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高中生国际艺术大赛可以画油画大赛吗

每天在微博上传一幅画,“老树画画”火了,他的画有种难得的天真,当我们心中的田园日渐荒芜,老树执著地扛起文人画旗帜老树画画:画画本就是件好玩的事儿-东亚经贸新闻数字报-吉和网数字媒体导航
版&东亚周刊
| 当前10版 | 您浏览的数字报日期是:日 星期日
移动用户发送"dyjm"到,联通用户发送"77"到,电信用户发送"dz"或"77"到,订阅东亚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每天在微博上传一幅画,“老树画画”火了,他的画有种难得的天真,当我们心中的田园日渐荒芜,老树执著地扛起文人画旗帜
老树画画:画画本就是件好玩的事儿
&&书名:《花乱开》&&作者:老树画画&&&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2-11&&将画画儿这档子事儿搞得挺难过的,其实是现在的人,古人没那么多的想法。画只是随意的内心写照,何必赋予太多的思想内涵,动不动还要“深刻”一把?实在没有必要。画画儿这档子事儿,本来就是件好玩儿的事儿。&&——老树画画&&&&老树大学时开始画画,在天津拜了几位名师,但画到1985年却停笔了——“怎么也画不出自己的风貌,一提笔,不是齐白石就是徐悲鸿,画谁像谁,就是不像自己。”&&1983年老树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中央财经大学,1992年,老树在“下海潮”中去了广州,面对真正的“社会”颇受震撼。“在北京,烤地瓜、拉板车的张嘴都是政治,可在广州,没人关心这个,大家只谈早上吃点什么,晚上怎么泡澡。”&&知识分子下海晚,没捞到什么好处,1996年,高校热了起来,老树又回到学校。此后又是近10年,老树才重拾画笔。“2005年,父亲患病,心情很郁闷,又开始画画。没想到一落笔,找到自己了,好坏无所谓,是我自己的东西。”&&2011年,老树以“老树画画”之名,开始在微博上传自己的画作,每天上传一幅画,没加V的“老树画画”成了热门ID。有人称,这是因为,“他的画有一种难得的天真,当我们心中的田园日渐荒芜时,老树依然坚持在那里,执著地扛起文人画的旗帜。”&&老树火了,很多人将丰子恺、廖冰兄等人一同提起,讲“文人画”。&&在老树看来,“中国画有文人画的一支传统,但偏雅致化,一种是孤立于现实,自外于社会,保持个体清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另一种是主动干预社会,比如世俗绘画、讽刺画,但成就不高。我力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文人的笔墨,漫画的干预。因为今天不可能完全文人化。过去你还可以逃到山里,可现在呢?在今天,避世、隐居不现实。”&&在画之外,老树的打油诗亦是一绝:“一辆愤青出门去,看谁都觉不顺眼。捏着拳头找打架,可恨没人理会咱”,“站在短墙后面,准备一块板砖。过来一个坏蛋,一砖将他拍扁”,“傍晚有点闲,不禁又上树。惊散一群鸟,真是对不住”……&&对这些打油诗,老树曾解释说:“虽然老写在地里种菜收菜,但实际上我哪会有自己的田园?那是我的向往。比如辛弃疾,地位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他写隐居山中田园雅趣,也只是他的想象,因为现实充满苦难,没什么可说的。”&&《花乱开》中,我们看到的老树首先是轻松有趣的,而这句话却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据《北京晨报》&&●作者简介:&&老树画画,本名刘树勇,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曾策划大量国际性展览,著作数十种。&&就绘画,早年问学于梁崎、王学仲、霍春阳、于复千诸先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东亚经贸新闻 24小时新闻热线:1 QQ报料:
版权所有:《东亚经贸新闻》报社 报社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2598号 邮编:130051
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版权属东亚经贸新闻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报社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1930年代 《亚东印画辑》影集两册樱井幸三郎 银盐纸基 约193张尺寸:15.3×11.1cm.提要:满蒙印画辑,由当时位于中国大连的满蒙印画协会出版发行,1926年更名为亚东印画协会,从大正13年(1924)至昭和17年(1942)连续发行19年,内容几乎覆盖中国全境。由于照片的拍摄及背景的说明全部由当时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承担,故学术性极强。此套两册主要介绍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及日军在华北地区之侵略,涵盖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更是留存至今的日军侵华之铁证,这些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原面貌的照片己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此类影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被作为特藏文献存放在善本库中。说明:《亚东印画辑》的摄影者是会长樱井幸三郎。他与东京帝国大学的学者一起,参加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各种调查队,在东亚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布中国、朝鲜半岛以及蒙古,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撰写考察日记。--2013秋季拍卖会-纸杂文献-上海泓盛拍卖
