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代战争5爆发,军旅歌唱家还上前线吗?

血战上甘岭:杀红眼的秦基伟抬棺材上前线
秦基伟将军
秦基伟将军回忆上甘岭: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美国军事院校在选择中国军队课题时,把上甘岭战役和雷锋现象作为两项重要内容:上甘岭防线,为什么突不破?雷锋是一名士兵,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们认为,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  
  8年前的4月8日,为了解上甘岭战役在美国人心中的困惑,在北京宣武区的一座小院中,采访了当年的太行一分区司令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前国防部部长秦基伟上将。如今,秦基伟将军已经安息在八宝山,但他把上甘岭战役的精神遗产,却永远留在了人间。
抗美援朝时,秦基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时于朝鲜战场的留影。
  “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出手就是当头炮。”
  1986年8月的一天,一架云雀式直升机从平壤直飞上甘岭。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在飞机上感慨万分。他就是当年上甘岭战役的前线指挥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  
  秦基伟是随当年的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率领的军官休假团访问朝鲜的。金日成问秦基伟:“想到什么地方看看?”秦基伟说:“如果方便,我希望重登五圣山,重访上甘岭。”金日成很理解老将军的心意,很快做了安排。坐在飞机上的秦基伟俯视上甘岭,那一草一木、一山一峰,他是那样的熟悉。  
  上甘岭位于朝鲜五圣山的南面。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战前,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原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伤亡200人拿下上甘岭。然而,战争却持续了43天,在这弹丸之地,双方投入了10多万大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兵力6万余人,志愿军投入兵力4.3万余人,由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  
  炮火的密度,也创历史空前。敌我双方集中了438门大炮——“联合国军”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炮达300门,志愿军75毫米口径以上的炮有138门;“联合国军”还动用了3000架次飞机和170辆坦克。  
  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联合国军”向上甘岭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炸弹。志愿军先后发射炮弹40万发,在单位火力密度上也创造了自己作战的最高纪录。“联合国军”叫喊:“打炮像下雨,连小石头也躲不过。”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上甘岭的上空,差不多每天都是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  
  同两个密度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先后打退敌人900次的进攻。“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联合国军”伤亡率和日平均伤亡数,对美国人来说,确实是个可怕的数字。过去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战争中最高伤亡率是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璜岛战役,但也只有32.6%。血肉横飞的场面,在上甘岭战役中司空见惯。  
  秦基伟感慨地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比较而言,将军以前血战河西走廊、太行抗日、逐鹿中原、淮海大战等无数硬仗、恶仗、血仗,都不在话下。那么,上甘岭这个弹丸之地,双方为何要做如此惊天动地的拼杀呢?  
  将军道出了原由:五圣山是朝鲜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连接点,控制着金化、铁原和平康三角地带,是朝鲜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志愿军占有它,可俯瞰敌人纵深,直接威胁“联合国军”的金化防线,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倘若“联合国军”夺取了五圣山,就从中部突破了志愿军防线,危及北朝鲜整个战线。而上甘岭,正是五圣山的命脉。战场外,板门店谈判陷入了僵局,美方谈判首席代表哈里逊叫喊:“让枪炮来说话吧!”妄图从战场上获取谈判桌上的政治资本。美国国内,第34届总统竞选即将开始,杜鲁门总统想从朝鲜战场上为民主党捞取竞选资本。  
  军事上的优势、谈判桌上的筹码、总统竞选的资本,都要从上甘岭来获取。因此,上甘岭之战势在必然。 
  日凌晨3时30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指上甘岭攻势)!”半个小时后,美第八集团军第七师和配属的韩二师的16个炮兵营的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炸弹500枚。我军表面工事几乎全部被毁。  
  当时秦基伟被炮声惊醒,连忙披衣进入作战室,了解到敌人的进攻重点在上甘岭。他知道,上甘岭的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分别由四十五师一三五团的一连、九连和八连的1个排把守。  
  一连、九连当时没有山炮、野炮、榴炮。战前,秦基伟把二线闲置的15门陈旧不堪的老式炮配备给了这两个连队。这些炮都是缴获来的日本炮和太原兵工厂制造的老式炮,射程和精度都很差,但秦基伟觉得有总比没有强。后来,这些老炮果然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
  炮击和空袭后,美七师在坦克的掩护下,以4个营又4个连的兵力,分6路向537.7和597.9高地发起了疯狂进攻。  
  我两个连和八连一排拼死抵抗,先后击退敌人从排到营的30余次冲击。597.9高地的一挺重机枪终日发弹万余发,毙伤敌近300名;2号阵地暗火力点的一支步枪发弹百发,毙伤敌30余名。许多战士将枪管打红了,无水降温,用尿代替。  
  山上的15门老炮也发挥了作用。在师山炮营营长王恩的指挥下,居高临下打俯角,连瞄准镜都不用了,直接瞄准敌火力点和散兵群,打得美国佬连滚带爬。  
  美七师久攻不下,进攻兵力由两个营增加到两个团。面对15倍于己的敌人,我守卫连队顽强抵抗,宁死不屈。11号阵地的八连一排三班和10号阵地的八班,都仅剩下1个人,仍连续打退敌人7次以上进攻。  
  最后,两个高地的弹药用尽,战士们才退入坑道内,继续开展坑道战斗。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失守。
  夜间战斗中,四十五师一三五团指挥所不断向军部告急,要求增援两个高地上的连队。秦基伟认为,敌人攻势正在火头上,炮火密集,此时增援只能增大伤亡。他要求两个高地上的连队再顽强坚持,把敌人的锐气挫掉后,再反击。直到傍晚,秦基伟才答应一三五团的请求,向两个高地派增援部队。  
  敌人疯狂地进攻了一天,刚要松口气,一三五团的4个连在坑道守备部队的配合下发起了反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终于招架不住,两个高地失而复得。  
  这一天,四十五师一三五团歼敌1900余人,击毁坦克3辆、缴获坦克1辆,自己也伤亡500余人。  
  15日拂晓,美七师的2个团、韩军2个团又2个营,发起连续不断的波浪式进攻。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我守卫部队打退敌人30余次反扑,抗击到中午12时,因伤亡过大,被迫退入坑道。两个高地表面阵地再次丢失。  
  阵地又一次丢失,四十五师的师、团领导沉不住气了,要与敌人硬拼。秦基伟说:“急什么?丢了,再想办法拿回来嘛!”他思考:前两天,我军都是白天丢了阵地,夜间再夺回来。敌人掌握了这一规律,夜间防备严密,不断发射照明弹,两个高地照得和白天一样,我军的夜战特长已难以发挥。于是,秦基伟决定改为白天进攻,并加强了火炮的攻势。这一招果然很灵,两个高地又夺了回来。  
  16日后,双方都在增兵。“联合国军”将一八七空降团、韩军1个团、哥伦比亚营、埃塞俄比亚营先后投入战斗;志愿军十五军将四十五师一三三团、一三四团全部投入战斗。争夺到20日,终因敌强我弱,弹药供应不上,除597.9高地的0、4、5、6号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又被敌人占领,我军再次转入坑道,坚持斗争。  
  7天来,“联合国军”投入17个步兵营(其中美军9个营)、16个炮兵营、70辆坦克、100多架飞机,伤亡7065人。志愿军十五军投入21个连队,伤亡3000余人,21个连队全都伤亡过半。  
  将军爱下象棋,因此,曾形象地用下象棋比喻说:“这7天,敌我双方经过长时间准备,都憋足了劲,好比下象棋一样,出手就是当头炮。”
  “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抬着棺材上上甘岭!”
