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叫延海的画家,印章是延海之印。画的当代山水画家排名

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  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員---开国少将徐国珍  徐国珍是甘肃省天水县马跑泉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  1929年被军阀冯玉祥的部队抓了壮丁,所在部队后被编为国民党第26路军。   1931年第26路军开到江西宁都,徐国珍在74旅3营营部当传令兵。該营一名副连長王銘五,是徐国珍的同乡,是中共地下党员,给徐国珍讲了許多革命道理,并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徐国珍参加了宁都起义,历任红5军团15军13師37团连长兼指导员、39团营長、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長。徐国珍回忆說:在长征中,我那个营,從江西兴国打到贵州遵义,七百多人的加強营,打得只剩下二三百人了。   1936年,徐国珍任紅29军256团团長。红29军曾和国民党汤恩伯部的樊鐘秀师打了一仗,敌人是一个师,红29军实际上只有一千多人,在这次战斗中,徐国珍负了重伤。  抗日战爭时期,徐国珍任陝甘宁晉绥联防军警备2团营長、副团長、警备5团团長。   解放战爭时期,徐国珍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军区副司令员。   1961年,徐国珍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他是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員,1965年离开甘肃省军区,专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銜。獲二级八─勛章、二级獨立自由勛章、一级解放勛章、一级紅星功勛榮譽章。1993年去世,享年81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甘肃省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爱国将领邓宝珊  
邓宝珊( ~), 爱国将领。名瑜,字宝珊。甘肃秦州(今天水)人。1909年(清宣统元年)赴新疆新军当兵。次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1月参加伊犁起义,被官府追捕,潜回故里。1914年到陕西,结识胡景翼、孙岳等革命党人,在华山聚义反袁(世凯)。1916年投身护国运动,在陕南镇守使陈树藩所部胡景翼团任连长。1918年响应孙中山护法,参与发动三原起义,在陕西靖国军第4路任右翼前敌总指挥。1921年任陕西陆军暂编第1师团长。1924年代表胡景翼,与冯玉祥、孙岳联络发动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2军第7师师长。1925年12月任直隶军务帮办,领衔发表李大钊起草的反北洋政府通电。1926年直奉联军进攻国民军,所部战败,退回陕西。9月,任国民军联军援陕前敌副总指挥,旋参与策划指挥解西安之围。12月,任国民军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在西安设总司令部,与共产党人刘伯坚、刘志丹等亲密合作,聘请邓希贤(小平)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同共产党人保持友谊,曾资助发动顺泸起义失败后途经西安的刘伯承。6月,不满冯玉祥与蒋介石通电合作,离职避居上海。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接任第8方面军总司令,讨蒋失败后蛰居上海。1932年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次年冬,改任新编第1军军长。1936年1月被授为陆军中将。1937年任第21军团军团长,旋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守榆林。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到延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晤谈,赞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协防抗日。1945年6月,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8年1月,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1月,全权代表傅作义同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达成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协议,9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傅作义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  (军事大百科日8:29)  
  兰州市首任市长吴鸿宾  吴鸿宾(1902年-1988年),字彤斋,男,天水市秦州区自治巷人,回族。  
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吴鸿宾和天水籍热血青年葛霁云、岳跻山、王承舜等20多人在北京投身革命,成立了天水学会,创办《新时代》季利,宣传革命思想。随后在李大钊等人影响下,于1926年在北平大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彭真、张友渔等同学共事。后来成为我党西北的重要力量。  同年3月18日,他参加了向段祺瑞执政政府的游行示威请愿活动,站在斗争前列,被军阀士兵用刀刺伤。他积极投入学生运动,编辑《新政治月刊》,团结进步青年。他积极投身党的工作,任中共北平西城区区委书记,中共北平大学法学院支部书记。  1929年,他于北平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受党组织委派到延安中学任教,次年,在中共中央军委特科工作,此后,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甘宁青特委书记。  
“西安事变”时,他在杨虎城部任职,积极组织和推动回民抗日救亡活动。卢沟桥事变后,他奉党中央指示,赴河西和青海,开展营救被围困的西路军的活动。随后,又协助成立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在谢觉哉的领导下,为甘肃地下党组织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兰州市首任市长,主持兰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长达8年,为兰州市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殚精竭虑,在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市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正直、清廉、关心群众疾苦给全市全省各族各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解放后,吴鸿宾历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行署第二副主任,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一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甘肃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是甘肃省惟一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人,在开国大典上,他代表西北区回民,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绣有“中国人民大救星”的锦旗。1953年,他随贺龙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二分团团长。1955年,他随陈毅赴西藏慰问,任中央慰问团副团长兼第三分团长。1957年,他率领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前往阿拉伯国家进行友好访问。  
粉碎“四人帮”后,在他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省政协副主席期间,为甘肃省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黄埔军校毕业的起义将军王治歧  王治歧(), 字凤山 ,甘肃天水人,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原国民党江苏保安第2团团长、甘肃保安旅旅长、第196师师长、第80军副军长、第119军军长、第5兵团副司令官、中将军衔、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等职。  日,第一野战军在华北野战军的配合下,开始了解放西北各省的作战。攻势的第一天,即在陇海路西段扶风地区将胡宗南部十八兵团之65军、38军、90军及王治歧部119军的一部分共四万三千余人包围歼灭,迫使胡宗南军残部向陕南逃窜,取得了西北战场大会战的第一个回合的完全胜利。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随即指向马步芳、马鸿逵部巢穴(甘肃),迅速突破固原、平凉及六盘山三道防线,解放了陇东、陇南广大地区。  日 天水解放,随后又解放了徽县、成县、西和。陇南我军在解放徽县、成县、西和之后,日,原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第5兵团副司令官 、119军军长王治歧和副军长蒋云台率部8700余人在甘肃武都通电起义,配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和平解放了陇南重镇武都。  1949年12月起义后,担任民革甘肃省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王治岐回忆录》。《第一一九军简史》等。  
爱国将领王治歧将军于日在甘肃兰州病逝,享年84岁。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兴  周宜兴,男,汉族,1937年10月生,甘肃省天水市人。1956年天水中学毕业,曾任学生会主席。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1982年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民盟甘肃省委主委,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1961年10月至1970年3月在吉林工学院任教。1970年3月至1984年7月在天水长城电工仪器厂工作,历任副总工程师、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7月至1987年6月在兰州商学院任教,历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87年6月至1991年3月任民盟甘肃省委副主委、秘书长。1991年3月至1995年7月在甘肃省监察厅任副厅长。1995年至今任民盟甘肃省委主委。甘肃省政协第七届常委、第八、九届副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甘肃省委第十、十一届主委,民盟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七、八、九届中央常委。  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收入《中国经济文库》、《中国农业发展文库》等大型丛书。著有专著《关于西部的思考》1部。  2004年七月周宜兴以阿珠为笔名创作的长篇小说《书香闺秀》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甘肃、上海等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反响。《书香闺秀》以三四十年代的古城秦州为背景,围绕阮家大院阮文玮、阮文钰、阮文珊、阮文珠等四位知识女性,以及完颜育荷等的人生命运和人生历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在社会大变革初期历史文化名城——秦州的社会现实,抒写了特定历史时代古城秦州牧歌式的人间亲情与爱情,反映了古城秦州浓郁的民俗风情。  小说在上海亮相后,即得到上海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好评,相关媒体纷纷转载,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在兰州举行的研讨会上,省城文学界、评论界30多人参加研讨。