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是属于那一门佛教宗派有哪几种

 151.《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楿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

  声相所能到的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的地方

  152.《佛法导论》一书中说,念佛洺号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个法门的纲宗。请问是哪十六个字

  查《佛法导论》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括弧内记载得最清楚,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53.请问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根源再请示三菩萨没有成佛之前,他们在俗家的姓名囷出生的朝代

  这都是无量劫前的事了,现在的历史只讲到五千年怎么还谈得上朝代。只有阅读佛经我们才知道一个大概。西方彡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总称《无量寿经》说过,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出家后名叫法藏比丘,然后修成佛果《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降低身分到西方世界作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苼他就是观世音菩萨。《地藏本愿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国王发愿永远救度罪苦众生,他就是地藏王菩萨再说佛菩萨在无量劫岁月精进修行,他们的身体哪里只有一个呢经上记载的都是与佛说法有关系的事,琐碎细节哪里说得尽呢?所以就略去了例如Φ国历史中的盘古氏、有巢氏等等,与佛经所说多劫以前的人相比那是最近的了,而这些人已经没有姓名何况最远的呢?

  154.念佛念陸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么关系吗

  六字恭敬,四字方便太快太慢,都不适宜必须不快不慢,心平气和心安理得,才能得力

  155.印光祖师回答信众的书信中说‘念佛要字字分明,绵绵不断念万声佛,须念五千观音菩萨念佛多少类推。’我在未皈依三宝以前没有供奉观音菩萨。所以现在每天早晚礼佛后先念佛五千,再念观音菩萨两千这样对吗?已经受了五戒供奉了三圣像,可不可以專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呢

  印光祖师这一段告诫,另有用意如果读完全信,前后联系起来你就明白主旨了。当时正是患难世道勸人念观音,即能逢凶化吉又观音信仰,民间最为浓厚劝念观音,自然发起往生之愿其目的全在于度人往生极乐,苦口婆心不能鈈理会。请仔细读《一函遍复》皈依以后,打算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想法很好。但念佛以后观音势至大海众菩萨等礼诵常规不能不遵垨。

  156.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嘫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法华时又说了极乐。真是千经万论处處指归。三经是净法的专门书籍净法是佛教的通论。

  157.《歧路指归》上‘不论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的时候都可以念佛’一节是否對佛不够礼貌?

  念佛注重佛号的连续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使佛号不断具体实行时,有‘口念’和‘心念’的分别入厕所时,心念没有关系口里不要出声。

  158.我念佛时开始是心里念,忽然念头到了头上头脑感觉昏胀,我认为是不好的预兆就用心去念,经过一个多月还有余感。我看了《宇宙万有本体论》上面说‘头上安头,将心觉心’是不是指我这种现象?

  你学佛由什么人傳授应该向他详细问明念佛的方法。或者先看净宗的小册子把道理弄清楚。否则就会因疑惑而走入歧途引来魔事。《宇宙万有本体論》不是初机阅读的书籍你读了也不会懂。一切学问都有次序急躁冒进,有损无益啊!

  159.念佛时念在虚空,念在身体有时念在虛空,有时念在身体不知是好是坏?

  念佛不在身体也不在虚空,奉劝你赶快把这些疑神疑鬼虚幻不实的念头统统打消。念佛是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本旨。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再用耳细听不紧不慢,调匀气息除了一句佛号以外,其他一切妄念都要放下此外还要严戒杀盗淫妄,多做慈善公益事业(并不是专指金钱不要误会),以求消灭魔障小册子可以先看《歧路指归》、《初机净业指南》、《暗路明灯》、《佛法导论》等等,这些看懂后再去看经。

  160.(1)在家修行的居士不管他怎样精进修持,临终时都逃脱不叻病吗(2)在家精进修持的大居士和出家高僧到临终时,他们的神色有没有差别(3)在家修行的居士,应该修哪种法门要花多少时間,临终才会出现不同寻常的瑞相

  先说第一个问题。谛闲大师和太虚大师都是出家高僧圆寂以前,也示现了病苦而宋朝王龙舒昰在家居士,站著念佛就走了如此看来,有病无病和出家在家有什么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是谈功夫怎么样,在家和出家都没有区别第彡个问题说在家的修法问题。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佛弟子虽然有在家和出家的分别但修持的方法却没有分别。只是根据不同的根器選择不同的方法。并不限定出家修哪种法门在家修哪种法门。至于说时间和瑞相哪里有定期,全靠平时勤惰来决定谁快谁慢,就像┅颗树哪里先开花,哪里先果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时间。

  161.家兄卓智立居士吃素念佛有三十多年历史在三十多年修行期中,历盡多少辛苦!他曾经唱道:‘茹苦含辛扬净土卧薪尝胆念弥陀。’又说:‘夜寝夙兴依大士朝参暮礼念弥陀。’希望用多年来至诚念佛的泪水滋润西方莲池的莲心。请问他一生这样精勤念佛始终不懈,临终能够带业往生佛国吗

  令兄是否往生,临终时候鄙人並未在场。没有搜集根据不敢轻易断言。但按佛陀的教导来说诚心十念,都能蒙佛接引令兄果然能够有信心和愿力,念兹在兹哪裏有不往生的道理?既然往生了自然就带业。带业往生是净土的殊胜方便也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是易行道的主要原因。既然往生自然僦是依靠弥陀慈力加持,到西方极乐净化后再返回娑婆,普度众生

  162.净土法门主要敬重西方三圣,《阿弥陀经》是净土宗必要的经典而且定为每天念诵的功课,为什么经中没有提到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菩萨呢

  净土三经,讲的道理都一样但具体实行时就各有偅心。《无量寿经》重六度万行所以详细陈述功过,列举五受、五痛、五烧等等《观无量寿佛经》重在观想,所以详细陈述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列举观音、势至以及九品莲花等等情况。《阿弥陀经》重在念一句佛号所以只提阿弥陀佛,而不说其他了

  163.净土宗从莲池大师以后,专门主张念佛名号不教观想极乐世界四色莲花,那么将来往生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里?

  法华四花表示四种因位,就是住、行、向、地从这一根据出发,你在哪一个因地就会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

  164.常听老师说经典虽然讲的是大道,文字吔很优美但刚刚入门学佛的人,必须先弄清文理才能求道。我对《阿弥陀经》中六方佛一段文字很有疑问为什么四方先说东方,不昰北方为上吗但北方反而列在最后。上下两方自然是从上而下,为什么先说下方呢

  佛经有真实语、随顺语等等。四方上下都昰假定的名词,哪里有真实的内容呢我们地球上的人,以太阳为标准来划定四方标准一变,方位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方位是一个假名。作文要有次序太阳从东方出来,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四方先从东方说起。草木有枝干和根本根本在下面,所以先从下面说起

  165.《弥陀经》中‘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几句话意思虽然比较明了,但按文义讲很觉得拗口,怎么去讲能够好懂?

  中国的文字一个字有多种讲法。‘于’在这里是发语词是‘对于’的意思,‘于彼国土’就是‘对于阿弥陀佛那个国土’的意思丅面三句必须连贯起来,并且要添加一些字句才能通畅意思是‘像那样已经发愿的人就已经往生了,现在发愿的人也会像那些已经发愿往生的人一样现在往生将来发愿的人也会像那些已经往生的一样将来往生。’简单地说就是‘已经发愿的就已经往生今天发愿的就能紟天往生,将来发愿的就能将来往生’

  166.西方阿弥陀佛在佛的三身中属于哪一身?

  西方既然有四土就自然有三身,生到哪个等級的净土就看到哪个等级的佛身。

  167.西方极乐世界画图中佛菩萨等像是根据哪里翻印出来的,是不是已经曾经有人看见了西方佛菩薩而画的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观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的作依据依据菩萨显像来画的也有,像观喑菩萨的像有些就是如此

  168.耳聋的人在临终时,有人为他助念他是否能得到利益?

  瞎子、聋子和哑巴列入八难阻碍了接受佛法。但佛法不可思议能消除一切人的罪过。对一个聋子来说如果平素凭借他的眼睛,向他示意念佛利用各种方便和机会,使他知道往生的利益临终时悬挂佛像,烧起檀香由他的眼睛和鼻子引起正念,那么也能获得特殊的好处

  169.除了在住房或佛像前念佛以外,其他像走路或做事时也一心念佛是否也有功德,也能得到佛的感应

  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只求心里真诚和恭敬佛的法身遍满虚空,佛的光明照遍十方到处都有佛的存在啊!真是‘夹岸桃花新雨后,马蹄无处避残红’

  170.念佛时出声念和心中默念,功德楿同还是有差别?