  10月21日上午,志愿军代理司令员邓华打来电话,询问秦基伟对这场战役的发展有何考虑?&
  “这种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已进行7昼夜了,表面阵地失而复得,多次易手。为了给决定性的反击争取时间并创造条件,我们的意见是,暂时停止大规模的反击,牵住他们的牛鼻子。同时调整部队,研究战术,抓紧时间准备进行决定性反击。”  
  邓华完全赞成秦基伟的意见。上甘岭战役开始了残酷的坑道战。  
  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十五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坑道战是艰苦的。影片《上甘岭》做了艺术的再现,真实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许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来解除难忍的干渴,官兵们还乐观地称之为“光荣茶”。战士们把饼干放入嘴里能把舌头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牺牲在坑道中。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秦基伟在战斗日记中写道:“四十五师发扬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一人舍命,十人难挡。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士们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  
  不要以为这个功是好立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从五圣山运动到坑道要通过10道封锁线。既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仅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  
  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尤继贤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秦基伟深情地对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秦基伟认为在坑道里不能光被动挨打,他总结出群众性的小出击活动,及时在全军推广,打得敌人魂不附体。 
  一三四团四连在10多天的坑道斗争中,夜袭敌32次,毙伤敌70余人,自己伤亡3人;五连四班在一个小坑道中开展打“活靶”活动,11昼夜,歼敌220人。一三五团四连组成了3人夜袭小组,以敌地堡为目标,歼敌470余人;“钢八连”坚守坑道14昼夜,出击12次,歼敌1760多人。  
  从10月21日到29日,十五军实施小型反击158次,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歼敌4700余人。美七师因伤亡过重无力再战,只好把攻防任务交给韩二师。虽然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还在敌人手中,但十五军却利用敌人死守阵地的机会,杀伤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  
  上甘岭战役进入了白热化,双方都杀红了眼。秦基伟发誓要“抬着棺材上上甘岭!”“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发誓,不管处境多么尴尬和困难,也要把“这场残酷的、保全面子的攻击”打下去!  
  双方继续在增兵。一时间,10万大军云集上甘岭,战斗规模迅速发展成战役规模。  
  四十五师按照秦基伟的部署,利用坑道可攻可守的优势,顽强抵抗,经过几十次拼搏后,取得了很大战果,但四十五师伤亡也达4000人。一三四团已无兵可调,团长刘占华亲自带领团部卫生员、司号员、通信员、宣传干事等守在阵地打冲锋!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终于轮到我们反击了。”
  十五军还能坚持下去吗?志愿军总部在担忧,三兵团也在担忧。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征求秦基伟意见:“是继续同敌人拼下去?还是适可而止?”  
  秦基伟很清楚,放弃两个高地,虽然可以为十五军保存实力,但志愿军中部防线很可能崩溃。  
  “我们能打下去,只希望兵团在人力和弹药上给予支授。”秦基伟坚定地回答。  
  其实,仗打到这个地步,能不能坚持下去,秦基伟心里也没底。他在军部道德洞召开了作战会议,军师指挥员都表示要打下去,不能撤,这才坚定了秦基伟的决心。  
  但作为成熟的指挥员,秦基伟不能感情用事,他要把坚持打下去的把握,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他经常教育部下:“打仗不能打糊涂仗,要了解敌情,了解敌人作战特点。”为此,他提出要抓俘虏,掌握第一手情报。  
  很快,一名美军俘虏被抓到了秦基伟面前。他亲自审讯了美俘,详细盘问了正面美军的战斗序列、阵地纵深、官兵的情绪、哪种情况下伤亡大等情况。  
  通过审讯俘虏,再根据战斗情况分析,秦基伟心中有了数。他在战斗日记中写道:“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按美军(每个)师1.8万人,伪军(南朝鲜)1.2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斗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用了2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仍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意这样来拼消耗的,美军不是缺钢铁而是缺少人力……”  
  虽然对方还在不惜代价的增加兵力、倾泻炮弹,但秦基伟已看出,敌人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秦基伟的分析是正确的。自10月14日开始“摊牌作战”以来,美七师打了12天,伤亡过重撤下去,换上南朝鲜第二师,又打了11天,也是一败再败,再继续进攻也无所作为。于是,美军第九军团长詹金斯少将决定从11月5日起,结束对597.9高地的进攻。
  而在这之前的11月2日,美七师两个营和一八七空降团,加上韩军第九师两个营,共6个步兵营,在70多辆坦克、300余门大炮、几百架飞机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发起了猛烈攻击。据守这个高地的只有十五军八十六团的八连和1个排。100多人面对敌人6个营的进攻,但他们并不胆怯,沉着应战。关键时刻,秦基伟把一三五团一连和一三四团的部分兵力调来加强防守。这一天,敌人从拂晓打到黄昏,发起了23次冲锋,发射炮弹20多万发,但没有丝毫进展。  
  秦基伟从敌人求胜的急躁情绪中,看到了对方在指挥上的失策。对方以6个营的兵力多路进攻,而且从晚上到白天不间断地以密集队形冲锋,不做隐蔽,不惜暴露,这就犯了兵家所忌。  
  敌人指挥的失误,正好为秦基伟提供了机会。他命令炮兵集中炮火前拦后打,进攻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一排排地倒下。这一天,十五军597.9高地的守卫部队只伤亡70人,却消灭敌人1500多人。尤其是九十一团八连,一个班创造了歼敌400余名自己仅伤亡3人的惊人战绩。
  之后几天的战斗也打得十分残酷,但十五军总算咬牙坚持住了。假如詹金斯再支持进攻下去,十五军也许就坚持不住了。秦基伟也承认这一点:“四十五师打得极为英勇顽强,负伤不下火线是普遍的;舍身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多。但该师伤亡也很大,已有17个连队人数在25人以下,有的连队基本没有人了,其本身已无力把这个仗打下去。……”十五军还有一个四十四师和二十九师的部分兵力没有动,他们守卫在西方山一线,那里地处平康要冲,无法挪动。但毕竟克拉克和詹金斯没有坚持住,而秦基伟坚持住了。  
  胜与败也许就差之分毫。而分毫之差,就能区分出指挥员的优劣。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在这后一点上,美国将军败在了中国将军的手下;“联合国军”败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下。  
  坑道坚守战阶段,十五军歼灭敌人1.4万,但也付出了5600人的代价。然而,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因为这个付出磨光了敌人的锐气,为战役大反攻奠定了基础。  
  11月初,秦基伟已命令数千官兵秘密通过敌人封锁区进入坑道,做好了大反击的准备。  
