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出家修行什么地方最好?在家众要怎么出家修行什么地方最好

通灵佛教网&||||||
--(98)[] newsfy
末法期女众最好在家修行吗?
学员问:七日很殊胜,特别是晚上听尊者讲法很欢喜。在即将离开这里之前有几个学佛上的疑问。尊者在概要问答中提及出家是最佳选择,而在北传佛教高僧大德多说,末法最好在家?恭请尊者慈悲开示。答:我们在讲阿毗达摩的第一个晚上,在第一讲当中我们就已经提到了。虽然佛陀的教法可以分为,像法与末法这三个。但是在上座部佛教相信现在仍然还是时期,为什么这么样说呢?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正法是教理、三藏还存在,戒定慧的传承还存在,还有人可以证悟圣道圣果,所以正法存在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如果想要修行,那现在各位在这里体验了几天短短的,你认为投入的禅修效果比较好还是在家的禅修比较好,大家中有答案了吗?不管是男众还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禅修是更好的。(玛欣德尊者)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什么叫做修行?在家众要怎么修行?
第一,要守我们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实念佛,印光大师有开示。&&&&&&&& 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讲经,我要去听,家里的碗筷要先洗干净,家里整理干净,孩子照顾好,七点半、八点家里都整理好了,先生看电视,我要听经,这就是守我们的本分。所以说,我们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学佛,我们就要赚钱照顾家庭,把妻子照顾好,多余的时间,好好来学佛,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这叫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是在家人,我们必须要好好在我们在家众的岗位上站稳,我们是人家的先生,或是人家的太太,还是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地尽我们的本分,你如果在读书,一心一意好好读书,这就对了。&&&&&&&& 第二,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说:恶的事情不能做,做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难以收拾,弄得乱七八糟,心理也难过,业也卡住了,这样不好。所以说,我们要深信因果,造什么因,我们会得什么果,我们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不要做坏事。&&&&&&&& 第三,深信念佛,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就是要一心一意好好地念佛,不要改变,今天密宗在灌顶,就去让他灌一下;禅师来,来参禅,脚盘起来,来参禅;清海来要印心,走,给她印一下,这样修到死你都没办法,朝三暮四,七上八下,一颗心乱七八糟,你会修到什么呢?对不对?我告诉你们,祖师大德已经将最快、最感应、最直接的告诉你们,就是念佛啦!拜佛啦!一心一意求往生极乐世界,包括要来度众生,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祖师大德,及所有的经典,全部都是叫你们要念佛、拜佛。你说,慧律法师,你藏经看三遍,经教很通,你很慈悲,你告诉我一个修行的法门,最快、简单、直接的都没有转弯的,(来台东是要转弯的,今天我吐得稀哩哗啦!如果来你们台东要转弯就对了,不能直行啦。喔!喔!)。我跟他说很简单啦!今天如果你相信我,不用像我这样看十几年的书,很简单!“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念到往生,你就得到很大的利益,但也要记得回向,你不要念佛念一念,就忘记,要记得回向呢。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成佛要度众生。&&&&&&&& 年轻人的话,早上如果要骑摩托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油门一加就持《大悲咒》很好啊!较不会被送去太平间啊!真的,不要骑太快,骑越快,佛就念得越大声。所以,在家众要如何修行?要定早晚课,这点最重要,譬如说,我们海山寺有在共修啦,慈生法师那里有共修,清觉寺也有共修,因为台东我不熟,不知道还有什么寺,只要有正知正见的法师领众共修,我们都可以去,我们自己一个人在念佛会偷懒,南无阿弥陀佛,(打哈欠)呵!明天再来补,唉,明天,每天都欠佛祖,每天都在补,以后就没法补救。自己一个人在念没有同伴,念一念就睡着了。自己一个人念不行啊!我都试过了,真的,我以前也常在补,跟佛祖说:我明天再补,明天才。。。啊!不要紧,后天再补,啊!到后天,啊!明天是礼拜天会放假,我再全部补,到后来,都是骗佛祖,看到别人在玩,一溜烟又出去了,根本都忘记,都是自我安慰。去问忏云法师,我说:“师父我昨天的功课不补没有关系哦?”师父就说:“啧啧啧!这个益谦啊!”没办法啦!所以说,是人懒惰。修行净土法门的要点,就是要深信佛陀,深信这世间太痛苦,这世间没有一样好执着的,有生必有死啦!有合必有离啦!现在是夫妻,时间一到各走各的,所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夫妻本来是树林里面同林鸟,同林鸟就是一对鸟儿,大限就是快死的时候,他飞他的,你飞你的。因此要深信佛陀说的话,世间是痛苦的,不快活,我们要发心,我们若听到佛法,要介绍别人听录音带。&&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桑沧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不出家怎么修行?
