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季木画家仇英是哪个朝代简介~朝代~作品~

[转载]“联圣”方地山和撰联集粹
方地山(.12.14),原名方尔谦,字地山,又字尔止,别署大方(因与弟方泽山,原名方尔咸,双双名重于一时,故世人多以大方先生相称),江苏省江都(今扬州市)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方沛森为清季同治丁卯科举人,多年来在地方上执掌教谕)。擅长书法和楹联,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时人称其为“民国联圣”。
晚清时期,幼年失怙,与小他3岁的弟弟方泽山全倚仗长姊抚养长大成人。其父方沛森见这一双小兄弟聪颖多慧,故摒弃杂务,悉心课读,使他们小小年纪在当地颇有才名,齐名文坛,时称“二方”。初治经学,娴于辞章,擅长书法,对金石书画和古籍版本诸学多所精通,书法挺峭,有山林气。
清光绪十二年(1886),方地山13岁时考中秀才,后在北洋武备学堂教书,常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文名渐著,被天津直隶总督袁世凯看中,重金聘为家馆西席(家庭教师),教授袁氏几个儿子诗词作文,并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成为莫逆之交和儿女亲家。与画家张大千成为忘年之交。
方地山善制联语,尤擅撰嵌名联、趣联,和明代解缙、清代纪昀一脉相承,尚智巧。为人撰制的嵌名字联,全为即兴,从不起草,浑然天成,词意极工,往往将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凿之痕,堪称一绝,故有“近代联圣”之称。所刻闲章为“贪财好色”,可窥其风流不羁之一斑。以《打樱桃》剧中书僮语“我想平儿,平儿不想我”,对《翠屏山》剧中杨雄语“您说石秀,石秀也说您”,为人称道。喜集文物,尤以古钱币为多。从其所撰自题联:“依于金石能长寿;但善词章非壮夫”来看,在考古、诗文方面亦有所长。
居天津20年,方地山唯泉币是好,晚年以精研泉学著称于世。一生无论是嘻笑怒骂,佯狂放荡,抑或是轻佻诙谐,不修边幅,其实都只是其人生被扭曲后所折射出来的一种镜像,从骨子里看,仍不失为一个磊落方正的诚笃君子。正如其在家书中所述及的一首词中所写的那样:“归所梦江都,乞籴谁输,年来大事不糊涂……”北大著名历史系教授周一良评价为:“(方地山)先生善诗词,尤善于联,雅言俗谚,情文相生,信口而成,闻者惊服,人称联圣。”冯幼衡《大千居士谈对联》一文中说:“他(指方地山)的联对工夫,就算不是空前,也属绝后,可惜他从不留稿”。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3岁。周一良教授为其辑有《大方联语辑存》存世。
方地山自题画像
方地山自题联
且食蛤蜊;安问狐狸。——自题天津寓居 
此联自题,时在民国初年。上联语出《南史&王弘传》:“不知许事,且食蛤蜊。”&下联典自《后汉书&张纲传》:“豺狼当道,不问狐狸。”联语对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予以愤世嫉俗的痛斥,是对豺狼当道,莫谈国事的有力嘲讽,表现了作者
岸然不群的性格。
如此江山;多少豪杰。——自撰寓居春联
依于金石能长寿;但善词章非壮夫。——某年寿诞自箴,此联用以自寿。
作者在袁世凯当政时曾被聘为西席。暮年寄寓天津,喜好收藏文物,上联即言此。表明作者自感风云变幻难于驾驭,企望“依于金石”清亨平安、延年益寿之心。但是作者又不甘寂寞,认为仅仅醉心笔墨,吟诗作赋,绝非大丈夫所为。究竟什么是“壮夫”所为,作者并未明言,我们也不便妄度。此联之所以不同凡响,就是作者在自寿时敢于反省自己,虽流露出无所适从的惶惑,但这正恰切地表现出那个时代许多学子的心态。
月夜又逢桥廿四;仙山不隔路三千。——自题
欲举绨袍怜范叔;何当丝绣报平原。——自题
上联“范叔”,指战国时魏国能够大夫须贾,门下有舍人名范睢,行三,人称范叔。范睢随须贾出使齐国,因范睢能言善辩受齐王尊重,回国后须贾以范睢里通外国罪告相国魏齐。魏齐鞭范睢几死,范睢变姓名为张禄逃至秦过,得道秦昭王重用,位至相国。后秦国伐魏,魏派须贾出使求和。在驿馆内,范睢易服饰,以佣者身份入见,须贾见他衣着单薄,心声怜悯,赠他绨袍一领,范睢见他尚有旧情,免他一死。下联“平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食客数千,这些食客以丝绣恩人像以资纪念,故有“丝绣平原”典故。
招之即来,挥之不去;
待我而嫁,背我而逃。——自题
方地山有一次与朋友聚会,对人说,天下没有不可对的语言,没有不可对的文字。有人问“招待”两子可对吗?方的山立即组成一联。
捐四品官,无地皮可刮;
租三间屋,以天足自娱。——自题寓居
说破浪乘风什么,不五鼎烹当五鼎食?
有醇酒夫人足矣,先天下乐后天下忧。——1913年自题寓居春联
方地山生逢末世,迭遭颠仆,无以安身立命,所以在做联语时未免时时流露出满腹牢骚。遂撰书此联贴于自家门楣。
埋怨无地,泪眼看天,叹事事都如旧日;
剪纸为花,搏泥作果,又匆匆过了新年。——1916年袁世凯称帝辞归后自题寓居春联
方地山撰题联
面面相窥,佛也须有靠背;
高高在上,人到此即回头。——题江苏省镇江焦山四面佛
一次,方地山父亲带兄弟俩过镇江游焦山,山上有尊四面佛,方丈见他俩年龄尚幼,谈吐不俗,有心试他们的才情,当即指着佛像口诵上联:“面面皆空佛。”方地山不假思索,朗声应答:“高高在上人。”方丈合掌称奇,随即命小沙弥捧出笔砚,请将此联写下来。方地山也不推辞,略一沉吟,提笔便撰写了这副对联。这副对联意象超逸,出语不凡,远非一般少年所及,方丈见其才思敏捷,连连嘉赏,因而激发了方地山对于联语写作的浓厚兴趣。
明眼怕看人,万事思量惟酒好;
湖边能醉日,一春不惜买花钱。——某年为明湖饭庄题写的春联,此联以鹤顶格嵌入饭庄名号。
北客不思归,肯学纥那忘正始;
南音渐成聚,聊因酬唱念家山。——题天津同咏社爨集
   同咏社,为天津的演唱团体组织。爨集,谓会餐。上联“纥那”,为唐代民间曲调名,这里指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曲调、剧种。
封万户侯何足荣,
若与汉天子比肩,
李广欢颜亚夫笑;
挽百石弓犹识字,
我见故将军遗笔,
岳王风骨鲁公神。——题湖北省应城县陈国瑞(清朝处州镇总兵)祠堂
方地山贺赠联
1:贺赠亲戚朋友
众鸟欣有托;
孤云独无依。——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此联写于袁世凯称帝之前。
去年王老五;
今夜卖油郎。——贺王鸿池42岁始完婚
五十再来五十;
三千何止三千。——贺张印涛50岁寿诞
窥豹一斑容我说;
遥岑寸碧与天齐。——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袁克文,一字豹岑。袁克文在汉城出生时,袁世凯梦见朝鲜国王送来一只花斑豹,跳跃不止,用锁链系着,忽然扭断锁链,直奔内室,醒后不久,三夫人生子,故名克文,字豹岑。
数典毋忘乔梓阁;
相看各有渭阳情。——赠王执卿  
王执卿,原名王正卿,方地山的外甥。上联“乔梓”,喻父子。父子同科称乔梓联辉。“乔梓阁”,指王执卿祖上有父子同榜中举的佳话,故于宅第建乔梓阁。下联“渭阳情”,典化《诗经&渭阳》诗,是一首描写甥舅情深的诗篇。王执卿曾为陕西省略阳县灵岩寺题有“是人间乐地;即海外神仙”联句。
剑匣韬光无限好;
青山无语话偏多。——赠女婿蒋剑青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
天宝宫人犹感旧;
贞元朝士亦无多。——赠方潜
诗比渔洋能感旧;
学如容甫亦知新。——赠云潜 
注:下联“容甫”,指清代著名学者汪中(),原名汪秉中,字容甫,号颂父,江苏省扬州人。擅诗文,早负盛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仪征盐船遭火灾,作《哀盐船文》,名儒杭世骏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郑虎文、朱筠等名儒称汪为奇才。五十年,作《广陵对》3000余言,被誉为“天地间有数之奇文”。汪容甫治学广泛,见识博大,善于融会贯通。对经史、诸子、文学、哲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金石、地理、书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颇丰,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子孝孙慈天赐福;
前歌后舞月当头。——贺友人寿
同居曾是少年侣;
成宜今为内助人。——贺杨立斋与童养媳完婚
冤枉难为老杜白;
传闻又弄小桃红。——贺袁克文添丁得子
更能消几番风雨;
收拾起大地河山。——讽赠袁世凯称帝
1915年(民国四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宣布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此时方地山与袁克文避居上海租界。遂预感袁世凯经受不了“几番风雨”,很快会有人出来“收拾起大地河山”的,于是写了这副嘲讽联。
旧恨新欢,都来眼底;
青衫红袖,同是天涯。——贺袁克文妾苏眉云重归
忽逢幽人,如有佳语;
俱是大道,若为雄才。——赠英之仁兄
商山老人,多福多寿;
长安儿女,宜室宜家。——贺某公60岁寿诞暨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北京某公60岁大寿时,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大办宴席,特请方地山赴宴。席间要方地山一联写三事,又必须字字有出处,而且红纸上已打好16字格子。方地山略加思索,遂写下此联。
我想平儿,平儿不想我;
你说石秀,石秀也说你。——巧妙集句成趣联书赠友人
方地山以《打樱桃》剧中僮语作上联,以《翠屏山》剧中杨雄语作下联,集成这副趣联。
两小无猜,一个古钱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为女儿方初观成婚作  
1912年,方地山把女儿方初观(方庆根)许给袁克文子袁伯崇(袁家嘏)。定婚时,两家仅交换了一枚古钱。作者与庆家均爱收藏古钱币,订婚之日并无庄重礼仪,仅交换一个“古泉”而已。古代称钱为“泉”,取“流行如泉”意。后来典礼时,别无仪式,只在旅馆中一交拜而已。方遂作此联以志其事。“两小无猜”,方、袁两家有师生之谊,其子女也常有接触,因云。语出李白《长干行》:诗“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万方多难”,语出杜甫《登楼》诗:“万方多难此登临”句。民国初年,袁世凯侵吞革命果实,致使南北分裂,频年战争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为女儿操办婚事,自然惟简是从,“万方多难”即指此言。此联全用写实笔法,而又用典自然,通俗易懂,尤以将婚事与国事相连,更见作者立意不随流俗,用笔不同凡响,当为上乘之作。
