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的父亲要结婚了死了又结了那伤残费谁领

您所在的位置:  &&
中国青年网  
――写在父亲逝世三周年
  余太炎
  我的父亲余良绪,生于1917年农历十月二十日,于2008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早晨七点二十分去世,享年92岁。今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是我父亲去世三周年的日子,这三年来每当想起父亲躺在病床上的痛苦表情,一脸憔悴无奈的样子……我就像掉进了逃不出的心罚。
  我的父亲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乡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祖上历代都是农民,从小受苦受难,没有上过一天学。十一岁就帮人做童工、干苦力。1932年5月,年仅十四岁的父亲就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1934年10月中央军委电令红十军和中央红军会合组成北上抗日先遗队向安徽皖南行动,我父亲随红十军主力于十月底到达皖南,同年十二月在安徽黄山一次激烈的阻击战中受伤,隐蔽在大山深
  处老乡家养伤2个多月。1935年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北上抗日先遗队失败,父亲与红军部队失去了联系,伤好之后沿途乞讨五个多月,于1935年8月回到家乡。全国解放后,红军失散人员检验伤残,县民政部门确定我父亲为三等乙级伤残军人,享受民政优抚补助。
  我的父亲吃苦耐劳、勤俭顾家、勇于担当。1935年10月,父亲十七岁时又出去当学徒,学做手工裁缝,学成后就走家串户挣工钱养家糊口,到六十年代初期又学会了使用缝纫机,每天早、晚要挑上八九十斤重的缝纫机担子到几公里以外的农户家做裁缝,靠他勤劳的双手,勉强维持着一家九口人的生计。记得小时候家里自留地农活多,经常天不亮就随父亲下地干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改革,落实生产责任制,农户分到了责任田,自留山,父亲七十多岁每天下田干活,上地种菜,农闲季节又天天挖山恳复油茶,他坚持体力劳动一直干到八十八岁。
  我的父亲性情耿直、坦坦荡荡、大公无私。1958年,我还是四周岁,人民公社搞大食堂,生产队几十户一百多号人在一口锅里吃大锅饭。父亲按照队上的通知,第一个把家里所有的几百斤粮食全部上交,我母亲怕我以后在大食堂吃不饱,就偷偷在自家灶坑里藏了一斗五升(大约7。5市斤)大米,这事被父亲知道了,他不仅报告了队长,还亲手从灶坑里扒出大米上交生产队。而生产队长兄弟俩却在食堂旁边开了小灶,他们两家人天天吃大米饭,他们家的小孩还把米饭端到大饭厅来炫耀,嘲笑我们这些餐餐吃乔麦果、红薯杂粮的小孩,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父亲是爱孩子的,我们永远也体会不到他当时的心情。
  我的父亲为人厚道、诚实守信、心地善良。一生没有半点不良嗜好。他虽然一字不识,但处处明礼诚信,父亲从来不轻易麻烦人,按农村的习惯,家里请了工匠都是记账到年终支付工钱,而父亲只要自己收到工钱,就会马上给自家请的工匠师父送去。父亲的家规很严,经常在桌上吃饭的时候,用最朴实的话语教育我们走正道、行善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我们七个子女都一直都按照父亲的要求做人做事,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的优秀品质是留给子孙后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在世的时候,我没有觉得父亲是多么重要的人,没有在他身上费太多心思,以为给父亲几百元钱,经常回家看看,买点吃的东西,买两件穿的衣服就是孝顺,现在想起来,自己是多么的愚蠢。父亲卧病在床的四十多天,最后的弥留之际,都是姐姐和妹妹在床前尽孝,我虽然隔天回去一次或在老家住几个晚上,但没有尽到床前尽孝、临终关怀的责任。十二月初一早上父亲离世的时候,我们七个子女只有一个妹妹在场,当我早上八点十分匆匆赶到老家握住父亲的手、抱着父亲的头痛哭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生离死别、撕心裂肺的伤痛。回想起来,我深深地感到遗憾和愧疚。如今失去父亲的痛和内心的拷问,沉得就像一座永远搬不走的大山压在我的心头。三年来,每当我回到老家看见空荡的房子,站在父亲的墓地前,就会忍不住流泪。“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只有心中默默思念,父亲,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写下这题目,心头便涌起一阵说不出的酸楚:在感情上,我长久拒绝承认我的父亲,理智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毕竟是我的父亲。或许正是由于这困惑,或许是为了摆脱这困惑,我才想到来写“我的父亲”。
  童年的记忆是牢固的。9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在灯下做针线的母亲,突然停了手中的活儿,对我说了:“呃――给你爸单位写封信吧,就说你爸已经三个多月没往家寄钱了。”体弱多病的母亲,念小学的我,正准备上学的大弟弟和刚满三岁的小弟弟,妇孺四口,全靠父亲每月寄回的25元紧巴巴过日子。如今三月无钱,几近断炊了。我一边写信一边流泪,信写好,一页小学生作业本纸上竟有五六处被泪水濡湿的痕迹!