希望是有实际操作性的。比如吃素。------------------我就说了下吃素,没想到引来这么多人纠结于这个。我个人比较看重生活中一些可操作的东西。虽然经常因为懒惰坚持不了。比方早起,比方跑步,比方洗衣服。等等。我觉得很多行为必然能带动正面的情绪。你找不到为什么,但就是这么神奇。跑步能让你增强信心,尽管你一个小时前还认为你手上的事情你一定办不成。洗衣服能让你取出烦恼。很多次我洗完衣服都觉得神清气爽。当然是洗自己衣服。然后我就想到了佛教,以前佛家中的一些“清规戒律”能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才来知乎发这个问题。希望知道更多他们的“清规戒律”帮助自己。另外,我是一个非常非常肤浅的人,有些知友说的太高深莫测,比如修心,我听不懂。我只希望有更多跟我一样形式主义的人来告诉我更多的形式。补充于:日 16:16:43
按投票排序
135 个回答
楼主真打算知道佛教应该如何修行吗?佛陀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还出现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答案,真是让人费解。出家不出家都只是这个方法.依佛经为准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观觉如觉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这个是佛经的制式,以『如是我闻』开头,此是佛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在集结佛经时说的话,意思是我从佛陀那里听到的是这样的。阿难回忆到,佛陀那个时候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这个地方说法,告诉比丘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如来都是用四念处法门来获得无上正尽之觉的。那什么是四念处呢?观身如身念处,观觉如觉念处(也称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这里我采用的是汉传佛典,只是说有一道,在南传的佛典里,则把四念处称为“唯一道”,认为是佛教修行的唯一方法。而在汉传佛典里只强调了,三世诸佛都是以四念处法门证得无上正觉的。四念处的修行,是佛教徒出家众和在家众的修行方法。或者可以说,就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如来们以此修行得觉悟,弟子们以此修行断生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云何观身如身念处?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什么叫观身如身念处呢?走的时候知道走,站的时候知道站,躺着的时候知道自己躺着,睡觉的时候知道自己睡觉,睡醒的时候知道自己睡醒了,休息的时候知道自己在休息。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所谓保持正念,无论你在做什么,保持清晰的觉知,这个是正念修行。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者,平时行住坐卧倒时候,抬头低头,伸手收回,仪容庠序,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总之,要保持绝对清醒,如实观自己的身体的行为,如实的!这个样子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这个就叫观身如身。外出托钵的时候,也必须保持绝对的正念,伸手接受供养时要知道自己动作的过程,穿袈裟和托钵等威仪都要正念清晰得觉知。(外出托钵时保持正念,内心正念知道:我正在走,我正在走,左脚、右脚、左脚、右脚…………一直保持正念不放逸)(外出托钵时保持正念,内心正念知道:我正在走,我正在走,左脚、右脚、左脚、右脚…………一直保持正念不放逸)(接受供养时也对手部动作的屈伸保持正念)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絣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者,有恶念不善念的时候,以善法念对治。就像木匠师傅,木工弟子,拿着墨绳,来做木匠活儿的时候。(那种一拉紧,就特别直的木工道具。古时候没有直尺,用这种道具做直线用),用这个墨绳来锯木头,让木头出来都是直的。修行也是如此,有不善的念头出来的时候,用善法对治。这个样子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这个就叫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齿齿相著,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旋捉,自在打锻;如是比丘齿齿相著,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者,修行的时候要牙齿紧扣,上下啮合,舌头顶住上颚。以心治心,如同两个大力士捉住一个很瘦弱的人,不断逼打。这个样子,齿齿相扣,舌头顶住上颚,以心治心,治断灭止。这个样子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这个就叫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一)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二)入息长即知入息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三)学一切身息入,学一切身息出,(四)学止身行息入,学止身行息出。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来,念入息知道是入息,出息知道是出息,入息长知道入息长,出息长则知道出息长,入息短要如实观照入息短,出息短则如实知道要出息短。学一切身息入(此处身指呼吸身,非全身身体的意思),学一切身息出。学习停止身体活动而出入息,学习停止身体活动而观出入息。(这个是四禅境界,生理活动停止)这个样子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这个就叫观身如身。这个就是安那般那法门,也称安般法门,是利用呼吸来入禅定的方法。一般正结跏趺坐来休息此法门。佛制出家人应该在森林处正结跏趺坐修行此安般法门获得禅定。(在森林处为佳)(在森林处为佳)(正结跏趺坐修行)(正结跏趺坐修行)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抟,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休习安般之后,非常容易得定。观身如身到这个地步后,就能证初禅了。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其感受润泽全身,无处不在。就像搓澡工拿着澡豆(古时候的肥皂,要先发一发的那种),润泽全身,无处不在。这个样子得初禅。这个也是观身如身的法门。再读一遍,太有韵律了。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如山泉,清净不浊,充满流溢,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渍山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来,修行观身如身更加深入,就能获得二禅,定生喜乐。也是润泽全身,无处不在。就像山泉一样,清净不浊,充满流溢。像喷泉一样,从泉眼迸发出来。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观身如身法门继续深入,就有无喜生乐。也是润泽全身,无喜生乐,无处不遍。这个就是三禅境界了。就像莲花的根,在水底一样,这个根润泽一切茎叶。修行观身如身的,也是这样。这个无喜生乐,有的地方也叫离喜得乐。是三禅的境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者,观身如身,以清净心意解心开,遍布全身。身体中,清净心无处不遍。就像一个人,被衣服从头到尾覆盖。这个是四禅的境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忆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暗之所覆。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白天晚上都有修光明相。无论身上身下,身前身后。胸部背部,头上脚下,都要修光明心。心中不给黑暗吞噬。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善受观相,善忆所念。犹如有人,坐观卧人,卧观坐人;如是比丘善受观相,善忆所念。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再者,善于观受相,善忆所念。就如同另外一个人,坐着的人观躺着的人,躺着的人观坐着的人;这个样子修行。如同另外有个人观察自己一样,这个是总结上面的观身如身念处的一个技巧。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粗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髄、涎、痰、小便。’犹如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蔓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粗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髄、涎、痰、小便。’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接着说不净观。从头到脚,要仔细观察,观种种不净,我身体有头发,毛发,指甲,牙齿,皮肤,血肉,筋骨,骨头、心、肝、脾、肺,大肠,小肠,胃,粪便,脑,脊髓。有泪、汗、唾液、鼻涕、脓血、血液、脂肪、骨髓、痰,尿液。就像器具乘了种子。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就是要透视自己的身体,给自己照个X光。从头到脚,细细观察。这里佛陀说了两遍,大家要仔细体会。是按照四大来区分的。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观身如身,就是身体中的地、水、火、风。