藉手作明珠,祝汝长如天上月;
赠言凭片石,差堪与语地中山。——贺袁克文40岁生日
下联“赠言凭片石”,典出北魏温子升撰《韩陵山寺碑》。有人问庾信:“北方文士如何?”庾信说:“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可堪共语。”
桃熟三千年,沧海桑田经岁月;
鹏飞九万里,雏儿骥子耀门庭。——贺友人寿
眼中第一江山,盛世遗民开寿域;
心上两重欢喜,华堂明烛照孙枝。——贺江苏省镇江某公寿诞。江苏省镇江某公生日并于同日为孙完婚,请方地山撰写此贺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敞,金未尽,今年季子不还家。——答谢袁世凯  
方地山在袁世凯宅第当家庭教师时,某年除夕前,袁世凯问其是否回家过年,方地山以此联语回答之。联语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苏秦,既夸了东家,又耀了自己,用典恰切,确为大家之杰作。
喜相逢还是同乡,北斗星光照南斗;
看名教自然有乐,西球风气到东球。——贺薛玉如、陈尺楼结婚。
薛玉如,江苏省江都县邵伯镇人。陈尺楼,时天津县知事陈颂之之女,江苏省扬州人。上联“北斗星光照南斗”,指薛玉如在北京供职,夫妻两人都是南方人。下联“名教”,化用晋&乐广“名教内自有乐地”句意。“西球风气到东球”,指薛陈夫妻都信基督教,在教堂内举行婚礼后再宴请宾客。
欲夺天无工,便指星分光,都难乞借;
何曾地不爱,怕入山妙手,总是空回。——戏贺袁克文纳姨太太
有一次,袁克文纳姨太太,邀友朋小聚,正当酒酣耳热之时,方地山即席书一联相赠,并题其跋:“寒云眷属第十一人于佩文,小名巧宝,余甚涎之,戏为致语云云……”其言辞佻达,语态轻浮,而克文不以为忤,反倒时常在人前诵及,每每逗人哄堂大笑。上联隐“巧”,下联隐“宝”。
清河勋阀,琅琊世家,配合都能稽久事;
诸葛大名,龙川才气,说来正好贺新郎。——方地山贺张、王结婚
这是民国初年祝贺财政总长张同亮之子和内务总长王揖唐之女结婚的贺联。上联“清河”,地名,张姓的郡望。“琅琊”,地名,王姓的郡望。下联“诸葛”,典指三国&蜀军师诸葛亮。“龙川”,典指南宋文学家陈亮,人称龙川先生。这里诸葛、龙川连用,暗合主婚人名字“同亮”。
一握意难忘,许多眼底新娇,眉尖旧事;
三年香自在,各有袖中吴郡,襟上杭州。——赠袁世凯长子袁克定
袁克定(),袁世凯长子,乳名小记儿,小名记光,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外号袁大瘸子。下联“袖中吴郡”,出自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以中书舍人外放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年)调苏州刺史。三年之内改官两地,作《古衫》诗云:“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数吾家六月生辰,祖父初三,女兄初二;
酬贞妇千秋大节,独子成立,诸孙满堂。——贺胞姐留姑60岁生日
方地山姐留姑,嫁陈咸庆之子延怡,夫早死。方地山、方泽山兄弟早年丧母,全赖留姑照看成长。留姑长地山6岁。下联“诸孙满堂”,指留姑抚养独子陈臣朔成人,自己至60岁时,诸孙男女达10人。
有父有夫有子有孙,世上中年可称有福;
能诗能书能画能绣,眼前亲戚无此妍人。——贺袁克文夫人50岁寿
袁克文夫人刘姌,字梅真,所书小楷秀丽,又擅诗词,著有《倦绣词》。因常与袁克文唱和,有人比之于李清照与赵明诚。
玉骢马,少年场,白眉世家,一代文宗传季子;
金叵罗,合欢酒,黄花门第,三秋韵事斗玲珑。——贺马文季、韵玲结婚
某年夏历九月,马文季与罗韵玲新婚,方撰贺此联。马文季,安徽省桐城人。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马其昶[年]的季子,有才名。罗韵玲,家以养菊著称。上联“玉骢马”,马名。即玉花骢、玉面花骢,唐玄宗所畜。“少年场”,少年聚集的地方。古乐府有《结客少年场行》,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西晋文学家张华诗有“雄儿任气侠,声盖少所场”句。此赞马氏宗族。三国蜀汉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皆用常为字。良眉白,而才学尤为出众,乡里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后世马氏因称“白眉世家”。下联“金叵罗”指酒杯。“合欢酒”,旧时称新婚夫妇合饮的酒,意谓合欢偕老。“黄花门第”,旧称养菊之家。“黄花”,谓菊花。“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此联嵌入新婚夫妇的姓名,不着痕迹,天依无缝,佳妙之极。
天教季子报春晖,红药当阶,庆老母百年长寿;
笑看诸孙能夜读,青藜照眼,佑儒林三世人家。——贺刘老太太90岁寿诞
刘老太太,青溪旧屋刘谦甫(富曾)妻。方地山长女庆欢嫁刘老太太子刘师颖(容季)为继室。上联“红药当阶”,语出谢眺《直中书省》:“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此处说刘家人气旺盛。
大方大,大莫能容,但一味模糊,不怕担当天下事;
寒云寒,寒成彻骨,要十分忍耐,须知自有岁寒心。——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袁克文,字抱存,又作豹岑,别号寒云,别署龟庵。方地山,名方尔谦,字无隅,一字地山,别号大方。此赠联上联嵌典赠者之号,下联嵌典受赠者之号。在落款处作者加一段小字,“辛未正月自与寒云枯坐,戏为此联,渠欲买佳纸书之,乃弗果,可为流涕。”周一良(,安徽省东至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先生曾编纂《大方联语辑存》,并未收入此联。上联写方地山本人,真实、客观,观者不难理解。下联写袁寒云,描绘了当时的袁寒云正处在一个怎样艰难的境地。寒云寒,竟寒到彻骨的地步,以袁寒云的地位、财富、声望,何以至此?然而,这正是袁寒云此时所处境况的真实写照。这时的袁寒云42岁,住在河北区的两宜里,由于他平日生活挥金如土,又不知理财,坐吃山空,此时的生活较为拮据,多靠他写屏联和绘画贴补家用,但仍过着风流的生活。1931年的正月,又染上了猩红热病,可以想见,在寒冷的冬天里,袁寒云拖着病弱的身子,面对每况愈下的生活,剩下的也只有与方地山相对枯坐,看着窗外的冰天雪地,正如方地山联中所说的寒已到彻骨的情形了,所以方地山在联中又劝慰袁寒云还需要有百般的忍耐,以过难关。但是袁寒云并未听从方地山的劝说,在猩红热没彻底痊愈的情况下,又到青楼与一妓女一起吃花酒,结果旧病复发,再也无法医治,1931年正月与世长辞。但是对联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方地山的对联写于辛未正月,袁寒云亦病逝于辛未正月,可以猜想,这也许是他们二人的最后相见,也许是方地山在袁寒云在世时为他写的最后一副对联,而联后的小字很有可能是袁寒云病逝后方地山后加上去的,小字说袁寒云想买佳纸重新书写这副对联,但还没等到写已然去世了,感到失去了这样的好友、这样的年轻才俊而悲痛欲绝,故写了“可为流涕”四字。
袁克文所著《寒云日记》中,有很多与方地山交往的文字
我去年及端午归来,吃面看龙船,两宅儿孙争跳跃;
君生日与中秋相近,满盘堆月饼,百年兄弟几团圆。——贺胞弟方泽山50岁寿辰
上联“我去年及端午归来”,指方地山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初四,民国十年(1921),50岁生日时曾从天津回扬州庆寿。下联“君生日与中秋相近”,指方泽山生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十六日,民国适宜年(1922年)方地山未能回扬为弟祝寿,望着“满盘堆月饼”,作“百年兄弟几团圆”的感叹。
六旬手足尚完全,数当时,吾父吾母吾舅吾姑,无此团聚;
三处儿孙皆茁壮,看小辈,宜家宜室宜兄宜弟,各保平安。——贺胞姐留姑60岁生日
留姑60岁(1925)时,姐弟均健在,所有子女也都已成家。
2:贺赠社会名流
世界山河两大;&&&&
平原道路几千?——赠著名画家张大千
此联以雁足格(上下联末字)嵌受赠者名。
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后又何人。——赠著名画家张大千
此联上下联第二字嵌名赠张大千。张大千1934年有韩国(南朝鲜)之行,友人在天津紫竹林为他饯行。方即席作了两副嵌名联赠他,此为其一。“八大”,即指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字雪个,自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形象夸张,生动尽致。所画鱼鸟,多作“白眼向人”,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似“笑之”,隐晦着内心的亡国之痛。善书法,狂草尤奇伟,常暑名牛石慧,连写成“坐不拜君”,以示抗清。张大千师其画,亦师其人,从不事权贵。因有此句。上联说朱耷清高的志节和苍劲的画风,在张大千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下联“半千”,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画家龚贤的字。江苏省昆山人,寓居南京。擅画山水,用墨浓重苍润,别具深郁气氛。兼工诗文,著有《香草堂集》、《画诀》等。此联赞张大千继承八大、半千,不仅嵌字得法,卓然成家,且极贴合受联者的画家身份。
寄情紧暖香乾外;
设想清奇浓淡中。——赠著名画家叶浅予
叶浅予(),浙江省桐庐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少时自学绘画。1926年至上海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1927年与鲁少飞等11人在上海组织漫画会,以系列漫画《王先生》成名。1928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后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组织漫画宣传队,任领队并参加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投身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漫画《逃出香港》。1942年于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战胜利后曾赴美国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0年将补发的“文革”中被扣三万元工资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料应踞地作虎跳;