  11月5日,志愿军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率三十一师和三十四师7个连,支援上甘岭战役,归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指挥。  
  在这之前的10月30日,秦基伟为了给十二军大反击创造条件,组织十五军四十五师5个连、二十九师两个连在坑道部队的配合下,向597.9高地实施了决定性的反击,到31日夜,除一个班阵地外,597.9高地基本收复。&
  大反击的任务是夺回537.7高地北山的阵地,同时巩固好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秦基伟和李德生共同制定了反击方案: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和九十一团一部巩固597.9高地,以九十二团全部兵力恢复537.7高地北山;十五军的二十九师八十六团、八十七团除以部分兵力配合三十一师防守597.9高地、反击537.7高地北山外,其主力则部署于五圣山、忠贤山一带阵地,并把原来配属的7个炮兵群合并成4个,以加强炮火的使用。  
  11月11日15时45分,我军的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秦基伟指示炮兵要巧妙地运用火炮的威力:15时45分炮火进行第一次急袭后,停歇5分钟,再急袭5分钟,然后假意发出步兵攻击信号,但并不冲锋,把敌人引诱到前沿工事后,才使用火箭炮覆盖,几十门榴弹炮也一起轰击。这几次急射,1万多发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537.7高地北山一片火海,地堡飞上了天,铁丝网被炸断,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  
  接着,秦基伟命令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向448东北无名高地佯攻;命令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攻击上甘岭以北无名高地,从两侧威胁537.7高地北山的敌人。最后,他命令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二团的两个连,分两路发起冲击。经过35分钟激战,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全歼了守敌。九十三团以一部兵力收复了597.9高地的最后一个班阵地。至此,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全部被我军收复。  
  “联合国军”被赶出上甘岭两个高地表面阵地的消息被美联社透露后,汉城、东京、华盛顿军界、政界大为震惊。“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狗急跳墙,组织“联合国军”疯狂反扑。  
  敌人集中空前优势的炮兵、飞机、坦克,配合步兵展开了“波状进攻”:一个连上去,再上一个连,一个营上去,再上一个营,轮番冲锋,昼夜不断,但上甘岭我军阵地岿然不动。  
  11月16日,美联社悲哀地宣布:“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上甘岭)是打败了。”但克拉克不甘失败,又组织了无数次的反扑,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军在大反击阶段共杀伤敌人2900余人。  
  11月25日,“联合国军”已无力再发动进攻,其“金化攻势”被我军彻底粉碎。  
  11月26日,十五军司令部发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公报:“在43天的战斗中,我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11529人的伤亡代价,毙、伤、俘敌25498人,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反战情绪沸腾了。杜鲁门总统本想利用上甘岭战役捞取政治资本,却事与愿违,让上甘岭战役敲响了他政治生涯的丧钟。克拉克哀叹:铁三角的猛烈战争,在竞选总统高潮时变成了头条新闻,它使韩战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得民心的战争。板门店谈判桌上,美国人从叫喊“让枪炮说话”又回到了“叫人说话”上。上甘岭成了“联合国军”的“伤心岭”。  
  消息传到北京,全国人民沸腾了。12月16日,毛泽东发表论朝鲜战争局势及其特点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上甘岭战役。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把庆祝上甘岭胜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我忘不了上甘岭的英雄们。”/“永生难忘的时刻……”&
  秦基伟从云雀武装直升机上走了下来,在一位朝鲜人民军将军的陪同下走向上甘岭。当登上597.9高地时,他在“英雄黄继光牺牲处”的石碑前,深深地鞠躬行礼。然后,又面对东边的537.7高地北山行一鞠躬礼,向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表示哀悼和敬意!  
  自从登上两个高地,秦基伟就表情严肃,很少说话。他想起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和他的警卫员王六这些英雄们。  
  黄继光牺牲在10月19日与敌人争夺597.9高地的战斗中。当时前方出现了敌人最后一个火力点,敌人在碉堡内疯狂地用机关枪向外扫射,我大部队受阻。就在此时,黄继光忍住身上7处伤痛,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胸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发射孔,让攻击部队冲上高地。战后,秦基伟被黄继光的英勇献身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指示参谋长张蕴钰执笔起草了向总部报告黄继光事迹的电文,使这位“特级战斗英雄”的事迹传遍了国内外。  
  邱少云牺牲在攻击391高地前的潜伏中。391高地前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为了减少进攻前的伤亡,秦基伟命令三营组织500余名战士,在发起进攻的前一天夜间,潜伏到离敌前沿只有60米的草丛里。当天夜里平安无事。第二天上午,敌人走出阵地要到前沿进行搜索,秦基伟命令炮兵将其打了回去。敌人出不了阵地,就改为火力搜索,有4枚燃烧弹掉在了三营的潜伏地域,九连一排三班战士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燃着了。他本来可以就地一滚把身上的火压灭,但为了反击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他以超人的毅力一动不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创举,使三营在阵地上又成功坚持了19个半小时,傍晚5时顺利发起攻击,仅用4分钟就突破了敌阵地。&
  秦基伟得知邱少云的事迹后,感动地流了泪。他根据烈士生前的愿望,建议追认邱少云为共产党员,并把他的事迹向上级报告。后来,邱少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  
  一三五团七连排长孙占元牺牲在597.9高地2号阵地上。上甘岭战役中,他率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受到敌人4个集团火力点的阻击,他的一条腿被敌人的炮弹炸断,另一条腿炸成重伤,仍拖着残腿坚持战斗。他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扫射,打退敌人两次冲锋,毙伤敌80多人。最后,拉响手榴弹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将军的警卫员王六牺牲在597.9高地的1号阵地上。在上甘岭战役进入最紧张激烈之时,朝鲜人民军第三军团军团长来到道德洞慰问,特意送给秦基伟一筐最好的苹果。秦基伟让警卫员王六留下一点儿,其余全部送到作战室去。以前,秦基伟饭后吃苹果,都是王六给他削好,可自那天之后,王六要给他削苹果,他总是摆摆手说:“放下吧!我自己削。”其实他根本没有吃,都装进了一个绣着红五星的挎包。当王六上前线时,他把装满苹果的挎包交给王六:“我没有什么东西慰问坚守坑道的同志们,你把这一包苹果带去吧!”王六就带着军长这份心意上了前沿阵地,后来牺牲在1号阵地上。  
  在上甘岭战役献身的英雄中,还有将军当年从太行山带出的老兵:一三三团二营营长甄德超、一三四团二营营长岳光义、一三五团二营参谋长裴广田……
  回想起牺牲的战友,将军是悲痛的,同时将军又是欣慰的。战争时期,朝鲜人民共和国以国家的名义授予包括彭德怀在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2名“共和国英雄”中,十五军占3名: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部队统一悬挂的6位英雄画像,十五军占两位:黄继光和邱少云。这是十五军的光荣,也是秦基伟的骄傲。&
