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程中,我国什么现象十分严重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分析
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作者:黄燕芬,丁 力
随着中共“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以提高城市化质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关键是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改革,促进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中国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化率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11 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51.3%,与1978 年的17.92%相比,30 多年间增加了33.3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1949―1978 同样也是30 年,中国城市化的增长率仅为7 个百分点。然而,中国城市化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及矛盾,如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城中村”滋生诸多社会问题、“城市病”频发等。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就得正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 一) “半城市化人口”的社会保障缺失&&&&&&& 目前,人们习惯把工作和居住在城镇中的农业户口者称为“半城市化人口”[1]。这部分人群虽然远离农村选择在城市中就业和生活,但他们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却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在城市里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半城市化人口”的政治权利也是缺失的。“半城市化人口”的存在和城市居民基本权利的不对等,必将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近几年来,“广东中山沙溪镇外来人员大规模聚集”、“非京籍家长就异地高考到教育部门口上访”等事件的发生,正是对“半城市化”造成公民基本权利不对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以下以社会保障覆盖不足为例,具体说明“半城市化人口”基本权利缺失问题。&&&&&&& “半城市化人口”社会保障不足首先表现为劳动保障程度低。根据《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2011》统计,80% 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就业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等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低,工伤保险参保率严重不足的行业。日平均工作时间达 9.6小时,但月收入却不足2500 元,有1/3 的进城务工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高风险行业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58.4%、48.9%和25.1%,远低于国家标准。&&&&&&& 此外,为了避免负担法定节假日工资,用人单位通常只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年底到期的固定合同,这就使得每年1、2 月份一方面成为用工荒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失业期。并且很多企事业单位奉行“用人不雇人,雇人不用人”的用工模式,大量使用劳动派遣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由于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着社会保障参与难、续转难的问题。据《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2011》统计,全国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保险,而有“五险一金”的外来人口更是没有一项达到 1/3。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占24. 2% ,医疗保险的占 32. 4% ,工伤保险的占 29. 6% ,失业保险的占10.3%,生育保险的占6.9%,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占2.9%。此外,由于尚未实现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统收统支,社会保险异地转接难,造成前期缴费失效。已纳入社会保险却不能带来真正的生活保障,故农民工断保、退保的情况严重。&&&&&&& 社会保障供需不平衡、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引起的断保退保多发,使得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徘徊在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一旦伤病或失业,将使个人和家庭陷入巨大困境,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 二) 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分割矛盾尖锐&&&&&&&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作建设之用。然而,中国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依然存在。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 -2020) 》显示[2],2005 年全国人均耕地仅 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3;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与此相对应的是,工业用地增长过快,建设用地粗放经营、浪费现象突出。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以经济人的姿态出现,希望顺利、快速、大量、低价地征收土地,而农民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多争取利益来减少自身利益的损失,从而在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近年来,这一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较好地合理解决,由此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并且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矛盾的产生大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宏观层面,由于公共利益概念模糊不清,在土地征收的工程中往往给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存留了可乘之机。他们在缺乏足够规划、预判的情况下,肆意侵占农用地,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土地产权不明,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在土地产权不明的情况下,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村集体掌握着集体土地的处置权。政府为了高效率地解决征收土地问题,往往只通过与村委会交涉来获取土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村干部出于私心,在没有征求全体村民意见时就将集体土地出卖,从而获取大量回扣,漠视了村民民主参与与自我决定的权利。此外,土地产权不明还会产生补偿偏低、补偿款截留的现象,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十分严重。&&&&&&& 2. 农民自身方面,由于农民长期以务农为主,就业观念淡薄,就业技能差,在失地之后很容易伴随着失业。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落后,土地是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的物质基础,失去土地意味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保障的失去,这些都将影响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 3. 维护权益方面,失地农民往往难以找到可申诉之处,法院常常以失地补偿纠纷为非民事纠纷不予受理。因此近年来因为集体土地征收问题而产生的群体信访事件大量出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各方面均表明,失地农民在农地征收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从土地征用的认定到补偿款的确定和分配,以及失地之后的劳动力安置,都是由政府和有关部门决定的,没有实行听证制度或民主协商制度,农民无法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到征地协商中去。故其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时,又无法通过有效手段来维护,这就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 三) “城中村”滋生诸多社会安全隐患&&&&&&& 一般而言,城市化应该是一个因城乡收入以及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而引起的农村人口自发地流向城市的过程。