就像屠宰牛的时候,把皮剥了,各个器官部分在地上仔细观察。修行者也要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分析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至六、七日,鸟鸱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观尸体,比较惊悚一点。看尸体腐烂,要想自己也是必死的,以后我的身体也是这样。这个是不净观和无常观双修。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骸骨青色,烂腐食半,骨锁在地,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看尸体腐烂的细节,我的身体也是如此。和上面基本一致。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离皮肉血,唯筋相连,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骨、髀骨、髋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骨,各在异处,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末,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身如身者,是谓观身如身念处。(观身如身念处结束)云何观觉如觉念处?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如果觉得快乐,如实知道,如实观察。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如果觉得苦,如实知道,如实观察。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觉;如果不苦不乐,如实知道,如实观察。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身体舒服,不舒服,没什么感觉到时候,都如实知道,如实观察。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喜欢现在的心理状态,不喜欢,觉得很苦,或者没什么感觉,都要如实知道,如实观察。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对有东西吃的时候,产生喜欢,不喜欢,无所谓的受的时候,都要如实知道,如实观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有喜欢,不喜欢,无所谓的受的时候,也都要如实知道,如实观察。乐欲、苦欲、不苦不乐欲,产生欲望的时候,喜欢有欲望的境界,讨厌有欲望的境界,无所谓的境界,都要如实知道,如实观察。乐无欲觉、苦无欲觉、不苦不乐无欲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无欲觉。没有欲望的时候,喜欢没有欲望的境界,讨厌没有欲望的境界,无所谓的境界,都要如实知道,如实观察。如是比丘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觉如觉。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觉如觉者,是谓观觉如觉念处。这个就是观觉如觉念处。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觉如觉。观觉如觉念处,有的经典上又名:观受如受念处。这个比观身如身短多了,观觉如觉结束了。云何观心如心念处?比丘者,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无欲心知无欲心如真,有恚无恚、有痴无痴、有秽污无秽污、有合有散、有下有高、有小有大、修不修、定不定,有不解脱心知不解脱心如真,有解脱心知解脱心如真。如是比丘观内心如心,观外心如心,立念在心,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心如心。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心如心者,是谓观心如心念处。接下来是观心如心念处。有欲的时候知道有欲如真。无欲的时候知道无欲如真。有嗔,有痴无痴,有污秽,无污秽,有合有散、有下有高、有小有大、修不修、定不定。任何心理状态,都要如实知道,如实观察。如同第三者,旁观者,观照自己的内心活动。心有解脱,知道是解脱相,如果没有,知道没有。不能骗自己,心里是什么样就什么样。都要如同真实一样知道,观察。做到绝对清醒。是谓比丘观心如心。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心如心者,是谓观心如心念处。观心如心念处竟!云何观法如法念处?眼缘色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法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什么是观法如法念处呢?眼根缘色(视觉神经系统认取对象),如果有结(系缚的意思,也就是烦恼的意思)。要知道有结如真。没有结,要知道没有结如真。没有生起结,知道没有生起如真。没有结,刚刚生起来的时候要如实知道。已经有了结灭掉的时候,也要如实知道。不光是眼根缘色。耳根缘声,鼻根缘香,舌根缘味,身根缘触,意根缘法。生起结,没有结,没有的时候生起,有的时候灭掉。都要如实知道。这个样子,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欲知有欲如真,内实无欲知无欲如真,若未生欲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欲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瞋恚、睡眠、掉悔,内实有疑知有疑如真,内实无疑知无疑如真,若未生疑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疑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五盖也。有没有五盖缠身,都要如实知道。欲望有没有,都要随时知道,有欲望知道有欲望,没有欲望要如实知道没有欲望。本来没有欲望的,生起欲望的时候,要如实知道。本来有欲望,灭掉了。这个过程也要如实知道,非常清醒。瞋恚、睡眠、掉悔,很疑盖也是这样。如果有,知道有,如果没有,知道没有。如果本来没有,生起来的时候,要知道过程,如实清晰得观察。如果本来有,现在灭掉了,也要知道过程,如实清晰得观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五盖也。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念觉支知有念觉支如真,内实无念觉支知无念觉支如真,若未生念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念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择法、精进、喜、息、定。比丘者,内实有舍觉支知有舍觉支如真,内实无舍觉支知无舍觉支如真,若未生舍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舍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修行七觉支,也是如此。(一) 念觉支,心中清明,常念于禅定与智能。(二) 择法觉支,依智能选择正法,舍去假法。(三)精进觉支,精励于正法不懈怠。(四)喜觉支,获得正法而喜悦。(五)轻安觉支,身心轻快安隐。(六)定觉支,入禅定而心不散乱。(七)舍觉支,心不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内心有念觉支的时候,要知道有。没有的时候,也要如实观察到没有。刚刚升起念觉支的时候,也是一样,如实观察知道。有念觉支的时候,不忘不退转,都要如实观察自己的真实情况。不要骗自己,如实观察。其他六个觉支也是如此。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这个就是修七觉支的法门。经文开头讲: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是的,三世诸佛,都是这样修行的。都是在四念处正住,修行七觉支,获得无上菩提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在四念处,修行七觉支,获得无上正尽之觉的。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年,六五四三二一年,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月,六五四三二一月,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日七夜,六五四三二,置一日一夜,若有比丘、比丘尼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如果七年坚持修行四念处,必得二种果报。如果不得阿罗汉果,就一定是阿那含果。(阿那含是一还果的意思,一生之内,必然证阿罗汉果)。别说七年,如果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认真修行四念处,都可能证果。别说一年,如果七个月认证修行四念处,必然得到阿那含果,或者阿罗汉果。别说七月,认真修行,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乃至一个月认真修行,都能证果。别说上月,七天认真修行,乃至六天,乃至一天一夜认真修行。如果认真修行只有须臾之短,立心正住四念处,早上修行,晚上就有实实在在的进步。晚上修行,第二天早上就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比丘们都很高兴。以此修行。佛陀在世的时候,是应该这样修行的,那佛陀入灭后呢?汉传大乘的典籍《大般涅槃经》的记载: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大般涅槃经》从汉传的佛典来说,佛陀涅槃后,以戒为师,以四念处为修行的方法。南传把四念处当做唯一的修行方法,南传的相应部经典里记载:『乔达摩大师,是什么因、什么缘;为什么如来灭度后,圣教不能常存?又乔达摩大师,是什么因、什么缘,如来灭度圣教得以常存?』『婆罗门,这是由于没有实修;由于不多修行四念处,如来灭度后,圣教不能常存……』(相应部-尼柯耶,大品)佛陀把四念处是否有人修行作为佛法是否会昌盛的唯一原因。唯一!