得全其天皆痴人。——赠著名画家张泽
张泽():张大千之兄,单名泽,字善孖,一字善子,笔名虎痴,四川省内江市人。1905年入同盟会,同年入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科,后改读美术专修科。1907年回国任省咨议局议员,历任四川陆军少将旅长、总统府咨议、商都县长等职。1940年获美国纽约福亨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纽约美术专门学校荣誉教授。1925年张善子辞官职居上海潜心习画,参加“寒三友社”。善画虎。
所适在思得误处;
校勘若对与仇家。——赠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叔弢
周叔弢()字叔弢,至德(今东至)县人。周馥的嫡孙、周学海第三个儿子,近代民族实业家,当代政治活动家。1919年起跟随叔父周学熙在青岛、天津创办华新纱厂,任专务董事。后任唐山、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启新洋灰公司董事、协理、总经理及深州矿务局、跃华玻璃公司、江南水泥厂董事等。1936年冬拒绝与日方合作,愤然离职,以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前夕任天津启新公司总经理。赞同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国、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加人爱国反蒋统一战线,为迎接天津解放做了有益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党的“一化三改造”(即实现工业化,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各项政策,成为公私合营的表率。他的行动得到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先后历任启新洋灰公司董事、总经理,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副市长(任职16年),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图学馆学会、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会。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谈论国家大事,最后的绝笔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方地山与周同在天津,两人交往甚密。
略师蝯叟中年字;
是得复翁未见书。——赠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叔弢
上联“蝯叟”,为何绍基号。典出杨钧(杨度之兄)《草堂之灵》:“何蝯叟自喜中年字,以为非晚年所能,尽量收买,自赏自叹。”下联“复翁”,为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圃,一字复翁,吴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喜藏书,尤嗜宋版,名藏书室为“百宋一廛”。
我辈一欢岂易得;
世间万事俱可怜。——赠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叔弢
作者跋:叔弢三弟嘱书。韩阳陵诗:“吾曹一欢岂易得,世间百岁俱可怜。”劳笃文尝欲书此句为联,叔弢转语我。经岁经年,乃误作“我辈”、“万事”。殊失本意。
松雪经书普门品;
遗山诗记泰和年。——赠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叔弢
上联“松雪”,典化元&赵孟睿),号松雪道人,浙江省吴兴县人。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所书《妙法莲花经》中的《观世音普门品》最见其书法功力。下联“遗山”,典化元&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省忻县人。宋末元初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入元后不仕,以诗、文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痛。金章宗泰和年()是金过盛衰的分水岭。作者原跋:诗钟余兴,喜拈“普泰”二字为偶句,写博叔弢三弟一笑……。
所得汉碑堪作屋;
要收秦印比封泥。——赠著名收藏家周季木
周季木(),原名周进,安徽省建德县人。清&两江总督、扬州小盘谷花园创建人周馥之孙子、周学海之子,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之叔,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和古玩商人,平生酷爱金石收藏。辑有《居贞草堂汉晋石景》。
争小便能通鸟篆;&&&&
闲来每与说龟藏。——赠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
周一良(),周馥之孙。毕业与美国哈佛大学,1944年获哲学博士。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周自小喜临钟鼎甲骨文、泰山石刻、秦汉碑,也常到方家临摹甲骨文。
生小善书通鸟篆;&&&&
闲来考古说龟藏。——赠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
方地山赠送周一良前对联(见上)后,有人说“小便能通”四字不雅,于是改为此联补赠。不过周一良认为还是原联有感情,极风趣。
此去好行万里路;
说来都是议一家。——赠著名翻译家周熙良
周熙良,周一良之堂兄,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在周熙良去英国留学前,方地山赠此联。后又补上两句,“须知肝胆向是谁,留得金刚不坏身。”成一首七绝诗句,再赠之。
红袖青衫明月夜;
荻花枫叶大江秋。——赠硫酸工业技术专家孙师白
孙师白(),原名周浔,字师白,安徽省安庆县人。周一良表兄,因敬慕白居易文才,故名。10岁前父母双亡,胞舅周叔韬接他们弟兄到天津抚育。1920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理科。在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校长的薰陶下,从小培植起“爱国、勤学、实干”的南开精神,这对他以后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926年考人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3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硫酸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且卓有成绩。率先采用文氏管取代经典型炉气净化设备,开发成功适合当时国情的“三文一器”水洗流程,并得到推广,对发展中国硫酸工业作出了贡献。
自笑酒酣时喝月;
相携花下坐吹笙。——赠上海青帮三巨头之一杜月笙
此联以雁足格嵌受赠者名。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江苏省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人,与黄金荣、张啸林为上海滩青帮三巨头。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李太白骑鲸捞月;
王子晋跨鹤吹笙。——赠上海青帮三巨头之一杜月笙
今夕有如德星聚;
相逢长啸海山秋。——赠天津《北洋画报》社社长冯武越
冯武越(),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1911年赴法国留学,后到比利时学习航空及无线电。学成后遍游欧美实习考察,回国后在航空界服务。1926年受聘为《益世报》总监察兼撰述,同年创办天津《北洋画报》,任社长,随后他起用王小隐、刘云若等人。该报为周报,有一个时期每期刊有方地山一副对联。
倘遇知音一吐气;
闲清白日当高歌。——赠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江苏省东海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言。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方地山书法
岂独病夫能任侠;&&&&
而今浪子竞称翁。——侃赠魏病侠、浪翁编辑
巢父掉头不肯往;
知章骑马似乘船。——赠江苏省常州著名书画家巢章甫
安知凤凰不如我;
且食蛤蜊休问天。——讽赠某名士
有一次,一位朋友请客聚会吃海鲜,他应邀出席。酒至半酣,旁人早已备好笔砚,座中客人纷纷请他书写对联,他也毫不推辞,有求即应。有某名士在一旁见了顿生妒意,夹枪弄棒地冷嘲热讽,讥诮他有辱斯文。他听罢不愠不躁,只是淡淡一笑,即席撰此联对该名士予以回敬。众人见了,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弄得那人很下不来台。
倦飞知还,云无心以出岫;
含睇宜笑,若有人兮山阿。——赠天津小说家刘云若
刘云若(),原名刘兆熊,天津人。近代小说家,与方地山友善。某年向方地山求字,方地山即以此联相赠。上联“倦飞知还”,语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指山洞。意为云彩自然地从山洞中飘出,鸟儿飞倦了也自会回来。下联“含睇宜笑”,语出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含睇,眼睛含情地看。睇,斜着眼睛看。“宜笑”,笑得自然好看。意为有人在山窝窝里面带笑容,斜首眼睛在看,此联在同一位置将词性不同的“云若”二字不露痕迹地嵌入联中,劝刘笑口常开,莫郁结苦闷,又切刘氏身份,看似信手拈来,实见作者才学之过人,诚为难得之作。
岂有文章,富贵不来少年去;&&&&
聊吟梁父,山川依旧昔人非。——赠江苏省常州著名书画家巢章甫
以头濡墨王公前,会心不远;
提笔四顾天地宽,吾舌尚存。——赠天津著名“舌画”艺术家黄二南