&& 第二年,父亲回家探亲,由于那封信,我怎么也不叫他一声“爸爸”。就这,便挨打,挨打还是不叫。暴怒的父亲竟然操起一根扁担,我见状立即跳窗逃跑了。很久以后,每当我望着那斑驳的窗台,伴随着父亲的吼叫,那扁担击打窗框的声响,仍使我惊恐颤栗。
&& 16岁初中毕业,我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去父亲所在单位找了份临时工。但我的工钱,从来都是由父亲代领。半年以后,我第一次自己去领了属于我的那份工钱,想不到这会引起父亲的恼怒:“我不要你这个儿子!”“你不要我社会主义要我。”我的顶撞竟酿成了父亲逢人便说我忤逆的难堪局面。我走到哪,关于我不肖的议论便跟我到哪。至到几年以后,父亲从铁路调回了地方。面对离去的父亲的背影,我庆幸终于摆脱了和他逐渐升级的一场痛苦冲突。
&& 又过去了几年,我春节回家探亲。年初一大清早,与父母同住一个城市,因父亲干涉自己的婚事,几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大弟弟提着一只老母鸡出现在家门口,见了在厨房忙活的父亲,胆怯地叫了一声“爸爸”。父亲依旧没有抬头;大弟弟又叫了一声。这次,父亲啪地一拍手中的菜刀,斥道:“哪个叫你回来的?”大弟弟求援似地望着我,我赶紧答道:“是我叫他回来的。”父亲横了我一眼,“没有问你,你说!”“十年了,我第一次回家过年,你就……给我个面子吧。”父亲并不给我面子,更加冲着大弟弟:“谁稀罕你的鸡,你给老子提起滚!”父亲的一味蛮横惹恼了我:“爸,你太过份了!”“老子就这个样,你看不惯也跟老子滚!”父亲手提菜刀,气势汹汹;我钉在那儿,咬了牙关,捏了拳头,怒视着父亲。就在这一触即发之际,我的平常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的母亲,突然从里屋冲出来抱住了父亲的双腿。母亲的哀求不仅没有让父亲息怒,反倒更激怒了父亲。“滚!”父亲一伸腿甩开了母亲,提着菜刀冲上来。这时,大弟弟伸出双臂拦腰抱住父亲,我也拼了全身的力,一咬牙,一使劲,夺下了菜刀,扭夺中,父亲向我拳打脚踢。十几年来对父亲的怨恨一下子爆发了,我举起拳头正准备反击过去;拳头下,父亲那毛孔明显,皮肤粗糙的面孔愤怒痛苦得变了形。我攥紧的拳头被这张变了形的面孔阻挡在了空中。……那一年,我病了,重感冒发烧;全身无力地躺在床上。严厉暴躁不可亲近的父亲叫我喝下一碗姜汤后,把我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我感觉得到被子外面父亲那双大手的威严和力量,我不敢有半点动弹,在这双大手的照管下,第二天我便从床上爬了起来。可是现在可是眼下,曾经那么威严那么有力的大手在我愤怒地击出的拳头面前竟显得那么苍老那么无可奈何。我痛苦地凝视着拥有这双手的人的面孔:这人,毕竟是我的父亲。我终于把这愤怒的一拳狠狠地击在了墙上!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在原谅父亲,还是在原谅自己?可父亲并没因此而原谅我。在父亲看来,那击在墙上令墙壁灰纷纷掉落的拳头如同击在他心上,根本动摇了他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家长形象。
&& 两年以后,母亲病重在床的一天,父亲开了一辆车,找了几个人,走进家把家里的东西一呼啦全部拉走,拉到他在外面认下的一个三十多岁同男人离了婚的“干女儿”家。连母亲和妹妹平常梳头的一面小镜子也在劫难逃,唯一幸免的是母亲因病躺着的那架旧木床。第二年回家,当我站在这间空无一物的屋子里,站在母亲的病床前,我的心头再度涌起了对父亲的强烈憎恨:我情愿从来没有父亲,我情愿是一个天生的孤儿!
