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 文章名人传句子赏析析及全文赏析

《故乡的芦苇》教学片断
故乡的芦苇教学片断
暂时没有 故乡的芦苇 的片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会思想的芦苇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1.文章的标题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2.联系原文,请简析“抚慰”一词的含意。
3.你认可本文作者对“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的另义理解吗?试作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1.文章的标题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原文,请简析画线句子中“抚慰”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可本文作者对“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的另义理解吗?试作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1)在欧洲住了二十年,人改变了许多。没法儿改的,是从故乡带出来的胃口。(2)德国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好吃的,比如它的白水煮猪腿,抹了芥末就酸菜吃。又比如烧肘子,煎肠子,烤肉烤鸡,配咖喱汁蘸番茄酱,也还都能吃。但我老是馋国内的吃食。对我最有诱惑的是北京街头那些平民小吃。金黄的炸油条,白嫩的豆腐脑,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在北京早上起来遍地都是。随便谁都可以往露天的早点摊儿上一坐,喝一碗浓稠的炒肝儿,就上半笼小笼包子,只花个几元钱。可在德国在欧洲,这就都是些在梦里的东西了。(3)我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德国超市里东张西望,主要是找能对付这家乡胃口的东西。比较难。洋人的洋餐,我也能吃爱吃。但不像对中国吃食,有一种想念它的亲情。(4)我刚来德国时,在超市里看见鳟鱼,冰冻盒装,一盒两条。我想这该就是舒伯特“鳟鱼五重奏”里的那条鳟鱼。记得那歌词里唱:“明亮的小溪里,有一条小鳟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般。”小溪里的鱼,味道大概不应该错。我想起了糖醋鱼。我把快乐的小鳟鱼弄了一盒回来。用刀把鱼收拾了,抹些盐,放平锅煎得两面微黄,盛在平盘上。然后在锅里煸葱煸姜煸蒜,加糖加醋加黄酒勾芡,烧了个糖醋汁儿浓浓地浇到鱼身上。坐下来,兴冲冲地用叉子叉块鱼肉,沾了些汁,尝一口。滋味不坏,口感也还行,只是肉有点儿紧。(5)可是许多东西只有家乡的才好吃。远游在外,容易叫人发许多思乡的念头。那是种思念莼菜鲈鱼的情结,中国古来便有。东晋的张翰因为在外面馋正宗的家乡吃食,口中索然无味,终日懒懒,想想“何事苦淹留”,就大撒手撂挑子,跑回家乡去了。国人都说这行为潇洒,文人们为此写诗作赋,传了千古美谈。(6)吃鱼的时候,德国人听我讲了这个故事,都诧异起来:“吃好的也算成一种品德?”他们不懂我就因为想吃好的,也在找机会想回趟家呢。(7)秋高时节,天气凉下来。这又叫我想念起北京的山楂糕糖葫芦。这又是非常普通非常便宜的故乡食品,可又要叫人起莼鲈之想了。(8)是啊,你看那北京,逢了晴天傍晚,街摊上吊了电灯泡,都贼亮。糖葫芦串儿上的红果子挂了冰凌似的晶晶莹莹,切成块儿的山楂糕湿湿的红红润润,叫人口里涌一股酸甜。那是我对儿时的东安市场最快乐的记忆。(9)于是,我留了心。想起谁说过柏林有个大植物园,那园子里会不会种植了中国的山楂树呢?隔几天,临近傍晚时候,就和太太专门跑去植物园。运气的话兴许还能摘到两个山楂果儿呢。(10)那植物园位于柏林西南郊,占地X亩。一大片自然野地,一大片大好风光。