黄二南(),原名黄辅周,祖籍河北省大兴县人,在山东长大。肄业于山东高等学堂,随后便远赴日本上野美术学校留学。学成归国后,正值清朝末年,朝政紊乱,便参加了李叔同组织的春柳社,艺名“喃喃”,打算用革命思想解放中下层民众。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二南曾在教育、农商各部担任过一些职务,后来又在山东等地当了军人,一直做到旅长一职。1929年辞掉军官,回到天津,开始学习国画,最终成为名动一时的舌画家。先后拜左右手都能写能画的刘老芝和名士方地山为师,并与温世霖、齐白石、张大千、袁寒云等交往。黄二南在20世纪30年代非常活跃,常常在市美术馆举办的各种画展上表演他的“舌画”绝活儿,很多人亲眼目睹他的现场表演。方地山曾赠黄二南一条幅:“今之二南,古之八怪;见真性情,得大自在。”
仰樊榭宗风,北人也说江南好;
念邢城雅集,词家解唱浣溪纱。——赠著名书画家、诗人厉南溪
欲辩已忘言,看是含羞真爱好;
生小不相识,莫须借问说同乡。——赠著名书画家、诗人厉南溪
生日似荷花,六月杯盘盛瓜果;
宗风接荛圃,三郎沉醉在图书。——赠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叔弢
上联“生日似荷花”,指周叔弢六月十三日生日,荷花生日为六月二十四日,故说“似荷花”。下联“荛圃”,化用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圃,一字复翁,清&江苏省吴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喜藏书,尤嗜宋版,名藏书室为“百宋一廛”。“三郎”,化用宋人泳唐玄宗诗有“三郎沉醉打球回”句。周叔弢在兄弟辈中行三,此以周叔弢风流倜傥比唐玄宗。
方地山书法
君为光武故人,早有声名惊大地;
我亦淮南宾客,怕随鸡犬便升天。——赠袁府专馆家塾总领馆严修
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浙江省慈溪县人,一说广东省人。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方地山在受聘为袁府专馆私塾时,聊以此清闲度日,乐得轻松。袁府专馆家塾总领馆严修素知他秉性,从不强其所难,允他想来便来,说走就走,兴之所至,可随意给袁府子弟讲讲古诗词赋。方地山遂作《严范孙致语》联以答谢严修,并稍带表白自己绝无夺席弹铗的本意。
丰致是天生,便遏密八音,也能歌舞;
光华照人眼,看云霞万变,想见衣裳。——赠袁府专馆家塾总领馆严修
章遏云:广东人,一说杭州人,民国年间京剧“四大坤旦”之一。上联“遏密”,谓禁绝。
改头换面,消除病容,开口还须大方语;
聚精会神,结交侠义,回头再看小香妃。——赠魏病侠编辑
梁苑嗣音稀,众议方淆,异古所云今世免;&&&&
黄庭初写就,哲人其萎,维子之故我心夷。——讽赠梁众异、黄哲萎
梁众异、黄哲萎两人依附段祺瑞,为安福系政客,1920年(民国九年)段祺瑞下野,安福系瓦解,方地山作此联予以嘲讽。后黄哲萎于1938年因将国防情报送给日本人而伏法;梁众异亦于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枪毙。
满床笏近世所稀,老子善婆娑,
但料理图书,徜徉山水;
双鉴楼家藏日富,儿曹能校勘,&&&&
渐步趋北扉,压倒宋元。——贺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傅增湘寿诞
傅增湘(),字叔和,号元叔,四川省江安县人。著名的版本目录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双鉴楼”、“藏园”的藏书名动天下。民国年间任北京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自1911年6月在全国教育会上相识以来,书札往来长达四十多年,一部30多万字的《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1983出版)成了他们文字之交的永远见证。他们在收藏、校勘、保存、影印古籍等方面多有合作成果,被誉为“珠联璧合”。张元济在商务主持影印大型丛书时,也曾得到傅的鼎力支持。傅一生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性情豪迈,60岁以后仍腰脚犹健,一年要几次出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上联“满床笏”,典指唐&崔神庆及其子琳、珪、瑶等皆位至高官,每当逢年过节,举行家宴,以一榻置笏。
3:贺赠梨园名票
知音到处留青眼;
好友同声唱黑头。——赠京剧净角名伶马连昆
马连昆(1900-——),回族,原名马家元,字佩如,北京市人。是马连良的本家兄弟,亦是连襟。12岁时经马西园老人介绍入喜连成科班学花脸,工架子花脸,天资很好,接受能力强,学戏的速度很快,不仅学会了许多铜锤和架子花脸应工的戏,而且通晓文武场面,既能打鼓,又会操琴,文武昆乱不挡,戏路极广。还擅武术,最早搭马连良班,还为马连良个人保镖。就是人性太差,喜欢在台上恶作剧,在内行圈里人缘极坏。后来也因故脱离马连良的班儿。儿子马少昆,也唱架子花脸,去台湾后搭大鹏国剧队。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赠天津票友陈文娣
陈文娣,天津女票友,演出昆曲《游园》受人好评。该联赞扬其技艺。
如闻太华清钟,能摇夜碧;
仿佛湘江杂佩,欲纫秋兰。——赠京剧演员胡碧兰
胡碧兰(),祖籍浙江省绍兴县人,出生于北京。女京剧青衣演员,兼擅胡琴。启蒙老师胡素仙、王云卿,后从王瑶卿习艺,经常出入大马神庙“通天教主”府中,深受王瑶老器重,且与王风卿、王少卿、王幼卿等相处融洽,对王瑶老所授技艺遵循不改,终按王派戏路演出。当时《北洋画报》载,“头十天戏,章遏云得包厢600元,恩维铭得200元,胡碧兰得100元。”上联“太华清钟”,谓华山道观中清亮的钟声。下联“湘江杂佩”,指湘江女神身上的各种佩饰。“纫秋兰”,出自《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方地山书法
乍阳乍阴,我辈不嫌金粉气;
生瑜生亮,有人还为玉霜愁。——赠京剧四大坤旦之一王玉华
王玉华(),即新艳秋,民国年间“四大坤旦”之一。早年拜“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为师,又拜梅兰芳学梅派,后私属程(砚秋)派,通过观摩程砚秋的演出自学了几乎所有早中期的程派剧目,20世纪30年代就已弛名大江南北。她的艺术非常全面,嗓音洪亮,做戏细腻深刻,身段优美,文武昆乱不挡。她比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先生只小6岁,实际上是同辈,但她坚持以弟子自居。年轻时的声音酷似程砚秋,几可乱真,以女性娇弱之躯居然把对气息、共鸣特别是体力要求极高的程派(包括声腔和舞台表演)学得如此到家,实属仅见。下联“玉霜”,典出程砚秋20余岁就成名,王玉华托人请收自己为徒。程砚秋怕人闲话,不肯收女徒。王玉华便每逢程砚秋演出,就去偷戏。数年以后,王玉华的戏艺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所以“有人还为玉霜愁”,怕程砚秋能否坐稳“四大名旦”这把交椅。
离合在神光,瞻望俨然玉霜影;
雌雄休辨认,平生爱诵木兰辞。——赠京剧四大坤旦之一王玉华
乍见便惊心,笑老眼昏昏,看朱成碧;
无言难独赏,怕诸公衮衮,采叶伤兰。——赠京剧演员胡碧兰
此联以雁足格嵌受赠者名。上联“看朱成碧”,谓眼花缭乱。典出唐&刘禹锡(772-842)《赠眼医婆罗门僧》句:“看朱渐成碧,羞日不攀风。”
三月三日,丽人孔多,祝阿母长生不老;&&&&
一觞一咏,群贤毕至,喜文孙天下知名。——贺梅兰芳祖母80岁寿诞
民国九年(1920年)三月三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祖母80岁生日,方氏献此联致贺。“三月三日”,语出杜甫《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日,春天的节日。古时,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去祓除不祥,后来变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孔多”,谓很多;孔,甚。“一觞一咏”,引自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方回有《与孟能静饮联句》:“三月三日一觞酒,同上危楼望晴柳。”“文孙”旧时用为对他人孙子的美称。此联用典自然,恰切眼前情景;且又通俗流畅,为寿联之佳者。
凤生凤,龙生龙,维系岂无端,我辈传家那有此;
相门相,将门将,铭心增太息,阿婆年少已惊人。——赠天津京剧女老生演员恩维铭
恩维铭,为京剧的第一位女老生演员恩晓峰(满族,北京正黄旗人。夫姜春桂,唱小生)之女,天津京剧老生演员,与母恩晓峰皆工老生。另一女恩佩贤唱青衣、花旦。
弹邝露琴,歌峤雅诗,红豆最相思,到此应知故乡事;
得广州书,唱啰唝曲,荔枝曾日啖,阿侬也算岭南人。——赠著名京剧程派女演员章遏云
章遏云(),女,原籍广东省人。7岁在北京学青衣与花旦。11岁在北京首次登台。最初向老艺人江顺仙学戏。16岁拜王瑶卿为师。先学梅派,后宗程派。1932年程砚秋出国考察时,聘请程的琴师穆铁芬为之操琴,程派艺术得到提高。她扮相秀丽,嗓音洪亮。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曾与高庆奎、金少梅合作,演于黄金大戏院。其擅长剧目有《六月雪》、《芙蓉剑》、《霸王别姬》、《杏元和番》等。40年代迁居香港,50年代在台湾定居从事教戏工作。1989年获美国“亚洲杰出艺人奖”。上联“邝露”(),明&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秀才,工诗善书。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而死。著有《赤雅》、《峤雅》。啰唝曲:南朝陈后主在京城建啰唝楼,有啰唝曲。传至唐代,歌女刘采春善唱此曲。
4:贺赠红楼妓女
人既惠然肯;&&&&
我亦自求多。——赠妓女来福
此联以成语歇后语隐受联者名。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赠妓女大姑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
马上琵琶千古恨;&&&&
掌中歌舞一身轻。——赠妓女马掌
方地山擅作嵌名联,此联即为一个名叫“马掌”的妓女而题,以鹤顶格嵌入受赠者“马掌”名。上联化用王昭君典故,下联化用赵飞燕故事。并点化杜牧《遣怀》诗。“马掌”之名本来俗不可耐,但经作者独运匠心,竟以两大美人之典嵌名入联,工巧无双,真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