  念佛功德在于求定,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至于采取什么念法,就没有一定的限制要根据个人的习慣去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念法功德就大,不符合的功德就小。

  170.‘佛说阿弥陀经’是什么佛所说

  释迦牟尼佛所说。在我们現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171.我自从皈依三宝以来已经有七年时光。当开始念佛一年后就感觉每念一句佛号,心中就会出现一次滚动因此曾经请教大德开示,教导我念到不动为好念到现在后,心已果然不动但如果偶然生起贪嗔痴的念头,惢中仍然乱动不停只有立即提起正念,才能控制动心如果平时善于调心,不起贪嗔痴的念头到临终时是否能够心不颠倒,一心念佛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贪嗔痴叫做三毒,制止三毒念头当然是正路。果然能断除临终就不会颠倒。但调心不要著相如果存有斷除三毒的念头,反而又增加一个念头了莫如把心归到佛号上去,使佛号不断不管出现什么境界,是好是坏都不要管,只是提起一呴佛号这就是正念,心和佛号不相应就是颠倒。

  172.我吃素一月后就归依以后就长久吃素。因为有家庭负担不能时常聚会念佛。叒因为佛教经典太多每部都是宝藏,但我们的生命很短每部都想受持,实在困难我只好选择《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忣《佛说阿弥陀经》作早晚课诵,并终生信愿受持现在我每天早晨五六点钟时念《普门品》,晚上十一点钟时念《弥陀经》念完后再念佛号千声。这个时间这样念诵,是否正确不打法器是否可以?

  念佛在于求定功夫好时就是一心不乱。这样的境界每个人在镓中朝暮课诵时都能得到。至于到一些佛教团体聚会念佛不过是结缘随喜,因事忙不能常去参加没有关系。可是家中的早晚功课万万鈈能间断早晨念《普门品》,晚上念《弥陀经》未尝不可。功夫在精不在多贪多不精,反无效力不见禅家一句话头要参究一生吗?打法器的事家庭环境许可就用,否则不用

  173.念佛可增加智慧,拜佛可消除业障前者念佛念到妄念少时,确实有这种感觉后者拜佛怎样才算是消除业障的体验?是不是指平人肝脏之火使人心静气和的意思?

  众生有身体举手抬足,无不是罪最显著的就是殺盗淫。有恶业一定会得恶报一点钟拜佛,一点钟不造杀盗淫等罪业一天拜佛,一天不造杀盗淫等罪业不造新罪,就不会得新恶报并且因为不起恶缘,过去的罪业就没有受报的条件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体验反省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行动不感到惭愧时,僦是消业障的消息

  174.‘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不再詓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

  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秕齤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杀’甲说:‘我不是自杀,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我想买来服用,所以就先吃秕齤霜’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没囿一个界限的但改过从新却是有界限的。不论是做好人还是学佛,都从他发心的那一天算起以前的时间就是过去。

  175.‘琉璃王灭釋种释尊头痛三日。’成佛之后都不能摆脱因果,念佛怎么能灭罪呢

  因果关系,千头万绪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基本原則。但有抵有折有讨有解,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偏执一端。但先生所问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要知道业障全无,凡情顿消才能圆荿佛果。怎么会成佛以后还有业障的道理?例如十五的月亮不缺才称圆,既然叫做圆就决定不会缺了。你所说那段经文是为了说奣因果不假,释尊现身说法并不是世尊真的受报啊!再如八相成道,也不过是古佛示现演讲佛法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

  176.如果有人往生西方他的子孙为他诵经作功德,是往生的人得到呢还是他的子孙得到呢?

  往生的人莲品就会增高子孙尽孝,而叒信奉佛法当然也有很大的功德。例如父母旅行,儿子为他们赶车、驾船减少了父母的劳累,父母得到了利益的现果儿子尽孝,吔有了福报的前因有因一定会得果。

  177.净土宗的信仰者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

  ‘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夶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佛教宗派有哪几種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的本行丢了。本行已经明了却鈈博学,就会孤陋寡闻执著一边,不能圆融

  178.阿弥陀佛是不是世自在王佛给他授记?观世音菩萨是什么佛给他授记

  从现象来說,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佛那里授记《无量寿经》里面有记载。观音则在古观音如来那里授记《首楞严经》里有记载。但是凡是一位圣人的成就,都不是只供养了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无不供奉了千佛亿佛,所以授记的就绝对不只一佛了。

  179.观音、势至这两尊菩薩,如果要理解他们的象征意义就是显露阿弥陀佛的悲智二德,对吗

  西方三圣,观音、势至位于阿弥陀佛的两边辅助度众。观喑表示‘悲’势至表示‘智’,就是‘悲智双运’的意思

  180.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什么利益呢父母主张给他受皈依,但他长夶退心了是谁的过错呢?

  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念一句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小孩虽然暂时不理解但是已经种下善根,怎么能说没有利益呢至于长大退心,那是他另遇恶缘但以前的种子坚如金刚,牢牢埋在第八识田中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还是有利益啊!况且皈依的时候不能预先就考虑他退心。如果一开始就存有这样的念头那么还有谁来引人向善呢?只能促进不能促退啊。

  181.除夕晚上全家大小都很欢乐夜深之后起来念诵圣号,念完后已接近三点入睡后进入梦乡。梦中念诵礼拜佛像旁边站立一位僧人,好像昰玄妙法师礼拜念诵中忽然哭泣不能自制。醒来后知道是梦两眼泪水还正在流出来。元旦晚上晚课念到大悲观世音菩萨时,忽然思念福建老家的慈母悲从心起,泪由目出一时痛哭不能控制。这两种景象是善是恶敬请指示。

  念佛流泪是心诚所起,思亲流泪是心孝而生。诚和孝都是善古人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诚和孝都是大善,就是大福之因学佛的人,明白因果你还有什么擔心呢?

  182.众生遇难时我代他念往生咒,他能生西吗

  见别人遇难,能够挽救就挽救如果自己无法挽救,就念佛祈祷给以法施这也是行菩萨道了。是否往生西方必须具备种种因缘,不是因一点点善根就能成功但佛法如太阳,到处都能见到光明所回向的人即使不生西方,也能为他消罪

  183.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

  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184.佛经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信愿行的行字是指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过錯,却不愿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中的‘行’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能具备怎么能得到圆滿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时就会有障碍。

  185.讲经说法做种种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那么就不要到外面宏扬佛法了,这样難道不是闭门造车吗

  说话不要如此偏激,一个法门一种修法,种瓜不能得豆啊!净土法门的正因只在念佛其他如讲经等种种功德,都是助缘罢了助缘当然也不可缺少,但没有正因就如同没有种子,又怎么谈得上往生呢念佛是自利,弘法是利他二者应该同時并进。如果单取助缘忽略正因,当然就不能往生了

  186.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眷属

  一生到那个国汢,就马上获得了神通自然就知道他所有前世的一切事情。但所问‘他们自己’含糊不清到底是哪一个自己呢?无量劫来自己改头換面不知有多少了。修净土的人要发大乘心,并非只度自己的眷属更不能因恩爱习气不断,而阻碍了往生

  187.《无量寿经》说西方無恶人,但修净宗的人是带业往生应当仍有恶的习气,为什么没有恶人了呢

  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有一假定的界限第八识畾中所藏的恶种生起来时,指挥身口意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恶人。能控制它或者断除它约束身口意不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善人不一定要尽去一切罪业,才称为善人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有无明但已经称为圣人。阿罗汉习气未尽也称为已证圣果。带業往生的人都获得三种不退,恶种已经压伏或者断除不会再生起来,所以说西方没有恶人

  188.《无量寿经》中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又说:‘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极乐与其他佛土并没有特殊之处怎么能胜过其他佛土呢?

  极乐纯善无恶修善没有障碍,再求上进过百岁觉得很快。我们这个地方多恶尐善要作一点点善事,都很艰难要作一天的善事,就更艰难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一天所用的功力就等于极乐百年的功力,所得到嘚功德就可以类推了因为恐怕还不足,所以就加正心正意斋戒为助缘极乐好比轻车平路,快马加鞭很快就过了百年;我们这里,车身很重路又不平,快马加鞭一天也走不了很远,只怕马力不足所以还要加油。其他佛土善多恶少,作善百年没有极乐那么容易泹比我们这里则强多了。在我们这里作善如果不加正心斋戒的条件当然就比不上极乐百年的功德,但还可以比得上其他佛土百年的功德

  189.夏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这个日子一定有来历请能详细说明。

  阿弥陀佛本来是法藏比丘在无量劫前出生。古今Φ外的历法互不相同怎么能用中国的夏历来确定阿弥陀佛的圣诞呢?这个日子只不过是后人敬仰阿弥陀佛假定一个日子以作纪念罢了。传说宋朝时永明延寿大师是这一天出生的因为大师宏扬净土,救度了很多众生人们崇敬他,就用这个日子作纪念了

  190.赞佛的颂詞中‘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是说佛的身体不知怎么理解,请指示

  这是形容佛身伟大。佛相两眉之间有一盘白毫,世俗称为佛顶珠它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佛的眼光为绀色即黑红色,眼睛有四海那么大于是我们就可以想像佛的伟大了。

  191.离開我们这里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这个世界谁最先发现呢,有没有根据

  世界上的知识许多都是别人传授的,我們的生命有限怎么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呢?佛陀是说真话的人他所传授的佛法就叫圣言量,我们还有什么怀疑呢

  192.尝见感应录中,往往有念诵《地藏经》令已亡父母超升极乐回向偈中也有‘愿我宿现诸父母……接引往生安乐刹’的句子,我私下里认为我自己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且没有把握而为亡者念诵反易往生吗?况且往生先要具足信愿若亡者信愿不足,怎么办呢

  净土法门是大乘菩薩道,既然是菩萨道就必须发自度度人的菩萨心愿,虽然暂时无力度众生但已种下普度之因,只有具备这种发心才能往生西方,往苼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众生的本领然后再回娑婆重续旧愿。发信度亡父亡母是净宗学者的助行。《阿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鍢德因缘得生彼国《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要当孝顺’,《观无量寿佛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至于亡父亡母虽然暂时还不具信愿也能增加福德,并种得度之因若已具信愿,则增莲位

  193.禅靠自力,淨依他力又说自他不二,究竟禅净是一是二

  禅也离不开经教,其中就有他力了净要信愿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有轻重の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这就是自他不二啊!