不出家,可以如此修行:挤地铁的时候,往后让一点,让旁边人先上。——这是布施。公司朋友聚会,不要喝醉,以免给周围人带来麻烦。——这是持戒。遇到别人有怒火时,纵然他不对,礼让一下。——这是忍辱。平日常常提醒自己不可懈怠。——这是精进。时时留意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处。——这是禅定。思量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智慧。
蟹妖佛陀在世的时候,要求弟子出家、乞食、静虑修行。为什么要出家、乞食?说白了就是这世俗生活带给人的烦恼束缚太多了,太不爽了,不如一朝出家去,天空海阔好修行!所以你看,你想不出家修行些什么?如果你是日常生活常有不顺和烦恼,想要通过修行灭除之,我觉得至少你出发点是不太正确的。出不出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只不过,出家后已经断绝了世俗生活这个大烦恼源而已,但日常的烦恼情绪还是存在的,相对而言,在家人不断绝世俗生活因而各种烦恼情绪也就更多些。事实上,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情绪,恰恰是日常修行的内容,当你在克服这些情绪的时候,你就在修行中了。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的修行目的是我前面说的这个,你,骑驴找驴了。那佛教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嗯,也是灭除痛苦烦恼啦,但不同的是,佛教追求的是永久的、一劳永逸的灭除痛苦烦恼,而不是今天我有个烦恼我解决了,明天又有烦恼起来什么的,这种短暂的解决在佛教的眼光来看,等于不解决。佛教追求的是真正的永恒,任何非永恒的东西,其实都不是佛教真正要追求的东西。所以说了这么多,主要想和题主说的是,佛教修行什么的其实不是什么心理调节手段,那些效果最多能称作副作用而已。然后,假定你就是想追求真正的永恒,永久的灭除痛苦烦恼,在家不出家可以修行吗?当然是可以的。怎么修行呢?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到寺院找善知识指点,然后如法修行就是。要知道“和尚”的意思即是“老师”,这个老师就是教修行之道的。找不到老师怎么办?看佛经。依佛经修行就是。佛经也阅读不到怎么办?那我这里告诉你居士五戒,请守之,曰:戒杀、戒盗、戒妄语、戒邪淫、戒酒。这个,其实相当的具体了。能做到不起杀心、盗心、妄语心、邪淫心其实好难得的,但是你每次起这些心念的时候能自省并克服,就是修行了。倘若能坚持做到,也是好修行。
慧海禅师的一则公案很能说明问题。有人问慧海大师:“和尚修行,还用功吗?”禅师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说到底修行是为了修心,而在家也能修心,就看你怎么闻思佛法,怎么证悟正见。当你做到慧海禅师那样“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你出不出家又有什么所谓呢?不过是名相罢了。
若不能驾驭自己,支配自己,管不住自己,出家在家都无法修行。修行人,就是一个可以管得住自己,驾驭自己的人。佛教称为有大力的人,世间人称其为自主自律性极强的人,或者称为超人。
五项正念修习代表了佛教对于灵性和道德的全球性视野,具体地表达了佛陀说教的四圣谛、八正道、真爱以及正确的了解之道,为我们和世界带来疗愈、转化和幸福。实践五项正念修习,培养相即的智慧,即正确的见解,能够消除分别心、固执、歧视、愤怒、恐惧和绝望。依据五项正念修习来生活,我们就是走在菩萨道上。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会迷失于现前的生活中,也不会对未来感到恐惧。偈颂把我们的心带回当下,身心一如,自然会感到自在、喜悦和安稳。让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成为禅修的时间。第一项正念修习:尊重生命                    ̄ ̄ ̄ ̄ ̄ ̄ ̄ ̄ ̄ ̄ ̄ ̄觉知到杀害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承诺培养相即的智慧和慈悲心,学习保护人、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生命。我决不杀生,不让他人杀生,也不会在思想或生活方式上,支持世上任何杀生的行为。我知道暴力行为是由恐惧、贪婪和缺乏包容所引起,源自于二元思想和分别心。我愿学习对于任何观点、主张和见解,保持开放、不歧视和不执着的态度,借以转化我内心和世界上的暴力、盲从和对教条的执着。第二项正念修习:真正的幸福                    ̄ ̄ ̄ ̄ ̄ ̄ ̄ ̄ ̄ ̄ ̄ ̄ ̄觉知到社会不公义、剥削、偷窃和压迫所带来的痛苦,我承诺在思想、说话和行为上,修习慷慨分享。我绝不偷取或占有任何属于他人的东西。我会和有需要的人分享我的时间、能量和财物。我会深入观察,以了解他人的幸福、痛苦和我的幸福、痛苦之间紧密相连;没有了解和慈悲,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追逐财富、名望、权力和感官上的快乐会带来许多痛苦和绝望。我知道真正的幸福取决于我的心态和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外在的条件。如果能够回到当下此刻,我们会觉察到快乐的条件已然具足;懂得知足,就能幸福地生活于当下。我愿修习正命,即正确的生活方式,籍以帮助减轻众生的痛苦和逆转地球暖化。第三项正念修习:真爱                     ̄ ̄ ̄ ̄ ̄ ̄ ̄ ̄ ̄ ̄觉知到不正当的性行为所带来的痛苦,我承诺培养责任感,学习保护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诚信和安全。我知道性欲并不等于爱,基于贪欲的性行为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如果没有真爱,没有长久和公开的承诺,我不会和任何人发生性行为。我会尽力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同时防止伴侣和家庭因不正当的性行为而遭受伤害与破坏。认识到身心一体,我承诺学习用适当的方法照顾我的性能量,培养慈、悲、喜、舍这四个真爱的基本元素,籍以令自己和他人更加幸福。修习真爱,我知道生命将会快乐、美丽地延续到未来。第四项正念修习:爱语和聆听                    ̄ ̄ ̄ ̄ ̄ ̄ ̄ ̄ ̄ ̄ ̄ ̄ ̄觉知到说话缺少正念和不懂得细心聆听所带来的痛苦,我承诺学习使用爱语和慈悲聆听,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减轻痛苦,以及为个人、种族、宗教和国家带来平安,促进和解。我知道说话能带来快乐,也能带来痛苦。我承诺真诚地说话,使用能够滋养信心、喜悦和希望的话语。当我感到愤怒时,我绝不说话。我将修习正念呼吸和正念步行,深观愤怒的根源,觉察我的错误认识,设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我愿学习使用爱语和细心聆听,帮助自己和他人转化痛苦,找到走出困境的路。