  秦基伟曾多次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献身上甘岭的英雄们,他们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他时,他很少谈自己,讲述的都是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十五军的英雄们。后来,毛泽东还亲自接见了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日上午,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了秦基伟。将军说这是他永生难忘的时刻。  
  秦基伟跟随毛泽东打了几十年的仗,但面见毛泽东这还是第一次。这次毛泽东接见秦基伟是彭德怀推荐的,当然主要是因为秦基伟是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员。  
  毛泽东与秦基伟热情地握手后,请他坐在自己的身旁。  
  “我们过去没有见过面,你在太行当过司令?”毛泽东坐在沙发上亲切地问。  
  秦基伟回答了主席的提问。  
  毛泽东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盒烟,抽出一支给秦基伟。&
 “主席,我不抽烟。”  
  “当军长的不抽烟啊?”主席觉得很奇怪。其实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最关键的时刻,每天没有两包烟下不来。他初见主席有点拘束,是不好意思当着主席的面抽烟。  
  “你们在上甘岭打得不错呀!”毛泽东自己点上一支烟,微笑着对秦基伟说。  
  “主席领导得好。”秦基伟由衷地回答。  
  “美国佬好对付吗?你在朝鲜呆了3年,有什么经验教训呀?”主席吸了一口烟,继续询问。  
  “刚入朝时,对敌人规律摸不着,有点生疏,后来和敌人交了几次锋,就感到美国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不可怕。美国佬有两个长处:装备好,有制空权;但有三条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张牙舞爪到处要吃人的大老虎,也被你们战胜了,可见它是一个纸老虎。”  
  “通过和美国佬作战,再次证明主席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美国佬死要面子,老怕人说它是纸老虎。”秦基伟回答说。  
  “他们也是一个铁老虎,钢老虎。他们凭着钢铁多,凭装备优势,貌似强大,内里空虚。钢铁多,气不足。我们凭指战员的智慧和勇敢,凭正义,凭一股气,一鼓作气打败他们。战争规律,从来如此,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美的装备比南美差,也是北美打败南美嘛!”毛泽东从哲学的角度论证“纸老虎”和“钢老虎”的关系。  
  毛泽东扳着手指继续说:“自美国1776年独立以来,打了8次大的战争,其中有3次发生在20世纪。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几次战争中,都是自己占便宜。朝鲜战争是美军在世界上第一次打败仗,吃了亏。”  
  在与主席的亲切交谈中,秦基伟已经不再拘束。他接着向主席介绍说:“我们开始没想到敌人会在上甘岭投入这么多的兵力,敌人也没想到投入这么多的兵力也没能拿下上甘岭。范佛里特开始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伤亡200人就可以拿下上甘岭。”
  “牛好吹,戏难唱呦!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时,不是吹要在圣诞节前饮马鸭绿江,让美国士兵回国吗?南朝鲜李承晚他们也说‘战争一旦爆发,便立即占领平壤,在短时间内统一北方全镜’;日本鬼子发动侵华战争,吹嘘3个月可以灭亡中华民族,结果呢?蒋介石打内战,陈诚也吹过牛,说什么‘在军事上对付中共,3至5个月便能解决问题’,结果还是打输了。”毛泽东一口气把美国、南朝鲜、日本、蒋介石进行了类比。  
  最后,毛泽东得出结论:“战争是吹不得牛的。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逻辑发展嘛!”他意犹未尽,接着说:“现在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能打得赢已解决了,能守得住也解决了。历史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是奇迹。”  
  秦基伟还向毛泽东介绍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  
  正在这时,刘少奇和周恩来走了进来。  
  毛泽东指着秦基伟介绍说:“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在太行山当过司令,现在又是上甘岭的英雄。”  
  刘少奇握住秦基伟的手说:“上甘岭开创了一个世界纪录!”  
  周恩来也握住秦基伟的手说:“你们打得很苦,很顽强,打得很出色。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又一次重要战役,是军事史上的奇观。”  
  秦基伟这位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的太行一分区司令员,因上甘岭战役在我军战史上一举成名。  
  抗美援朝结束后,秦基伟历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党史博览》
全球军事网:& 地址:
浴血上甘岭 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
06:35&&&来源:北京日报&&&赵婷
志愿军后勤指战员通过敌人火力封锁线运送粮弹。
志愿军某部1连班长王彦林(右)率领全班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战后荣立特等功并获得“二级英雄”称号。
转入坑道坚持战斗的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战士们在黄继光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
上甘岭志愿军阵地一角。
上甘岭,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因为一场战役。
&&&&我们熟悉的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那甜美的歌声和战士们分吃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我们知之甚少的是它真实的残酷与惨烈: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双方先后投入兵力十万之众,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粉末……
&&&&这场小山头上的战斗“意外”升级成了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
&&&&值此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我们努力去回望58年前的上甘岭,那是不该被忘却的记忆。
范佛里特“摊牌”了
日清晨,“联合国军”的300余门大炮、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发疯地向五圣山南的两个小山头倾泻着弹药。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高地上的志愿军守备部队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有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这是朝鲜战争中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著名的上甘岭之战就这样打响了。
&&&&此前,战场一度相对平静。自1951底,“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一直没有大的作为,只是依仗空中优势继续对朝鲜北方进行狂轰滥炸。“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指挥官、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一次又一次制定发动地面攻势的计划,但由于1951年夏秋季攻势得不偿失,遭到了美国国会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责,这些计划无一获得“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及其继任者克拉克的批准。