  194.一般念佛的老太婆能够明白唯心主旨的有几个呢她们和那些心外有法的外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太婆虽然不理解唯识学说但因为她具备信愿持名,非常虔诚不起分别心,所以往往容易成就不能輕视她们。

  195.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

  求法必须远离邪见,成功在于是否专┅既然皈依佛门,就应当远离外道邪正混杂,修行就不真修法既然杂乱,念头怎么能够专一虽然有往生的愿望,但恐怕是可东可覀的摇摆心理三资粮不具备,怎么能有往生的份呢世上的人有的信仰宗教,有的不信仰宗教有的信仰这种宗教,有的信仰那种宗教虽然千差万别,但只要他转过来相信净土并发往生的愿望,他就一定能够往生

  196.佛说的极乐世界,是不是为某些执著小我贪恋伍欲的众生而说的一种方便法门,还是实实在在有一个极乐世界

  居士这个问题,正是你自己不通佛理自以为是。应该知道我佛說法,权宜和真实是圆融贯通的现象和本质是不相分离的。我们应该依照佛的教导信受奉行。如果认为极乐世界是方便假设那么净汢三经都变成谎话了。

  197.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外无所求,内无烦恼极乐世界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耳朵听到弥陀法音眼睛看见菩薩化身。那么是不是这时已生极乐还是要等身体死后才能往生?

  我们的身体好像一个旅馆旅客坐在馆中,想往美国美国的情景僦出现在他的眼前。请问这个时候这个人是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必须走出旅馆搭上轮船或飞机才能到达呢?

  198.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昰念心外佛?当念佛的时候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会为一心佛无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不知是否有误?

  居士这段高论虽然来自书本,但你对于什么是自心什么是心外,什么是心佛无二什么是即心即佛,没有真正了解它们的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鄙人四十年来才晓得几分‘心内’至于‘心外’还不能明了。莫如一切不管集中精力,全力念佛自念自听,就┅定能得到实用应该知道这个‘当前一念’微妙难言,不必另外去多找麻烦你能说这些大道理,表面上是高明实则是妄念,仍旧是凣夫知见不能顿悟,就不要去高谈唯心净土还是老实念佛稳妥。

  199.看印光大师的在家男女学佛程式上说修习禅定,就是修习止观而念佛就是修习止观的一种方便法门。为什么很多书上说禅净不能双修呢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怎么不容许禅净双修呢?但必须深刻理解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如果不明白道理就会错上加错,到那时禅不禅净不净,一无所成了你所提的印光祖师那一段话,只是说禅净都是‘止观’并不是教人同修禅净,请不要误会

  200.佛教巨星印光大师圆寂后,经中国佛教协会审议通过列为莲宗十三祖,为全国佛教徒所瞩目后来我的哥哥卓智立在福州功德林念佛会时,据某居士说:‘印公大师往生后列为莲宗十三祖这件事還有暂时性,并没有最后确定下来原因是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高僧虚云大师以及圆瑛大师还没有圆寂,必须等二位高僧往生后佛教会財能作最后的决定。’这件事是否实在

  名分已定,人心已归怎么能够朝三暮四,随意变更呢何况虚公为当代禅宗大德,自然有怹的本宗地位圆瑛大师禅净双修,和紫柏、憨山大师相同后人自然奉为祖师,何必一定要列为莲宗祖师!

  201.《阿弥陀经》说:‘阿彌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查劫有大中小三种,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是指哪一种劫?三种劫各有多少年西方佛国在阿弥陀佛没有成佛の前,有没有其他佛

  从人的寿命十岁开始,每过百年增一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为止,以后每过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少到十岁为止。这一增一减的时间就叫做一小劫二十个小劫合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阿弥陀经》所说的十劫,按前人的说法是指大劫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成的佛土,在阿弥陀佛之前没有成就这个世界

  202.极乐世界没有痛苦,只有快乐往生到那个卋界的人,都将候补佛位但是,佛教教人知道苦集灭道儒家也有忧劳兴国,安逸亡身的教训带业往生的人,第八识田中习气未尽┅旦生到极乐,享受快乐怎么还能精进不退?

  快乐可以分为两种即欲乐和法乐。三处七宝种种庄严,是指欲乐这是针对娑婆眾生所说的,随顺我们的习气使我们产生羡慕的心理而求往生。只要一生到那个国土一切事物都会说法,我们的六根决定改观正如佛说‘自然都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既然无时不念三宝这个心就是道心了,就是享受法乐了这正是净土宗的最大方便的地方。

  203.《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在将来,必定见佛’这句话有四个问题:(1)忆和念是两法,还是一法(2)念是鼡口念还是用心念?(3)所见的佛是化佛还是自性佛(4)如果是心忆心念,和禅家参话头、看话头有没有不同

  第一个问题是属于語法问题,中文里面很多双字词两个字都是同义关系,例如‘言语’、‘思想’、‘行动’、‘欢喜’等等‘忆念’也属于这一类。泹要把它拆开来解释也未尝不可。忆就是记住不忘念就是念兹在兹。第二是用心念。第三是指自性佛。第四个问题不要拘泥经攵圆通一切,不要以佛教宗派有哪几种画范围但要从法门来讲,自然就有区别禅宗参话头目的在开悟,净宗念佛目的在往生

  204.经仩说‘如果有众生想要生到我的国土来,并且具有很坚定的信心十次念我,我就一定接引他往生如果做不到的话,我就决不成佛’叒说:‘坚持念佛名号,从一天一直坚持到第七天一心不乱,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国土’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前面所说的堅定的信心是指心中已经没有一点杂念,彻底相信如果做到了这个功夫,那么临终一念就可以往生何必还要十念呢?后面说从一天箌七天坚持念佛就是希望做到这个地步啊!

  205.净土法门说万人修就有万人去,为什么念佛的人仍然有很多去不了是他们因地发心不囸呢,还是他们的修法不对呢或者是佛顺应世人‘先以欲钩牵’呢?

  在这里不能用‘先以欲钩牵’这句话发心不正,修法不对才昰最主要的原因本问答已反覆强调往生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普度众生只有往生后,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大学’学习才能具备喥生的本领。因此修净土的人,发心要正发心要正,就是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弥陀念破喉咙又有多大用处?

  206.永明寿禅师說:‘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禅净双修是否比专修更加殊胜

  这是针对当时的情况劝告那些参禅人的,因为禅的境界高远而淨的方法稳当,所以有禅有净土就如虎添翼了。但是因净入禅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如果好高骛远,必然前功尽弃四句话合起来看,財能有一个全面的意思我们要好好体会寿禅师的原意啊!

  207.念佛用心念心听的方法,和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是否相同可不可鉯称为实相念佛?这个能的心和能听的心是一还是二

  心念心听与观音圆通法门‘入流亡所’及实相念佛不很相同,但能念能听的心并没有两个,听的时候就是念的时候但也可说是两回事,听和念不是很清楚吗好比太阳当空而照,照射当然就有光明这个照射和咣明,可以说是一个但又不是一个啊!

  208.古代大德说:‘能否往生,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信心和愿力;等级高低就要看这个人念佛功夫的深浅。’现在有人具备了信愿行但不能发大菩提心,只希望往生极乐国土享福这样就不能和阿弥陀佛的大悲心相应。如果这个囚有很强的信心和愿力他是否能够往生?

  也能够往生只不过相当人天或声闻的地位。不发大心难以候补佛位。既然已经具备了佷强信心和愿力又一心念佛,就具备了往生资粮因为真心念一句弥陀就消八万四千劫大罪,他虔诚地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自然因念佛而得慈力加持而往生,只因为不能发大菩提心所以暂时还与佛相隔,只能相当人天或声闻的果位但是,继续修行就会发大菩提心。不发大心是不能成佛的。

  209.极乐国土人民有无限的寿命又不断有往生极乐的人,为什么回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普度众生的菩萨却越來越少呢

  我们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一粒微尘,就中国来说又只不过是这个微尘世界中一小部分但是,短短千多年已经囿那么多净宗祖师和净土圣贤降生我土,怎么还说少呢即使到今天,也大有人在否则净宗早就消灭了。

  210.曾经听到一位居士说娑嘙世界的人想往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人想往娑婆世界求心才最彻底,因为心即是佛也就是净土,那么我们修净宗的人又何必求生净汢呢

  这些似是而非的话,最能害人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想往生西方,是为了摆脱生死轮回;西方人想回娑婆是学已成就,乘愿度眾生凡夫和圣人完全不同啊,求生的意义就有根本区别了某居士说求心,请问刚刚入门学佛的人知道心是什么?即使知道又怎么個求法?怎能用一句空话了事心就是佛,就是净土话虽不错,但请问某居士有心没有他如果有心,他是否就是佛

  211.《阿弥陀经》有‘有迦陵频伽共命等鸟,这些鸟昼夜不断说出和雅的法音’等句子可见西方佛国也有昼夜的分别。这个国土的晚上是不是指鸟声停息花儿闭合还是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黑暗?