与会评论家认为小说以家族为核心,解剖人物命运,很好地把握了当时秦州的社会、人文、风俗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写出了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语言朴素,叙事平易,反映了渭水中上游地区都市与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社会风云,给读者献上了一幅真实可亲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反映秦州文化,展示天水风物的不可多得的成功佳作。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著名糖尿病专家倪安民  倪安民,女,1942年生,天水市人,天水市一中和兰州医学院毕业,1985年在天津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兰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著名糖尿病专家。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理事等职。曾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和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她与全国糖尿病专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王恒教授于1976年创建兰医二院糖尿病专科,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20多年奋斗,该科已形成了以糖尿病诊治为特色,集糖尿病知识教育、诊治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防治为一体的专业科室。  在从事内分泌临床教育及科研工作中,她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骨代谢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撰写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分别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主编和参编著作七部,其中主编的《糖尿病研究进展》为甘肃省内分泌学术界第一部专著,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的《小肠疾病》、《急症手册》获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担任院长期间,以法治院,以德治院,令既出,行必至,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管理医院。她主持进行了三项整治改革:一是收费的管理改革;二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招聘总会计师,进行独立监督的财务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服务功能和质量。  倪安民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亲都是优秀教师,在“极左”的年代里,她父亲长期遭受迫害,给她家造成很多痛苦。她是在这样艰难的家庭条件下,发奋学习,刻苦攻关,终于成才的;我对她非常敬佩。  
  甘肃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周兆颐  周兆颐,男,1942年11月生,天水市人。中国美协、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甘肃画院专业书画家,高级美术师,甘肃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自幼酷爱书画,早年从工笔写生入手,遍学宋、元、明、清及近代大家名迹,研习传统书画数十年,具扎实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擅山水、花鸟、走兽虫鱼等,工写兼长。又精于书法、篆刻,真行草并重。30岁后画笔多趋写意奔放,多从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师、黄宾虹诸大家精研高逸的格调。书法自晋唐小楷至二王行草,撷晋人神韵,并取王了望、傅青主、王铎、八大等晚明大家之丰神,熔铸一炉。以行草见长,兼作篆书,尤擅榜书。作品气势雄逸高迈,亦如其画风。  
70年代以来多次参加了全国美展和书法展,连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银杯奖、金杯奖,建国30周年省国画创作一等奖、书法一等奖,首届敦煌文艺奖等等。曾在日本奈良、大坂两次举办个展。国画数十幅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地展出。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中国美术选集》、《中国书法选集》、《国际书展选集》等刊物、专集和省内外多种报刊。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八大山人纪念馆等多家机构收藏。书作常被做碑刻、匾联等形式勒悬于名山佳胜处。传略入编《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多部权威辞书典籍。  
近年常深思以篆籀行草笔法渗入画法;以音乐的乐感——快慢、轻重、疾徐、疏密、跌宕与跳跃的动律透入书画的运笔、韵味;又以文学诗词之英华来涵咏其书、画音乐演秦的境界。在相互启迪中感悟并求其相互贯通的道理,以达“众妙合一”的高境界神意理趣,进一步体会和追求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精神情境。  我对周兆颐的印象  
1949年秋,我在天水市建一小学上二年级。有一天下午上美术课,老师讲完课,让大家在本子上画画时,他出去了。过了一回儿,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同学,个子不高,脸圆圆的,表情很憨厚。老师给我们介绍说,他叫周兆颐,是一年级的同学,他的画画得好,特别是毛主席像,他画得又好又快,现在他给大家画一张,同学们看一看。然后,周兆颐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很熟练的画了一幅毛主席的头像,只用了大约一分钟时间,画得很像。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惊奇,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2年夏天,我参加了团市委举办的夏令营的美术组,周兆颐也参加美术组。当时,按照辅导员的布置,大家都画了一幅战斗英雄黄继光的画像。辅导员从我们大家的几十幅作品中选了一幅画得最好的,就是周兆颐的作品,送给了给我们作报告的志愿军叔叔。他画的黄继光,英武刚毅,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0年前后,我经常看见周兆颐迈着沉稳的脚步,到东关古风巷的天水雕漆厂去上班。此后,我离开了家乡,到外地读书和工作,再也没有见到他。我想,天水雕漆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生产工艺美术品的地方,他在那儿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几十年,他的绘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最近在网上看到,他荣任甘肃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工艺美术大师等职位和荣誉,我为他感到高兴,我也为家乡出了这位杰出的美术大师而感到高兴。  
  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陇上文宗冯国瑞  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所有曾一睹她芳容的人无不惊叹于她卓然的身姿和绝世的美丽。但很多人不曾想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麦积山石窟一直是隐藏在陇山莽莽林海中的一颗蒙尘的明珠,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她的价值。是冯国瑞,这个几乎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家乡天水文化建设的一代陇上文宗,以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第一次为世人揭开了麦积山石窟神秘的面纱┅┅。  
冯国瑞(),天水著名学者,190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县石莲谷,字仲翔,号牛翁,一号渔翁,别号麦积山樵。他七岁入私塾,十一岁考入天水私立亦渭小学(现称解一小学),十五岁其父即请前清进士任承允、翰林哈锐为之讲习古文辞。1921年,冯国瑞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复又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深造,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门下,从而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后,曾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兼任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青海省政府秘书长,陕西省政府顾问等。建国后,历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委员等职务。著有《绛华楼诗集》、《张介侯先生年谱》、《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等,辑有《守雅堂稿辑存》等。     冯国瑞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研究院主任为吴宓,教授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鸿儒硕彦,云集清华,极一时之盛。  1927年,清华毕业的冯国瑞因时局动荡,意欲归里。梁启超爱其才,又知不可留,乃函荐于当时的甘肃省长,誉冯国瑞为“奇才”、“美才”,认为“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二酉堂之外,迨未或能先也”。从1928年开始,冯国瑞先后辗转于兰州、西宁和西安之间,历任兰州大学教授、系主任,西宁县长、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并被张学良和邵力子聘为西北问题研究会委员和陕西省政府顾问。1938年之后,冯国瑞长期在兰州各高校任教,呕心沥血,甘育桃李,直至1963病逝于兰州。虽然大半生在外漂泊,历经人世沧桑,但冯国瑞却时时牵挂着家乡天水的文化建设,奔走呼号,身体力行,至死不渝┅┅。  在1940年之前,麦积山石窟因道路不通,年久失修,栈道塌毁,凋蔽残破,因而人迹罕至,一片荒凉。当时的景象与杜甫《山寺》诗中“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的情景并无二致。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冯国瑞与地方好友6人相约,徒步入山考察。当时的木质栈道经过千百年风雨的浸蚀,早已破烂不堪,行走时不但吱嘎作响,危险处更是不得不手脚并用。但冯国瑞依然以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攀危崖、探幽洞,从而获得了关于麦积山石窟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次考察是麦积山石窟开窟1500多年来第一次由一批专业知识分子对石窟文物进行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科学考察,对麦积山石窟以后乃至未来的研究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考察中看到和接触到的石窟文物,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使冯国瑞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憾。神圣的使命感和沉重的责任感使冯国瑞夜以继日,耿耿难眠。他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编写完成了一部在麦积山石窟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麦积山石窟志》,从而让世人第一次认识到了麦积山石窟非凡的艺术价值和让人神往的美丽。  
