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工作同盟关税同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位置:
>>>1834年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
1834年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布废除内地关税、同盟各邦国之间的贸易免税等。到19世纪50年代,关税同盟基本上已扩展到全德国,只有汉堡、不来梅等极个别的地方还保留自己的关税制度。关税同盟建立的作用不包括
A.使德意志境内大部分邦国结成了一个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区域 B.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霸主地位 C.促进了19世纪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 D.是德意志走向经济和政治统一的重要步骤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17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834年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主要考查你对&&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① 行政权: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国家,其中普鲁士王国占特殊地位;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议会并无实权;规定了军事警察制度。② 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无行政监督权。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作用 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 ①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德意志统一的背景:1、统一的必要性: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与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局面形成了尖锐矛盾。表现在①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度量衡;②商品输出和海外争夺需要有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为后盾。2、统一的可能性:普鲁士具备了领导统一运动的条件和能力表现在①普鲁士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野心勃勃; ⑤对资产阶级能够照顾和作出让步; ⑥俾斯麦的杰出才干和强有力的外交政策。
德意志统一影响:1、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格局。 3、统一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评价“铁血政策”:1、这一政策是针对阻碍德意志统一势力的,无论由谁,用什么方式来完成统一在客观上都是历史的进步,在这个大前提下,“铁血政策”应予以肯定。 2、德意志的统一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当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无产阶级不成熟,只有容克阶级有能力支持普鲁士国王完成统一。德国统一只有自上而下一条路,既然如此,“铁血政策”只是实现统一的手段而已。 3、俾斯麦在领导统一运动时并非只一味依赖“铁血政策”,而是把它与灵活的外交活动巧妙结合,萨多瓦战役后对奥地利的宽容就说明了这一点。
德意志帝国宪法:1、背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国的统一最后完成。 (1)统一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四分五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心力量和人物:专制色彩浓厚的普鲁士、俾斯麦。 (3)统一方式:王朝战争。 (4)统一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2、颁布:1871年4月 3、内容:(1)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2)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任免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皇帝任命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4)议会行使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议会权力很小。 4、特点: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5、评价:(1)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延续。(2)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俾斯麦:出生于勃兰登堡省的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实行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他宣称自己的信条是“人总是追求荣誉和财富的”,于是,他日益变成资产阶级化的容克。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9年任普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在此期间,他对普鲁士的国内政治现状和国际斗争风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得到锻炼并日益成熟起来。俾斯麦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拼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月底,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大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他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合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中,故意为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力排高级将领要乘胜进入维也纳的意见,与奥签订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后来,他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敌国首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胜利后的政治指导原则应该不是探究可以从敌人那里榨取多少东西,而是只考虑什么是政治上必要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了一场王朝战争,目的是想从丹麦手中夺取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两个地区位于丹麦和易北河之间,濒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德意志的容克和资产阶级早就对它们垂涎三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本来是两个小公国,长期以来从属于丹麦国王,但是它们不愿与丹麦合并,都有自己的议会和行政机构。石勒苏益格同丹麦的关系比较密切,它的南部居民是德意志人,北部居民是丹麦人;荷尔斯泰因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德意志人,按维也纳会议规定,它又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1863年,丹麦新国王即位,颁布新宪法,企图把这两个公国并入丹麦,引起了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抗议。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1月,普奥对丹麦的战争爆发。普奥联军于当月即占领了荷尔斯泰因,2月又占领了石勒苏益格,丹麦战败。10月,签订《维也纳和约》,丹麦放弃对两公国的统治权。普鲁士得到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荷尔斯泰因。在对丹麦战争中,普鲁士摸清了奥地利军队的底细,为日后击败奥地利提供了条件。同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分属普奥,成为两国不断摩擦的根源,为普鲁士的挑衅提供了机会。
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普奥矛盾尖锐起来,普鲁士开始积极着手准备对奥战争。军事上,陆军部和参谋部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外交上,俾斯麦利用俄奥矛盾,取得了俄国在未来的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可能,并用含糊其辞的“补偿”作诱饵,换取了法国的中立默契,1866年,又同意大利结盟。1866年6月,普军进攻荷尔斯泰因,普奥战争爆发。德意志的一些邦国如巴伐利亚和汉诺威等参加奥地利一方作战。为收复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意大利参加普鲁士一边作战。当时,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奥地利必胜无疑。但是,事态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普军按照其周密的作战计划行事,行动迅速,攻势凌厉,速战速决,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普军继续向南推进,主战场转到波西米亚。7月3日,普奥双方各投入二十多万兵力在捷克克尼格来茨附近的萨多瓦进行决战。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开始时形势对奥军有利,普军一度很紧张。在战役的紧要关头,普鲁士援军赶到,出击奥军右翼,打乱奥军阵脚。而奥军却不得不分兵对付意大利军队,抽不出援兵。在这次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普军直逼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普奥战争共进行了七周,故又称“七周战争”。8月23日,普奥签订和约。