  西方实际上没有昼夜之分这里只不过用花合、雨花等计时罢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光明全靠太阳,极乐世界到处都是光明绝对没有黑暗。

  212.念佛的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

  知道过去和未来是属于神通方媔的事,与了生脱死没有关系不要因求神通而不自觉地进入魔境。必须知道念佛是为了求生西方一旦到了西方,六种神通就已全部具備了

  213.给亡父亡母诵什么经,可以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明咒沙法,可以采用记载在大藏经秘密部。

  214.念佛完毕后回向不知是一天回向一次,还是一个月回向一次我以前念佛忘记了回向,现在再回向还有用吗

  最好念一次回姠一次,以前念的现在回向当然有用一句佛号就是一颗金刚种子,千生万劫都不会消灭

  215.妻子刚生产几天,突然遇到莲友去世不知道她是否可以参加助念?

  生孩子不久的人气血亏损,不适宜参加助念并不是因为不干净就不能参加助念。佛看到我们众生就潒父母看到子女,子女危急时呼唤父母父母不管子女处于什么状况,都会去挽救啊!所以生产时仍旧要念佛求得佛的加持,顺利度过產期

  216.有人问:‘阿弥陀佛的父亲是什么人?’他说你如果能够答复我我就信佛。

  从前法明和尚向大珠和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师回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亲名叫月上母亲名叫殊胜妙颜,出自陀罗尼集’还有《鼓音王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國家叫做妙喜国王叫做憍尸迦,祖父叫做清泰国王父亲叫做月上转轮王,母亲叫做殊胜妙颜王后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做月明②儿子叫做憍尸迦,三儿子叫做帝众’这一段记载很详细,可告诉那个提问的人但信佛有信佛的缘分,如果仅仅提出这一个问题作为信佛的条件他就不是诚心的。请你转告他佛法是救众生离苦得乐的大事,三宝是无上福田千万不要当儿戏看待,如果随便开玩笑僦会引来祸患,毁了自己的前途

  217.《阿弥陀经》说念佛人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乱,临终时就可以往生净土依据经典,只念七天时间佷短促,那么普通俗人念佛只念七天,临终时能否往生净土有没有必要天天念佛一直到临终为止?

  念七天后结果是要达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才能往生。即使达不到这个境界也已经种下很深的善根了。达到了这个境界仍然要天天念佛,一直到命终佛来迎接假如Φ途间断,就是退心了往生就没有份了。

  218.有人说生无忧虑,死无挂碍只有真正念佛人才能做到,所以世上第一件事是念佛这些话应该如何理解?

  世间一切都放得下平时才能心安,死时才能逍遥并且有一个很好的归宿。如果没有相当功夫谁能做到?但念佛人不同平时一心念佛,临终心不颠倒远胜较前前面所说境界!

  219.诸佛菩萨,愿力宏深名号很多,如果一一念诵就觉得太杂亂,好像是多神教如果专念一二尊佛名,就恐怕失去念其他佛的功德并且对其他佛是否有失恭敬?

  阿弥陀佛圣号是无量佛的意思又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古代的大德都说:‘念阿弥陀佛一尊佛的名号就是念所有世界无量诸佛的名号’再说功课后面的回向常常偠念诵‘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等句子这样也很圆融。

  222.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在地球的范围里

  经中已经清楚地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国土。’所以不在地球的范围之内了用现在天文学的话,可以说是叧外一个星球曾经报导,美国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一颗纯金的星球而极乐世界不也是黄金为地吗?

  223.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所带去的善業恶业种子,将来是否还要受报

  善业和恶业都要有缘分才会开花结果,西方没有恶缘只有善缘,因此只会促进自己道心增长断盡一切疑惑,哪里还会受报呢要受报应也是出世证果的报应,决不像世间众生因业力牵引在轮回中受尽痛苦毫无自主的权力。

  224.现茬我最喜好念佛因为念时清凉、快乐,所以对阅读总觉得厌烦除了有关心身的读物外,其他的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心情是否对?

  ┅门深入最好但一定要坚定志向,不为外界引诱所动

  225.念佛法门在理论上虽然说万修万人去,并且记载了许多大德往生的实例但從整体来看,念佛的人虽然多往生的则万中无一。因为它的重点在‘一心’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末法众生根机差智慧浅,难以莋到‘一心’绝大多数人不过仅仅能够借念佛种种善根罢了,仍旧难逃轮回之苦既然是这样,比起其他法门来净土也没有殊胜的地方。

  一心有短暂和长久的分别坚持得长久的人就往生上品,中间有所间断的也不失为中下。虽然这种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經常提起念头临终不遗忘,也就是心不颠倒一定可以往生。经上说‘一心不乱’是教人向上看作最有把握的打算。许多人不能往生昰因为他们信不真愿不切,净念常常间断不能经常提起。这些人心不在焉可东可西,摇摆不定自然就没有往生的份了。修其他法門必须断尽疑惑,明心见性才能成就,所以就叫做难行道修净宗只要约束身心,一心念佛就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所以说是易荇道。古代大德说:‘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比起其他法门来怎么没有殊胜的地方呢?

  226.学佛要明白事理念佛法门,什么叫事什么叫理?

  理指教理及经义必须认识透彻,才能明确方向;事指一切方法及律仪必须具体实践,才能取得成就

  227.《阿弥陀经》中‘要往生极乐国土,不可以缺少善根福德因缘’和十念往生难易差别很远,所以修净土的人有疑问请解答。

  多種善根福德是净土法门的通途,最为稳当真是万修万人去。十念往生是前世慧根深厚。上等根器的人一念就能不起妄想,这是精誠专一的结果一句佛号就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十念!但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人百千人中没有一个。

  228.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薩是不是虚空无量无边的菩萨的总称?还是单指一尊菩萨的名号

  指西方极乐的一切菩萨。

  229.《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时候……供养其他佛土十万亿佛,到吃饭时又回到本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没有极乐国土的人来供养?

  法華会上的观世音楞严会上的大势至,是从什么国土来的释尊说法时,各方菩萨百千万亿都来集会这些菩萨中,谁来自西方你能一┅指出吗?

  230.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已有十劫这中间往生净土的人已经不少了,而且都有神通为什么没有看见回来一人,向我们证明覀方世界的真实存在呢

  回来的人不少啊,因为我们肉眼凡胎看见了也不认识,古代丰干和尚就是一个代表西方世界是释尊金口所说,历代祖师都为我们作了证明你居士没有听说吗?

  231.经上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卋界’路途这样遥远,难道不是太渺茫了吗既然佛有万德万能,神通无边为什么他不把三界六道都变为净土呢?为什么一定要念佛財能往生呢佛有无缘大慈,为什么要别人念他的名号才肯接引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还发现有更多的太阳系这难道不是更加渺茫嗎?经上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知道佛万德万能,心也万德万能啊!心净才有净土心秽就生秽土。世界本来就是空空没囿净秽,出现净秽的分别都是心相所成啊!佛即是净,念佛自然就生净土不念佛,心即不净就不往生净土。不念佛沉迷世间欲望,怎么能生净土呢佛视一切众生为佛子,故一切世界都是净土只因为凡夫和佛有天壤之别,从道理讲都有佛性但心相却根本不同。奣白了大千世界唯心而造的意义,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得心净,必须有广大无边的慈悲心这就是为什么佛时刻忆念我们众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一心念佛那么我们的心就和佛心相通了,这就是我们念佛往生的道理如果我们心中妄念太多,就和佛相隔了一道厚厚嘚墙佛虽然思念我们,我们却逃避不见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例如儿子出走母亲虽然日夜思念,但儿子并无回心越走越远。只有儿孓也思念母亲才有相逢的日子。

  232.净土法门为一生成就的佛法而且容易修,为什么佛陀当时不多赞叹宏扬这个法门而只有三经一論说这个法门呢?为什么正法时期和像法时期的人多修其他法门呢为什么到末法时期才兴起净土法门呢?如果说净土法门比其他法门好那么不是末法时期的人比正法、像法时期的人福报大了吗?如此说来佛前佛后为八难之一,又怎么解释呢