&& 这件事过去了五年,我也从铁路调回了地方。那年夏天,父亲住院了,当小弟弟对我说起这件事,我闷了好一阵;末了我说:“别告诉父亲,我调回来的事。去买只鸡,炖好,给他送去,但不要说是我的意思。”小弟弟去了但没有完全照我的吩咐,而是对父亲说了我调回家的事。有一天,我终于又见到了父亲,但父亲没有看见我。那时,他正面向那扇熟悉又陌生咫尺又遥远的洞开的窗户,以及窗户里面那个在法律上属于他在感情上却早已失去的自己的家,久久地愣愣地站着。从父亲苍老疲惫的背影我读到了他心灵深处那难以告人的深沉的悲哀的痛苦。好久好久,父亲终于要走了,在他转身之际,那条伤残的瘸腿赫然跃入我的眼帘!霎时,我的双眼汪满泪水。当我视线清晰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另一幅画面:先前父亲久久凝视的那扇窗户前伫立着一个上了年纪形容憔悴的女人!那是我的母亲,一个几十年来在感情上同男人不和,终身抱怨却至死不愿离婚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的中国妇女。一时间,我直觉得我的母亲是那么孱弱那么可怜那么需要我的保护!她也象父亲那样站着,象父亲那样凝视;不同的是,她凝视的是父亲,父亲凝视更多的是那个曾经供自己发号施令如今却如此遥远如此隔膜的家。
&& 父亲走了,一瘸一瘸地远去了。母亲还站在那儿。我悄悄地过去,站到母亲身边。不久,小弟弟对我说,父亲提出要搬回家来,听了这话,我一改历来的反对态度,说了:“可以,但要开个家庭会。”
&& 那天,一家人都到齐了,还请了父亲单位的领导,就差父亲了。左等右等,父亲没有等来,等来了他托人捎来的话:“不开家庭会。这是我的家,我要回就回,要走就走!”我在气愤之余,却生出一种庆幸:父亲的拒绝回家也许对我是一种解脱,也许对全家都是一种解脱。
&& 说不清楚是我居住的城市太小,还是命运在暗中安排,几年以后的一天,我又与父亲相遇了。在一个有雾的冬日的早晨,在那座我每日上班必经的浮桥上,我小作逗留,凭栏远眺。远山远树远人裹在湿漉漉的雾中依稀可辩。河水在脚下静静地流淌。我突然收回凝视的目光,转身寻找:直觉告诉我,刚才,在我身后,蹒跚着过去的那个人,就是我的父亲。我感到了胸腔里那颗心的强烈躁动。待我四下搜寻,仍旧看不见那熟悉苍老的背影,又向前跑了一截路依旧无迹可寻;望着空荡荡的浮桥,久久地感到迷惘惆怅。
&& 也许父亲到死也不会知道他曾和他的儿子失之交臂。有着相同的生命密码的两颗心,先后来到世上,本应相亲相爱。如今,在这座人生的浮桥上,两颗心却逆向交错匆匆而过。父亲对于我有过的反抗、有过的怨恨,必定是感受痛切的;但对于潜藏在我这颗心的深处对父亲与生俱来的依恋,对父亲难以泯灭的血缘认同,他是永难破译了。
&& 我终于作出一项决定:去赴父亲73岁的生日。
&& 三年前,父亲满70岁,特意请了他的几个儿女。父亲生日,作儿女的理应为之庆祝,可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接到父亲捎来过生日的口信,我们几个儿女很为此费了一番脑筋。去,不止意味着要同弃家出走十余年至今已变得生疏的父亲面对,还将面对父亲所谓的干女儿,以及那些与干女儿熟悉的众多的乡邻关系。“瞧这几个做子女的,连自己的老父亲都不要了!”思考再三,我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委派三弟作代表,去参加父亲70岁的生日。
  70岁的生日宴席隆重而冷清,隆重的是排场上的热闹,冷清的是70岁父亲那颗苍老悲凉的心。听说,过完生日的弟二天,父亲便不舒服了好几天。事后,我曾为此自责过:我的主张不去究其实质还是为自己。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么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有一次“我”在川藏路的四川新津县段。看到一位双腿萎缩、坐在一四轮小滑板上的哑巴,正在奋力地用双手撑地作为滑板上行的动力,当“我”赶上去帮助他上到坡顶的时候,发现他脖子上吊着一个小罐子,里面有一条蓬头垢面的刚出世的小狗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它的主人,……在被这位双腿萎缩的哑巴的爱心感动得哭了的同时,我想到了父亲,我们那位多年前弃家出走,至今与家人异地而居的瘸腿的父亲。
&& 就在这时,我偶然在母亲的枕下看到了母亲写给我们几个子女的一封信,信中说:“你们的父亲,还有几天就满七十岁了,满七十岁了,不容易哦。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
&& 这就是母亲,一个几十年来饱受丈夫虐待之苦,虽有抱怨,却至死嫁鸡随鸡的我的母亲!
