整个中波长的区域全都空了出来。为了弥补这一点,接收红色的视蛋白在进化中向紫色一端靠了靠,最敏感的波长已经偏移到了黄色区域。然而,这也改变不了哺乳动物是色盲的本质。
红色的果子
至于灵长类动物以及我们人类,重新获得彩色视觉有着重要的意义——找成熟的果子吃。灵长类动物不再像其它素食哺乳动物那样吃叶子,转而食用能量价值更高的植物果实,这是进化上的生存优势。
果实在成熟以后,为了吸引鸟类食用,帮助自己传播种子,它们进化出了迥异于绿色树叶的红色果皮,方便彩色视觉发达的鸟类在高处发现自己。小孩子都知道:成熟的水果更甜更好吃。而水果成熟的标志就是果皮的颜色。于是,成熟果实中更高的糖分所带来的生存优势,最终导致灵长类在进化中重获彩色视觉。
这个看起来像是天方夜潭的故事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有着分子生物学上的铁证。人类的彩色视觉来自三种不同的视蛋白,除了哺乳动物都有的紫、红两色,还多了一个对绿色敏感的视蛋白。而这个新出现的绿色视蛋白与爬行动物的绿色视蛋白完全没有进化上的关联,反而更接近我们的红色视蛋白。也就是说,我们的绿色视蛋白来自红色视蛋白在进化中的小小突变。
既然是系出同门,性质定然也彼此接近。如果去看看人类三种视蛋白感光特性的曲线,你就会发现:绿色与红色视蛋白对应的吸收峰只差了30纳米。要知道,可见光的波谱范围将近400纳米。也就是说,人类的绿色和红色视蛋白几乎是功能重叠的。这样的彩色视觉实在是太勉强了,与爬行类和鸟类比起来,人类最多也就能算是色弱而已。
此外还有一个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人类的绿色和红色视蛋白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且是紧挨在一起的。这说明,其中一个基因是另一个基因偶然倍增之后,再慢慢变化而成的。这样的配置很容易发生问题,导致其中一个基因失效。正因为如此,人类有着极高的红绿色盲发病率,达到了总人口的8%。这个异乎寻常的比例远高于其它基因疾病的发病率。
折翼的哺乳动物
其实,彩色视觉的退化所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越了视觉与色彩本身。在《侏罗纪公园》里,大家都见识过统治天空的风神翼龙。可是为什么哺乳动物最终没有进化出一种占领天空的物种呢?
你或许会认为,原因在于恐龙的直接后裔——鸟类,已经占领了天空,没有生存空间留给后来者了。可是要知道,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地球上最巨大的水生动物——蓝鲸,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鲸豚类水生哺乳动物。先来者似乎并不一定就是阻碍。
另一方面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视觉了。当高飞在天空之上的时候,距离的增加导致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感降低了,飞快的奔跑变成了视野里的缓慢移动。这时,哺乳动物对运动极其敏锐的灰度视觉就不再那么有用了,而鸟类对色彩高度敏感的彩色视觉更有利于辨识不同的目标。
对了,的确有一类哺乳动物会飞,那就是蝙蝠。在黑夜中,蝙蝠选择了回声定位的方式来取代视觉。可是,与光线相比,声音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弱点:随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另外,声音的传播比光线更容易互相干扰,不利于远距离通讯。所以,用耳朵“听路”的蝙蝠是个“近视”。
近视开车就不能开得太快,蝙蝠大概也明白这个道理。进化赋予它们的解决之道就是高速转弯的技能。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动作简直是匪夷所思,是鸟类根本无法完成的。显然,这样的动作只能在体型较小的前提下完成。这就注定了蝙蝠不可能进一步进化成为巨大的飞行物种。
从嗅觉到大脑
当然了,有所失就必有所得。黑夜中的哺乳动物虽然不能看到颜色,但却获得了地球上最敏锐的嗅觉——一种在黑夜中一样可以发挥作用的感官。
嗅觉所依赖的是鼻腔内一种叫做嗅蛋白的蛋白质,而且还是视蛋白的近亲呢。不过,光线的本质是电磁波,差异的只是波长。一种视蛋白可以负责一个很宽的波长范围。气味的本质则是空气中不同的小分子,每个都不一样。于是,嗅蛋白的种类远远多于视蛋白,达到了成百上千种。以鼻子好使而著称的狗和鼠,都有一千多种不同的嗅蛋白。
在哺乳动物中,嗅觉严重退化的就要属人类和水生的鲸豚类了。在水中,嗅觉无法发挥作用,退化是必然的事情。对于人类来说,自从远离狩猎生活,进入文明社会,嗅觉就很难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了。所以,吝啬的进化也就逐渐收回了嗅蛋白的使用权。人类基因组计划告诉我们,人类只剩下了384种不同的嗅蛋白。
然而,嗅觉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是味道这么简单。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它们通过嗅觉分辨猎物、亲友、敌人。于是,负责嗅觉的嗅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与哺乳动物的情感和行为联系到了一起。它们对于食物和异性的追逐,对于敌人的厌恶与反击,全是由嗅脑主导的。这最终导致了大脑边缘系统的发展,成就了功能更强大的脑,为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人类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黑夜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或许可以说:黑夜给了我们色弱的眼睛,以及我们懂得去寻找光明的智慧头脑。
本文已发表于《瞭望东方周刊》。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光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