然而,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却带有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出于经济利益需要,有些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城市化等措施强行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由于在这种“蛇吞象”式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从而导致了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其中以“城中村”现象最为突出。&&&&&&&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集体转为居民,但仍居住在原村落从而演变成的居民区。它是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 “城中村”的出现滋生了诸多社会隐患,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质量与发展进程。首先,混乱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得“城中村”成为都市中的“小社会”。受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城中村”虽然被拉到都市内部,但是仍然保留着传统农村本色,无论是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住房的建筑风格、居住习惯一切都显得与都市现代文明环境格格不入。从这一点来看,“城中村”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其次,“城中村”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但自身的竞争力水平难以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城中村”的产业发展一般以房屋租赁业为主,各种餐馆、发廊、药店等充斥在街道的两旁,由于是粗放式的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此外,由于缺少必要的现代社会谋生手段,村民单纯依靠租金收入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故惰性不断滋生,从而给城市的平稳发展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再者,“城中村”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村民身份转变的需要。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农民以土地作为自己的社会保障线。然而,在中国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被肆意征用却未受到合理的安置,原有的社会保障已经丧失,同时又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城中村”的居民处于两难境地。最后,“城中村”的社会治安问题大都严重。落后于现代文明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食利”性的经济来源、滞后的城乡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使得“城中村”的居民不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黄、赌、毒”问题日趋严重,打架、偷盗等非法行为时有发生,给城市社会治安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 四) 大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积重难返的“城市病”&&&&&&&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从北到南,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大城市群。而这些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却远远跟不上城市膨胀发展的需求,从而引发一系列被称为“大城市病”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方面。&&&&&&&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大城市对人口有集聚作用,同时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人口超规模向大城市聚集恰恰也是产生大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所在。目前,中国的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拥挤,深圳的人口密度高达17150 人/平方公里,上海和北京的人口密度分别为 13400 人/平方公里和 11500 人/平方公里。而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大城市都低于这个水平,如日本东京为 5984 人/平方公里,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中国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只有 8500 人/平方公里[3]。&&&&&&& 城市人口膨胀,加剧各种矛盾的凸显,最为明显的就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交通拥堵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结果。虽然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和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始终赶不上机动车辆的增加以及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截至2011 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 亿辆,有23 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 万辆,其中北京、重庆、成都、上海、广州、杭州、天津等7 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 万辆[4]。交通拥堵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干扰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据测算,目前中国有15 座城市每天拥堵成本近10 亿元。&&&&&&& 环境污染严重是城市过度膨胀的后果之一。据统计,中国660 多座城市中,约2/3 的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中有 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5]。此外,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机动车排放成为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2012 年上半年,中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仍有33 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6]。&&&&&&& 资源紧缺是城市规模扩张严重超过资源承载力的必然结果。北京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输入性的特大城市,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已降至100 立方米,已破国际缺水警戒线的1/10,缺水形势异常严峻[7]。更为突出的是,土地资源更加紧缺,这也是大城市扩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刚性的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和稀缺的土地资源的供给,导致的后果就是高地价和高房价。
相关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伦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出现的问题,对当今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伦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出现的问题,对当今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材料一&&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诚然与英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工业革命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烟、雾混杂在一起,能见度极低。到19世纪后期,有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材料二&&& 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入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时,河水却又黑又臭,被各种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
会引发城市病,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业竞争激烈,工人处境艰难;犯罪率居高不下;疾病蔓延,资源短缺等等借鉴意义
1.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注意环境 2.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分)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乐乐题库