“晴暾洛门道,清丽一山川。香熟千畦稻,凉生百道泉。古魂招汉将,丰稔望村烟。都道莲花好,迟来买藕船。”从这首写洛门的诗中,我们可以感知冯国瑞对家乡天水的一往情深。在以《麦积山石窟志》引起了世人对麦积山的重视后,冯国瑞又先后撰写了《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麦积山石窟的古代民族文化艺术》等论文和专著,继续为修复麦积山石窟栈道、加固石窟洞壁、成立麦积山石窟修保委员会而奔走呼号。1953年,冯国瑞又以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的身份参加了由中央文化部组织的麦积山石窟勘察团,与吴作人、王朝闻、罗公柳等十四位专家一起风餐露宿,辛勤工作,历时32天,测量洞窟92个,为洞窟编号192个,完成摄影作品1000余幅,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系统、最科学、最详尽的一次勘察。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已患重病的冯国瑞得此消息,欣喜不已。他说:夙愿已偿,甘心瞑目!一片赤子情怀,让人慨然落泪。  
冯国瑞一生博学多才,其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文学、历史、训诂、考古、书画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对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的发掘和勘察上,冯国瑞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开拓性的贡献。在天水地方史研究方面,他是利用考古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第一人,并先后编著了《秦州记》、《天水出土秦器汇考》等专著,明确提出了天水是秦人发祥地的观点。在担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时,冯国瑞又在北道区甘泉镇发现了两棵据测定为唐代所植的玉兰树,遂倡议修建了现在的双玉兰堂。1937年,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邵力子欲将自己私人收藏的5万余册珍贵图书捐赠陕甘两省。与邵先生过从甚密的冯国瑞力劝邵力子将书捐给天水,并于炮火威胁中从西安亲自护送其书安全抵达天水,在天水图书馆专辟“邵力子先生纪念室”珍藏。今天,天水图书馆能成为国家二级图书馆,以邵力子赠书为基础的丰富的典藏是重要因素。  由于先后师从于任承允、哈锐、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因此冯国瑞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传世的400余首诗词在陇上独树一帜,风格独具。其作品或如江河澎湃,沉郁顿挫,或如涧底流莺,清新明快,无不寄寓着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而其书法作品更是将“骨”、“韵”巧妙融合,寓韵于骨,充满了一种中正平和、不激不厉的书卷气,显示了冯国瑞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奇迹真层出,千山重复重。飞楼宽鸟道,深窟现龙宫。漫涣馀残碣,青苍夺晚红。相忘同校录,期不负游踪。”今天,当我们站在已经蜚声中外的麦积山前,再次品读冯国瑞写于60多年前的诗作,我想,我们每一个羲里儿女都应该永远记住他:  
1991年冯国瑞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天水市举行了学术纪念会。  日,享誉陇上的天水籍著名学者和诗人冯国瑞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纪念会,在市政府招待所隆重召开。会议由市委副书记李世荣主持。市长赵春在讲话中说,我们召开冯国瑞先生学术纪念会,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也是全面落实江泽民“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纪念活动,学习先生人品德行,弘扬先生为历史文化研究事业孜孜以求、甘于奉献的精神,全面汲取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启迪和激发人们热爱天水、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与时俱进,共同致力于天水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会上宣读了省政协副主席邓成诚、周宜兴,省政协秘书长薛映承,省文化厅、天水师院、天水诗词学会及冯国瑞先生亲属发来的贺电和贺词,同时还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  
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流萤,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恒滨,兰州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刘同昌,兰州大学中文系原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甘肃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柯杨教授,兰大中文系主任赵小刚博士,省文史馆副馆长马天彩,我市领导王洪宾、赵春、王玺玉、李世荣、杜松奇、韩岱成、苏维喜、何顺德、陈必达及老同志桐树苞、陈华、郑荣祖、张子芳、汪都等参加了纪念会。  参加纪念会的还有我市市直有关单位和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团体负责人,冯国瑞先生生前好友、门生、故旧、亲属以及有关专家、学者
  甘肃籍第一个共产党员葛霁云  葛霁云(1894年-1941年),男,甘肃省天水市西关三星巷人。是中共早期党员、西北地区党的负责人、甘肃籍第一个共产党员。  1919年考入北平汇文大学外语系,1920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结识了李大钊,接受了革命思想,并参加了“五四”运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北京组织了“天水学会”,创办了《新时代》季刊,宣传马列主义革命思想。后来又与南汉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同年,被李大钊同志派往国民军第二军第七师邓宝珊部工作,担任邓宝珊将军的秘书长职务。做邓宝珊的思想转化工作并开展党的活动。是年夏,邓宝珊在驻地河南办起了军官传习所,他利用职务之便,向士兵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1927年1月,任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  大革命失败后,他设法掩护党内同志,并为党组织活动提供经费。1928年春,他和柴宗孔等同志在河南唐县组织游击队起义,遭到失败。后去上海、北京等地作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随邓宝珊将军到郑州,联络阎锡山、冯玉祥讨蒋。他的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被胡宗南指令通缉。  1934年4月,受党中央委派赴苏联学习,后在共产国际参谋本部工作。年,被共产国际派往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支持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斗争。1941年回国工作时,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杀害,牺牲时年仅47岁。  
  历史!  顶!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北京大学教授马名驹  
马名驹,男,1939年生,天水市人。北京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水市一中和甘肃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1982年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班毕业。  
原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组成员、省科委顾问。1994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任北京大学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分院副院长、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策划专家团副总裁、香港科学院顾问等。  
发表专著译著14部,论文13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2项)。曾应邀出席第8、9届世界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中俄首届科学哲学双边研讨会、第14、15届世界科学技术园大会。  
主要著作有:《世界新技术革命与我国大西北开发》、《现代决策人门》、《改革与观念创新》、《系统观与人类前景》、《中国高技术的今天与明天》、《再创辉煌:科技西进与均衡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环境支持》等。主要译著有《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人体·精神与科学》、《科学的突破》等。  
马名驹教授是我的入团介绍人,他家境贫寒,在他上中小学的年代,他父亲挑着一担水果沿街叫卖,以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刻苦努力,成绩年年优秀,终于奋斗成才;我对他非常敬佩。    
  强烈支持!!!
  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秘书长---著名漫画家曹昌光  
曹昌光:1941年生,甘肃省天水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著名漫画家。早年毕业于天水一中和甘肃师范大学政教系。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水一中和天水师专任教,并担任过天水市委秘书长等职。现任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秘书长。1980年参加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年在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年有7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并获“中国美协艺委会三等奖”和“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优秀奖等。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有多幅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出版的著作有:《漫画丝绸之路》(中、美、日三种文本、七卷)、《漫画丝绸之路.天水卷》(二卷)、《敦煌壁画故事》、《羲皇故里天水游》等。参与世纪太平鼓巨型铜雕设计,担任《中华医学史画》总设计,创作《天水古文化系列壁画》等。自幼热爱美术,擅长漫画,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在国内著名的作品有: 《石窟走廊》、《伏羲女蜗》、《女装的幽默》、《巷战》、《检查落实》、《甲申猴趣》、《可持续发展》、《最后的装饰》、《人才市场》、《生肖天河》、《薄膜白旗迎死神》、《神不守合》、《最后那个飞天的红绶带呢?》等。  
  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秘书长---著名漫画家曹昌光  
曹昌光:1941年生,甘肃省天水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著名漫画家。早年毕业于天水一中和甘肃师范大学政教系。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水一中和天水师专任教,并担任过天水市委秘书长等职。现任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秘书长。1980年参加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年在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年有7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并获“中国美协艺委会三等奖”和“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优秀奖等。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有多幅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出版的著作有:《漫画丝绸之路》(中、美、日三种文本、七卷)、《漫画丝绸之路.天水卷》(二卷)、《敦煌壁画故事》、《羲皇故里天水游》等。参与世纪太平鼓巨型铜雕设计,担任《中华医学史画》总设计,创作《天水古文化系列壁画》等。自幼热爱美术,擅长漫画,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在国内著名的作品有: 《石窟走廊》、《伏羲女蜗》、《女装的幽默》、《巷战》、《检查落实》、《甲申猴趣》、《可持续发展》、《最后的装饰》、《人才市场》、《生肖天河》、《薄膜白旗迎死神》、《神不守合》、《最后那个飞天的红绶带呢?》等。  