我绝不散播不确实的消息,也不会说引起家庭和团体不和的话。我将修习正精进,滋养爱、了解、喜悦和包容,逐渐转化深藏我心识之内的愤怒、暴力和恐惧。第五项正念修习:滋养和疗愈                    ̄ ̄ ̄ ̄ ̄ ̄ ̄ ̄ ̄ ̄ ̄ ̄ ̄觉知到没有正念的消费所带来的痛苦,我承诺修习正念饮食和消费、学习方法以转化身心和保持身体健康。我将深入观察包括饮食、感官、意志、和心识的四种食粮,避免摄取有毒的食粮。我决不投机或赌博,也不饮酒、使用麻醉品或其他含有毒素的产品,例如某些网站、电子游戏、电视节目、电影、书刊和谈话。我愿意学习回到当下此刻,接触在我之内和周围清新、疗愈和滋养的元素。我不会让后悔和悲伤把我带回过去,也不会让忧虑和恐惧把我从当下此刻拉走。我不会用消费来逃避孤单、忧虑或痛苦。我将修习观照万物相即的本性,学习正念消费,籍以保持自己、家庭、社会和地球上众生的身心平安和喜悦。以上文字摘抄至一行禅师以及梅村僧团在 香港 2010年 润泽心灵——教育工作者觉醒禅修日日文中反复出现的“相即”一词,英文是interbeing。这个英文词的前缀是inter~相互的意思,being是指有情众生,那么这个词的大意就是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波浪,同一颗大树的叶子”——我们相互依存,很多地方也翻译成“互即互入”。【看到我们彼此的“相即相入”(interbeing),也就是看到你和我之间、你和任何其他人之间都没有分隔,看到我们都是“相互依存”(inter-are)的。就如我的朋友小马丁·路德·金所写的:“所有的生命都相互关联。我们都被缠结在一个无法逃避且相互依存的网络中,紧密地织金同一件命运之衣当中。】——《终止你内心的暴力》P27
这个问题真想好好的回答一下,奈何自己实在是浅薄。唉,姑且露怯一次,谁叫我也曾是一个,在这世上为修行纠结过的人。将现有的答案一个个看下来,给了几个赞,哪几个?“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认真生活就是修行”,“得法”。这在我心中是最贴近修行真意的答案,下面就仔细分说。一,什么是修行?道家讲修行,先修肉身再修心,一步步往上去,佛家讲修行,先修心佛法护持走轮回舍肉身。大道三千,左道八百,修行之路太多了。佛门八宗,显密不同,更有方便之门。修行的方法,太多了。可在这么多的方法中,问一问,为什么修行?为什么要出家?普度众生?了生死,脱苦厄?修行的缘由姑且不问,那这么多的方法,次第,修行到底是什么?修行,就是让自己的生命起质变。这也是我一直对佛学心存景仰的地方。那并不是什么宗教,如基督一般,而是一个觉者一群觉者,如同一个大学的老师,弟子,一个个的走在修行,走在让生命起质变的路上,互相扶持,互相引导。而这种修行的质变,是心上的,也是肉身上的。了解了这一点,修行是让自己的生命起质变,自然很多东西就通透了,如果做的每件事,都在提升自己的心境,都在锻炼自己的肉身,无论修行的效果与否,你都走在修行的路上了。而那些方法,都是从前的觉者,他们开悟留下的经验与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把从前的觉者称为先师的原因。而那心境,就是清明平静喜乐。为什么是质变,是因为修行是境界的提升,是生命状态的改变。只知道到了明白念头,没用。二、为什么俗世修行?因为修行太难了。记得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一般人玩不起的爱好有哪些?”我回答,“是修道。”财师侣地,有哪个是那么容易就得来的?我说我想修行,无论佛道,守静总是第一步的,每天花出两个小时来打坐,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我花这个时间,修行的法门呢?想找个能指点的师长也是很难的吧?把时间精力都花在修道上了,阳精泄不泄?老婆怎么办?没孩子父母能乐意么?种种种种,谁不知道修行是利于千百世的好事情,可修行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从古至今,多少修行人,有几个证了果?不是每个人都有修道的天资的,哪怕你财师侣地具备,也不一定修行有个成果,上上人之资修道,这真不是空谈。有太多人真的太小瞧了修行了,事业坐不下去了,人际关系处不好了,唉,我去修道吧。殊不知,与修道的艰难相比,那些真的是太小儿科了。甚至说,修行,就是把你千百世面临的问题,统统拿出来让你解决一遍。佛学讲轮回,你这一世没解决的问题,下一世你避不过,这一世你解决了,下一世你也不怕这个问题了。我记得还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历史会倒退么?”我回答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的主体都是人,人都是差不多的,但,人是会进化的,历史也总是进步的。”这就是修行的道理。哪怕你没有像传统意义上的修行一样,找个洞子,找个庙,定下来专心修道,但你总归还是在慢慢进化的,哪怕是稍微慢了一点。这也是俗世修行的意义。以我个人来说,我数息入门,修白骨流光观,我能享受修行的乐趣,心里平安喜乐,无忧无虑,安静的不得了。但当我有一天,忽然发现,我对我喜欢的女孩子的那种心跳的感觉,没有了。并不是说我觉得那种平安喜乐的宁静不如对女孩子的心跳,而是,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事,包括修行。你得到了什么,自然要放下什么。以我来说,我更想在这红尘中打打滚,我想哭,我想笑,我想失眠,我想工作,我想爱,我想恨,我想吃,我想醉········我想在这个红尘里一点点经历,一点点开悟。修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这就是俗世修行的原因。第一,条件不具备,没办法出世修行。第二,道不同,碍于认知,碍于什么什么,放不下,没到出世证果最后冲刺的时候。三、俗世修行可不可行?怎么修?俗世修行当然是可行的。就像刚刚我说的,出世修行,也不过是把你千百世轮回面临的问题,统统拿过来让你集中解决罢了。俗世修行只是慢了点。所以要坚定道心。怎么修?就像那几个答案说的,认真生活,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仔细想想这个,真的很难做到的。儒家有个修行的次第,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直就是俗世修行最好的方法论了。而现代社会,人修行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求个心安罢了。说什么成正果,了生死,脱苦厄,人不一定信了。所以有说法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也是有道理的。心安怎么求?别说什么心本来都什么没有,安什么?那种机锋,普通人少打。没那个禅定的功夫,你参也参不出来。心安怎么求?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认熊吧。俗世修行怎么修?就这么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认熊。四、谈谈心安什么是心安?