&&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上一辈夫妻。
  我开始试着探询母亲的态度:“我们把父亲接回来,跟您一起过,行么?”一顿,“但有一点,不准他像从前那样对待您。”听了这话,母亲苍老的脸上先是亮了一下,但很快,又黯淡了下去。看着母亲,我又重复了一遍。末了,还戏谑地添了一句:“少来夫妻老来伴嘛。”话刚一说完,母亲便连连摆手:“不不,我不同他一起过,我有病。”母亲说这话时眼睛里掠过一丝惊恐,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我又老又有病,我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侍候他了。
&& 面对可怜的母亲,我还能说什么呢?尽管我在努力做着找回和延续父母感情的工作,但这工作成否的关键,完全取决于父母本身。暴躁、易怒,对待妻子轻则施以谩骂,重则施以拳脚的丈夫形像,多年来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母亲的心头,到老也不能抹去。看来,母亲之所以有时还念叨父亲,不是因为有多么想念他,仅仅因为他们是法律上的夫妻,并且……我们发现,母亲有时私下念叨父亲,往往是在受了儿女气的时候。“月亮都靠不住,还能指望星星?”
&& 那是在母亲灵堂前。那一刻,亲属们都离开了,我一个人默默地跪在母亲的遗像前――为母亲临走时不能守候在她老人家身边,更为母亲去世前那段时间经常冲母亲发火而忏悔。……夜空下,七颗亮晶晶的星星从天边飞来,在我身边消失。身旁是一棺高大气派的新墓,墓上长满了茂盛的草木。一条林荫小道沿着这墓朝前延伸。林荫道两旁长满了茶杯口粗细的高高的白杨树。左边是宽阔的田野、村庄;右边是一座魏峨的山峰。突然,我头顶上方的天空出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手执拂尘,面带微笑。右下方是一位跪着吹箫的少年。四周,云雾氤氲。……
&& 梦醒时,面对着倦缩在母亲坟头上轻轻抽泣的父亲,我鼻子酸酸的,我把目光看了渐渐昏暗下来的天空,心头在说“父亲呀,太晚啦!”
&& 母亲去世的当天,我去通知寓居在这座城市边缘乡镇上的父亲,父亲没有在,镇上的人说父亲进城来了。我赶紧返回,找到父亲进城时常落脚的父亲的同事家,又说你父亲刚刚走了!慨叹之余,我只好归于缘份。父亲呀,看来你同母亲的缘份早已尽了。
&& 父母间缺少缘份,爷孙俩似乎生来有缘。当我们匆匆赶到镇上时,父亲便迎着我们走来了。当父亲蹒跚的脚步进入我的视野时,我看出了父亲的苍老:十多年了,你比我想像的要苍老,父亲!