  甘肃省首位世界冠军----世界女子剑术冠军李淑红  1995年在美国巴尔迪摩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有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运动员参赛。天水姑娘李淑红,在这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技压群芳,荣获女子剑术金牌,成为甘肃省首位世界冠军;  天水武术起源很早。从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时期的天水麦积山石窟壁画中,就可看到游猎骑射、力士举石、戈盾相击、对打较技等动人的练武格斗形象,这说明在一千五百年前建造麦积山石窟时,天水武术就形象的被刻划下来。当时由于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中原和西域各国的舞蹈,角力,都给天水武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础。  
天水自秦汉以来,连年兵戈纷争不息,为防御边乱,加强军旅建设,民间习武之风随之兴起。尚武崇勇,勤于锻练已成为民间的优良传统,从而涌现出象纪信、李广、赵充国、李陵、姜维、庞德、魏嚣、陈安、符坚等以武功著称的英雄人物。  近代天水的武术运动更是蓬勃发展,武术名人不断涌现,仅《秦州志》记载的武进士、武举人为数众多。民间的武术家更是层出不穷。代表人物有天水市东门拳师王狗子、“军营”派武术家孙彦彪、威震武坛的成振刚、曾在北京教授过全国武术名师万籁声的王显斋等。  近年来,天水的武术运动在省、市、县区各级体委的重视支持下发展很快,各区县先后成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馆,在各厂矿企业、街道、村镇开展了武术健身的普遍活动,涌现出了许多武术新秀:张飞鹏于1982年在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获得天齐棍一等奖;赵斌于1983年在全国第五届全运会上获鹞子拳一等奖;李淑红是这批武术新秀中的代表人物。她在近年来的全国武术大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1983年在东亚运动会上获得女子全能第一名,1995年在美国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荣获女子剑术金牌,成为甘肃省首位世界冠军;为我国武术运动增添光彩,体现了天水武术运动人材辈出的新时代。  
日 荣获世界武术锦标赛剑术冠军的天水姑娘李淑红应邀荣归故里,天水市委、市政府为其举行隆重的庆功大会,并作出向李淑红同志学习的决定。  
李淑红是我们天水市的女中豪杰。  
  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周侃  周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甘肃省天水市古风巷人,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大水利系。早年曾参加刘家峡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和建设工作,成绩卓著;从80年代初开始,他受国务院水电部委托,担任国家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勘测规划和泄水方案”的项目负责人,率领由国家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组成的科研组,从事黑河流域的勘测规划和分水方案的研究工作。他曾经9次从黑河源头至终点进行实地考察,其中4次为徒步完成。他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的经验以及他提出的黑河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对国务院近年来实施黑河分水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由他主持制订的黑河分水方案得到国家计委和朱熔基总理批准,已经于2000年正式实施。使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资源过度开发而造成黑河下游的额济纳草原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的生态灾难被初步得到整治。他是一位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是我们天水市的杰出人才,令人敬佩。我衷心的希望他身体健康,欢度晚年。  国家重点项目《黑河分水方案》的有关情况: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其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河道全长821公里,以甘肃省境内的莺落峡与正义峡为界分为上、中、下游,最终流入额济纳草原的东、西居延海。其上游位于祁连山区;中游为有“金张掖”美誉的甘肃省张掖地区;下游包括甘肃省酒泉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其中额济纳旗有507公里的边境线,并有我国重要国防科研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居延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生息繁衍、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进入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以至断流,造成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河湖干涸、沙尘暴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央吉玛一家四口人是牧民,居住在内蒙古额济纳草原的策克嘎查村,这里紧靠东居延海。央吉玛15岁了,讲起小时候的东海子--东居延海,她心驰神往:“我小的时候,东海子水很多,很漂亮,芦苇绿绿的,高高的,鸟儿也特别多,可好玩儿了。爸爸在齐腰深的水里抓鱼,还到草丛里捡野鸭蛋……。现在,我们都不去了,啥也没有了。”央吉玛的弟弟钢铁木很喜欢听那时候的故事,因为,他所见过的东居延海,只是一片茫茫沙漠和戈壁。  
高大健壮的父亲达布西勒图生于斯长于斯。他说:以前,东海子“相当好”,芦苇高得“骆驼也进不去”,有“两尺长的鱼”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鸟。现在,“别提了,胡杨越来越少,连芦苇根都很少见,现在的后辈都不相信以前东海子是那个样子……”  
1944年,农林学家董正钧曾这样描述居延海:“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草风声,真不知为天上人间,而尽忘长征戈壁之苦矣。”  
日,记者伫立于东居延海湖底干裂的土地上,只听朔风呜咽,四野寂静;目光所及,黄沙漫漫,一望无边。居延海,真的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份干涸的记忆了吗?  
走进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附近的“怪树林”,满目苍凉。大片胡杨枯死,或横陈委地,或挣扎问天。干渴使他们痛苦地死去,成为生态恶化的殉葬品。如今,额济纳旗的胡杨林面积已由50年代的75万亩缩小到34万亩,一半以上的胡杨林已成为“胡杨魂”。  
2000年,北京等华北地区连续遭受大规模沙尘暴袭击。额济纳旗这个名字,在媒体谈到沙尘暴源头时被多次提起。来自国家气象中心的报告说,形成我国沙尘暴的主要路径有3条,其中一条即为从阿尔泰山脉通过额济纳旗,最后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额济纳方向的沙尘暴是影响北京地区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当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专题片《沙起额济纳》。  
此片一经播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正在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考察防沙治沙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出指示:“黑河的问题很严重,新疆塔里木河问题也同样严重,这些事水利部要抓。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严格水资源管理。治沙、治水、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位任务,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把生态环境用水放在第一位。”  
周侃先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挑起这一重担,率领由国家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组成的科研组,历经9次从黑河源头至终点的实地考察(其中4次为徒步完成),历尽艰辛,最终由他主持制订的黑河分水方案得到国家计委和朱熔基总理批准,已经于2000年正式实施。使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资源过度开发而造成黑河下游的额济纳草原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河湖干涸、沙尘暴肆虐的生态灾难被初步得到整治。  下面的消息证明,周侃先生的黑河分水方案已经初见成效。  新华网兰州日电(记者冯诚、马维坤)记者自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报道:中国第二大干涸湖泊居延海重泛碧波,沙海深处,敖包山下,一望无垠的“海水”在骄阳下波光粼粼;“海”边,片片水藻逐波泛绿;“海”面,群群水鸟翩跹嬉戏--举世关注的中国西部第二大干涸湖泊居延海近日重泛碧波,这是中国政府实施西部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的一大成就。  
  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丁永建  
丁永建,男,日出生,甘肃天水人,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住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  1982年1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工系,获学士学位,年在冰川所攻读硕士学位,1987获自然地理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作,曾任水文室副主任,科研处处长等职。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冰川、寒区水文及环境研究。先后承担和参加中科院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攻关、攀登计划、重点科学基金等十余项重大科研项目。  先后对祁连山、天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及喜马拉雅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在连续十余年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已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Annals of Glaciology“、“Journal of Glaci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产生了强烈反响。他对稳定状态下冰川物质平衡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已在非稳定条件下被得到应用;对不同冰川规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宏观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结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从流域水量平衡角度提出了青海湖水位下降主要由降水减少影响的观点、并得到逐渐印证;对喀喇昆仑山和长江源区冰川发育的水热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的水热定量指标对了解和分析那里的冰川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出的冰川可视化研究方法,是将“3S”技术应用到冰川变化研究中所进行的十分有益的探索性工作;对祁连山区和长江源区水文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把研究着眼点放在了解水文过程和寒区环境因子的联系上,并取得初步结果。  