平日里空空荡荡,除了鸟儿叫,没见有什么游人。园内搜罗了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那些树像是被随意种下。认真看时,却又觉得暗合着章法。每株植物前都竖着一个小木牌,上面标明了名称习性产地。(11)经园子看门人指点,说是在一对大银杏树旁边植有棵“中国山楂” 。我们东寻西找,最后在园子西北僻静的一角,看到了那对银杏。我们刚转过银杏树,立刻就看到了“中国山楂”。那树不高,枝干灰褐,丫杈着,有些形状。枝头上挂了颗浑圆的落日,飘散着红晕。四下里没有声响。树下有一大片红色斑斓,仔细看过去,是山里红果子,竟然厚厚地铺了满满的一地!(12)太太惊喜地叫起来,这实在太出乎意外了。我也吃了一惊,停住脚步,抬头向那树望去。(13)树静静地立着。轻风中,感觉到树上的叶子在微颤。那些叶子其实已大部脱尽,只两个细枝上剩几个残果。满树的红果已经全部抖落到了地上。傍晚的霞光映了满天,衬得那些果子宝石般的妍红,夹杂在落叶的枯黄中,灿烂得像一席盛宴。(14)我愕然地站在那里,感到有些搞不明白。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心里的感觉有些荒唐。这树料到了我们要来,它分明是已经等了我们很久。(15)这棵孤独在异乡,黄昏里的“中国山楂”树!(16)它用了这样厚重的秋实,是在款待一对陌生的家乡游子吗?这意象一下子叫我目瞪口呆。难道这无声的大自然里真的暗喻了情意么?我小心地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影。野地里静悄悄,草木注视着我们。我有种忽然的感动。去国两万里,树也思乡吗? 我们跑回到车里,找来塑料口袋。两个人从地上捡了尽可能多的山里红果,心里充满了感激。&(17)回家后,太太找来大锅,将果子洗净去籽,加糖放水熬做浓酱。又小心加进琼脂,候它凝固冷却。我们找来朋友们,在大家的惊喜中,端出了我们的土制山楂糕。整整一个冬季,每次聚会我们都有山楂食品。那是段难忘的时光,温馨的酸甜把我们带回了北京。(18)冬去春来的时候,我回到了北京。欧洲在心中已离我渐远。不行,人老了我得待在北京。【小题1】文章第4段引用了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3分)&&&&&&&&&&&&&&&&&&&&&&&&&&&&&&&&&&&&&&&&&&&&&&&&&&&&&&&&&&&&&&&&&&&&&&&&&&&&【小题2】文章第5段插入了东晋张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3】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1)糖葫芦串儿上的红果子挂了冰凌似的晶晶莹莹,切成块儿的山楂糕湿湿的红红润润,叫人口里涌一股酸甜。&&&&&&&&&&&&&&&&&&&&&&&&&&&&&&&&&&&&&&&&&&&&&&&&&&&&&&&&&&&&&&&&&&&&&&&&&&&&(2)树静静地立着。轻风中,感觉到树上的叶子在微颤。&&&&&&&&&&&&&&&&&&&&&&&&&&&&&&&&&&&&&&&&&&&&&&&&&&&&&&&&&&&&&&&&&&&&&&&&&&&&&&&&&&&&【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身在他乡的作者对“中国吃食”的依恋有哪些原因?(4分)&&&&&&&&&&&&&&&&&&&&&&&&&&&&&&&&&&&&&&&&&&&&&&&&&&&&&&&&&&&&&&&&&&&&&&&&&&&&&&&&&&&&&&&&&&&&&&&&&&&&&&&&&&&&&&&&&&&&&&&&&&&&&&&&&&&&&&&&&&&&&&&&&&&【小题5】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从内容、结构或意蕴等角度说明理由。(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
(1)在欧洲住了二十年,人改变了许多。没法儿改的,是从故乡带出来的胃口。