心中无挂碍,不纠结。清明平静喜乐。怎么才能不挂碍?不要违了本心,你本是个很讲究道德的人,很在意自己的操守,但因为某种原因,你就要去贿赂一下,然后你纠结纠结,纠结了很久,最后劝自己,哎呀,这就是这么个社会,这就是这么个现实,大家都这么干了,没什么的。你就去贿赂了,结果事情办成了,结局也蛮好,但对你来说,心里总是过不去这个坎,哪怕你过了很久已经忘了这个事情了,但你的心里也已经有了刻痕了,你违了你的本心。不过还有一种状况,是你觉得,自己怎么从前这么傻,然后你完全转变了自己的观感,开始玩权术,讲政治,更庆幸自己能够不那么迂腐,开始活泼泼的享受战斗的乐趣了。这其实也就没有刻痕了。总归一句话,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坚定与否。修行也是这样,心安与否与外界的什么关系不大,关键是自己的心,大道三千,左道八百,都有正果吃,关键在于护持与修行,杀猪与放生,都可以是修行。善养本心,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自然就有了决断。不过,给我们这样普通人的建议是:还是选择正常意义上的正道为好。我们千百世生活的环境,内心的刻痕,都是以向善为主,你修持向善的,自然外界的反应要好,一点点的,一是容易证果,二是,往往那些恶的行为,都是心魔催生的。总之,暗黑系的,不是很适合人类。再者,在生活中很容易面对一些无法抗拒的东西,比如说上初中的时候一个特别恶毒的老师,把自己打击的不行,简直想起了当时的日子就觉得活不下去了,心痛的不得了。就是那种心里一阵别扭着疼,有过这种感觉的人都能体会,这实际上就是道家所说的元神受伤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心魔,一般面对这些,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观想,就不停的去想它,重新回到那个情境中,不要怕,忍着疼,慢慢的就感觉,去你妈的,这算个什么事儿?好的,你已经战胜它了,它已经影响不了你了。第二种,可以称之为坐忘,想想宇宙演变,想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渐渐的就觉得,那都是空幻的,都不一定存在······好的,你已经不在乎它了。一般能知道自己的本心所在,自己不给自己找别扭,又知道了怎么面对不可控的这些恼火事情,心安也没什么找不到的。至于那些运动啊,洗衣服啊什么的,也行,这是圣经的路子,认知心理学嘛。不过我不喜欢,与其去找心安,不如直接就心安了。五、针对题主说几句。题主想要各种修行的形式,我就想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喜欢框框,喜欢在体系里面,有安全感,心安。这个,怎么说呢,为了持戒而持戒,意义不大。要是真想俗世修行,先给自己来个价值观分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然后再谈修行吧。
以下回答是从佛教角度,道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不了解。在家人修行,有2个重点:1,清除修行前的障碍,佛教称之为业障,业力带来的障碍。2,要积极的培养福报。实际操作:1,去正规寺院,受持三皈依。2,受三皈依后,学习五戒律,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有信心,可以再去受戒,受戒也可以只受1条。但受了之后必须终身受持。除非舍戒。3,之后可以依据五戒,而展开十善业道。这些是基本的修行。可以一生坚持,结果是可以再受人身。之后,可以依据自己的因缘,开展1,忏悔2,培福忏悔,个人推荐拜八十八佛,药师忏,大悲忏等,随自己喜欢的坚持修。忏悔,要在心里决定不再去做。哪怕之后控制不住再去做,但要在忏悔的当时心里想不再去做。忏悔要对着佛像或正规的出家师父坦白自己的错行,并发愿不再造作。忏悔要及时。以见好相为标准。或者坚持1年以上。这里有个观念要清楚,忏悔和培福,不能互相替代,比如你干了坏事,不能说我去庙里捐点钱就行。打个比方,干错事就好比一杯水里有盐,你要把盐去除,方法是蒸馏(忏悔),而不是再加糖(培福),虽然加糖水就不咸,但水里仍然有盐。培福,主要是供养三宝。在家里,对于佛像,有条件的八供养,没条件的随力供养。供养僧众,不用太多,每月定期给信任的正规出家人,寺院供养一些钱或食品,水果,药品,新衣物。之后,可以适当受持八关斋戒。以上做到了,再谈打坐修禅定。或者深入某一法门。比如禅宗,比如净土宗,比如密宗。另,吃素不必强求,依据自己情况决定,但一定不要亲手杀,或者吃现杀的肉。如果这些都做到,那么可以继续修学,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行菩萨道。但要注意,修行菩萨道之后最好吃素,不违背大悲心故。扩展阅读凤凰网视频或喜马拉雅fm上 搜索 宗舜法师 讲的 药师经搜索或购买书籍 吴信如先生 《中国佛教各宗大义》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悟彻色空禅,何劳说此梦。莫问如何修,心澄自然通。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在知乎上找到自己最精通,也最在乎的話題。然後只看不說。
經云:出家者,即非出家,故名出家。若出家者,有出家想,即是著想,非真出家。經云:在家者,即是出家,故名在家。若在家者,無在家想,一切無著,是真出家。
前两天陪朋友去了嘉兴石佛寺,朋友想咨询禅修事宜,于是有幸于里面的师傅聊了聊(不知道师傅名字,因为我只是去陪人便没细问)朋友说自己是大学生,专程去庙中不太方便,但想体验下禅修的感觉。师傅就取了一个大钵装满水让她捧着绕大雄宝殿三周。她出去后我们几个陪她来的同学听师傅讲话。有两点我印象深刻,并且非常赞同。第一,也许平时的禅修会让人觉得领悟良多,明白人生智慧。但当你真正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事情,你会发现之前的修行并无多大帮助,你还是会痛苦。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第二,于大部分人,在有需求时前往庙中烧香拜佛但并不皈依,宗教的作用只是一种寄托。所求的实现与否,真的与佛有关?我们只是把未知的交给神明。然后我同学捧着钵回来了,水撒了一点。她似乎感悟良多,我无法感同身受地描述,建议题主不妨自己试试。其实那天最让我惊奇的是供奉的瓜果扯下来后是可以吃的,那师傅剥柚子剥的真好,比我们宿舍楼下水果店的阿姨还好。还喝到了很香的普洱。可惜我之前午饭吃多了,胃里不大舒服,蔫嗒嗒地提不起精神。