他的科研项目受到国务院重视,先后得到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国科学院留学回国工作择优支持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工作择优支持基金等的资助。   1998年开始参与科研管理工作,结合研究所实际情况,先后主持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规范了管理制度,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在组织国际学术会议、研究所所庆、重大项目评审、为研究所争取科研经费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曾应邀在德国哥丁根大学地理系访问工作(1987年);在瑞士高等理工大学(ETH)水文、冰川所访问研究(年)。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受到于会专家的赞赏和好评。    1996年获 “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  1997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由中科院推荐,被中央电视台(一套)《走近科学》栏目作人物专访报道()。   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心成员。  现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副主任,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等职。  参加和主持过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1.《“两宝”铁路泥石流调查与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六·五”重点课题。  2.“中巴公路喀什—塔什库尔干路段泥石流调查” 课题()。  3.“中德乔戈里峰北坡地区冰川及环境综合研究”课题()。中科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项目。  4.“中德博格达地区冰川、地貌与环境考察研究”课题(), 中德合作项目。  5.“中德青藏高原中部及东南部地区冰川与环境综合考察研究 ” 课题(), 中科院—德国马普学会合作项目。  6.“青海湖环境演化及预测”课题(),中科院兰州分院和西部资源环境中心联合项目。  7.“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研究”课题(),中科院院长基金及留学回国择优支持基金。  8.“冰川物质平衡研究”课题(),国家人事部非教育系统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  9. “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冻圈信息系统应用模型”课题(),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  10.“黑河流域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课题(),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11.“全球能水平衡——中国青藏高原亚洲季风试验”课题(),中日合作项目。  12.“长江源头和疏勒河上游冰川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课题,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   13.“喜马拉雅山现代冰川资源及其与水文、气候时空变化的关系”课题(),攀登项目“东亚环境变迁”专题。  14.“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形成与转化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金项目。   15.“南极冰冻圈地理信息系统预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项目。  16.“中国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编目”项目(),科技部资助项目。  17.“极地冰冻圈信息系统研究”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  18.《冰冻圈动态变化基础研究(三期)》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  19.《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科研项目,项目执行负责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   邮编:730000   电话:(办)8836315(宅)  电子邮件:dyj@ns.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韶珊  
王韶珊,男,汉族,1954年7月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日,兰州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选举王韶珊为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75年10月在甘肃农业大学学习,1978年9月在兰州市红古区农业局任技术员,1983年11月为红古区委办公室干部,1985年1月任红古区委组织部副部长,1987年1月任红古区文教局党总支书记、局长,1990年3月任红古区委组织部部长,1990年6月任红古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4年12月任红古区委副书记。1999年7月任红古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2000年1月任红古区委副书记、区长,2002年8月任皋兰县委书记。2006年2月任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九运会全国摔跤冠军-----国际级运动健将徐玄冲  
徐玄冲这个名字对于天水秦安的人并不陌生,他是天水秦安藉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上第一位获得金牌的人,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夺冠的天水人,先后荣获“国际级运动健将”、“兰州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体育运动道德风尚奖”等奖励和光荣称号。二00一年十一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  
徐玄冲祖籍浙江余姚,生于秦安县兴国镇,徐玄冲的祖父徐又德是上海民主党派人士,与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邹韬奋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并且常冒着生命危险去看守所探望。祖父是一个严谨得近乎苛刻的人,对徐玄冲的父亲徐曾旺严加管教。身教胜于言教,一脉相承,其父徐曾旺教子有方,给徐玄冲人格的塑造和成长的启迪留下了深厚的影响。    父亲徐曾旺是首批上海支边青年,曾任秦安县城关一小、三小、四小等校的体育教练员,母亲安莲风是秦安县针织厂工人。徐玄冲1975年4月生在秦安,1岁后父亲把他送往上海市普陀区爷爷家抚养,4岁时回到秦安。爷爷的一举一动耳闻目染着小玄冲,他自小就是一个意志坚定、铮铮有骨的孩子。由于活泼好动,经常被父母误认为是多动症而去看医生。  
1987年,12岁的徐玄冲考入秦安县第一中学,在启蒙老师张永胜的有效训练下,很快成为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1989年5月他代表秦安县参加了天水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一举夺两得2项全能第一名、铁饼第二名的好成绩。一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同年他被天水体校录取,师从李森林教练门下,开始了自由式摔跤训练。从此,他的运动生涯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在天水体校,徐玄冲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肌肉摔伤,膝关节、腕关节疼痛得连觉都睡不着是常有的事。在1991年较高规格的省运会上,他锋芒初露,获得了自由式摔跤68公斤及的亚军,同年8月被省体工大队收为自由式摔跤队队员;1992年获西北“军民药剂杯”68公斤级由式摔跤亚军;1993年获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68公斤级第8名,并参加了全国第七届运动会;1994年获全国68公斤级第5名,在甘肃省首届运动学校自由式摔跤74公斤级中获冠军;1995年获蒙古国“希望杯”冠军,同年十月获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自由式摔跤68公斤及铜牌。  
徐玄冲每年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年都有新的进步。1996年分获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第8名与第7名,并且在省九运动会自由式摔跤比赛中获68公斤级第一名;1997年获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68公斤级第5名,并代表甘肃省参加在上海市召开的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取得了自由式摔跤68公斤级第5名;1998年获全国“东亚杯”自由式摔跤锦标赛69公斤级冠军,同年获全国“吉港杯”自由式摔跤76公斤级亚军,并入选国家队;同年4月被国体委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2000年3月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国际自由式摔跤比赛A组69公斤级摔跤比赛中获亚军。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大洋彼岸,徐玄冲实现了为国争光、为母校秦安一中争光的梦想;同年5月在全国“泰山杯”男女自由式摔跤69公斤级比赛中获冠军。  
2001年4月,在银川举行的全国九运会上,他的决赛对手是八运会冠军、内蒙古的奥腾毕力格。正是这个奥腾毕力格,在八运会前一次比赛中,使徐玄冲右手节脱臼,让本来有实力问鼎八运会冠军宝座的徐玄冲,屈居第5名,为了这个对手,徐玄冲将一套很有针对性的动作苦练了一年多。随着比赛的开始,奥腾毕力格就利用草原上蒙古人膘悍的体形和充沛的精力,采用猛打猛冲的战术,频频向徐玄冲施压。徐玄冲则稳扎稳打,采取消耗对方体力的防守战术,一次次成功瓦解了对手的进攻,上半场双方打平。在加时赛终场前15秒时,徐玄冲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苦练了一年多的左手技术向对手发动了一次最有威胁力的进攻,赢得了一分,也赢得了九运会的冠军。  
2001年7月29日在俄罗斯乌兰乌德市举行的“布达也夫杯”国际自由式摔跤邀请赛上获亚军;2002年6月在世界大学生摔跤锦标赛上74公斤级铜牌,目前徐玄冲已在北京体育大学完成学业,留校任教。    冠军的梦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英雄的成长的道路布满了坎坷和泥泞。作为一名运动员,徐玄冲取得了许多人不可企及的辉煌成绩,2个世界亚军和5个国内比赛金牌。成功的背后,受过多少伤,流过多少泪,吃过多少苦,这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次比赛过后,他要面对的就是被对手抓伤的脸部、胸部和脱臼的膝、腕关节。成功的道路上并不只是鲜花的掌声,还有遗憾和泪水。2000年3月,在悉尼奥运会第4站的比赛中,徐玄冲获亚军,但在第5站的比赛中,他末进入前6名而与悉尼失之交臂。但徐玄冲是坚强的,他的成长轨迹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  
辉煌来自奋勇拼搏,成功来自不懈的努力,梦想要靠不断的奋斗去实现。  
  甘肃政法学院院长王肃元教授  