&&&&范佛里特自知不久就要退役。和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同届同学的他不甘心人生的最后一仗在被动挨打中结束。他建议采纳美第9军的“摊牌作战”计划。
&&&&相比那些未获批准的计划,“摊牌”计划行动比较小,目标在金化以北不到3英里处,双方工事间隔只有200米。如果被逐出这些山头,中朝军队将不得不后撤一千多米。胜利不仅可以鼓舞美军的士气,还将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线态势。
&&&&克拉克曾反对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在即,朝鲜问题将要提交新一届大会讨论,美国当局亟须“联合国军”在朝鲜军事行动的配合,以占据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同时,一点“胜利”刺激,将有助于拉动“联合国军”的其他参与国投入更多力量,并在板门店停战谈判桌上争取更多主动。
10月8日,美方代表单方面中断谈判会议,宣布无限期休会。同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作战”计划(我方称为“金化攻势”)。范佛里特微笑着告诉手下的军长:“你可以放手让飞机大炮发言了。”
10月14日,联合国大会开幕的当天,范佛里特正式“摊牌”——以美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分别进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此前,他们已对志愿军五圣山主阵地及上甘岭地区,进行了持续两天的火力轰击。
&&&&敌军瞄准的两个小山头正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战线中部地区的最高峰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一东一西,相距只有150米,互为犄角,是向南楔入“联合国军”阵地的两颗钉子。
&&&&东面的537.7高地,由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共享”:我们占据北山,他们控制高地,是令“联合国军”头痛加心痛的“狙击兵岭”。西面的597.9高地,由3个小山头组成,“联合国军”称之为“三角形山”。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当时没人能料到,这个小村庄将因为这场战事而载入史册。
&&&&凌晨突袭
&&&&“联合国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我军史记录为凌晨5时。军旅作家张嵩山却对这个时间存疑,对比各国军史记录,他发现开战时间说法不一:韩国《朝鲜战争》的说法是4时30分,而美军作战文书则说是5时44分。
&&&&不论是几点,这都是一次让志愿军有些意外的进攻。
&&&&负责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防御的是志愿军第15军。原本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15军是几个月前彭德怀司令在朝鲜战场上最后一次排兵布阵时拉上去的。那次作战会议后,彭德怀把第15军军长秦基伟留了下来,告诉他:“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它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守卫五圣山,易守难攻的上甘岭方向并非防御重点。由于只有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两个高地原本各只有一个连防守。
10月2日,南朝鲜第2师一名参谋投诚,供称其所在的团要配合美军将向这一地区发动攻势。可惜这份意外的情报,没能得到准确的解读。第15军判断,敌人的进攻方向可能在西方山,命令第44师加强准备、严阵以待。估计五圣山方面的南朝鲜军也会做些配合,但规模不太大,所以只令第45师第135团作一般准备,将防守这两个高地的兵力分别增加到1个营。志愿军原本准备以第45师一个加强团向注字洞南山南朝鲜第2师1个加强营的阵地实施反击,配合的炮兵此时已
&&&&进入阵地,炮口指向注字洞南山。
&&&&“联合国军”却抢先动手了,且来势汹汹。
&&&&军事科学院编写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记载,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美第7师第31团全部、南朝鲜军第2师第32团全部、第17团1个营,共7个营的兵力,分6路,以1个排至1个营的兵力多梯次向志愿军防守的两个高地发起猛烈进攻。
&&&&军科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朝鲜战争史专家齐德学少将告诉记者,“7个营的兵力”根据的是志愿军资料;美军战史和南朝鲜军战史中记载,美军和南朝鲜军各使用了2个营的兵力。即使这样也大大超过克拉克预先的用兵计划。
&&&&一天之内,30余万发各种炮弹和500余枚重磅炸弹亢奋地尖叫着砸向志愿军的两个阵地。随着火光中的一声声轰响,第15军苦心构建了4个多月的地表工事到中午时已荡然无存。曾经植被丰茂的山头寸草未剩,就连岩石都被扒了一层皮,脚下一尺多厚的屑片粉末,一踩一个坑。张嵩山说,爆尘、浓烟遮天蔽日,以至他走访过的许多老兵们都以为那一天是个阴天。
&&&&此时,志愿军第45师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的炮兵来不及变换阵地,能够支援步兵作战的只有榴弹炮3门、山炮6门、野炮6门。第135团担任防守的志愿军,只能使用步兵火器依托各个暗火力点,抗击密集冲锋之敌。
&&&&惊心动魄的爆炸声中,两高地上的步话员一次次在坑道口立起天线,拼命呼叫千米之外的营指挥所。但炮火实在太猛烈,短短几分钟,坑道里储备的十几根天线全数被炸毁,电话线更是被炸得不成样子。弹雨中,营部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冲了出去,一路上边躲避炮火,边接上断线,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用完,还差了一截!多处负伤的牛保才双手抓起断线,用自己的身体接通了线路,用生命换来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第135团副团长就在这宝贵的三分钟里向前沿坑道部队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
&&&&炮火也同时惊醒了位于4公里外的第45师师部。师长崔建功飞快地跑上山顶向南眺望,只见十几里外炸点闪烁成一线的前沿阵地上,有两个点亮得格外刺眼。紧随其后跑上来的作战科长宋新安立即判明:“那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敌人是主攻还是佯攻?通讯中断,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敌人的作战企图、兵力规模、战术手段仍然一概不清。侦察连派人去前线了解情况,第一批人在半路上牺牲了,第二批两个人几经周折终于来到597.9高地的5号阵地,一看阵地上只剩下一个战士了,美军正蜂拥而来,他俩毫不犹豫立即投入战斗……
&&&&就在各级指挥员心急如焚地等待战况汇报时,战斗一幕比一幕惨烈地在两个高地展开——机枪射台被炸烂了,战士陈治国用负伤的身体充当射台。孙子明4次负伤昏了过去,醒来时敌人已经冲上了阵地,他握着3颗手榴弹冲入敌群……
&&&&激战至17时,尽管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大部分的表面阵地还是被攻占了,伤亡较大的志愿军全部退守坑道。
&&&&秦基伟在回忆录里沉痛地写道:“出于错觉和判断失误,我们的精力仍集中在反击注字洞南山,结果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赢得了战斗发起的突然性。我军在14日战斗开始时没能回过手来给敌以沉重打击,从而拉长了战斗持续时间。”
&&&&拉锯、增兵
&&&&黄昏时分,师长崔建功发出了作战指示:趁敌人立足未稳,马上组织反击,连夜把阵地夺回来!当晚19时,在炮兵的支援下,第135团3个连另2个排分4路展开反击。
&&&&夜战,是志愿军的长项。承担597.9高地2号阵地反击任务的是第135团第7连。4天前刚刚从这里换防下来的2排由排长孙占元带领,作为第一突击队。孙占元亲自带领一个班开辟反击道路。他们很快拿下2个火力点,歼敌80余人。拖着被炸断的双腿,孙占元仍然坚持战斗,掩护战友拿下敌人多处火力点。最后,面对冲到身边的敌人,他勇敢地拉响了手榴弹。孙占元被追记特等功,他是上甘岭之战中的第一位一级战斗英雄、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经3个小时的战斗,在转入坑道部队的有力配合下,熟悉地形又早有预定作战方案的志愿军夺回了表面阵地。