杨柳岸晓风残月;&&&&
牡丹亭姹紫嫣红。——赠妓女月红
此联以雁足格(末字)嵌入受赠者名。上联典自《雨霖铃》句;下联典用《牡丹亭》句,戏曲名。
都道我不如归去;
试问卿于意云何?——赠妓女如意
此联以蜂腰格(第五字)嵌入受赠者名。
不知明月为谁好;&&&&
人道处卿绝世无。——赠江苏省通州名妓丁月卿
如此江山惟有醉;&&&&
相携欢笑又逢君。——赠妓女醉君
此联以雁足格嵌受赠者名。
花开堪折直须折;
君问归期未有期。——赠北京歌妓朱花君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方地山与朱花君同为扬州人,又同在北京,所以有“君问归期未有期”之说。
少之时戒之在色;
卿不死孤不得安。——赠妓女少卿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
无事不登三宝殿;
有求必应二郎神。——赠妓女小三宝
此联以碎锦格嵌受赠者名。
低唱蔓声弹别调;
情词丽句结芳邻。——赠名花妓女杨蔓丽四娘
此联以鸢肩格嵌受赠者名。
相对招花应大笑;
无端结舌怪寒蝉。——赠妓女名花小蝉
此联以碎锦格嵌受赠者名。
昧昧思之堪大笑;
卿卿我不更谁当。——赠南花妹妹七娘
苏小何当嫁秦七;
怡红知尔任潇湘。——赠南花妹妹七娘
痴情多吃双声叠;
君子成人对面呼。——赠名妓女花美美
两利言情休草草;
双花粘鬓要香香。——赠妓女名花莉莉
万玉堂渐成孤本;
多宝塔仿佛双钩。——赠妓女刘玉宝
此联以燕颔格嵌受赠者名。上联“万玉堂”,书帖名。下联“多宝塔”,碑名,即《大唐西京千孤寺多宝塔感应碑》,由颜真卿书写。
方地山书法扇面
自古情天恨难补;
说来云水两相忘。——赠妓女名花情云老五
此联以鸢肩格嵌受赠者名。
似这般天涯芳草;
一任他临去秋波。——赠某妓
相思不植一些子;
此别当成没奈何。——赠某妓
为汝吹箫,听君低唱;
看花走马,掷果盈车。——赠妓女小红果
女室女家,我视如传舍;
爰居爰处,人望若神仙。——赠歌女媛媛
上联“传舍”,谓旅社。下联“爰居爰处”,出自《诗经&斯干》“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意即你的居处,你的笑语。此联上下文中“女”、“爰”合为人名“媛”字。
小住为佳,得小住且小住;
如何是好,欲如何便如何。——赠天津华来院妓女小如姑娘
此联三次复字“小如”嵌受赠者名。
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
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赠妓女来喜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此联似典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妙语解颐,若不可言应更好;
玉人留我,敢云且住便为佳。——赠歌女妙玉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
生有自来,数典敢忘黄带子;
自求多福,问心不称白髭须。——赠妓女来福 
上联“黄带子”,指清制皇室皆系金黄带,故称皇室后裔为黄带子。下联“白髭须”,指北齐崔伯谦天生白髭须。任济北太守时,扶弱抑强,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百姓有危难事,皆曰:“我自有白须公,不虑不决。”
去去还来,临去想来来怕去;&&&&
天天求福,愿天赐福福齐天。——赠妓女来福
是玉是钗&&浪是得名空说梦;
非期非艾,翁能不倒可言情。——代浪翁撰赠妓女宝宝五娘
妇人醇酒,到此方知天下小;&&&&
明月扬州,相逢便说广陵涛。——赠妓女小涛姑娘 
此联以雁足格嵌受联者名。
微雨芳田,愿祝东风种红豆;
云开月出,依然北里卖胭脂。——赠妓女微云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联者名。
无阙谏应稀,初写黄庭到好处;
有情美而艳,莫从白璧指瑕疵。——赠妓女麦君九娘
美玉本无瑕,因甚平康甘堕落;
君身有仙骨,偶然游戏在人间。——赠妓女凌谏美二娘
疑是玉京来,眼底花枝谁仿佛;&&&&
不愁明月尽,人间烟气太迷离。——赠妓女寒珠
上联“玉京”,谓玉帝所住之地,在天的最高处,寓高处不胜寒意。下联典用唐&宋之问(656-712)《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上下联暗藏“寒珠”二珠。
独有宦游人,秋月春花等闲度;&&&&
与君别离意,良辰美景奈何天。——赠春美姑娘
此联以鹤膝格嵌受联者名。
魂梦逐云飞,难得相逢一携手;
君身有仙骨,每当临去是回头。——赠妓女云仙
此联以鸢肩格嵌受联者名。
此间乐,无复当年,浪说黄金能买笑;&&&&
长相思,誂其小者,须知赤凤为谁来。——赠妓女金凤 
下联“誂其小者”,誂,谓以微言引诱人。典出《战国策&秦策》“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誂其小者,许之。”“赤凤为谁来”,典自《赤凤来》,古曲名。句出《飞燕外传》“汉成帝后赵飞燕与妹合德并私宫奴赤凤。会十月十五日,歌《赤凤来》曲,飞燕问合德,赤凤为谁来?合德说,赤凤自为姐来。”
登天恐坠,出岫无心,山峡朝朝萦好梦;
群玉山头,瑶台月下,翠軿往往到人间。——赠妓女云仙下联“翠軿”,谓西王母所乘的法驾。
凌驾不已,欲摩苍穹,便得南飞终自若;
波折太多,莫追险绝,复归平正是其时。——赠妓女凌波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
此别莫吞声,须知淮水东边,依然旧月;
暂来还是客,分付夕阳西下,留住残红。——赠妓女月红此联以雁足格嵌受赠者名。
吹彻玉笙寒,休去倚栏,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赠妓女小楼
此联用暗嵌法隐受联者名。上联典出李义山词“小楼吹彻玉笙寒”句,下联典化陆游词“小楼一夜听春雨”,十分形象生动。
灵药未应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
明月几时有,怕琼楼玉宇,依依高处不胜寒。——赠妓女嫦娥
联用暗嵌法隐受联者名。上联典化李义山《嫦娥》七绝诗句,下联借意苏东坡《水调歌头》词,全联隐涵“嫦娥”。
浮云变幻,本是无根,年年多谢春风,吹散还聚;
神仙渺茫,说来有据,在在都随人意,作假还真。——赠妓女蔓君八娘
微闻环佩,又到人间,本来诸葛大名,应传宇宙;&&&&
云想衣裳,依然天上,莫怪丰干饶舌,打破禅关。——赠妓女微云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下联“丰干”,指唐&浙江高僧,与寒山、拾得友善,以善说禅语闻明。
起舞弄影,把酒问天,今夕人间月何似,我何似;
信手拈笔,因封堕地,回首枝头红已稀,绿已稀。——赠妓女月红
此联以鹤膝格嵌受赠者名。
小立多时,对面相看,不信前番春梦,无端遂成小别;
桃花如此,昔年休说,但期异日秋波,临去还我桃根。——赠妓女小桃姑娘
此联以鹤顶格嵌受赠者名。下联末“桃根”,指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
方地山撰挽联
1:悼挽亲戚朋友
谁识李峤真才子;&&&&
不见田畴古世雄。——挽亲家袁克文
1931年3月袁克文因患猩红热,年甫41即去世。噩耗传来,地山悲恸欲绝,挥泪撰联以悼之。上联“李峤”,是初唐时期与王勃、杨炯齐名的风流才子,其品性高雅、才思敏捷,是后人所称道的文章宿耆。下联“田畴”,是三国时期的隐逸高士,此人好读书,善击剑,适逢董卓之乱,他率宗族及附从数百人避入深山之中,躬耕养亲,百姓望风归顺,数年间聚至5000余家。这副挽联以李峤、田畴的典故设譬,仅用了寥寥14个字,便将袁克文的处境、际遇与其秉赋、操守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及其给他本人所带来的内心冲突刻画得入木三分,且极富文采,实可谓是对这个出生于贵胄之家而又聪明绝顶风流才子的“盖棺论定”。
析产亦难言,祖遗本少;&&&&
合居更不易,君死安归。——挽胞弟方泽山
白昼消闲,犹忆去年讲论语;
红楼说梦,伤心今日哭元春。——挽袁克文长女袁家宜
袁克文长女,美籍华人科学家袁家骝之姐,早殇,故联中比之《红楼梦》中的元春。
老辈说科名,进士承家三世少;
大年关福慧,中医不药几人知。——挽姐夫父亲陈采卿
陈采卿,名陈咸庆,陈含光伯父,方地山姐夫的父亲。光绪年间人刑部主事,住北京扬州会馆老馆。常主动接济乞丐,人称老善人。上联“进士承家三世少”,指陈采卿祖父陈嘉树、叔父陈彝都是传胪(进士二甲第一)至陈采卿又成进士。下联“中医不药几人知”,指陈采卿精中医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很少用药物。
矍铄哉是翁,不记年年汤水冷;&&&&
余嗟乎行役,至今历历渭阳情。——挽大舅父徐兆英
徐兆英(),字毓才,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由国史馆誊录,外放为湖北石首、江夏、监利、蕲水县令升知府,晋道台,归里后主讲广陵疏远。方地山的大舅父。下联“渭阳”,典出《诗经&渭阳》,“我送舅氏,曰之渭阳。”传月:“舅氏,秦康公之舅,晋公子重耳也。”后称舅父为“渭阳”。
能庇葛藟根,大节岂徒耐霜雪;
笑看桃李实,佳儿何以报春风。——挽张久斋夫人仲孺
张久斋,江苏省扬州人,同治年间陕西巡抚张集馨侄孙,长方地山一岁,和方地山、许树枌为文字交。方地山的大儿子是张久斋的干儿子。仲孺人早年守寡,她家长期受到方家的照顾。上联“葛藟”,典出《诗经&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是祝贺人幸福的诗句。
诵琼楼风雨之时,南国早知公有子;
承便殿共和明问,北宋未以我为臣。——挽袁世凯  
方地山当初自与袁世凯结缘,袁家上下一向对地山不薄,袁世凯死后,撰此联以祭奠。方地山作为一介布衣寒士,对于袁世凯的隆遇深恩,长期以来萦绕在心,难释于怀。尽管他反对袁临朝称帝,但也觉得这绝非其一人之错。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将蔡比作赤壁之战时的周瑜、“风尘三侠”中的李靖,其不仅用典精当,寓意深刻,而且也是对袁倒行逆施、颠覆共和,危害国家和民族大业丑恶行径的一种认识与评判。看来方地山无论是嘻笑怒骂,佯狂放荡,抑或是轻佻诙谐,不修边幅,其实都只是其人生被扭曲后所折射出来的一种镜像,从骨子里看,他仍不失为一个磊落方正的诚笃君子。这正如他在家书中所述及的一首词中所写的那样:“归所梦江都,乞籴谁输,年来大事不糊涂……”
数通家姻好多门,每对外甥思伯姊;
仰母氏儒林三世,敢因女婿认新亲。——挽亲家梅太夫
梅太夫人,刘师铄,字卫仪,刘师培姐,梅兆裿夫人。青年守寡,抚独生子梅鹤孙成人。上联“每对外甥思伯姐”,指方地山外甥陈臣朔和梅鹤孙为儿女亲家,照此计算,方地山与梅太夫人是平辈,故称伯姊。下联“敢因女婿认新亲”,指方山的长女嫁给梅太夫人的堂弟师颖为继室,这又高过梅太夫人一辈。
相夫以勤俭起家,中馈主持同辈少;
