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孩子了多少李氏宗族

武则天杀了多少开国功臣_百度知道
武则天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几乎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就大部分寿终正寝了,仅有不多的几个人都因为犯罪被诛。应该说唐朝对待功臣还算不错,各位功臣都有相应的权力。她只杀了一个功臣,那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唐太宗驾崩前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武则天的走狗许敬宗、李义府诬陷谋反,而赐死。而武则天为了称帝而大肆捕杀李唐宗室34人。她不但杀李唐宗室,连对自己不利的亲戚也杀。被杀的其他大臣36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房炫铃没啥开国功臣可以杀的,长孙无忌那一拨早都死光了,杀了113,大唐到她那里也有不少年头了,就李氏宗族115,倒是开国功臣的后代没少杀
他把李姓一族基本上都杀光了,手下有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为走狗,杀害忠良无数。
哪个当皇帝的不杀当年的功臣?
你想干什么?!
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寻求总结性答案。_百度知道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寻求总结性答案。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寻求总结性答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武则天一生功大于过,她执政其间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军事力量也强大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也好,社会也相对稳定,历史上称武则天时期为贞观之遗风,她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良好的社会和物质基础。过是为了政治斗争,她使用酷吏,残害李唐皇室宗亲。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
同意一楼的回答。武则天的功一定大于过错。在她执政期间整个社会还是健康稳定的发展的。老百姓的生活过的比较安稳,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乱战争。而且就个人能力来讲,武则天绝对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皇帝中也是很优秀的,许多男性皇帝也没有她这样的本领魄力。而且武则天还很会用人,那些有真本事的官员也能得到重用。当然武则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大肆迫害李唐王朝的老臣以及李氏宗族,重用武氏宗族,这些属于政治斗争,历朝历代都有。至于宠幸男宠,男性皇帝可以有那么多老婆,她作为皇帝有几个男宠再也正常不过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无法评价。武则天自己死后都只能立了一个无字碑也就是:无话可说
武则天其功:
1、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
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二农业生产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
功大于过,因为他功固了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措施,还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假如换成他无用的儿子,社会可能要倒退,国家有外患内忧。只要国家稳定,就是好的。
应该是功大于过吧,毕竟她执政期间社会发展的还是挺好的,政治本来没有是非对错的
功大于过,为了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作为皇帝,功大于过社会进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女皇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武则天杀尽李姓创造新王朝之谜
&v&&v&&v&&v&&v&&v&&v&&v&&v&&v&&v&&v&
