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人员简单明了申请低保低保户申请书怎么写写

山东共建500个安置基地 提升刑满释放人员安置能力
[提要]8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律师、公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11个关于司法行政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王本群就《纲要》的出台背景、起草过程、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司法行政机关推进法治建设和落实《纲要》的具体措施打算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记者 张帅 摄)
山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冯军先生为大家介绍《纲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齐鲁网记者 张帅 摄)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王世农主持新闻发布会。(齐鲁网记者 张帅 摄)
8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司法厅主要负责同志解读《法治山东建设纲要》。(齐鲁网记者 张帅 摄)
&&&&&济南8月1日讯(实习记者 高慧慧)8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对《纲要》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监狱、强制隔离戒毒、律师、公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11个关于司法行政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记者了解到,截止2014年5月底,山东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6万人,正在接受矫正6.3万人,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不足0.1%;基层安置帮教组织衔接刑满释放人员11463人,衔接率为93%,已衔接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同时,健全社区矫正机构队伍。据了解,用足用好公益性岗位开发、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山东省有6万余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助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教育。
  在全面落实监管教育帮扶工作方面,依法对社区服刑人员警告1936人次, 提请治安管理处罚58人次,提请收监执行181人次。并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矫治模式,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和就业、就学等帮扶活动。
  据了解,山东省在全国最早推出了适用前、入矫初、矫正中、解矫后四个阶段的风险评估制度,制定了第一个省级层面的执法工作规范,被司法部在全国推广。
  另外,山东省已累计建成各类安置基地(实体)500多个,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综合性基地9个,进一步提升了刑满释放人员特别是&三无&人员的安置能力。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排查帮扶专项活动长效机制,有效防止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落街头违法犯罪。
  据介绍,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制定实施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制定出台《山东省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暂行规定》。
  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方面,还将依托社会力量和企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崔维莉、高慧慧]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山东省司法厅
山东建设纲要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长沙天心区:社区人性化帮扶促回归&困难刑释人员破格享低保
  红网天心站1月23日讯(通讯员 宋桂香)号,社区低保户王功正嗲嗲拿着儿子刑满释放证明来到石子冲社区,找到低保专干,诉说家里的困难情况要求为儿子也申请低保。
  低保专干受理了王嗲嗲的申请解释道:“您儿子在就业范围内,按政策是要取消低保的。”王嗲嗲听到后面色顿时沉了下来,心生悲伤诉说道:“我儿子现在刚刑满释放,找工作处处踫壁,受歧视。本来生活就困难的家庭现在还要多负担一个人,生活更是困难。”说着便哽咽起来。