(2)德国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好吃的,比如它的白水煮猪腿,抹了芥末就酸菜吃。又比如烧肘子,煎肠子,烤肉烤鸡,配咖喱汁蘸番茄酱,也还都能吃。但我老是馋国内的吃食。对我最有诱惑的是北京街头那些平民小吃。金黄的炸油条,白嫩的豆腐脑,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在北京早上起来遍地都是。随便谁都可以往露天的早点摊儿上一坐,喝一碗浓稠的炒肝儿,就上半笼小笼包子,只花个几元钱。可在德国在欧洲,这就都是些在梦里的东西了。
(3)我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德国超市里东张西望,主要是找能对付这家乡胃口的东西。比较难。洋人的洋餐,我也能吃爱吃。但不像对中国吃食,有一种想念它的亲情。
(4)我刚来德国时,在超市里看见鳟鱼,冰冻盒装,一盒两条。我想这该就是舒伯特“鳟鱼五重奏”里的那条鳟鱼。记得那歌词里唱:“明亮的小溪里,有一条小鳟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般。”小溪里的鱼,味道大概不应该错。我想起了糖醋鱼。我把快乐的小鳟鱼弄了一盒回来。用刀把鱼收拾了,抹些盐,放平锅煎得两面微黄,盛在平盘上。然后在锅里煸葱煸姜煸蒜,加糖加醋加黄酒勾芡,烧了个糖醋汁儿浓浓地浇到鱼身上。坐下来,兴冲冲地用叉子叉块鱼肉,沾了些汁,尝一口。滋味不坏,口感也还行,只是肉有点儿紧。
(5)可是许多东西只有家乡的才好吃。远游在外,容易叫人发许多思乡的念头。那是种思念莼菜鲈鱼的情结,中国古来便有。东晋的张翰因为在外面馋正宗的家乡吃食,口中索然无味,终日懒懒,想想“何事苦淹留”,就大撒手撂挑子,跑回家乡去了。国人都说这行为潇洒,文人们为此写诗作赋,传了千古美谈。
(6)吃鱼的时候,德国人听我讲了这个故事,都诧异起来:“吃好的也算成一种品德?”他们不懂我就因为想吃好的,也在找机会想回趟家呢。
(7)秋高时节,天气凉下来。这又叫我想念起北京的山楂糕糖葫芦。这又是非常普通非常便宜的故乡食品,可又要叫人起莼鲈之想了。
(8)是啊,你看那北京,逢了晴天傍晚,街摊上吊了电灯泡,都贼亮。糖葫芦串儿上的红果子挂了冰凌似的晶晶莹莹,切成块儿的山楂糕湿湿的红红润润,叫人口里涌一股酸甜。那是我对儿时的东安市场最快乐的记忆。
(9)于是,我留了心。想起谁说过柏林有个大植物园,那园子里会不会种植了中国的山楂树呢?隔几天,临近傍晚时候,就和太太专门跑去植物园。运气的话兴许还能摘到两个山楂果儿呢。
(10)那植物园位于柏林西南郊,占地X亩。一大片自然野地,一大片大好风光。平日里空空荡荡,除了鸟儿叫,没见有什么游人。园内搜罗了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那些树像是被随意种下。认真看时,却又觉得暗合着章法。每株植物前都竖着一个小木牌,上面标明了名称习性产地。
(11)经园子看门人指点,说是在一对大银杏树旁边植有棵“中国山楂” 。我们东寻西找,最后在园子西北僻静的一角,看到了那对银杏。我们刚转过银杏树,立刻就看到了“中国山楂”。那树不高,枝干灰褐,丫杈着,有些形状。枝头上挂了颗浑圆的落日,飘散着红晕。四下里没有声响。树下有一大片红色斑斓,仔细看过去,是山里红果子,竟然厚厚地铺了满满的一地!
(12)太太惊喜地叫起来,这实在太出乎意外了。我也吃了一惊,停住脚步,抬头向那树望去。
(13)树静静地立着。轻风中,感觉到树上的叶子在微颤。那些叶子其实已大部脱尽,只两个细枝上剩几个残果。满树的红果已经全部抖落到了地上。傍晚的霞光映了满天,衬得那些果子宝石般的妍红,夹杂在落叶的枯黄中,灿烂得像一席盛宴。
(14)我愕然地站在那里,感到有些搞不明白。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心里的感觉有些荒唐。这树料到了我们要来,它分明是已经等了我们很久。
(15)这棵孤独在异乡,黄昏里的“中国山楂”树!
(16)它用了这样厚重的秋实,是在款待一对陌生的家乡游子吗?这意象一下子叫我目瞪口呆。难道这无声的大自然里真的暗喻了情意么?我小心地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影。野地里静悄悄,草木注视着我们。我有种忽然的感动。去国两万里,树也思乡吗?