&&&&一天的激战,从敌人投入的兵力及后续力量上看,战斗规模始终有增无减,第15军当晚即决定:调整第45师部署,停止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方向,即上甘岭方向。调第134团和第133团各一个营,作为两高地的预备队。各级指挥所前移,加强后勤保障,迅速向坑道补充食物和水。
&&&&这也是一场令“联合国军”意外的战斗。
&&&&考虑到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范佛里特曾对“摊牌”计划相当乐观——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5天时间,仅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有200多架次飞机和16个炮兵营280余门大炮的支援,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只要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就可达到目的。何况担任此次进攻主力的美军第7师是王牌师。
&&&&然而,志愿军的防守能力大大超出克拉克和范佛里特的意料,“一开始就挨了当头一棒。”一天的进攻,一寸阵地也没捞到,可伤亡已达2000多人。
&&&&第二天起,范佛里特又投入兵力,在炮兵、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轮番进攻。志愿军第15军也不断投入兵力火力,顽强抗击。两高地的表面阵地一次次被“联合国军”占领,又一次次被第15军夺回。南朝鲜第二师一个排长回忆说:“由于天翻地覆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当高地易手时,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狙击棱线便被鲜血染红了。”
18日晚,志愿军悄悄向坑道里增兵,准备第二天夜里进行大反击,全面收复高地。
&&&&增兵并不容易。从597.9高地1号主坑道运动途中有一片美军密集炮火的封锁区。好几个连队都没能冲过去。第134团8连却是个奇迹。他们先将地形、道路和敌人炮火、照明弹的发射规律背了个烂熟,再派一个尖刀班将必经之路上几个敌人的地堡一一炸掉,这才全连上路。140多人拉开距离,忽疾进忽卧倒忽匍匐……安静地爬向高地。可到了高地上,头一天刚刚从这里下来专门负责带路的小通信员来回摸了好几趟,就是找不到坑道洞口,急得带了哭腔。一天,仅仅一天,地面已经完全被炮火变了样。十几米外就是敌人的地堡,多一分钟停留就多一份危险!突然,借着美军照明弹的余光,连长李宝成发现离他不远有个坑,便滚了过去想躲躲炮,意外发现这就是已经被炸得朝了天的坑道入口。李宝成赶紧让人搬出一袋面粉,一路向外撒去做路标。紧随他进洞的八班长来来回回爬了十几趟,一身军衣磨得成了布条,胸腹腿臂一片血肉模糊,终于将三个排依次带进了坑道。到凌晨4时,八连全部进入1号坑道,仅有5人伤亡。第15军军史上说,这是19日大反击胜利的基础。
19日夜,大反击。激战中,出现了一个被中国人代代传颂的名字——黄继光。
597.9高地,志愿军部队在夺回该高地西北山脚后,被美军占领的“0号”阵地的三个子母连环堡挡住了去路。进攻部队几次组织强行爆破,都没能靠近。这时,离上级要求攻上高地的时间只剩下40分钟了。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请缨,带领吴三羊、肖登良冲向火力点。前进到离该火力点三四十米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负了重伤。胸膛被敌人子弹射穿5个洞的黄继光艰难地向美军火力点爬去。终于用力投出了最后一颗手雷。轰的一声,敌人狂吼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我突击队刚刚发起冲锋,敌人的机枪却又响了起来。原来,主堡大且坚固,手雷只炸掉了一个角。此时黄继光手里已经没有武器了。他瞄了一眼还在吼叫的火力点,爬到机枪口,突然站起来,大张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狂喷的火舌。
&&&&在目睹了这一幕的万福来记忆中,黄继光身上的伤口没有流血,他说,英雄的血已经洒尽在匍匐前行的道路上了。黄继光被追记为特级英雄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0月14日至20日,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争夺的重点在597.9高地。“联合国军”白天进攻,志愿军夜间反击。双方都不断增加兵力,在两个高地上反复激战。
&&&&血战七天,志愿军第45师参战连队大部伤亡过半,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作战科长向军里报告伤亡情况时,痛哭失声。军长秦基伟也始终守在电话机旁,一会儿前面报来情况:好,上去了!心里一喜;一会儿阵地又被敌人夺走了,心情沉重。几天时间,日记本差不多用掉了半本。
&&&&他告诉第45师师长崔建功:“15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国内像15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丢了五圣山,你可不好回来见我喽!”
&&&&崔建功哑着嗓子说:“一号,请你放心,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10月20日,“联合国军”再次猛攻,激战一日,攻占了除597.9高地西北山腿的三个阵地外的其余所有表面阵地。两高地的志愿军部队全部转入坑道坚守。
&&&&本来“联合国军”发动此次攻势,是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但是,作战时间、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都大大超出了克拉克和范佛里特的原定计划。为了挽回面子,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联合国军”一面以各种手段围攻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一面为继续实施进攻而调整部署。克拉克后来说:“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
&&&&面对“联合国军”的不断加码,志愿军决心打下去。
&&&&此时,第15军指挥部秦基伟的电话恐怕是朝鲜战场上最热的热线。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打来电话,勉励第15军:目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歼灭敌人的良好时机。应抓住这一时机,大量杀伤敌人。我继续坚决地战斗下去,可制敌于死地。
第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是员悍将,人称“王疯子”,他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之一。这些天他一直和秦基伟保持热线联系。而此时,他却是来激将的:“秦基伟,你撤下来,我让12军上!”
&&&&“我不下!死了也不下!”
&&&&“那就一言为定,15军不下,不过12军也要上,我把12军配属你指挥,怎么样?”第12军,王近山的王牌主力呀,从中野主力纵队改编的这支队伍不知打了多少有口皆碑的硬仗。把这样的主力部队配属给第15军,这种支持和信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0月25日,第15军在道德洞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总结了此前出现的战术问题,比如反击出发地往往距目标较远,运动中伤亡较大;反击时间总是在17时至22时,总是先一次火力急袭接着就冲锋,被敌人掌握了……基于痛打美军、震慑韩军的作战方针,作战会议决定10月30日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的反击,恢复并巩固阵地。
&&&&志愿军作加法的同时,美军却在作减法。10月25日,我志愿军第15军召开作战会议准备反攻的同一天,伤亡达2000人的美第7师撤出战斗,将夺取上甘岭两个高地的任务全部交给南朝鲜第2师,并调南朝鲜第9师作为预备队。
&&&&对此,南朝鲜人颇为恼火。《韩国战争史》中写道:“军团的这一措施立刻激起舆论,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
&&&&地下长城
&&&&后方增兵运粮,前线上的第45师则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以争取时间,为决定性反击创造条件。
&&&&南朝鲜军第二师师长丁一权曾经大为困惑:高山被密集的炮火洗过了一遍又一遍,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中国军队?为什么炮火一停,他们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拎起枪又打开了?