您现在的位置:&&>>&&>>&&>>&科学新知正文
武则天杀尽李姓创造新王朝之谜
&&&&薛怀义因建立明堂之功被任命为左尉卫大将军,并且受封为梁国公。他伪造了一部名为《&大云经&》的佛典,并且在其中插入“净光天女即位”之句。&&&&尽管唐王朝的人们并不是对武则天的独裁漠视不管,事实上,武则天的力量依然与日俱增。这个力量来自她所拥有的人才。北门学士出身,也就是武则天一手培养的官僚群已经能够独立,开始四处占据要职了。&&&&武则天系的人才陆续占据要职的结果,必然会有人被迫下台。这批被解任或左迁的人,当然会大为不满。&&&&李的孙儿李敬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从三品眉州刺史被贬为从五品柳州司马;他的弟弟李敬猷则被解任正六品县令之职。&&&&被解任或左迁的,以建国功勋的家族或接近大唐皇室的人为主。武则天的目的在于将唐王朝解体。她既然以建立自己的王朝为目标,因此,在这之前,非使唐王朝瓦解、消灭不可。&&&&她的人事安排非常周密,先把接近皇室的势力截断,并逐步使之支离破碎。对李敬业兄弟,她采取的是迫使他们起而造反的措施。&&&&李敬业是极重手足之情的人。因此,把他的弟弟解任,对哥哥以左迁对待,这个安排,目的在于激怒李敬业起而谋反,因为他的弟弟更是个容易冲动的人。&&&&“把我们李家当做什么?皇太后当时被立为皇后,不是全靠我们祖父的支持吗?”李敬猷挥动着拳头,愤怒不已。&&&&武则天期待的是能立刻施以镇压程度的谋反。要是谋反势力过于薄弱,会使肃清效果不彰。&&&&容易冲动的李敬猷,有可能很快就起兵造反。然而一个集团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有必要把他的哥哥左迁。修养较好的李敬业,照理会对此容忍,但弟弟被解任之事却会使他爆发。――这一切都在算计之中。而刺史谋反,其号召力一定不小,总会召集到不少不平分子。&&&&非让他们尽早爆发不可。――武则天当然也为这一点使出手段。&&&&谋反的准备时期越长,日后的爆发力就越大。为不使这个力量过大,必须在蓄积能量尚未足够之前使他们释放出这个能量。&&&&以李敬业为首的遭左迁人士集团,果然于公元六八四年在扬州举兵。时间是在第三度改元,元号“光宅”刚被订定之后的九月。此时高宗去世未满一年,长安郊外乾县建造的乾陵刚刚竣工。高宗的遗骸被埋葬于此,才是一个月前的事。&&&&造反集团中的诗人骆宾王在所写的檄文中,有如下的名句:&&&&一g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意思是说:建造的坟墓黄土未干,而故人的遗骨全到哪里去了?&&&&李贤已死,李显被幽禁,李旦又是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形同母亲的俘虏。&&&&“这篇文章写得实在卓越。当今朝廷,能写如此名文佳作的有几个?任命这个叫骆宾王的人为临海(浙江省之一县)县丞(从八品官),宰相应该为这一点负起责任吧?”武则天读完檄文后如此说。&&&&她动员三十万大军,迫不及待地一举粉碎了这次谋反。&&&&由于这起事件,宰相裴炎以与叛徒通谋之罪,被处斩刑,他是否确实与叛徒互通声息,没有一个人能举出证据。这当然是武则天利用这个机会,将接近唐王朝实力者清除作业中的一环。&&&&武则天将洛阳改名为神都,大部分时间都在此地执行政务。其实,唐王朝的国都是长安,她等于把国都抛弃了。&&&&“那是因为萧淑妃的亡灵时常出现的关系。”――民间人们如此议论。&&&&或许这也是一个原因,但武则天以洛阳为政治中心,为的是要脱离唐王朝的阴影。
&&&&洛阳有一个名叫冯小宝的江湖术士,在市集卖艺鬻药。他卖的是跌打创伤之类的膏药,而为了要引起观众的购买意愿,他使用一些法术,那是一种通过暗示可以左右人心的催眠术。&&&&他的法术确实有一套,但他之所以吸引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他长得皮肤白皙、体格魁梧的缘故。虽然他的脸庞较常人为大,倒也算是眉目清秀。他张开口时,微微翘起的嘴唇,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而不开口时,则显得相当有气质。&&&&男子汉光是有气质还不够味,更要带一点野性才有魅力――年纪稍长的女性,都有这个倾向。曾几何时,这个冯小宝开始出入千金公主府邸。千金公主是高祖的女儿,因此,算来是高宗的姑妈。虽然如此,她是高祖十九个女儿中的第十八女,就年龄来说,只比高宗多出几岁,与较高宗年长的妻子武则天大约同样年纪。&&&&千金公主曾经下嫁给一个叫温挺的人,温挺死后,又与名叫郑敬玄者再婚。她和武则天非常合得来。这并不是说她们气质相似,而是千金公主对利害问题格外敏感,善于拍马屁的缘故。由于现在已是侄儿之妻武则天的天下,千金公主因此为讨好她而费尽心思。&&&&对武则天而言,千金公主是可以谈悄悄话的对象。&&&&“有没有那种看了就会爽快的男人呢?”和千金公主聊天时,武则天连这样的话都说得出口。&&&&“你面前不是经常有一大堆男人吗?”&&&&“不行!绝对不能是朝臣。爱上朝臣,我还能行政吗?”&&&&“那就选和尚如何?