入门:心、善、智,弘道:德、行、施。心,善,智:信仰第一,遵从自己的心,你的信仰不能是别人给你选择或者别人给你诱导的,而是自己冷静思考后获得的,哪怕你觉得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可以,符合自己的本心,才是最基本的,否则,永远是别人的应声虫。拷问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愿意接受这份信仰,任何信仰都优势和缺陷,道教也不例外。考虑清楚再皈依道教,否则,可以自己选择其他宗教信仰,我尊重任何正信。信仰第二,向善行善从善,没有善念的宗教最终只会走向毁灭,哪怕是邪教传教的时候都披着善良的外衣,更何况是正信,善很简单,也很难,简单到俯首即得,困难到千金难买。欲修持欲修行,无善不立。再辉煌的庙宇、再胖的出家人、再丰富的香火收入,不行善,始终是死庙一座,行尸若干。如果皈依道教,一切善念为本,向善行善。信仰第三,明智明心,真正的信仰需要莫大的智慧,也需要恒心,盲从与任何大师高僧,都是错误的,一味的念经念佛也是错误的。欲念其经,欲信其人,先解其意,不解其意,不识其人,盲从迷信,不仅仅伤害你自己,也伤害关心爱护你的家人和朋友们。聆听心的声音,遵从善的引导,依仗智的分辨。寻找到真正的自己,然后升华。德,行,施:行为第一,重视道德的修养,皈依道门之后,躬身进行学习,起身,要把道门中的道德传递出去,以身作则,坏事少做点,好事多做点,做错了事情,可以过来找我忏悔,避免以后重犯,但是不能因为这理由而去做事,用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真心、恒心、热心、耐心、无分别心。行为第二,重在具体的行动,把道家的风范做出来,道家不在于别人展示,不要老想着别的人做过什么事情,你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不要自卑,每个人都必须努力,道家精华的宣扬也在于你能展示,你的行为就是道家的体现,你的言语便是道家的宣扬,皈依之后,把道家弟子的身份表现到行动上来,不要贪图虚名,不要追求神秘,踏踏实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我。行为第三,重在施舍与众人,施舍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施舍物质,还要施舍我们所学到的,实施与舍得,无舍无得,要用于施舍,不要老想着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要把自己学到的知道的,哪怕再小再微薄的感悟,与其他人分享,共同精进,一个人的进步远远没有众多人的进步更有意义,从自我做起,完善自我,帮助众人完善自我,把道德施舍下去,传承、传递、传达、传接、传闻。
戒十不善业/恶业︰身恶业:杀生、不予取、邪淫。语恶业: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意恶业:贪心、瞋心、邪见。  1.
杀生:  杀生是夺取众生的生命,分为杀人和杀旁生道等。有的人因为贪欲,想要吃动物的肉、取动物的皮骨而杀生;有人因为瞋恨,在打斗、战争中杀人;有人因为无明愚痴或嫉妒、傲慢而杀人。杀人不一定是用武器或工具去杀,有时候用恶毒的言语挑拨他人,或在意念中生起杀害的念头,使得其它的生命无法生存等,都是在杀生的范围。其中杀自己的父亲、母亲、阿罗汉、出佛身血,以及在僧团之间挑拨,使僧团分裂的破和合僧这五种,是属于无间地狱罪。犯无间罪的人,临终时不会经过中阴阶段,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在那里受无尽的痛苦。  为了不犯杀生恶业,就要长期培养慈悲心。有时候在行住坐卧间,也会伤害到微尘似的小虫,所以时时忏悔业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2.不予取:  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取得不属于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不予取。不予取有三种:  A.以权威或势力强迫取得:像国王或官员,不是以合法的税收,而是以非法的暴力或军队等兵力抢夺别人的财物。只要用权势非法取得不属于自己的财物,都是不予取。  B.用偷盗的方式取得:像是窃贼在主人没看见的地方,偷取他人的财物,归为己有。  C.用欺骗的方式取得:例如经商贸易的时候,为了欺骗对方,而用说谎或偷斤减两的方式取得别人的财物。有些人认为只要自己没有亲自去偷窃,而用经商等欺骗的方式来得到财物就没有罪业。其实,用欺骗的方式经商,无论获得多少利润,都和偷窃没有差别。  3.邪淫:  出家人原本就要持守清净的梵行,而在家人在男女关系上,也有要持守的戒律。比较清楚而严重的,就像世间的法律和规矩一样,如果在家人有婚姻以外的不正常男女关系,都是在邪淫的范围。还有以时间和环境来分的邪淫,包括自慰、嫖妓、生病期间、受持斋戒日、被忧愁苦恼所迫时、怀孕期间、月经期间、产妇还没有完全康复、在有三宝的地方,例如寺庙或放有佛像、经书之处,也属邪淫。  4.妄语:  简单的说,妄语就是说谎话,可分为三种:  A.一般妄语:一般人在生活和工作上,常常会说谎话。有时候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说恶意的谎言;有时候为了他人着想,不得不说善意的谎言。这要看说谎的动机是善或恶。  B.大妄语:有一种是带有邪见的说谎,否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定轮回的痛苦与解脱的清净等等。  C.上人法妄语:这是在学佛人当中会发生的。有些人常常会说,我看见佛了,看见本尊了,或是说,我已经有神通,已经开悟了等种种说词,这些都是在修法上的大妄语。如果没有察觉这些妄语并改正的话,修行就容易走火入魔了! 5.离间语:  离间语就是挑拨离间的意思,也称为两舌。这是指为了要造成别人关系的分裂,或藉此让他人向自己靠拢等等,而对两方以上讲两种不同内容的话。  离间语最严重的就是「破和合僧」。以僧众为对象来挑拨离间的话,那就犯了和杀父、杀母一样的五无间罪,死后马上堕入无间地狱中。如果挑拨上师和金刚师兄弟的话,那就更严重了!  6.恶语:  用恶毒、凶狠的语言来对待人,或是说对方的罪恶,称为恶语。有些虽然不是恶语,而是以温和的方式,使对方的心感到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恶语之中。尤其是用难以入耳的语言,讥讽身心有障碍的人,或用听起来刺耳的语言,对待上师、善知识及修行者。  7.绮语:  谈论一些没有意义或非法的事情,例如会引起贪心的歌曲、有关战争、偷盗等言论,让人心中产生迷乱,都属于绮语范围。例如现在很多无意义的言论,在许多媒体上流行,引导社会大众走向贪欲、偏邪、杂乱的观念,这是害己又害人的事。对于这类事情,修行人更应该避免。尤其是别人在诵经念咒的时候,如果在旁边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让他们不能专心,会断了别人修行善法的资粮,这样的罪过很严重。  8.贪心:  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任何事物,包括财物、非财物,物质、非物质性的种种东西,虽然还没有付诸行动,只要在意念上产生占为己有的心,就算是贪心了。  9.瞋心:  有人对某些人看不顺眼,或是嫉妒别人的财富和福报时,心里就会不舒服,希望对方不幸福、不安乐,甚至会用瞋恨心,想要伤害对方。虽然在动作和言语上,没有实际的行动,但是在意念上已经造了恶业。  10.邪见:  邪见的种类很复杂,和无明愚痴有比较大的关系。持邪见者大致可以归类为无因果论、常见、断见等。邪见者有的不相信因果论,有的认为天神是永恒的,有的人不接受轮回说,不相信生命有究竟解脱,认为人生只有短暂的现世而已。由于邪见的认知和正法的差异很大,因此整个人生都受邪见影响,所造的恶业更是难以计数。
藉口。。。。出家才算修行?