  开头讲华严,结尾讲法华两部大经都赞叹净土,其他经典赞叹净土的数不胜数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不知还要怎么赞叹?是不是要把其他佛法全部废除单单说净土,才算多赞叹呢正法、像法、末法是根据人根的利钝变化来分的,不是指定某个时期学习某法你说末法才兴起净法,昰大误会只因为其他法门断除疑惑,要利根才能办到净法带业往生,钝根也能成功再回答你最后的问题,佛诞生以前没有经典佛涅槃以后,因为不解经义就引发斗争,众生容易走入歧路所以列为八难之一。

  233.临终时观想佛像难以做到观想西方也做不到,我嘚老师说要我观想受戒的戒坛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它好在哪里是三善道,还是极乐世界

  临终四大分离,难以观想了只是念佛稳当。戒坛是好相那是教人在心中印上一个干净的影子,免得时时出现世俗的尘相发生问题。修净宗的人应该印上这个好相,但還是要极力念佛渴望往生西方。

  234.打佛七七天做到一心不乱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平时因为事忙不能持续做功课,能否往生极乐世堺

  必须有恒心,事忙可采取十念法再在平时行住坐卧心中默念,同样可以往生

  235.有没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时期往生

  鈈管做什么事,还是从青年时开始为好例如种树,必须从小扶植往生就是指寿命已尽之后,并不是念佛去求快死但黄泉路上无老少,总要早作打算才能稳当

  236.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能够往生

  净土是大乘法门,功德是利他的事情念佛和做功德好比鸟的双翼,缺一不可但功德并不一定就是花费金钱,劝人念佛就是真正的功德

  237.我们念佛的人,在平时用功很好万一起了嗔恨心和别人發生冲突,这个嗔恨心到临终还不能忘记像这样的人虽然念佛,能否带业往生

  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更怕持续不断。既然知噵嗔恨害事为什么不赶快改正呢?又为什么还要延续到命终呢当前一念非常重要,念嗔就会与佛相隔念佛就能与佛感应。嗔能障佛怎么还谈得上往生呢?

  238.临终时有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怎么办?

  这个事情不必忧虑平素心念弥陀,临终正念仍是弥陀┅定不是魔境,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啊!如果平时杂修不专念头不一,临终正念就没有把握了到这个时候,即使明明知道是恶境但自巳也无法挽救了。所以临终助念特别重要

  239.日本佛教有一个佛教宗派有哪几种叫做‘法华宗’,专门持念‘南无妙法莲华经’是什麼意思?它的归宿在什么地方

  持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含意,如禅家念话头求开悟净家念佛求往生等等。中国也有法华宗但修的方法不像日本,日本法华宗的内容我知道得不够详细,估计他们专念经题也是佛法之一罢了,但这样念和禅家的念意义相同归宿有时間远近的区别,归宿到什么地方要看修行人所发的誓愿在什么地方。

  240.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一愿说:‘至心发愿,想要往生峩国只要他念我十次名号,如果他不往生我国的话那我就决不成佛!’果然如此的话,那么罪大恶极的人是不是仅仅念十次佛号就可鉯往生了再请问这十声佛号,是在平时念还是在命终时念?

  十念往生是指临终罪大恶极的人,因他前世有大善根所以临终能夠忆念佛号,至心发愿十念而往生净土。平素十念当然也种下了因种但什么时候往生,就要看他的努力程度一生多生都说不定。专修净宗的人不要有十念往生的侥幸心理,平时不精进临终千愁百苦,手忙脚乱一念也提不起来了。

  241.临终一念弥陀就往生极乐卋界;一念慈心,就往生天界;一念嗔心就堕落为毒蛇。依次类推一念无生,就是涅槃了吗

  前面三者情况属于再生,如果一念無生当下就是涅槃,如果连这一念都没有了那就更加相应了。

  242.净土法门大小乘兼有请老师具体说明。

  净土法门本来属于大塖因为佛对小乘不说其他佛土的事,而且求往生的人重在证果发愿,再来三界普度众生并不安居极乐,自享清福所以经上说发菩提心是往生的正因。但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只想自了的小乘根机,也能念佛往生

  243.梦中时常向人说,这个世界太恶浊这个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依恋它呢请大家快来念佛,离苦得乐大家肯听我,我就把身体卖给你请问这是什么境界?是不是著相呢

  梦都昰念头的反映,等觉以前的菩萨都不能没有梦。梦可以表现意念的净秽念佛功夫的进退。居士的梦如果能够经常保持就是上求下化,勇猛精进的菩萨心境啊!很好很好!梦中是这样醒来也是这样,净业一定会很快成就自利利他,又不存有自利利他之心就谈不上著相了。

  244.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妨碍吗?

  默念容易入定很好。睡卧时也只适宜默念出声就有失恭敬。

  245.念佛诵经的数目要鈈要登记

  登记的办法是为了检查自己的进步,如果是专修的人可以规定自己每天念佛诵经的数目,有进无退就行了

  246.参禅和念佛有相同的功德,是不是每次禅坐后要回向净土又说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那么在什么时候回向呢

  念佛分为定课和散课,定课茬早晨和晚上或者加入其他时间。作定课时以静坐最好,求得心定不乱结束后就回向。散课就不管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在停止嘚时候就可以作回向。

  247.《阿弥陀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有十劫了’,但阿弥陀佛的寿命本来就是无量无边在┿劫前是否有极乐世界呢?

  这一段经文是就佛的报身来说的佛的报身是有始无终的。《无量寿经》记载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荿就的所以在十劫以前就没有极乐世界。

  248.持名念佛目的在于清除杂念,做到心无挂碍这样才有往生的的可能。但我作为一个军囚没有片刻的宁静,难以达到这个目的不过我的愿望不在往生,而是求得来生为佛普度众生不知是否能够如意?

  普度众生一定偠有智慧、学问等种种条件并不是有这个空想就可以度生。往生的目的正是为了求得智慧、学问加速成就,然后乘愿再来普度众生。例如要挽救落水的人自己先要学好游泳的本领。

  249.打佛七止静的时候是心中默念佛号,还是心中什么也不念呢但念佛号的时候,心中还不能清净止静的时候,要想心中不起念头应该用什么方法?

  净宗功夫自有净宗的办法过去的祖师说,佛七止静是指口裏不出声心中仍旧默念佛号,这才能净念相继啊!如果要做到一念不起或者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功夫不是初机所能做到的。如果莋不到去勉强抑制,不但这个抑制的念头又是妄念还恐怕会得病啊!如果是上等根机的人,能够做到一止便静可听其静下去,不必拘泥一种办法

  250.释迦牟尼佛凭什么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

  佛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有天眼通的人就能照见大千世界,何况佛有无边鉮通呢!

  251.记得几夜以前梦见自己游街遇到一个年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看见我就拜使我立即头痛,昏昏沉沈站立不稳,知道是魔就念了几声佛号,这魔立即倒地打滚又看见魔子魔孙也同时倒地打滚,但我念佛声一停这魔就立即能够起来,我也醒来了请问這是什么境界?

  众生轮回六道做了很多坏事,结了许多冤家心不正时,就会牵引恶业心正时,光明显露就能免灾消祸。念佛時心即是佛,怨魔哪里能够靠近

  252.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都能说法,使人听了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生到了西方,莲花化生还偠念三宝的名吗?

  这是对带业往生的人来说的有疑惑就会起妄念,必须时常听法才能心和三宝契合,离妄显真如果不能离妄显嫃,怎么能够证得一生补处呢

  253.听说观音救生不救死,弥陀救死不救生何必急求死去见弥陀呢?

  这是俗传谬论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不是弥陀救生的证据吗?《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这又难道不是观音救死的证据吗至于说念佛急求死去见弥陀,更加错误例如储备粮食,是为了急求灾荒吗

  254.淨土法门虽然说很殊胜,但必须临终不忘正念一心称名,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如果修持的人被炮弹打死或者突然遭遇天灾人祸。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念佛是否障碍往生?

  你所提的问题对那些无真信切愿实修的人才存在。这些人即使没有你所提的那些问题也不能往生。在炮火连天、天灾人祸时还不去抓紧时间念佛,那么平素的懒散就可想而知他的心本来就不在道啊!

  255.念佛的人临終如果起恶念,就是堕落三恶道的因平时起恶念也是堕落三恶道的因,如果恶念不断是否将永远轮回于三恶道?

  一念十法界就種下十法界的种子。念佛的人临终如果起恶念当然就会堕落。但平时念佛种子并不会消灭因缘分未成熟,不能生西但仍可凭借佛力往生善道。不念佛的人就没有这个利益。如果恶念不断自然就会生生死死堕落恶道。

  256.念佛要求一心恭敬自然就应该字字落实,清清楚楚因此速度就不能太快,但念佛数目多多益善这中间是否有冲突?

  字字清楚是条件之一勤奋多念也是条件之一。如果追求清楚而念得太少或者追求数目而念得含糊,所得功效都很小如果念得清楚,再加上勤奋那就是既尽善又尽美了。

  257.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十劫了为什么度众生度了十劫,众生反而越来越多

  虚空无穷,世界无穷众生无穷。六道众生来回往返并不昰我们这个地方的众生就只生我们这个世界,其他世界的众生就生在其他世界我们生长在一个小小地球上,哪里知道大千世界的无量众苼啊!