<meta content="上海拍卖,上海拍卖公司,1930年代 《亚东印画辑》影集两册樱井幸三郎 银盐纸基 约193张尺寸:15.3×11.1cm.提要:满蒙印画辑,由当时位于中国大连的满蒙印画协会出版发行,1926年更名为亚东印画协会,从大正13年(1924)至昭和17年(1942)连续发行19年,内容几乎覆盖中国全境。由于照片的拍摄及背景的说明全部由当时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承担,故学术性极强。此套两册主要介绍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及日军在华北地区之侵略,涵盖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更是留存至今的日军侵华之铁证,这些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原面貌的照片己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此类影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被作为特藏文献存放在善本库中。说明:《亚东印画辑》的摄影者是会长樱井幸三郎。他与东京帝国大学的学者一起,参加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各种调查队,在东亚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布中国、朝鲜半岛以及蒙古,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撰写考察日记。,1930年代 《亚东印画辑》影集两册樱井幸三郎 银盐纸基 约193张尺寸:15.3×11.1cm.提要:满蒙印画辑,由当时位于中国大连的满蒙印画协会出版发行,1926年更名为亚东印画协会,从大正13年(1924)至昭和17年(1942)连续发行19年,内容几乎覆盖中国全境。由于照片的拍摄及背景的说明全部由当时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承担,故学术性极强。此套两册主要介绍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及日军在华北地区之侵略,涵盖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更是留存至今的日军侵华之铁证,这些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原面貌的照片己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此类影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被作为特藏文献存放在善本库中。说明:《亚东印画辑》的摄影者是会长樱井幸三郎。他与东京帝国大学的学者一起,参加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各种调查队,在东亚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布中国、朝鲜半岛以及蒙古,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撰写考察日记。拍卖,,作品,纸杂文献,纸杂文献拍卖,上海拍卖,2013秋季拍卖会" name="Keywords">
<meta content="1930年代 《亚东印画辑》影集两册樱井幸三郎 银盐纸基 约193张尺寸:15.3×11.1cm.提要:满蒙印画辑,由当时位于中国大连的满蒙印画协会出版发行,1926年更名为亚东印画协会,从大正13年(1924)至昭和17年(1942)连续发行19年,内容几乎覆盖中国全境。由于照片的拍摄及背景的说明全部由当时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承担,故学术性极强。此套两册主要介绍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及日军在华北地区之侵略,涵盖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更是留存至今的日军侵华之铁证,这些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原面貌的照片己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此类影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被作为特藏文献存放在善本库中。说明:《亚东印画辑》的摄影者是会长樱井幸三郎。他与东京帝国大学的学者一起,参加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各种调查队,在东亚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布中国、朝鲜半岛以及蒙古,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撰写考察日记。" name="Description">
每周五(节假日除外)下午1:00至5:00接待上门送件客户,敬请知晓。日志(323)参观《形·色之解构——2012.姚金凌&丁东亚油画展》
日志(323)&&&&&
参观《形·色之解构
——2012.姚金凌 丁东亚油画展》
&&&&&&&&&&&&&&&&&&&&&&&&&&&&&&&&&&&&&&&&&&
月15日下午3点30分,海上文化中心大宁剧院一楼展厅举办《形·色之解构——2012·姚金凌&丁东亚油画展》,我于18日上午参观。油画抽象一些,读懂画作,对我来说还有难度。此次又出现“形·色之解构”,对此真是“一头雾水”,但仔细研读画作、展厅门口领取的画册和网上资料信息,还能揭开一点知识面纱,并有点收获。
知识,在人的面前,是茫茫无际的海洋;人,人在知识面前,比沙子还渺小得无知。只有在生活中,厉行话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生活也能更丰富多彩!