王肃元,男,1955年11月生,甘肃天水人,法学硕士、教授。现任甘肃政法学院院长、甘肃省重点扶持学科民商法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兰州大学法律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西北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王肃元同志长期从事高教教学、科研及党政管理工作,工作成绩显著。多年来,他在担任领导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其教学研究成果《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获甘肃省政府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科研学术领域,勤奋著述,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了《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公司法基本制度概论》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3部,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兰州大学学报》、《现代法学》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  
王肃元同志曾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完成了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法律促进》,甘肃省社科学术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国有资产有关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以及甘肃教育厅,甘肃政法学院重点科研项目5项,项目完成情况良好。这些成果引起国内法学界广泛重视,产生了较大影响,被法学界誉为西部地区在法律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  
1998年,王肃元同志被学院评为首届经济法学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重点扶持学科—民商法学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选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王国珍  王国珍,男,汉族, 1965年11月生,甘肃天水人。1988年4月甘肃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而后在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98年7月任教授,2003年3月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9月在材料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是兰州理工大学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长期从事合金钢及其焊接区断裂机理,模型,断裂应力与断裂韧性的研究工作,也从事过焊接工艺计算机专家系统和新型焊接材料的开发工作,1992年在日本研修期间从事过陶瓷与金属的钎焊工作。在断裂模型的研究中,合作提出的解理断裂的三个准则,修正了国际上公认的RKR模型,在1997年美国Indianapolis召开的国际解理断裂专题会议上,被引用为Chen-Wang Picture 。对细观脆性解理断裂应力Qf的物理本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Qf是稳定的材料本质韧性参量。首次建立了缺口式样解理断裂的统计模型。对低合金高强钢热预应力增韧的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取得过9项成果,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两项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成果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有40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权威刊物上(Acta Meter. Metall. TransA,Int. Fract等),被SCI和EI收录,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多次引用。现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入选甘肃省“333”和“55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3年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李政道奖学金。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高级会员。  在教学工作中,为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过多门课程,培养硕士生10余人。教学质量优秀。1994年评为机械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1997年评为学校教书育人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学生爱戴的老师。2003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  
  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我省著名的法学专家梁纪德  
梁纪德 1925年8月生,甘肃天水人,法学教授,我省著名的法学专家。1949年于兰州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中国法学会理事,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创办《法律与社会》杂志。  
主要研究方向:法学理论及诉讼法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有的曾获一、二、三等奖励。如《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之比较研究》、《“一国两制”的诉讼法学思考》等发表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诉讼法学论丛》,并参与编写《中国行政法通论》。撰写的论文《贯彻宪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发表于北京《法学杂志》1999年第4期。《敬老养老的“东方模式”》入选《甘肃省老龄问题论文集》。  
1979年,省委根据中央要求,组织成立法学研究机构。并决定由梁纪德等三人组成“甘肃省法学会筹备领导小组“,由梁纪德负责筹备日常工作。  
经省委领导同意,甘肃省法学会于日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卫波任会长(省司法厅厅长)、刘昌蔚(省法院副院长)、吴文翰(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梁纪德(省律师协会筹委会主任)任副会长。秘书长由梁纪德兼任。省委副书记王秉祥和省上公、检、法等部门领导出席会议,甘肃日报及时做了报道。  
  有心人阿,顶
  真的不容易呀 强烈支持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黄高宝教授  
黄高宝,1965年11月生,男,甘肃天水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大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甘肃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甘肃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农学会理事、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农业、耕作制度、节水农业和立体高效多熟种植理论与技术。共主持和参加完成16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  《甘肃省“双千田”工程》、《甘肃中东部一熟制水保灌区农田高产高效技术与示范》分别获全国丰收一、二等奖;  《陇中半干旱区旱地农业生态技术系统综合研究》、《甘肃省农业投资》、《粮田超高产种植模式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分别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学研究项目《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和《农学学科教学内容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调亏灌溉条件下多作系统根水肥协调机理研究》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主编和合作出版了《甘肃省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甘肃省农业投资导论》、《新型多熟种植制度研究》、《中国立体农业概论》等专著;在《作物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草业学报》、《生态学杂志》等学术刊物、国际及国家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  年两度荣获甘肃省青年科技奖,  1995年被评为甘肃省高教系统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教基金项目资助。  通信地址:甘肃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  邮政编码:730070  电 话:(O),1631663(H)  
  我国著名的民族风情画家李葆竹教授  
李葆竹, 男,1941年生,甘肃天水人,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的民族风情画家,甘肃文史研究馆馆员,甘肃画院、兰州书画院特聘画家。  
李葆竹教授出生于甘肃天水市放牛沟的一个小山村。黄土高原独特的景物,加上受他母亲民间剪纸艺术的熏陶,从小就心灵手巧,喜欢在地上、家门口东涂西抹,与村童们在草纸上作画,在田头捏泥人,日渐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葆竹的父亲虽为农民,但工书善诗,为村里的知识人。孩提时的李葆竹即随父亲临帖吟哦。他今天驰骋画坛,卓然成家,既来源于天水的文化遗风,又得益于家庭的陶染,更是他痴迷艺术,对自身潜质不懈开掘的结果。  
1958年天水一中毕业后,考入了兰州艺术学院美术预科部学习,先后在汪岳云、韩天眷、党伯明、张阶平、陡剑岷、陈克健等名师的指导下,萤窗雪案,朝涂暮抹,六年苦修,从基本功到创作都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此期间,年仅18岁便出版了他的第一件作品《庆丰收》(年画)。1964年,李葆竹于西北师大国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基层,经过14年的辗转磨砺,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生活,体味人生,画了大量的生活速写,在艺能和修养两方面打下了厚实的基础。1978年从基层调到母校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  
1981年,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不顾已届中年,毅然奔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进修深造。浙美浓厚的学术氛围与高水平的师资,使李葆竹艺术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  