&&&&坑道,是志愿军屯兵和不断实施反击的有力依托。
&&&&为破坏坑道,歼灭坑道内的志愿军部队,“联合国军”绞尽脑汁: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进行狂轰滥炸;在坑道口上面挖掘深沟,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口内投掷炸弹、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汽油弹;用硫磺弹、毒气弹熏;用火焰喷射器喷;用石土、麻袋、成捆铁丝、铁丝网封堵坑道口;组织兵力、火力封锁坑道口,或在坑道口建碉堡、设障碍,断绝坑道内外交通……无所不用其极。
&&&&坑道里的日子,不是艰苦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口被堵,越打越短的坑道里,地上堆放着弹药、粪便,还有烈士的遗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毒气、血腥和汗臭……不但人员行动困难,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极度污浊、缺氧的坑道里有时连蜡烛都无法燃烧……
&&&&最大的困难,正是电影《上甘岭》所表现的——水。敌人在破坏坑道的同时,加紧对供给运输线的封锁,切断了五圣山至上甘岭前沿的所有通道,坑道里粮弹缺乏、无水可饮。危急中,战士们饮尿止渴,不但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光荣茶,还规定为保持体内水分,每次由一个人尿,大伙轮着喝。后来,连尿都成了稀缺资源,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尿还得先保证给伤病员……
&&&&坑道里,最难的就是伤病员了。水都没有,何况是药!药运不上来,伤员自然也送不下去。伤口糜烂、无药可用的伤员为了不影响战士们的士气,用床单堵住嘴。有的伤员牺牲了,咬在嘴里的床单都拽不下来。张嵩山曾经走访过不少参加过上甘岭之战的老战士,其中一位赵毛臣老人说到伤员泪光闪烁,反复念叨着:“我们伤员真好啊,那伤多疼啊,可坑道里安静得我们常常忘了那边儿还躺着一片伤员呢……”
&&&&尽管药品、医疗器械一无所有,留在坑道内的卫生员却以惊人的责任心和创造力挽救着生命——夜里冒着生命危险爬出坑道,捡回敌人照明弹上的小降落伞当绷带,找断枪管做夹板……在第15军的军功簿上,有许多卫生员的名字。
&&&&从后方到前沿坑道的路程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火线运输员一批批派出去,却一批批倒在封锁线上。包子、馒头、药品、萝卜……前往上甘岭的道路上,多少补给和生命都滚落在血泊之中。
&&&&苹果,能把苹果送进坑道就好了。第15军后勤部紧急采购了大批苹果,军首长也用自己的津贴买来水果,在篓子上挂上条子,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话语,派人往上送。一位朝鲜农民听说志愿军喝不上水,连夜跑了90公里赶到县里,用半年的积蓄买了300个苹果送给志愿军。第45师甚至向火线运输员“悬赏”,凡送上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
&&&&然而,真正能送到坑道里的苹果所剩无几。当一只珍贵的苹果被交到坑道里七连连长张计法手中时,他舍不得吃,步话员、重伤员、全坑道的战士……转了一圈,苹果又完整地传回到连长手里。最后在连长的命令下,大家才一人一小口分吃了这个苹果。这个充分体现出革命战士伟大的友爱互助精神的故事,记录在电影《上甘岭》里,记录在秦基伟的回忆录里,记录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中。
&&&&慢慢地,坑道“攻不破、打不烂、能攻能守”的优越性显示了出来。
&&&&“张庄,张庄,我是李庄,我是李庄。门口净是苍蝇蚊子,快洒药水……”这是坚守坑道的部队在呼叫坑道外的炮火支援。志愿军专门部署了炮火,用炮弹给坑道部队“站岗”,指定炮兵群分别支援两个阵地坑道部队的反击。
&&&&在炮火的支援下,钉在高地上的坑道部队不但没被消灭,而且不时冒出头去刺痛对手。夜幕降临,战士们就摸出去,炸地堡、搞哨兵。从10月21日到29日,他们出击158次,令敌军不胜其扰。
&&&&前面提到的李宝成带领的第134团8连,原参战约140人,打光了再补,前前后后补充了来自16个建制连的335人。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的14个昼夜,他们没让敌人睡一个安稳觉,组织大的反击13次,小反击80次,小部队出击12次,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为巩固和恢复597.9高地作出重要贡献,荣立特等功。
&&&&坑道工事坚固,被公认为是志愿军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美国人哀叹:“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和爸爸山(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开饭了”
10月28日和29日,志愿军以野炮、榴弹炮进行了预先炮火准备,猛烈轰击“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表面阵地上构筑的地堡和副防御设施,并以迫击炮进行监视射击,阻止“联合国军”恢复工事。
10月29日夜,第15军以第86团和第134团各1个连,越过“联合国军”炮火封锁区,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597.9高地坑道,与原坑道部队一起作为反击的第一梯队。以第86、第134、第135团的共7个连作为反击的第二梯队;第12军第91团集结于五圣山前,作为后梯队。
&&&&一切准备就绪,志愿军“开饭”了。
10月30日晚9时,志愿军104门火炮,突然发出怒吼,炮弹暴风般飞向597.9高地和敌军炮兵阵地,开始了决定性反击的直接炮火准备。
&&&&先是野榴炮开始急袭,10分钟后炮火延伸。阵地上的南朝鲜步兵以为志愿军的反击开始了,纷纷跳出工事,在山背后隐蔽的大批预备队也冲上阵地,准备抵挡步兵的冲击。没想到的是,这却是一次诱敌进入战斗位置的假延伸。志愿军火箭炮1个团实行全团的一次齐放,野榴炮突然又转回原目标,给以5分钟的火力急袭,接着火箭炮全团又一次齐放,最后又是急袭5分钟。这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打下来,摧毁了阵地上南朝鲜军的大部工事,杀伤其大部人员,“联合国军”炮兵被压制2个小时没有做出反应。
&&&&炮火准备过后,志愿军突击队在迫击炮火力的支援下,数路数波依次发起冲锋,后梯队源源投入战斗,经5个小时激战,击退南朝鲜军多次反扑,恢复了高地上大部分阵地。
10月31日4时,南朝鲜军发起猛烈反扑,曾一度占领第9号、第10号两个阵地,被志愿军两个班的反冲锋赶了下去。接连几日,“联合国军”一次又一次反扑,但同样以失败告终,597.9高地岿然不动。
11月5日,美国大选的日子。范佛里特和李承晚亲自到前线打气,“联合国军”发动了整整一天最猛烈的攻击。此时,苦战已久的志愿军第45师第135团、第134团已撤出战斗整补,从换防休整途中临时调头、星夜兼程赶来的第12军有4个团参战,坚守在597.9高地主峰及其南北阵地的是第12军第91团。5连新战士胡修道就守在敌人攻得最凶的主峰上。排长牺牲了,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他一个人顽强作战,从上午打到黄昏,打退了敌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守住了阵地。他是第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第一个一级战斗英雄,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第12军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他们的参战“保证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吃尽了苦头,从11月5日以后,停止了对这一阵地的进攻。
&&&&收摊子
11月5日,志愿军司令部杨得志、朴一禹、张文舟、王政柱、杜平等首长联名致电第15军转全体指战员,祝贺收复和坚守597.9高地战斗取得的胜利。热情赞扬作战部队“愈打愈强,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打愈密切,伤亡亦逐渐减少”。
