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的讲话中,能感受到哪些辛亥革命孙中山精神

高中历史 必修3专题四、五练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历史 必修3专题四、五练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75套总数:5055675套专访:2713部会员:527124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17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成果》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17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成果》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8次
资料类型:说课稿
文档大小:588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成果
第35讲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广东名校联考)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2.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3.(2013年广东中山高三期末)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4.(2013年广东深圳南山高三期末)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1878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5.(2014年广东湛江测试)“维新派与保守派比的不是谁更‘新’,而是谁更‘旧’。只有更旧的学问,才能在理论上吻合‘孔子’的思路。”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纹章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7.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8.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9.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
10.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2014年广东惠州高三期中)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12.以下是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项目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2013年广东珠海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宣武门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
——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
材料二 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材料三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杰里未·里夫金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即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无论如何没有理由再次错过。中国已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结果就是百余年的落后、蒙受百年欺侮。积极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中国青年报》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导致小铁路拆除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10分)
(2)材料二中的“旧有思维定势”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的含义。(16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改革需要新思维,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需要各方人士为改革出谋献策。……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
——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的情形可以用蔡元培的哪个主张来概括?结合史实说明五四思想市场形成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种思想态度形成的背景。(10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并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8分)
第36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
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
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2.(2013年广东佛山高三期末)“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
3.(2013年广东梅州高三期末)下图是一幅书法条幅,由孙中山先生书写,该条幅书写的时间最早应该是(  )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4.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5.(2013年广东湛江高三期末)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提出三大政策
D.领导护法运动
6.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7.(2014年广东广州高三期中)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
8.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9.(2013年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10.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11.(2013年广东百校高三联考)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由上文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是(  )
A.全盘继承
B.全盘否定
C.古为今用
D.一分为二
12.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1899年),欧洲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要提倡民族主义,必要先把这种主义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发挥光大,去救国家……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1924年)
材料三 至于欧洲人现在所讲的世界主义,其实就是有强权无公理的主义,英国话所说的武力就是公理,这就是以打得胜的为有道理。中国人的心理,向来不以打得胜为然,以讲打的就是野蛮,这种不讲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义的真精神。我们要保守这种精神,扩充这种精神,是用什么做基础呢?是用民族主义做基础;象俄国的一万万五千万人是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中国四万万人是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扩充。所以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从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才有实际,再去谈世界主义。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1924年)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强调民族主义?(8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8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8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6分)
(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6分)
第37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毛泽东反对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起来,认为:“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学说(  )
A.全盘吸收他们的思想主张
B.与他们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
C.完全超越他们的思想主张
D.完全囊括了他们的思想主张
2.(2013年广东江门高三期末)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
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
3.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作者(  )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
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
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2014年广东佛山检测)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表明(  )
A.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
A.革命摇篮井冈山
B.遵义会议旧址
C.革命圣地延安
7.(2013年广东揭阳高三测试)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双百”方针
B.抵制“左”倾错误
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8.(2013年广东粤西北“九校”联考)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9.“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0.(2013年广东惠州三模)下图为1998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指战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
A.中国先进生产力
B.中国先进文化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1.(2013年广东佛山模拟)结合漫画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少数党员干部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风 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③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 ④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
A.①②③④
12.(2014年广东广州测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
B.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C.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8分)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8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胡锦涛2003年七一讲话
(1)材料一中“走自己的道路”是走什么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这条“自己的道路”过程中有哪些开创性贡献?(12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建党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6分)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成果
第35讲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B 解析:把握“最初觉醒”“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等可知“世俗理性的觉醒”与民族危机有关,而最初觉醒肯定选择B项。
2.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朝官员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来修补封建制度,这是洋务派的主张。B项“中体西用”的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
3.D 解析:“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新式学堂以“中学为体”为挡箭牌、掩人耳目。
4.D 解析:由材料信息“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可得A、B、C三项正确。
5.B 解析:《新学伪经考》是维新派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以“孔子圣意改制”为护身符,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
6.B 解析:根据题干在康有为看来人民群众的革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变革,而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会避免因革命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会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选B。
7.A 解析:引西救儒至西儒对立,都是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故选A项。
8.B 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结合1907年,不难理解“存国粹”即保存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儒家伦理道德,“息乱源”即抵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阻止革命。
9.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中国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选C项。
10.D 解析: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最后上升到思想层次。由此可推理题干中的“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是指新文化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也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11.D 解析: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12.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介绍马克思主义文章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13.(1)原因:普通民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西方新生事物排斥和抵触;政府官员害怕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心存戒备,并采取打压的措施。(10分)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4分)
含义: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12分)
14.(1)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2分)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经济上,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春天(或者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上,西学东渐,科举制废除,新式学堂兴办,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国际上,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6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背景: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8分)
(3)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2分)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36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D 解析:本题关键要把同盟会三民主义与墨家思想结合起来,A、B两项不适合墨子思想,C项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选择D项。
2.C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民权”“民主”“又一个封建王朝”可知题干主张反对封建君主制度,建立民主政体。选项A、B、D三项都主张君主制。
3.B 解析: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图片内容是三民主义,故B项正确。
4.C 解析: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并存,洋务派的洋务思想,维新派改良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
5.C 解析:辛亥革命后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内容体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
6.A 解析:材料“民生是社会的生存……就是政治的中心”,这些表明民生是国家的根本,故A项正确。
7.C 解析: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重视民权和对民生的关注,这是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发展而来的。其它选项都不能反映民权和民生思想。
8.C 解析:材料内容说明中共革命纲领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即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性。而反帝反封建属于民主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
9.C 解析:根据题干“致国家富强……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的提示,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方面的办法是平均地权,故选C项。
10.A 解析:关键信息:兴汉灭清。B、C、D三项无从体现。
11.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忠”应该保留,不过是“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即把忠君思想转化为忠于国家和人民,这体现了古为今用。
12.D 解析:根据“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排除A、C两项。根据“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的信息与C选项相符,故选C项。民生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排除B项。
13.(1)内容:白人优越,欧洲中心(或自认为是传播文明,排斥敌视其他民族)。(4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6分)
(2)民族危机的加深,挽救民族危亡;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共合作实现。(8分)
(3)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8分)
14.(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变化:维新变为革命。(6分)
(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8分)
(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6分)
(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6分)
第37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B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一脉相承的,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太过绝对。
2.B 解析:材料中所列的都是一些思想,并且体现了东西方思想的交融,而并没有反映经济和科技,故排除A、C两项;宋明理学的产生也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故排除D项。
3.D 解析:材料中我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认为城市是敌人统治中心,也是革命的中心,反映了他坚持城市中心论,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本题选D项。
4.A 解析:此处的“开始”是指我们党还不懂得农民工作和农村工作重要性的时期,而正是国民革命时期我党还未意识到农民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转变应该是在国共对峙时期。
5.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看出,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及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但材料来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故A、D两项不正确;B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6.C 解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过程。依据相关教材知识考点再现可知,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春中共七大召开,意味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7.B 解析:A、C两项发生在新时期;D项发生在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
8.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人们的思想从毛泽东个人崇拜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使人们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标志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D项。
9.B 解析:邓小平的最大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10.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C 解析:漫画中“如此镇长”反映了少数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及乱摊派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没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没有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因而④与漫画内容不符,而①②③均符合漫画所揭示的内容。
12.C 解析:邓小平理论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
13.(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4分)
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4分)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5分)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5分)
(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4分)宗旨: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4分)
14.(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2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分)
(3)都实事求是地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现状出发,明确党的指导思想:为人民谋发展。(6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中山讲话录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