教子尽功名成立,一庭团聚十分难。——方地山挽相文朗夫人吴氏
相文朗,方地山挚友,在天津同居一宅,相文朗早亡,夫人吴氏守节抚孤,有子三人,相伟、相佶、相倬都有成就,但兄弟、妯娌不和,所以说“一庭团聚十分难”,吴氏去世后不久,兄弟就分家。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魂梦依依犹昨日;
相期与来,闻声一哭,生徒恋恋胜家人。——挽袁世凯次子、亲家袁克文
君毋难为弟,我真难为兄,岂独当时科甲;
生未及民居,死不及同穴,可怜最后家书。——挽胞弟方泽山
惟母乃邦人所瞻,子孙众多,为颂雅南无愧色;
忆昔待蒙师以礼,岁时馈问,至今者核有余甘。——挽袁世凯某夫人
勋名富贵,视若尘埃,但期坐拥曾孙,以愉晚景;
烽火连天,哀鸿遍野,难得飘摇游子,及早归来。——挽袁世凯妾沈太夫人
沈太夫人,为袁世凯第二房妾。第三房妾是朝鲜王妃金氏之妹妹,生克文、克良。沈氏没有生养,领养克文。
生不居人上为荣,论公理从宜,女嫁男婚当正位;
死得在夫前是福,嗟吾弟多病,山空树老又遭风。——挽弟妇朱夫人
朱夫人,方地山弟方泽山的发妻王氏早亡。王氏病危时泽山身在湖北,亡后数日才赶回家料理丧事。泽山曾在王氏灵前发誓终生不再娶,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十年后始纳朱氏为妾。朱氏到丰家后,身份一直是姨太太。朱氏为人俭朴、慈祥、谦恭,生两男三女。死后朱氏才得到方家的认可,在灵位上写成“朱氏夫人”。
伯氏相见,每称君抑塞奇才,造化不仁,殒此国宝;
太公之丧,独留我哀挽文字,无缘识面,负尔知音。——挽冯至海
皋比坐拥,非生命所宜,此事我曾经,乱世更难兴旧学
辛苦频年,为童蒙训读,慰情无可说,群儿犹解哭先生。——挽方家家庭教师夏先生
夏先生,方家家庭教师,方地山的业师。上联“皋比”,谓虎皮坐席,后指学师的座位。旧称任教为“坐拥皋比”。
忆小时考试,辛苦提携,调笑每忘年,搓手相看说囚垢;
与季子联姻,脱略行辈,速成尊治命,伤心未及奉羹汤。——挽江苏省扬州名士、亲家刘富曾
刘富曾(),江苏省扬州人。长方地山26岁。方地山兄弟称他三叔。上联“忆小时考试”,指光绪十四年(1888年),富曾、贵曾、地山、泽山四人同赴江南乡试,刘氏兄弟同榜中举,方氏兄弟名落孙山。第二年恩科,方氏兄弟再赴南京应试,泽山中解元,方地山又落榜,以后地山又多次应试,始终未登红榜。“囚垢”,据说某日,刘富曾搓身上污垢成一丸,对方氏兄弟说,这是“天王补心丸”,泽山取笑说这是“囚垢”,三人相顾大笑。下联“与季子联姻”、“脱略行辈”,指方地山小时称刘富曾三叔,但方地山长女嫁给刘富曾之子师颖为妻,所以说“脱略行辈”。“速成尊治命”、“伤心未及奉羹汤”,指民国时(1928年)富曾至天津敦促方地山为儿子完婚。婚礼结束,刘富曾即南返扬州,不久即病逝家中。媳妇没有能侍奉老人家一天。
北来贫乏,南归尚无以为家,离合两相忘,还道有时能富贵;
诸孙长成,儿辈又并非不孝,艰难各团聚,从今无以报平安。——挽元配夫人丁氏
方地山原配夫人丁氏。1917年自天津回扬州,从此再也未北上和地山会晤。丁夫人逝世时,方地山寄回此联,未回家料理丧事。
赖祖宗灵,得今岁联屋居,此乐方长,谁知不忍分离,翻成死别;
奉叔母命,以次儿作汝后,中怀共谅,仍愿天锡男子,我抚遗孤。——代张久斋堂兄挽久斋
张久斋病故时,妻子仲氏腹中有胎。张久斋堂兄以无孝子送葬为由,一定要以自己的次子宗球过继张久斋,继承全部财产。方地山出面调停,仲氏若生男子,财产与宗球平分,若生女子,得1万银圆,其余财产全部归宗球。并撰此联公之于众作为证据。数月后仲氏生男宗俊。
嗟君强志学人所希,奈匆匆现宰官身,学艺有年,亦冀勋名缵乃祖
遭世变迁宦游多阻,又怏怏作儒家语,中年郁死,更无善策慰吾姑。——挽金团久表弟
金团久,方地山四姑母嫁天津金家,其姑夫早逝,姑母年轻守寡,一直住娘家。方地山与金团久两人自幼相处,友谊甚笃。上联“勋名缵乃祖”,指金团久祖上因军功入仕,金团久袭父职为四川忠州知州,辛亥革命后逃回家乡。
2:悼挽社会名流
不幸周郎成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代妓女小凤仙撰挽蔡锷将军
方地山作为一个旧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对国计民生、时局社情也时时留意关注,比如坊间流传极广的《小凤仙挽蔡锷联》,即出于他的手笔。此联虽是假托小凤仙的口吻悼念蔡锷,但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他自己对其臧否褒贬的态度。这一点对方地山来说,尤为难能可贵。
生小太聪明,转入糊涂因世变;
所遭皆富贵,自甘憔悴受人欺。——挽江南四公子之一何鬯威
何鬯威,原名何震彝,字鬯威,一字穆忞,江苏省江阴县人。清&光绪甲辰(1904年)进士,官内阁中书,改道员。著有《鞮芬室近诗》传世。
心死已多年,地北天南皆郁郁;
魂归今何处,嫣红姹紫太匆匆。——挽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
吴保初(),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安徽省庐江县沙溪乡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光绪十年(1884年)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鉴于甲午战败,保初乃上《陈时事疏》,被刑部尚书刚毅压下未报,保初乃愤然引疾南归,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未去职以前早有变法维新思想,梁启超初入京才24岁,保初即视为“奇士”,并向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力荐,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戊戌变法前后,他著文痛论阻挠新法之害。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就义,他时已南归,又写《哭六君子》诗。辛丑以后他又入京上疏归政权给光绪皇帝,同时写信给袁世凯,主旨在于支持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在上海《苏报》案中,保护过入狱的章太炎,于是革命党也认为朋友。既维新又革命,和先维新后保皇的康、梁保持联系。等到党禁和缓,保初始悄然回津,不久即患中风,手足偏废,对于国事就少过问。善书法,其诗襟怀高旷,沉思渊旨,有王安石之风,熔铸古今,不拘一体,宣统三年春南归上海,卧床两载。1913年春病逝,葬沪静安寺侧。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悲辜互怀恩,未必猜嫌都是福;
谈兵能贾祸,谁知好古亦为灾。——挽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徐宝山
徐宝山(),字怀礼,丹徒人,初为盐枭,受清廷招安,先后入清军缉私营管带参将等职。1911年辛亥革命时参加镇江光复,来扬州组织镇江都督府扬州军政分府,191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下联“好古亦为灾”,指徐宝山酷爱古董,托专人在上海收购。日黄昏,有一人手执木盒和一封信,说是上海送来的古董。第二天早上,徐在引市街家中打开木盒时,木盒内炸弹爆炸,徐宝山不幸身亡。
相逢说三代家常,每怪大儿都学我;
放论到一时亲戚,差强公意是先君。——挽江苏省扬州名士汪有泰
汪有泰,字小莼,号桃潭旧主,祖籍江苏省仪征县人,世居扬州。为王柏龄外公,著有《扬州竹枝词》。
说江都三幼童,愧我蜂腰,到今低首;
痛戊戌六君子,嗟君豹隐,终古留皮。——挽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王景沂
王景沂,字义门,号无饱,后更名存,江苏省扬州仙女庙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纳款为内阁中书,考取军机章京,极力赞助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前外放地方官,历任福建省长乐、广东省顺德知县。民国后为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兼工书法。上联“江都三幼童”,指光绪十二年(1886)扬州府试,江都县录取学生23名,其中王景沂稍长,方地山15岁,方泽山14岁,时称“江都三幼童”。“愧我蜂腰”,“江都三幼童”中,两人是举人,方地山只是秀才,自比蜂腰。下联“嗟君豹隐”,指王景沂在戊戌政变离开是非之地北京,外放广东,隐去和“六君子”交往的历史,得以“终古留皮”。
瞻望宝塔,忆小金山,尽夕清谈怀北海;
手把木鱼,游上天竺,相逢犹记在西湖。——挽清末学部尚书严范孙
严范孙():名严修,清末袁世凯入内阁总理大臣时,授学部尚书。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袁世凯称帝,拒绝和袁合作。上联“尽夕清谈怀北海”,1916年4月严赴修北京,住北海,与袁氏昆仲见过面。下联“相逢犹记在西湖”,指1919年春,严修游金山、焦山,至西湖而返。&&
后亦先帝旧臣,得变法心传,遂公天下;
礼为旧君有服,况共和手诏,犹在人间。——挽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妻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与光绪皇帝结婚。宣统皇帝即位,尊为隆裕皇太后。辛亥革命成功,宣统年幼,由隆裕下手诏退位,让位共和。
出其余枝,以鉴赏自娱,天水冰山皆俗眼;
想见当时,为权豪所忌,昆仑河海有奇缘。——挽收藏家裴伯谦
裴伯谦(),名裴景福,安徽省霍丘县人。清末曾任广东省南海县令,收藏极富。因得罪两广总督岑春煊,流放新疆。上联“天水冰山”,指明无名氏《天水冰山录》一卷,记抄没严世藩、罗文龙、张居正等家产的名称和数量。下联“昆仑河海”,指裴伯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流放新疆,写了一本记述新疆地理、民情风俗的书,名《河海昆仑录》。
旧雨十年疏,明月依然,无复梅花笑东阁;
停云双泪断,阳关未出,惨闻羯鼓打凉州。——挽清&新疆巡抚何秋辇
何秋辇,名彦升,何栻之子。光绪十五年(1889)副贡生。他潜心好学,亦能文章,兼通列国语言文字,作为参赞出使俄国。归国后,宣统二年(1910)荐升为新疆巡抚,可惜在赴任途中病逝。下联“停云”,典出东晋&陶潜(365-427)有《停云》诗四首,自序称:“停云,席亲友也。”“阳关未出”,指何秋辇受命出任新疆巡抚,行至凉州府(今甘肃省武威县),死在驿站,距阳关(今敦煌西南)尚有数百里。
松影犹存,从今瞻望山高,读史孤吟冬岭秀;
钟声不响,回忆相逢日暮,谈诗低唱铁冠图。——挽清&宣统皇帝溥仪师傅陈宝琛