  根据王嗲嗲的特殊情况,社区低保专干即刻将情况反映到街道低保站。1月10日,低保站长于与低保专干一同前往王嗲嗲家中探望并核实情况。后经过社区民主评议,区、街两级低保部门审核决定:考虑王功正儿子刚释放就业难,决定暂同意增加保障人口,继续给与救助但不增加保障金。并建议王嗲嗲要加强对儿子的教育,督促儿子自食其立,赡养父母,尽职义务。1月22日上午王嗲嗲拿到了变更通知书,心中充满感激,说道:“感谢社区的帮助,我一定会加强对儿子的教育,让他早日融入社会,尽快找到工作,谢谢你们!。”
  加强对低保家庭的关心,“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做好动态管理是我们工作的原则。同时本着救人救心,用人性化的管理使确有困难的刑释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促其尽早回归社会,也是我们秉承的工作理念。
( 15:58:46) ( 15:01:28) ( 10:49:00) ( 09:36:19)当前位置:
洛阳农民刑满忧心生存不愿出狱 获释当天拿低保
来源:大河网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狱友争看苏现锁的低保证
7月13日,苏现锁回到第三监狱,向干警介绍自己出狱后的情况。
  出狱当天就拿到低保证■监狱与民政部门协调为困难刑释人员直接办理低保■记者实录我省首例“无缝对接”
  核心提示
  洛阳农民苏现锁因杀妻获刑,在狱中度过了17个春夏秋冬。今年6月,即将刑满的苏现锁却神情沮丧,因担心出去后无亲可投、无房可住、无活可干,出人意料地一再要求留在监狱。
  在监狱与民政部门的多方努力下,苏现锁有幸成为我省第一个一出狱即享受低保的人。小小的低保本,让担心无法与隔绝了多年的社会“顺利对接”的苏现锁吃了颗“定心丸”。
  如今,苏现锁出狱已经月余,记者赶往其家乡及其曾服刑的监狱,记录苏现锁这一个月的特殊经历和“重生”之路。
  刑满不想出狱
  2009年5月6日一大早,位于禹州的河南省第三监狱内,服刑人员苏现锁把写有自己名字的小牌子挂在情绪晴雨表右下角的灰色区域。
  看起来花花绿绿的情绪晴雨表是这座监狱的首创,每个监区门口都有,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服刑犯人的心理动态。晴雨表上按红绿棕灰四种颜色分四个区域,分别代表快乐、平静、忧郁和沮丧。苏现锁名字所在的灰色区域上方标着“沮丧”两字,旁边画着一个卡通面孔,眼含泪水。
  苏现锁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监区长高国定的注意。7月13日,正在狱内值班的高国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反常,十分反常。”
  据高国定介绍,他所在的十五监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新生驿站”,其实就是出监教育监区,转到这个监区的都是即将刑满释放者,所以,他们每天的心情极少“沮丧”。
  苏现锁出其不意的一个“沮丧”让监区的干警们精神顿时紧张起来。
  谁知干警们找苏现锁谈话,谈一次,苏现锁哭一次,哭后只有一个请求:“能不能让我留下?别让我出去。”
  高国定十分不解,他做了10多年的监狱管理工作,这种事还是头一次碰到。
  他为何不愿出狱?
  为了解开疑团,高国定与其他管教干警一次次与苏现锁沟通、交流,终于摸清了他不愿回家的原因。
  家住洛阳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的苏现锁1963年出生,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苏现锁初中没毕业即回家务农,随后参军入伍,曾荣立三等功。退伍后的苏现锁用退伍费把家中的几间破草棚翻盖成了三间红砖平房,与弟弟合住。
  1992年6月20日,苏现锁因为一点琐事与妻子小红(化名)发生争执,先是吵骂,继而厮打,失控的苏现锁拿起厨房的菜刀砍向小红,一声惨叫后,小红倒在了血泊中。
  苏现锁直奔派出所自首,当时,苏的邻居杨松团曾看见他两手都是血,还骂他说:“你这死鬼手上咋恁多血?你杀人了?”见苏现锁不理她,杨松团赶紧跑到苏家去看,发现倒在屋门口的小红已没了气息。
  被判死缓的苏现锁因改造积极,先后多次减刑,今年6月9日期满。
  但是,在这17年间,苏现锁只收到过母亲在1994年、1995年寄来的两次钱,一次10元,一次15元。而哥哥与弟弟也只是好多年前来看过他一次,后来再无音信。
  因此,刑满前的苏现锁心事重重。他认为母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与哥弟的亲情也已疏远,家中的房子也许早就塌了,还有,小红的亲人都还在一个村里,回去后该如何面对?此外,他曾患过肺结核病,出狱后不仅不能干重体力活,恐怕连正常的生活都难维持。
  思前想后,苏现锁于是决心“不出狱”。
  出狱即吃低保
  了解到苏现锁的特殊情况后,高国定与监狱教育科科长娄季召商议,决定去苏家进行一次家访。
  5月9日,河南省第三监狱副监狱长张玉周带队的家访团来到窑底村,通过与村干部接头、走访村民及在苏家实地查看,他们发现苏现锁家的实际情况比想像的还要差。苏现锁的母亲已去世多年,家里房屋虽未倒塌,但岌岌可危已无法入住,苏现锁的地已被收走,哥哥与弟弟的生活状况也很一般。
  家访归来,苏现锁的情况被逐级上报,监狱长苗正钊在向省监狱管理局有关领导汇报后做出决定,尝试协调有关部门,准备为苏现锁申请办理低保。
  由于文化程度低,苏现锁的第一份低保申请写得不够规范,监狱干警们于是帮着苏现锁修改并又打印了一份低保申请。
  “这种事以前没办过,在全省也是首例,当然,这也是我们监狱将教育改造工作向社会延伸的一种体现。”苗正钊说。
  司法部副部长陈训秋曾在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会议上强调,为减少出狱后重新犯罪,要在服刑人员出监前对其进行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并通报给相关部门,对重点人员要做到有人送、有人接、有人帮、有人扶。对此,苗正钊说:“我们这也是按上级要求实现‘无缝对接’的尝试。”