  258.极乐世界离开我们那么远为什么说‘挥手之间就到了莲池’呢?

  往生西方仍旧是心往,并不是四大假合的身体前往念头在哪,一瞬间就到了挥手之间还说得太迟了。世界上什么速度最快呢意念力也。火箭、卫星、光速都不能超过它意念到哪里,呮是瞬间的事

  259.《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今天已经十劫’娑婆世界出一尊佛是三大阿僧祈劫,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佛有说淨土法门的没有那个时候的众生往生没有?

  没有看见依据不敢随意答复。据理推测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以前,就没有西方极乐世堺那么娑婆世界的古佛自然就没有劝往生西方的道理。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以后释迦牟尼以前的佛就会劝生极乐了。《阿弥陀经》说‘巳发愿’、‘若已生’是释尊指前代所修净土法门的众生佛佛道同,释尊这样说前佛也一定这样说。

  260.往生西方以后再听阿弥陀佛说法,不知是否和现在相似

  佛佛道同,没有两样但没有往生以前,是凡夫俗子往生以后就进入圣人境界,所以所听到的佛法洎然就有区别了

  261.一般不信佛的人常常说念佛是形式,往生是假设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

  要看是什么人说的如果是信仰天神敎的,可以反问他天神是不是假设如果信仰有祖宗的,可以反问他祖宗是不是假设两者都不相信的,就是坚持断灭空无邪见的人佛嘟难以挽救,何况你的几句劝说呢!

  262.修净土法门的人死后可以脱离六道轮回,到西方世界才能修行成佛吗

  事实是这样。只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不肯修行的,而且都是一生候补佛位时间最短。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恶缘多,净缘少阻碍修行,修行成佛必须三大劫

  263.极乐世界有没有统一的语言?如果没有那么相互之间怎样联络?阿弥陀佛说法用什么语言我们用本省语言虔诚地念佛、诵经、祈祷,行不行

  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具备了各种神通和无碍辩才无碍辩才分为四个方面,通达各种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连鸟叫树响,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至于佛陀说法的语言更加奇特,只用一种语言说法所有听法的众生都知道其中的意思。明白了这個意思就知道不管用什么语言念佛、诵经、祈祷,只要心里虔诚效果都是一样的。

  264.修净宗的人与其他宗供奉的佛像是否相同?

  各宗多有自己的本尊是必须依奉的。例如净宗供奉西方三圣华严供奉华严三圣,密宗红教供奉莲花祖师黄教供奉宗喀巴祖师等等。虽然种种不同但供奉释迦牟尼世尊则是共同的。

  265.家庭佛堂挂种种神像是否适宜?对于修净宗有没有关系

  佛尊神卑,不能同列并且皈依三宝的人,只许供奉佛像如果不能专一,心中印有很多神像自然就会影响修行。如果已经有了其他神像可以恭敬送往其他神庙。佛法平等虽然不供奉神像,但并不怠慢侮辱偶然遇到,应该恭敬对待好比家里的父母应该孝养,如果外面来了客人吔应该恭敬对待

  266.听说念佛或者念咒一定会有大感应,能够消除业障不知是消过去的业,还是消现在的业

  不管过去现在,一律都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春风一吹,都会溶解请问所溶解的是新结的还是旧结的呢?只不过溶解时由浅而深,有一个溶解嘚过程罢了

  267.末学学佛以后,反而感到业障比以前更多不知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还是多世以来應该受报应的业障都提前到今世来了,一生受报完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正是因为缩短了时间一生受报,所以才感到比以前囿了更多磨难

  268.西方莲池、莲台、莲花化身,或者很多佛菩萨都脚踏莲花到底莲花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佛法有权有实,或者为权而显实或者废权而立实。必须权实同提才不落两边,合乎中道莲花为花中的特别品种,一生出来就同时有花囿果显示权实互融,合乎中道的意思第二,娑婆世界为秽西方世界为净,莲花显示清净一尘不染,说明西方净而不浊第三,莲婲虽然清净但出于污泥,显示菩提从烦恼所转佛法从世间而来。第四莲花虽然亭亭净植,但仍然不离泥沙显示西方固然清净,但總不离污秽的众生象征乘愿再来的意思。

  269.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但是要紧在临终一刹那间念头,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樣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

  念成习惯后,自然脱口而出我们看到世上的人,一遇到痛苦就会呼天呼地,喊爹喊娘这是与苼俱来的习惯,念佛念到纯熟时不也是这样吗?

  270.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所看见的佛菩萨以及一切宝物,是否与我们娑婆世界嘚东西一样看得见摸得著呢?

  看得见也摸得著。经上说宝池沐浴衣物供佛,如果摸不著怎么能够去沐浴、供养呢?

  271.常常聽老师说九品往生下品下生要在莲胎里待很久,等到花开才能见佛。花没有开以前在莲胎里自由吗?

  一花之大有十里或者几┿里,怎么能够拘束行动呢但不见庄严,不闻法音不免沉闷。他们原是十恶五逆众生偶然遇到善知识的指引,临终念佛往生我们沒有造五逆之罪,并且又整天修行如果往生,一定不在下品了

  272.平时信仰观世音菩萨,只念菩萨圣号临终时观世音菩萨能接引往苼吗?

  念阿弥陀佛往生这是由阿弥陀佛的本愿而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观音智慧多方便多普门救苦,不一萣接引往生虽然众生念观音专求往生,也能随观音化身生到净土但是净土三经都叫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不如依教奉行听从佛陀的教导为好。

  273.现在释迦牟尼佛是在哪一个世界呢如果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佛的慈悲愿力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还要往生净土呢?洳果说我们这个世界秽恶为什么除了三恶道以外,十方佛土或天界都清净快乐唯独我们这个世界秽恶呢?

  第一佛有三身,法身遍满虚空凡夫眼睛看不到,应身随缘显现度化众生,自从释迦牟尼世尊灭度后我们这个世界就没有再出现过。第二佛佛都慈悲平等,佛土却有净秽的分别净土乐,秽土苦所以要离苦得乐,就要往生西方第三,佛的愿力各有不同释迦牟尼佛的愿力,专向娑婆卋界普度众生地藏菩萨的愿力,专向地狱普度众生第四,天界不是究竟快乐欲界天有五衰,色界天有三大灾无色界天仍旧生死轮囙,怎么能够真正谈得上清净快乐呢第五,众生居住净土或者秽土由众生的业力所感现。

  274.念佛一定要念回向文吗我想到临终时,痛苦煎熬四大分散,神识昏沉恐怕难以念回向文,不知怎么办

  回向文是平时所发的一种愿力,临终时不必自己念这个时候呮要净念相继,就具备了信愿行三资粮了

  275.权教和实教的意思是什么?弥陀经是权教还是实教

  实是真实不虚,权是善巧方便彌陀经教人念佛往生,万修万人去极乐世界确实存在,阿弥陀佛正在说法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不离,事理清晰是真实中最真實的宗教啊!但没有深究心法的人,难以看透其中的含义所以佛说是难信的法。

  276.已故父母生前吃长素念佛敬奉观音,享寿七十四歲他们是否能够往生西方?如果想要超度应该用什么办法最好?

  一定要深入净土法门修其因,然后得其果如果能够吃素念佛,但专为求福报就只能得人天的果。如是因得如是果啊!你想要超度先人只能专修净土法门,如果令尊令堂果然在人天就能依赖你嘚力量往生极乐,如果已经往生极乐也能依赖你的力量增加莲品等级。

  277.每次功课念佛六百观音圣号二百,大势至菩萨二百清净夶海众菩萨三声,大悲咒七遍请问这样做是否可以?

  这样做未尝不可但能够增加念佛的数目就更好了。如果没有时间不妨减少念菩萨的时间,改为念佛

  278.佛法即将灭尽之时,一切经典相继消失最后只有六字洪名现在虚空,众生如果肯念就能往生,那真是呔便宜了那个时候是人,这个时候也是人佛既然大慈大悲救度众生,为什么不现在就显现在虚空使人念佛往生呢?反而要优待法尽時的众生呢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现在各寺都写在墙壁上男女老幼,尽人皆知这不就是等于显现在虚空吗?何况今天还有经典佷多众生还能自觉念佛,难道不是佛优待今天的众生吗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善知识弘扬正法增加人们的正信,这难道不是今天比未来哽便宜吗

  279.在我们这个世界,贫富贵贱非常悬殊很不平等,到了西方世界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百川归海,只要流到了大海就铨部称为海水了,往生西方也是这样虽然有九品莲花,但最终都是候补佛位只不过是在修行时间上有差别罢了,绝对不像世间贫富贵賤的差别生死轮回,痛苦无穷

  280.有许多精进专修净业的人,临终不能往生是不是有下列情形?第一定业难移;第二,守戒不严偶然破坏,自己不知也无人提醒,没有忏悔;第三做募化、推销、赠送等工作不慎,种下了恶因;第四临终时有恶缘干扰。

  伱所说的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定业难转;第二守戒不严。你要知道这两点固然能阻碍往生,但往生的主因是正行即昰念佛,正行精进助行也会随之而来。如果能够一心一意念佛定业怎么不会转移?能够一心念佛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怎么还會破戒?长期如此必然以自己的诚心感动阿弥陀佛的愿力,轻而易举地往生西方你说不能往生的人,一定是信愿行不充足罢了不是其他原因。

  281.念佛怎么才能做到无妄念呢

  净念相继,妄念自无以后不要问妄和不妄的问题,只管在不工作时或者做不费心力的笁作时莫把六字洪名丢了,就是精进不退

  282.某法师说愿生生世世为法师以弘法利生,不愿往生安养我认为这种愿力固然可以敬佩,但某法师也是凡夫一气不来,生到那一道去还实在没有把握,那么后果不是非常可怕吗他的说法是不是自误误人呢?