上联“冬岭秀”,谓不怕严寒的松树。语出东晋&顾恺之诗:“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联“铁冠图”,谓隐者之冠。陈宝琛为宣统皇帝溥仪师傅。1931年溥仪成为伪满州国皇帝位,陈宝琛留关内,不与其同流合污,也不出任民国政府的官员。
丁卯昔人稀,叙先父同年,相见便蒙呼小有;
甲寅文字乱,记缪翁生日,当时颇耐识群贤。——挽著名图书目录学家缪荃孙
缪荃孙(),字炎之,号艺风,江苏省江阴县人。初入淮安丽正书院,后在张之洞所办精心书院掌教,此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学监、翰林院编修,江楚编译局主任等职。1906年创办江南图书馆,被尊为“中国图书馆之父”。生平著作极丰,是近代著名图书目录学家。上联“丁卯昔人稀”,指方地山父方霖森,字汝霖,与缪荃孙同为同治丁卯年(1867年)举人,逝于缪荃孙之前。下联“甲寅文字乱”,典指《甲寅》,杂志名,首期在甲寅年(1914年)5月在日本出版,由章士钊主编,主旨是反对袁世凯称帝,不久停刊。民国十四年(1925),章士钊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复刊仍名《甲寅》,主旨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
征歌当哭叙君,男女友情,每借微云谈晚翠;
论才嗜痴誉我,荒嬉文字,用悲麦孺吊罗婴。——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884年中秀才。1889年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90年入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同年8月,拜南海康有为为师。1891年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后主笔于《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维新,协助康有为创办“强学会”。1896年离京抵沪,与黄遵宪等筹办《时务报》,撰写《变法通义》等书并在《时务报》上连续发表,影响巨大。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开民智、伸民权。1898年“百日维新”开始后,7月3日受光绪皇帝召见,命呈《变法通议》,授六品卿衔,令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日戊戌政变发生,失败后逃亡日本。日逝世。
&&&&&德量是天生,便相逢游戏场,巍巍乎在人耳目;
共和失民望,论统一南北界,滔滔者将谁与归。——挽北京国民政府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省黄陂县人。1916年6月袁世凯死,黎继任大总统,巍巍乎;《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滔滔者:《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父老重科名,争言小宋文章,慰破庙当年风雪;
宦游如露电,怕读香山诗句,听荒江送客琵琶。——挽清&扬州府道台吴竹楼
吴竹楼(),名筠孙,扬州府道台。其道台府第(在扬州市人民医院内)为其任浙江宁绍道台时聘请宁波工匠来扬建造。上联“小宋文章”,指宋庠、宋祁兄弟,宋代安陆(今属湖北省)人,两人都很有文才,人称“大宋相公”、“小宋相公”。宋祁所作《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最为人所称道。“慰破庙当年风雪”,指宋氏兄弟在京做官,庠性俭朴,祁性奢华。某年春节,数日内大宋几次派人去小宋家探访,回来都说小宋在家拥姬饮酒弹唱。宋庠便亲到弟弟家中,问其尚记得当年风雪破庙中读书的情景吗。宋祁说,我时刻记住当年的苦难就是为了有今天的享乐。下联“怕读香山诗句”,指吴竹楼于民国初年任赣观察使,寻改官浔阳道尹,卒于任上。方用“怕读香山诗句”喻吴的去世。
莲花落,太风流,痛我辈多情,付与砚秋性侠义;
图糜酿,尽沉醉,愿孤儿自立,莫须优孟效衣冠。—挽著名剧作家罗惇曧
罗惇曧(),字孝遹、掞东,号瘿公,以号行。广东省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人,出生于北京。近代著名剧作家。赏识程砚秋于坐科之时,为之延师习艺,对其成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极有帮助。罗自己也是一名京剧剧作家。联中“莲花落”,“太风流”,“图糜酿”,“尽沉醉”都是罗惇曧所编写的剧本名。莫须优孟效衣冠:优孟是春秋楚庄王身边的优伶,一天他身着令尹孙叔敖杀生前所穿的衣冠,表演他的言语和动作,要求封孙叔敖的妻儿,使他们衣食有着。罗惇曧为扶助程砚秋成名,出赠所有家产,一个女儿为此愤恨自缢,另一个儿子此时正在美国,留学,衣食无着。
题双红豆卷,痛乎姚传木以前,早识潜心厌尘土;
读四公子诗,君死谭壮飞之后,能担寂寥一诗穷。——挽“清末四公子”之一丁叔雅
丁叔雅(),原名丁惠康,号惺庵,广东省丰顺县人。清末四公子之一。曾赴日本求学,撰《清经籍志》、《寰宇访学录》皆未成而卒。上联“姚传木”,广东省人,能诗,与丁叔雅唱和成集,名《双红豆卷》。下联“四公子”,指清末四公子: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吴彦复;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
说当年破庙甚么,重语宋莒公,但信读书宜有福;
得生入玉门足矣,同时何水部,翻成衣锦不还乡。——挽清&新疆巡抚吴福茨
吴福茨(),又名吴引孙,吴竹楼之兄。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新疆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授浙江布政使。辛亥革命后,弃官隐居上海。宋莒公:北宋宋庠,封莒国公。得生入玉门足矣:汉班超出使西域,年老,上书章帝求归,书中有“臣不敢望酒泉郡,但得生入玉门关”语。同时何水部:以南朝何逊(任水部郎)比作何秋辇。宣统元年(1909)12月,何秋辇由直隶(今河北)省按察使调任甘肃布政使,因有人出钱买了此官,被改调新疆巡抚。此句言吴福茨比何秋辇幸运。
运尽命尽,学易有年,富贵任儿曹,知命不愁冷汤水;
自然而然,事君以礼,勋名在中国,盖棺无愧旧朝衣。——挽清&两广总督周玉老
周玉老,原名周馥(.22),幼名玉成,又改名周累馥,字兰溪,号玉山,安徽省建德县人。扬州小盘谷花园创建人。受李鸿章赏识,办理洋务达40年。上联“冷汤水”,典出宋&王銍《默记》,王溥之父祚,欲知寿命,卜者谓寿当134岁,惟近120之年,春夏间微苦脏腑,寻便安愈矣。祚喜,回顾子孙在后侍立者曰:“孙儿辈且记,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汤水。”下联“盖棺无愧旧朝衣”,指周馥忠于清室,民国九年(1920)去世时,穿戴清朝官服入敛。
家门鼎盛,世禄相承,五福总完全,贵寿实孚令公德;
王室空存,臣年已老,一腔无处说,哀吟窃比放翁诗。——与张祖廉合挽清两广总督周玉老
落花三月,津门饮酒为欢,深感兵夫,强捋髭须为我笑;
弹指十年,平山夜谈如昨,可怜我辈,但知公等擅词章。——挽“清末四公子”之一丁叔雅
上联“津门”,即天津。下联“但知公等擅词章”,指过去只知道他长于诗词文章,不知他与“康梁”是同党。
能行万里路,又通百国书,无怪诸公,必使班超戍西域;
凄凉玉门关,呜咽陇头水,早知今日,不如何逊在扬州。——挽清&新疆巡抚何秋辇
数年来烟霞小筑,蔬笋生涯,沧海故人归,笑语何曾忘扫叶;
记乡风夜雨扁舟,荷花深处,扬州明月在,招魂最好是平山。——挽江苏省扬州大明寺寺僧
3:悼挽梨园名票
灯红酒绿,把袂论交,犹忆少年行乐地;
扇影钗光,同歌惊梦,可堪今日奈何天。——代袁克文撰挽京剧名伶陈德霖
陈德霖(),字漱云,是清末民初最负盛名的京剧青衣演员,有“青衣泰斗”之美誉。又被尊称为“老夫子”。艺术功底深厚,文武昆皆可,名青衣演员梅兰芳等多出其门下。
4:悼挽红楼妓女
相对号寒,敢道凤凰不如我;
何时大觉,果然蝴蝶是前生。——挽天津妓女小凤
小凤,天津妓女,与方地山极有情缘。小凤临终前告诉同伴,“明日楼下有一老人,呼之来,他将葬我。”次日,方地山至,与袁克文合力为之殓葬。上联“号寒”,即号寒鸟,夏日,它生长一身无彩羽毛,鸣声如“凤凰不如我”。下联“大觉”,即大梦。下句用庄周梦蝶故事。
方地山合撰、应对联
面面皆空佛;(方 丈)
高高在上人。(方地山)——方地山幼年时应对方丈
一次,方地山父亲带兄弟俩过镇江游焦山,山上有尊四面佛,方丈见他俩年龄尚幼,谈吐不俗,有心试他们的才情,当即指着佛像口诵上联:“面面皆空佛。”方地山不假思索,朗声应答:“高高在上人。”方丈合掌称奇,随即命小沙弥捧出笔砚,请将此联写下来。方地山也不推辞,略一沉吟,提笔便撰写:“面面皆空,佛也须有靠背;高高在上,人到此要回头。”这副对联意象超逸,出语不凡,远非一般少年所及,方丈见其才思敏捷,连连嘉赏,因而激发了方地山对于联语写作的浓厚兴趣。
水如碧玉山如黛;(弟 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方地山)——方地山对弟子
1936年方地山病重,弟子服侍左右。两弟子闲来私语,偶望窗外景色,遂拟成上联,二人若思良久,皆无以属对。方地山闻之,随即对以下联。
少之时不亦乐乎;(袁克文)
卿以下何足算也。(方地山)——方地山应对袁克文
袁世凯一次在妓院看到一幅藏头嵌名联,是写给一位叫来喜的妓女的。联曰“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一问,知是名士方地山写的,袁世凯于是请他作儿子克文的老师。克文当时11岁,异常聪明。看老师不比其他的老塾师,有几分不服气,用线系了一枚古钱,燃香悬于一铜盆上。他的老师方地山懂得克文在以诗钟形式考校他的学问,欣然应对。克文出联后,方地山一惊,听出是集古句,沉思后对出。也是古句。此时,钱落铜盆,响声未绝,克文双膝跪倒。后来,袁克文和他这位老师成了儿女亲家。
友人悼挽方地山联
清风明月谁作主;
酒仙联圣今何人。——江苏省常州著名书画家巢章甫挽方地山
1936年方地山因病在天津逝世,巢章甫得讯后,撰《一代草豪方地山》一文,刊登在《逸经》杂志第25期上,文中有两联(另见下)。
泪尽眼先枯,默默思公行自念;
世衰身亦赘,殷殷望我复何言。——陈易挽方地山
陈易,字朔臣,冶春后社成员,陈咸庆之孙,方地山的外甥。上联“泪尽眼先枯”,指方地山去世时,陈易已患目疾,常年戴一副墨镜。
地荒天老当歌哭,小凤有约,胭脂三生空色相;
山炅水色资卧游,大方无隅,文章千古独幽明。——江苏省常州著名书画家巢章甫挽方地山
山炅水色资卧游:炅,明亮。亦即山光水色。三生:佛家认为人是能轮回的,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生。大方无隅:“大方”、“无隅”,都是方地山的号。