和尚怕被逐出佛门,一定会守秘密,而且与政治无关……”&&&&“自从玄奘于二十年前去世以来,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眉清目秀的和尚。……姑妈,你对街头上的事情相当熟悉,看到值得倾心的男人时,记得要介绍给我哦!”&&&&“这――”&&&&千金公主突然想起日前看到的冯小宝这个人。&&&&不久,在千金公主的安排之下,卖药者冯小宝谒见了武则天。&&&&“你认为那个人怎么样?”谒见后,千金公主问了武则天。&&&&“马马虎虎――”&&&&绝不说人好的武则天说“马马虎虎”,则表示相当满意才对――千金公主立刻如此解释。&&&&“问题在于出身太低贱――”武则天又说了这句话。在贵族社会的大唐,家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很容易处理嘛!找个名门让他搭上线,不就得了吗?”&&&&“说的也是。……哦,对!就找薛家吧!”&&&&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嫁给一个名叫薛绍的人。薛家当然算得上是贵族名门。&&&&卖药者冯小宝于是改姓为薛,冒充太平公主丈夫的叔叔。出入宫中应以僧侣身份较为方便,武则天于是让他打扮成和尚,并且为他起了怀义的法名。&&&&昨天还在市集卖药的冯小宝,现在成了在武则天身边伺候的薛怀义。&&&&那个女人,本来就是不能没有男人的嘛!――千金公主露出诡秘的微笑。但她根本没有理解,武则天除了是女人之外,更是个政治家。&&&武则天将薛怀义放在身边,除了给他姓名,更授予他权威。实际上,她这样做,一方面也是为了政治上的目的。&&&&武则天不但企图脱离唐王朝,现在更到了动手创造新王朝的阶段。为了要创立新王朝,非采取许多卑鄙手段不可。其中一些是士大夫做不到的事情。出身低贱的人应该能完成这类工作,她期待的是这一点。[1]&&&&
上一个科学新知: 下一个科学新知:
相关科学新知武则天究竟杀了多少李唐宗室?NONONO经常看到一些网文大肆渲染武则天是怎样屠戮李唐宗室的,然而李唐宗室真的被武则天杀了个干净吗?事实上,李氏皇族中真正因为武则天而断掉香火的只有越王李贞一人,至于其他的李氏皇族,要么是仍留下了别的子嗣继承爵位,要么是后来因为其他的原因而绝了嗣。神龙元年李唐王朝复辟,唐中宗即位后便将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被武则天杀害的李唐宗室追封的追封,改葬的改葬,“有胤嗣者即令承袭,无胤嗣者听取亲为后”,唯独落下了李贞与李冲父子。虽然史书上称其是因为武三思与上官婉儿的矫诏阻挠才不得追封复爵的,但是之后的唐睿宗继位,却也对李贞父子官复其爵一事闭口不提。直到开元四年,唐玄宗才将李贞父子追复爵土,备礼改葬,第二年又将李贞的侄孙夔国公李琳过继为嗣越王,以奉其祀。结果令人玩味的是,没过多久李琳便病死了,越王的封号与封国也就此取消了。其实想想也简单。李贞父子起兵反武的时候,正值中宗下台睿宗在位武则天临朝听政之际,然而武则天与自己的儿子之间再怎么争权夺利,终归都是亲骨肉,又怎能容得下李贞这种枝枝蔓蔓的旁系宗室搅和进来呢?所以就连唐中宗都无意为李贞追复改葬,更不用说唐睿宗与唐玄宗父子了。随便将一个病秧子过继到越王的名下,然后借越“国”之“除”敲打其他的皇室宗亲:皇权之事,是容不得你们这些“外人”置喙的。与李贞父子遭遇相仿的还有李千里父子。唐中宗时韦后擅政,成王李千里与其子李禧追随太子李重俊起兵,结果兵败被杀。唐睿宗即位后,将李重俊追封为节愍太子,并将其陪葬定陵,至于李千里父子,唐睿宗虽然称其“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愿除凶丑,翻陷诛夷”,又表示“永言沦没,良深痛悼”,但也只是官复原职,既无追赠亦无改葬。所谓的“家天下”,范围实际上狭窄的很,只局限于嫡亲之间。自己人就是争得头破血流也不打紧,但再怎么轮不到那些所谓的旁支宗室“外人”说话。所以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固然杀害了不少李唐宗室,然而真正因此而绝后的只有李贞这一脉。史官为了强调女主当政的严重后果,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睁着眼睛说瞎话,甚至声称李氏子孙被武则天屠了个干净。不过夸大其辞历来是史官的惯用手段之一。比如魏征死后,一度仆碑悔婚,于是史官赶紧巴巴地记上了一句“顾其家渐衰矣”,也不看看魏征的长子魏叔玉从一品的国公爵位在那儿摆着呢。更不要说魏征其他的几个儿子,不是官至刺史便是礼部侍郎,就连孙子还承袭了国公之位,唐玄宗的时候还做到了太子右庶子。又比如史官为了再次突出女主当政的悲惨后果,主动为长孙无忌抱屈,称其“族灭何辜”。然而事实则是长孙无忌死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他的嫡孙长孙延便回到京城做了一个五品的京官,还主持了亲祖父的祭祀。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武则天究竟杀了多少李唐宗室?(0/1821)
经常看到一些网文大肆渲染武则天是怎样屠戮李唐宗室的,然而李唐宗室真的被武则天杀了个干净吗?