我们跑回到车里,找来塑料口袋。两个人从地上捡了尽可能多的山里红果,心里充满了感激。&
(17)回家后,太太找来大锅,将果子洗净去籽,加糖放水熬做浓酱。又小心加进琼脂,候它凝固冷却。我们找来朋友们,在大家的惊喜中,端出了我们的土制山楂糕。整整一个冬季,每次聚会我们都有山楂食品。那是段难忘的时光,温馨的酸甜把我们带回了北京。
(18)冬去春来的时候,我回到了北京。欧洲在心中已离我渐远。不行,人老了我得待在北京。
1.文章第4段引用了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3分)
&&&&&&&&&&&&&&&&&&&&&&&&&&&&&&&&&&&&&&&&&&&&&&&&&&&&&&&&&&&&&&&&&&&&&&&&&&&&
2.文章第5段插入了东晋张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
&&&&&&&&&&&&&&&&&&&&&&&&&&&&&&&&&&&&&&&&&&&&&&&&&&&&&&&&&&&&&&&&&&&&&&&&&&&
3.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1)糖葫芦串儿上的红果子挂了冰凌似的晶晶莹莹,切成块儿的山楂糕湿湿的红红润润,叫人口里涌一股酸甜。
&&&&&&&&&&&&&&&&&&&&&&&&&&&&&&&&&&&&&&&&&&&&&&&&&&&&&&&&&&&&&&&&&&&&&&&&&&&&
(2)树静静地立着。轻风中,感觉到树上的叶子在微颤。
&&&&&&&&&&&&&&&&&&&&&&&&&&&&&&&&&&&&&&&&&&&&&&&&&&&&&&&&&&&&&&&&&&&&&&&&&&&&&&&&&&&&
4.结合全文概括,身在他乡的作者对“中国吃食”的依恋有哪些原因?(4分)
&&&&&&&&&&&&&&&&&&&&&&&&&&&&&&&&&&&&&&&&&&&&&&&&&&&&&&&&&&&&&&&&&&&&&&&&&&
&&&&&&&&&&&&&&&&&&&&&&&&&&&&&&&&&&&&&&&&&&&&&&&&&&&&&&&&&&&&&&&&&&&&&&&&&
5.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从内容、结构或意蕴等角度说明理由。(5分)
&&&&&&&&&&&&&&&&&&&&&&&&&&&&&&&&&&&&&&&&&&&&&&&&&&&&&&&&&&&&&&&&&&&&&&&&&&&&&&
&&&&&&&&&&&&&&&&&&&&&&&&&&&&&&&&&&&&&&&&&&&&&&&&&&&&&&&&&&&&&&&&&&&&&&&&&&&&
&1.B【解析】A.“狩”应读作shòu;C.“犷”应读作“guǎng”;D.“咤”应读作zhà。2.D【解析】“摧人泪下”应为“催人泪下”。3.C【解析】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与句子中教孩子学习方法语意不符。4.A【解析】B.“逐渐学会了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句式杂糅,应改为“逐渐学会了享受安逸,造成了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C.“食品”与“方便面”等不能并列;D.“完成”后缺宾语。5.B【解析】分号全都改成逗号。6.C【解析】“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7.D【解析】A.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c.《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8.C【解析】盛唐之后声色和性情是顾此失彼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对应。9.C【解析】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10.A【解析】始:才。11.C【解析】A中昌言表现是说二人的亲近;B中一说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一说苏洵听到昌言的称赞感到高兴;D中“虽日为文……”言苏洵很晚才求学,虽每天写文,但心中自惭。12.B【解析】没有反感之意,作者认为石昌言的富贵是情理之中的事。13.(1)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石昌言,互相慰问如同平常一样高兴。(游、相与、劳问各1分,大意1分)&& (2)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生、使各1分,大意1分)&& (3)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所以、中国各1分,大意1分)14.(1)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生活场面”和“生活态度”各2分)&& (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深意”和“作用”各2分)15.(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抱明月而长终
&年年知为谁生(2)《边城》& 伍尔夫(一空1分)16.生活场景:织网,采菱,摘莲,编织。(答对一点给1分)&17.①以芦苇作人物活动的背景;②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叙述的线索;③以芦苇刻画(映衬、象征)水乡女子。(答对一点给2分)18.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纯朴、自由、恣意的感情的欣赏;也有对芦苇减少流露出的淡淡忧虑。(答对一点给1分)19.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以男子的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美、灵巧。另外,还用到借物抒情等手法。(“表现手法”表述准确给2分,“赏析”到位给2分)20.“杏仁核”是位于人和动物前脑,即眼睛正后方的,能把感觉和记忆结合起来,形成并储存“恐惧记忆”,从而产生恐惧的大脑组织。(主要信息表述完整给2分,语言简明通顺给2分)21.示例:(1)流年似水,青春如歌,让我们带着青春和梦想一路欢歌!(2)似水流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流淌着我们不灭的文学梦。(内容扣住“流年”“青春”“文学”等给2分;语言抒情色彩浓郁,符合字数要求给2分)22.示例:橡皮& 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用自己的身躯去更正。批评:过分地计较他人的过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23.略文言文译文:&&& 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回忆当时同一群小孩在我父亲身边嬉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栗给我吃,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后来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对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第四名进士,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见了很高兴,称赞写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才稍微有点自喜。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竖起了大旗,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了!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这样显赫呢?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些感慨。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禁不住胆颤心惊。”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城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本来只能这么做了。孟子说:“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句话作为赠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乡的芦苇 阅读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