&&&&查查网络资讯,会跳出许多词汇,诸如“形与色的综合表意&解构色彩”,“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解构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之后的最为激进,最为突出的流派。姚金凌先生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早年一直从事建筑设计,以后师从旅法画家周方白教授学习油画。1991年旅居美国,2005年在上海参加《旅居海外艺术家六人展》后,正式进入上海画家行列。
《解构主义》相对于以强调稳定性、有序性的结构主义而言,它打破现有秩序、思维习惯,简言之,它解析了原有结构之稳定性,使之无秩序,不确定性,而后再重构出全新的形象。姚先生以结构主义理念运用于架上绘画,以线条为主旋律,切割空间,借色块发出各种音响。这是线与色之协调,是在画布上演奏交响乐,强调画面的旋律和节奏感。他的话如幻如梦如诗!
夏葆元先生分析姚先生的作品时说:“在这一堆纷乱当中,唯一泄漏作者建筑师身份的是,几乎每一空间的分解,仿佛均经过力学的计算,从而显得得体,从容与均衡。当我细察他构建的色与线的迷宫之时,发现了暗藏的玄机,那里有乐器、马匹、人形,以及所有美奂美伦,赏心悦目的状物,但这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姚君的绘画是抽象画,一种含情脉脉的冷抽象,而非装饰画,这些符号元素的设置,仅为了那些观看情节剧观众而提供的一道甜点。”
姚先生的《草书画》吸收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狂草的特性,线条奔放、刚柔相济,一气呼成。看看上面这些介绍,对读懂这些很抽象的画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丁亚东先生,于1957年出生,他的一篇《感性收藏》中说:“在今日花坛上,前卫人士往往以反美术的姿势,过分强调画外功夫,这样的作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而传统画家则恪守维妙维肖和栩栩如生,他们的作品有似照相般的真实,但缺少了艺术最为重要的感情。
我的画是什么?
我的画布前卫也不传统;我非常推崇的概念就是在具象绘画中融入抽象的意识;我的画带着西方现代艺术的语境又透出根深蒂固的东方印记;我乐于借鉴各种艺术经验,但却不会在纷乱的流行潮流中迷失......
我的画在具象和抽象之间追求一种自由轻松的写意风格,从物象中整理出适合的构成关系,并用较平面的手法诠释三维空间,力求寻找最个人化的形式美感。
我的画是感性的,通过笔和颜料在画布上随性而为,没有更多的理由。我把对世界的感受宣泄在画布上,永恒滴收藏起来。
‘坐在画架前,让意念渗透到材质里去,物我两忘,浑然一体’。仅此而已。”
看了丁先生上述的那些话语,对欣赏他的作品十分有助的!
下图:展览宣传画。&&&&
下图:展厅入口的主题宣传。
下图:画展祝贺花篮。
下图:门口自取的画册。正面时姚金凌作品,翻过来是丁亚东作品。
下图:9时到达展厅,此时只有我一人参观。
下图:丁亚东先生像,摄自画册。
下图:丁亚东的《东方风情》画作选录。
下图:丁亚东的《石库门印象》画作选录。
下图:丁亚东的《都市印象》画作选录。
下图:姚金凌先生像,摄自画册。
姚金凌画作选录:
下图:《解构-海景综合材料》。
下图:姚金凌的《草书-NO.4》油画
下图:姚金凌的《草书-NO.6》油画
下图:姚金凌的《解构-蓝色骑士》油画。
下图:姚金凌的《解构-欢乐圆舞曲》油画。
下图:姚金凌的《解构-都市结构》油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画写生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