事实上,李氏皇族中真正因为武则天而断掉香火的只有越王李贞一人,至于其他的李氏皇族,要么是仍留下了别的子嗣继承爵位,要么是后来因为其他的原因而绝了嗣。
神龙元年李唐王朝复辟,唐中宗即位后便将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被武则天杀害的李唐宗室追封的追封,改葬的改葬,“有胤嗣者即令承袭,无胤嗣者听取亲为后”,唯独落下了李贞与李冲父子。
虽然史书上称其是因为武三思与上官婉儿的矫诏阻挠才不得追封复爵的,但是之后的唐睿宗继位,却也对李贞父子官复其爵一事闭口不提。直到开元四年,唐玄宗才将李贞父子追复爵土,备礼改葬,第二年又将李贞的侄孙夔国公李琳过继为嗣越王,以奉其祀。结果令人玩味的是,没过多久李琳便病死了,越王的封号与封国也就此取消了。
其实想想也简单,李贞父子起兵反武的时候,正值中宗下台睿宗在位武则天临朝听政之际,然而武则天与自己的儿子之间再怎么争权夺利,终归都是亲骨肉,又怎能容得下李贞这种枝枝蔓蔓的旁系宗室搅和进来呢?所以就连唐中宗都无意为李贞追复改葬,更不用说唐睿宗与唐玄宗父子了。随便将一个病秧子过继到越王的名下,然后借越“国”之“除”敲打其他的皇室宗亲:皇权之事,是容不得你们这些“外人”置喙的。
与李贞父子遭遇相仿的还有李千里父子。唐中宗时韦后擅政,成王李千里与其子李禧追随太子李重俊起兵,结果兵败被杀。唐睿宗即位后,将李重俊追封为节愍太子,并将其陪葬定陵,至于李千里父子,唐睿宗虽然称其“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愿除凶丑,翻陷诛夷”,又表示“永言沦没,良深痛悼”,但也只是官复原职,既无追赠亦无改葬。
所谓的“家天下”,范围实际上狭窄的很,只局限于嫡亲之间。自己人就是争得头破血流也不打紧,但再怎么轮不到那些所谓的旁支宗室“外人”说话。
所以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固然杀害了不少李唐宗室,然而真正因此而绝后的只有李贞这一脉。史官为了强调女主当政的严重后果,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睁着眼睛说瞎话,甚至声称李氏子孙被武则天屠了个干净。
不过夸大其辞历来是史官的惯用手段之一。比如魏征死后,唐太宗一度仆碑悔婚,于是史官赶紧巴巴地记上了一句“顾其家渐衰矣”,也不看看魏征的长子魏叔玉从一品的国公爵位在那儿摆着呢。更不要说魏征其他的几个儿子,不是官至刺史便是礼部侍郎,就连孙子还承袭了国公之位,唐玄宗的时候还做到了太子右庶子。
又比如史官为了再次突出女主当政的悲惨后果,主动为长孙无忌抱屈,称其“族灭何辜”。然而事实上是,长孙无忌死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他的嫡孙长孙延便回到京城做了一个五品的京官,还主持了亲祖父的祭祀。
一键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女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