回到西北后,浙美导师们关于“不要忽视和放松对形体结构的熟悉和准确的追求”之叮嘱,成为他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他经常深入生活,速写本子随身带,做形象的收集和造型的锻炼。他深知,绘事无捷径。为了画好民族风情画,他去过甘南、临夏,到过青海、四川,深入新疆数县,援教西藏半年。 每次的民族地区之行,李葆竹多则百余天,少则20多天,一圈走下来,身体壮实的李葆竹常常变得又黑又瘦。正是这种艰苦生活的砺练,使李葆竹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连续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美展,部分作品还应邀到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近20年来,他踏遍西北高原,多次赴甘南、青海、新疆及西藏,寻访西部奇异的雪山、幽谷、大寺院、大河源、牧场与帐房,了解西部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在搜积了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中国画佳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摘葡萄的季节》、《月光曲》、《高原风》、《盛典》、《高原人》、《金秋》、《甘南藏女》、《卓玛》、《凝视》等。这些作品的内容注入了一种纯朴的乡土情感,洋溢着健康、向上、光明祥和的气息。在艺术形式表现上将乡土气与文人气相结合,将南方与北方的艺术趣味融合,使其作品能达到雅俗共赏、刚中寓柔的效果。在国内许多大展中屡屡获奖。其中,《摘葡萄的季节》参加1984年全国第6届美展,并获甘肃美术创作一等奖;1986年花鸟画《葫芦》参加首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1989年《月光曲》参加第7届全国美展,并获甘肃美术创作一等奖;1992年花鸟画《葡萄麻雀》参加第7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1994年《高原风》参加第8届全国美展,并获甘肃美术创作二等奖;1994年《戴月归》参加台北“华夏艺术国际展”,并获银奖。在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他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好评和肯定。其中,全国著名画家吴山明教授称他的人物画“秀雅而滋润,技法娴熟而丰富多彩,具有明显的江南画风与西北画风结合的特点,自赴浙江深造后,画风更趋明快而奔放、自由,但仍可以从笔墨中看出原先西北之粗犷浑朴之趣味。”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王文芳评李葆竹的画《高原人》时说:“这幅画以严谨的结构、沉着的笔触,塑造了一个铮铮铁汉,风寒雨雪都不怕,傲然挺立在高原上,斜视的目光,紧抿着嘴唇,一派冷峻的面孔,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活力,披衣的肩膀,倾斜的头部,到景中的石块,形成的明显大对角线的构图,更加深刻地透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美术理论家党伯明称他的画“运笔用墨能以书法入画,具有酣畅豪爽的厚朴意味,赋彩则追求浓淡相宜,显出潇洒祥和的雅俗共赏之气质。因而既显示出法度严谨,又能自由挥洒,给观众一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审美意韵。”  
在李葆竹的作品中,将人物造型的准确性与笔墨形式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部分,笔者认为还是体现在写生习作部分。这与他长期从事高校教学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有坚实的造型功底和传统笔墨功底。他的《贵清山老农》、《玛曲青年》、《凝视》、《情怀当年》、《青瓦寺农民》、《甘南藏女》、《高原人》、《卡德老汉》、《苏昭华》、《罗老汉》、《阿里少女》等等,人物形象传神,很具个性魅力。笔墨生动自如,具书法用笔的老练和趣味感。这些习作也可看成是人物肖像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如著名人物画家吴山明先生称李葆竹的人物画“其艺术成就已使他成为当今西北高原令人注目的画家了”。在《贵清山老农》一画中,透过人物炯炯有神的目光,微张的嘴唇、蓬乱的胡须和深陷的鼻唇沟,刻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笔墨生动泼辣,造型概括有力,加上配置简洁的农舍环境,一个具有时代阶段性的西北淳朴农民形象跃然纸上。又如在《阿里少女》一画中,透过明眸清纯而略带羞涩的面容,塑造了一个在世界屋脊高原上穿着盛装的少女,在憧憬美好未来时的表情。在这些人物肖像画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画家继承了我国古代顾恺之人物画“传神”论的主张,谢赫“气韵生动”为画评的首要标准,赵孟兆页“书画同源”的笔墨美学的蕴涵,因而人物各显魅力,深刻、动人。  李葆竹的民族风情画,以其成熟的思维,新颖的构图,娴熟的技巧,精到的笔墨,被人们称道和推崇,成为民族风情画中最具实力和潜能的画家之一。  李葆竹的民族风情画,内容广泛,按其大类来分,可分为人物画和花鸟山水画。李葆竹擅长写意人物,传统晕染技巧十分娴熟,而且水墨造诣较高,技法把握精到,加上其深厚的素描功底,使他有足够的才华在人物画中径情直遂,凤鸣朝阳。李葆竹认为好画不是生活之摹写,乃是人情物理碰撞之火花。画者须给人以美,非给人以法,更非博人以笑。如创作于1984年《摘葡萄的季节》,是李葆竹赴新疆跋涉数县的心得和灵感。画面上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一维族妇女正在照看睡在吊篮中的几个小孩,孩子可爱的睡姿、妇女甜蜜的微笑,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处处显示出自然和生命的力量。该作品被选入全国第六届美展,并在人民日报发表,还荣获甘肃省美术创作一等奖。  李葆竹的民族风情花鸟画也很有特色。他既能画写意,又能画没骨,泼墨泼彩更不在话下,笔力腕力功力学力,才气骨气神气逸气,尽在画中。李葆竹的花鸟画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结体秀美,笔间墨润,清新灵动,代表作有《葡萄小鸟》、《年年有余》、《葫芦》等;另一类则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充满诗情,代表作有《夏》、《秋趣》、《山秋》等。  
李葆竹还擅长巨幅人物画的营构。对这类作品的构图,李葆竹如对奕,每一步棋都极为慎重,经常是自设险棋。他的构图有章法、有节奏、有灵动、有活气,互有联系,有一种整体的生命气象。他创作的《高原风》、《盛典》等则是这类作品的点睛之作。   如果只谈李葆竹民族风情画中的人物画和花鸟画,而不谈山水画,是不全面的。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李葆竹也是一位多能并擅的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李葆竹也是一位多能并擅的画家。他既能画寻丈巨匹,也能作斗方小品。他的山水画绝无浮嚣之气,相反,有一种邃密浓厚,酣畅淋漓,气象宏阔,情景交融之态。读他的《岁月遗痕》,如同读一个民族地区的沧桑岁月;读他的《群壑幽谷》,仿佛看到座座力的山峰;读他的《黄河明珠——刘家峡水库》,宛若与黄河三峡进行对话……   
李葆竹不喜欢那种矫揉造作和玩弄技巧的路数,也极力避免形成熟套流入程式,不论画好画坏,至少要争取信实达意和生动自然。由于深受国画画论和诗论的薰陶,李葆竹的速写已形成一种质朴无华、平淡天然的风格。  他的生平传略收人了《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等辞书。出版有《李葆竹画集》、≤李葆竹速写≥。  如今,李葆竹已进入耳顺之年,也是艺术的成熟之年。在民簇风情画的百花园里,李葆竹正在丰收着自己的果实,在达到民族风情画艺术理想顶峰的奋斗中,李葆竹仍在不停地攀登着。  李葆竹教授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还处在艺术风格的上升时期,祝愿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96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处女作《庆丰收》(年画)。  1973年《支农传艺》(年画),1980年《花卉集锦》(四条屏),先后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摘葡萄的季节》参加六届全国美展,获甘肃美术创作一等奖。  1986年花鸟《葫芦》参加首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1987年《姐妹》参加西北五省(区)美展。  1989年《月光曲》参加七届全国美展,获甘肃美术创作一等奖。  1989年菲律宾《商报》专版发表国画作品,并撰文介绍其艺术生涯。  1990年受派赴西藏大学讲学,《西藏日报》专栏介绍其表现藏族生活的人物画。  1992年花鸟《葡萄麻雀》参加七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1993年《育》、《起步》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  1994年《高原风》参加八届全国美展,获甘肃美术创作二等奖。  1994年《母子情》参加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  1995年《年年有余》参加九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地址:中国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邮编:730070电话:3    
  陇原科教之星马巍教授  马巍,男,1963年12月生,甘肃天水人。中科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8年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冻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际冻土协会中国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冰川冻土》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主要从事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工作,在冻土强度与蠕变、深土冻土力学以及冻土细微结构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多篇文章在Ei 、SCI收录的刊物和ISTP收录的论文集上发表。其中1项成果1993年获亚洲地区CT技术应用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项成果199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200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硕士生14人、博士生8人。另外,1995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四届雪冰优秀青年科技奖,1999年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荣获陇原科教之星称号和中科院兰州分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贡献有:  1)首次提出了冻土破坏的抛物型屈服准则,发展了深部冻土力学的研究;  2)首次提出了冻土蠕变的的渐进屈服准则;  3)首次提出了冻土的综合变形方程;  4)首次将“电镜-复型”技术应用到冻土蠕变研究,发现蠕变过程主要受控于冰晶基面沿剪切方向定向的粘塑流动,提出了冻土蠕变过程中冰相应力变化的分解模型;  5)首次提出了冻结竖井中底鼓问题的计算模型及人工冻结深基坑支护中计算冻结墙厚度的“薄板”模型;  6)首次提出了冻结壁最大变形下移的方程,校正了工程界长期沿用的“最大变形位于井壁上部三分之一处”的片面结论;  7)首次将CT技术应用于冻土细观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冻土变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现象—结构的强化和弱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冻土蠕变的破坏机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首席科技专家,正在进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问题研究。    工作简历:  年:在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年: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攻读冻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  年: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程冻土室从事冻土力学试验研究工作;  91.7: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工作;  97.8:在美国(丹佛)地质调查局调研学习;  2001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1999年1月被聘任为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主任;  2002年1月被聘任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3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  电子邮件:mawei@ns.  