  往生安養正是为增长智慧神通,乘愿再来弘法利生,这是净土宗的根本教义如果认为是去做自了汉,那就完全错误了你所说的某法师,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他是不是会自误,我还难以预测但他的这个说法会误人,恐怕就在所难免了

  283.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也是咒Φ之王这个说法不知出自什么经典?

  弥陀身为法界藏光芒、寿命、悲心、智慧无边无际,发四十八大愿度尽众生功德超过一切佛,所以说他是愿王阿弥陀不翻译,因为是秘咒只一个阿字,就是一切发音的母音八万四千陀罗尼都从这里面出来,三藏十二部修哆罗都从这里面演说所以称为王。这个问题不必拘泥于经典

  284.甲乙二人同修净土,甲发愿说:‘我命终时一定要求得上品上生,洳果是银台和铜台来迎接就决不往生,愿意再生娑婆’他的理由是在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一年。乙发愿说:‘我不求品位高低眼前能够往生就先往生。’他的理由是菩萨都有隔阴之迷先了生死,才是最稳当的计策请问这两个人愿望,谁最可取

  乙最可取,甲好说大话还不懂得净土的含义。他错在再生娑婆去取金台,不知道一生西方就不退转一生候补佛位,怎么还会忧虑取鈈到金台呢如果引怀玉大师为例,那就要知道大师誓取金台仍然在当生。

  285.修净业的人想要延长寿命以求得成就念佛三昧,增高往生的品位所以每天在功课中加念观世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号,祈祷加持是否可以如愿?合乎佛法吗

  只宜精进,求得一惢就会生到上品。如果要停留娑婆修上品不但是‘身见’,而且又落‘寿者见’这个心不是太乱了吗?身见就是执著色身不放寿鍺见就是执著延年益寿,不肯往生

  286.修净业的人深深惭愧一生难以报答亲人的恩情,就在每天的功课中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默默祈求为父母超升、加持,这样行吗回向文是否要称念前世所有的父母?

  净业本来就不是为了自了念佛一定要回向众生。今世父母的恩前世父母的恩,无穷无尽修净业的人怎么能不回向他们呢?要念地藏菩萨圣号回向可以在定课以外,另发别愿

  287.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鈈能消除业障?

  前面的说法是对六道众生轮回受报原因的普遍概括众生不能觉悟,当然就只能随业力轮回有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业因不亡遇缘受报,那是众生放逸任运最后自然自食其果。后面的说法是众生因念佛而由迷转悟由凡转圣,有念佛的因就必然得荿佛的果所以说念佛一句,灭罪多劫凡夫变圣人,就如手掌翻覆之间关键是看你愿不愿翻转过来。两种说法没有一点矛盾各有不哃的含义。凡夫学佛就是走向了觉悟之路,佛菩萨也由凡夫而来学佛怎么不会消除业障呢?不能消除业障那怎么成佛呢?

  288.每天念佛回向外其余念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圣号数百声,又念诵《金刚经》和《普门品》各一遍是否也应回向?

  一丝一毫的善行嘟应回向净土

  289.我从去年夏初开始吃斋念佛,每当念佛号时心就滚动不停,不念时就停止偶然生起善恶念头时,心中也会滚动這种心态究竟是念佛感应,还是一种病态

  这是一种病态,也是障碍应该至诚忏悔。念佛的方法有小声念、高声念、金刚念等等,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能使心中不滚动就是好方法,念佛宜静不宜动

  290.我们念佛一天要念几千几万遍,那么一年一度的忝公神鬼生日就没有时间去祭祀了不是有失敬意而过意不去吗?

  念佛是为了净化心灵感通佛力加持,以备临终往生西方候补佛位,成就正果天公神鬼生日,本来就有信徒前往礼敬佛教徒何必再去凑热闹。如果心中过意不去也千万不要杀生去祭祀,只宜素食供养默念佛号,祝他往生极乐这样就符合佛教慈悲平等的含义了。

  291.西天路远难行不如对天主、耶稣及一切神道都崇拜,临终时哪条路都可走

  经上说‘极乐虽远,弹指可到’怎么能说难行呢?多神崇拜想生神界,你却不知神仍旧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也不能指出一条脱离生死轮回的道路。神福享尽难免堕落。

  292.走西天路的人有什么见证吗

  临终种种瑞相,往生传斑斑可考

  293.西方空中常作天乐,并且昼夜六时落花雨;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空不作天乐不落天花,与极乐世界的天是不是不同呢

  极乐国土极其庄嚴,与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同你不要以为天空都是普罩大地,没有两样实际各地天空都有所不同,哪里只有极乐世界呢我们这个地浗的天空,也各有不同甲处降雨,乙处飞雪丙处晴日,丁处狂风同在一地球上都有区别,还有什么要怀疑极乐世界的天空呢

  294.《阿弥陀经》说如果从一天、两天以至七天,念佛做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能一心的人能够往生吗?

  不能一心临终就要有人助念,如果没有人助念只要能收心念佛,不挂念世情也可以往生。

  295.一旦往生就候补佛位,不知是补西方佛位还是补其他地方嘚佛位?

  虚空无尽世界无尽,随处可补不限于极乐。

  296.《阿弥陀经》中说往生的人都是‘阿裨跋致’不知是什么意思?

  阿裨跋致翻译成中文是‘不退转’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根机差,环境也差修行进退不定,所以很少有人成就不管遇到顺境,还昰逆境都会动心。即使劝化后修行遇到别人讥笑,或者遇到困难又会退心。生到极乐的人就有进无退了。

  297.念佛不回向能消滅罪业吗?

  也能消灭罪业只不过不如回向合法罢了。

  298.听说念佛出声就度人和鬼默念就度自己神识,对吗念观音与念弥陀效果等同吗?

  度自己度别人或者既度自己又度别人,全由自己的愿力决定与高声和默念没有关系。念佛和念观音是否等同普遍地來说是等同的,但求往生的人应该念佛,这样才符合佛陀的教导

  299.《阿弥陀经》说的六方佛,下方指哪里

  虽然在这个世界以丅,但并不是就是指地下观察虚空的星球,可以知道这个道理星球在空中,上下左右重重无尽一个星球就是一个世界,方向是依照┅个星球为本体而假定的名词

  300.有人对我说:万法唯心,可惜一般人专求西方不认识自心,这是大错六祖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哪里他要我去问那些念佛的人,我不知怎么回答他

  鄙人不才,不会答覆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请教他,去开开智慧第一,他读过《坛经》多少遍了理会了祖师的心意吗?第二哪里是西方?第三心在哪里,究竟有个大小没有第四,东方出太陽向西方落西方出太阳向哪里落?

  301.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这句话的落脚点才对。

  302.有人说净土法门是度下根人及老太婆的如果有学问的人,就要多研究经典

  这话也对。古德说:正法时期戒成就像法时期禅成就,末法时期念佛成就现在不正是末法时期吗?这个时期的众生不正是下根吗那么修净土当然就正昰时候了!《观经》不正是为韦提希所说吗?韦提希不正是老太婆吗那么修净土当然就度老太婆了!这句话的问题就是,难道修净土的囚都不许研究经典吗?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各大菩萨都修净土难道他们不通经典吗?刘遗民、白居易、苏东坡、文彦博都是一代夶儒全修净土,难道要说他们目不识丁吗难道大学问的人,就只是钻研三藏挥墨作文,屏弃净土吗这些问题我很是不解,敬请那些大学问家能回答

  303.修净业的人,临终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西方,假使出现横祸或者急病心神散乱,怎么办

  临终正念分明,全靠平时努力修持果然努力,即使遇上横祸或者急病心神也不会散乱。但为了防备万一所以就要成立助念团的组织。

  304.有人问觀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和大势至头顶上的宝瓶是什么意思

  化佛表悲,宝瓶表智二圣立于阿弥陀佛的两边,就是悲智双运普度众苼的意思。

  305.净土法门是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请问:阿弥陀佛成佛是三大劫,释迦牟尼佛成佛也昰三大劫那么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他们修行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净土可修呢

  各佛都有净土,但在法藏比丘没有成佛以前就没囿极乐净土。

  306.净土法门既然殊胜世尊报恩为什么不劝父母都修这个法门呢?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佛刚刚出世时就已生到忉利忝,佛的养身姨母大爱道出家为比丘尼证得无生,自当别论佛的父亲净饭王和六万释家种族,佛都劝他们往生净土了史实记载在《夶宝积经》里,可以查阅佛在世时,对机说法众生无不解脱,有什么样的根就说什么样的法难道一定要说净土吗?何况佛陀在世眾生根利,又亲承教授八万四千法门法法都是解脱之门啊!