&& 眼巴巴盼着儿孙们的73岁的老父亲,先前那阴云密布的脸上在见到我们和他那不满周岁的孙儿时,刹那间放晴了。“等你们好久了哦,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说着话,父亲伸出手来,从我手头抱过去了小儿子。“这是爷爷。”我赶紧对儿子说。
&& “你看!他要我抱哩。”那一瞬间,抱在父亲怀里的儿子稚气的脸上一脸的灿烂。“你看你看!他朝着我笑了。”于是难得一笑的爷爷,受了孙子的笑的感染,那皱纹交错的脸上绽出了少有的笑容。
&& 望着眼前的爷孙俩,多少酸甜苦辣一瞬间注满了我胸间!父亲呀,早些年你要能像今天对待你的孙儿那样对待你的妻儿就好了。
&& 小儿子你好福气!你不止拥有父亲,你还拥有父亲的父亲。你不像你的父亲和父亲的父亲们那样,总是那么隔膜那么生疏那么遥远。小儿子你是好样的!你仅仅用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就淡化了你父亲和爷爷十多年来的生疏和冷漠。
&& “快吃吧快吃吧!菜都凉了。”抱着小儿子坐在一旁看我们吃饭的父亲一个劲地劝我们。
&& 你这是何苦来着?父亲。为了这个生日,你几天前就忙活开了,生日席上,你却因患感冒没有动一筷子。
&& “唉,我们这些人还能过几个生日罗?“过了一会儿,父亲突然说。
&&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看一眼面前苍老凄凉的老父亲,一时间我胸口堵得慌,我再也不想吃什么了。我把眼光看了窗外,窗外是一片空旷的原野,我的头脑也像这原野般空旷。我想说父亲你同我们一起过吧,但我没有说。人生有些东西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父亲。面对你的孤独和凄清我实在有些无能为力,唯一的是,我的儿女你的孙子辈能够给你些许安慰,但最重要的是你要自己保重。“七十三,八十四,……”我又记起这句话来。七十三岁是一个坎,父亲你已经迈过了这道坎,剩下的路会平稳些。你要走好!父亲。
       通讯:四川省内江市中央路5O号
       单位:人行内江市中心支行宣传部
       邮编:641OOO 电话:O832-2O6O934(办) & 新闻发布 &
“我的父亲母亲”征文启事
我们希望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征文启事,能听您讲述&父亲&、&母亲&的故事。
亲情,是人类情感中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而一个有着残障人士的家庭,会有着更多的人性瞬间。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曾描述母亲,&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海洋天堂》说的则是一位父亲与自闭症儿子的故事,他告诉儿子,&要记住,爸爸是海龟&,&如果爸爸走了,爸爸就会变成海龟,一个是大福,一个是爸爸,爸爸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直到永远的永远&。
这些至今都在打动我们,凭借着真实的情感,它们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也许,您是一位残障孩子的父亲、母亲;也许,您与史铁生一样,是位残障人士,家庭亲情的故事,不管是痛、辛苦、煎熬、反思,是欣慰、快乐、骄傲、自豪、温情,或者远比我们能想到的情感要更复杂。我们都希望能在您的文字中,与您共同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期待它也能成为经典。
如果可以,请用故事和细节告诉我们,它可以是书信,可以是散文,请一定要真实,是您自己的故事,也请一定要有故事,因为我们相信人性蕴含在故事里。
奖金不算多,只够给大家一个莞尔一笑;每个人的文笔精彩不一,评等级,也只为奖励故事叙述更优者的努力,请大家谅解。其实您的参与对我们才是最大的奖励,用金钱无法衡量。
一、征文内容:残障人写自己与父母的故事,父母写自己与孩子的故事均可。需有故事叙述,脉络清晰,文笔朴实,如您愿意,请附上亲情瞬间的抓拍照片最好。
二、征文时间:日至日
三、征文字数:1000字至5000字均可。
四、征文文体:记叙文、散文、书信均可,请不要写小说、诗歌、戏剧。
五、征文要求:请在征文中,一定附上您的&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和&邮寄地址&四项,请放心,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一定不会公开,仅限于我们与您联系用途。
六、征文评奖:由中国残疾人网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评选。特等奖1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50篇。获奖作者将得到获奖证书和奖金。特等奖1500元,一等奖奖金1000元,二等奖奖金500元,三等奖奖金200元。
七、投递方式:登陆中国残疾人网站,点击&网络征文&,标注&征文&字样,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或以E-mail形式投稿至。
八、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惠新里甲8号中国残疾人网站编辑部;邮编:100029;电话:010-;联系人:张帅。铁路家属死了有埋葬费吗 我的父亲于2012年去世了,按规定我母亲是家属,没有工作,领了315元铁_百度知道
铁路家属死了有埋葬费吗 我的父亲于2012年去世了,按规定我母亲是家属,没有工作,领了315元铁
今年刚去世,我的母亲去世了有埋葬费吗,请问的养老金
当地当地户口簿,火化证明,7月1日后死的,死亡证明,1400 ,不管谁,镇府给当地家属安葬费新政策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父亲母亲结尾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