&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分)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安徽省庐江二中、巢湖市四中高三第一学期联考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以图示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读图、分析以及总结、归纳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学生要认真分析图示中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注释的相关信息,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图示反映出的全部经济信息。解答本题学生既要看到年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也不能忽视我国城镇化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事实。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本小问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学生解答此题是要通过分析材料二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确定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二中“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以及“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等启示学生可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去分析说明。(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的知识范围,考查的知识面较广。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三中关于美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表述,以从中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本题材料三中“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启示学生可从加强国家对城镇化建设的宏观调控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本题材料三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启示学生可从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提出建议;本题材料三中“加剧贫富差距”,启示学生可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主要考察你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与“(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相似的题目: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国家通过购置税优惠政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做到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①③④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分)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材料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分)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相似的习题。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陕西省委党校&&苗光新
日16:45&&&来源:
E-mail推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从字面上看,这段话强调了两个词,明确了一个思路。强调的两个词一为“城镇化”,二为“健康发展”。明确的一个思路是“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下面笔者将围绕以上两个关键词和一个思路谈谈自己的看法。  探源:强调城镇化健康发展弦外有音  “城镇化”这一概念,前些年就已经提出,但后来逐渐被城市化代替,现在重新强调城镇化,是有特殊现实背景的。那就是近几年城市发展出现了“伪城市化”或说“半拉子城市化”问题以及“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与中心镇城扩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问题。城镇化与城市化有一定差别,城镇化包括城市化,同时又突出了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地位。  关于“伪城市化”问题。“伪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来新增的数千万甚至上亿城镇人口绝大多数并未真正转为城市居民。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估计,2006年以来,中国新增的数千万城镇人口中,真正转为城市居民的农民工可谓凤毛麟角。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上千万大学毕业生也多以“蚁族”的方式生活,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也没有真正的市民身份。这里有一组数据能说明一定问题:据2011年3月出版的《红旗文稿》报道,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合理调控城市人口规模”专题调研组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2009年达1972万,而北京市户籍人口为1200多万人,即新移民达700多万人;据日《解放日报》报道,截至2010年底,申城常住人口为2220.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412.32万人,来沪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总数达829.82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的37.37%;来自新华网日的消息称,广州市目前实际人口超过1400万,其中户籍人口794.6万,登记的流动人口为634.7万;据《新华每日电讯》日报道,截至2010年末,深圳市实际管辖人口超过1300万,户籍人口总量为259.4万,即非户籍人口达1040万人。综合前述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非户籍人口即达3200多万人,这些城市新移民虽然已经被统计为城市人口,但因没有所在城市户籍均不能或不完全享受市民待遇。二是在新一轮城市化中,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多达4000万~50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其中有不少人成为三无农民,还有一部分农民被上楼,或被就地城市化,而被上楼或被就地城市化的农民多数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市民待遇。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土地利益。土地作为目前中国增值最快的资产品,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将农民土地转为国有,在商品化开发过程中谋利,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利。农民失地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也大大延缓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步伐。  关于“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城扩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问题。由于大城市集聚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密度载体,产业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吸纳就业人口量大,人的价值相对容易实现,所以吸引着各地各方面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蜂涌而来。加之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发展趋势。还有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酿成不同程度地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在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发展上则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由于多数小城市和中心镇缺乏规模较大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人们就业难,生活不便,文化精神生活难以满足需要,人的价值很难得以实现,所以这些地方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就留不住人才。近些年来,虽然不少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征用农民土地,拉大了城镇框架,建了不少楼房,但因缺少产业支撑,人气不足,演绎出有城无市,城镇人口增加速度大大滞后于城镇面积增加速度的现象。  现在中央政府强调城镇化健康发展,就是想化解“伪城市化”或“半拉子城市化”问题,解决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无人气发展等问题。达到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发展,合理布局,顺利实现我国城市化目标。&
(责任编辑:秦华)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城镇化进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