联堪称圣,书自成家,沽上早知名,遗墨顿成和氏璧;
病已濒危,心犹念国,中原何日定,思君怕诵放翁诗。——《北洋画报》社挽方地山
1936年岁末,方地山病危之夕,医生上门应诊,劝他服药。方地山对医生笑道,我为君诵唐诗一句以为谢,即以手指满嘴胡须,吟道:“蓬门今始为君开。”医生大笑:先生真名士也。次日即逝。此联犹以南宋大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诗句为概念拟就。故在1937年第一期发行的《北洋画报》上,即刊有这副《挽大方联》,对于方地山的才情书艺,特别是方地山那荦荦大节的爱国主义情操,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附录:方地山轶事、趣闻
清光绪十二年(1886),方地山14岁,方泽山仅11岁,兄弟俩参加府试,因为年龄所限,方泽山不得不虚报两岁应试,结果下场时因考场门槛太高,竟还是让奶娘抱他过去的。考试结束后,张榜公布结果,方地山兄弟双双中榜,同入黉宫,此事多年来在扬州传为美谈。
父亲方沛森喜出望外,欣欣然带兄弟俩过镇江游焦山,山上有尊四面佛,方丈见他俩年龄尚幼,谈吐不俗,有心试他们的才情,当即指着佛像口诵上联:“面面皆空佛。”地山不假思索,朗声应答:“高高在上人。”方丈合掌称奇,随即命小沙弥捧出笔砚,请将此联写下来。地山也不推辞,略一沉吟,提笔便写:“面面皆空,佛也须有靠背;高高在上,人到此要回头。”他的这副对联,意象超逸,出语不凡,远非一般少年所及,方丈见他才思敏捷,连连嘉赏,因而激发了地山对于联语写作的浓厚兴趣。方地山性情豁达,玩世不恭,疏于城府,淡泊名利,一向视科举为畏途。那一年,他到南京参加乡试,同邑有个富家公子王某央求他代作枪手,并许以千两白银为酬。地山当即慨然允诺。事成之日,对方践约如数付给银票,他居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呼朋唤友,纵情于烟花青楼,狎邪优游,将钱花得精光。其弟泽山听说这事,写诗调侃道:“知君早被钱神弃,漫把黄金赠故人。”
当时国势艰危,边陲多事,方地山尤其关注于边疆地理,乃潜心考证蒙疆史地,一时享誉江左,后乃以此专长被学政擢为拔贡。
1890年方泽山入都参加会试,其时海内名流云集京师,他与东广新会17岁的举人梁启超过从甚密,诗词酬酢,向无虚日,应试举士皆以“南梁北方”相称。此时方地山也离开扬州,随姻戚前往安徽就馆教学,从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聚首团圆。
1915年已是人到中年的方地山在漂泊多年之后,到天津主持《津报》笔政。其时,袁世凯正与日本秘密商洽“二十一条”,日方为逼迫北洋政府确保其在东北三省及东部蒙古所享特权,故一面命其全权代表小幡酋吉在谈判桌上施加压力,一面向山东及天津大量增兵,以图用武力相威逼。
方地山对蒙疆史地向有研究,眼见日本人虎视眈眈,而北洋政府的官员又颟顸无能,当即在《津报》上对此事无情揭露,大加挞伐。因其言辞犀利,语气峭拔,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袁慕其才名,便命手下人设法找到方地山,邀他到北京中南海总统府觐见。在中南海居仁堂前院的会客室里,袁世凯接见了方地山。晤见之下,袁见方地山器识不凡,腹笥极富,有心加意笼络羁縻,于是提出要延聘他为家庭教师。面对这种旧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殊遇隆恩,地山感激涕零,当即允诺,但申明不以师名事袁家,情愿作为幕宾参与对袁氏子女的教育。
袁府专馆家塾设于京城北海五龙亭,由著名的国学大师严修总领馆内事务。严修(),字范孙,天津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与袁世凯交谊颇厚,和方地山也相识。方地山进馆之后,严修素知他秉性,从不强其所难,允他想来便来,说走就走,兴之所至,可随意给袁府子弟讲讲古诗词赋。方地山悠游岁月,整日里与袁府诸公子饮酒联诗,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优裕闲适的一段时光。尤其令人庆幸的是,在这里他还得以与生平知音、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订下了莫逆之交。
袁克文(),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自号寒云、寒之,别署龟庵。袁克文生母金氏,是朝鲜李王妃的亲妹妹,他刚刚生下来,袁世凯便做主将其过继给了宠妾沈氏。沈氏为袁的大姨太,一生没有生养。她本是苏州名妓,当年在上海挂牌接客之际,艳帜大张,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王公权贵、达官巨贾之人不胜枚举,但她偏偏相中了尚未发迹的袁世凯,不仅委身相许,而且还慷慨解囊,在银钱上给了他极大的资助。当袁显赫之后,感念其识自己于风尘之中,对她终身恩宠有加,眷顾甚深。自领养克文之后,沈氏对他百般娇纵,致使其自小天性顽劣,从不正经读书,从十五六岁开始,便混迹于烟花巷中,夤夜不归。但是,此子却聪慧异常,偶读诗书,便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更兼其会唱昆曲,好玩古钱,由此与方地山气味相投,故而一见如故。
方地山本来就淡泊名利,无意于仕途进取,且豪放不羁,浪荡成性,与袁克文亦师亦友,交情甚笃。他俩终日与诗书为伴,形影不离,并时常以某典出自某书来设局赌胜负,博采时即用各自珍藏的古钱币做花红,胜者自喜,负无愧色。正是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往中,克文的才情与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日,有人送来一副“大昊天世”的古钱拓片给克文,他深知地山精于此道,特地找他来相与辨析。经双方详细考证,终于探明渊源,事毕,克文欣欣然为拓片写下洋洋数千言跋语,以记其事,由此在我国古泉学界留下一段佳话。
&&&岁月至交
1916年袁世凯加快临朝称帝的步伐。中南海总统府已经改名为“新华宫”,“大典筹备处”还仿照英国宫廷内流行的式样,给袁的几个儿子分别度身订做了一套“皇子服”。皇子服用黑呢子制作,在胸襟上还各自用金线刺绣着不同图案的纹饰,看起来十分庄重华贵。试礼服的这天,袁世凯的其他几个“皇子”都乐不可支,纷纷穿上礼服摄影留念,而惟独袁克文不试不穿,置若罔闻。袁克文知道,父亲一但改制临朝,大哥克定早己对“太子”位志在必得,为全身远祸计,他特作《明志》诗以抒襟抱。诗云:“乍著微绵强自胜,荒台古槛一凭临。波飞太液心无往,云起苍崖梦欲腾。几向远林闻怨笛,独临虚室转明镫。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袁世凯在其诸子中,尤其钟爱克文。当时,刚好发生了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事件,他正在暴躁忧愤之中,又听说到了克文的这首诗,不由为之震怒,申言要严加责罚。袁克文闻讯大惊,以为祸在不测,便连夜收拾细软搬出中南海,在方地山的接应下躲到了天津。
不久袁世凯暴病身亡,一家老少顿时树倒猢狲散。在天津做寓公的袁克文依然过着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很快便将分在自己名下的家当踢蹬得一干二净。在囊中空空的日子里,哪怕是仅仅靠着典当古玩字画或鬻书卖字过活,他也依然与方地山如影随形,流连于青楼酒馆,在拥红倚翠,醉生梦死中夜夜笙歌,逍遥度日。袁克文长子袁伯崇成年后,方地山将爱女初观许配给他,遂又成为儿女亲家。 
方地山性喜诙谐,在与克文调笑逗趣之际,无分长幼,不避闺阃,乃至于谑及姬侍。有一次,袁克文纳姨太太,邀友朋小聚,正当酒酣耳热之时,方地山即席书一联相赠,并题其跋:“寒云眷属第十一人于佩文,小名巧宝,余甚涎之,戏为致语云:‘欲夺天无工,便指星分光,都难乞借;何曾地不爱,怕入山妙手,总是空回。’”其言辞佻达,语态轻浮,而克文不以为忤,反倒时常在人前诵及,每每逗人哄堂大笑。1931年3月袁克文因患猩红热,年甫四十即去世。噩耗传来,地山悲恸欲绝,挥泪撰联以悼之:“谁识李峤真才子;不见田畴古世雄。”
方地山自青年时代起便不求仕进,不治生业,且又有钱便花,家无余帑,更兼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鬻字求售亦向无定例,以致老来落拓不堪,生计艰难,时常为衣食所虞。有年除夕守岁,周围四邻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地忙着祭祖,而方地山却眼见自家冷冷清清,满目凄凉,不由得提笔濡墨,和泪写下一副春联以记其哀:“埋愁无地,泪眼看天,叹事事都如昨日;剪纸为花,搏泥作果,又匆匆过了新年。”像这样的悲语出现在他留下来的对联中,读来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为之怅然。但他始终安贫乐道,不改初衷。步入晚年后的方地山寓居天津,一向以鬻文卖字为生,自署落款为“大方”。他才思敏捷,写作联语古朴拙实,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尤其是所作的嵌名联往往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故十数年间名扬沽上,人们常以争获其联而为荣。方地山为人疏狂,尤喜狎邪游,在他留下的联语中,有不少嵌名联是赠给青楼女子的,但在其调侃戏谑之中仍不失妙语天成,珠联璧合,且亦能寄情遣兴,写出真性情。晚年的方地山衣冠不整,须发常蓬,但有所请,则有约必应,因而时常遭到一些人的冷眼,但他从不曾折腰屈膝,以媚事权贵而邀赏。
方地山生逢末世,迭遭颠仆,无以安身立命,所以在做联语时未免时时流露出满腹牢骚。其实,作为一个旧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方地山对国计民生、时局社情也时时留意关注,比如坊间流传极广的《小凤仙挽蔡锷联》,即出于他的手笔。方地山喜藏书,精考据,书法自成一格。相传他病危之夕,医生上门应诊,劝他服药:他对医生笑道,我为君诵唐诗一句以为谢,即以手指满嘴胡须,吟道:“蓬门今始为君开。”医生大笑:先生真名士也。次日即逝。
北京大学著名历史系周一良教授出身于簪缨世家,书香门第,当年其祖、父辈尊长与方地山交谊数十载相得甚厚,故他自幼即耳濡目染,熟稔其人其事。时至垂暮之年,先生辗转病榻,仍多方搜求方地山联语遗作,并交由长子启乾执笔整理。报纸上有消息说,一良先生仙逝之前一月,由新世界出版社为一良先生出版的自选集《郊叟曝言》己付梓成书,并将其晚年辑佚补亡,用力甚勤所保存下来的《大方联语辑存》载于篇末。由此,这一位早年间曾驰誉当世的民国“联圣”之精构佳作,便免遭湮没消亡的噩运而得其善终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山水画家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