  还有潘石屹  不过楼主好象发错版块了
  互.助.社.区是国内最专业的有偿互.助.社.区。  社区有500多个板块,刚刚开始运行,敞开胸怀招聘斑竹,寻找志同道合者共创辉煌。  在互.助.社.区,您可以  1、发表各种有偿提供关系或者资源的贴子。  2、发表各种有偿需求帮助或者资源的贴子。  3、也可以发布完全免费的帖子。  4、可以申请做社区斑竹,社区收入的50%将作为红利分配给斑竹。  5、如果您是新手,请花几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我们的社区帮助,也许会对社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更大的兴趣。  www.help88.com    免费提供大论坛群发软件,群发机器人  自动注册社区帐号,自动变换IP地址,自动变换标题和内容  您公司产品推广宣传的利器  www.help88.com/adpost/
  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何 来  何 来,男, 1939年12月生,甘肃天水人,笔名周触。现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及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甘肃省文联委员等职。  196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甘肃定西一中教师,中共定西地委文化科长兼定西文联秘书长、《定西文艺》副主编、《黄土地》文学杂志副主编、《飞天》文学月刊副主编,编审。198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从事文教宣传、文学创作及文学编辑工作。  何 来自小热爱诗歌和文学,早在1954年读中学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发表了处女作。大学时代以发表《烽火台抒情》、《我的大学》等作品而得名,从此走上文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断山口》、《爱的磔刑》、《卜者》、《热雨》、《侏儒酒吧》以及《何来诗选》等著名作品;并主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艰难的跨越》、《大陆桥丛书》和《甘肃五十年文学作品选萃诗歌卷》等编著。其中散文《渭水源头》、组诗《写在莲花山的歌海里》、诗集《断山口》分别获甘肃省第一、二、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诗歌《伟人墓》获1989年《诗刊》珍酒杯奖。  何来的许多作品被《中国新文艺大系》、全国《诗选》、《新中国50年诗选》、《中国20世纪诗选》、《中外诗歌选萃》、《中国新诗名篇赏析词典》等重要选本收录;他的创作受到诗坛和读者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长诗《爱的磔刑》被誉为“当代西绪福斯的灵魂剖白”,“历史与生命的悲剧”,并获得了诗坛同行称赞,称赞为在当代大型组诗创作中“罕有与之相匹”的极高评价。  
  著名的西部民营企业家赵满堂  赵满堂,男,1961年生,甘肃天水人,经济师。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甘肃工商联副会长、著名的西部民营企业家、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甘肃盛达集团公司总经理等职。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光彩事业奖章”、“中国十大青年企业家” 、“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甘肃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国家、省、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告别地区科委机关,创办了盛达矿业开发公司。提出“以诚为本,以诚取胜”的经营宗旨,短短5年脱颖而出,由一个集体小企业发展成为集选矿、冶炼、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目前,集团已扩大到进出口贸易、房地产、高新技术等领域。年营业额人民币1亿元以上,总资产达2.6 亿元,成为西部民营企业中的一颗明星。  1998年,他成为兰州金城宾馆的大股东之一。  2000年12月与甘肃省工商联合作成立了甘肃盛达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他引进良种奶牛和鲜奶消毒加工生产线,填补市场空白,使企业一跃成为天水最大的乳品企业。  2003年8月,甘肃盛达实业集团下属天水金都房地产公司在当地以2400万元拍得15亩多土地,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金都商城。  他通过经营发展选矿业、旅游饭店等产业富裕后,不忘家乡经济建设,2004年,以甘肃省盛达集团公司的名义,在麦积区黄金地段,投资1.2亿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的金都商城,不仅带动了区上的城市建设,还安置职工800多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赵满堂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物。当年靠倒腾矿粉矿石发迹,跃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行列后。人出名了,生意也做大了。天水空间小,蛟龙难腾飞,就扛着“甘肃盛达集团“的牌子进驻兰州,趸下了“金城宾馆“的股份,事业扩展,财源通达,在政界也挂上了好多个头衔。  今年,甘肃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之前,专门到西北农村做了调研。他从农民朋友那里了解到,目前在一些地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实施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大,作为参与主体的农民群众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不清楚;二是办事程序复杂繁琐,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相关职能部门与具体业务单位协调不够,没有形成合力。他在会上建议,国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农民群众太重要了!在我们广大西北地区,由于农民的现金收入有限,一场疾病不仅是一个人的病痛,有时候几乎是一家人的灾难性变故。” 赵满堂建议从下述几方面着手,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一要加大相关政策、规定和操作细节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强化、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三要加强对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医疗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四要及时沟通,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扩大合作医疗的受益面;五要广泛推广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发挥示范作用,以利于稳定推进全局的工作,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贡献。  
赵满堂不像个生意人,却做着不小的生意。这个土生土长的甘肃汉子高大、厚重,一脸的憨厚,说起话来西北味儿很浓。他不是那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回答什么问题总是干巴巴的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没有任何发挥和演绎。  记者采取多种手段调动他的情绪,似乎触动他时,他开口了:“是哩,就是这个理哩!”他一拍沙发扶手似乎就要开讲了。记者松了口气,打开笔记本,可是,他却没了下文,说出来的还是那干巴巴的几句话。记者忍不住笑了,合上了笔记本,只好随便聊天吧。    “其实你挺有代表性的,说起民企一般人都会想到东部沿海,你是一个西部民营企业家,那么在西部做民企,一定有着一些不同之处,你说呢?”    “是哩。你这么一说是有点意思哩。西部一个是自然环境的限制,再一个是人力资源缺乏,还有当地政策可能比不上发达地区那么开放。金融服务也有,但总量少得多。再有就是人的思想、观念跟沿海发达地区有差距。”    “那你怎么办?”    “适应环境,克服困难。”    “怎么克服?说具体点,比如你刚才讲的人力资源缺乏?”    “有些困难永远克服不了,就先搁下来;有些困难尽可能解决。人才方面,要善待员工。我们从愿意来的人里面挑人,然后到企业里再培训。我们这里矿业专业人才不是很缺乏,但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比较缺乏。”    “其实在其他地方也有这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生意的?怎么开始,怎么做大?”    “就是两条。一个是讲诚信,一个是认真做每一件事。我不是那种愿意把自己约束起来的人,总想干点事,30出头从地区科委出来开始做企业。我想,只要自己认真做事,就能做好,别人能做的我也能,我有这个信心。我创业就在甘肃当地,主要是做矿业,甘肃有色金属资源很丰富。做企业首先是选行业,要选你自己能使上劲儿的行业,并且适合自己,自己做起来很喜欢。另外,要看你想做多大的事业,有多大抱负。行业选择本身就决定你事业的大小,因为有些行业能做大,所以行业要选对。行业要在社会有适应性,适应市场,适应产业政策。当然你要有实力,要很专业。不懂不要紧,很多事做过了才明白。要把一行做熟、做精,路走熟了就快了。做生意有明确的思路很重要。难总是首先难在起步阶段。一定要注重信誉尤其是金融信誉,要注重质量。一开始慢慢建立一定的平台和网络,从小环境发展到大环境,建立自己的信誉,后来就打开局面了,两三年后就比较顺手了。从1992年开始起步时的几个人到今天的上千人。”    “在甘肃做矿业生意的有很多,也是很自然的选择,你为什么能做大?”    “也有人问我说你这么本分、实在,怎么能做生意?我觉得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做法。我做事情的原则是自己满意时要考虑别人满意不满意。”  “那你又是怎么个认真法?”  “企业小的时候,刚创业,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要尽量想得周到一点。企业大了,要授权,管理起来比较复杂,但仍要认真,在大的问题上要把好关。”  “每天认真做事其实很难。你觉得一些人不认真是什么原因?”  “一个是难在静不下心来。尤其是手中有权了,底下有人了,自己的时间想玩一玩。就是把握自己的问题。再一个就是难在‘熬不住这个时间’。做企业要付出很多,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很少,压力也大,一天可以,一周可以,可年年月月都这样付出,严格把关,就难。”  “你怎么能坚持得住?”  “因为珍惜吧。既然走上这个路,企业一步步做到今天,来之不易,不巩固就会倒退。而且上千号人,我是有责任的。做企业也上瘾啊。有时候遇到一个特别好的项目,你把别人认为你做不了的事情做成了,是最大的快乐。开始做企业,真是想做点事,也让自己生活富足,后来就是干事业了。上规模、创效益,给社会创造财富。当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时候,能解决很多人就业,在社会上做善事、帮助别人,是很欣慰的。做企业当然辛苦,企业家这个工作最难做,如果你不愿意的话,谁也勉强不了你。”  “做企业要经常面对各种压力,你怎么保持良好的心态?平时有什么爱好?”  “我是可以把啥都忘掉的!想发展就会有压力。我是做什
  “我是可以把啥都忘掉的!想发展就会有压力。我是做什么一定要做好不可!做企业有很多快乐。你面对风险去承担、你面对项目开动脑筋去竞争,你对社会做贡献,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我这个人比较严肃、认真,爱好不多,主要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感觉时间很宝贵。我有不少社会兼职,经常有一些社会活动,你不去,人家觉得缺了一块,我是尽量去,也发挥一些自己的作用。”  
采访中,无论回答什么问题,赵满堂都会反复提到“要讲诚信,要认真,要专业,要回报社会。”起初,你会觉得这些话有些干巴,甚至有些“老套”,但随着谈话展开,再细细品味,就觉得这些的确是他做企业的制胜之道,也是他保持心态平和的真谛。这就是西部高天厚土的孕育吧?   详细地址 CN,甘肃,兰州市,天水路601旅游大厦2#9F   邮政编码 730000   联 系 人 马保科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电子邮件 .cn  
  卢小泉: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电分析国家级年轻研究员.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山水画家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