  5月13日,干警们再次驱车赶往伊川。这一次,他们带上了苏现锁的低保申请书,还有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司法部有关刑满释放人员的扶持政策:早在2005年,国家民政部、司法部负责人就曾表示,生活困难、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刑满释放人员,按有关规定,也将纳入低保范围,接受社会救助。
  我省政府也曾出台有关文件明确界定: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这些农村居民均可享受农村低保。
  经与村干部沟通,对照政策,苏现锁符合农村低保条件,村干部在其申请上加盖公章,还在村中进行了公示。
  拿着盖有村里公章的申请,干警们又赶到伊川县民政局。
  该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主任姚飞奔对苏现锁的情况同样十分重视,再次比照“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苏现锁确实符合条件,但由于苏刑满释放人员的特殊身份,姚飞奔又十分慎重地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支持后即着手为苏现锁办理低保。
  干警们的奔波苏现锁无法亲眼目睹,但一次次谈话以及让他写低保申请、准备为他开欢送大会的一系列行动,让苏现锁渐渐对出狱不再畏惧。
  6月9日一大早,一夜没咋合眼的苏现锁在第十五监区第一个起床。叠好被褥,放好囚衣,干警们给他送来了一套崭新的便服,灰色上衣,蓝色长裤,还有一双黑皮鞋。
  这是苏现锁17年来第一次重新穿上便服。
  上午9时,戴着大红花,以及监狱为其准备的锅碗瓢盆和油盐米面,苏现锁在狱友们“从头再来”的歌声中走出监区,坐上了返乡的车。中午,伊川县民政局的领导们等在办公室内,为苏现锁颁发了红色低保证书后才下班。
  对苏现锁来说,相对于走出监区,领到这个小小的低保证才真正意味着他的顺利回归社会。
  小红本成“定心丸”
  虽然还没有领到一分钱,但低保本显然已经给苏现锁带来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苏现锁带着监狱方面送的米面及生活用品暂时住进了哥哥家,哥哥很愿意与他共同生活。侄子为了让苏现锁解闷,特意把电视机搬到他屋里,尽管苏现锁还没学会操作,“总收不住台”,但平静而稳当的日子已在眼前。
  与哥哥一起生活不错,但苏现锁并不满足,他想把自己的房子重新盖起来,再成个家。
  回家不到10天,苏现锁在弟弟帮助下把院墙垒了起来,弟弟出钱,他出力。
  本来宅基地与邻居还有些瓜葛,但村干部提前做了工作,邻里之间也就不再计较。院墙盖起后,若经济上允许,就可以顺利建新房了。
  得知苏现锁吃上了低保,又准备盖新房,陆续有人给苏现锁提亲。“现在有一个已经基本定住了,比我小几岁,带了个8岁的孩子。”7月10日,苏现锁在家中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当然,这里面有低保本的功劳,听说有了这个红本本,看病不花钱,小孩儿上学也不用交学费……”
  争取早日“脱保”
  7月11日,苏现锁接到村委会副主任杨丙灿的通知,县里正对低保申请进行复查。杨丙灿告诉记者,现在农村低保管理很严,苏现锁吃上低保后,一些人不理解,县民政局也很重视。现在伊川县改变了以前每户低保每月50元的做法,改分ABC三等,三个等级钱数不同,分别是每月30元、50元和70元。窑底村总共1260户,5600口人,享受低保的有199人。低保的各种条件苏现锁都符合,他被列入B级,但杨同时坦称:“村里还有不少条件也够的,但名额有限,这没办法。”
  姚飞奔告诉记者,整个伊川县享受低保的有13500户,29044人,为了做到公平、公开,县里规定,低保人员必须先写申请,把家里具体困难、申请低保理由写清楚交由村委会评议,通过后张榜公示7天,再报乡政府,乡里再派人入户调查后进行第二次公示,然后再报县民政局,民政局再进行抽查。
  “苏现锁的情况符合低保条件,虽然有些异议,但我们是按程序办的。他自己也表了态,争取早日脱贫,摘掉低保帽子,把名额让给更困难的人。”姚飞奔说。
  除了低保,当地派出所管片儿民警还给苏现锁介绍了好几份工作,其中一份是在县城边的假发厂,他在监狱里学过做假发,一去就能当师傅。昨日下午,苏现锁跟记者通话时称,自己已经顺利办好了户口,马上就要去假发厂上班了,不过工资多少还没定。
  以后的路还长
  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调研员王广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了苏现锁这个第一例,全省监狱系统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会及时与民政部门协调,为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办理低保。
  “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最起码每月的几十元钱买面、吃菜不成问题了,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显示了政府对他们的关爱。”王广星说,这种方式,对帮助刑释人员解决困难、重新融入社会来说是很有益的尝试。
  7月13日,河南省第三监狱迎来一位不速之客。
  仍然穿着一个月前出狱时的衣服,苏现锁重回监狱,随行的还有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这一次,苏现锁回来的目的,一是为了配合媒体采访,二是向监狱干警“汇报”出狱一个月的情况。