奥地利答应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告解散;承认普鲁士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同盟;同意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和法兰克福市等划归普鲁士;双方同意不干涉巴伐利亚、符登堡等南方诸邦的独立自主。对奥战争的胜利,使普鲁士取得了德意志统一运动的领导权,大大加强了它在德意志的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普鲁士国内形势,过去一度反对俾斯麦的资产阶级现在也欣然拥护俾斯麦的政策,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以后,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暗示,如果普鲁士同意法国的东北部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法国就支持普鲁士在德意志境内的领土吞并。俾斯麦设计让法国把要求写成书面照会,然后加以拒绝,并公布于众。拿破仑三世在外交受挫以后,进一步要求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遭到普鲁士的反对,普法矛盾激化。1868年,西班牙女王流亡国外,王位虚悬;经过多方选择,决定挑选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族的一个亲王利奥波德为西班牙国王。法国非常不满,对普鲁士进行了威胁,要求霍亨索伦王族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俾斯麦趁机把普鲁士国王给他的关于法国要求的电报略加修改后,送报纸发表。普法双方都觉得自己受了侮辱。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欧洲各国都认为法国一定会取胜,法国首相说,他是怀着“轻松的心情”宣战的。拿破仑三世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亲自上前线,接过了指挥权,希望能像拿破仑一世那样取得辉煌的战绩。拿破仑三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普军的力量。事实上,战争开始前,普军已经作好了作战准备,在德法边界集结了五十多万军队、一千多门大炮和大量军用物资;法军只有三十多万兵力,指挥能力和军事装备也不及普军。战争开始时,法国一度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很快普军便分兵三路反击。8月初,普军已经占据了战场优势和主动权。4日,普军攻占法国右翼前哨维桑堡,打开了进入法国阿尔萨斯的门户。6日,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在维桑堡以南同普军交战,惨败而逃。同一天,普军在洛林的福尔巴赫战役中,又击败了法军中路主力。三天之内,法军在边境三战中连续失败。普军跟踪追击,迅速占领了阿尔萨斯全境和洛林大部分地区,战争转移到了法国境内。法军在夏龙重整军队,准备一战,但普军从两翼包抄过来,切断法军退路。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被普军包围在色当城内。9月1日,普军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色当城,法军损失惨重。次日,拿破仑三世率10万法军投降。普军长驱直入,侵入法国内地。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日,法普签订《巴黎投降和停战协定》。2月,新成立的法国梯也尔政府与俾斯麦签订了和约草案,3月初,法国议会批准了这一草案,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地区。
发现相似题
与“1834年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7810227182102122223831107279145796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三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到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历史现象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及作用。(6分)-乐乐题库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点 &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习题详情
23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9%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三&&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到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历史现象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及作用。(6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第(1)问,从材料中“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可知,西欧国家通过签订协议降低关税,刺激进出口贸易;根源从时间上即可判断出来,材料中涉及的都是19世纪60年代,再联系他们的是为了商品输出,故可以判断根源为工业革命;第(2)问,根据材料中叙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可见,是为了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才建立的关贸总协定;从材料三中“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到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可见它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的。
关贸总协定的常考点。1、原因:①大危机使人们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危害和国际贸易协调合作的必要性;②美国为了经济扩张而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2、目的: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3、影响:①对美国: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和经济扩张;②对世界: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与“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相似的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一段时期,国际货币制度极其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破坏了国际间正常的贸易和货币金融关系,……这一切都使人们增强了对以往金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的向往,希冀重建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实现有效的国际经济合作及改变受战争影响的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1944年7月,联合国44个成员国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和《关贸总协定》即现在的WTO),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建立。——新浪财经(1)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分)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是以美元为主导货币的金汇兑本位体制,该体系确立了美元以35∶1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关闭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新浪财经(2)依据材料归纳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4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背景。(5分)&&&&
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年份援助战略主题内容2002中国环境技术援助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
(16分)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现代金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1887年1920年1936年名称总额名称总额名称总额票号3.29银行9.11银行72.76钱庄2.8钱庄1.6信托公司0.22典当3典当1.5储蓄会1.45&&&&保险公司0.63&&&&钱庄银号5&&&&典当2合计9.09&12.21&82.06——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材料二& 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时间出口进口192952.4143.99193038.4330.61193124.2420.91193216.1113.23——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为了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6分)&&&&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三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到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历史现象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及作用。(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也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关税同盟缔结条约。——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三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到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历史现象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及作用。(6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意志制造同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