我觉得很多都是注重于地点位置,出家与否的形式,法门心法技巧一类的问题!这还真的是走火入魔吧。只在乎形忘了心。 打坐,修行,苦行瑜伽~等等,我觉得都是到达极乐世界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我个人理解的是:佛说的极乐世界是精神领域的一种境界,那种精神上的富足,淡定淡然,通晓万物本质!文笔不好,抓狂,少小不努力啊~我说的不是驾鹤西归的极乐)。《西藏生死之书 》应该蛮多人看过的吧,里面有说其实打坐、念经、咒语都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或进入冥想或深入思考的一种辅助方式,手段。我觉得牛叉但一定境界的人即便站在闹市大街上也可以进入所谓禅定状态。 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心出发!形式当然非常重要,甚至于释迦摩尼当初也是要通过类似于绝食等之类的苦行最终得悟(我说的是得道,精神领悟,不是升仙,想升仙成佛的请关注一下自己的投胎模式!有的直接是神佛转生,如果不是那就比较难了,感觉已经饱和了,最近几百年没听说有什么新的职位了)如果无心,那样修行只是锻炼身体,如瑜伽。苦行就算了,那是作死!到时候了就真的驾鹤! 所以说看题主的目的咯!如果是修身那就随便找个大门大派的功法连连吧,调理呼吸什么的确实对身体有大好处!我自己以前练过太阳神功,香功,气功等(瞬间觉得自己好2。回想当初面对太阳吸取精华感觉自己要成精的时候,想死。。。)其实功法大同小异,细微之处大可以不要那么追究!顺便说一下,本人看法是慢呼吸,自己hold住点,不要大喘大呼,也不是深呼吸,pm2.5,你敢吗?(发现自己文笔好差!抓)你可以理解为龟功气波啊~ 我个人想修心!想得极乐!哈哈。我无宗教信仰,我觉得那种境界是通的!各门各派殊途同归,万法归一。就是因为方式方法迥异而已! 我深信极乐便是极乐富足的精神状态!去年日子经历了非常极端的很不好事情,然后苦苦思寻搜索!突然有了那么一下下的极乐!非常的嗨!非常空灵!文字无法描述!不经历,理解是没有用的!所以突然感悟了好多东西!人像转生一样!当然离那种境界还有太远的距离!我这算刚入门么?真心求上师指引啊!呵呵 本人文笔真不好!表达不系统,不专业!劳烦大家将就看看!希望与各位沟通哦
日日是修行。
在家修行第一要行善。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自己周边的人,有能力就去帮助其他人。心境不一样后,善待万物。方才入门。吃什么,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不浪费。不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第二,读书明理。不论你信佛信道,都各自有自己的理论,需要不断的看书学习。至诚专一,学修并举,方是正路。第三,生活作息规律化。适当的运动,戒掉坏习惯,按时睡觉。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题主说的跑步、洗衣服的神效,我表示赞同。人确实能通过外界活动,引导自身向上之心的振拔。至少我坚持跑步四个月以来,精神状态大不一样。其次,虽然答非所问。但你是做功夫的人,这篇东西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吧。参看一下这段文字(节选自梁漱溟《儒佛异同论》)孔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训,有合于佛家破我、法二执之教义,固可无疑;然其 间之有辨别亦复昭然不掩。试略言之。—— 如前论所云,两家同为在人类生命上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然在修养实践 上,儒家则笃于人伦,以孝弟慈和为教,尽力于世间一切事务而不怠;佛徒却必一力静 修,弃绝人伦,屏除百事焉。问其缘何不同若此?此以佛家必须从事甚深瑜伽功夫(行深 般若波罗密多),乃是根本破除二执,从现有生命中解放出来,而其事固非一力静修, 弃绝人伦,屏除百事不可也。儒家所谓“四毋”既无俱生执、分别执之深浅两层,似只在其分别意识上不落执着,或少所执着而已。在生活上儒者一如常人,所取、能取宛然 现前,不改其故。盖于俱生我执固任其自然而不破也。 不破俱生我执而俱生我执却不为碍者,正为有以超越其上,此必不为形役也。物类生命 锢于其形体机能;形体机能掩盖了其心。人类生命所远高于动物者,即在心为形主,以 形从心。人从乎形体不免有彼此之分,而此心则浑然与物同体,宇宙虽广大可以相通而 不隔焉。唯其然也,故能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以至大公无私,舍己而为人,或临危可 以不惧,或临财可以不贪,或担当社会革命世界革命若分内事,乃至慷慨捐生、从容就 义而无难焉。俱生我执于此,只见其有为生命活动一基础条件之用,而曾不为碍也,岂 不明白矣乎? 佛家期于“成佛”,而儒家期于“成己”,亦曰“成己、成物”,亦即后世俗语所云“ 做人”。做人只求有以卓然超于俱生我执,而不必破除俱生我执。此即儒家根本不同于 佛家之所在。世之谈学术者,其必于此分辨之,庶几可得其要领。 然而做人未易言也,形体机能之机械性势力至强,吾人苟不自振拔以向上,即陷于俱生 我执、分别我执重重障蔽中,而光明广大之心不可见,将终日为役于形体而不自觉,几 何其不为禽兽之归耶? 是故儒家修学不在屏除人事,而要紧功夫正在日常人事生活中求得锻炼。只有刻刻慎于当前,不离开现实生活一步,从“践形”中求所以“尽性”,惟下学乃可以上述。 儒佛两家同事修养功夫,而功夫所以不同者,其理如是如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修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