  站在众服刑人员面前,苏现锁满面红光,大着嗓门说:“外面的世界很美好,我出去一个月了,刚出去时不适应,邻居家的狗不认识我,冲我乱叫;去洛阳办事,找不着道,不会打公用电话;给人家一百元钱,人家找我的钱里面有张新版五元我不认识……现在好了,有处住了,电视机有了,马上也要有老婆、孩子了……”
  临走前,高国定送给苏现锁一双新布鞋,意味深长地说:“送你双鞋,是为了让你走好以后的路,希望你能尽快勤劳致富,我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苏现锁重重地点了点头。再次经过情绪晴雨表时,他看了看灰色的“沮丧”,早已没了自己的名字。  记者朱长振文图&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责任编辑:姜秋霞> 政府文件
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
《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规程》、《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规范》、《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和《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区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劳动自救相结合,应保尽保与引导就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城乡统筹、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开展。
第五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级负责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体系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工作经费,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六条 &区民政部门负责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综合管理、审批、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履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受理、审查、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等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公布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八条& 公安、审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房管、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住房公积金管理、行政监察、教育、卫生、建设、农业、司法行政、扶贫和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比对等工作。
第二章& 保障资金和保障标准
第三章& 保障对象
第十九条 &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
第二十三条 &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
第二十六条&
第四章& 保障对象权利义务
第二十七条 &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3
第三十条& 4135
第三十一条&
第五章& 申请、办理及保障金发放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15
19-1520301
第三十七条& 20
第三十八条 &7
第三十九条 &ABC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ABC
第四十一条 &&&&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三条 &ABC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六条 &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九条&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二条&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四条& 201228
上一条:下一条: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主办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 号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备013
技术支持:鼎网科技
& &运行管理:区政府电子政务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保户申请书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