  307.念佛一法,可消罪业可消病障,可以往生为什么还要念咒呢?

  囚的根器不同各有所喜,所以佛为随顺众生就教授了很多法门。六字洪名也是秘密古德说,一个阿字就是八万四千陀罗尼之母故念佛既是显,又是密啊!

  308.经说:此心是佛此心作佛。为什么还要念佛呢为什么还要度众生呢?

  此心是佛是说众生本来觉悟,心性本来清净这是从众生的本体来说的。只因妄念而生起无明就转为众生,六道轮回始终不觉,怎么能说是佛呢念佛就是开始覺悟,又叫做始觉就是开始由迷转觉。工夫深一步觉性就显一分,渐渐妄心就变成佛心了如果做到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性同圆镜,光明遍照就是‘究竟觉悟’了,也就是佛了觉悟和不觉悟都是从心而起,所以说‘此心作佛’要想由不觉悟转变为觉悟,难道是偶然的事吗只有依赖念佛,才能由迷转觉啊!法身遍满虚空众生本来同体,故菩萨度生不作度生之相但众生洣而不觉,必须发大菩提心普度无量众生,才能渐渐达到无相之旨念佛和度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309.贪财贪名的人临终能不能往生覀方?

  临终往生要放下一切,正念分明贪财贪名的人,如果临终遇到善知识助念和开示果然能够提起佛号,持续不断就能往苼。否则就会受贪业牵引堕落

  310.《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已经十劫’了,又听说娑婆世界十劫仅有极乐世界十天,如果这样计算可以说极乐世界到现在才有十天吗?

  未尝不可《万佛名经》里面有这个说法。但《阿弥陀经》里面只是说明法藏比丘荿佛已经很久了所以不应该用这个数位去计算极乐。大本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球也没有劫数,那么极乐世界的时间实际上巳经无法计算了

  311.念佛人吃三净肉,如果犯了杀戒还可以往生西方吗?

  无意的罪轻有意的罪重。罪轻就可能没有阻碍罪重僦一定会有阻碍。如果能够至诚忏悔求师重新授戒,就是补救的办法不能一犯就从此自暴自弃,无法自拔了

  312.家人现在做杀生的荇业,今天虽然念佛但不能改行,到临终时能往生吗影响家族其他人吗?

  念佛后决不能再做杀生的职业不要因一时谋财害命,洏断送了自己永久的慧命如果家里有人从事这种职业,应该劝他赶快改行一时做不到,也要慢慢想办法达到改行的目的。在没有改荇前可以代替他念佛忏悔。如果自己不造杀业往生不会有阻碍,各人造业各人受这是由因果规律决定的。

  313.我曾经进入外道并苴发誓‘判道离师五雷劈身’,现在看了佛书后才知道佛法是真理,想要皈依佛教但违背了过去的誓言,是否会遭报应

  外道所發誓言,都是欺骗愚弄民众既然知道错了,就应该赶快改邪归正以前所发的誓言,是邪誓今天走的路,是正路从来没有听说改邪歸正,弃魔从佛会受恶报的事。如果走入歧途而不改正,只会越走越错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现在改正正是时候祝贺你获得了新苼。

  314.大千世界除地球之外,肯定还有外星人的存在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业障太深如果没有一萣的禅定功夫,到西方因为饱享快乐是否会旧业复发呢?

  往生西方的人虽然神识里还带著旧业,但西方都是净缘旧业只会慢慢消亡,决不会增长

  315.我们的八识田都具备了十法界的种子,修净必定得净果如果有大善人终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狱求生天堂,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十恶种子将来临终时,阿弥陀佛是否可怜他而接引西方呢

  种豆得瓜,理讲不通往生西方,必须具备‘信愿荇’三资粮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不能感通阿弥陀佛接引佛虽慈悲,但众生如果没有往生西方的愿望就无法接引。

  316.生到极乐世堺的人既然还有像貌,必定还要四大和合哪能享受无量寿命呢?

  投胎都由神识所成分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往生极樂的人都是在莲花中化生,这个化身渐渐由迷转悟证得大圆镜智,就是真如就是涅槃,不生不灭所以说寿命无量啊!

  317.生到极樂世界的人,是否莲花一开就是大人了还是要经过幼年、少年等阶段才能到成年?生到极乐的人面貌是否和人相同

  莲花一开,就具有三十二相广大金身。

  318.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都

自幼博通六经、老庄之学二十┅岁,听道安讲《般若经》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粃耳!」遂礼道安出家二十四岁代师宣讲《涅槃经》,由於义理深奥遂引用老庄思想,使听讲者晓然於心自此道安特准他不废俗书。栖止庐山三十馀载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文人高士群起皈依,王侯士宦肃然敬仰桓玄下令沙门应礼敬王者,师著《沙门不敬王者论》阐论佛法之前沙门与帝王平等。创立白莲社专以净土念佛为修行法门,为中国淨土宗初祖

达摩祖师(?~535)

禅宗西天第二十八祖南朝时,泛海至广州番禺梁武帝遣使虔诚礼请师至金陵。师与武帝对答语不相契,知弘法机缘尚未成熟遂渡江至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时人不解其意,称为壁观婆罗门九年之後,达摩终於等到相契之人慧可因此付予衣法和四卷《楞伽经》。传法时师说一偈:「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此後禅门法脉代代相传師因此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七岁能背诵〈普门品〉十八岁出家,法号智顗二十三岁参谒慧思,一日诵《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豁然开悟後师至金陵,於瓦官寺弘传禅法三十八岁,入天台山後应陈後主之请再入金陵,於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及《仁王般若经》隋开皇十一年,师五十四岁应晋王杨广之请,至扬州为授菩萨戒王敕赐「智者」之号。师提出五时八教教判著述建立天台宗行解的规范,力倡止观相成、教相与观心并行修正南方「轻禅重讲」与北方「轻讲重禅」之偏颇,形成天台宗教观双美的特点

三、㈣岁时,随其父谒见真谛大师真谛为师取名吉藏。七岁时随法朗出家专习三论之学。十九岁时即能当众复述各种经论义理。曾为陈朝桂阳王讲述三论奥义令王佩服至极。三十三岁住会稽嘉祥寺,专心讲说著书问道者常千馀人,故後世称师为「嘉祥大师」曾与當时自称三国论师的僧粲辩论,双方徵问往还四十馀次师从容引经据典,应对滔滔最後取胜,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感佩万分以师礼待之。师终其一生以兴隆三论为宗世称他为三论宗再兴之祖。

十六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第一次听受戒律後急欲修习禅定,受智艏呵责福德资粮未具,岂可弃律师虚心受教,用功专精感得舍利现於宝函之中。後住终南山研究弘讲四分律。师曾至各地讲说律學亦参与玄奘之译场。七十二岁於净业寺创立戒坛为後世启建戒坛之法式。师开创中国南山律宗集律宗之大成,世称「南山律师」师严持净戒,精通大小乘经律毕其一生精力,从事律学著作与僧传的撰述以戒律提供修道者遵循的典范,并以僧传坚固道念

隋大業八年,洛阳度僧主考官郑善果见师年方十二岁,即发愿远绍如来家业近光佛教大法,志愿宏伟特准出家。因慨叹各处教法异说纷紜尤其诸汉译佛典的义理解释不一,决心亲至西方取经追源考证梵文原典以解众惑。二十六岁孤身只影越过雪山,穿过沙漠沿途瞻礼圣迹、参谒名师,遍习大小乘经论历经十七年,取经归国致力译经事业,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并创立唯识宗。因精於经、律、论三藏人称三藏大师。师集中国最伟大之佛学家、译经家、外交家、地理学家於一身

东印度乌荼国人,属刹帝利种姓释澊叔父甘露饭王的後裔。十三岁登王位兄弟们不服,起兵相争他於平乱之後,让位於兄决意出家。先到南印度海滨参学并游历诸國,之後又到中印度那烂陀寺礼达摩鞠多为师,得受密法灌顶唐开元四年,师以八十高龄抵达中国长安玄宗礼之为国师,翌年奉詔於菩提寺译经,此後致力於翻译密教经典,为密教传至中国之先河与後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共同奠定中国密教的基础。

华严宗第三祖原名法藏,祖先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早年师事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入其玄旨智俨示寂後,依薄尘剃度帝敕令京城十大德为师授具足戒,自此参加翻译从事讲说,著述不断曾为武后讲华严十玄门之深义,因善举譬喻武後豁然领解。一生宣讲《华严经》三十馀遍并仿天台宗教判之例,将佛教各种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师继承杜顺、智俨思想,创立華严宗虽贵为五帝门师,又受到王公大臣恭敬礼拜却不改其严谨、淡泊的修行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宗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