&&&&这份嘉奖电被印成大红号外,迅速传遍了上甘岭的每一个阵地。
&&&&同日,第3兵团对上甘岭地区部署进行了调整:第12军部队接替第15军的上甘岭地区全部防务。建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归第15军秦基伟军长直接指挥;炮兵指挥所则由炮兵第7师师长颜伏统一指挥。
&&&&随着597.9高地争夺战的结束,敌我双方将争夺的焦点转到537.7高地北山。
11日16时,第12军第92团2个连又1个排,在榴弹炮52门、迫击炮20余门和火箭炮1个团的支援下,分两路反击537.7高地北山。至17时,全部恢复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歼灭据守阵地的南朝鲜第2师1个营大部。当晚,坚守597.9高地的第93团以1个排向东北山腿第11号阵地发起攻击,经5分钟战斗全歼守敌,恢复阵地。至此,597.9高地表面阵地全部恢复并得到巩固。
11月12日,南朝鲜军投入第17团和第32团残部反扑,尔后双方继续争夺。至17日晚,第92团和第93团7天中击退南朝鲜军百余次反扑,歼敌2000余人。但南朝鲜军仍占据着第7、第8号阵地。
&&&&第12军最后撤离上甘岭的是106团。
11月18日,志愿军第12军以第106团接替第93团,投入537.7高地北山战斗。
18日,3营8连打光了。
19日,7连打光了。
20日,最后一个9连拿上去了,又打光了。
&&&&没有工事,分兵把守,80%的伤亡是炮击所致……那么多弟兄的鲜血流尽了,仅仅3天呀,得改变战术!打得剩了光杆司令的3营营长权银刚留在阵地上,协同2营一起“改良”作战方法。这以后,志愿军减少兵力,只固守两处阵地,其余的白天用炮火控制,夜间派出小兵群伺机反击。一面发扬迫击炮和步兵火力与敌杀伤,一面尽一切力量构筑地面和坑道工事。这一下,仗打活了。
&&&&至11月25日,第106团一个团击退了对手三个团的轮番进攻,牢牢控制住537.7高地北山,完成了“打到底,收摊子”的任务。第12军也有4500多名将士的血洒在了上甘岭。
11月25日,南朝鲜第2师南撤出整补,其防务交南朝鲜军第9师接替,从此停止了向537.7高地北山的反扑。至此,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转入正常防御状态。
&&&&克拉克:“作战是失败的”
43天,上甘岭又重新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
&&&&美国新闻舆论说:“金化攻势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联合国军军事资源要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总攻势所吞食的都更多。”“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最终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官。他在回忆录中坦率地承认上甘岭“作战是失败的”。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彻底打掉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发动进攻取胜的信心。从此直至战争结束,“联合国军”再未动用一个营以上规模兵力发动进攻。
&&&&齐德学和张嵩山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强调,上甘岭防御战役还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抗美援朝战争中,前期是运动战为主,后期是阵地战为主。经过上甘岭这一战役,证明志愿军正面战线已能做到攻则必克,守则必固,可以集中精力彻底解决侧后海岸防御薄弱的问题了。
&&&&许多美国人想不通:为什么花了大力气,投了那么多炮弹,死伤了那么多士兵,却拿不下两个小山头?
&&&&作为军科版《抗美援朝战争史》的主编,齐德学少将归纳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4点主要原因:坑道、炮火、合力和英勇。
&&&&在1951年夏季,战争双方都转入战略防御后,阵地战成了双方作战的主要形式。对志愿军来说,野战工事最多只能坚持几小时,就被“联合国军”飞机大炮的轰击摧毁,很难坚守阵地。在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中,阵地上出现了“猫耳洞”以及两个“猫耳洞”挖通形成的雏形坑道。1952年春夏,志愿军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工事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大功。
&&&&此役志愿军参战各种炮496门,共发射35万余发炮弹。按与“联合国军”同等口径火炮计算,志愿军投入的火炮数量仅相当于“联合国军”投入的一半,发射炮弹总数不足“联合国军”的五分之一。但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单位面积内集中火炮和发射炮弹最为密集的一次。与参战初期相比,志愿军的炮火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抗御“联合国军”进攻和反击夺回表面阵地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毛泽东则指出,“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
&&&&第3兵团、志愿军总部乃至中央军委都高度关注此次作战,为坚决打下去提出许多具体战术要求,调集兵力、火力。各参战部队,包括第15、第12两军之间,步兵和炮兵之间,坑道内部队和坑道外部队之间,友邻阵地部队之间团结一致,密切协同,形成了抗击“联合国军”进攻和反击夺回阵地的合力。
&&&&后勤的有力保障、祖国和朝鲜人民巨大的鼓舞与支援,也是上甘岭获胜的重要因素。
&&&&然而,令所有人最刻骨铭心的无疑是部队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50多名战斗英雄,其中包括特级英雄黄继光,一级英雄孙占元、胡修道,二级英雄牛保才等。在20世纪50年代,“上甘岭精神”是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语。美国人算得出兵力、火力,又如何算得出有多少中国战士可以如此舍生忘死呢?这或许是他们“摊牌”前最大的一个失算。
&&&&今年初,张嵩山出版了新作《解密上甘岭》。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那是对17年前自己那本《摊牌——争夺上甘岭纪实》的自我修正。书中,他不厌其烦地对比、订正有关上甘岭的诸多细节,比如开战的具体时间,双方投入的兵力,上甘岭的坑道里到底有没有女护士……书的结尾,开列了一张清单,那是上甘岭战役中与敌同归于尽的38位烈士。清单注明了每一位牺牲者献身时间、准确地点,从黄继光、孙占元到陈大脚、李子华……只有最后一位,标注的是无名氏。“有些烈士的英名已经佚失在战争的纷乱中了。”最令张嵩山耿耿于怀的是,许多作品不知道上甘岭为战役而称之为战斗。齐德学少将解释道,上甘岭作战已完全构成了战役规模,主要表现在双方兵力火力规模和指挥层次上,只是这两个方面都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并非作战伊始便如此。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朝鲜半岛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了解那场战役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少。那场战争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应是我们永恒的财富。
扩展阅读:
秦基伟将军揭秘为何上甘岭战役我胜敌败
他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 "神将"秦基伟掠影
秦基伟_百度百科
秦基伟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